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增加的建议有哪些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外资制造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摘 要:中国近20年来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跃成为世界工厂,极大地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是劳动力成本上涨。这给之前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带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这种压力势必会对其在中国的决策造成影响。文章着重阐述在这种与日俱增的压力下,外资企业是如何重新布局其在华供应链及如何调整在华产品结构的。此外,关于如何借助此次劳动力成本上涨迫使外资企业做出调整的机遇以助力中国制造业,也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 上涨 外资制造业 影响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   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近20年来,中国凭借其人口红利及对外资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参加国际分工,扮演了世界工厂的角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1995年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6.11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63.65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5074元增长至2014年的46652元人民币。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市人力社保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又称社会平均工资)为77560元,按照2014年5月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100美元=616.36人民币),约合12583美元。而在1995年度,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8114元。按照当年5月的汇率(100美元=840.74人民币),约合965美元。   国民收入是国民经济发展成果的体现,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国家应该继续让市场发挥作用,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国民收入水平,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成果。   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在生产中直接反映为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作为两种生产要素之一,其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对生产者的一系列决策产生影响。对于在中国的外资制造型企业,他们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生产,在享受中国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廉制造成本。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尤其显著。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   一、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外资企业供应链布局的影响   中国国内日益上升的工资水平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外资制造企业无法再像过去一样依靠低成本而获的高额利润。外资制造企业中,操作人员一般的月工资构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不低于企业所在地的最低月工资标准的基础工资,第二部分为岗位工资,第三部分是以基础工资为基准,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加班津贴。由图1可见我国部分省份2015的最低工资标准,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水平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时,鉴于当时的税收、政策、物流成本及市场优势,往往将工厂建立在东部较发达地区,因而当中国普遍劳动力成本上涨时,向中西部迁移便成了第一选择。这样既可以缓解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许多基础制造领域的外资企业也可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在享受中西部城市开发区的税收及政策优势的同时开拓其在当地的广袤市场。   以上讨论的是外资制造企业在本土内的迁徙,但是细心的人会留意到,那些曾经把中国当做世界工厂的跨国巨头的产品不再是中国制造,而变成了越南、印度或菲律宾制造。   自2004年以来,各领域的外资制造业都有流出迹象,将其部分或全部产能从中国撤出。从流出方向来看,两种方向。   第一种方向是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如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品牌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将部分豪华车型的生产转移回美国。世界最著名的工程机械和内燃机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亦是如此。当然,外资公司将其品牌旗下高级产品的生产撤回国内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顺应相应西方国家近期的“回归制造”趋势的原因,也出于缓解期国内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的目的。但是作为追逐利益为根本目的的老牌资本家,其转移产能一定是综合比较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利润缩水,以及生产线撤回国内,利用高素质人才进行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这两条路之后得出的最优解。   第二种方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劳动力价格更便宜的东南亚国家转移。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工资涨幅达69%。而同样条件下,越南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至30%;去年越南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约为136美元,印度尼西亚约为129美元,而中国工人已达413美元的平均月薪,是越南和印尼的三倍以上。耐克、阿迪达斯、爱世克斯为首的著名运动品牌,已经将其原先位于江苏、福建、广东的生产基地迁往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   二、劳动力成本上涨后,中国境内外资企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外资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撤出中国后,在继续享受低廉的制造成本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新兴的“世界工厂”法律不尽完善,政策经常变动。外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和劳动力的配合过程中存在着摩擦成本。此外,不够专业的当地操作者也是让企业头疼的问题。自建国以来一直坚持发展制造业的中国,不仅在许多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也有着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及配套设施。还有通过引进外资三十余载所积累的众多掌握先进技术及拥有国际化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优势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   此外。中国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而制造者必须靠近市场,才能更好地开发出迎合消费者胃口的新产品。所以,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布局既有撤离,也有引进。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市场需求结构变得更高端,外资企业在撤离低端产业的同时,引进高端制造业,生产更高级的产品来满足中国市场。   三、政策建议   外资加速布局高端制造业,这对国内制造业来说也是一次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的机遇。中国制造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将传统的依赖低成本价格优势的模式,转变为依靠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取胜。   1.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到中西部带动当地经济。外资企业在华投资30多年来,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但这些人才队伍大部分还分布在东部及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当东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升高迫使外资企业重新选择生产地时,中国应再次发挥外资企业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优势。在中西部实行针对大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并吸引外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建厂,在带动其所在地周边产业链及配套设置的同时为中西部培养优质人才,提高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此举还可以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地点选择,缓解北上广深持续增加的人口压力。   2.对国产自动化设备制造进行补贴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那些面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同时又由于物流成本或市场原因而不能进行转移的外资制造业,必然会大力发展如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制造设备,以增加资本要素投入的方式在保证产出的前提下减少劳动要素的投入。自动化设备属于国家应大量扶持的高端制造产业。对外资企业可以采取采购国产自动化设备时给予其部分退税政策以鼓励外资企业选择国产自动化设备。对于自动化设备相关行业的国有及私营企业,可以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借助外资企业在华转型的机遇助力中国国内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装配向技术密集型的高端设计制造转型。   参考文献:   [1] 席世远.经营者薪酬设计方法[J].现代经济,2011(19)   [2] 刘海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价值工程,2011(9)   (作者单位: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责编:李雪)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系统分类:&>>&宏观周报: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各行业影响不一_网易财经
宏观周报: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各行业影响不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涨对各行业影响不一:根据与行业研究员沟通获得的劳动力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的数据,占比较高的行业为港口、机场、环保、公路运输、化学制剂和铁路运输等,而10%劳动力成本变动对环保、棉纺、公路运输、服装、毛纺等行业的净利润影响居前。劳动力成本在重工业行业中占比相对较低,在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占比较高。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主要冲击的是后者。
缓解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的主要途径如下:第一,通过区域转移应对。在中国,可以将企业迁至工业园区、保税区等,享受更多政策优惠;或将企业由东部搬至中西部地区;或进行对外投资,将企业转移至成本更加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第二,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以应对。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品牌知名度、产品差异化等增加附加值。上周重要事件:(1)非制造业PMI63%,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旺盛 (2)制造业PMI 显示通胀压力加大
本文来源:申银万国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好,欢迎来到品牌网
热门行业: |
手机找项目
&|&&|&专栏&|&&|&招商&|&&|&&|&品牌榜&|&&|&商界&|&&|&管理&|&&|&&|&广告与公关&|&&|&&|&商界人物&|&&|&
提高劳动工资缓解外部失衡
 全球品牌网 &
请加微信号:xiangmu114
  2006年中国的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顺差达到GDP的6%,经常账户的顺差达到GDP的7%。要消除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外部失衡,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从体制和政策上进行综合调整,才能实现。  中国产品竞争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国内由于存在大量非充分的农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工资被压得很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便宜。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应该继续发挥,争取继续创造出新的就业,最终解决农民转移这个的根本问题。但是,劳动成本长期不能上涨,也正是我们出口增长长期快于进口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占中国劳动力主要部分的大量的工资,过去20年基本是停滞的,增长幅度很小。正是农民工较高的生产率和较低的工资收入,对我们的外贸出口和外贸顺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在另一方面,从我们国内的经济关系来看,劳动工资长期不能提高,也构成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提高劳动力成本对缓解国内收入差距有利。如果靠提高人民币汇率来提高劳动成本,我们的成本在外面提高了,在内部却没有使农民工获益。相反如果汇率升值过大,导致出口增幅下降过多,还会减少就业的机会,使得农民工的境况更差。收入差距也不会因此而缩小。如果我们趁着外贸顺差扩大、需要适当降低出口这个机会,采取措施直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就可以一方面起到减少外贸顺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农民工获得实际的好处,缓解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打下更好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因此,思考缩小外部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在直接提高劳动者实际收入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它可以起到既促进国内和谐、又缓解外部失衡的一箭双雕的作用。  劳动工资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政府不能干预,也不应该干预。但政府可做的一件事是强制地推行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在农民工当中的覆盖率在近期内就获得大幅度提高。这样劳动成本提高了,外贸不平衡缓解了,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总体上也提高了,农民工没有进入社保这个未来社会矛盾的隐患也就消除了。  因此,笔者的一个建议就是:加快社保体制改革,加快农民工加入社保的进程,适当提高劳动力成本,以达到缓解汇率升值压力减少外部失衡的目标。  目前农民工社保覆盖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保体系统筹层次较低,导致目前还有很大流动性的农民工很难真正看到或确保加入社保后能够在未来受益,导致工人自己参加社保的动力不足;另一个原因是农民工收入本来不高,但要和城里的职工缴纳同等费用的社保,显然脱离现实,也一下子过大地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这也是企业千方百计不为农民工缴付社保费用的一个客观原因。因此,需要尽快对目前的社保体制进行变革,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才能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保的覆盖面。
本站微信号:创业加盟项目大全
关注创业,关注项目,每日精选各领域有趣文章。(微信扫描如上二维码,或者直接添加微信号:xiangmu114)
加入全球品牌网项目库
&|&&|&&|&&|&&|&&|&&|&&|&&|&&|&&|&&|&&|&&|&&|&&|&&|&&|&&|&&|&&|&&|&&|&&|&&|&&|&&|&&|&&|&&|&
&|&&|&&|&&|&&|&&|&&|&&|&&|&&|&&|&&|&&|&&|&&|&&|&&|&&|&&|&&|&&|&&|&&|&&|&&|&&|&&|&&|&&|&&|&&|&&|&&|&&|&
&|&&|&&|&&|&&|&&|&&|&
&|&&|&&|&&|&&|&&|&&|&&|&&|&&|&&|&&|&&|&&|&&|&&|&&|&&|&&|&&|&&|&&|&&|&&|&&|&&|&&|&&|&&|&&|&&|&&|&&|&
&|&&|&&|&&|&&|&&|&&|&&|&&|&&|&&|&
&|&&|&&|&&|&&|&&|&&|&&|&&|&&|&&|&&|&&|&&|&
&|&&|&&|&&|&&|&&|&&|&&|&&|&&|&&|&
&|&&|&&|&&|&&|&&|&&|&
&|&&|&&|&&|&
&|&&|&&|&&|&&|&&|&
&|&&|&&|&&|&&|&&|&&|&&|&&|&&|&&|&&|&&|&&|&&|&&|&&|&&|&&|&
&|&&|&&|&&|&&|&&|&&|&&|&&|&&|&&|&&|&&|&&|&&|&&|&&|&&|&&|&&|&&|&&|&&|&&|&&|&&|&&|&&|&&|&&|&&|&劳动力成本压力略微缓解 明年工资增长趋缓 _ 东方财富网()
劳动力成本压力略微缓解 明年工资增长趋缓
作者:徐伟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德国在华企业预计明年薪资增长速度有所缓解,虽然对于年营业额的预期仍然保持在高位,但是德国企业预计明年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为 8.1%,比去年同期的 10.2%降低了 2.1%。德方的用人单位预计在 2013 年会有五分之一的蓝领员工及 13.2%的白领工人跳槽。”日前发布的《2012 德国在华企业年薪调查报告》给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喜忧参半的结论,这是前几周由中国德国商会组织对在华德国企业进行的一项薪资调查。  中国德国商会发言人告诉本报记者,飞速增长的劳动力成本仍是关注的重点,近三分之二的在华德国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只有约5%的受访企业表示可以忽略这一现象。为了消化日益提升的劳动力成本,德国企业认为努力提高生产力将是他们可以选择的应对劳动力成本提升的有效措施,此外,优化内部流程及更好地培训现有员工也会被视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工资水平存在地区差异,但是在中国的德国企业整体薪资呈现上升的趋势。北京、上海两地高端职位的薪资水平最高,广州、深圳虽紧随其后,但由于整体工业环境、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薪资比前者降低了20%。其他省份及二线城市员工收入水平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低10%&20%。  报告同时显示,普通职位的工资水平差别没有高端职位那样大,仅仅显示出轻微的地区差异,但随着工龄的增加,薪资的变化较为显著。企业资深级别的管理层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之间的收入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谈及行业间的差异,中国德国商会表示,在受访的五大主要行业中,咨询类公司的起薪最高。就高端职位而言,汽车及工程行业雇员的收入位居第一,电子及塑料加工行业的收入虽然相近,但薪资平均水平要低10%。  此次调查发现的一个新现象是工会的作用有显著提升。在 2011 年的调查中没有受访企业提及工会相关事宜,但是在今年的调查中, 每三家企业中就有一家企业提及其公司所在地的工会对企业的影响和帮助。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
日 16:02 来源:国研网
作者:金三林 朱贤强
内容摘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增长放缓,以及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使得初中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数据分析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减少1%,次年的农民工实际工资就会上涨1.68%。预计,在“十三五”中期前我国普通劳动力工资仍将保持较快上涨速度,年均增速在14%左右。面对这一客观趋势,应更加重视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鼓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农村;农民工工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增长;提高;影响;劳动者;供给
作者简介:
  摘要:2005年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增长放缓,以及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使得初中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下降。数据分析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减少1%,次年的农民工实际工资就会上涨1.68%。预计,在“十三五”中期前我国普通劳动力工资仍将保持较快上涨速度,年均增速在14%左右。面对这一客观趋势,应更加重视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鼓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农民工工资,剩余劳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呈持续上涨态势,大部分行业劳动力成本在2005年以后增长加快。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普通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因而这种上涨是趋势性的,应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  一、我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持续较快增长 &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下简称人均工资)从10834元提高到36539元,年均名义增速为14.6%,实际增速为12.4%。分产业来看,采矿业人均工资增速最高,年均实际增速为16.7%,平均工资从2001年的9541元提高到2010年的44196元;制造业人均工资从2001年的9891元提高到2010年的30916元,年均实际增速为11.1%,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人均工资一直维持在高位,但年均实际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2.0%。第三产业人均工资从2001年的11894.4元提高到2010年的40738元,年均实际增速为1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同时,农业劳动力工资也在快速上涨,小麦、大豆、稻谷、玉米生产雇工工资年均增长9%以上,苹果生产的雇工工资增速达11.3%。  &  二、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直接原因  我国二三产业平均工资水平与农民工工资水平密切相关,农民工工资对农业雇工工资也有重要影响。为分析这种影响,我们计算了相关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及农民工工资定基指数,并测度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一)农民工工资在2004年以后持续快速上涨&  我国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并且一度几乎无增长。但是从2004年珠三角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以后,农民工工资出现持续快速上涨。至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已增长到2049元,与2005年的875元相比增长了一倍多。(见图1)  &  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增长加快,与东部工资差距明显缩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53元,中部地区为2006元,西部地区为1990元,西部与东部的平均工资差距由2005年的15%左右下降到3%左右。  (二)农民工工资对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为了分析农民工工资对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我们计算了农民工实际工资与制造业各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2005年:100)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制造业30个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与农民工实际工资的相关系数都高于0.90,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工工资上涨会带来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三)农民工工资对服务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从计算结果来看,服务业平均工资定基指数与农民工工资定基指数的相关性更高,除与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相关系数为0.98外,同其余行业相关系数均为0.99。特别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其行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四)农民工工资对农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在理论上,农民工工资上涨会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成本,带动农业劳动力工资上升。从计算结果看,农民工工资与各类农产品雇工工资定基指数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0,说明农民工工资对农业劳动力成本确实有着很大影响。在现实中,农业“用工难”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甚至一些地方出现“雇不到、雇不起”的现象。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是农民工工资上涨的根本原因 &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52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人数为15863万人,较2005年分别增加了12700万人和6054万人。伴随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的是“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向内地蔓延,从季节性向常态化演变。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农民工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劳动力价格上。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大幅下降&  自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积极性得以激发,劳动力剩余现象日益显现。根据一般的定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总量减去当时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力数量是确定的,而对农业劳动力的实际需要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测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用不同的方法测算了农业劳动力的实际需求量,虽然各种方法估计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有较大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估计的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基本上在0.8亿-1.1亿人之间,平均约为9560万人。(见表2)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中年以上妇女为主,以剩余劳动时间为主,真正可外出务工的有效剩余劳动力只有不到3000万人。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剩余程度已经大幅降低,剩余劳动力已经从最初的全面过剩,进入到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阶段。  &  &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下降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影响  我们以2001年为基期(2001年:100),计算了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变化和农民工工资变化的定基指数。从图2可以看出,农民工工资变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变化高度相关,二者相关系数为-0.95,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工资的上升。  &  分析表明,农民工实际工资与滞后一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长期弹性系数为-1.68,即从长期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减少1%,次年的农民工实际工资就会上涨1.68%。二者的短期弹性系数为-1.06,即从短期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减少1%,次年的农民工实际工资会上涨1.06%。长期弹性系数要高于短期弹性系数,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对农民工实际工资的提高存在累积、滞后效应,长期影响更为显著。  四、人口增长放缓及教育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增长放缓,导致作为普通劳动力主要源泉的农村新增人口数量下降。二是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扩招,又导致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数量下降。在剩余劳动力存量不断被吸收的情况下,二者的共同作用必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效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  (一)长时间低生育率导致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逐年减少&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毕业生已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或初中毕业后直接工作,或继续升学后工作)。然而,长时间的低生育率导致农村新增劳动力逐年减少。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初中毕业生数量在2005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连续下滑,2010年比2005年减少373万人,下降幅度为17.6%。农村初中毕业生数量则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连年下滑,2010年农村初中毕业生比2004年减少398.2万人,减少幅度达到39.2%。(见图3)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直接导致我国新增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特别是农村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大幅下降,更是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给。  &  (二)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扩招,进一步减少了农村低端劳动力的供给  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7%上升至26.5%,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382万人增长至2010年的661万人,增长超过73%。高等教育的扩招提高了适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带动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导致更多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从全国来看,初中生毕业后直接工作的人数由2003年的750.56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43.69万人,减少了94.1%,主要是农村初中生毕业后直接工作的人数大幅下降。这导致低端劳动力(指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新增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2010年比2005年减少327万人,下降幅度达到27.8%。由于农村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新增劳动力,是我国农民工的主要来源,在农民工需求仍较旺盛的情况下,其快速下降必然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  五、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趋势可能会持续到“十三五”中期 &  目前,我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已不到3000万人,根据农民工的需求、新增农民工数量综合预测,这3000万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2017年左右转移完毕。年间,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年均将下降6.4%左右。按照剩余劳动力下降速度与农民工工资实际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推算,这一期间农民工工资年均实际增速将达10.8%。如果再考虑物价水平上涨因素,并假定这一期间CPI年均涨幅为3%,则这一期间农民工名义工资年均将增长14%左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由于农民工工资主要由最低工资和加班补偿构成,从政策层面来看,未来农民工工资实际增速不会低于13%。由于农民工工资与制造业、低端服务业、农业雇工工资高度相关,因此,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这些行业普通劳动力工资名义增速也将保持在14%左右。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趋势可能会持续到“十三五”中期。  六、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趋势性上涨的对策建议 &  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增加行业成本,对行业竞争力和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但同时,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会改变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增大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对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因此,面对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趋势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劳动者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在提高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让劳动者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增强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的稳定性,鼓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  (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  在继续做好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两后生”的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从源头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适应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形成稳定的产业队伍和中产阶层&  从农民工的现实需求、地方政府的财力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各地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并行,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使农民工成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中产阶层。对于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稳定居住的农民工,应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使之成为市民并享受市民待遇;对于市民化能力较弱的农民工,以及市民化成本较高的地区,应以农民工最关注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需求为重点,使相关福利与户籍脱钩,让农民工部分享受市民待遇。  (三)鼓励设备和技术投资,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 &  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用设备替代劳动,各级政府应适时适度地支持企业的这种替代行为。一方面,要建立有利于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税收支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另一方面,要制定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设备和技术投资活动的融资,注重发展设备融资租赁行业,加快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步伐。  (四)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体在进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阶段以后,如何应对工人涨工资的诉求,成为保持社会安定、改善收入分配、创造庞大消费群体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健全包括劳动合同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工资协商制度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使其与劳动力供求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减轻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奚祺海)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