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媒:安倍拿什么来打造“强大传媒的日本”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日华媒:安倍利用天皇退位要达到三个目的!日华媒:安倍利用天皇退位要达到三个目的!:日本新华侨报网近日刊文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把明仁天皇生前退位一事当做巩固自身政权的抓手。资料图:日本天皇通过视频表达了作为象征天皇关于公务的想法,显示出欲实现生前退位的强烈愿望。中新网4月25日电日本新华侨报网近日刊文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把明仁天皇生前退位一事当做巩固自身政权的抓手。日本明仁天皇生前退位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皇室问题,正在演绎成为安倍晋三把日本社会进一步推向右倾化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资料图:日本天皇通过视频表达了作为象征天皇关于公务的想法,显示出欲实现生前退位的强烈愿望。4月21号,日本经团联名誉会长今井敬代表其领衔的“减轻天皇公务负担等有关问题的专家会议”,把一份建议明仁天皇退位后的立场、称号、活动方法等顶层设计方面的最终报告书交给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本政府将在这份报告书的基础上,制定仅针对明仁天皇主动退位的“特例法”,力争在5月初大型连休后的国会上通过。事实上,自从去年的8月8日明仁天皇表达了想要退位的心愿后,安倍晋三立即行动起来,在9月成立了自己的咨询机构——“减轻天皇公务负担等有关问题的专家会议”。与此同时,安倍晋三执掌权柄的执政党提出要让朝野各党都能够“建言献策”,看起来是力求民主。但是,正如《东京新闻》编委五味洋治在《安倍首相围绕(天皇)生前退位的策谋》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安倍晋三已经把这件事情当做巩固自身政权的抓手。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首先,安倍晋三希望借此夯实“一强”,让在野党“弱中更弱”。不久前,围绕着森友学园的“地价门”、“捐款门”的桩桩丑闻,在野党在国会上对安倍晋三进行穷追猛打。但是,由于缺乏第一手致命证据,此案仍在调查之中。在此背景下,安倍晋三希望借讨论明仁天皇退位问题,一方面尽快转移视线与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弱化在野党。从表面上,安倍晋三主张“广开言论”,而实际上他不允许讨论天皇为什么要退位,不允许修改《皇室典范》就此建立长期制度,只允许搞一个“临时抱佛脚”的“特例法”。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野党在众参两院都属于少数,很难扳过这一局,势必走向“弱中更弱”。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日华媒:安倍推日本核武政策生变 走向“核战”- Micro Reading
& 今日要闻
日华媒:安倍推日本核武政策生变 走向“核战”
   视频:日防长称新安保法案不排除运送核武器 言论遭批
来源:央视新闻
资料图:日本首相。
  中新网8月11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撰文称,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近日在国会上解释新安保法案中有关向他国军队提供后方支援的事例时,表示“法律条文中并未排除核武器的运输”。这一言论随即引发日本核爆炸幸存者的愤怒。
  文章称,如果说该发言只是激怒了本国老百姓,那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广岛和平纪念仪式上的致辞却令全世界愕然了。因为自1994年以来,广岛、长崎核爆纪念仪式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活动,“无核三原则”也是每位日本首相发言中必提的关键词。但在今年这次仪式上,安倍的致辞中从头至尾竟然未提这几个字。20多年来,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
  文章还指出,今年5月中谷元在国会上的一次发言也同样值得关注。当时,安倍政府正在力推解禁集体自卫权。为了给自卫队出兵海外找到足够的理由,安倍政府提出了数项“存亡危机事态”,而中谷元在向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会解释这些“存亡危机事态”时表示,与日本关系密切的他国受到武力攻击导致“核能”运输中断的情况也会出兵条件。
  文章接下来指出,日本防相如此密集发表“涉核”言论并非只图“一时爽快”,安倍广岛致辞未提“无核三原则”也绝不是无意疏漏。这些都在表明,日本核武政策生变不再只是一种担忧,而已变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民众有理由怀疑,安倍政府不仅要把日本拖回战争,而且还可能卷入“核战”;全世界也有理由怀疑,日本政府根本无意弃“核”,甚至不惜为“核”而战。
  文章称,令人担忧的不仅是某些日本政要“染核”的企图,还有日本实际“拥核”的能力。长期以来,日本总想以核爆受害国的身份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日本政府也不停地高调主张“全世界废除核武”。但私下里日本却在暗中积累造核(武)的关键原料。2014年6月,一个由欧美核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曾经向安倍递交了一份公开信。
  信中称,日本当时持有约45吨核材料钚,其中包括300多公斤武器级钚,足够生产上千枚核弹,远远超出普通民用目的的需要。专家组发出警告“如果日本政府允许继续提取钚,将犯下大错”。然而,今年7月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一年来日本拥有的钚存量非降反升。
  文章称,截至2014年底,在日本国内外的钚持有量已经达到47.8吨,其中约31.8吨具有核裂变能力。这说明,日本核武政策“变调”不仅体现在一小撮日本政客的言论里,也体现在日本造核(武)的能力更强了,底气更足了。
  为了吸取侵略战争的教训,日本战后恪守“和平宪法”, 1967年还分别制定了“武器出口三原则”和“无核三原则”。这两个“三项基本原则”既是日本专守防卫政策的核心支柱,也是日本决心作为和平国家的响亮招牌。
  但是,在势力眼中,这些和平招牌却是一道道枷锁,束缚着日本军力重新“雄起”。到了2011年岁末,“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被民主党政府打破了。而安倍政府上台后又向前迈了一步——抛弃“武器出口三原则”转而出台所谓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开始大肆对外叫卖日本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
  文章最后指出,既然日本政府可以放倒“武器出口三原则”这块和平招牌,那么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为了政治私利,日本政府抛弃“无核三原则”,甚至通过种种荒谬解释架空“和平宪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编辑:小微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
友情链接: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号京网文[7号ICP:31日华媒:日本名嘴纷纷下课 安倍为修宪“暴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日华美:日本名嘴纷纷下课 安倍为修宪“暴走”(组图)
  中新网2月5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撰文称,3月,是日本新财年的开始,也是很多日本企业及机构的“大换血”时间。看一看今年日本各行各业的“人事变局”,最引人关注的恐怕是一些“辣嘴”主持将被“调职”。  文章称,日本TBS电视知名节目《NEWS23》计划于3月改版,当家主持人膳场贵子被调往其他栏目,颇具人气的总司仪、评论员岸井成格也将离开节目组。    此外,朝日电 视的王牌节目《报道站》的“看板男”古馆伊知郎、NHK的人气节目《closeup现代》的“大姐大”国谷裕子等都面临在新年度被替换“下场”的命运。  文章分析指出,细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换血”背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节目均为时政色彩鲜明、备受关注的新闻栏目,并且以报道、讨论日本热点问题见长。  二是被换的主持人均以风格辛辣、批评政府著称。虽然各家电视台一再强调,上述决定完全出于节目调整和发展需要,但是多家主流电视台的时政“辣嘴”不约而同退出,难免让人狐疑。  其实,日本新闻媒体专家也注意到了这种特殊的“巧合”,并高度警惕。立教大学教授砂川则指出,从观众角度看,对安倍政权的政策和做法持批判态度的当红主持纷纷被“拿下”,显然安倍政权难脱背后“操作”之嫌。  文章还指出,客观来看,上述分析并非言过其实。岸井成格、古馆伊知郎两位“辣嘴”都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新安保法案是安倍政权强推出炉的一个“畸形儿”。鉴于两人的人气度和影响力,在安倍政权眼中,这样的评论不仅辛辣,简直就是刺耳。去年末,安倍甚至在电视节目中口无遮拦地表示,媒体有意选取了不利于新安保法的舆论场面。  不仅如此,日本自民党还一度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对东京的主流媒体施压,要求“如实”报道新安保法,意欲从媒体层面为这一“战争法案”保驾护航。  此外,以NHK电视台的国谷为代表,“辣嘴”纷纷下课的另一特点是,用电视台正式在编播音员取代签约形式的自由评论员。原因很简单,自由评论员不受在编员工相关制度约束,他们“辣口”一开,就很难控制其“闭嘴”。而端谁的碗服谁的管,启用正式在编员工,控制起来自然方便到位。  文章还称,自安保法被强行通过以来,安倍政权在右倾化的道路上不断任性“暴走”。无论是日本民众还是新闻舆论,至今依然批判不已。对于安倍政权而言,今年夏天即将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不但涉及能否抵挡正欲联手的在野党,更关乎修改宪法这步更大的棋。  大战在即,趁着新年之际,暗中利用各种手段彻底拿掉一些“辣嘴”,为自己多添一些“甜口”、“蜜口”。或许,这才是此次“辣嘴”大换血背后的真相。  文章最后指出,可以预见,敢于仗义执言的“辣嘴”没了,日本主流媒体的“社会和政治监督”功效也会大打折扣。这不仅损害了日本新闻媒体的形象,更有碍于本就日益失衡的日本政局。接下来,敢于对新闻媒体出手的安倍政权,“暴走”继续升级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需要高度警惕。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日华媒:安倍政权陷入信任危机 内外交困
  视频:日本自民党高层:安倍延期增税意志坚决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6月1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撰文称,近日,日本多个在野党联合向众议院提交了针对安倍内阁的不信任案。四党一致认为,安倍政权不仅破坏了日本的立宪主义、和平主义,还在一直掩盖“安倍经济学”的失败,安倍内阁已经完全不值得信任。
  文章指出,G7峰会刚结束,日本在野党就对安倍发起不信任案,一方面给足了安倍面子,另一方面也显示对安倍政权的忍无可忍。
  G7峰会上,安倍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雷曼危机”前类似,为了防范于未然,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应当继续推行“安倍经济学”、“安倍三支箭”。而安倍做出上述发言的依据则是石油价格下跌、新兴发展中国家投资状况不景气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没有正面回答安倍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提案,只是表示,我们应当反对保守主义与货币竞争。而法国总统奥朗德则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在危机当中。”
  重视经济规律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认为,日本应该重视经济结构改革。与会各国的表态显示,安倍的“经济认识”甚至没有得到西方“小伙伴”的认可。
  文章称,安倍的上述发言,在日本国内也引发了一片哗然。经济评论家齐藤满认为,安倍为了让消费税延期,把世界经济描述成“雷曼危机”的前夜,这很可能损害了日本的国际信誉。
  日本前国会议员政策顾问近藤骏介也指出,陷入“雷曼危机”的只有日本,安倍的提议不可能获得世界的共识,他那一套在国内或许通用,但在国际上却玩不转。说句不好听的,安倍是把“安倍经济学”失败的原因转嫁给世界。
  经济学家反击的依据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对2016年世界经济的预测。据预测,日本GDP增长率为0.5%,在G7中排名垫底,而美国的增长率则高达2.4%,倒数第二的意大利也有1%的增长。
  与此相对,日本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为249.3%,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可以说,日本经济状况在G7中最差。
  文章随后指出,其实,安倍并不是信口开河,一番表态背后有着自己的盘算。他一方面想利用所谓的“世界经济危机”来掩盖“安倍经济学”的失败,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危机意识”来缓解各界对他的不满和愤怒,让大印钞票的“积极财政政策”继续下去。
  但是,这种一个劲“打鸡血”的兴奋疗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日本雅虎网站近日开展的投票显示,32万3000多名日本受访民众中,有19万7000人认为“安倍经济学”失败,占到61%;认为其成功的仅有26%。
  基于安倍政权的一系列问题,在野党提起了对安倍内阁的不信任案。民进党党首冈田克也称,提交不信任案的理由在于“安倍内阁推行的是不倾听国民声音的强权政治,推迟消费税等于放弃了2020年度实现基础财政收支盈余的目标,是一个重大问题。”
  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则表示,正是因为不想承认执政的失败,才把责任转嫁给所谓的“世界经济危机”。
  文章又指出,事实上,对于安倍推迟提高消费税,自民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日本副首相兼财政大臣麻生太郎表示,不增税就应该解散议会,自民党干事长谷垣祯一也有类似看法。而感受到危机的安倍连夜与麻生密谈3小时,力图说服麻生。
  执政联盟日本公明党内也出现了反对安倍的声音。很多人认为,一旦确定增税延期,应当马上停止一直以来的“追随首相”路线,转而“以是非分明的态度对待首相”。
  文章最后指出,安倍经济政策的彻底失败,导致其影响力丧失殆尽,外有在野党“围剿”,内有执政联盟及自民党的各种反对势力“逼宫”。可以预见,安倍政权接下来的路将越来越难走。而这次不信任案或许只是安倍走下坡路的开始。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AP015
里约当地时间本周一,巴西警方在奥运村中再抓获一名性侵清洁女工的拳击运动员。
4岁时,阮维海右腿下半部分开始出现生长异常。17岁时,长出的异物估计重达25公斤。
王宝强的离婚案可谓一波三折,网上流言四起,众说纷纭。
世界最奇异9大村庄 中国功夫村上榜
获得亚军的何姿却“抢了头条”,颁奖后秦凯单膝跪地向她求婚。何姿眼含热泪地戴上了戒指。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改为@)日华媒解析:安倍在历史问题上为何不听劝?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左)。
  中新网3月11日电日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日本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她一到日本就给安倍做起了“历史老师”,而安倍却未做出任何回应。对此,日本新华侨报网11日撰文指出,这其实源于安倍对二战、特别是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有着自己顽固的历史认识。
  文章指出,首先,安倍非常重视所谓“民族性”。他强调,日本民族主要以大和民族为主,德国是日耳曼民族。亚洲与欧洲、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民族性”,决定了战后的处理方式、对战争态度及认识的不同。但是文章同时指出,侵略战争的毁灭性与破坏性不会因民族不同而有所区别。
  而在侵略的定义上,安倍与德国战后领导人也有着不同的“概念”。德国政府深刻反省历史,老老实实承认了自己的侵略行为,并做出真诚道歉与赔偿。
  文章称,安倍对此却认为,所谓“侵略”,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自根据不同情况对“侵略”有着不同的理解。日本在二战中的行为是“解放亚洲”,这就是安倍所谓的“侵略无定义论”。
  其三,文章指出,安倍认为德国是“无条件投降”。德国原来的法西斯政府彻底倒台,被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个国家分别占领。而日本的投降带来了保留所谓“国体”和“天皇制”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安倍得出了日本是“有条件投降”的惊人结论。
  对此,文章进一步指出,实际上安倍是想用这种结论来做“挡箭牌”,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性质,推卸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其四,文章称,安倍认为德国是“战败”,日本是“终战”。时到今天,日本把日天皇发布的诏书都成为“终战诏书”,把这一天都称为“终战日”。
  文章最后指出,即使安倍嘴硬,如今毕竟到了二战结束70周年的历史节点。对于全球各国来说,今年是一个值得共同纪念的重要年份。全世界都在等着安倍做出何种表态。他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吗?文章认为,这还真说不准。
来源:&&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