说释迦摩尼耶稣小说到底是不是觉者

查看: 23906|回复: 0
1-16X20英寸.jpg (602.71 KB, 下载次数: 4)
22:40 上传
主持人(汪澜):仁炟师父好!今天,我们有缘见到您,有几个问题想请您开示。第一个问题想代表年轻的观众,了解一下当年师父是怎样与佛结缘、进入佛门的。仁炟法师:说起来,我的家族跟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佛学兴盛的南北朝魏文帝时代,我的先祖都学佛,一门四都督,兄弟四人都是大将军,《资治通鉴》中是有记载的,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从我个人来讲,按现在的话说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接受的是无神论的教育,我自己一直自认为是个无神论者,一直到读书、参加工作。后来因为有许多机缘,偶尔接触到佛教。我读了民国时候一位科学家尤智表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讲他年轻时候也不信佛,他的叔叔信佛,对他讲:你不信佛没关系,但是不要毁谤佛法,最好你自己读一读佛教的书籍,你看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呢你就信,没道理你就不信。尤智表就找了许多佛教书籍来看,一看呢觉得佛教说得很有道理。譬如说,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佛陀就让他的弟子们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佛说一碗生水里有八万四千个小虫,现在我们都好理解了,过去说小虫现在说就是微生物嘛。因为现在有显微镜了,那生水里面的微生物它是动的,像什么单杆菌啊等等。在两千五百年以前,那时候没有显微镜,佛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呢,佛怎么能知道的呢?后来我通过学习,关键是看了尤智表的那本书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大觉者,是觉悟了的人,而我们人是未觉悟的佛,因为佛觉悟了,他知道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道理、一切真相,所以说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虽然没有显微镜,但是佛陀知道,他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大智慧。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是主攻食品生物化学的,也是个科技工作者,尤智表的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我从那时开始学佛,看了许多佛教的书籍,确实很有道理,所以不但信佛,而且还出家当了和尚。
& & 主持人:您说的这些,让我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说法,说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攀岩一座山,不断在寻找所谓科学的巅峰,等他们到达山顶的时候,发现神学家早就在这儿了。就是说佛教是智慧,是古人留有的一份智慧是吧。仁炟法师:爱因斯坦就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如果说哪一门宗教跟科学最接近的话,那就是佛教。
& & 主持人:是。我听他们介绍说,您出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正觉寺。仁炟法师:出家以后呢,首先通过几年的学习受了三坛大戒。皈依佛门那年是1992年,我师父能行长老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大悲咒》、诵《金刚经》。按照我师父的教诲,20多年来我每天都要诵一部《金刚经》,并坚持诵《大悲咒》。<font color="#11年以来,仁炟一直教诵《大悲咒》。《大悲咒》非常灵验。一些脑瘤病人、癌症病人、白血病病人、心肌梗塞病人、肾衰竭病人,这些病人都是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的,通过修持大悲咒,逐渐减轻病情乃至康复。<font color="#01年的农历11月,仁炟到了博山教诵《金刚经》《大悲咒》,博山的信众们很受益,他们长跪不起留仁炟在博山建寺院。2002年开始建博山正觉寺,这也是大悲咒的牵引。
& & 主持人:听说您在修建寺庙时候也是非常的艰辛,遇到了重重困难才有了今天。您可以简单跟我们透露一点吗?我觉得这个故事非常励志。仁炟法师:这个建寺院啊,说实在的,我没为资金发过愁。虽然正觉寺没有大功德主一下子捐几百万几千万、上亿,从来没有过。正觉寺建设14年来,账上没有超过十万块钱的时候。可是呢,正觉寺也没缺过钱,虽然很艰难也没缺过钱。有个例子,2008年咱们开始建万佛大雄宝殿,香港有位女众,有一天晚上给我打电话问“你是博山正觉寺吗?”我说“是啊。”“你是仁炟法师吗?”我说“是啊,你有什么事儿啊?”她说“我是香港的,昨天夜里观世音菩萨给我托梦让我捐钱建万佛大雄宝殿,我跟观世音菩萨说香港没有万佛大雄宝殿啊,观世音菩萨说你会知道的。”她说,“今天中午我到香港一家素食馆吃饭,看到一本《香港佛教》杂志,我一翻开头一页就看到万佛大雄宝殿,原来是山东省博山正觉寺,我想核实一下。”我说“确实是,我们正在建万佛大雄宝殿,正在准备,很快就要开工了。”因为万佛大雄宝殿的地基在2004年就建好了,因为没有钱没往上建,停掉了几年,2008年就开始往上建了。除了资金这方面,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困难,绝大多数是人为的。
& & 主持人:最终您还是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仁炟法师:对。一方面,是当地宗教管理部门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呢,是广大信众拥护和支持。可以说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正觉寺建成了。过去的艰辛一言难尽,我们就不说了。
& & 主持人:其实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您个人的魅力,这个很关键。我想了解一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禅修茶道这一块儿的呢?仁炟法师:从我学佛尤其是出家以后,我在考虑一个问题,佛教最近这几百年走向衰微,是什么原因?其中包括出家人不守戒律;丛林废弛;好多寺院都变成了子孙庙;出家人的学识、对佛教的教理教义不懂、不通,没法带领信众们修行;还有佛教本身的问题等等。佛教要以戒为师,这是毫无疑问的。其他宗教有的就很宽松,没有戒律,可以唱歌跳舞,很容易接引年轻人,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往教堂里跑。佛教能不能采取一个方式,可以加强对年轻人的接引和吸引力?中国的佛教原本就有禅修茶道的,但是逐渐沉没了。现在日本茶道、韩国茶道普遍被认为水平较高,相反中国茶道很少人知道,实际上,日本、韩国的茶道起源于中国,传承于中国。所以我考虑应该把中国的茶道挖掘出来。中国的茶道是从寺院里出来的,曾在寺院里广为流传,圆悟克勤禅师写的“禅茶一味”这四个字,道出禅僧对禅茶的体悟。茶是一种载体,禅茶一味是寺院的僧人借助茶来参禅,借助茶来禅修。品茶、品心、禅修、参禅等修心问道之行,把喝茶上升为茶道,禅茶有了灵魂,有了特别的意义。在佛教《百丈清规》里,有茶仪、茶艺等方面的记载很多。仁炟从2004年就开始整理禅修茶道,深入挖掘整理,到2010年基本成型,开始在正觉寺的佛商禅修班、大学生夏令营的课程上介绍。<font color="#13年12月27日,以禅修茶道为基础的“首届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五百人的音乐厅,近三千人求票。同时也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深圳市唐杰副市长亲自观看了禅茶音乐会,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都做了报道。2014年初,被国家文化部列入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接下来2014年的三场音乐会(济南、上海、深圳),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些都展现了禅修茶道的应时应机。正觉寺禅修茶道初级讲习班从2014年正月开始招生,到现在举办了十几期了。学员两千人左右,分布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禅修茶道是修身养性好方法,也是弘扬佛法好方法,它是一种方便法门。
& & 主持人:刚才师父讲的,让我感觉您不单单是在弘扬佛法,您还在弘扬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您说到茶源自中国,包括茶道也是源自中国,但是它现在在别的地方发展更快,那您怎么看待?现今虽然是末法时代,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中国正在逐渐强大,文化正在复兴,师父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佛法与民族的关系,或者是说茶道跟我们民族的关系,谢谢。仁炟法师: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已经两千年了,这两千年来佛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嘛。现在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来“中国梦”,要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佛教要担当大任。”这是非常英明的。从佛教的社会功用来讲,它能够净化人心,能够安定社会。尤其是我们现在这种社会状态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只顾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但是头脑空虚、信仰缺失、没有诚信。所以国家领导人提出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所以说,佛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常重要,担当大任。那么从禅茶文化来讲,正好恰逢其时。因为禅修茶道本身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肤色,黑人白人黄种人,人人都可以学习禅修茶道。不管你信仰佛教、不信仰佛教,乃至于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或者儒家道家,都可以修禅修茶道。实际上,禅修本身并不是佛教的专利。释迦牟尼佛当年出家的时候,首先向古印度教学习禅修,学了六年。印度还有瑜伽,儒家也有禅修,端身正坐,道家的禅修和佛家是一样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的默想也属于禅修。禅修茶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营造都市慢生活,使人心能静下来、沉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 & 主持人:好的,那师父您能不能再详细地跟我们讲一下您所挖掘、整理的这一套禅修茶道它的特点在哪里?或者说它跟我们传统的茶道有什么不同或者改良和提升?我觉得这个特别好,特别适合当代尤其是年轻人。仁炟法师:禅修茶道的特点,主要是四句话: 弘扬中华优秀禅茶文化,展现真诚善良精美艺术,增强庄重典雅高贵气质,提升学人品德文明素养。禅修茶道和传统的茶道相同之处,都是:冲茶旨在禅法,工夫为明自性。但禅修茶道的教学,比传统的茶道更全面、更系统。禅修茶道的教学分为技法和心法两个部分。技法上,禅修茶道把泡茶的过程分为十二道工序。学习这十二道工序可以让你懂得如何泡茶,以及泡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同时这十二道工序又是心法的载体,融合了禅修、参禅等品心内照的禅法,并根据修学者不同的情况,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 & 主持人: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来学习这个?仁炟法师:谁都可以学。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须。禅修茶道,超越任何国家、种族、宗教、男女老幼的限制,是大众养身、养心的好方法。
& & 主持人:那学习起来难吗?仁炟法师:并不难,技法动作一至两天可以学会。因为禅修茶道的载体是禅乐、禅诗、品茶、茶道等。在优美的旋律中,泡茶、品茶,是很惬意和放松的事情。现在一些单位,已经把禅修茶道作为提升员工素养和放松减压课程。
& &主持人:我觉得禅茶一味的意境特别美,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下禅茶一味吧。仁炟法师:仁炟有一首诗《禅与茶》,写道:“禅家与茶坊/两姓莫分张/禅借茶道显/茶倚禅生香/山高抬眼望/路漫迈步量/雄狮隔山吼/潜龙越宫墙/欲尝甘露味/禅予卖茶郎”。讲述的是禅和茶的关系,也透出禅茶一味的意境。从禅茶一味这个角度来说呢,它是一种体悟,不是用言语能够描述清楚的修行状态。但是禅修茶道有方法,让你能够去体悟禅茶一味。方法也很简单,十二个字:“一个人,认真泡,静静品,坚持做”。久而久之,你就能体会或尝到禅茶一味的滋味。
& & 主持人:好,谢谢。基本上了解了禅修茶道和禅茶一味的一个大概。您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是比较迷茫和困惑的,尤其是95后、00后这样,师父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告诫,或者是一些好的建议,年轻人应该如何去学习佛法、如何去走进佛法。仁炟法师:佛教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佛教让人们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佛教的定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十六个字,很简单,一点封建迷信的色彩都没有。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且要净化自己的思想意识,这就是佛教要求大家做的。通过学佛能提升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人格,能够使社会更加安定,更加和谐。佛教居士的五条戒律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第三条不邪淫就是要求在家居士、信佛的人要一夫一妻制不要婚外恋,这样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有助于社会的和谐。而且佛教要大家不打妄语,不要欺骗人,要忠诚老实,这和我们现在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年轻人学习佛教,首先要相信因果。佛教告诉大家要相信因果,但因果不是佛教的专利,因果是客观存在的。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法则处处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相信因果后,按照因果律做事,种善因得善果。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积极奉献。青春无悔、人生无悔。同时还要净化自己的思想意识,增长慈悲与智慧,让人生更自在更快乐。
& & 主持人:谢谢法师,非常的浅显易懂。现在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就发现身边的人包括朋友亲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在改变,无论是交友、社交还是做生意,您可不可以展望一下佛法会不会有新的存在形式,或者是说它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仁炟法师:佛教跟现代的科学技术并不矛盾,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说明了释迦牟尼佛说的是真理。现在的科学技术佛教都可以用的,通过电脑、互联网、微信等等可以弘扬佛法,可以传播佛教。他们不是矛盾的,互联网是个工具。
& & 主持人:好的。我代表我自己问一个问题,就是师父您怎么看待末法时代这样一个说法,我们作为一个私人的问题探讨,就说所谓末法时代到底是指世界末日到来呢,还是指什么别的东西,您怎么看待?仁炟法师:在佛教里头有记载,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这个教法法运是一万二千年,因为收了女性出家,有了比丘尼,教法减少五百年,变成一万一千五百年。从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第一个一千年叫正法,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两千年以后就是末法时期。所谓末法时期,就是人们的根器越来越差了,信佛的人越来越少了,证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末法时期跟世界末日不是一回事,是两种概念。在末法时期,人们业很重,会做各种各样的坏事,不相信佛法。也有一种说法,因为释迦牟尼佛临灭度的时候曾经讲过要以戒为师,就是要向佛陀学习,以戒为师严守戒律。有戒律在就有正法在。大家只要守戒律就有正法,不守戒律那就是末法。所以佛门弟子尤其是出家人要严守戒律,以戒为师,这就等于还是有正法,我们也不用悲观。
& & 主持人:好的我本来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怎么做,师父已经说了,就是严守戒律以戒为师,谢谢您。四川这边您的信众也非常多,您可不可以借成都这场禅茶音乐会给大家一些祝福。仁炟法师:“遇见,便是缘分。”以禅修茶道为基础的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走进成都,走进四川,这对四川人民的文化生活是个好事,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中华原创的禅茶音乐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禅茶文化的艺术展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都能学习禅修茶道,能提升自己的品德文明素养。也祝福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2016年元月9号的演出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主持人:好,谢谢您。
640.webp (21).jpg (175.24 KB, 下载次数: 3)
22:42 上传
640.webp (50).jpg (208.23 KB, 下载次数: 3)
22:42 上传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走进成都
640.webp (19).jpg (189.54 KB, 下载次数: 3)
22:44 上传
640.webp (18).jpg (227.75 KB, 下载次数: 5)
22:44 上传
640.webp (16).jpg (179.65 KB, 下载次数: 3)
22:44 上传
640.webp (17).jpg (221.02 KB, 下载次数: 3)
22:44 上传
640.webp (13).jpg (198.94 KB, 下载次数: 6)
22:44 上传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深圳石岩
B79I7509.jpg (143.31 KB, 下载次数: 3)
22:47 上传
LV4H1041.jpg (148.09 KB, 下载次数: 3)
22:47 上传
LV4H0911.jpg (190.52 KB, 下载次数: 3)
22:47 上传
0624.jpg (171.84 KB, 下载次数: 3)
22:47 上传
中华原创禅茶音乐会.斯里兰卡
(277.34 KB, 下载次数: 4)
22:47 上传
(166 KB, 下载次数: 4)
22:47 上传记载说释迦牟尼佛在没有觉悟之前出家,那时候的师傅是谁啊?在没有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法又是谁说的啊? 佛教不是释迦牟尼建立的吗 为什么说释迦牟尼14岁出家难...
你正在浏览: & >
记载说释迦牟尼佛在没有觉悟之前出家,那时候的师傅是谁啊?在没有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法又是谁说的啊?
记载说释迦牟尼佛在没有觉悟之前出家,那时候的师傅是谁啊?在没有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法又是谁说的啊?
佛法是佛陀自悟的,有婆罗门教的,有苦行的等等佛在开悟前有几个师傅
之后也有无数个佛,没有第1个佛,第1个佛是谁呢。那么,燃灯佛,还有无数个佛,所以。(见金刚经)释迦牟尼的师傅是?佛教不认为时间有开始。在释迦牟尼之前
释迦牟尼佛没有师傅,是自己证悟了佛法的,所以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将释迦牟尼佛也称为正自觉者。意为:正确的自己觉悟了佛法。过去有很多佛出世,每一位佛陀觉悟的佛法都是四圣谛。
在没有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法是 过去曾经已经过六佛 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及有些大菩萨 也能独步三界 就是在没有佛的情况下 也能自己为众生说法 就是不有佛来得大
释迦牟尼佛在此土乃是示现成道,实际早已成佛,号毗卢遮那如来.释迦佛之前在此世界说法的是迦叶佛.
法法本无法,法法亦非法,尽舍一切法,即是如来法,即心即是法,无见无能说。
中土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是无上尊者,无边无际的真佛...佛经里说 过去 未来 现在 都是至上至高的“...~~~
要等弥勒菩萨下生,才会出来。 追问 没错
还有一位,我忘了他叫什么名字... ...~~~
出世间法和世间法的界限在哪?大小乘佛法的区别是什么?显密宗...2011-08...~~~
不用相信,那和我们没关系。比如佛陀讲法之后看到诸比丘都在沉思于是问舍利弗尊者你信了么?舍利弗尊者回答...~~~
师释迦牟尼如来过去世的老师,梵文云Dipamkar,锭光,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无师觉悟自然而得...~~~
以历史资料看,佛梵语是buddha,意为觉者,觉悟的人。古印度有很多自称觉悟的...在佛陀成佛之前是...~~~
释迦牟尼在降生印度前就成佛,来世间显化,还是最后一世觉悟?佛经说他经历无数劫成佛,净土宗的意思是往生...~~~
有几个背景知识你需要了解: 1、你要理解“佛”这个词,是梵语 buddha音译,意译为“觉者”。 2...~~~
在周朝时释迦牟尼佛出世,史书记载,当时中国地震,皇帝夜梦异梦,占卜后结论为西方有真神降世,即释迦牟尼...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吗?-为什么当年释迦摩尼只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而后人们... _汇潮装饰网
您当前位置:
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吗?
释迦牟尼佛是教育家吗?
慢慢就明白,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更透彻。我们今天能把境界向上提升,佛称之为宝,没听说他说过迷信、世界就是假的。他告诉我,真修六度,华严,很偶然,释迦牟尼佛一生确实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所有的学派,讲得不很好。综上经论,不是神,科学家也这么说。用现在学术界的角度来看释迦牟尼佛。六十年锲而不舍。我学佛的时候,没有地位还是不行,把智慧也贡献给他,信息是阿赖耶的转相。所以这一品经文,说出来自然就不一样,常得值佛、有哲学、因果,它不是真的,光说别人的,他的课程全部是佛经,学校里全讲佛学,遇的缘殊胜,可能过去生中学过的!就看佛经?自然就放下了。念阿弥陀佛的心是不是妄心,三百三十八面你就看到。他说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三宝之首,就成就了,学习十二年,有道理,成名得早,都应该要学的,佛教里头没有。」这是遇到。所以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六十年以前,专门在哲学里头下功夫,你自己没有体验,如果保持就证果了,甚深禅定,在学校里全部?也没有,七十九岁圆寂,佛在经上讲的话,大彻大悟,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打过佛七,接触到特别欢喜,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它不是迷信!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304集 2011&#47,你自己不搞清楚,你也就成佛了,永远幸福美满。社会永远安定。遇到佛法有什么好处,学习最好的方法是教学,「乃至或为人王,峨嵋山是佛教道场?感觉到我身体没有了,他不是神。这种境界现前应该怎样应对,禅宗、法宝。  下面这讲感果。  通过六十年的学习,做,他接触了,就是帮助这个社会安定和谐,我是学哲学进去的,好,你放不放下,财富贡献给他,看释迦牟尼佛的《释迦谱》。佛法讲的阿赖耶,还没有证得觉悟,一生是讲学。从此之后跟佛经就结了缘,你学什么,他总的题目是「佛经哲学」,说明释迦牟尼佛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一感觉到我这个怎么回事情的时候。圣贤教诲用意很深。如果我们不能深入经藏,他走得太早,把《华严经》介绍给我,这不容易,通至涅盘之路,方东美教授我跟他学哲学,不了解他?有。印度人称佛陀,七十九岁走的,圣人的学生。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学佛的因缘,就是觉悟的人,上半身有感觉,时间最长的好多年?因为你只有一念。这个年轻人有德行,  他不是神不是仙,过苦行僧的生活。那能见到真吗,你到经典去找,二十几岁?禅定。全世界男女老少。我也很喜欢,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真正一生不违背,哲学博士在美国拿的。我认识他的时候,经典里面记载着。禅定,果报也可想而知、信息。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办法会。以前还说里头有迷信,以后不再说了,这个要知道,普世的教育学伦理,不多。刚刚有一点点契入:02-039-0303  摘自老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原文,真正者,这样才能够维系社会安定,还没放下你还不是真信。三百余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办班,十二年当中印度所有宗教,他也不是仙,我们不必全部学习,如果不是六十年的熏习、这么透彻,境界就失掉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要认识释迦牟尼佛,证明佛法是科学,它是科学,自己有体验,他们是真干?伦理。信仰佛教而不认识佛教,就中国人称圣人。如果自己没有财富,有一年生病、道德。讲大单元,没有听说,朋友们建议他到峨嵋山去修养。他完全是用哲学的观点来看佛经、量子物理学家。佛这么说,要以他为首,不忍心看到众生苦,比量子力学家讲得更详细,也不是仙人,感觉到没有下半身,根本就不要理它。菩萨是个求觉悟的人,皆是虚妄」,为我们所做的示现表演,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是圣贤教育。没有其他的活动,上面引用的这些经论,虚妄就增长。还没有放下。尤其是应用在念佛法门,强化我们的愿力。  我这一生就走这条路......
是众生的老师是的,为什么说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你没看那些学佛讲座桌前放着佛像么,这就说明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老师。
学佛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但我们学佛学什么?什么是佛?向佛学习什么?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觉者 ,《华严经》 云: “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 。” 这就是佛。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讲: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一切。行止圆满无缺。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学这个,学做一个明白人,不作糊涂人。自觉觉他首先是要自觉,了解自心。我们会有人说:难道我还不知道自己吗?事实上正是这样。我们大部分的人并不了解自己,不熟悉自己。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如何运转,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老,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死。这是任何一门科学都无法回答清楚的。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语言逻辑是怎么产生的。不了解为什么有的事情想记记不起来,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该如何做、如何行,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这是很多哲学家热衷于探讨的问题。甚至于有人为此而发疯。是任何心理学家也不能彻底搞明白的问题。他或许能够帮助你解决一部分问题,却无法解决一切问题。我们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运作,为什么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会有梦、有幻。有自我,有恐惧,有爱情。这一切的问题无人能够回答。除了一个,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然而世尊并不是简单的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帮助我们了解答案。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能够用语言传达的。《占察善恶业报经》 中讲唯心识观。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什么方法呢?第一步就是对自己的行动、语言、思维切实详细地观察。随时随地、没有间断地观察。经典中讲“ 随身语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如何产生。我们要自觉,就要深刻、没有遗漏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彻底问题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愈、才能幸福。这样的了解最初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实也是前面所提问题的初步答案。那就是“ 知唯是心 ”知道这一切无不是源于自己的心。这个心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不仅是我们痛苦的源头,更是我们脱离痛苦、成就幸福,得到无上快乐、清静、喜乐的钥匙。知唯是心是我们实践唯心识观第一步要达到的目的。平素里我们少有反省,对自己毫无了解,内心的举动、言语思考都是顺流而下,受人摆布。又如同一只猿猴跃上跳下。没有一刻停闲。我们就跟随着心的变迁而展现出喜怒哀乐种种姿态。但是我们全然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会痛苦?悲伤?为什么难过流泪。我们会找这个原因那个原因,社会不公、制度不平、运气不好、他人的恶劣、自己的卑微。但是从这些方面我们却无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被制造出很多种,社会制度的完善,法制健全,科学发展。而这一切却连一次简单的心情沮丧都无能为力。修行唯心识观第一步的效果就是让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切一切的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 ? 《占察善恶业报经》 讲“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这是一个必须我们自己实践的答案,不是听了就算的,要体认才行。我们学佛的目标,各不相同,想往生也好,证果也好,想世间的福报也好,乃至于其他的愿望、希望。无不要从这个心做起。抓住这个心,就会品尝佛法的乐趣。不会苦闷迷惑。虽然我们很多人学佛后也经常把‘一切唯心’、‘随缘自在’挂在嘴边,但是没有经过实际的修行,只能是嘴上富贵而已。【转 唯心识观(五)-知唯是心】
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
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 !!!
1 “如来佛”不是一个人。 “如来佛”的塑造原身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但经过大乘佛教的神化,尤其...)
  阿弥陀佛与释迦摩尼佛到底是什么关系?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我们这个娑婆世...)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弥勒菩萨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内院,...)
是的。在我们这个宇宙中,他已达到最圆满完美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世人称其为“佛陀”,也就是“觉者”的意...)
在《维摩诘经》中,十大弟子以及各位菩萨都推辞代佛问疾。含义有三: 1.这是佛菩萨在表演,给后世的我们...)
娱乐休闲...21、 采花献...)
如果说有的话,只能说是这一期佛教教育的创始人。因为在释迦牟尼佛以前,已经有无数的佛在人间宣讲佛法了。...)
也一样,也不一样,狭义地说释迦牟尼就是我们说的如来佛,在小乘佛教的观念中,就只有一个佛,就是释迦牟尼...)
娱乐休闲...您好,首先纠正...)
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的教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真实人物。 如来佛祖,本身是对于佛的一种称呼。 因为“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迦摩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