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回归中国没有人炒房地产,怎么解释清楚?

库页岛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库页岛(:Сахалин;:桦太岛/からふと;英文:Sakhalin),都是领土。旧称、、或黑龙屿。俄译名“”,日本称为“北”(指以北)或“”。该岛位于(外满洲)地区,现为最大岛屿,属管辖。库页岛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西面隔与大陆相望,南隔与接壤。地形南北狭长,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其形状如鱼,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丰富,物产丰裕。在历史上曾先后为、、、、、等朝代直接或间接统治。日,中俄两国签订《》,从法律上确立和流域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1858年和1860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朝政府割让库页岛。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库页岛上的原住民首领最后一次组织部落人民贡貂,向中国皇帝称臣纳贡,此后为俄国所阻,臣属关系断绝。1905年,又通过《》获得库页岛北纬50°以南区域,即南桦太。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库页岛全境被日本统治。1945年,发动,占领库页岛全境。日本在《》放弃南桦太(北纬50°以南)主权,但并未移交,所以中该岛南部仍为空白区域。目前库页岛全部由控制。
库页岛名称来历
库页岛的俄译名“”这个名称来自于:sahaliyan ula angga hada(黑龙江嘴顶),俄文音译为Сахалин(),皆是满语“黑”的意思。库页岛在中国唐代称“窟说”(说字音悦)、“屈设”、“库页”(因为库页二字是同属于黑龙江下游,直接受到唐朝控制的黑水靺鞨对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称呼,因而沿用了这种说法),元代称“”,明代称“苦夷”、“”,清代称“库叶”、“库野”、“库页”,其实这些称法都是对同一个词语的不同音译,在实际意思上没有多少差别。在中,该岛称为“kamuy kar put ya mosir”,此名称的含义为“神在河口创造的岛”。日本称库页岛为“北虾夷地”或“桦太”,其中“桦太”的名称源自“kar put”对应的汉字,也就是“河口”的意思。英国J·斯特凡等国内外学者认为该岛的日本名称“桦太岛”(Karafuto),其本意即是“唐人岛”的意思(也许是日本人认识到了库页岛的中国属性)。因该岛处于黑龙江口的位置,故中国历史上还曾称其为“黑龙屿”。[1]
库页岛历史沿革
库页岛冰河时期
的库页岛与大陆相连。岛上原住民是以阿伊努族和(费雅喀族)为代表的古亚细亚人,以及以和为代表的,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
库页岛元朝之前
库页岛原本是。在地理发现史上,中国是最早知道库页岛的国家。西汉初年的地理书《》,在《》篇里就记载了库页岛上的住民是“毛氏”。“有毛人在大海洲上”,这里指的是居住在库页岛上的,即吉烈迷人。
在《》的《东夷列传》中,进一步记载:在北沃沮“海中有女国”。以后的史书也有相同的记载,如元朝的《开元新志》和明朝的《》都记载着居住在库页岛上的吉烈迷人,“人身多毛”,还提到岛上住民“女多男少”的情况。所以,《万绂图考》明确指出:“库页岛即古女国,亦名毛人国”。这些记载证明早在两千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库页岛是一个海上的岛屿,并对岛上住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国也是最早管辖库页岛的国家。最迟从唐朝开始,中国就管辖着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下游地区。唐代的两部著作《》与《》描述了中国东北部海中的一个称为“”的岛屿,日本学者确认,这个岛屿就是库页岛。唐政府已经在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汇合口建立了征集机构,中国官员向来自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部落居民纳贡代表团征集。当时库页岛上的流鬼国()向唐朝政府进贡,还加封其使者佘志为。也有日本学者认为流鬼国更可能是比库页岛更远的上的国家,而居住在库页岛上的更有可能是族的窟说部,不管怎么说,库页岛至少在那时已经和中原王朝发生联系了。
据《》,自唐始,中国就对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统辖。[2]
725年,唐朝在黑龙江下游地区设置黑水府,对、、窟说等部落等实行有效管辖。
10世纪,中国的管辖着库页岛。
12世纪,库页岛在的管辖之下。在库页岛上曾发现过金代遗址,在岛北部西海岸的有金代古城址一处,在岛的南端又有一处当地居民称之为“卡拉霍通”的金代古城址。
库页岛元朝时期
1246年,元世祖命征东招讨使塔匣剌讨伐库页岛上的骨嵬部(),但未能成行。此后四次大规模讨伐骨嵬部,始终未能成功。骨嵬人多次越海劫掠,蒙元军队无可奈何。1263年,聚居在黑龙江口和库页岛北部地方的吉烈迷人(清代称费雅喀人)接受了蒙古人的统治。1264年,派遣3000大军攻占库页岛,当地住民“骨嵬”向蒙古人朝贡。
1284年,“”反元。
1285年,元朝在城(今俄罗斯)设置,隶属于,加强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等地的管理,并专掌讨伐日本之事。
1287年,元朝在守卫库页岛的部队中使用了汉族步兵。
1291年,驻奴尔干的征东招讨使塔塔儿带、杨兀鲁带曾率兵万人、船千艘征骨嵬。
1308年,骨嵬王善奴等遣人来请求归降,并每年缴纳毛皮税,以、、、皮等为贡献。
元朝将库页岛纳入的管辖范围,这是中国首次将该岛纳入行政范围。
1320年之后,库页岛上的蒙古人逐步撤退。
库页岛明朝时期
明朝奴尔干都司
1368年,元朝灭亡,败走,失去对此岛的控制。洪武初年,黑龙江奴儿干地区先前依附元朝的部落首领多归降明朝。明朝势力逐渐进入库页岛
1409年,明朝在元征东元帅府旧地奴儿干城设置(在这之前,明已在黑龙江流域设卫所115个),同年明军征服苦兀,库页岛进入明朝版图。此后岛上的当地住民向明政府派出了正式的纳贡代表团。
1412年,明朝向当地住民颁发,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奈河流域设波罗河卫,在东部驽烈河流域设兀烈河卫,各卫下辖所,管辖当地的军事及民政事物,隶属于。
明朝政府为了更有效的管理黑龙江下游地区及库页岛,曾先后10次派太监出巡地方,并于1413年在原有的一座观音堂基础上建立了,还竖立了篆刻有《敕修永宁寺碑记》(1413)和《重建永宁寺碑记》(1433)的两块(1904年二碑被俄国劫去,现藏于海参崴博物馆),以记载管理当地之事。
1430年,遣都指挥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前往奴儿干都司,抚恤军民。
15世纪中叶以后,虽然明朝撤销了奴尔干都司,但是其所辖一直存在,库页岛上的当地住民仍奉明廷为主。到明末年间,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奴儿干地区共设置了384个卫、24个所、7个地面、7个站、1个寨。明末(满洲)兴起后,库页岛上的费雅喀、鄂仑春、赫哲、阿伊努等民族陆续归附了(满清)政权。
库页岛清朝时期
1616年,根据所著《》记载:“遣兵四百收濒海散各部,其岛居负险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库页内附,岁贡,设姓长、乡长子弟以统之”。清朝建立以后,库页岛归副都统管理。1715年之后,归副都统管辖,统以。库页岛上的居民需要每年到黑龙江下游的(亦作普禄乡,今库页岛西海岸皮尔沃)向清政府进贡貂皮。
1635年,松前藩藩主派家臣村上扫部左卫门巡视库页岛。此后又于1650年、1689年、1700年先后派家臣巡视该岛。
1644年,提出为日本全国国土绘制地图,是为《正保御国绘图》。本图首次把及库页岛等原本由当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划入日本领土。
1679年,松前藩在库页岛的久春古丹建造临时性的渔民居住所,并开始与当地阿伊努族(或译)居民进行贸易。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清政府与签定《》,当中规定:黑龙江以北,以南,、以东至海为中国领土,中国方面的认知是将库页岛包括在内。库页岛在法理上归属中国,但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极度昏庸,导致库页岛在19世纪被割让前部分地区实际上被俄国和日本所控制。
清初传教士所绘地图,清朝东部疆域直达堪察加半岛和楚科奇半岛
1709年,派遣三位耶稣会修士测量全国版图,士得知有一大岛,还得知岛上居民同贸易并饲养驯鹿,翌年第二支由满人组成的测量队成功地横渡到达了库页岛。清朝测量队在库页岛上竖立了刻有碑文的石碑和木碑,一百多年后日本探险队员在库页岛东海岸发现了这样的木碑和石碑。
1732年,三姓副都统衙门完成了对库页岛的编户工作,三姓副都统带人渡海登岛,招抚当地住民。
1738年至1739年,俄国人什潘别尔克中尉在寻找日本航线期间,从()那里得到知库页岛的存在。
1742年,俄国人舍利京克勘察了几乎整个库页岛的东海岸,使沙俄认识到库页岛在地区的战略价值。
1742年(清乾隆七年),居住在库页岛魁玛乡、娶了清朝宗室女儿的赫哲费雅喀人伊特谢努,杀死赫哲费雅喀人戴柱及乡长阿喀图斯等人,成为当时一件重大的命案。此案发生后,前往该处收纳贡貂之即呈报吉林将军和三姓副都统,经奏准,由吉林将军派出宁古塔福顺及三姓协领赫保等80余名官兵捉拿人犯伊特谢努,同时吉林将军还派人赴库页岛达里喀乡接取库页费雅喀人舒隆武噜姓长齐查伊、陶姓姓长雅尔齐,以便讯明情由,断案处理。
1783年至1787年,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在黑龙江口和库页岛勘察期间,发现了。
1785年,江户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铁五郎等5人及随从人员分两路勘察和库页岛,得出结论:“库页岛的北部是隶属于中国清朝的”,“均属统辖之夷区”。
1789年,侵略者大肆屠杀岛上的居民,并将他们驱逐回大陆,并在母子泊地方修筑政厅、教堂、监狱、学校等建筑,占领库页岛北端。
1808年和1809年,日本探险家间官林藏两次奉日本政府之命到库页岛,以弄清该岛的地理与政治地位。有一段时间,日本当局曾怀疑库页岛北部还处在中国的主权管辖之下。
《皇清职贡图》中的费雅喀人原图
17世纪至19世纪,库页岛上的、费雅喀族和赫哲族,一直派出纳贡代表团到清政府设在黑龙江边的交纳贡赋,一些原住民首领甚至远行至和吉林。清朝允许库页岛派出的纳贡代表团到北京,清政府的政策是鼓励库页岛人的首领赴京娶亲,所以他们也愿意长途跋涉。清政府赏赐纳贡代表团丰厚的物品,其中一些锦缎链珠、扇子,衣物、烟斗、缝针流入日本。部落居民在满洲用皮毛换取货物,他们也把这些货物转手卖给来自库页岛南部或北部的日本商人。这些日本商人将买到的中国货物运至大阪和(今东京)高价出售。这种转手贸易历史上被称为“山旦贸易”。“山旦”一词按阿伊努语是指黑龙江下游一带的Goldi部落。也许是日本探险家认识到了库页岛的中国属性,日本人称库页岛为桦太岛(Karafuto),其本意即是“唐人岛”的意思。从《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目录(库页岛部分)》看,至少到1851年(清咸丰元年),库页岛仍处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下。
1858年和1860年,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沙俄,自此库页岛在法理上和实际上,都已经彻底脱离了中国。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1760年清朝疆域图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1858)和《北京条约》(1860)获得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但这两个条约都未提及库页岛。在1860年割让前,清政府一直将整个库页岛列入中国版图,19世纪40年代英国出版的地图也承认库页全岛属于中国,当时一些欧洲观察家(包括俄国人)和日本人认为至少库页岛的北部属于中国。俄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当他1859年面对日本提出对库页岛的要求时,援引了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说该条约将黑龙江以北的领土割让给了俄国。穆拉维约夫兼并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时,是以满清皇帝直至1858年前对这些地方的管辖权为根据的。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库页岛上的原住民首领最后一次组织部落人民贡貂,向清廷称臣纳贡,此后为俄国所阻,臣属关系断绝。
库页岛领土争夺时代
库页岛上的早期居民有(尼夫赫族)、、等,其中阿伊努族来源于。
1295年,日本第二代祖师日持上人前往库页岛传教,并且在岛上建立日莲宗据点。
1297年,以日本津轻地方为根据地的虾夷管领安东氏率领“骨嵬”向黑龙江流域侵略。
1485年,库页岛本地阿伊努族首领向武田信广献。
哈佛大学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表明日本在18世纪占领了库页岛最南端
1593年,派遣大将攻占所有虾夷族(阿伊努族)土地,其中包括控制的库页岛最南端。
1635年,派村上扫部左卫门巡视库页岛。
1645年,波雅尔科夫带领下的进军活动的参与者第一次见到了库页岛的西北海岸。
17世纪中叶,派遣哥萨克士兵在黑龙江流域骚扰,不过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17世纪有任何一个实际上占领了库页岛。
1679年,来自松前藩穴阵屋的久春古丹在库页岛设立城镇,日本人开始在库页岛开拓渔场。
1689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规定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当时俄国人并不知晓库页岛的存在,直到1742年俄国才派人登上了库页岛。
1789年,俄国由于清政府在库页岛上没有正式驻军,派遣远征军(由士兵和囚犯组成)袭击库页岛北端,杀散赫哲族居民,修起营舍并开采煤矿。此后俄国开始了其征服库页岛的过程,与当地和占领南部的日本势力展开激烈斗争。
1790年,松前藩派遣松井干藩和新井隆助到岛上窥探,并在库页岛南端的白主设置。另一方面,日本派人与沙俄讨论瓜分该岛。
1799年,库页岛南部成为了的直辖地。
1799年,沙皇俄国正式批准成立“”,其任务是巩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领土以及夺取黑龙江口、库页岛地区。
日,俄美公司军官的舰队在库页岛南端的久春古丹袭击了松前藩藩主的税务所,焚烧仓库,并宣布库页岛为沙皇俄国所有。俄日之间开始为库页岛的归属发生武装冲突。
1807年,江户幕府派远山景晋赶赴库页岛,将库页岛的管辖权收归幕府,又命令、两藩派兵驻守库页岛。
1808年,发布“俄船驱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后无论在何处海面发现俄船,应即严加驱逐,如敢靠岸,应迅即逮捕或处死”。同年,江户幕府相继派遣、松田传十郎、到库页岛勘察,初步得出库页岛是一个岛屿的结论。
1808年,日本的江户幕府相继派遣最上德内、松田传十郎、间宫林藏到此。松田传十郎在库页岛最西端(北纬52度)建立“大日本国国境”标柱。
1809年,间宫林藏再次对库页岛进行勘察,并沿黑龙江溯流而上,访问了清政府设在黑龙江下游德楞的地方政府。由此,日本人第一次确切地得知库页岛是一个岛屿,正式定名为“北虾夷”。此时,库页岛上的阿伊努人已经被纳入日本人范围,自此库页岛南部基本上处于日本控制之下。
1814年,从库页岛撤兵,并恢复了松前藩对库页岛的管辖权。
1821年,南库页岛(日本称为桦太)隶属于松前藩。
1849年9月,俄国海军涅维尔斯科伊率领武装探险船队闯入黑龙江口,探明黑龙江口可行航海船舶,库页岛确实是岛屿而非半岛。
日,涅维尔斯科伊到达库页岛北部的库艾格达岬,升起俄国国旗,宣布:“现在阿穆尔河口、萨哈林和鞑靼海峡沿岸地带已纳入俄国版图,它们不可侵犯并受到武力保护”。
1852年5月,沙俄“远东政策委员会”派为代表赴日进行谈判。
1853年4月,沙皇命令俄美公司立即占领库页岛,并命令涅维尔斯科伊在库页岛东西两岸各建立一个哨所。同年8月,涅维尔斯科伊在库页岛东岸登陆,建立了以沙俄东总督穆拉维约夫命名的哨所。并且公然宣布“库页岛属俄国所有”。沙俄在库页岛北端升起俄国国旗,宣布占有该地,并派兵袭击久春古丹。沙俄派使节普查钦赴日,商讨库页岛的归属问题,结果没有成功。
1854年初,沙俄忙于,暂时从库页岛撤军。
日,日俄双方签订《》(又称《日露和亲条约》)。条约规定:千岛群岛中以南归日本所有,以北为俄国领有;库页岛维持原状,不另定国界。
1855年,根据《日露和亲条约》,规定到1852年为止日本人()和阿伊努族居住的土地为日本所有,其它国境暂不确定。
1856年,结束,沙俄趁英、法在中国发动之机,派兵重新占领库页岛,并将该岛划归沙俄东总督穆拉维约夫直辖。
1859年8月,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9艘军舰抵达日本,提出以北纬48°线划界,库页岛整体为沙皇俄国所有,江户幕府予以拒绝。
1860年,清朝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领土正式割让给俄国
之后,清朝走向衰落。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之后,1860年又以调停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将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与沙俄。
1862年11月,江户幕府派竹内保德使团赴进行谈判,并提出以北纬50°线划分日俄边界,而俄方坚持以北纬48°线为界,谈判未获成功。
1865年,冈本监辅在库页岛最北端(北纬55度)建立“大日本领”的标柱。
1866年,江户幕府再次派遣箱馆奉行小出秀实赴俄谈判。
日,日俄双方签订《库页岛暂行规定》,其中规定:俄国把俄属千岛群岛中的等四岛让与日本;允许日本渔民在库页岛居住;两国国界仍以北纬48°线为界,继续保持原来的杂居状态。
1867年,沙俄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背景,逼迫日本幕府签订了《桦太反规则》,正式确定库页岛为日俄两国共管地,但是两国居民杂居,纷争不断。
1868年,日本后,国力渐强,开始与俄国在远东展开竞争。
日,日本从“开拓使”中分离出“桦太开拓使”,由久春古丹开设。
日,日本取消“桦太开拓使”,再度统合到“开拓使”中。
库页岛沙俄统治
日,日本与沙俄签订《》,沙俄把千岛群岛北部给予日本,换取日本在库页岛的主权。日本则宣布完全放弃库页岛的主权,全岛归沙俄管治。在此期间,库页岛是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地方,在这座监狱岛上,囚禁的全是政治犯和“暴乱分子”。
1904年,,俄国战败,日本于次年占领库页岛全岛。
库页岛南北分治
远东共和国地图
日,根据后的《》,沙俄割让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的地区给日本,日本在割让地设立桦太民政署。
日,桦太民政署升格为。
1909年,沙俄在库页岛北部建立萨哈林州,首府为。此后除了1918年至1925年,日本占领库页岛南部外,库页岛北部地区都牢牢控制在俄国人手中。
日,日本发表《勅令第101号桦太ノ郡町村编制ニ関スル件》,在南桦太设立17郡4町58村。
1918年,日本趁俄国占领全岛,直到1925年才撤兵。
1920年至1922年,由苏俄势力控制,名义上独立的宣称对库页岛北纬50度以北的地区拥有主权。
库页岛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日本拓务省(即殖民部)与其他省厅因为一元化计划而合并成为大东亚省。改为隶属内务省之下。
日,苏联发动军事行动,进攻库页岛,并于8月28日全面控制该岛。之后日本将桦太厅的机能转移到日本外务省。
库页岛战后
南北分治时期的库页岛划分示意图
日,发表宣言,声明他们占有库页岛全岛及。在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包括)建立南萨哈林州。
1946年10月,苏联政府宣布日本人将被遣返归国,由此,大量的日本人在1948年前被遣返,但直到1950年还有少量人员被陆续遣返。
日,苏联将库页岛北部与南萨哈林州合并为萨哈林州,并改由联邦直接管辖。并且根据日施行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而废除桦太厅。
日,日本发表宣言,宣布全面放弃库页岛的主权。自此日本在库页岛上的开拓史结束。苏俄正式控制库页岛全境。
苏俄将的行政单位划分为17个区、9个州属城市、10个区属城市、34个城镇、66个行政农庄。如今库页岛所在的萨哈林州隶属于俄,全州总面积8.71万平方公里,人口49.79万人(2010年),绝大多数居民都是俄罗斯移民。
库页岛位置
库页岛面积7.64万平方公里,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东部,东面和北面临,西隔及涅韦尔斯科伊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南隔(俄方称为拉彼鲁兹海峡)与日本宗谷岬相对。南北长达984千米,东西宽6-160千米。库页岛由于处于因此地震频繁。
库页岛气候
库页岛属于,气候寒冷,夏季短暂,冬季长达六个月,冬天的平均气温都在-19℃至-24℃之间,北方地区气温最低可到-40℃。若干港口长期冰封。北部封冻达八个月之久。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
库页岛地形
库页岛北部地势较低,中南部多山。西萨哈林山脉(最高点奥诺尔山1330米)和东萨哈林山脉(最高点1609米)横穿库页岛沿岸,把特米-波罗奈斯克平原和苏斯奈斯克平原分开。
库页岛自然资源
库页岛上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较大的内河有:波罗奈河(350公里)、(330公里)、维阿赫图河和柳托加河(各为130公里)。岛上有境内最大的瀑布伊里亚-穆罗梅茨瀑布,瀑高为141米。此外,库页岛上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沼泽地。
库页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有萨哈林冷杉、鱼鳞松、阔叶藤本松。高山上有石桦灌木丛和偃松。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渔业资源发达,水产大部分为蟹、鲱鱼、和。
库页岛人口民族
库页岛上的尼夫赫族居民
库页岛共有人口49.3万人(2010年),基本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仅占14%。
库页岛共有约100个民族,其中占84.3%,占5.4%,占4.0%,占1.25%、占1.0%,其他族群占4.05%,包括、、、等。土著居民所占比例极小,代表有(0.3%)、鄂罗奇人(0.03%)和(0.03%)。[4]
库页岛主要城市
萨哈林州地图
(英文:Yuzhno-Sakhalinsk;俄文:Южно-Сахалинск),库页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俄罗斯联邦萨哈林州的首府,名字的意思是南萨哈林的城市。在日治时期称为。随着城市的日益繁盛,该市范围不断扩张,现时本市的范围包括有旧时日治时期的丰原市、丰北村及川上村,人口182,232(2012年1月)。
科尔萨科夫(英文:Korsakov;俄文:Корсаков),萨哈林州仅次于南萨哈林斯克的第二大城市。日治时期被称为大泊。是库页岛上重要的港口都市。人口约33,526人(2010年)。
(英文:Kholmsk;俄文:Холмск),位于库页岛西南部,是萨哈林州重要的港口城市。日治时期名为真冈。人口30,937人(2010年)。该市与俄罗斯本土之间有渡轮相通。
(英文:Okha;俄文:Оха),位于库页岛北部,人口23,007人(2010年)。该市内有油田,主要产业为石油工业。居民多从事石油产业的相关工作。
(英文:Nevelsk;俄文:Невельск),萨哈林州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库页岛西南海岸。人口11,682人(2010年)。日治时期名为本斗。
(英文:Poronaysk;俄文:Поронайск),位于波罗奈河入海口,南萨哈林斯克以北288公里处。人口16,461(2010年),日治时期名为敷香。
(英文:Uglegorsk;俄文:Углегорск),位于库页岛西海岸。人口11,880人(2010年人口普查),日治时期名为惠须取。
(英文:Aleksandrovsk-Sakhalinskiy;俄文: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Сахалинский),位于库页岛西部,鞑靼海峡东岸。人口10,965人(2010年),知名作家曾被流放至此。1932年至1947年曾一度为萨哈林州首府。
(英文:Dolinsk;俄文:Долинск),位于库页岛南部,南萨哈林斯克以北43公里处。人口11,533人(2010年),日治时期名为落合。[4-5]
库页岛割让原因
库页岛与古代中国联系密切 近代为何被割让?
在今天出版的中,东北角落总是坐落着一个如今已经少为人知的岛屿。这个岛屿的名称也按照远东地区的地名划定原则,予以标注为“萨哈林岛(库页岛)”,用以表示此岛的俄罗斯称法和中国的传统称呼。那么这个岛屿为什么会在地图上有两个名字?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美丽而又悲哀的库页岛
库页岛与古代中国有着很深的联系,目前的考古发掘中,岛上最早的人类生活遗迹已经距今三四千年之久。而考古发掘也表明,这些居民的人种和文化习俗上与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类似。在库页岛上发掘出了(581-638)、唐(618-907)和宋(960-1276)时期的玻璃珠和耳环,辽(907-1129)、金()时期的铜钟,这些工艺品是岛上居民及其在大陆上的同宗从中国交换带回的。而最晚成书于汉代的《》中就有关于黑龙江地区乃至库页岛上的居民的记载。书中说:“毛民之国,为人身生毛”。汉代将其解释为“其人体半生毛”。认为东海中的大岛上有“毛民”居住。晋代解释为这些部落生活在“在大海洲岛上”。《》、《》等书中也曾提及,说是中国东北边境的部落居民,身着鱼皮,遍身长毛。显然是在说黑龙江出海口地区和库页岛上的。虽然文献中的内容较为玄奇,显然是汉朝得自于东北南部地区的渔猎族群的道听途说。但是这也表明汉代的时候已经对于库页岛有了比较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虽然库页岛很早就为所知晓,但是苦于距离遥远,古代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够与岛上的居民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直到唐朝时期灭掉,将势力深入到东北地区之后,中原王朝才真正的将足迹踏上了库页岛。而“库页岛”这一名字也是得名于这一时期。因为库页二字是同属于黑龙江下游,直接受到唐朝控制的对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称呼,因而沿用了这种说法,将该岛称作为库页岛。这个岛屿在元朝的时候被称为“鬼嵬”,在明朝称为“苦兀”,在清朝初年还是恢复了“库页”的称呼。但其实这些称法都是对同一个词语的不同音译,在实际意思上没有多少差别。
客观来讲,在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都只是对库页岛有一定的通商联系,远达不到实际控制的程度。哪怕是唐代,明代这样的重视东北地区开发的朝代,也是在这一地区进行,以朝贡的方式要求周边部族效忠。这也为后来的清代守内虚外的边疆政策埋下了伏笔。
清代的库页岛被直接划入吉林将军治下的三姓副都统衙门的辖境之中
清代对库页岛的管辖,是从它的前身政权开始的。早在起兵的第二年,后金朝廷就派遣军队迅速接占明朝在东北原有的羁縻区域,其中就包括库页岛和黑龙江下游地区。岛上的居民费雅喀人也自此成为了清代版图中一支效忠于清廷的部落。然而清朝对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实行的政策与执行严格军事组织制度的满人不同,在清朝早期的统治方式是“皆不编佐领,不列”。而是采用设置族长,乡长的方式来统计核定人口,要求他们向清朝的中央政府缴纳貂皮作为贡赋,并按时向费雅喀人赠送赏赐,以示“皇恩”。
在建立了全国的统治之后,面对俄国来自北方的威胁,迫使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在东北地区的边防。原有的明朝在东北的羁縻地区,设置了吉林将军和。费雅喀人生活的区域被划入了下辖的三姓副都统辖区,在年间抗击沙俄的哥萨克探险队的战斗中,清廷多次就地召集能征善战的费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为保卫边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朝中央政府与库页岛上费雅喀人的统治关系,在清朝中期就逐渐暴露了问题。由于黑龙江以北地区交通极为不便,清朝驻军往往是在边界设立哨所,然后一年甚至数年去巡视一次,这给早就觊觎这片区域的沙皇俄国以渗透的机会。早在时期,费雅喀部落就受到了俄国探险队的侵扰,甚至还因为费雅喀部落把登上库页岛征收貂皮的清朝官员当作探险队而引起了误杀事件。到了乾隆时期,黑龙江以北地区受到渗透的情况更加严重,当年大战的地点,连皇帝本人都不能确定是否还在清朝版图之内,边政荒废的情况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中俄雅克萨之战
与我们印象中的1860年《》,清政府确认将黑龙江以北区域割让俄国的历史略有出入的是,早在18世纪后期,清政府就开始逐步失去了对库页岛的控制。到了19世纪50年代,更是由于中俄《》和中俄《北京条约》两纸文书,将库页岛和乌苏里江以东这一大片区域全部割让给了俄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朝历史上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库页岛上直接统治过费雅喀部落,但是清政府实施的贡貂与赏赐制度却深得包括费雅喀人在内的东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民心。他们生活着的土地虽然被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划归俄国,但在一段时间之内仍然在自觉的遵守朝贡制度。所记济勒弥人的一番话,即反映了原属清朝的各族人民在被俄国侵占后的共同心愿。
又此辈自述,二十年以前,每年渡海至西山国穿官,即以木城所受衣物服饰贡于该国,该国命官至所止海滨,赏黄狐、水獭、白貂诸皮,彼此授赏俱跪,携皮回家,俟明年木城穿官卖之,亦至三姓城(今黑龙江省,因满语“三”读作“依兰”而译此名)。自罗刹()来,不许我等穿官,见木像则焚,见弄熊则阻。又欲我等截发易服,心实不愿,女人畏忌更甚,惟望大国如数百年前将罗刹尽驱回国方幸。
现在公开出来的俄国资料也表明,乌苏里江以东的人与费雅喀人,仍“全部不服从俄国政权,而服从中国政权”,“仍然每家每户逐年”向清政府贡貂。由此可见,贡貂与制度影响之深,也说明清廷对库页等边疆民族的管辖是卓有成效的。在中国目前的档案材料之中,有案可查的库页岛最后一次贡貂皮的时间为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73年,这已经是库页岛被正式侵占的第15个年头,在俄国人的领土内依旧向清朝称臣纳贡的情况,放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俄东部边界示意图
到了清末,库页岛上的主权归属发生了好几次变动,然而早已不是中俄之间的争夺,而是日俄两国的争夺。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库页岛被一分为二,南部成为了日本领土。二战之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将南部库页岛重新占据,并一直控制至今。客观来讲,近代以来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社会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更是直接从原始的渔猎生活直接跨越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俄国的语言学家也为这一部落创制了用拼写的文字。费雅喀人的生活习惯也渐渐俄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族比例也由于俄国在近代大规模向东移民而有了很大变化。
但是另一方面,库页岛在近现代历史上成为了日俄两国的争夺焦点,围绕着库页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双方也有着几十年的恩恩怨怨,真正受苦的还是库页岛上的本土居民。日俄战争和二战后,都有大批的费雅喀人因领土变动而被迫离开家园,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路艰险的迁移到其他地区。库页岛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归属历史变动反映了国家衰弱下的无奈与叹惋,也给现代人带来了无限的历史反思。[6]
库页岛原中国地名
库页岛上有许多中国地名,部分地名摘录如下
特肯:今库页岛上特克河口南
拉哈:今库页岛上拉哈河河口南岸
皮伦图:今库页岛上皮耳通河口北岸
萨伊:今库页岛上阿斯卡赛河口北岸
伊对:今库页岛西海岸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今库页岛西海岸皮尔沃
朗格里:今库页岛西海岸北端
额里野:今库页岛东海岸北端帕罗迈河口北岸
额里野河(波罗奈河):今库页岛北端帕罗迈河
特肯河:今库页岛Тык
塔塔玛河:今库页岛Чачма
达锡河:今库页岛Даги(此河发源于达吉山)
皮伦图河:今库页岛Пильтун(皮耳通河)
浑绵湖:今库页岛Оз.Хумин
博和必河:今库页岛Погаби以北的小河
音格绳山:今库页岛Г.Вагис
图克苏呼山:今库页岛东南海岸北部Катлани
汪霭河:今库页岛上洪马克塔霭
萨伊河:今库页岛阿斯卡赛河
弩烈河:今库页岛东海岸纳比耳河
阿当吉河:今库页岛东海岸南部
阿当吉山:今库页岛东海岸南部
塔塔玛山:今库页岛达吉山南部[7]
库页岛库页岛图片
库页岛的首府,是库页岛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石油工业重镇,城市人口现有20万,这是走遍世界目前看到的保持最完好的自然纯朴的城市之一,街道两旁到处都是美丽的杨树和白桦树,一个典型的北国自然风光的城市,整座城市沉浸在无限的绿树环抱之中和森林河流的陪伴之下。山坡上的缆车,冬季的时候就是一个库页岛人民热衷的另一个快乐家庭的地方滑雪场。[8]
库页岛清代管辖制度
根据清代文献,库页岛北部居民为费雅喀人(为与大陆的费雅喀人区别,又称库页费雅喀),南部是库页人,此外还有鄂伦春人和赫哲人。清廷知道库页岛的存在,并通过各种手段将其纳入到统治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库页岛的原住民人口非常少。例如三姓副都统衙门的满文档案中统计的库页费雅喀分为6姓,合计148户。库页人更少,只有17户。两者加起来人口也就几千的规模。如果将黑龙江下游也计入,也才不过“三姓所属赫哲、费雅喀、奇勒尔、库页、鄂伦春、恰克拉,五十六姓两千三百九十八户”(《》)。再加上他们长期停留在,对于后来俄日的入侵,也就别指望能发挥什么实质性的抵抗作用了,
清廷对库页岛的统治首先在于设立专门官署——三姓副都统来管理。三姓副都统衙门的管辖范围非常广,还包括黑龙江下游,但最初设立这个机构的用意就是专门管理库页岛。雍正十年(1732年)成立时规定,“居住海岛之库页费雅喀人贡貂,则由三姓副都统衙门派出官兵,前往约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贡貂并颁赏乌林。如不前来约定之地,则令官兵寻入海岛,唤起前来,征收貂皮并颁赏乌林。”(《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461页)《大清会典》亦明确三姓副都统衙门对库页岛的行政管辖:“混同江岸及海中大洲居住之赫哲、费雅喀不编,辖以三姓副都统,统以。”
其次是编户,编户的目的在于确定贡貂的数量,“每户纳貂皮一张”(《清文献通考·舆地二》。三姓辖区的编户工作早在衙门成立前就开始了,编户往往还伴随着招抚,将这些少数民族纳为清廷属民。这些活动可追溯至顺治初年。如顺治十六年招抚东海费雅喀,“温屯村以内九村人民,皆愿归顺。”(《清世祖实录》)康熙年间有明确记录的编户工作就有三次,即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九年(1710年)、五十一年(1712年)。雍正十年(1732年),也就是三姓副都统衙门成立这年完成了对库页岛的编户工作,三姓副都统带人渡海登岛,“招抚居住于海岛上特门赫图舍等处库页费雅喀人146户,令其贡貂。”(《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460页)。而整个东北边疆的编户完成是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库页岛的编户工作还走在了前面。在《》中,对于库页岛这些像清朝纳贡的部落,是明确视作皇帝子民的。
1820年清朝疆域图
再来是联姻。的这些部落与满族关系十分密切,清廷鼓励他们娶宗室女儿为妻。特别是乾隆、嘉庆两朝,这种联姻达到了鼎盛。这些出嫁的宗室女儿被唤作萨尔罕锥,不过她们并不是真正的皇家血脉,而是民女代嫁,多数是满洲八旗的赏奴之女。不过联姻要求很高,必须由皇帝亲自批准。男方还要准备聘礼,通常需要三百零四张貂皮,还有各种颜色的狐狸皮若干,而平时每次纳贡只要一张貂皮。清廷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主要是衣物,但也有“牛二头,犁、铧、犁碗各一对”这样的农业用具被放到嫁妆里(《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402页)。另外,迎娶萨尔罕锥必须到京城办婚礼。而新郎(称作霍集珲)往往选择冬天上路,这样到京城的时候就是春天了。但冬末初春往往容易感染疾病,所以乾隆四十一年(1755年),乾隆帝下谕旨:“嗣后凡有赫哲、费雅喀人来京纳妇者,毋庸延至冬季来京,以择七八九月凉爽季节为宜……则于彼等身体利莫大焉。”(《东鞑纪行附录》)。霍集珲来京娶亲,清廷通过驿站派牛车一辆、官兵两人护送,沿途伙食全包,礼部还要在京城举办宴席款待。这种联姻聘礼高、嫁妆厚、婚礼隆重,是清廷统治外东北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乾隆年间出嫁的萨尔罕锥共有10名,其中奇勒2,费雅喀2,部尔哈勒2,奇勒尔1,贺齐克里1,赛马尔1,必勒达奇里1,遍布于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
19世纪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承认库页全岛属于中国
然后就是贡貂赏乌林制。前面说了库页岛居民要给清廷贡貂。顺治的时候是要到北京来交,设立后改在宁古塔,离宁古塔远的就到黑龙江下游的普禄乡(亦作普隆霭,位于库页岛西海岸)交。三姓副都统衙门成立后又在黑龙江下游的奇集、德愣就近办理,每年四到六月办理业务,其余时间就回三姓城了。清廷同时对贡貂人进行回赏,并赐宴。根据档案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一次宴会,宴请赫哲人2188人,每人用粮31斤,耗费巨大。另外,贡貂人在路上的口粮也是由清廷买单。贡貂赏乌林制影响十分深远,它促进了外东北的商贸发展,到十九世纪中期费雅喀人已经能用得上火器了。日本人宫间林藏在他的考察报告中描述库页岛的交易情况:“各地每日几百人集聚于署中进行交易,其喧哗景象无法形容。”(《》)
从清政府管辖库页岛的官方档案即《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目录(库页岛部分)》看,至少到“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非法的《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签订前,库页岛仍处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下。清朝将外东北割让给沙俄后,赫哲、费雅喀人仍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全部不服从于俄国政权,而服从中国政权”,仍然向清廷贡貂。库页岛有据可查的最后一次贡貂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这时距离《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已经过去了13个年头。
库页岛日本的野心
日本历史教科书不承认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过库页岛
日本终极领土目标在库页岛。中国许多媒体对“北方领土”问题解释存在误解,误认为日本人主张的“北方领土”问题,仅是要求俄罗斯归还(俄称南千岛群岛)。日本在《》放弃南桦太(北纬50°以南)主权,但并未移交,所以日本地图中该岛南部仍为空白区域。日本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也不承认中国历史上统治过库页岛,日本教科书中的中国历代王朝版图均不包括该岛。
日本人对桦太岛的记忆仍然非常鲜活,出版了许多有关桦太的回忆录。二战使日本失去了库页岛,但在日本还存在“前桦太岛居民联合会”。截止2006年,前桦太岛居民联合会计有超过6000名的成员和遍及全国的36个分会,成员的年龄通常都在70到75岁之间。专门的姓名录不仅提供个人数据还包括其在桦太岛的故乡村镇名称。该协会每月出版一份时事通讯,重印有关桦太岛的老书籍,组织旅行团到萨哈林岛,在东京和札幌交替举办一年一度的纪念会“桦太岛日”——8月23日,即苏联占领桦太岛的官方日期。纪念会包括纪念仪式和在豪华宾馆举行的午宴,人们按照其来源地依次坐好。午宴被充满乡愁的含泪演讲,迸发出的“万岁”呼声和“不要忘记桦太岛!”的叫喊声伴随着。
.铁血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中心. [引用日期]
.360doc[引用日期]
.铁血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库页岛上的汉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