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适合修地藏法门的人自己修练的法门,怎样理解适合修地藏法门的人

适合在家修练的中华道教的方便法门 三亿文库
适合在家修练的中华道教的方便法门
玄门胎息法
玄门胎息法系武术之乡新化梅山道家秘传功法,练之可得胎息、辟谷、降丹、开发潜能、益寿延年等多种功效。
一、练功步骤
(1)在室外练功时,要选择空气清新处;在室内练功,须空气流通;练功时不可过饥或过饱,功前须净身洗漱。
(2)身形:本法宜在子时修练,面向南方,盘腿而坐,全身放松,定气凝神,舌抵上腭,调勾呼吸,意念丹田有一鸡蛋大小的金丹闪闪发光、放热。
(3)服气法:当丹田微微发热时,闭目存神,闭口,用鼻缓缓吸气。意想真气出鼻吸入,充盈满口,然后将此真气咕咚―声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体内浊气。
(4)闭气法:服气后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气一口,舌抵上腭,凝神丹田,两手握拳置于膝上,闭气不令其出,到忍无可忍时再用鼻呼出浊气,调匀呼吸。这时玉液从口壁涌出,充盈满口,须咕咚―声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闭气。
先睁开眼睛,双手搓热,搓肾门24次,然后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24次,再用剑指从眉心沿脑中心线由前至后搓24次,然后放松,走动一下,以便气血通畅。三、功效及注意事项
(1)初服气时,咽气只能达咽喉,应以7口为宜;几日后,会觉得胃气蛹动,发出咕咕之声,说明气已达胃,可服气21口,再几日,会觉得腹部气团蛹动,咕咕有声,或声如撕布,说明气已入丹田,须服气49次。服气期间、会放屁频繁,初时臭不可闻,几天后放屁无臭气,甚至微香,这时必须闭住气不让它放了,以免真阳泻漏。初服气时,小便赤黄,亦勿怪,久久变色自如。辟谷可能会在不同时日出现,不思饮食不饿的情况可辟谷,这时服气增至81次,但不可强求辟谷,须顺其自然。
(2)初练闭气法时,只能行一分钟左右,随着练功的深入,闭气时间会逐渐延长,直至全身毛孔开放出现胎息。闭气次数与服气次数相同。
(3)在练闭气法期间,会出现以下效应,可供练功者参照。初时闭气会觉得全身真气充盈发热,额头出汗,几日后,行功时会出现全身真气充盈发热、出汗的现象,全身舒畅无比。渐觉左右太阴经两道气从大牙根上冲太阳穴,入顶门两气交合入泥九。数日后,气从泥九宫流入脑,过夹脊下行尾闾,次于丹田,上冲心中,过咽喉而入舌下。这时会觉得满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验后,应闭关修炼,面南而坐,面向墙壁,练法如前。
(4)此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奇异景象,如身形变高变大,觉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尽入身中,精神兴奋,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睁眼睛,亦勿惊、勿喜、勿执着,可用手扶墙壁,会觉得一颗闪亮的内丹从头顶直降丹田。降丹之后不可立即睁开眼睛,先渐收意念、静下心来、活动四肢,睁眼,收功。到此时内丹已成,接着修炼,胎息指日可成。
(一)姿势:
(二)功法:
(1)蓄精培元
练功时在选上述站、坐、卧三种姿势之一种,但以坐式练功效果最佳,行走式在初学时不易掌握,初习者最好不要采用。
练功时按下述方法练习:
①将要练功之前,在大脑里要有“我要练功了”的概念,然后选好练功的位置(注意要南北向),做好练功的姿势。
②开始练功时,先在大脑里默想:我已开始练功了,不能东想西想,要专心练功。然后从头部向下依次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放松时不要过于仔细地想哪一块肌肉如何放松,只要意念从上而下地想松,肌肉、关节也随着意念快速地放松就行。放松法要连续三次,每次都要从头向下放松至双足心为止。放松时姿势不要改变。
③用鼻腔吸气和呼气。口腔闭合,神态自然,双眼轻轻地闭拢,舌尖自然地伸平,轻轻地触及上牙齿后的牙龈(俗称“牙肉”)上,不要僵硬。
④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3―5分钟。
⑤把意念转到天上,想象天上日、月、星的精华是一种金黄色(或者是红的亦可)的气体充满了整个天空,自己置身于这个金黄色的空气之中。
⑥采用顺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外凸,,呼气时小腹内收),自然、柔和地进行呼吸。吸气时想象头顶正中处开一个小口如杯子口大,天上金黄色的精华之气从这个小口被吸进来,并从头部向下,沿身体的中心(想象从头顶到腹部有一个直形的空心通道)降至下丹田;呼气时,想象这些精华之气被腹内吸收,放出污浊之气从双侧大腿的中间向下降至双足心(涌泉穴),并把这些浊气放出足心穿入地下深处(如图1.4)或从心窝排泄出去。呼气的同时还要放松全身。等到自然熟练之后,吸气时配合轻微的收缩肛门(如轻轻地忍使大便一样,不要用力太大)。
每次练功半小时至1小时后,即可收功,收功时,两手重叠,以左手心劳宫穴按压在肚脐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脐眼为中心,先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女子则相反),从上至下,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36圈(如图1.5);然后又换为逆时针方向,自右至左;从外向内,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36圈。再以双手掌互相搓擦至热后,轻擦颜面部18次,放松全身肌肉,缓行十步后功毕。
对于已婚的练功者,由于元阳已经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药物辅助练功,以补伤耗之元气。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药方开列于下:
熟地、当归、黄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丝子、女贞子、牛膝、玉竹各30克,车前子、杜仲、黄柏、肉苁蓉、白茯苓、骨碎补各24克,鹿茸
20克(无则用红参代替),甘草、韭子、锁阳子、小茴香各15克。
上药一剂,共研为末装入瓶内;用米酒浸泡淹没药面约一横指许,密封保存一月后可用,每次服药酒10毫升,每日早晚服之。
练功要领:全身舒松,形静如眠,调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清淡,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断灭一切杂念,达到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彻洞明,恬淡虚无的境界。
正常效应: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第十天左右,自觉在吸气的腹部有轻微的发热感,发热的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矢气增多;一个月后腹部发热的面积逐渐加大;两个月后小腹内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口中唾液增多;三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的燥热不同),有时还可出现小腹部轻微的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可出现气团感。
出现上述感觉之后,则称之为:“火烧丹田”,这是初具丹田内功的重要标志。练功三个月后,极少数练者腹内的“气团”可以沿任督二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2)五心纳气法
采用熊桩姿势练功。练功前,先意守丹田3~5分钟后,即采用顺呼吸法进行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先呼后吸,吸长呼短。呼气时想象天地精华之气随着吸气动作从顶心、手心(双侧)和足心(双侧)源源不断地收聚入丹田,同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吸气时,柔和地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并意想体内浊气向头顶百会穴、双手劳官穴及双足涌泉穴排泄出来。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30――60分钟后即可收功
收功时,方法与&蓄精培元&的收功方法相同。
练功要领:意守“五心”,吸精聚气,吸气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呼气时收提睾丸和收缩肛门。吸天上日月星之精华和大地山水树之灵气;呼体内污浊之病气。
正常效应:头顶心百会穴、双手心劳宫穴、双足心涌泉穴出现热、麻、跳动感,矢气增多,皮肤有蚁爬感,全身轻安自在,酥绵快乐,如沐温泉之浴,有时出现全身如一片白云冉冉向上升飘。同时,外肾亦因精气充沛而产生勃举现象。
道教经用经典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老君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老君曰: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与心无了,永劫沉沦。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此经,讲明了修道的核心之法,那就是观心。世俗之人,往往心驰于外,迷失于花花世界,酒色财气,迷失于自我的私欲。修道就在于一个反字,所谓反者道之动。修行人时时反观自己的心,起心动念是否符合道德,是否是私欲的表现,吧不符合道德的信念修改,把符合道德的心念保持,修持日久,自然心念由清而静,渐入道矣。观心法门,是太上所传的一个核心的修道心法,结合修德的行动之法,大家珍惜修持,必获效验。辕皇帝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
联系客服:cand57</学佛以来,我的收获不大,我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念经,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我也是念经时很难入静,但两个好了。
入静的方法,不一定。得你自己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于你。
我的方法是:慢慢地熬!很多年过去了,我就是这样熬成的。
希望你能找到多我更好的适合你自己的方法。
其他答案(共6个回答)
看看,让医生开点安定之类的。
1.不能入静,是因为定力不足所致。自己不能入静,原因非常多,而不同的原因,所采用的对治法门也不同。
2.您学佛收获不大,往往是您信力不足或是没有找到适合的法门。
3.念经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可能是慧力不足所致,或是没有遇到对机的经文。
针对入静的问题,在见地上:
1.正知正信,不自私,不贪心,克服贪嗔痴慢疑
2.坚信轮回和因果
3.坚信自己可以成就,以及一切众生平等,皆当恭敬如佛
在愿力上:持诵普贤行愿,发大乘心。菩提心真正发起的时候,所得到的感应和加持力就会很强大,业障速得消除。行愿真是太重要了,清净的大愿一生起,助缘就来得快极了,修行也就容易许多。
在身法上,可以逐渐做:
1.吃素,戒五辛,饭不宜过饱:这样做对清心有不少的助益
2.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包括不占小便宜)、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持念佛号,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4.学习禅坐或静坐
5.减少娱乐、少看一点电视、少看小说、少逛商场
如果以上能做到,所谓戒能生定,你的心就能很快静下来了。等到初步静下来以后,更细微的烦恼,可以参考一些如大念住经、止观法门之类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定力。
对于看不懂的佛经,可以找一些浅释类的参考书。南怀瑾先生写了不少通俗的佛教书籍,里面信息量很大,可以一读。宣化上人的开示全都应该看。读过几篇之后,再看佛经,就好懂多了。
以上是末学的浅薄之见,希望对帖主能有益。
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想亲近佛法,就证明您有善根,而且与佛家有因缘。末学学佛的时间也不长,但是通过学习末学知道,我们修学先要断烦恼,然后了生死,最后出轮回。生活中要...
亲,你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好的回答,下面分享给你,希望给你一点帮助,更希望你能静下心来学习,学习更上一层楼…
1确立目标,找准方向、动力 ...
你需要给自己下一个目标
一天天完成
你肯定不安于现状是吧
那你就要奋斗
在大学的每一年
都做出些成就
拿证拉之类
要把生活和学习都安排好...
你学习压力太大了吧.想一想你为了什么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是因为有人烦你吗?如果这样,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专心吧.如果是因为所学的内容太过复杂,那么你就要想一想了,你...
TEST人员专用密技
新绝代双骄前传 密技2 TEST人员专用密技
*在启动TEST人员专用密技之前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到的
第一件就是将
在泰国寺庙(大皇宫等),服装有什么要求?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净土法门:如何在平时训练看破放下,对治烦恼习气--学佛网
&净土法门:如何在平时训练看破放下,对治烦恼习气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 9:21:00&&
净空法师:如何在平时训练看破放下,对治烦恼习气
&&&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注:本文随净空老法师讲经随时更新)
&&& 每个人读了佛经、听了佛法,都知道佛法好,都很羡慕,为什么做不到?放不下,认为放下太苦了。这个世间大家都认为财色名食睡、五欲七情是享受,享受舍不得放下。真正觉悟的人,他知道这不是享受,这是什么?谚语所谓苦中作乐,不是真享受,是苦中作乐,乐过了还是苦。只有真实智慧的人,他看到了,他明白了,他放下了。没有看破,没有体会到,他不肯放下。换句话说,没看破、没放下的人,纵然在佛法里面修行,修得好像很不错,五欲六尘境界现前,还是保不住,立刻就被吸引过去了,就堕落了。有些人堕落了知道,但是他回不了头来,一个是贪念,一个是面子问题。那是什么?将错就错,这就错到阿鼻地狱去了,再回头不晓得是哪一生哪一劫。
&&& 觉悟要快,觉悟要保持,保持的方法就是经教。我们在这里就深深的体会到,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一生讲经教学。经典上没有记载释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没有放过假,天天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这是给后来弟子做最好的榜样,学佛要这样学法。出家就干这个事情,教学,教一辈子,你会教出味道出来,这里头有乐。方东美先生知道,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生活自在。舍得尽。现在我们看到这些报告,我这个桌上有一份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每个月新闻标题,都是关于灾难的,三月有八十二起,四月有五十九起,五月有六十七,六月有一百五十五,七月有一百九十六起,现在是八月,我估计八月一定会超过两百起,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灾难怎么会这么多,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严重。所以我们想到这个地方,这一段经文比什么都重要。&
&&& 我们的麻烦事情就是放不下,知道放下好,就是放不下,麻烦在这里。所以学佛学什么?过去章嘉大师常常给我说,就是学看破放下,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真的是妙绝了。我们看破,但是不能放下,那就停止在这里,就不动了。看破要帮助放下,他就步步高升,它起作用。放下帮助看破,像爬楼梯一样,一阶一阶的他就向上升,他就能爬到顶层,顶层是妙觉。所以我们常常劝导同学,从哪里放起?从自私自利放起,从怨亲平等放起,很重要!如何把我们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把这个情绪放下;我们很喜欢的人、很爱的人,常常挂念着,这也要放下。怨放不下,冤冤相报。亲情放不下,你往生不了,临命终时你还挂念着亲情,阿弥陀佛忘掉,你不能往生。要常常想到,真如自性里头没有一物,惠能说「本来无一物」,这句话重要,自性清净心里本来无一物,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本来无一物。
  我们现在眼看这些物都在,前面我们学过的四个字,非常有味道,叫「不断之无」,很有味道,是无,但是它不断。就像我们电影胶卷一样,确实是无,你看在放映机里面,一秒钟二十四张,它停留在银幕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它就没有了,但第二张又出来了,第三张又接着来,不断之无,非常有味道。现在我们晓得,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这个频率多快?一秒钟不是二十四张,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不断之无。这是一个什么?真正把事实真相掌握住,原来整个宇宙一切万法是不断之无。所以你不要想控制它,你可以享受它,就像看电视一样,你可以享受它,你不能控制它,你不能占有它。你要是控制、占有,错了,它根本没有,它根本不存在,所有一切是幻相,绝对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对我们放下大有帮助。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什么天灾人祸你完全不放在心上,为什么?不断之无。
  体会到不断之无很有趣,生活在不断之无,那是很幸福,佛菩萨的生活,这种生活在大乘佛法里,正常的生活。我们在这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不正常。正常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正常。我们对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明了之后你就晓得,没有一样放不下,统统放下,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真叫随缘妙用、游戏神通。对自己是不断向上提升,不断放下,这对自己;对别人,为他示现一个好榜样,做给别人看。&
&&& 我们今天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过去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社会混乱,地球的灾变,科技文明没有带给我们安乐,带给我们的是威胁,身心不安。今天人类最大的威胁,虽然没有表现在面孔上,每个人心理上都有很深的感受,核武战争、生化战争。这是毁灭地球上生命的战争,所有生命都会在地球上消失。我们这个时候自然就意识到,中国人有聪明智慧,为什么不向这个方向发展?现在完全明白了。中国人如果说是在几千年前就向科技发展,地球大概早就没有了。我们真正细心去微细来观察,深深去体会,我们就发现科技不是一个好东西,可以不需要。让人类过一个安定、承平、幸福、美满的一生,我们古人常讲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那个多美!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了,没有这种心情。诗情画意,心是平静的,心是定的;现在的心是浮动的,叫心浮气躁,不但他不能创造,他欣赏的能力都没有。
  自自然然会让一些人去反问,人到这个世间来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人变成到这个世间来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可言。佛说得好,人生酬业,这句话说得倒是很恰当。你过去世造的业报,你到这里酬偿业报的。业报,佛也讲得很明显,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干这个的,这没有必要。恩是要报,怨一笔勾消好了,何必?讨债、还债也不必了,确实毫无意义。难得你遇到圣贤教诲,在过去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个缘太殊胜,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无论哪个角落你都可以遇到圣贤教育,它普及了。但是现在没有了,断了,断层了,变成非常稀有。从前的佛法也是普遍的,小村庄、小角落都有小庙,现在没有了,都变成奇货可居,遇到了,太难得、太稀有。真遇到、真明了,依教奉行,那这次来到人间值得!那外缘?外缘好,为什么?逼着我们非干不可。如果外缘是个太平盛世,是个礼乐文化之邦,你还舍不得离开,你觉得这挺好的。现在遇到多灾多难,赶快往生,是好缘,逆增上缘。从前还可以缓缓,有的是时间,慢慢来,现在没时间,来不及了。必须要万缘放下,要一心念佛,真的把我们心里换一换。心里面拉杂东西全部把它清除,阿弥陀佛供进去,我们自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做为外面的垃圾桶,外面人家不要的那些肮脏东西,你全都记在心上,你就变成外来的垃圾桶装在这里,这个错了,这大错特错!这是个胡涂人,不是聪明人。聪明人良心里是佛、是菩萨、是圣贤。&
&&&&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无非是教导我们恢复本能而已。这一桩事情从理论上来讲不难,为什么?是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有什么难处?难在哪里?现在我们自性透不出来是因为有障碍,把这个障碍除掉好像是很困难。障碍是自己造成的,障碍怎么形成的?妄想形成的。佛在经上常讲坚固妄想,不容易放下。什么时候你才会真正放下?开悟了,知道这是虚妄的。什么时候真正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放下了,不再执着。
&&& 我们现在不知道所有一切现象是虚妄的,把虚妄当作真实,所以在虚妄相上生起坚固执着,这是我们不能恢复性德的真正因素。
&&& 这一桩事情只有佛说得出来。佛为什么说得出来?佛是过来人,他放下了,他恢复了。回头再看看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依然坚固执着,不肯放下。只要你不肯放下,你对于事实真相当然就不明了,这个不明了就是你看不破;看破就是明了,彻底究竟明了叫看破。所以看不破不明了,那你自自然然会随顺你的烦恼习气执着,自以为是,这是你思想错了。
&&& 思想错了,接着你的做法就会错,你会做错,你会说错。你会用错误影响你周边的人物,这是佛经里面常讲的造业。业,一定招来果报,这个果报不好,恶业感恶果,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在六道里头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断恶修善;六道里面又造成严重的错误。像我们现在,出现在浊恶的世界,浊是染污,恶是恶业,佛常讲的十恶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冷静想想看,是不是跟十恶业相应?念头才起,你要是回光返照一下,你这个念头跟这十条,哪些条相应?这样的业果就是灾难,自己的灾难,不是别人的灾难。
&&& 凡夫修行之所以感到非常困难,他不会修。怎么说不会修?会修的人是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修别人,都是看到别人错,要修理别人。修理别人,造业!那些佛菩萨们,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佛菩萨?他不知道修理别人,他知道修理自己。所以佛家常说‘回头是岸’。回头修理自己,不能修理别人,别人没有过失!别人做种种示现,是帮助我修理自己的,这叫修行。&&& 我们许多同修也曾经听古人用比喻讲人生如戏、人生如梦。如戏,一切众生在演戏!看戏的,我一个人,我一个人看,大众都在演。他们表演给我看,叫我学习。他表演正面的,表演善的,我要认真努力跟他学,要反省检点自己有没有善心善行?有,很好,保持,不要失掉;没有,赶紧学,希望自己也跟他一样。&&&他表演是负面的,表演是个恶相恶行,我们看到了,反省,我有没有?如果有,赶快改!这一种心行,我看了不舒服,我看了不满意,那我有这个心行,别人看到会满意吗?会欢喜吗?赶紧改过,改恶。如果看到人家的恶心恶行,回头想想我自己没有?没有,好,勉励自己不要犯这个过失。你要能这样用心,祖师大德就是说:你会了!会,不会,关键就在此地。你会了没有?我们要在这里学习,要会修,要会学,六根,眼会看,耳会听,这六根逐渐聪明、伶俐、管用,逐渐逐渐恢复到本能。&
&&& 「故本经曰:发一念心,念于彼佛,定生彼国也。又《弥陀要解》谓十念乃至一念往生,但约临终时,亦与此无违。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入于一念。则因此一念之力,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一句经解的教诲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不多说几句。最难得的是q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这几句话,「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冥契理体」,这一句重要,这样才能够入于一念,这一念清净心才能现前,功夫都在平时。平时什么功夫?最重要的就是放下,真正体会得佛在经教里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就是连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它就没有了,最后现出来的是什么?那是真的,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里头没有现象,所以佛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现象,连自然现象都没有。    我们常常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屏幕就是常寂光,它什么都没有,能现一切相;虽现一切相,还是什么都没有,这个总要记住。常寂光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我们比喻的屏幕,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保持像屏幕一样的真实、像屏幕一样的不染,你看屏幕现象千差万别,没有丝毫染着。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头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好比我们看电视,突然之间看到屏幕,屏幕上一无所有,本自清净,所现的境界,染、净、善、恶,全都是假的。屏幕叫做佛,我们在频道里面见的所有的色相不就统统都是佛吗?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在屏幕上看见了,屏幕是佛,屏幕所现的一切现象没离开屏幕。体是佛,相也是佛,性相不二,性相一如。    只是我们迷惑颠倒,不知道自己是佛,这叫堕落到六道里头来,不知道,这真变成六道众生了。为什么?六道众生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屏幕里所有的现象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只有屏幕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而分别执着跟无分别执着融成一体,决定分不开,但是它确实不一样。能生能现的自体,就是自性,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所生所现的这些色相,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它在无分别当中起分别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当中去起心动念。我们用这个比喻大家容易体会,这就是大乘佛法,这就叫一佛乘。一佛乘在哪里?就在电视机上,你全看到了。会看的就觉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会看的,被这里面所演出的这些画面迷住。迷了之后你就被境界转,悟了你就能转境界。    凡夫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别。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表演得逼真,我们表演也逼真,没两样。不同的在什么地方?他表演的是觉,我们表演的是迷,你想想看,除迷悟之外还有什么差别?觉了就是一念清净心,迷了是一念执着心、一念分别心、一念妄心,妄心、分别心、执着心跟体性不相应。一念清净就冥契理体,理体就是自性,理体是真心,理体是妙觉,就入于一念,没有二念。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是自性,一念就是常寂光,再生一念就迷了。大乘经教常说正念无念,无念叫正念。这个很难讲。无念好,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念了,念无想定,他还是有念,有什么一念?我有个无念,无念还是一念,无想,无想还是有一个想,想无想。所以无想定也就是无念定,在第四禅,外道天,他本来是学佛,学成外道了,误会了。这些现象、事实都要明白,不明白,有一天我们遇到这个境界也堕入其中,自以为证得涅盘,自以为是妙觉,哪里知道全错了,没出六道轮回。    所以平常我们的用心要能跟自性有个几分相应,这个好!自性很难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我们起心动念能够跟清净平等觉相应,这就是用真心,这就叫发一念心,这就叫入于一念,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从哪里练起?先练不执着,心量拓开,能包容、能随缘,不再斤斤计较,心量拓开了。不能包容,斤斤计较,这个就太难太难了,你的菩提心发不出来。中国古人常说「量大福大」,你量小,你的福不大,大智、大慧、大德、大福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不能不觉悟。迷悟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放得下放不下,放不下迷,放下了觉。觉悟了,智慧现前、德能现前、福报现前,那叫自在。    学佛的同学几乎都知道自己业障习气很重,也很愿意消除业障,为什么老是消不掉,原因何在?因为他念念都在念自己的业障、念自己的习气,所以他的业障习气只有天天增长不会消除。什么时候消除?哪一天他不念了,他把这个事情忘掉了,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一念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业障没想它,它真消掉了,道理在此地。到紧急关头的时候,遇到有灾难现前、疾病现前,手忙脚乱,妄念纷飞,把佛号全忘光了,这个时候怎么样?念念增长他的罪业,一定要晓得每一念都增长;换句话说,念念接近恶报。为什么?《太上感应篇》说得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在经典的教诲这个时候忘得一乾二净,学佛学一辈子这个时候不起作用,烦恼起作用。甚至于在这个时候怨天尤人,甚至于怨恨佛菩萨,那个罪就更重,这个罪业就变成无间地狱业。    佛门弟子对经教了解不够透彻,护持佛法自以为护法有功,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灾难?佛菩萨不灵,佛菩萨没照顾他。这都是对经教不通、不能理解。佛菩萨经教确实能够保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把经教错解了,招感来的灾难又要怨天尤人,这怎么得了!佛没教你们这么做。佛真的教我们消除业障、化解灾难,教我们放下,教我们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就是舍。把什么舍掉?把灾难舍掉,把生死舍掉,把疾病舍掉,把六道轮回舍掉,把十法界舍掉,你就成佛;你要是念念舍不掉,你的麻烦就大了。    轮回确确实实可怕,你要真把轮回看透了,你就知道轮回是一团糟。这一生当中无论什么好的关系,一转世全忘掉,可能全颠倒了,曾祖父、高祖父这又回头来了,可能又回来做你的孙子,这个事情常有的。甚至于他造了恶业,他投到畜生道里变成你家养的家畜,我们肉眼凡胎不认识。所以六道里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有得受的。怎么样超越?怎么样摆脱?无量法门里头净宗法门最殊胜,最微妙的就是一句名号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为什么不念?为什么念六道轮回?给诸位说,这一切杂念全是六道轮回,正念可以说在现前这个世间已经找不到,正念变成有名无实。现在这个世间念阿弥陀佛名号那就叫正念,除这一念之外没有第二个正念,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诸位细心去体会、去观察,不念佛的时候你心里想什么、念什么?你再仔细去思惟,你所念的、所想的跟什么相应?不就知道了吗?念念是轮回心,念念是念六道里的恩怨,酬偿果报,你念这个东西,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因为你念的时间太多,念佛的时间太少,佛号抵不过业力,这就是我们功夫为什么不得力。    黄念祖到了晚年生病,临终之前六个月,半年,每天十四万声佛号,追顶念佛,万缘放下,六个月的时间,他往生了。以这样的一个大德、这样一个修行人,临命终时还要这样的努力才能得生净土,何况一般凡夫!他是给我们一般人做榜样,也就是说最后这六个月的时间,一百八十天,真能够万缘放下,一心专念,你就必定得生,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所以一念清净心一定要在平常时间养成,要养成放下,什么都放下。我也说过很多次,提醒同修,钱财带在身上是自己的,没带在身上不是自己的,不要牵挂在心上;衣服穿在身上是自己的,没穿在身上不是自己的,你不就不操心了吗?这个房子,我今天住在这个房子是我自己的,我走出大门不住在这个地方,这房子不是我的,你要常作如是观,你就放下了。放下,你的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现前,然后再找那个一念,不难,一念肯定会被你找到。一念是什么?真心,你把你自己找到,你把你的自性佛找到了。自性佛就是阿弥陀佛,哪一个人不是阿弥陀佛?个个都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什么?你把它翻成中文你就知道,无量觉。梵文的阿翻成中国文是无,弥陀翻作量,无量,佛翻作觉,哪一个不是无量觉?个个都是。阿弥陀佛不是一个人专称,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通号,所有佛都叫做阿弥陀佛,念这一句佛号就是要把我们自性阿弥陀佛念出来。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的开示不是说过吗?「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说得好,说得一点都不错!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就在现前,「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你是阿弥陀佛你就住净土,你不是阿弥陀佛那你住秽土,这是大乘教佛常常说的,境随心转!我们要想这块地变成宝地、变成福地,很简单,我们自己把良心找回来,我们自己把清净平等觉找回来,那你就是福人,福人居住的地方就是福地。你能够把阿弥陀佛找回来,念念皆是阿弥陀佛,你住的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净土,什么灾难都不会发生。学佛明白这个真理、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还问别人?别人向你请教,你怎么会去问别人?这不是笑话吗?真的是这样,一点都没错。    我们今天真的要在意修行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那种烦恼习气怎么又发作?这个发作要把它当作什么看待?当作发病看待,这烦恼习气一现行,怎么我又发病?用什么方法对治?一句阿弥陀佛就对治了,阿弥陀佛叫万灵丹,治我们的病,这个就是伏烦恼。下面,「如《圆中钞》所云:此一念之力,有伏惑之功」,它能把烦恼伏住。「临终正念」,临命终时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一念之外什么念都没有。平常常常训练,临终自然阿弥陀佛现前,其它念头没有,那你就决定得生。
&&& 修里头有个关键,也有个诀窍,你得要懂。这个窍门是什么?就是放下。头一个放下欲望,欲望多的人,不能学佛,也不能学道。学佛、学道的人,他第一个条件清心寡欲,你才能学习,为什么?才能放下。欲望太多了你放不下,放不下是凡夫。所以你看大乘经上佛讲得多清楚,放下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了,你就成阿罗汉,你就出六道。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成佛了。你看成佛这么简单,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惠能大师能够成佛,就是当下全放下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同时放下。这种人很少,这叫什么?顿舍,他没有次第的,同时一下舍掉。放下就舍掉了,顿舍、顿悟、顿证,一念之间。这也就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你要把道理搞懂难,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你要想干的话太容易了,念头一转就成佛了,就是什么?你放下就是。关键就是你放不下,放不下是你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般若经》上所说的,要知道,世尊在世讲般若讲二十二年。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你就知道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般若,般若是智慧。世尊留下来这部经,这是分量最大的,六百卷,《华严经》才八十卷。六百卷!六百卷经讲什么?从头到尾看一遍要看几个月。    我在年轻的时候,这部经看了一遍,我就没有再看第二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我总结这部经,十二个字,这一部《大般若》所讲的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讲这十二个字。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包括华藏世界、包括极乐世界,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理太深了。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一点都不错。你就晓得这些现象怎么来的,六道从执着来的,所以佛说了一句话,总原则,总的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执着就有轮回,执着没有了,轮回就没有了,就像一场梦一样,醒过来,全没有了,不是真的。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声闻、缘觉,不分别,声闻、缘觉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菩萨跟佛没有了。一切唯心造,心现识变。一真法界,这了不起!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它从哪来的?它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如果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它就没有了,一切法就这么回事。没有的时候它到哪里去了?它回归自性,净土讲的常寂光土,它回归常寂光了。    常寂光是自性,常寂光我们看不到,我们肉眼看不到,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你进入常寂光,我们一般讲,身心与常寂光整个合成一体。一切诸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你进去之后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众生有感你就现身。所以它起作用,它不是死的,现在我们讲有机体,它是活活泼泼的,但是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现象,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说不可得、无所有、毕竟空。但是它真有,它真存在,能生万法。众生有感,常寂光里面这些妙觉如来他真的就有应,遍法界虚空界任何一处,众生有感他统统都应。佛法到这个地方究竟圆满了,因为它什么现象都没有,所以科学跟哲学都达不到。因为科学跟哲学都不离开思惟,思惟是第六识,执着是第七识。必须把思惟跟执着放下,自性就现前了,你就见到了。只要你有思考,你有执着,你永远见不到它。这就是为什么科学跟哲学没有法子发现它,达不到。佛说这桩事情唯证方知,怎么证?放下就是,你只要放下,你就证得。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表演,在菩提树下入定,放下了。放下什么?放下过去十二年所学的。他十九岁放下了家庭,他是王子,放下了王位,放下了宫廷的生活。这个我们现在明白了,放下烦恼,烦恼障放下了。出去学习,去参学,他是好学多闻,十二年参学,印度的哲学这些学派、宗教他统统都学过,知识丰富。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把这个放下,这是什么?所知障。二障,十九岁烦恼障放下了,三十岁所知障放下了,他没障碍了,所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学的东西愈多,记的东西愈多,这所知障。佛法的殊胜就殊胜在此地,跟世间法不一样也就在此地。佛氏门中一法不立,你才能大彻大悟,你才能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跟你说,佛氏门中一法不舍。这怎么回事情?千处祈求千处应,这观音菩萨的话,遍法界虚空界,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不舍,大慈大悲,不舍一法。可是要不立一法,你才能证得法性,自性你才能证得。只要有一个念头就错了,就不能证得。不许有一个念头,念头都是妄念,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没有念头就见性,有念就不能见性,道理在此地。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这才具足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智慧、德能、相好现无量无边的世界,这能生万法,所以这才利他。
&&& 这是在现前,我们除了专修净土之外,有义务帮助每个宗派都能复兴,这是总报佛恩,所有宗派统统是释迦牟尼佛传的。虽然佛讲得很清楚,末法净土成就,这都是真的。末法的环境很复杂,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是从断烦恼才能契入境界。断烦恼这桩事情非常不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净宗的好处,就是不断烦恼,只要求把烦恼控制住,烦恼没断,但是烦恼它不起作用,就行,就能往生。关键的时刻就是寿命终的最后那一念,最后那一念保持正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平时要练功,最后一念才保得住;平时要不练,最后一念要是错了,这一生的机会又失掉了。我们相信,每个同学,我们净宗的同学,个个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学这个法门。你要问为什么你没有往生,你还搞成这个样子?就是最后那一念错了,最后那一念不是阿弥陀佛,想到家亲眷属,想这个、想那个,就完了。也就是你没有彻底放下,你放下得不干不净,才会造成这样的果报;真的彻底放下,什么都不留恋,什么都不想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随时随刻都放下,都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永远只保留一个阿弥陀佛,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所,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种人决定得生。
&&& 『虚空』,「指心如太空,开广无际,离垢无染,不受一尘」。这是什么?这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拿个标准,跟自己好好的核对一下,就知道我们的真心完全迷了。头一个,我们心量很小,不是像太空。我们心里能包几个人?喜欢我的我包容他,讨厌我的我排斥他,这是什么心?凡夫心,六道轮回心。佛经上所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说谁?说我们自己,不是说别人。阿弥陀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释迦佛亦如是,十方佛皆如是,你我他亦如是,没有两样。心量小是什么?心量小是烦恼、是习气,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要这么执着?明明你这一生可以成佛作祖去了,何必去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本来没有,是你自作自受,是你自己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尤其是执着,执着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这个梦就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四圣境界,就是说从凡圣同居土你一下就升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哪些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他们都在那边,你升等了,升到那个境界去。如果你还有丝毫执着,你就去不了,你在六道里头。谁能帮助你超越六道?是你自己帮助你自己,佛菩萨没有这个能力。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我们不必修行了,用不着放下,他要不帮助我们他慈悲何在?他没办法。
  所以佛菩萨能帮助我们,诸位要记住,就是教学。把这个理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他是怎么样从凡夫修成佛的,把他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提供我们做参考,这是他真正帮得到的事情。帮不到他就说帮不到,他不会骗你。佛菩萨加持你、保佑你,用什么?就是经教保佑你,经教加持你,你要真听得懂才行,你才能得加持。你听不懂,你得不到加持。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听懂?前面我讲了,要用真信、真心,至诚恳切的心来求法,你就会听懂。你读这些经文,你读这些批注,你就真正能体会到里头意思。你没有真心,你没有真信,你听也听不懂。听不懂怎么办?多听,一年没听懂,两年,两年没听懂,三年,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一直听下去,慢慢就懂了。
&&& 下面说「含哀」,哀是悲哀,「大悲心也。又慈愍者,大慈心也。以大慈悲故,虽明知实无众生可度,而度生之行愿无有穷尽,故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他确实知道,有没有众生可度?给你说老实话,没有众生可度。为什么?根本就没有众生。众生存不存在?众生真正存在的时间,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一念,那是众生存在的时间。这一念时间多长?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存在时间就这么长。假的,确实没有。真的像我们看电影,看电影你要知道它的底片你就明白了,电影是什么?我手上这个就是电影胶卷,在放映机里面把它转动,这是什么?我们叫幻灯片,这二十四张,在放映机里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钟,一秒钟二十四张,换句话说,我们在银幕上看的画面一秒钟就是二十四张。张张独立,上一张不是下一张,它活动快了,我们就把它好像看成一个画面,以为是真的,其实全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这个环境跟电影的原理完全相同,一秒钟多少张?这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现实环境里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弥勒菩萨说的,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一秒钟二十四张。念念不相同,一个念是一个物质现象、一个精神现象,精神现象都不可得,包括自然现象,就是阿赖耶,三种现象全不可得。我们看错了,错在哪里?看到它的相续相,以为它是真的,其实它是相续。相续,还不能说相续,相续是完全相同的,它不相同,张张不一样,所以要加个相似相续相,好像是相续相,它是继续不断的,但是每一个念头不相同,所以它不是真的相续相。
  了解事实真相,就知道万法皆空。《般若经》上所讲的真的一点都不假,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内,「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你在一切法里头,你想控制它,你想占有它,你想支配它,全是妄想。诸佛菩萨,真正修行人,稍稍契入境界,他不再执着、不再分别,所以他能恒顺众生,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随缘,一切随顺,没有不皆大欢喜的。他真皆大欢喜,他欢喜什么?欢喜一切皆空,他欢喜这个,他欢喜了不可得,所以他心在境界里头他不动,这个厉害!这是什么?这是真心。心在境界,随着境界在分别执着,在转动,这个很糟糕、很可怜、很辛苦,不动就没有了。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真相,说明菩萨的大慈大悲,明明知道这些是幻相,他还是在这里教化众生,帮助他们觉悟。觉悟什么?帮助他们了解事实真相,果然事实真相了解了,那就跟他一样,跟诸佛菩萨一样,得大自在,真离苦、真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总以为自己所想象的不错,谁知道全错了,你所想的、你所做的全错了。你所受的这果报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因为你觉得它苦,它就是苦;如果你觉得它不苦的话,它确实不苦。怎么个不苦?我们看到电视,电视现在演的是大火,你看里面人烧得很可怜,你在这里看,不苦。如果你迷了的时候,你觉得你在电视里头,火也烧到我,你感觉到很苦。你错了,你怎么跑到里面去了?你不在里面,他里头怎么样受你都没有感觉,毫无感觉。他苦你也苦,他乐你也乐,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你完全被他转了,这叫凡夫,你的心被境界转,那你就很苦。你要能够跳出来,看到事实真相,苦乐是一不是二,凡圣是一不是二,那就是前面所说的「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你自己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但是什么?能生万法,你在电视里画面能生万法,万法跟自己是一不是二,你是觉,他是迷。有苦有乐,都是迷;无苦无乐,觉了,明白了。自己明白之后,你才有方法帮助他明白,明白就是解脱,任何境界里头你都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进去了,你就堕落到里面去了。
  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丝毫不染,这样才能够像菩萨一样,度生之行愿无有穷尽。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普贤菩萨发十大愿王,一般佛菩萨,从纲领上说,四弘誓愿,真的是无有穷尽。故「心常谛住度世之道」,常住度世就是帮助这些迷惑的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心里面怎么样?一丝毫不染着。你要是染着你就有累,你受累,你就很辛苦。你不染着,心永远清净,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安乐的。虽然安乐,众生在很苦,也表现一点样子同情他,也不要人家那么苦,你在那里快乐,不象话,给人家生烦恼了。所以也得好像要表演一下,像唱戏一样,流一点同情的眼泪,那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别人快乐,你也显快乐,别人痛苦,你也显痛苦,他是真的,你是假的,你才有善巧方便、真实智慧帮助他,帮助他从境界里醒悟过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最大的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无过于生死,我们怎样了生死出三界,这大事。我们帮助别人没有别的,这是大事,其它的叫鸡毛蒜皮小事,那个无所谓的。
&&& 末后这一段,『证无所得』。「无所得,又云无所有」,无所得跟无所有是一个意思,「即空慧」,这是真实智慧,空慧就是「无分别智」,这是大智慧。大智慧里面决定没有分别,要有分别,分别是烦恼,尘沙烦恼,执着是烦恼,见思烦恼。烦恼起来,智慧就没有了。于是我们就明白,极乐世界的菩萨根本就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体无相之真理」,体是体会,这样讲也行,体会无相的真理。也可以说这个体是本体,就是真如,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自性没有相。这个前面我们学得多了,三种现象都没有。「自心无所执着,无诸分别,是曰无所得。」无论是在理体,或者在相象,都不会生心动念,都不会有分别执着。这是什么?真正晓得诸法实相,实相之体就是能生能现,不可得。自性所起的作用,这就是能生万法,《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这些现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阿赖耶、末那、意识。它们起作用,常常将自性所现的这些相让它产生变化。有几多变化?《还源观》上告诉我们「出生无尽」,那就是变化太多了,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为什么?随着你的念头在变,念头一动它就变了。所以说现象里头决定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决定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所以,相是虚幻的,它不是真实的,这是无所得的意思。    「《心经》曰:无智亦无得。」《大智度论》里面说,「诸法实相中,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又《涅盘经》曰:无所得者,则名为慧,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这说得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为什么?无所得,你看破了,你放下了,这是智慧,真实智慧。为什么?你对于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你了解清楚了,你在这一切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跟菩萨一样。还起心动念你就错了,起心动念是迷了,起心动念是凡夫。所以有所得,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统统叫无明,无明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你才会干这个事情。真正了解,你怎么会干这个事情?《心经》上所说的,这属于《般若经》,「无智亦无得」,无智是真实智慧。有智,有智就是无明。所以智能跟知识不一样,有智是知识,无智是智能。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妙!知识怎么样?知识是有知,有所不知;智慧是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它怎么会一样?智能能解决问题,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这个道理只有大乘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如果用粗显的话来给你说,为什么有知不能解决问题?有知,肯定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夹杂在里头,那就把问题愈来愈复杂了,搞复杂了,不能解决。无知,不但没有自私自利,连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都没有,他所现的是自性里头圆满的智慧。所以无智亦无得,这是自性圆满的显露。得个什么?他真有得,得什么?他得的是遍法界虚空界,得的是大圆满,不是在里头得一个。这个事情,只有如来、法身菩萨知道,要不然人家学这个干什么?这是一切法里头,至真至实无上的妙法,经教里头称为究竟一乘。这些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先把它记熟,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这叫观照。    「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你看,我们拼命的追求,我要得到,得到什么?生死轮,这是轮回。起心动念那是造轮回业,你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够出得了轮回?真正想出轮回,不再造轮回业了。轮回业里头最重的就是执着。执着真放下了,还有分别、还有妄想,他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就知道,六道轮回的业就是执着。有些人坚固的执着,这是成见。成见放下了,就能够恒顺众生,不再执着。分别心放下了,不但能恒顺众生,能随喜功德,这是真智慧。所以,「菩萨永断一切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他都断了,「是故菩萨名无所得」,这是真的。菩萨无为而无所不为,虽无所不为,真的是无为。为什么?他无所得。他为什么还要为?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所有一切都是为众生所施设的,没有自己,这是菩萨。为别人,里面也有一分为自己,还是为自己。菩萨是丝毫自己都没有,这一点要懂。菩萨度化众生,所有一切设施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堕无明里去了,他就退转了,决定没有。所以,这些圣人的境界,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总对他们怀疑,他为什么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对他一定有好处。祖师大德也随顺我们的意思,说有好处,有!什么好处?提升他自己境界。我们要问,他做这些好事是不是有提升自己境界的念头?给诸位说,没有。他要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是不是提升?真提升,无念无为才提升。有念有为只有往下坠落,哪有提升?没这个道理。我们学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头一个要学随缘,什么都好,不要自己有意思,不要自己一定想这样做、那么做,得到这个、得到那个,都不要,你才真正与大乘相应。否则的话,学的是大乘,但是所作所为依旧是凡夫行,依旧是轮回心,大乘真实的利益你没有得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才真得到。    底下,「《涅盘》之说,真究竟了义之语也」。这是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的,《涅盘经》里面所说的,「无所得者,则名为慧,有所得者,名为无明;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这个话真正是究竟了义之说。「又证无所得者,《仁王经良贲疏》曰:无所得心者,无分别智也」。这是《仁王经疏》上的一句话,这真正是菩萨境界。于一切法,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眼对色,耳对音声,乃至于意对一切法,意是念头,真正不分别,就是我们经题上的「平等」。平等是不分别,平等心现前,平等性智,一定没有所得的心。无所得心就是无分别智的起用,无分别智是体,无所得心是作用,有体有用。从用上看到你的体,从体上看到你的作用,这都是修行真实的境界。我们在大乘,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没到这个境界,生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契入这个境界是生实报庄严土,这是禅宗里面所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这个境界,普通人没有。但是我们明白之后,我们要生活当中去练。练什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两句话,去认真学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要过分执着自己的意思。学什么?什么都好,什么都随缘。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学得不错,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以他做榜样,就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没出家之前,特别是年轻时候在日本留学,我们看那些故事,那不是假的,他那种分别执着是超人的。跟朋友约会,朋友来看他,约到八点钟,早晨八点钟的时候你来。他一定准时,如果八点一分,他门关到,他不见你,你失信,你不守信用,不见你,下一次再约。真不容易,准时,早到了不行,迟到了也不行。那么执着,成见非常深。以后学佛之后,全放下了,什么都好。他在新加坡访问,所以新加坡他的朋友也很多。老和尚告诉我,弘一大师最好伺候,什么都好,一丝毫挑剔都没有,饮食、起居样样随缘,一点都不讲究。这是什么?这是弘一大师学佛之后,真正得到大乘经的受用,他不但好学,他真做到。他每天的功课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最后这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念得很熟,这一卷经他能够背诵。转心,这是我们应该学的,这是无所得心的一分。不认真落实,烦恼去不掉,智慧就不能开。
&&& 我们看底下经文,『一旦』,「指某一x那际」。「因此无上是行不到处」,无上表这个意思,「故无行程可计」,你没有办法计划,无上是行不到的地方,那是明心见性,「即无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这个很有味道了,那个无上有没有办法达到?有,要在无心三昧中。这什么意思?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叫无心三昧,起心动念就不行。不起心、不动念,我们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宇宙法界不见了。什么时候这个境界现前,整个宇宙没有了,自己身体也没有了,可是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一切现象都没有了。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能想象得到,为什么?那常寂光的境界。自性有没有?有,自性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的本体是空寂的。我们只要看到有现象存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没有断。前面我们所说的,相似相续相,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就好像看电影,你只要看银幕上画面都在,它在动,它没有定下来。如果一定下来,画面没有了,画面没有了就是银幕上一片空白,那就是自性现前,那就叫见性。见性之后,不动是见性,动还是见性,为什么?你透彻了解了!动与不动都不放在心上,二边不住,中道不存,那个作用叫妙用,妙用是清净安乐。清净安乐四个字你没得到,妙用就没有,你的用会生烦恼,凡夫的作用生七情五欲。菩萨起的作用生智慧,决定没有七情五欲,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见性没有行程可计,也没有期限可言,「只是在无心三昧中」,高峰禅师的话,「突然触着碰着,摸着向上关捩子」,这个东西比喻,就好像保险柜上那个号码一下调对了,这一对了马上一拉就开,很轻易,一点障碍都没有,「x那相应,究极心源,契入理一心」。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你不要有希望,有希望就是障碍,那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随它去,自然就碰上,那就非常有可能。我们自己要具备什么条件?具备一心。我们常常讲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叫一心,就有这个机会。那我们在应酬怎么样?有一个好方法、妙方法,也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你看见什么人都是阿弥陀佛,你看到什么事都是阿弥陀佛,这就不妨碍了。看见我喜欢的人阿弥陀佛,看到冤家对头阿弥陀佛,把一切分别执着全打掉,我六根所接触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样念佛,纵然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大彻大悟,给诸位说,二、三年功夫成片是决定成就,有功夫成片往生就自在,什么时候想去就去得了。修行功夫不得力的,什么原因?没有放下,没有放下里头最重要是情执,这是最严重的。名闻利养还比较容易放下,情执太难了,破除这个障碍的方法,确实观念改变过来。
  这一切人是不是真的阿弥陀佛?你说是真的,他就是真的,你说是假的,他就是假的,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自己做主宰。不是别人做主宰,别人做主宰就困难了,要自己去做主宰,所以这个事情不用问人,你问佛菩萨也没用处。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没有叫你去找别人,反求诸己就对了。「x那相应」,这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知道在哪个x那你一下碰上。每个人的机缘都不一样,我们从《五灯会元》里面去看,一千七百则开悟的例子,没有两个人是相同,这说明什么?说明念念都不相同,没有相同的念头。哪一个念头的缘跟你相应,一下就通开,迷关就打破了。所以平时心愈清净,这种机会就愈多;心不清净,妄念很多,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开悟,心一定要清净,念佛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心地接近清净,这个方法非常之妙。
&&& 念老批注里说,「世人愚痴贪爱,不知世间万物都是幻梦空花,误为实有,而不知无常迅速,不能永保」。我们有幸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在经论里把这些事情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听了总还有疑惑,这一点疑惑我们要感谢近代的量子学家,这些科学家他们在研究科学报告当中,把他们所发现的一些事实真相给我们做报告,我们看了、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确确实实幻梦空花,真的是误为实有。大乘佛教给我们认识自己本来面目,为什么会有我这个观念?这个观念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我,你怎么会有这么一个错误概念?这个我到底是什么回事情?相宗的八识讲得清楚,第七末那执着阿赖耶的一分,误以为是我。阿赖耶好比是我们身体,我们整个身体,末那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识在整个身体上它只抓了一个细胞,以为这个细胞是它,错了!
  这整个身体是阿赖耶的相分,见分执着相分之一点点误以为是我,坚固执着,不肯放下,这是佛法讲的一念不觉。是不是能真的抓到?没有。为什么?x那生灭。可是虽是x那生灭,它这个影响立刻就传到底下一念,底下一念不是前面这一念,但是它把它的信息传下去了,于是下一念也执着,就产生一种相似相续相。那一念有没有?一念实在讲不存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念时间多长?一秒钟里面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千六百兆的细念才构成一秒钟,一千六兆!诸位想想,你怎么能得到它,我怎么能抓住它?以前用幻灯片快速播放,这是电影。电影现在都用数码,不用胶卷,胶卷比较容易觉察到,为什么?胶卷一秒钟二十四张,现在告诉你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张,不能比!电影在银幕上放映的时候,我们容易感觉到它是假的,它的确是相似相续相。每一张幻灯片都是独立的,就是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它不是前头那一念,也不是后面这一念,念念都独立。只是这一念不觉,抓住阿赖耶里面相分的一点,不是全部,相分里面的一分。我们这个身体是阿赖耶相分里头的一分,像一个细胞一样,误以为是自己。
  阿赖耶的相分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今天科学所讲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都是阿赖耶,都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只在物质现象抓了一点,精神现象上也抓了一点,以为是自己,错了。这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所说的是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大乘教里常讲「彻法底源」,在这一切法要把它的根源找到,中国人有一句谚语说「打破沙锅问到底」,大乘的精神就是这样,这是科学的精神。一定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我到底是什么?阿赖耶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见分。末那只在相分里抓了一分、一点点,见分里头也抓了一点点,把全体疏忽了、忘掉了,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那叫法身。应身是法身的一个细胞而已,如果把法身比喻作大海,应身只是大海里头的一滴水,怎么能认一滴水是自己,大海不是自己?这一滴水并没有离开大海。这个错误大了,一错到底。错误的结果是什么?错误的结果产生幻梦空花,就是六道轮回跟十法界都是幻梦空花。十法界聪明一点,听了佛的教诲明白了,所以他们能够断恶修善。还要努力修行,要把自己的根找出来。
&&& 「《净影疏》曰:愿己得土同阿弥陀,名国无异」。这个妙!这个我们都没想到。自己成就净土,也像阿弥陀佛一样,我们自己修成功,就等于说是极乐世界这个模式我又建了一个。成佛怎么样?成了佛之后,名,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也叫阿弥陀佛;你看国,国是极乐世界,老师的国是极乐世界,学生的国也叫极乐世界。名、国无异,跟老师的没有两样。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我们在三时系念佛事,看到中峰禅师两句开示,就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了,好像在第一时的开示里。中峰大师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后面两句是依报,是国,前面两句是名。成佛之后,都叫阿弥陀佛,都是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共名,共同的名字,都叫阿弥陀佛。你要从意思来讲,那一点都没有问题。阿弥陀佛四个字什么意思?用中文翻过来,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每一尊佛都是无量觉,无量觉用梵语说就是阿弥陀。跟弥陀同号同名,跟极乐世界也是同名同号。    「普念,平等大悲也。愿普度一切众生,各各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发这个心干什么?「厌舍轮回业身」,这个东西要放弃掉,「同登极乐彼岸」。今天想往生的人很多,真正能到极乐世界的人不多,什么原因?轮回业身舍不得放下。头一个就是道场,道场建得愈大愈难放下。再就是什么?情执,在家人的情执是妻子儿女,出家人的情执是徒子徒孙,想着这个,念着那个。有丝毫放不下就去不了,这是真的。还有恩恩怨怨放不下,那个人对我很好,我恩没报,那个人对我不好,我仇还没报,还有恩怨没放下,那怎么能去!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这些东西是染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大众决定不容许你把染污带到极乐世界。你得把这些东西处理得干干净净,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你才能去得了。这桩事情是大事,比什么都重要。什么时候干?现在就要干。因为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来,灾难突然来了怎么办?我还想这个想那个,这个没放下,那个没放下,就去不了,那你随业流转,又搞轮回了。什么时候?现在就放下。    放下是心里放下,事没有关系,事没有障碍,最重要是你的心,心里头不再挂念,没有这个念头了。也就是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名闻利养的念头没有了,对于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了,喜怒哀乐七情的牵挂没有了,贪_痴慢疑大幅度的降温,你往生就有把握,什么时候往生都没障碍。如果这些拉杂东西还有,你就得多想想,你往生没有把握。这是愚痴,这是烦恼、习气。虽然极乐世界主张是带业,带业是指带旧业,不带现行。最后一口气还没断,还有牵挂,那不就完了吗?所以,真正有把握,平时就淡薄,紧急关头心里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决定得生。    用什么方法来练习?我有个方法,用了好几年,有一点效果,提供给大家做参考。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就想着我死了,那还有什么放不下?在练习,练习死,每天晚上练习一次。到真死就很平常,天天都这个样子,什么都不想了。这个方法虽然很笨拙,但是它有效。人到死的时候,你什么能带去?眼前的东西,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全不放在心上就对了。有一桩放在心上,那都是你的麻烦,障碍你清净心,障碍你往生的功德。平常要淡薄,每天睡觉的时候练习彻底放下,不再放在心上。真的像中峰禅师所说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厌舍轮回业身,这个身要厌恶,不要喜欢它。天天去打扮它,天天那么爱惜它,麻烦可大了!这证明什么?证明你舍不得,舍不掉它,这是最大的障碍。能舍才同登极乐彼岸,舍不了那就不行。
&&& 第七个,方便也有三种。第一个「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怎么个回向法?念念回向偈就算回向了吗?有回向的形式,没有回向的实质,现在学佛同修多半都是这样的,所以真实的好处没有得到。形式要有实质,这个形式就起作用。实质是什么?是真心。我每天回向求生净土,只是说说,想不想去?不想去。如果说现在想去,不行,我不能死!如果我们佛堂挂个招牌,七天一定往生,叫大家来打佛七,没有一个人来,七天就死了,这个不行,这不可以。所以他不是真的,他是假的,所以这个道理要懂。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阿弥陀佛现在来接引我,我欢不欢喜?我是不是马上就跟着走,什么都不要了,马上就走了,那就是真的,那是回向的实质。所以我们今天回向不是真的,天天念着求生净土,实在讲阿弥陀佛一来都吓到了,这不行,这要死了,还是贪生怕死。大乘教里给我们讲,没有生死。我们对生死这一关没有看破,还认为是真的有,所以佛法真正那个受用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得到的只是百分之一、二,太少了。如果你真的契入之后,你得到的就非常丰富。这是趣向佛果,真的,譬如修净土,确实念念都希望求生净土。    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欣厌二门,这是佛经上讲的。对于娑婆世界要有决定心离开,要放下它,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要有决定心想得到,它才能起作用。什么作用?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寿命没到,能不能去?能去,你真心求,我寿命不要了。真心求,寿命不要了,佛还没有来接引你,这怎么回事情?不是佛不灵,你还有任务没完了。你有没有任务?你有什么任务?这些苦难众生太可怜,我现在还有这个缘分劝导大家,把极乐世界理事因果讲清楚、讲明白,让这些有缘人觉悟,也能够真信切愿求生,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我们跟众生有缘。如果没有缘了,佛就来接引你,肯定来,什么时候想去什么时候就来接引,真心跟他是相应的。妄心他也知道,你有口无心,现在去接你,你吓死了,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不来接引你。换句话,真想去的时候他就来了,你假想他不来。
&&& 贤首大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第一个随缘妙用,我们没学到,这是菩萨第一德,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妙就妙在此地。随缘是什么?恒顺众生,自己没有意见,什么都好,欢欢喜喜,与一切众生结欢喜缘。欢欢喜喜,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叫妙用。有我的意见、有我的看法就不妙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有是凡夫。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没执着,你就成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境界?超越六道轮回,从六道里面醒过来,不再干六道轮回的事了。    所以佛教给我们放下,不能完全放下,不能立刻放下,一定要懂得慢慢来,先把执着放下。为什么?对你求生净土大有帮助。执着不能完全放下,执着轻了,执着淡薄了,你往生同居土就有把握,就不错了,q益大师说他就很满意,能到极乐世界,取得往生的资格。就是决定不过分,决定不要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这个人做阿鼻地狱的业,我们去劝他,他接受了,阿弥陀佛,好;他要不接受,阿弥陀佛,也好。不接受,他要堕地狱。没错,他不堕地狱,他回不了头来,堕地狱是消他的罪业,罪业消掉,他就从地狱出来,遇到佛法,他阿赖耶的菩提种子就发芽,他必须通过地狱那个关,他才能出得来。所以是好事,不要执着,也不要去惋惜,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不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好事。烦恼习气淡,好;烦恼习气太浓,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工作里面修,在处事待人接物处修,叫真修行,真成就。这是帮助众生离大苦,得大乐,这里说得大利益。    《宝积经》说得好,「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诸佛如来正觉所行之道是什么?就是戒定慧,在本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遇到事情,起心动念怎么办?为什么会起心动念?习气!自然就起心动念。古大德教导我们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两句话说得好。念起,也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念头起来了,不怕念起,念是你无始无明习气,你这个念头不起,你不就成佛了吗?你就不是凡人。在六道里,哪有不起心动念的道理?哪有不分别执着的道理?所以这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觉,觉是什么?觉是回头,一回头就觉悟了。净宗的回头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头才起,立刻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化掉了。所以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是阿弥陀佛,让你的妄念不继续,要让你的正念继续不断,正念是念佛。你想想看,你念其它的,你造轮回业,善念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己,恶念是三途苦报。你把念头一转,阿弥陀佛,不造轮回业了,所造的是净业,果报在极乐世界。要常常想起来,要常常能用得上,你就真得受用。这句话你知道,用不上,常常忘记,那问题严重了。这就是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什么?警觉心就是菩提心,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一个愿心是求生净土,就是诸佛所行之道。    「住大乘者,即常住于如上大乘法中之人。」这句话里最重要是常,要常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有多少时间住在佛号上?有多少时间住在杂念上、妄想上?你去对比一下,你就知道我这样下去能不能往生,不要问别人,别人给你讲的是假话,问自己真实。如果我们的正念超过妄念,是好事情,不一定能往生。从前李老师时时提醒我们,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能够每天念佛十个小时,不错了,你还有十四个小时在妄念上,你有把握往生吗?真的没把握。只可以说,你在净宗法门里头结了善缘,你不一定能往生。而往生真正的条件,我们现在明白了,心净则佛土净,这是真正条件。你每天念一句、二句都没有关系,你都决定得生,为什么?心清净,心里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用真心。换句话说,你是用佛心在生活,你用佛心在工作,用佛心待人接物,虽然没有念阿弥陀佛,你那个心时时刻刻跟佛相应。佛的心念一切苦难众生,你也是天天念一切苦难众生,念苦难众生这个心你没有息掉,这样的人就是经上常讲的一念十念都决定往生。临终时一念十念,平常也是一念十念,念念跟佛相应,他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确实没有其它夹杂。这样的人,后头这四句话说得好,「当知是人,决非凡小」,这个人他决定不是凡夫,不是小乘,「虽是肉身,亦名菩萨」,你看那个样子,他是凡人,但他真的是菩萨,他起心动念、所思所做的跟佛菩萨没有两样。「住大乘者」我们就学到此地。
&&&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有爱有贪,身就污染,就不干净,染污了,所以要从这个地方下手。「盖以契会中道,则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照破客尘,自然离爱,无有贪染,身心自然洁净。」《心经》上这两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什么?叫看破,看破之后自然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爱贪,放下贪_痴慢疑五毒。色是什么?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用这一个字来做代表。所有一切物质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俱不可得。释迦牟尼佛谈这个问题谈了二十二年,般若,不好懂。虽然谈了二十二年,一知半解的人多,彻底明白的人不多。彻底明白的人都证果了,一知半解的人他种了善根。这是大乘种性,确实是难懂,他代表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为什么?用今天科学家的话来说,整个宇宙之间不外乎是物质、是信息、是能量,科学家认为宇宙之间只有这三样东西,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这三样东西组成的。能量,阿赖耶的业相;信息,阿赖耶的转相;物质,阿赖耶的境界相,现在被科学家看到了,跟佛法讲的是一样,名词不相同,是一桩事情。
  这些东西统统了不可得,所有的现象都是从波动的现象生出来,这个波动就是业相、就是能量,频率不相同,不完全相同,速度也不完全相同。科学家告诉我们,极快速。弥勒菩萨虽然把这个数字说出来,我们要知道这个数字里头有加减,决定不是这一个数字,有比它多,有比它少。但是可以用一句笼统的话来说它,它的确是快速,太快了,我们的六根缘不到它,速度太快,所以才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不可得!客尘就是万法,用这两个字来代表它。如同作客,客在这里不能久住,几天他就走了;尘是微尘,空中有这些微尘,它也不是长住的,都是代表变化很快,表这个意思。了解色空就像客尘一样,不长住的,所以你自自然然就不会去执着它,对它不会生起贪爱,因为它转眼就走、就空了。所以看破之后,你才真正能放下。放下了,你心就清净,无有染着,贪染就没有了,贪的染、_的染、痴的染、慢的染、疑的染,这染着都没有了,身心自然洁净。
  那我们就知道,这个东西不放下不行,不放下,我们就有病苦,我们就有生死,我们就有轮回,都从这儿来的。如果你真放下了,病苦没有了,生死没有了,轮回没有了,我们可以转移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去,圆成菩提,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证得究竟的佛果。我们要想获得这样的成就,这个成就就在这一生当中把它办妥,这个人是什么人,这个人叫大英雄。英雄是什么意思?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说实在话,人人都可以做到,就问你肯不肯放下?肯不肯放下的关键,你是不是真看破?真看破,自然就放下。经上讲得很清楚,放不下是因为你没看破。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老人家说,佛法知难行易,放下容易,为什么放下这么难?你不知道它。所以真正知道了,一下就放下。
&&& 「正由称名易故」,这个法门容易。「相续即生」,这个佛号一句接一句。一定要记住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原则,大势至菩萨是修念佛法门成就的,他的念佛经验非常丰富,他教我们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什么意思?万缘放下,世出世间法都别放在心上,你的清净心现前了,只有一句佛号,不但你将来往生,你的往生品位不可思议。你要真相信,你要真干!那帮助众生的事情随缘,自己没成就、没成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随缘,不是叫你不做,绝不攀缘,绝不找着去做,有缘就做,没缘就不做。有缘做了就把它忘掉,不问后果,以后怎么结果不要去理它,那就是功德。把这些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都是符合一向专念。如果我做了一定要得到什么结果,你的心就不清净,你的心就有杂念了。有好结果,你就生欢喜心,没有好结果,你就愁眉苦脸,你完全被外头境界转了,这错了。好事做了,做完之后心地是一片干净,这就完全对了,没有受外面的干扰。对这个六道决定没有一丝毫留恋,这是正确的,这是对的。这就是《妄尽还源观》里面,贤首大师教给我们「随缘妙用」,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是随缘,随喜功德是妙用,这个我们要学会,学会之后你的生活就幸福、就美满。为什么?天天快乐,法喜充满,孔子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每一天生活在喜悦里头,这是幸福。    称名容易,一定要相续,「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毕命就是一生,我一生都是念念相续。底下说,十个人就十个往生,一百个就一百个往生,没有一个漏掉的,万修万人去。「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这个杂缘要记住,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无杂缘得正念。「与佛本愿相应故」,杂缘要离开。在这个世间,在这个社会,吃亏了,欢喜不计较,上当了也欢喜不计较,为什么?假的,吃亏上当,常常想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讲的更究竟,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善因善果不可得,恶因恶报也不可得,你心就清净了。不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不再去计较了,也就是决定不执着,决定不分别,心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上。这个人他能不生吗?心净则佛土净,他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圆满的相应。与佛本愿相应。    「不违教故」,佛经不需要念得很多,记住几句话,一生受用无穷,「顺佛语故」,随顺佛陀的教诲。「若舍专念修杂念者」,有人,还不少,自以为很能干,很聪明,利根人,上根人,他舍专念,他修杂念,他学得很多,这样的人现在称为佛学家,广学多闻,他到往生怎么样?「百中希得一二」,希是稀有,一百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往生。「千中希得三四」。李炳老常常跟我们说,台中莲社是他创办的,他不说别人,说台中莲社的莲友。我跟他老人家那一年,台中莲社十周年,我记得那一年我三十二岁,三十一还是三十二。李老师这台中莲社已经成立十年,莲友多少?二十万人,莲社里头有名册。我跟老师十年,我离开台中莲社的时候,莲社的莲友,这又十年,二十年了,莲友的名册已经到五十万。我跟老师开玩笑,我说:老师,你要想当台中市长,只要说一声,大家每一个同修给你拉个一、二票,你就稳稳当当当选了。老师不会干这个事情的。    老师怎么说?我们的莲友,念佛的莲友,一万个当中,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不成比例。什么原因?对世缘放不下,此地讲的,杂缘放不下,正念提不起来。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离不开名闻利养,所以到临命终时就是考验,真正能往生的人是真不多。这个就是除了杂修跟专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两个世界真相没搞清楚。事实真相是娑婆真苦,极乐是真乐,认识不清楚。贪恋娑婆世界,错了,这一点点小小的利益,你都会受诱惑,那大的利益就更不必说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说,高名厚利。高名是大官,部长、总理,你动不动心?厚利,百亿、千亿你动不动心?一动心就完了。只有真正明达事实真相,佛经上说的诸法实相,真正通达,你才真能放得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没有白讲。四十九年很辛苦,讲经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这头一关。对佛的教训真正有信心,疑问全解决了,你要是不听、不学,你的信心(坚定的信心)建立不起来,很容易受诱惑。    人间寿命苦短,苦事太多,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在不是八九,现在是九、十,哪有如意的!提升境界,上升一层,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帝,佛法里忉利天主,福报大;再提升一层,大梵天王,初禅的天主;再向上提到最高的,四禅天主,摩酰首罗天王,福报大,统治的范围,娑婆世界这一个大千世界,这个位子给你,你想不想?你要不要?真修行人不要!他要什么?他要到极乐世界去,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品位最低、最起码的下下品往生,他的智慧、福报超过摩酰首罗天王,得搞清楚、搞明白,我才不要它,我要它上大当了。我到极乐世界去,智能福报、神通道力,摩酰首罗天王怎么能比?他福报再大,命终的时候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是谚语所说的,爬得高摔得重。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尽了,绝大多数都是堕三途,三途里头堕地狱,这就摔得重。所以事实真相了解,对于世缘真放下了。真放下了,你的心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世间形形色色,业因果报,你是一清二楚,你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会清楚?清净心照见,用不着去学它,照见。这一切造作罪业的众生,他造了决定得受报,现在不受报,将来受的报更重。佛菩萨不是不慈悲,为什么眼睁睁看他受报?因为他造的业一定要受处分。只有在遇着机缘的时候教他、劝他,这是佛菩萨能做的。你在受苦受难,有悔过的念头,你心才动,佛菩萨就知道,只要能悔过,佛菩萨就会帮助你。你完全没有后悔的念头,佛菩萨不来,为什么?来了没用,帮不上忙。这些事实真相都要知道,经典里面说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
&&& 「不义之财,得来容易,任性挥霍,顷刻消散,重复盗取」,故云『消散复取』。于是『神明克识,终入恶道』。到最后的结果呢?最后结果堕三恶道。三恶道肯定先堕地狱,把你的恶业消除,然后再堕畜生在还债,你夺取别人的得要还,畜生道多半都是还债的。在古时候变牛、变马去还债服劳役,债要是没有还完,来生变畜生还要还,继续还,还完了才能离开畜生道。再到人间来,债已经还的差不多,都还清了再得人身,但是得人身是什么?带着有三恶道的习气,很浓的三恶道习气,三恶道习气是什么?贪_痴的习气。所以得人身很容易犯过失,犯过失又堕落了,真是苦不堪言。你犯的是轻是重,你将来受的罪,这都是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里面的含义很深,总在遇缘不同,我们希望多遇善缘,不要遇恶缘,我们现在就不跟人结恶缘,专跟人结善缘,我们将来善缘多、恶缘少。现在要是常常跟人结恶缘,你能不遇到恶缘吗?一遇到恶缘,所谓旧病就复发,这个旧病是前世的罪业,无始的习气就发作,不知不觉就造重业,造的时候不知道,等堕到三恶道受苦,知道,来不及了。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待人要厚道,待人要诚敬,自己要谦虚,古圣先贤、诸佛菩萨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慈悲到极处。我们学佛的这些弟子体会不到佛菩萨的意思,甚至于还嫌佛菩萨拢赫庑┦虑榛褂媚闼担叶贾馈F涫刀贾溃嵌甲霾坏剑霾坏骄褪遣皇钦娴闹溃嬷浪龅健
&&& 与会大众听佛这么一说,他们跟佛前生有缘,都欢喜。我们看念老后头这一段注解。「佛即知之者,如来悉知悉见也。」众生念头才起,佛就知道了。「《观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以人心与佛心无毫厘许间隔,故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佛心众生心,其实是一个心,这是我们在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学过的,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就是一个真心。
&&& 你看《还源观》上讲,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说的起二用。第一个起作用,宇宙出现了,依报;第二个起作用的时候,自己我出现了,我们经上常讲依正庄严,依报跟正报是从自性里头现出来的。无论是依报,或者是正报,它一定有三个现象,就是三种周遍。第一个是周遍法界,这个意思是说,因为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还有自然现象,它都是一个波动的现象。
&&& 现在科学家讲弦定律,就是说这桩事情,它是波动现象。这个波才动,已经周遍法界,速度光不能比。太阳光到地球,这是近距离,不远。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两秒钟就六十万公里,太阳光到地球要八分钟,不算远。我们夜晚看天空当中星系,都是用光年计算的。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用光的速度,大概得二、三年,远距离的星,二、三百年,光的速度。但是我们自性那个速度,那不可思议,无论是精神,无论是物质,它都是有波动现象。它的波动才动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就好像一个网络一样,它是通的,感应是通的,所以我们念头才起,佛就知道了。不但佛知道,所有一切心性无障碍的,全都接收到了。心性有障碍的,也接收到了,接收到不起作用,不是接收不到,统统接收到了。起一个善念,不要以为佛菩萨不知道,全收到了;起一个恶念,连鬼神统统知道,没有一个不知道。不知道是病态状况,他麻木不仁。波动不是没有到他那里,到他那里没有反应,麻木了,六道凡夫就是这种人。佛法界里面的波动,到这来了,没反应。十法界六道里面这个现象,我们也收到了,也没有反应。只有在现前,同一个空间维次,我们的感应很激烈,合心意的狂欢,这是激烈反应;不如意的发脾气,这是激烈反应。如果我们把空间维次突破,各种波动状况完全能接收到,像同一个空间维次一样,那个状况就不敢想像了,那太可怕了。而实际上确确实实是如此。
  《观经》上这句话,「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界身就是法性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就在一切众生心想中。同样一个道理,一切众生是不是法性身?是!我们迷了,把它称作凡夫身。你要真正觉悟,找迷悟找不到,迷悟是假名,迷悟是假相。遍法界虚空界,哪一个众生不是法身?哪一个众生不是法性?人心跟佛心没有毫厘间隔,人心与人心,人心与一切众生心,都没有毫厘许间隔,整个宇宙是一体。我们上与诸佛如来、下与山河大地是一体,一丝毫间隔都没有。这个事情很难懂,非常不思议。可是今天量子力学家知道,他发现到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包括我们身体,身体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的究竟是什么?是心念能量所造成的,而且是虚幻的,这个科学家知道,物质可以变成能量,这个物质不是真的。能量从哪里来的?科学家还不知道,说出它是无中生有,也很了不起。那个无跟佛经上讲的无就很接近,无不是什么都没有,它能生能现能变,用处可大!它能生万法,它能现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它能变成十法界、能变成六道,这么大的能量。佛法上说,是真如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个现象,大乘教里说得很清楚,「唯证方知」,只有你自己亲证,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没有亲证,你没有法子理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不清楚。说都说不清楚,你怎么会听清楚?
  唯证方知,用什么方法证?放下就证得。放下才把真正自己找到,真正自己是什么?是佛!哪一尊佛?阿弥陀佛,一点都不假。怎么知道他是阿弥陀佛?给诸位说,一切诸佛都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名号,就是他。我们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人适合修药师法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