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会战电影的时候如果是曼施坦因指挥那么柏林会守住吗?谢谢回答。

《失去的胜利》--曼施坦因 
我的图书馆
《失去的胜利》--曼施坦因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 : 日晋升为元帅。在东线,曼施坦因所统辖的部队曾多达60个师,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对统辖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曼施坦因名气很大,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思想对德军影响极大。进攻法国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曼施坦因计划,如果实施原定的施利芬计划,西线战事的结果难以预料。入侵俄国后,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第聂伯河等等,曼施坦因打得有声有色,在我看来,曼施坦因的天才在于他总能在不利之时为自己的部队找到某个平衡点,绝不致使部队溃散,并恰当地寻找到敌人的弱点与空隙,一刀下去,往往会转败为胜。这一点也导致了他与希特勒的严重冲突,他始终强调弹性防御,主张大踏步后退,让苏军进攻,等苏军的前进过于前伸失去平衡之时,就是德军反击之时。希特勒反对退却,这使得曼施坦因被解职。战后德军许多将领都著有回忆录,众口一词对希特勒的指挥提出严重批评,并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可能会更好,曼施坦因也是一样,《失去的胜利》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我要指出,曼施坦因在战时并不像他回忆录所描写的那样刚直不阿,和其他许多将领一样,曼施坦因也是个趋炎附势之徒,虽然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上,他与古德里安似乎差别极大。&&
尽管他从未成为纳粹党的一员,他却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尽管他从不质疑希特勒对于德国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但是却以敢于在许多问题上当众反驳希特勒而闻名。在通常情况下这将导致丢官罢职,但曼施坦因却可以在希特勒面前用事实证明自己。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3月被解职。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他们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同时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如此,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日,出生于德国柏林。
1906年,担任近卫军步兵第三团见习军官。
1907年,晋升为少尉。
191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
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回到近卫步兵第三团,不久担任近卫第二后备团的副官。
1914年-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晋升为上尉。
1918年,担任德国一个致力于重新组建军队的委员会中的参谋。
1920年,担任连指挥官。
1927年,晋升为少校军衔。
1929年,在德国国防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
1932年,晋升为中校。
1933年,晋升为上校。
1935年,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
1936年,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
1938年,担任李格尼兹的第十八步兵师的主管。
1939年,晋升为中将。同年,担任伦斯特将军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波兰战役。
1940年,出任德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制定德军入侵法国的计划。
1941年6月,担任德军第五十六装甲军军长入侵苏联。
1942年7月,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晋升为战场元帅。
1942年8月,指挥进攻列宁格勒。
1942年11月,担任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营救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
月,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发动哈尔科夫反击;7月,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
1944年3月,被希特勒解职。
1945年5月,被英军逮捕。
日,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
&主要经历&
曼施坦因1887年出生于柏林的莱温斯基家族,原名埃里希?冯?列温斯基,生父爱德华?冯?莱温斯基是西普鲁士的一名贵族、炮兵上将,曾任军长。埃里希?冯?列温斯基是他第十个孩子。不久,埃里希?冯?列温斯基被过继给姨父曼施坦因中将,改称为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兴登堡元帅是其伯父。
曼施坦因先在斯特拉斯堡接受普通教育,后在数所军校受训。于1906年赴第三普鲁士近卫步兵团服役,担任见习军官,开始其军事生涯。次年获少尉军衔。1913年-1914年,曼施坦因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深造。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三团,不久又担任近卫第二后备团的中尉副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曼施坦因在西线和俄国前线参战。在前线的时候他负了伤,不久被送至集团军参谋部担任参谋,随后参加了德军对波兰北部的进攻。之后又回到西线担任过骑兵作战科长和步兵师作战科长,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1915年的时候,曼施坦因被晋升为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曼施坦因担任德国一个致力于重新组建军队的委员会中的参谋,1920年担任过连指挥官。1927年,曼施坦因升为少校军衔。1929年,他改为在德国国防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20世纪20年代初,曼施坦因和林茨的一位军人世家的女儿结婚,他的长子于1922年出生。20世纪20年代后期,曼施坦因访问了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从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1932年,曼施坦因升为中校,1933年升为上校,同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逐渐掌握了德国的政局,并开始扩军备战。受普鲁士军事传统影响的曼施坦因曾经对纳粹党干预军队事务表示不满。1935年,曼施坦因被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1936年10月,他又被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开始直接接触德国军界的高层决策机构。1938年2月初受弗立契奇事件牵连而被免去副总参谋长职务。1938年4月,曼施坦因担任莱比锡第十八步兵师的师长。1938年9月,在德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出任勒布指挥的第十二集团军的参谋长。
日,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
&曼施泰因日,曼施坦因调任南方集团军总部的参谋长,总司令是格特?冯?伦德施泰特上将,准备实施入侵波兰的“白色作战计划”(Operation Fall Weiss)。在这里,他和伦德斯泰特的作战处长衮特?布鲁门特里特上校一起制定作战计划。伦德斯泰特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方案,此方案要求将南方集团军的主要装甲单位集中到瓦尔特?冯?赖歇瑙上将率领的第10集团军,以求得决定性的突破,从而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波兰军队主力。其他2个从属于南方集团军的军团,威廉?李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4军团和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的第8军团则负责在2翼支持赖歇瑙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捣波兰的首都——华沙。曼施坦因又建议德军使用炮兵和空军轰炸以及断水断粮进攻华沙以逼迫波兰投降,私下里曼施坦因对于进攻波兰并不是特别热心,他认为波兰作为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缓冲区更好;而且他也担心进攻波兰将会导致盟国进攻,从而将德国拖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进攻于9月1日发动,开局顺利。在南方集团军的战区内,第10军团的装甲部队追上了撤退的波兰人,使他们来不及建立防线,第8军团在他们的侧翼,防止分散的波兰部队在罗兹、拉多姆、波兹南地区集结,形成比较联贯的军队。按照原计划,南方集团军群应该首先向维斯瓦河直进然后转向华沙,鉴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曼施坦因和伦德斯泰特决定在拉多姆地区对波兰部队进行合围。包围取得了成功,清除了从南部到华沙的成规模的抵抗力量。
9月28日,波军全线投降。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死伤仅有3万余人。10月,曼施坦因调任西线新编组的A集团军群(司令为龙德施泰特)司令部参谋长。
波兰战争结束之后,希特勒就开始策划进攻西欧诸国。日和29日,陆军总司令部根据10月9日的希特勒指令而制订颁发的“黄色计划”。
&&&&&&&&&&&&&&&&&&&&&&&&&&&&&&&&&&&&&&&&& 左一是曼斯坦因,左二是里查德·鲁奥夫
法国战役之前 曼斯坦因以参谋官的身分在幕后发挥影响,原本德军进攻法国拟定了以希里芬计划为基本架构,此计划为德军装甲主力配置在北方的A集团军,目的是占领法国北部的广大临海土地,以准备与英国作战(当时德国各高层军官并不认为可以在西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负来击败法国,与其去强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胜利为目标,因此才打算效仿施利芬计划),其正面强攻比利时和荷兰,跟英法主力硬碰硬。
曼施坦因在深入研究黄色计划的内容和全面分析作战双方的情况之后,认为黄色计划有模仿“施利芬计划”之嫌,难以出奇制胜,故而主张:在我们这1代之中,居然无法制定出更好的计划,而要去仿照那前人的计划。因此他修改了此计划。西线攻势的目标应该是在陆地寻求决战;攻击的重点应该放在A集团军群方面而不应放在B集团军群方面,A集团军群应从地形复杂却能出敌不意的阿登地区实施主攻,挥师直指索姆河下游,这样才能全歼比利时的盟军右翼,并为在法国境内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A集团军群的兵力应由2个集团军增到3个集团军,此外还需增加强大的装甲部队。此即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的要旨。曼施坦因的构想最终成为制订征服法国的“镰刀收割”(Sichelschnitt)计划的依据。“曼斯坦因计划”是将德军主力放在法德交界的阿登森林山区,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而北方则负责吸引法军注意,最后形成合围之势。此方案风险极大,但效果却是最好,因此,德军才能在一个半月内让法国投降。曼施坦因的主张得到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斯泰特的赞同。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A集团军群司令部先后以备忘录的形式6次向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上述建议,仍未得到同意。
&他的计划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尔后由于1架联络飞机失事迫降于比利时,机上的军官以及进攻计划“黄色方案”被比利时所截获后转交英法 ,引起了参谋本部震动。然而曼施坦因感到幸运的是,在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帮助下,于2月17日得以当面向希特勒陈述意见,并得到希特勒的完全同意。2月20日,陆军总司令部颁发包含曼施坦因建议的作战计划。结果,德军在战争发起后的6个星期内横扫西欧诸国,大败盟军。英军部队匆匆从敦克尔克撤回英国,很快法国便沦陷了。
在1940年5月的法国战役中,德军并不像大家所想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实际上法国陆军无论从人数还是坦克数量上来讲都多于德国,但德军通过集中装甲力量并在拥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和富有冲劲的将军的前提下(海因茨?古德里安、埃尔温?隆美尔),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闪击战一举打垮了法国。此时曼斯坦因只被派往担任第38军军长进行追击残余的法军工作,明升暗降的被挤出了参谋本部。
日起.曼施坦因率部发起进攻,快速渡过索姆河和塞纳河,直抵卢瓦尔河。如此快速的进攻,连德军装甲部队亦感到惊奇。6月,曼施坦因晋升为二级步兵上将。7月,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2月,曼施坦因出任德军新组建的第56装甲军军长,准备入侵苏联。日希特勒转向苏联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3,200,000德军分成北方、中央、南方3大集团军群向东进攻苏联,曼斯坦因此时终于如愿以偿(指挥1个装甲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第56装甲军军长,他领导的第56装甲军在开战后的4天之内, 冲入敌境达200哩的程度,令苏联军措手不及,他认为装甲部队就是要不断向前冲,以机动的方式深入敌阵,让敌人无法重振旗鼓组成新的防御阵地,一但停下来就会成为敌军的标靶,因此要不断前进,最终获的了4天深入达200余哩的成就。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先向东普鲁士前进以歼灭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然后再向列宁格勒前进。战争伊始,勒布的北方集团军群就突破了苏联西北方面军的防线。
曼施坦因部奉命从梅梅尔以北和提尔斯特以东的森林地区向东突破以达到德温斯克的大路,于6月26日攻占德维纳河上的公路桥和铁路桥,致使苏军损失70辆坦克和许多火炮,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曼施坦因对此颇为得意。9月12日,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南线(克里米亚)德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隶属于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并兼管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他的集团军成功地向南推进进入克里米亚,俘虏苏军士兵43万。曼施坦因的任务是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进攻:一方面,沿亚速海北岸大致向罗斯托夫方面前进,以继续追击东撤的苏军;一方面,同时应优先考虑攻占克里米亚,以积极影响土耳其并解除罗马尼亚油田可能遭受的空中威胁。但是,因为兵力有限和地形复杂,曼施坦因认为同时完成上述两项任务是不可能的。那么,两项任务是同时执行还是安排先后顺序呢?这个本应由最高统帅部决定的问题,现在是由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决定的,首先集中力量攻占克里米亚。在经过彼列科普地峡和亚速海两个方向的作战之后,德国最高统帅部似乎也认识到仅凭1个集团军无法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遂命令曼施坦因专门担负征服克里米亚的任务。10月31日,曼施坦因攻战阿尔马,被分为两段的苏军分别撤往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到11月16日,曼施坦因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12月17日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德军攻而未克,损失惨重。12月26日,苏军在该地区发动反攻,在刻赤半岛登陆作战,迫使守岛德军撤离刻赤(德国第42装甲军军长施波奈克因此被撤职)。1942年元旦,曼施坦因晋升为一级上将。
1942年希特勒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轰炸威胁,准备攻打苏军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于是他命令曼斯坦因接任第11集团军司令。
曼斯坦因率领第11集团军表现活跃,该集团军不仅攻入克里米亚半岛,在苏联享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击败3至4倍以上的敌军。此时苏联越过刻赤半岛的刻赤海峡向克里米亚发动增援和逆袭,1月15日,曼施坦因被迫集中3个半师的兵力再次攻占刻赤半岛的菲奥多亚港。苏军随后发动数次反攻,均被曼施坦因击退。4月中旬,曼施坦因晋见希特勒,就他拟订的今后进攻计划进行磋商。希特勒同意曼施坦因的计划:该部先攻占刻赤,再攻克塞瓦斯托波尔,然后横渡刻赤海峡,进入库班,截击从顿河下游退往高加索的苏军。5月8日,曼施坦因在德国空军的火力支援下,以6个德国师和3个罗马尼亚师的兵力突破苏联克里米亚方面军的刻赤防线。
5月15日,曼施坦因以伤亡7500人的代价攻入刻赤,俘虏苏军17万人。6月7日,曼施坦因再次发起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进攻。日,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日,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战场元帅。德军在损失2万余人后俘虏苏军9万人。德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重大胜利,使曼施坦因名噪一时。这个光荣的战役让曼斯坦因获得了他的元帅权杖,他的成就已经足以证明其将道的卓越至极。7月后期,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包括霍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罗斯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去援救这些被困的部队。
曼施坦因于12月12日发动进攻,到12月24日,德军离斯大林格勒仅有50公里。但是由于苏军强大的反击兵力以及周密的计划,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无情的阻挡住了,并被迫后撤200公里。当曼斯坦因元帅准备越过海峡,加入进攻高加索山的行列时,希特勒却下令第11集团必须向北往列宁格勒前进,并拿下该城。对此曼斯坦因非常反对,他认为就算将第11集团军充当集团军的总预备队,也比将其浪费在1个次要战场上任其消耗要来的明智。
&对此有不同见解的曼施坦因前往列宁格勒前线拟制攻城计划。第11集团军抵达后,曼斯坦因决定以切断补给线的方式攻下列宁格勒(北光行动),此举势必要在其他方面冒着相当程度的风险抽出部分兵力加以突袭敌军的补给线。当第11军团发动攻击之后。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就在曼斯坦因即将成功之际,希特勒下令要他去解除苏军另外的威胁。但他认为这是发动此次进攻战役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不冒险的话是无法拿下列宁格勒的,但希特勒仍坚持要解决眼前的危机,于是德军歼灭了苏军第2亲卫军团。
&9月4日,曼施坦因奉希特勒的电话命令率部前往拉多加湖地区制止苏军的突破。他先设法顶住苏军的攻势,然后夹击实施突破的苏军。10月22日,此役结束,据称苏军损失7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和4个坦克营,而德军亦损失惨重,无力发动对列宁格勒的攻势。稍后,第11集团军被希特勒调往据称苏军可能发动大规模攻势的维特布斯克。
同时恶耗传来,曼斯坦因的儿子吉罗战死了。对于痛失爱子的他无法悲伤太久,因为第6军团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必须等着他去救援。日,曼施坦因奉命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并出任司令,指挥斯大林格勒地区的霍特战役集群(包括1个空军野战师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霍利德特战役集群和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但是,由于部队集结的困难,曼施坦因迟至12月12日才发起进攻。12月28日.第57装甲军进抵梅什科瓦河,与被围的第6集团军相距不到40公里,曼施坦因似乎成功在望。然而,苏军的强大反攻击破了曼施坦因和希特勒的美梦。12月29日.苏军收复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将顿河集团军群击退到离斯大林格勒200公里的集莫夫尼基地域。
&1942年12月初,艾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1)与赫尔曼?霍特上将(2)在他的指挥列车上讨论为被围的第六集团军解围的计划。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曼施坦因和霍特制定了“冬季风暴”计划并集结了一支解围部队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拼命的一次作战行动。
1942年12月,此时第6军团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之中,由于希特勒下令在日—11月22日的天王星行动中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意志国防军第6集团军不准撤出,突围的时机早已失&去。对此曼斯坦因认为第6军团如今被大量苏军包围,如果擅自突围,则后方将会引来数百万的苏联追兵,不如先以第6军团吸引大量苏军包围,等位于高加索山的A集团军先行撤退之后,才能&避免德军整个南翼遭到歼灭。
在经过希特勒同意撤出A集团军后,曼斯坦因命令何立德兵团(由罗马尼亚第3及第4军团的余部组成)往东面发动佯攻,再由第4装甲军团从南边突袭进攻斯大林格勒以解救第6军团。南边的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因为他们认为德军再也无力抵抗,想不到居然发动反击,就在霍斯上将的第4装甲军团攻到离斯大林格勒仅30余公里时,保卢斯上将以并未收到元首的下令撤军行动以及燃料&不足为理由拒绝突围,如今再也无法挽救第6军团的命运,德军如今首要任务就是赶紧将A集团军撤出以挽救整个南面战场,并让第6军团继续吸引敌军包围,直到A集团军全军安全撤出。
1943年&1月,保卢斯被晋升为元帅(历史上从未有一名德国元帅被俘,意思是希特勒要他自尽),但他选择投降,第6军团仅剩的91,000人投降,只有5,000多人在战后才重返德国。1943年1月,德国策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被迫向苏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标志着德军开始丧失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1943年6月,在东西视察&
日,曼施坦因晋见希特勒,使其同意放弃东顿涅茨以腾出第4装甲集团军准备反攻的计划。就在2月,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由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各一部编成),2月19日,曼施坦因开始反攻。 日,他对过度拉长的苏军侧翼发起了反攻。这次攻击证明是1个重大的成就;冯?曼施坦因的部队进展迅速,孤立了苏军的前进单位和苏联红军被迫停止大部分进攻行动。2月22日,第48装甲军和第57装甲军向巴甫洛沃格勒挺进,与第2党卫装甲军会师后直逼哈尔科夫。到3月2日,赫尔曼.霍特的第4装甲军团之坦克先头部队军和肯普夫派遣集团军支 队会合,切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大部分部队,及至3月9日,德军已经在克拉斯诺格勒和巴尔文科夫??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伤亡。估计有46,000名苏联士兵被打死,另有14,000人被俘。此外, 615辆苏军坦克及354门火炮被俘获。
冯?曼施坦因再向前推进,其前锋是保罗?豪塞尔的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经过被称为第三次卡尔可夫战役的血腥巷战后,在3月14日夺回哈尔科夫。为表彰这一成就,冯?曼施坦因获得橡树叶骑士十字勋章。
曼施坦因在随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中,于3月18日夺回哈尔科夫和别耳戈罗德,据称歼灭了苏联第3坦克集团军及其支援部队,恢复了以前的战线,这也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反击战役。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及后在3月21日攻占别尔哥罗德。冯?曼施坦因提出在夏季实施1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沿岸的顿河畔罗斯托夫以&包围红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堡垒计划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的红军。
此时,希特勒又计划在库尔斯克地区发起攻势,曼施坦因主张在5月开始作战,但希特勒拖延到7月。希特勒计划以克鲁格的中央集团军群和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分别向库尔斯克南北实施突击,围歼苏军重兵集团。曼施坦因则主张待苏军发起进攻并深入到特定区域之后再集中装甲部队围歼,但未获采纳。1943年7月至8月进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德军称为“堡垒行动”),冯?曼施坦因率领部队在南面的别尔哥罗德方向自南向北进攻库尔斯克,以协同配合在背面的自奥利奥而方向的自北向南进攻库尔斯克的中 央集团军群的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尽管付出了一些伤亡,他仍然成功地实现他最初的目标,对敌军造成更多的伤亡。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一开始的时候成功的切入苏军的纵深近40公里,最后第4装甲集团军再也无力向北推进了。其间,南线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豪瑟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普罗霍罗夫卡遭遇苏军罗特米斯托夫中将指挥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德军损失严重。
领导苏军防守库尔斯克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亦称赞冯 ?曼施坦因。但由于由京特?冯?克鲁格和瓦尔特?莫德尔在北面的奥廖尔方向的自北向南进攻库尔斯克的行动未能获得预期的胜利、甚至几乎失败,由于长期缺乏步兵的支援和预备队,以及盟军入侵西西里的爱斯基摩人行动,希特勒在7月15日下令取消进攻,并同时抽调曼施坦因的装甲部队和战斗资源撤出库尔斯克战役,冯?曼施坦因因此提出抗议,指出胜利几乎在望,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取得了局部胜利,只要再坚持进攻十天以上的作出多一点努力,他可以在苏军出动预备队前攻破第三道防线。堡垒计划失败后,苏军对精疲力竭的德军发动了大规模反攻——奥廖尔进攻战役(日—8月5日)、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日—8月23日)。德军的胜利,在意义上是要歼灭被包围的苏军,这既需要完成包围(这是德军的北部和南部铁钳会师)和长期的封锁包围圈,以消灭在包围圈内的苏军。即使第1步已经做到了并不等于第2步会自动完成。德军斯大林格勒后始终没能迫使苏军作出重大后撤,除了像收复卡尔可夫战役的一定程度的部分逆转。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停止后,苏军便有足够的力量立即展开反攻。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苏军犀利的反击下节节后退。9月,曼施坦因的部队撤过了第聂伯河,不过追击的苏军也遭到重创。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坦克会战,就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从此,等待曼施坦因及其所部德军的就都是下坡路了。
在苏德战争中,他先后指挥了位于克里米亚和列宁格勒的德意志国防军军队,并随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官。在此岗位上,曼施坦因取得了现代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面对于人数和装备都占据优势的苏联,他成功地阻止了苏联红军自天王星行动和土星行动胜利之后的进攻势头,并成功地发动反击,夺取了哈尔科夫。期间,曼施坦因至少有3次规劝希特勒在最高统帅部作某种改革:希特勒名义上仍担任最高统帅,但事实上则将军事行动的指导权交给总参谋长执行,并且设东线德军总司令。因为希特勒知道当时在陆军中有很多人希望曼施坦因出任拥有实权的总参谋长或东线德军总司令,故而曼施坦因处于窘迫而微妙的境地,希特勒没有也不可能准其所请。
&从1943年10月至1944年1月,曼施坦因暂时将战线稳定下来, 1943年9月,冯?曼施坦因将部队撤回到第聂伯河东岸,南方集团军群无法守住第聂伯河防线,曼施坦因在后撤途中突然发起反击,在克里沃伊罗格重创苏联第5近卫集团军。从1943年10月中旬至1944年1月,冯?曼施坦因稳定了南线的战局。然而,苏军从基辅形成了1个突 出部,并在到达关键地区日托米尔。这时德军实施了成功的反击,其中武装亲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和第2帝国装甲师,与第1、第7、第19和第25装甲师及第68步兵师(第4装甲 集团军的一部分),在日托米尔前面迂回苏军侧翼。他们在赫尔曼?巴尔克将军的指导下,在布鲁西洛夫、拉多密歇和Meleni赢得了几个值得注意的胜利。巴尔克和他的参谋长本来想攻击突出部 的根部及向基辅推进,但艾哈德?劳斯将军却赞成采取更审慎的方式。
日,苏军发起冬季攻势。12月31日,德军失去日托米尔。
&日,曼施坦因飞往拉斯腾堡,在要求允许其南翼部队后撤而遭到希特勒拒绝之后,便开始批评希特勒对东线战争的指导。希特勒双眼紧盯着他,而曼施坦因就象训斥少尉一样继续数落。最后,曼施坦因再次要求任命东线德军总司令(当然,这无异于要求任命他本人),亦遭到断然拒绝。
1944年1月下旬,冯?曼施坦因在苏军的进攻下被迫进一步向西撤退。1944年2月中旬,他违抗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守卫土地”的命令,命令南方集团军群中的第11和第42军(包括6个师共&56,000人)在至17日从“科尔逊口袋”中突围。最后,希特勒在行动开始后接受了这次撤退行动,并下令突围。
&1944年3月红军又再度展开进攻战役,并随即突破第4装甲军团与第1 装甲军团之间的空隙,准备将第1装甲军团赶往罗马尼亚山区并实行包围歼灭。朱可夫将装甲兵力集中在东南边,准备等第1装甲军团往南退却后进行包围,此时曼斯坦识破朱可夫的意图,于是严格禁止第1装甲军团退往罗马尼亚山区,但若想向西突围又必须面对苏联两个战车军团阻挡在前,曼斯坦因此要求第4装甲军团向东攻击与第1装甲军团会合,4月两军团成功会合,第1装甲军 团200,000人得以避免斯大林格勒式的全军覆没,虽然朱可夫得知德军并不是向南而是向西后立刻命令部队往西追击,但为时已晚,以为可以瓮中捉鳖的朱可夫又被曼斯坦摆了一道。
日,曼施坦因再次前往上萨尔茨堡要求机动作战的自由,依然遭到希特勒的拒绝。4天之后,曼施坦因所辖的第1装甲集团军在布格河地区被苏军包围。希特勒为此再次发布不得撤退的命令,遭到曼施坦因的抗议。25日,经过系列电话争吵之后,希特勒将曼施坦因召往贝格霍夫商讨。在后者的辞职威胁下,希特勒才同意该部突围。4月6日,第1装甲集团军有10个师突围得救。
日,希特勒将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召往上萨尔茨堡,授予他们栎树叶宝剑骑士十字勋章井解除其指挥职务,而南方集团军群则被改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日,希特勒任命瓦尔特?莫德尔,1位坚定的支持者,代替冯?曼施坦因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尽管如此,冯?曼施坦因获得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德国军队中第3个最高的荣誉。
日,曼施坦因告别集团军群司令部,踏上归国之路。
&因继续和希特勒争论有关在苏德战争的总体战略问题。冯?曼施坦因主张有弹性的机动防御战略。他准备放弃领土,企图使苏军要么过于分散,或使它们前进过过于深入之后令他们的装甲矛头可以在两翼反击,以达到包围他们的目标。希特勒忽视曼施坦因的意见,继续坚持静态防御战。在所有阵地上,德军必须捍卫到最后1人。由于这些频繁的分歧,冯?曼施坦因公开主张希特勒放弃对军队的指挥和交由战争的专业人士管理,首先是建立苏德战争战场总司令一职(希特勒会反对也并非没有理由。因为当时苏德战争战场上,唯一有资格的人选也只可能是曼斯坦因自己)。但是,希特勒多次拒绝了这个想法,他担心这会削弱他在德国拥有的权力。
&这种争论也惊动一些希特勒最亲密的伙伴,如赫尔曼?戈林、约瑟夫?戈培尔和武装亲卫队首领希姆莱,他们都并不准备放弃任何权力。希姆莱开始公开质询冯?曼施坦因的忠诚,他旁敲侧击地向希特勒进言,冯?曼施坦因是唯心主义和失败主义者,不适合指挥部队。冯?曼施坦因频繁的争吵加上这些指控导致了希特勒于日决定解除冯?曼施坦因的指挥权。遭到免职尽管冯?曼施坦因从不怀疑希特勒最高统帅的地位,但他却也认为最高统帅只需要关心政治、外交、整体大战略,对于战场上战术性的问题,只需交付给将领即可,尤其是他对于希特勒的的静态硬性防御政策,完全无法认同(他在回忆录中,更直言这完全是胡闹)。
他在1943年左右已从亨宁?冯? 特雷斯科等人中知道有关的阴谋。尽管冯?曼施坦因也同意这种改变是必要的,但他拒绝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为他仍然认为要遵守自己的职责。(他以1句“Preussische Feldmarsch?lle meutern nicht“- “普鲁士的陆军元帅绝不叛变。”来拒绝)他还担心,1场内战将随之而来。虽然他没有参加策划行动,他亦没有背叛他们。1945年1月下旬,他从他们的家园集合了他的家人和把他们疏散到德国西部的格尼茨。他在日向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投降和被英国军队逮捕。
&曼施坦因于1949年12月在汉堡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不过在1953年5月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1956年,曼施坦因担任联邦德国一个组织的顾问,同战时德国的西方敌人一起对付苏联的威胁。日,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的艾申豪森,享年86岁。1973年6月12日,曼施坦因死于巴伐利亚。
英国人认为曼施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由于参与制定了进攻法国等完善的作战方案,他在德国享有“伟大战略家”的声誉是说得过去的,但除此以外,他在战略和军事思想上的贡献并不引人注目。在一战时期,曼施坦因只获得有限的作战经验,从本质上讲,他一直是一名步兵,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个军事技术大发展的时期,他能够提起的贡献只有“突击炮”。值得研究的是,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施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个奇迹,所以在德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曼施坦因是最有成就的野战指挥官,但是这个“最有成就”不能理解为唯一,因为他与古德里安,霍斯,李莱斯相比,大概处于同一个档次。《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认为: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
馆藏&3285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柏林会战 知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