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四个全面及其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

&当前位置:
合肥发布厅
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
&&&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认识把握“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对于促进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大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跨越,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加速,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新思考、新要求、新部署,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总遵循。
&&&&“四个全面”的总源头是党的十八大精神
&&&&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和逻辑联系,必须知晓“四个全面”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渊源。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的。其实,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已提出,党的十八大综观国际国内大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和时间节点,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全面”,即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个“全面”,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是“姊妹篇”,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的两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第四个“全面”,即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经验和体会时,立足从严治党,对今后党的建设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是“四个全面”的总出处、总源头、总背景。了解了这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含义和逻辑联系。
&&&&“四个全面”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基本内涵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个全面”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个全面”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和辩证统一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了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中的中枢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枢目标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枢目标的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枢目标的控制系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目的是使党坚强起来,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前三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支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四者环环相扣,互相嵌入。
&&&&不仅如此,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涵盖了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全面改革、巩固改革成果,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互促进。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对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只有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逻辑联系,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市社科联 来源:《合肥日报》理论版)查看: 417|回复: 1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仪式讲话中谈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
“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1]
去年底,习总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其实这都是老调重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听着耳熟吗? 全面深化改革 听着耳熟吗? 全面依法治国 听着耳熟吗? 全面从严治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
kingone54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提出“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的是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
你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大大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四个全面”的辩证意蕴
日13:51&&&来源:
原标题:“四个全面”的辩证意蕴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基于哲学的维度,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是一个内涵丰富、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科学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把“四个全面”作为精神旗帜和战略总纲牢固立起来,作为科学指南在部队各项建设和工作中落下去。
全局性与重点性的统一
――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
2月13日,习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题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强调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这一重要论述,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动运用,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深刻揭示。
“一阖一辟谓之变”。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系统、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坚持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把握矛盾运动的趋势,既要看到普遍联系的诸多要素,又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化解重大矛盾的突破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今天的中国,传统与现代并存,转型与升级同步,置身这样一个复杂而变革的大时代,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尤其需要观全局、察大势、谋大事的大智慧。
“四个全面”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推动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牵住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牛鼻子”。这个战略布局,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四者不是简单并列,而是同步同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大棋局”。
从“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纲领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战略目标蕴含着对三大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战略目标引领战略举措;而战略举措又支撑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提供强大动力的“发动机”,法治就是提供秩序保障的“稳压器”,党的领导就是引领方向的“火车头”。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四个全面”作为有机整体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又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分系统。只有解决好协调推进“四个方面”这一主要矛盾,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中续写辉煌。
“四个全面”表现出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全局性与重点性的高度统一,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注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变得更加清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战略导引。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既在创新中传承,又在传承中创新
事物的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历史总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传承,是事物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以贯之的延续性。“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小康社会、关于深化改革、关于依法治国以及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大思想,是在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经验、把握的规律的基础上整合起来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比如,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描绘出“全面小康”的清晰图景,体现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
创新,是事物生生不息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固有品质。“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同样不是照抄照搬的。虽然“小康”“改革”“法治”和“从严治党”以前都提出过,但这次在这四个方面之前加了“全面”,并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提出来,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从而成为一个闪亮的创新之点。“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并提出全覆盖、全领域的新要求;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出台公车、户籍、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新举措;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并提出180多项法治建设重大措施;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相互贯通的系统思想。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有效应对具有我国社会转型跨越性、风险性、复杂性特征的新思路、新方略,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构建了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宏阔战略视野。“全面深化改革”,内含法治建设的加强和法治体系的完善,用改革完善法治,法治就会永葆生机;“全面依法治国”,注重固化改革成果,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会乘风破浪。恰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实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有效性和穿透力,增强法治的科学性和保障力,就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无论是在中国现代化百年征途上,还是世界社会主义几百年演进中,“四个全面”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
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既合乎社会发展规律性,又合乎社会发展目的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既追求真理又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所独有的特征和魅力。人类活动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准则,即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所谓真理原则,就是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谓价值原则,就是必须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也就是适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来引导和评判社会实践。只有坚持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才能确保人们行动既符合客观要求又符合主观目的,既有成功的保证又有动力的源泉。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规律性。发展的规律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认识发展的规律也只能在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四个全面”正是在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来的。“四个全面”不仅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而且倡导了一种新型的价值观,既合乎社会发展规律性,又合乎社会发展目的性;既有真理规律的强大力量,又有价值引领的巨大魅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从严治党,这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宗旨决定的。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思想治党和制度治党从严、反腐倡廉建设从严等,既是对这一规律的把握和体现,又是对这一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文明进步过程。在改革中推动发展、在法治中实现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个轮子一起转,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凝聚起强大力量,并以独特的光辉照亮人类政治文明的星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人民立场,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不只是“总量”上的小康社会,也不只是“平均量”上的小康社会,而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是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小康社会。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出发点。“四个全面”找准了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念的“最大公约数”。协调推进这一战略布局,就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经济与民生共进、法治与人文和谐、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双赢等问题,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保持中国特色
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一个主动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布局,既科学把握中国的现实国情,又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既顺应世界潮流,又保持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担当。
从普遍性而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个全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党作为领导核心的执政根基,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勾绘出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从特殊性而言,“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一条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而“四个全面”就是现阶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诠释,必将引领中国开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中国发展的优势在于主要依靠内生性增长,而不是过度依赖外部世界的资源。古希腊的智者修昔底德曾预言,一个崛起的新兴国家,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从而触发冲突乃至战争。尽管中国反复申明和平发展的决心,但国外仍有人担心中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再次表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场新的文明复兴。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很重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和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还会给世界经济和国际和平带来“中国机遇”“中国红利”,完全能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从不认同也不会重蹈“国强必霸”的老路,也绝不让近代中国遭受欺侮的历史悲剧重演。
“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四个全面”时代哲学引领下的中国巨轮,一定能胜利抵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辩证关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辩证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本报评论员  “四个全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辩证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思想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向;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一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可靠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支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总的来看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认真研究“四个全面”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相互关系,深入落实“四个全面”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推进的方法路径,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的客观需要。只有正确认识理解每一项战略举措的战略意义,把“四个全面”总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使之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为强大的推动力量。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系统全面地看待问题是重要方法。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每一个“全面”都互为动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了逻辑严密的体系,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回顾中国发展历程,正是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引领和党的坚强领导,才保证了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正是法治与改革的相互配合、并驾齐驱,才推动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系统全面、整体推进的科学方法论,是我们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法治与党的领导等各个方面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每一个方面的进展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方面又都需要其他方面协同配合。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这种整体性特征,决定了我们的各项决策部署,必须更加注重“四个全面”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不着眼全局、统筹兼顾,不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很多单项突破就很难完成。深刻把握“四个全面”辩证统一关系,就要求我们讲战略、谋全局,思路上想全,方法上抓全,兼顾方方面面,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为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打下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是关键。整体推进,统筹协调,才能把握改革发展大局;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带动力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些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大多都是涉及全局的改革难题。比如,深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重新界定政府权力边界,突破了原有利益格局,又为下一步的强化依法执政,构建新的治理构架打下了基石;“打虎拍蝇”,惩治腐败,事关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全局,事关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利于为改革发展稳定塑造更为健康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发展大局,关系改革成效,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中之重,是整体工作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势必对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只要我们能紧紧围绕“四个全面”这一新的战略部署凝聚共识,统一步调,奋发有为,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把握好全面建设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就一定能形成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境界。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