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空二战德军陆军军衔始终有大量中队师是预备队,有很多满编,有很多比满编还多,有的还差一些就补充完毕。

您的位置:
二战德军征兵制度:如何榨出1000万军队?
发贴人:221.230.244.*发贴时间:【】[]
&& ()&& ()二战德军征兵制度:如何榨出1000万军队?&&&&&&到拿破仑时代为止,欧洲各国均以佣兵为常备兵来执行作战。&& ()&& ()&& ()&& ()&& ()&& () 然而大革命之后基于民主国家的原则,军队不再是“国王的军队”而成为“国民的军队”,也因此产生国民必须强制服兵役的“征兵制”,这个制度使得的兵力大幅增加,因而欧洲其它各国也纷纷开始采用征兵制&&&&&其中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相对于人口本来就比较少,即使采用征兵制能集结的兵力仍然少于为了弥补这个先天的缺陷,普鲁士王国另外又把退伍军人集合起来成立了“乡土队(Landwehr)”,以作为正规军的辅助部队这项制度后来就成为世界各国“战时动员令”的原型&&&&&所谓的“战时动员”亦即把服完兵役的士兵列为“预备役”,必要时可以重新征召;而相对于这些预备役,正在服兵役者当然就是“常备兵”了有了这个制度,平承时期只要维持一小只常备部队,国家有必要时即可在短时间内组成大规模的兵力,当然这个制度也立刻被欧洲其它各国模仿,到一次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一般制度了&&&&&然而这个制度最大的缺点在于:预备役军人在被召集之前早已适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何况他们已经尝过当兵的“苦头”,也比较知道怎么在军中打混,所以即使招集了这种由后备军人所组成之部队,其战力一定不如现役部队因此只把这类部队放在第二线从事一般勤务,根本没考虑过要把后备军人投入第一线只是一次大战由于第一线正规部队的损耗过于惊人,才不得不把后备军人送到前线去至于德国由于一开始就以俄国为假想敌,先天上即使采征兵制所能集结的兵力就居于劣势,加上普鲁士有“乡土队”的传统,所以并没有把后备军人放在第二线,而是视同现役部队一样投入最前线去!!然而后备军人战力不如现役军人的缺点仍然存在&&&&&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德国并没有如单独成立后备军人部队,而是采用普鲁士时代以来的做法:将后备军人与现役军人混合编组!!也就是说平承时期一个师并没有满编,战时征召后备军人添补缺员后才达到一个师应有的兵力这样的部队虽然无法达到100%由现役军人所组成的战力,但好处是每一支部队都可视同一线部队调动!!!&&&&&新兵训练由非军事组织来代训&&&&&一次大战后,为了防止德国再度走向军事大国,凡尔赛公约不只解散了德国的参谋本部,并且在重型机枪、战车、战机等军事细节都加以详细的限制其中最釜底抽薪的一项是,限制德国只能保有10万现役部队,而且现役军人役期必须长达12年&&&&&兵役役期如果是两年的话,德国在两年后就可以有10万后备军人,并且从此每隔两年就可增加10万;但是役期是12年的话,要等到12年后才有10万后备军人,想要凑到20万后备军人则要花24年因此德国在1935年重新武装时,国内只有10万现役军人及10万后备军人,除此之外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或军事经历的只剩那些曾参加过一次大战上了年纪的老兵了!!那么纳粹?德国陆军是如何在这么严格的限制中解套的呢?&&&&&首先是成立“希特勒青少年团(Hitler-Jugend)”,以教育青少年野外求生技能为名实际上施与军事训练;另外于1935年成立“国家劳动奉献团”,规定一般青少年在受完教育进入社会就职前均有一年以上的参加义务,名义上是为了解决经济不景气所成立的公路建设组织,实际上则施予军事管理,同时相当重视体能训练,几乎可以说是用铲子取代步枪来进行新兵训练,青年们有了这样的经历,将来即使突然征招入伍也很快就能进入状况靠着以上两个组织,德国青年可亦以说在正式入伍时其实已经完成了新兵基础训练,让军方新训单位能在新兵入伍后短时间内就授与更高度的军事训练&&&&&德国陆军的征兵制及区之角色&&&&&1935年3月,德国开始实施征兵制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在那年秋天必须接受征兵体检,只要无重大身心障碍者立刻入伍服兵役军方更为了要达到在短期内即可培养大量预备役(即后备军人)的目的,一开始宣布役期为一年,但是旋即延长成两年主要是因为当时新兵训练时间为期半年,若是只有一年兵役,隔年11月起将有半年没有受完训的现役军人在部队里面了!!在服役期满退伍之后即列入预备役,到45岁为止国家若有征招就有义务再度入营即使国家下达召集令,一时之间正规部队没缺的话则会编入“乡土队”(不过东普鲁士另外有由45到55岁*所组成的“乡土突击队(Landsturm)”)&&&&&有了这个制度,军方就拥有20到22岁的现役士兵,及23到45岁的后备军人理论上这些年龄层的人口被征召到枯竭为止,德军都会有源源不绝的补充兵力&&&&&另外后备军人里凡是有在一次大战干过部队主官者,或是因凡尔赛条约被迫退伍的旧军人均被列为预备军官,征召时以军官任用&&&&&德国这个征兵制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以“区(Wehrkreis)”为单位负责召集军方将德国分成15个区,并赋予罗马数字1到13,17,18(I~XⅢ,XⅦ,XⅧ),其中最后两个地区其实是兼并的奥地利&&&&&二次大战前由各区所编成之师级部队在部队番号之后都会加上区代号,而各区司令部则设在各地大都市里,战时动员令下达后这些区司令部则直接变成司令部下辖所属师级部队&&&&&举个例子,以柏林为区司令部所在地的第III区战争期间编成了第1师,第13师,第23师,而第III区司令部则直接变成第三军团司令部,下辖三个另外,跳号的第14,15,16(XⅣ,XV,XⅥ)三个区则是留给即将成立的机械化部队,战时则计画编为陆军总司令部的直属军团司令部&&&&&每个区下面又分两到三个征兵区,每个征兵区下辖数个分区负责该征兵分区内的征兵及新训任务德国在1938年并吞捷克后将波希米亚(Bohemia)新成立模拉瓦(Morava)区,之后在并吞波兰之后又在波兰但泽Danzig(波兰名格但斯克Gdansk)及Posen(波兰名Poznan)两地成立另一个区,之后被赋予20,21(XX,XXI)两个区番号波兰其它地区则合并成立一个“政府直辖区”,于是整个德国管辖地里区总数因而达到19个&&&&&当然,由这些区所征召的士兵并不是只拨给陆军,德国国防军陆海空三军的兵源均来自这里,只是配属陆军的占了三分之二&&&&&除了义务役之外当然还有志愿役,志愿役则须年满17岁,入伍后和一般士兵受一样的训练下部队,但是表现优秀者会被提报升为士官,或是直接保送波次坦(Potsdam),慕尼黑(Muenchen),汉诺瓦(Hannover,或译成汉诺威),德勒斯登(Dresden)等四所军官学校,毕业后以军官任用&&&&&采两阶段制的新兵补充制度&&&&&上述制度所组成的部队,在作战中对于兵员折损也有一套递补作战人员的系统直接担任征兵、召集、训练任务的是由一直留在区各驻地的“新训营”在负责,也就是说区并没有把所有征召来的士兵都送往前线部队,而是会留下一些士兵在此负责训练新兵,这些“新训营”和前线部队拥有相同的部队番号,只负责训练送往自己联队的士兵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在前线作战的步兵第一团下面有个“新训营”一直待在国内原本的驻地负责本团所要补充的士兵,而德军所有连队均有这样一对一的补兵单位留在家乡!!这主要是也是因为德军非常重视乡土意识,认为由来自同乡士兵所组成的部队对于士气有相当帮助而设计的补充兵制度&&&&&当然这个“新训营”底下再依任务不同而分成数个连级单位,有专门负责征兵召集的“征召中队”和专门负责训练的“训练中队”,另外结训的士兵则集中到“转送待命中队”待命等着下部队到前线&&&&&然而从“新训营”的“转送中队”送往野战部队时并不是直接到所属野战部队报到,而是先到野战联队的“衔接训练中队”,最前线的野战部队在需要补充兵员时是由“衔接训练大队”抽调,而非直接由“新训营”这就是德军的两阶段式新兵补充系统&&&&&这个“衔接训练大队(营级单位)”除了接受由“新训营”送来的新兵之外,由野战医院出院的伤兵及休完假的士兵也都被送到这里衔接待命这个“衔接训练大队”编制和最前线的战?部队拥有完全相同的编制,由三个步兵连和一个兵器连构成,在这里新兵老兵混合编组接受训练,好处是可以让新兵在此先适应野战部队的实际状况,同时在实际下部队时已经能有认识的老兵,这对新兵的心理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增加部队的向心力&&&&&另外,“衔接训练大队”的编制和一般野战步兵营相同,基本上就等于是野战部队的预备队,在兵力调度上必要时可直接当成一般部队使用以上是以步兵单位做例子,其它炮兵工兵通信部队也都有类似的补充兵系统&&&&&因扩编而发动了35梯次动员令&&&&&靠着上述的动员方式,德国陆军从废除凡尔赛条约前7个,3个骑兵师的10万兵力迅速扩编到36个,4个机械化,1个骑兵师,5个重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的规模|{1939年8月,为了入侵波兰做准备,陆军紧急在这一个月里面发动4梯次动员令,第一梯次先让废约后扩编的35个师满编(第1师到第46师,中间有跳号),第二梯次16个师(部队番号50到60左右的),第3第4梯次则分别扩编了21及14个师(部队番号200开头者)&&&&&其实德军每波扩编的部队其编装都会因人员素质,武器装备生产速度及更新,战术变化而有所变更,所以每梯次的差异性很大另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成立新部队时通常会由现有野战师拨调三分之一的兵力成为新编部队的主干,也就是说把其中一个步兵旅或步兵团分出来升格为师,再依师级编制补充兵力这一点也和德军喜欢采用老兵新兵混合编组的传统有关&&&&&开战后陆军仍持续发出动员令,伴随着英法正式对德国宣战,对波兰战役还没结束时德军又发动了第五梯次(到18日),12月第六第七梯次,隔年1940年2月第八梯次,3月第九梯次,入侵时第十梯次入营,到第十梯次时所扩编的其部队番号已经用到90,另外100,200,300开头的也开始出现当然这些百位数字开头的一般和专门负责国境警备的500开头,国内补兵营管理的400开头的又不同,500,400字头的部队是不会调动换防的(又400字头的部队只是行政司令部组织)&&&&1941年对苏开战前夕,德军的装甲部队加倍计画也是采用和i兵师一样的扩编方式,又因为装甲师的步兵兵力只要的三分之二即可,所以也有被拨三分之一出去成立新的之后剩下的三分之二兵员就直接改编成装甲师的&&&&&第12装甲师由第2,第13装甲师由第13,第14装甲师由第4,第15装甲师由第33,第16装甲师由第16,第17装甲师由第27,第19装甲师由第19在这个时期由上述方式改编而来另外第18装甲师是由第4,第14,第20装甲师是由第19,59各拨出三分之一兵力而成立的当然这些装甲师的战车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从原有的装甲部队调拨而来&&&&&然而,后方的“新训营”已经无法像野战师一样的扩编,开战前前线部队和后方补兵营那种一对一的关系已经无法维持,这时便成数个共享一个“新训营”了&&&&&其实一开战,真正在第一线作战的野战部队根本不可能抽调三分之一的兵力出来让军方拿来作为扩编新部队的基干,所以波兰之役结束后真正抽调的是各野战师的“衔接训练部队”,这些野战部队在对苏开战前夕才又自行新编出“衔接训练部队”也就是说对开战时在战线的德军其实都只是临时由“衔接训练部队”所扩编出来的单位在打的&&&&&因长期消耗兵力德军开始寻找新的补兵制度&&&&&到1940年为止的前线作战,德军就靠着上述的动员方式不断扩编,补充兵源,横扫欧洲将在1941年执行的对苏作战计画W定,为了再扩大军备,军方又发动了第11~14梯次动员令,而在1940中又扩编了37个&&&&&然而进入1941年真正展开对苏作战,由于短时间里过度扩编,加上前线兵员损耗的增加,德国国内开始出现装备及兵力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在第15梯次所扩编的700字头,其下只有两个步兵旅,只能拿来做及比利时占领地的驻防部队不过至少这样就可以把原本屯驻的正规部队抽调出来去支持最前线了&&&&&第16梯次动员,扩编的部队开始变成“警备师”,因为底下只有一个步兵旅,一个炮兵营,战力约为正规的三分之一,只好驻守德国本土,负责后方保安的任务&&&&&偏偏对苏作战失利,靠着上述方式所扩编的部队几乎在东线战场损耗殆尽从1941年到1942年冬天为止,苏联战线的兵力损耗已经超过100万名其间虽然又发动第17到20梯次的动员令,但是就在斯大林格勒之役,德军第三军全军覆没,又丧失了三个装甲师,两个机械化及13个约20***此时现有的征兵制已经无法维持补充丧失的兵力了&&&&&这个时候德国军方开始把由希姆莱所指挥的SS武装亲卫队及占领地的外国人全部纳入征兵动员系统里&&&&&动员制对战局恶化所做的对策&&&&&从这个时期开始,位于各地区的“新训营”每6个编成一个“新训旅”,之后每6个“新训旅”再编成一个“新训师”,每训练完一批,整个师不打散直接送到前线野战部队,野战军在前线进行衔接教育后直接升格为正规野战师,由于是在前线驻地训练,所以训练完之后对战场环境的适应力较高,也因此,德军开始把新训单位调往国外以利新兵提早适应环境&&&&&由于德国本来就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军用演习场地本来就有限,所以渐渐变成国内召集,然后直接在德国占领地国家的演习场进行新兵训练,结训后直接驻守该地,好处就如上述对环境适应较快不过这项措施在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产生了一个重大的缺陷&&&&&由于盟军节节进军,常常是德军在国内召集到新兵后整批送往占领地新训营区受训时才发现该营区已经成为第一线战场,加上占领地逐渐缩小,德军只好再度把新训改回在德国国内进行&&&&&就在这个战况中,希特勒又开始要求陆军扩编新的部队了前线部队及军方高层均认为应该优先补充现有部队的缺员,那至少可以让身经百战的老兵带着新兵适应战场但是希特勒却认为这些战损过度的单位已无剩余价值军方于是只好将这些残败了的单位解散,再同样的人员为主干成立新部队也因此1943年之后有些部队虽然和过去被解编的部队有着相同的部队番号(被解散过),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这个时期新成立的部队编装已经变得很小了原本三个步兵营所组成的步兵旅现在只由两个步兵营构成,一个也从17000人变成10000人表面上看起来部队数量还可以,但是实际上每支部队的战力只有以前的一半以下了&&&&&1943年德军在库尔斯克作战失利,希特勒于是为了提高士气,把改称为“国民掷弹兵师”1944年第30梯次以后所动员成立的新部队,或是由老部队重新改编的都冠上“国民掷弹兵师”当然还有原本是500字头的部队也冠上被解散的部队番号再在后面加上“国民掷弹兵师”的也有&&&&&此时,军方开始扩大征兵年龄,由原本的20到45岁扩大成17到61岁,这次扩大的范围已经包括那些曾经参加过一次大战的老兵年龄层了,也可见德国已经渐渐把所有的人力资源都用尽了&&&&&除此之外,到目前为止因体检被淘汰的人员也都列入征兵范围,例如由患有胃溃疡士兵所组成的部队,以部队单位进行饮食疗法执行作战任务还有由耳聋者所组成之部队,所有命令完全靠手语的&&&&&另外,苏联军的俘虏,东普鲁士的乡土突击队,还有在征兵范围以外的老人小孩所组成的“国民突击队”等,虽然在数量上看起来还有不少可用的部队,但是实际上这些部队根本不能作战,国民突击队不仅没有制服,步枪,训练都根本不足&&&&&大战末期德国就靠着这个动员制度一直把兵源送上战场,随着连续的败仗,1943年所保有的200万后备军人到1944年下半已经降到100***以下了1944年一年之中德国陆军丧失了75个约230个步兵旅,虽然同一时期又增编了60个约200个步兵旅,姑且不论其素质,至少这个动员令仍然维持有效的运作相对的苏联虽然在德苏开战初期丧失的部队比德军还多,但是到1943年后期苏联部队的战力反而比开战时还强&&&&&1945年,希特勒竟然又发出一道命令:“禁止以训练,补充,后备为名扩编或调度部队!!”于是所有的德军部队全被送到第一线战场去,同时再也没有可以训练新兵的现役军人了&&&&&德国本来就没有和全欧洲连打六年的国力,终于在1945年5月用尽所有兵力之后以战败收场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二战德军征兵制度:如何榨出1000万军队?》&&&& 地址: .cn/Article/20100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美国陆军空降部队的编制、装备与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降作战作为一种成熟的作战样式出现在战场上。二战后,空降作战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广泛重视。美国陆军建立空降部队的构想始于1939年,在1949年4月德军首次使用空降兵后有了实质性进展。1940年6月,美国陆军从第29步兵团抽调人员,在佐治亚州本宁堡成立了第1个试验性空降分队;8月进行首次跳伞;9月试验性空降分队扩编,建立了美军第1支正规空降部队—第501伞兵营,共450人。1942年8月,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相继成立。1943年秋季,第11空降师、第13空降师和第17空降师成立。至二战结束时,美军共有5支空降师和4个独立伞兵团(第503伞兵团、第509伞兵团、第173空降旅和第187伞兵团)。   编制情况   美军将空降部队作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应对各种危机与突发事件的“撒手锏”力量。经过多次改编,目前美国陆军空降兵主要由第82空降师和第173空降旅组成,均采用模块化编组形式。第82空降师的3个旅战斗队和第173空降旅都下辖步兵营、侦察营、炮兵营和保障营,是美国陆军标准化的轻型旅战斗队结构,既可作为陆军战术作战的基本作战单位进行独立作战,也可根据需要随时抽调,按需组合,遂行联合作战。   第82空降师的编制   第82空降师是美国陆军中最早建立的空降师,也是美国现存唯一的现役正规空降师。该师前身是日成立的第82步兵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42年3月重新组建为空降师。第82空降师原来编有4个空降旅战斗队、1个战斗航空旅和1个保障旅。从2013年秋季开始,根据“陆军2020”调整计划,撤编第4旅战斗队。具体措施包括:撤编第4个空降旅战斗队的特种部队营、第782旅支援营和第2-321野战炮兵营,第782旅支援营的部分连编入其他3个旅战斗队的支援营;第4-73骑兵中队编入第1旅战斗队,成为第2-501伞降步兵营的核心组成部分;第2-508伞降步兵营编入第2旅战斗队;第1-508伞降步兵营编入第3旅战斗队。   因此,从2013年秋季开始,第82空降师由司令部与司令部营、3个空降旅战斗队、1个战斗航空旅(第18战斗航空旅)、1个火力旅(第18火力旅)和1个保障旅(第82保障旅)组成。其中,司令部与司令部营包括:司令部与支援连、A连、B连、C连、师乐队、第501宪兵中队。   第82战斗航空旅包括:旅部连;第1-82火力侦察营,装备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第2-82突击营,装备UH-60M“黑鹰”直升机;第3-82一般支援营,由装备UH-60L“黑鹰”直升机的航空指挥连、装备CH-47F“支奴干”直升机的运输连和装备HH-60M“黑鹰”直升机的医疗连组成;第1-17骑兵中队;第122航空支援营。   第173空降旅的编制   第173空降旅是美国现役唯一1个独立的空降旅,过去隶属于美国陆军第5军,从2013年6月开始隶属于美国欧洲司令部,驻地为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维琴察。目前,第173空降旅满编为3300人,由6个营组成,分别为:第1-503伞降步兵营、第2-503伞降步兵营、第1-91骑兵中队、第4-319空降野战炮兵营、第173旅支援营和特种部队营组成。   装备特点   美军空降部队装备都必须满足空降行动需求,或提供空中支援,或具备空运能力。总体而言,为适应应急部署、空降突袭、垂直打击等多种作战需求,其武器装备具备小型化、轻型化和通用化特点。   具备多样化航空运输装备   空降部队一方面要在建制内建设1支规模化的航空运输力量,既满足平时训练需求,又满足战时小规模出动自我保障;另一方面,要依托空军战略投送力量,形成大规模远距离空降作战能力。   第82空降师于2009年开始列装CH-47F“支奴干”直升机,提高了建制内的空运能力。它飞行速度达到282千米/小时,任务半径超过740千米,载重超过9.5吨。该直升机配备通用航电结构系统座舱,加装了1个数字地图显示器和1个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存储飞行数据及任务数据,极大地增强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该直升机还安装了BAE公司的数字式先进飞行控制系统(DAFCS),显著地提升了飞行控制能力,极大地增强了飞行性能和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   为对全球任何地区的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美空军为陆军空降部队提供空运保障—由C-17运输机实施战略空运保障,C-130运输机实施战术空运保障。C-17采用新型双行投送系统,能投送102名装备齐全的伞兵,而且能由美国本土机场向前方作战基地直接输送。C-130E能够投送64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新型C-130J-30可投送92名全副武装的伞兵。   具备全谱精确化火力打击系统   空降行动通常具备攻敌不备、以少胜多的特点,要求以强大的火力优势掌握战局主动权。美军空降部队构建了1个远中近程相衔接、软杀伤与硬摧毁相结合的火力打击体系,具备了全谱精确化的打击手段。空降部队火力打击系统可分为压制武器、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和轻武器。   压制武器以轻型榴弹炮为主。美国陆军空降部队的野战炮兵营主要装备M119A2 105毫米牵引榴弹炮和M777A2 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并配备“阿法兹”野战炮兵指控系统和“神剑”制导炮弹,具备点面结合的压制火力。M119A2可由UH-60M“黑鹰”多用途直升机吊运,是美国陆军空降部队和空中突击部队的主要间瞄火力。它使部队能够在执行完射击任务后快速撤离阵地,躲避敌方反击火力的威胁。M777A2是世界上第1种大量采用钛铝合金材料的超轻型榴弹炮,重量约为4.2吨,几乎仅为常规155毫米榴弹炮重量的一半,因此可由CH-47F“支奴干”运输直升机进行吊运。M777A2配备自动定位系统、电动装填机和电动俯仰装置,射速为4发/分钟;发射“神剑”制导炮弹时,可为空降部队提供射程40千米、精度10米的精确打击能力。   反坦克武器包括“标枪”、“海尔法”、“陶-3”等先进反坦克导弹。第82空降师配备超过150套反坦克导弹系统,具有突出的反坦克作战能力。   防空力量通常由防空炮兵和攻击直升机组成。美军空降部队装备的“长弓阿帕奇”直升机和“黑鹰”系列直升机均可挂载4~8枚“毒刺”对空导弹,有一定的防空自卫能力。另外,空降部队还装备“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具有近程防空作战能力。   轻武器类型多样,但都具备轻便易携、杀伤性强的特点。在空降行动中,每名伞兵都以T-10B跳伞,并有1个副伞、1支M16A2突击步枪和重约25千克的背包,可以随时准备作战。   具备空地一体机动突击装备   空地一体的机动突击装备是实现空降作战目标的有力保障。   美国陆军空降部队构建了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特勤直升机相结合的空中突击体系,主要以低空机动、低空空防为主要方式,实施战场区域强行介入、战场目标立体打击、战场生存综合保障。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战斗航空旅配备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30余架、UH-60M“黑鹰”直升机40余架,均属于近年来成功研制或改进的先进型号,为其遂行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建制内战术空运、火力支援和态势感知能力。AH-64D“长弓阿帕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为空降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能力。机载“长弓”雷达能对扫描、发现和分类128个以上目标、优化控制16个危险目标及向其他飞机/直升机传输信息的能力。它还能携带4枚“毒刺”空空导弹或2枚“西北风”空空导弹或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为空降部队提供防空保护。UH-60M“黑鹰”直升机是“黑鹰”系列多用途直升机的最新型号之一,于2008年开始列装部队。它配备复合材料旋翼,增加了载重和航程;集成了基于1553总线的数字化座舱和电子系统、先进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和先进的红外压制系统,可满足空降部队的数字化战场需求。   美国陆军空降部队主要装备M1152A1、M×4“悍马”轻型高机动越野车辆作为牵引火炮、迫击炮和指控方舱的载车,具备空运、机降和直升机吊挂的能力,机动方式多样,越野效果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国陆军空降部队还配备适应反恐战争需求的防地雷反伏击车,能够有效应对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威胁,为空降部队提供有防护的地面机动能力。   具备一体化电子信息系统   美国陆军空降部队装备了最为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不仅具备多元态势感知与战场情报自我保障能力;而且具备独立遂行任务的指挥控制能力和与上级及其他军兵种的交互能力。   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方面,美国陆军空降旅均配备1支侦察中队(即骑兵中队),包括4个侦察连和前方支援连、火力控制组。第82空降师战斗航空旅装备OH-58D武装侦察直升机20余架。另外,战车等地面机动装备配备的传感器和单兵夜视装备齐全,夜视能力强。   美国陆军空降部队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实现高度一体化。WIN-T“增量”1联合网络节点(JNN)为旅司令部提供保障,使旅、营级指挥机构获得了空前的通信保障能力。另外,旅战斗队指挥所配备具有多种通信装备的联合网络节点(JNN)和指挥所节点(CPN),可直接接入美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在信息对抗能力方面,美国陆军空降部队战斗航空旅装备EH-60电子战直升机,具备较强的战术电子战能力。   作战运用   近年来美军参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均以空降部队先期抵达、快速渗透拉开序幕,表明空降部队是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重要突击力量,能够凭借空中机动优势实施快速部署,迅速聚集和释放作战能力,在短期内获取最佳军事效益。   空降部队是显示国家意志的重要力量   空降部队具有进行战略部署和强行进入敌区实施作战的独特能力,能够通过快速机动充分展现国家的战略意图,迫使敌人在己方选择的地点和时间进行作战和做出反应,从而能快速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首先,空降部队具有战略部署能力。二战期间,第82空降师遂行了多次具有战略意义的空降作战,为扭转战局、推动盟军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943年,第82空降师分别对意大利西西里和萨莱诺实施了伞降和机降突击。1944年参与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其次,空降部队具有全球快速反应作战能力。在海湾战争中,第82空降师接到任务后,从美国本土远程奔袭上万千米,仅用了48小时便到达危机前沿,是美军第1支抵达并部署海湾地区的部队,对于避免海湾局势的继续恶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第82空降师进一步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接到通知后18小时内向全球任何地区部署兵力、实施伞降突击、展开战斗行动,并取得胜利”。   空降作战必须实施有效的统一指挥   空降作战的关键性和复杂性使其必须实施有效的统一指挥。在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空降部队均由美军中央总部直接指挥,有效地达成了决定性作战的目标。   一方面,为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应用,美军强调对空降部队实施有效的统一指挥,以保证空降部队能发挥关键作用,确保国家战略意图的实现。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将空降部队作为1支威慑造势、机动突击的重要战略力量,不断强化高端指挥和控制,在应急部署、战略突袭、垂直登陆和特种作战中广泛使用,在战争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战功效。   另一方面,空降作战通常是涉及陆、海、空三军的联合作战,必须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行动。空降前谨慎准备,制定空降计划,选定出发机场、空中航线和空降场,协调各有关部队协同进行空运、侦察和护航。空降时要组成空降联合指挥机构,具体实施指挥,灵活应变。空降后必须提供联合支援,包括情报支援、火力支援和后勤保障。   空降作战必须获得全方位的火力支援   美军规定,空降作战目的是夺占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阻断敌预备队前出,断敌退路,与正面部队的进攻行动相配合,加快进攻以取得更大的战果。空降作战通常是纵深作战,必然具有纵深作战中的脆弱性,在后续补给、火力打击、地面与空中机动以及防护力等方面存在软肋。因此,美军十分强调各种力量对空降部队的火力支援,以确保其能力的发挥。   另外,空降作战始终置于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内,只有突出联合火力支援,才能更好地释放空降作战效能。美军认为:“空降作战的实质,就是步兵经由空中输送区参加地面战斗。这不仅意味着要有足够数量的飞机,支援火力也要随部队一起空运。”美军还规定,在空降作战突击前和突击中,空降部队还应得到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海军舰炮或两者同时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优先打击空降炮兵射程以外的装备目标。   空降作战必须获得精确及时的支援保障   空降作战任务特殊,对支援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注重后勤保障,空降部队携行轻便、消耗大、补给难,精确及时的支援保障是实现其持续作战的基础。为提高空投距离、精度和灵活性,美军研制了联合精确空投系统(JPADS),并于2006年在阿富汗第1次成功地实战运用。JPADS利用GPS制导,增强了对空投装备从飞机投放后的控制能力。它包括了膝上计算机型的任务规划器,可以实施测量风向风速,设计最佳投送地点。其制导装备包括1个用操纵绳与操纵降落伞连接的GPS接收机和1个安装在货包内的GPS重发装置,空投时,GPS接收机操纵机械装置使空投包飞向预定地点。JPADS提高了空投的高度,增强了飞机与人员的战场生存能力。美军常规空投高度(如C-130和C-17运输机)为112~305米,使用JPADS后,美军能从7620米高度实施精确空投。   二是注重信息保障。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空降作战均得到了精确及时、多维一体的情报信息保障,利用多层、全维侦察预警系统,使战场始终处于“单向透明”状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了航空航天侦察、地面侦察、网络监控、特工侦察等多种手段,构筑了全方位融合、实时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始终掌控制信息权,保证了空降作战的顺利实施。   文/龚钰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军陆军装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