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轰炸日本本土为什么美国要求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

假如美国在1942年没有参加。。整个战争的结局是怎么样呢??日本。德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吗?英国能战败吗。。苏联能单独打败德国吗??
如果美国推迟一年参战,最倒霉的是中国,蒋介石那时几乎断绝了外援,有些吃不消了。
对于苏联、英国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美国参战前已经根据租借法案提供援助了。
其实美国不参战或推迟参战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为美国对日通牒,以断绝石油供应为威胁,要求日本从中国、越南撤军,日本除了开战没有别的选择。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假如。况且美国的参战只是加速了日德的战败,美国对战争的胜利有很大的贡献但不是决定性的。日本对美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美国也是被迫参战。即使时光倒流美国依然会参战因为没有那个国家会坐以待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综述(1939年~1945年)
1929年资本主义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意经济遭到惨重打击,发生社会动荡,在...
苏联获胜的原因大概有:1军民团结一致,当时连妇女也加入运输防御工作。2.指挥正确,防御得当。3.德军连攻不胜,没有多大信心。而德军失败的原因:1.指挥失误2.进...
二战对立双方有两个阵线: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阵线;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西斯阵线。
参加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官渡之战...
#成都红星饭店(军区士兵招待所)#部队人员是否有优惠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如果没有美国,二战时日本会击垮中国吗?
我的图书馆
如果没有美国,二战时日本会击垮中国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十年寒霜链接:/question//answer/来源:知乎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政治又是为经济服务的,脱离了经济的大环境单纯的对双方的军事力量进行比较,往往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1.日本侵华的背景我们把时间定格在1936年。受“大萧条”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一片狼藉。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虽然夺取了东北,却并没有缓解国内的危机,反而由于准战时体制而丧失了危机后相对稳定的时期。原有的矛盾和新的矛盾结合,危机更加严重。到1936年,日本军费支出接近财政的一半,那么用于民生的部分必然被压缩。受准战时体制的影响,经济发展全面向重工业倾斜:与此同时,还有经济危机带来的通货膨胀。农民因为抵御风险的能力差而大规模破产,殖民地对本土的粮食输入压低了粮食的价格,加速了这一过程。农民破产以后不得不进城寻找工作,失业人口上升,工资下降:虽然掠夺了大量的殖民地,但中下层并没有从中获取什么好处,反而由于危机的扩大而日渐贫穷。他们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虽然日本共产党在1928年被取缔,但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工人运动仍然此起彼伏。1931年发生工潮2450起,参加者15.4万人,而1937年仅上半年就发生工潮1455起,参加者达18.1万人。然而由于日本从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在法西斯的压迫之下十分弱小,内部也陷入了分裂和内讧,无法形成一个有力的领导核心,不足以领导工人运动取得胜利,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缓慢。面对危机,不能诉诸于共产主义,就必然诉诸于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要求通过扩大殖民地的方式转移矛盾,而共产主义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所以法西斯主义对共产主义是极端仇视的。对于二战,只有中国有”反法西斯战争“这一说法就源于此。上层因为获取到了足够的利益而偏向于稳定,但下层却因为需要更多的利益而偏向于激进,日本所谓”下克上“就是这种思想的反应。对于大资产阶级来说,法西斯是同路人,而共产党可就要了亲命了。面对中下层的利益诉求,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下克上“,上层往往予以忍耐。无他,如果处理和镇压,就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结果就是共产主义的全面扩张。在上层的纵容和默许之下,法西斯主义不断的扩张。二二六兵变是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虽然兵变本身失败了,可是兵变的诉求却实现了,法西斯主义全面上台,日本全面侵华已就进入了倒计时。有些人总是嘲笑日本人战略上的短视,如果如同消化台湾一般消化东北,进而蚕食中国,后来的失败大可避免。然而这些道理日本的上层也都懂,只是国内的矛盾已经等不及了。2.禁运前敌我情况与战略方针日本是个工业大国,虽然跟欧洲国家不能比,可在东亚也算是鹤立鸡群。工业国对农业国的战争基本上是毫无悬念的,花式吊打。但日本是个资源小国,国内所需的战略资源极其依赖进口。欧美对日本禁运以前,日本油料的产量与进口量如下:可以看出,日本的石油90%以上依赖进口。而石油除了可以做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纤维,化肥都依赖于石油。苏联在的时候,朝鲜依靠苏联的石油过的很滋润,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可以说如果断绝了日本的石油进口,日本的工业将全面退化,完全没有能力发动战争。而战争期间石油消耗量上升,对于以来进口的日本人来说财政压力是很大的。日本为了石油简直发了疯,拼了命的玩人造油,然并卵,产量少的可怜。其他战略资源的自给率也不高: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十分落后。然而对于农业国来说,城市不过是一个行政中心,战争所需要的资源都分散在农村。所以对于这样的国家来说,占领了重要城市并不能消弱其战争潜力,也就不存在一击致命的可能。中国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提供了回旋空间,使得战争可以持续下去。所以对日本来说,战争的最好方式是速战和决战,短时间内打垮反抗力量,然后从容的消化占领区以缓解国内的矛盾。而对中国来说则要反过来: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 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 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 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所谓的积极抗战,就是摸准敌人的命脉,给敌人的根本之处以打击;所谓的消极抗战,就是等敌人打上门,被动的反抗。所以抗战的主力不是死的人多的一方,而是实现战略方针,给予敌人有效打击的一方。3.美国无视东亚的情况美国对日本军需品贸易占全部对日贸易的比例1937年为33.5%,1938年和1939年为34.3%。1940年为38.7%。日本的石油、钢铁、飞机、汽车等重要战略物资绝大部分是从美国输入的。日本在侵华战争头三年中消耗汽油4000万吨,70%是美国供应的。1941年后,美国对日本禁运,日本的油料占有量跌至禁运前的四分之一:
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几个星期,近卫文磨首相一筹莫展。要维持日本战争机器的运转,看起来他唯一的办法是向美国屈服。于是近卫首相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给罗斯福总统递交了一封信。信上说,如果美国停止武装蒋介石,不再继续修建太平洋的防御工事,并且帮助日本天皇解决能源的输入问题,日本将在解决中国问题之后,从中国撤军,并且保证美属殖民地菲律宾的中立。可以看出,如果美国无视东亚,不与交战双方通商,日本的工业就会因没米下锅而完全崩溃,侵华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即便是日本强行侵华,也不过是两个农业国的战争,无非是复制万历朝鲜之役,都用不着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占领武汉轰炸重庆也都是无稽之谈。很多人说常公不宣战是怕失去美国的援助,事实上断绝了与美国的贸易,先死的一定不是中国。不宣战,只不过是孙子当习惯了,打我没关系,不打我爹咱们还是朋友,庚子赔款还可以继续。4.美国持续与日本贸易而不参战的情况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不希望日本独占中国而对日本实施的禁运。日本为了获得战争所需要的资源,只能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而东南亚是英美的势力范围,把手伸进东南亚,必然引起英美的反弹,战争依旧不可避免。而如果停止战争,那国内的矛盾必然激化。不打是等死,打是找死。于是日本孤注一掷,先下手为强偷袭了珍珠港。很多人拿这一事件嘲讽日本的战略短视,并认为如果日本不惹美国就不会导致后来的失败,完全是一厢情愿。如果美国持维持对日本的贸易,那么日本自身的情况就和1941年1月之前类似。(下文数据与上文来源不同,统计口径也不同,有些军费实际上是算在行政费用下面了,不影响问题说明)。战争开始的时候,日本资源贫乏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为了维持战争,日本对战略资源采取了限制消费和加大进口量等措施:巨额的进口造成财政支出飞涨:可以看出,侵华期间日本的军费是持续膨胀的,至1940年已经达到了中央财政的一半。为了应付膨胀的军费,日本政府不断发行国债。而国债的数量也是一路上扬,1940年时已经接近财政支出的40%。而这些国债几乎都是在国内消化的。战争前后,增发货币50%,可以想象日本本土通货膨胀有多可怕。但这扔不能维持战争的需要,1938年夏,日本运出了价值9500万美元的黄金,而这笔黄金也不过只能支持到过年。为了填上这个无底洞,日本政府还采取了加税的手段,1938年设置了中国事变特别税,1939年修改了这个特别税,1940年又大规模修改中央和地方税制,对收入地位的人民大众也征收所得税。为了应对战争,政府大力扶持军需产业,使得军需产业的利润急剧提高。资本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迅速向军需产业转移,成为了经济的支柱。日本发行的《陆军军备的充实及其精神》中说:我们只要想到将陆军年年消费数万万元的军费即时停止,我国的经济将陷于怎样的命运时,就可以了解现在军事费怎样发挥生产的效果吧。为了保障战争的需要,于是1938年6月起,日本政府对羊毛、棉、人造丝等产品进行出口限制;1938年8月制定了国家总动员法,在金融、产业和国民生活等一切方面强制建立总动员体系。相应的,轻工业产值迅速下降,中小企业大规模破产:中小企业为了苟延残喘,只能不断压榨工人。而农业也并没有好多少,日本农民承担了大量的兵役和赋税,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失地现象严重。战时化肥厂改为炸药厂导致化肥产量不足不足造,粮食产量也跟着下降。1938年稻米产量较1937年减少了4735000担。为此日本政府于1937年制定米谷应急措施法,38年制定土地调整法,到了三九年终于制定了米谷配给统制法,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日本人民实际上是处于饥饿状态。企业破产、农民失地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日本工业服务员工人不过1200万,失业人口就达到130万,工资也不断降低:日本采取了种种对策应对事业,然并卵。通胀、失业、税收增加、工资降低,使得日本国内矛盾不断激化,工农运动不断爆发,共产主义思想抬头。1938年上半年罢工事件共593起,参加罢工者有35000人,农民与地主的冲突2999起。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上半年,日本罢工事件统计如下:以上数据说明:日本为了战争正在逐步压榨国内的潜力,经济进入了恶循环。这种消耗是不可持续的,再庞大的经济体也扛不住这样的持续放血。日本只能越战越弱,不会越战越强。实际上,1938年底,武汉和广州失守之后日军的攻势已无以为继。这并不是说它不能从军事上打倒常公的政府军,而是打倒了常公也并没有什么意义。日本人口不过七千万,1945年投降时总兵力720万,其中400万是本土临时武装起来的玉碎军团,并没有什么意义,实际有战斗力的不过300万左右。即便动员了300万士兵,也无力控制广大的农村。而士兵的动员量增加,消耗的战略资源也会增加,别的不说,粮食就不够吃。实际上,1938年底中国战场上只有一百多万兵力时,日军兵源已显疲态。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表现出来的动员能力实际上是最后的疯狂,实际上是加速了自身的灭亡。而在中国战场上,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它是不敢这样做的。日本人来中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的,不是来献爱心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强对占领区的控制和掠夺,就是占领一地巩固一地消化一地。如果不能及时获取占领区的资源,那么不但占领毫无意义,自己也会被放血而死。然而敌后游击战却如火如荼:对于占领区,日军只能占领城市。而对于农业国来说占领城市除了消耗兵力驻守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不足以缓解日本的恶劣的经济。只有控制了农村才能获得经济增长所需的原材料和倾销商品的市场,才能增加自身的战争潜力,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常凯申虽然是政府军,但抵抗比较消极,有很强的妥协性,而且对占领区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共党就不一样了,活跃在心腹之内,占领区一天无法巩固消化,本国经济就一天不能走上正循环,长此以往,日本必亡。所以常凯申不过是癣疥之疾,共党实乃心腹大患。1938年底,日本迅速改变战略,对重庆政府存而不灭,诱降为主,偶尔敲打敲打,主要力量转向敌后的游击区。那么结论就明确了:常公作为一个准法西斯政府,在反共方面和日军是天然的同盟。实际上面对日本的诱降,常公表现出了极大的暧昧,只不过陷于国内舆论和美国的压力,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如果没有了美国的压力,常公议和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如果常公不议和,也不过是敲打式的战斗,轰炸不会扩大,因为炸也并没有什么用。日军限于资源无法扩大军队规模,兵力不足又反过来制约着对华北的控制,无法控制华北就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形成了恶性循环。只要共产党一天存在,这个循环就不会被打破。日军不是亡于国内的矛盾,就是如同太平洋战场一样做大规模的动员,然后殊死一搏,后者的概率也许会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只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时间会长一些。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美国打日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