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网比例将不断提高,无人便利店究竟有多火

E览电商|跨境电商热战正酣日媒海淘比例不断提高
1、跨境电商热战正酣日媒:海淘比例将不断提高
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正在进一步扩大。预计市场规模2017年同比增长超过50%,达到3413亿元。电商网站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化。除了最大的阿里巴巴,京东和网易通过开业纪念日举行大型促销,海外网购的市场争夺正在加剧。
6月30日报道,“纸尿裤降价了30~50%,正是囤货的好机会,我就赶紧买了”,北京的一名公司职员陈女士(33岁)兴奋地说。她使用的是考拉海购。在6月18~20日举行的“年中大促”活动中,6包大王纸尿裤仅售448元。比其他电商便宜了20%左右。
考拉海购是网易于2015年开设的。对比天猫国际以品牌旗舰店进驻的模式,考拉海购则采取与亚马逊相同的模式,即自己采购商品之后销售。价格低廉成为考拉的优势,“最近我用考拉比淘宝多”,陈女士表示。而像她一样的消费者正在增加。
2、迎接全球数字贸易新时代 敦煌网搞个新平台
日前,全球零售商一站式采购平台敦煌网宣布,旗下大贸交易服务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启用。同时,这也是业内首个大贸交易服务一体化平台,标志着B2B全球数字贸易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敦煌网大贸交易服务一体化平台改变了传统跨境贸易中交易与外贸综合服务分别独立的运作方式,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了集产品展示、在线交易、关检、物流、支付、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全平台、线上化外贸闭环模式,为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据悉,敦煌网大贸交易服务一体化平台分为在线交易与外贸综合服务两部分,为亟待转型的传统外贸及其周边企业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平台一体化在线解决方案。其中,跨境服务云平台整合了传统外贸企业在关检、物流、支付、金融等领域的生态圈合作伙伴,使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得以共享,为传统外贸企业提供从报关到物流的可视化线上服务,助力货物安全出海,同时,外贸企业可自主在平台选择全贸易链条合作伙伴,来体验一站式服务。
3、洗牌!共享单车产量已大幅下降
共享单车就像是一阵风,快速地刮过来,如今又将快速地吹过。
一名国内某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徐明对36氪称,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和天津的自行车厂合作,生产一批5000辆的共享单车,这是他们今年4月份制作的计划,订金已经交付。不过等这批新车一上市,他们将停止生产新的单车。据他所知,很多相对较小的共享单车品牌已经开始停产。
“已经是共享单车下半场了,没有钱去做新车,也没有必要再去制造新的产能了。”徐明说。
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各地的单车生产厂方和采购方几乎都同时发现,除了ofo和摩拜两家国内最大的共享单车品牌之外,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都在大幅度减产。
4、亚马逊玩造节会员特权能帮电商迎来第二春?
日,亚马逊中国宣布将首度加入Prime会员日,时长持续46个小时,从7月10日17点与亚马逊日本同步开始,到7月12日15点与亚马逊美国同步结束。
Prime会员日是亚马逊版的“双11”“618”。去年的Prime会员日是亚马逊二十多年历史上单日销量最高的一天,超过了往年的“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它一直被视作亚马逊的隐藏装备。据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统计,到今年4月份,亚马逊仅在美国的Prime会员就超过8000万人,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一倍,相当于10个美国人里就有3个购买了Prime服务。
5、中国传统零售店陷苦战便利店市场群雄割据
日媒称,中国的便利店市场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便利店的总销售额为1300亿元,比2015年增长13%,有的连锁店规模甚至达到了1万家。电商也开始涉足线下便利店,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利店的扩张动向和竞争愈演愈烈。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6月29日刊登题为《中国便利店市场群雄割据》的报道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对中国便利店市场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底中国便利店的店铺数量(包括加油站内的便利店等在内)达到约9.8万家,比2015年底增加约10%,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和上海市等一线城市周边。中国目前还未诞生像日本一样的全国连锁便利店,各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品牌,品牌数量达到260个,日资便利店整体份额还不到10%。
6、无人便利店究竟有多火?阿里也来加一把劲
除了丰富多彩、脑洞大开的创意店铺与商品,推出一个吸引眼球的“黑科技”似乎也将成为一年一度的淘宝造物节的标配——去年是VR购物体验,今年则是正处于“风口”的无人店。
在7月初的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将落地无人零售计划,呈现在名为“淘咖啡”的快闪店中。
“淘咖啡”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的线下实体店样板,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容纳用户50人以上,实际容纳规模可随场地面积而增加。消费者首次进店需要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同时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然后通过闸机,开始购物,此后手机不用再掏出。
1、缤果盒子完成亿元A轮融资 一年要铺5000网点
7月3日消息,国内商用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Bingobox)在今日宣布完成A轮系列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该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投资。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缤果盒子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进行项目测试,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开始针对一线城市的大规模人流测试。在超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数万人,用户复购率接近80%。
2、“扫货特卖”获近2000万元Pre-A轮融资
互联网进口美食特卖平台“扫货特卖”近日对外宣布已经获得了近2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腾讯众创、真格基金、优势资本。
据悉,本轮融资的资金将用于加强扫货特卖的主营业务,以及线下新零售的布局。
扫货特卖成立于2015年12月,总部位于上海,属于特卖形式的电商平台。扫货特卖的创始人兼CEO邹涛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公司的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微软、阿里巴巴、新美大等公司。
2016年3月,扫货特卖APP上线,主打进口食品(快消品)库存尾货特卖,通过APP直接销售到用户手中。目前,扫货特卖拥有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的热卖食品,商品种类涵盖糖果、饼干、冲饮、膨化、坚果、乳制品等,成立一年就完成了数千万的销售额。
雷蛇赴港提交IPO申请 计划融资额超6亿美元
近日,美国知名游戏设备品牌雷蛇(Razer)已经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长达345页的书面上市申请。
虽然计划融资数额、公司估值以及上市时间等细节信息,还没有对外公布。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的计划融资数额超过6亿美元。在最近一次的融资活动中,其估值就已经达到了20亿美元。
4、连获2轮融资 拼便宜借AI建立智能采购平台
无论是之前的“便利峰”、无人便利店,还是近期的自助无人设备,新零售风潮无疑是今年创投圈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日,36氪获悉此前报道过的 “拼便宜”,在短短成立的3个月时间,已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其中,本次的千万级投资来自投资方胜辉投资;此外,4月份便获得来自世纪资本、浙大同创5U众创空间合投的数百万天使轮投资。创始人徐意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扩建及市场推广方面。
拼便宜,成立于2017年3月底,是一家通过算法建立的中小型便利店智能采购平台。目前,公司主要面向中小型类非品牌便利店,目的在于优化便利店的库存挤压、采购成本高昂、商品过期耗损问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万国电商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的新闻纪录
更多相关报道无人便利店成了“网红”,但概念色彩太重_零售_电商报
&呆、萌、酷、炫、吊炸天&可谓粉丝经济的五大秒杀利器。网红修炼,要么单点突破、独专一长,要么排列组合,博彩众长。
酷炫、让变身&网红&。
近日,国内无人便利店&火&气上窜。F5未来商店、缤纷盒子相继获得融资,总额达1.3亿元,阿里首个无人超市&淘咖啡&揭开神秘面纱,就连传统快消企业哇哈哈也跻身无人领域......
从进店、选购到、离店,全程自动完成,黑科技似乎赐予零售高大上的气息,俨然一股清流。然而,这股所谓的&清&风能持续吗?
无人便利店成&网红&
2016年资本市场唯有共享单车一枝独秀,这一局面似乎被无人便利店打破了。
自从Amazon Go于去年年底点燃无人零售这把火后,2017无人便利店的&火&势蔓延到国内,成为VC们关注的一个小风口。
2017年2月,出走去哪儿的庄辰超玩起了跨界,一口气连开了5家可自主购物的新型便利店&便利峰,不仅投入了3个亿,据悉,CC&下注&有着控股型投资的味道,为此,还准备了30亿资金计划整合更多的便利店品牌,立志把无人零售发扬光大。
便利峰之后,无人便利店点击率暴涨的时段集中在今年的6、7月。
传统消费企业的翘楚哇哈哈,继二月份推出类似于Amazon Go星级的无人零售店Take Go后,6月份,携手深蓝科技计划在未来3年开十万台,10年百万台。随后,伊利也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蓝科技合作推出无人便利微店。
无独有偶,除了传统企业,还有线下实体特别是连锁便利店,同样掀起了无人零售的热潮。
今年6月初,北京居然之家宣布开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 ;7月,日系便利店巨头罗森率先在上海香港广场和万象城开设两家门店,进行零售自动化试点,试点完成后,将重点从办公楼门店开始推广。此外,7-11和全家等5家大型便利店也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引入无人收银系统。
乘着无人零售的7月小高潮,创新工场项目F5在完成3000万A+轮融资后,利用机器自动化结合算法代替人工的24小时智能便利店,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50家门店;缤纷盒子去年在广州试点完成后,今年6月落地上海,日前,完成亿级融资,扩张的野心爆棚,预计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阿里的&淘咖啡&一个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的无人零售实体,7月初,高调从实验室走出亮相。
显然,不断迭代的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涌入,加上、阿里这样的科技巨头介入,无人便利店火成为必然。用生物识别技术、第三方支付等IoT技术方案对传统零售进行改造的尝试,得到格外的重视。
无人便利店火爆背后,其实是其线下场景带来可想象的诱惑。在移联网红利消尽趋势下,&线下场景&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唱吧等&APP+场景&的模式探索,无一例外的迎来柳暗花明。正因此,不管是、手机制造商还是传统企业开始把目光聚焦于线下,试图寻找一条新的或产品、或服务的爆发路径。
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场景布局主要集中在流动密度较大的区域,如高档商区,住宅区、景区、办公区等,据艾瑞显示,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的GMV预计达389.4亿元。在A股市场,远望谷(物联网技术、利用RFID方案实现无人零售)、新开普等与无人零售支付技术相关概念股持续走强。
无人便利店火的没商量。
&概念级&无人零售
&站在VC的角度上,我们并不看好无人便利店&熊猫资本毛圣博如是说。
毛圣博谈到,VC 投资有它自己的模式限制,偏好市场规模大的项目,并且要求短时间内做到很大的量。但便利店即使是无人化,可能也较难快速爆发。其次,人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这些便利店的商品大多是日常标品,没有太大差异,只能在盒饭上、咖啡上,服务上去做差异。
即使无人便利店是个小风口,其模式不乏硬伤。
不容否认,无人零售要实现用机器代替人工,以缩减出货、购买流程、时间成本,使服务更加规模化。据介绍,一个15平方米的缤果盒子与40平米的传统便利店的SKU数量相当,后者投入约40万,缤果盒子投入成本10万,是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无人值守模式降低成本,提高平效。此外,无人零售能够解放人工,满足消费者对购物便利性的需求。
即便如此,无人便利店仍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还为时尚早。
目前,无人便利店并非完全实现无人操作,其更像一个大型的&自助贩售机&,它在品类上做了丰富、空间上做了扩容,在用户体验上可以直接触摸商品,支付的手段其实并未做到传感免支付,更多的是在扫描区域手持支付,成型的无人模式更像自助购物,在新技术的助力下提供更好的服务。
更要注意的是,无人零售有三大门槛:首先,其在技术和商品管理上的成太高;其次,无人零售在选址、客群、产品结构、定位上有一定的要求,很难做到快速的规模化复制、加盟;第三,普遍的国民诚信问题不得不考虑,谈国人的素质是个大命题,满大街&缺胳膊断腿&的共享单车就能充分说明问题,产品被盗、基础设施被破坏将会是无人零售的大难题。
综上三点,真正的无人零售店概念色彩更加浓重。
回到零售本身,零售和供应链是高关联,缤果盒子之所以夸下一年内铺设5000家的海口,究其原因,是因为缤果提供的是&盒子&和技术,所有商品和后端供应链资源均来自欧尚。哇哈哈、伊利亦同理。
不出意外,无人零售提供的服务和消费场景是是对新零售业态很好的补充,这一渠道入口与新零售概念高度匹配,正因如此,阿里、亚马逊此类的巨头入局,阿里从2014年入股银泰便开始了线上改造线下的探索,通过技术手段对&人、货、场&进行重构,新零售落地加速。
但是,无人零售绝对不是主旋律。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零售行业总规模已达4.5万亿美元,并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如何释放新零售的空间?在勾连线上线下场景上,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阿里盒马鲜生、百联集团RISO系食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做尝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超市业态、便利店等线下业态才是新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往往很多事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作为技术的宠儿,酷炫、黑科技武装的无人便利店更像一把&虚火&,其IP的价值更大。现阶段的无人便利店与其说是一股清流,不如说它更像一股意识流。
来源链接:/2674659.html
来源:钛媒体
作者:itlaoyou-com
责任编辑:栗子
56岁的陆奇临危受命,担任百度COO,被称为百度最近几年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有理想,是郁亮决定从大国企深圳外贸集团辞职加盟万科的重要理由之一。王石,自然而然扮演起了导师的角色。
贾跃亭,的确称得上一个爆品高手!单是一个“生态化反”的故事,他就能讲的如此漂亮。无人便利店是风口吗?来看看行业人士怎么说
  2016年12月,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无人便利店,尽管是内测中,但还是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自助收银、无店员。
  近期在中国,无人便利店看起来也在起风:
  便利蜂,号称投资3个亿美金,做新型便利店,门店全数字化;
  Amazon Go的中国版Takego,携手阿里芝麻信用,不仅自助收银,还无店员,还无需现场结算。6月25日,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TAKEGO无人店协议;
  缤果盒子BingoBox,在大润发、欧尚的加持下正式登场无人便利店。
  针对以上现象,现在有两个疑问:无人便利店价值大吗?无人便利店是风口吗?中百集团董事总经理万明治、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联商新零售顾问团秘书长云阳子,从不同角度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万明治:自动售货机比无人便利店,更有效率!
  无人便利店所要解决的问题,自动贩售机都能解决,理由如下:
  1、更有效率。自动贩售机,更快,更简便,而且更能保护顾客隐私。在无人店的超级摄像头之下,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好像更适合银行自动柜员机,显得十分压抑!假设一个流浪汉刷进去,在里面睡觉,你怎么办?
  2、更容易维护。自动贩售机不存在货架被顾客弄乱的情况,也不需要整理货架,只需要一个动作&&补货。而无人便利店,我看到缤果盒子店,经过十几个顾客挑选后,一片狼籍。
  3、坪效更高,租金更低。据报道,日本有500万台自动贩售机,年销售达3000多亿人民币,即每台占地1-2平米的机器日销达168元=84元/平方米/天。这还是只有十几个SKU,以饮料为主的机器(一台成本1-2万)。如果为了增加SKU,8个平米,复合型贩售机最多可以做100多个有效SKU,对于即时购买者而言,足够了。(高温,低温,常温分隔都可实现)
  4、更易防盗,并且投入更低。
  5、自动贩售机边上所有的地方,都成了免费&店内购买区&,无形扩大免租面积。
  6、支付,取货,刷脸,刷手,刷机,刷卡都可以实现。
  7、日本的无人收银,也不是无人便利店,是在&有人&便利店中,为减少排队,推出的无人收银台而已。而中国的手机APP应用还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高峰时间,门口多一个临时查验即可。&有人&便利店给顾客的服务与交互功能,是可以产生更多附加销售的。
  8、无人便利店宣扬的是:&在原有布点多的基础上开发营业收入、广告收益、消费金融等多条盈利渠道,从而实现业绩增长&。个人觉得,自动贩售机一样可以实现。
  无人便利店在2017年集中爆发:一方面,不断迭代的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以及移动支付技术,为无人便利店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日趋高涨的人力成本、消费者对于购物便利性需求的提升以及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业界有了试水。
  这些都是无人便利店的现实动机。对于一个新的模式,我们如何考量?当市场需求一致时,效率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对比无人便利店,我更推崇自动贩售机的效率,我们需要大力研发与推广它!伴随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自动贩售机同样也可以挖掘更多的附加值。
  云阳子:无人便利店正在进入风口期
  从五个角度综合阐述。
  1、从资本角度看
  行业都讲便利店是风口,但资本观望多,下手的很少,这是为啥?因为资本对传统便利店的兴趣不大,倾向新型便利店。上个月和一个知名投资人深度交流,达成一个初步共识:自助便利店(减少人工),O2O模式(+电商),茶饮水果吧(+体验式消费),可能是新型便利店的三个发展方向,简称之为&两加一减&。
  无人便利店,本质是自助便利店,不要收银员。这种新型便利店,应用场景多,复制加盟快速,理论上能快速把销量做起来。这种有想象空间的新型便利店,即使暂时看不懂未来,某些资本还是愿意进来尝试的。如果真能看明白,那资本就会大批量涌入。
  2、从技术角度看
  关于技术层面的发展,我特意问过中百协自动售货行业秘书长沈哲明,除了自动售货机之外,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电子标签也很成熟,而且价格已经做到0.2元甚至更低一点。据沈秘书长说,马上会有除了视觉技术和RFID技术之外的更优解决方案出来了,会推动无人便利店发展。此外,微信的电子会员卡,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也会赋能无人便利店的发展。
  3、从竞争角度看
  竞争,怕的不是业内竞争,最怕跨界竞争,因为感受不到危机感,死的不明不白。便利店的跨界竞争对手是盒马模式的30分钟快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对联商新零售顾问团讲过:&干掉社区型便利店绰绰有余,比你多、比你便宜、比你服务好、比你更快。以上海来讲,便利店的所有商品我们都有,包括里面有大量的餐饮,只要打掉便利店10%-20%的销售,这些微利便利店基本全挂了。&
  很多便利店人士,当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但从商业逻辑来讲没毛病,若以静态的观点看,盒马模式能干掉社区便利店。当然,世界是动态的,社区便利店一定会进化,无人便利店,就是进化方向之一。
  4、从消费需求角度看
  花钱买便利的消费习惯,在90后、00后体现得很明显,在70后、80后的中产富裕阶层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便利店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便利,离消费者近。无人便利店,在流动商圈,或者固定商圈,比传统便利店离消费者更近。比如:缤果盒子,十几个平方,几百个SKU,投放在社区里面。这种商业模式,年青消费者是欢迎的。如果,用户体验优化更好一点,商品更特色一点,毛利会不错,消费人群也会扩大。
  5、从经营角度看
  无人便利店,是减少了人工成本,但用户体验降低了,整体效率是否提高,关键看经营水准。换句话说,无人便利店提高了便利店经营难度。无人值守,意味着完全靠商品与场景来打动消费者,特别是会倒逼便利店的商品供应变革,比如:自有商品比例提高,这对本土便利店是一个大难题,也必须要面对。
  无人便利店能否真正形成风口,最关键还是经营者能否探索出样板项目,24小时无人便利店,8小时无人便利店,无人便利店+等等。
  张晟:无人便利店不是下一个风口,而是下N个风口
  去年Amazon Go的出现,让无人便利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我的角度来讲,无人便利店既有噱头的成分,也有实实在在发展的潜力。能否成为下一个投资的风口,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整体老百姓素质,其次是无人便利店的科技成本如何下降。
  早在90年代末期,上海等地就已经出现了自动贩卖机,但是为何到现在也没有形成气候,不像日本的大街小巷,遍地都是自动贩卖机?因为曾经有人把自动贩卖机当成垃圾箱,或者恶作剧,动歪脑筋取货......后面演变成了自动贩卖机前面还要有专人看守,现在的无人店铺也存在发生类似风险的可能性。就如现在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
  如果百姓素质得不到快读提升,而运营方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监督、管理、整理的话,为便利店节省人工这一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因为目前大部分便利店除了高峰时段,平时每店也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如果还需要定时补货的话,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便利店。同时,便利店的未来主要在鲜食类的强化,而无人便利店在鲜食的销售、加热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当然,在一些鲜食需求不大、流动客流大的地区,无人便利店也是存在着不小的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技术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话,无人便利店也将会得到大面积的发展。而大面积的发展,才能够大幅度降低现有的技术成本。就目前的技术成本而言,还只是赚吆喝的阶段。
  所以我认为无人便利店不是下一个风口,是下N个风口。但如果便利店不从现在就开始探索、实验、取得经验、对现有的技术加以改善与进化,那么无人便利店的普及永远无法实现。
  无人便利店,本质是自助收银+无人值守:1、自助收银,干掉收银员,门店全数字化,这是新零售时代便利店的重点经营方向;2、无人值守,对便利店管理者是成本与效率,对便利店基层员工是人文关怀(无需熬夜值班),对购买者又是考验国民素质与道德。
  联商新零售顾问团发现,业内人士对无人便利店持&反对意见&的比例高,因为经验;而跨界者对无人便利店持 &赞同意见&的比例高,因为无畏。一个想维护正统,便利店就是便利店;一个想重新定义,便利店不仅仅是便利店。未来一年,零售行业可能需要一场认知战。
  云阳子:新零售顾问团秘书长(微信:YYZO2O)
  原文链接:/article/201557.html
  来源:XXX(非中文科技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文科技资讯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cn,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责任编辑:
无相关信息
尽管不一定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赛车游戏,但《极品飞车》系列绝对说得上是此间赛车游戏里最著名的一个。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7月1日正式生效了,这意味着新入网的手机在预装软件上将不再允许设置成无法卸载的模式。
国航国内段航班为何只发肉夹馍?高空一万米食欲真的下降三成?飞机餐竟然不够所有乘客吃?
2014年,4G的出现在今天看来可以定义为“一场酝酿已久的革命”:从产业到大众流行文化,流量一下子的解决了太多积怨已久的问题:首先,4G给大数据产业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但凡能跟数据扯上关系的行业都慢慢走上了产业化正轨;语音、视频取代了文字,和过去晦涩难懂的文字交流相比,“斗图”显得更加直白,也更幽默;高速实时的数据传输又刚好满足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于是网络直播火了,顺便又救了游戏产业、搞出了网红经济……
我们普遍期待着在不久后的将来,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但是在此之前,仍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障碍物识别方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呀比海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