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微博佛答疑答问十分和亲人结怨该怎么解

当我们在做慈善时,我们在做什么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我的图书馆
当我们在做慈善时,我们在做什么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图 |&Ryo Takemasa
答问十分 |
来自龙泉寺龙泉之声
00:00 10:00
最究竟的慈善,是让众生懂得业果的道理,改变心的迷昧;最究竟的离苦,不是眼前乃至这一生的安乐,而是一切痛苦永不复来。以当下的些微关怀为开始,朝着最究竟的方向努力。——学诚法师师父好!弟子平时工作环境不好,工作设备、单位体制都很落后。有时忙的都是无用功,工作强度又大,很无奈,内心总是起嗔恨,该如何化解?感恩师父!网友学诚法师不如意的环境,是自己的业感;不能改变环境,是自己的力量不足。不应该责怪外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一切都靠自己创造和改变。人总是觉得外境应该怎样,我应该得到什么,却很少去想我为这些付出了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请教师父一个问题。亲人造恶,无法劝阻,最终遭致恶果;或见人与人互相欺骗、伤害,从而导致悲悯心、同情心过重,弄得心神憔悴。这些该如何化解?感恩师父!网友学诚法师要修行,增长自己的福德与智慧,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学佛的人要很注意:不要觉得学了佛自己就是佛菩萨了,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稚嫩的孩童,有好的心愿,但能力上还有很多不足,要好好学习、好好成长。不要急求眼前的果相,要有长远的心、种因的心、希望的心。师父,这几日我随单位同事走访贫困户。他们很多都是精神残疾和肢体残疾,很多鳏寡孤独。他们也很努力地生产生活,但就是因为这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导致生活困顿。走访到最后,我很无力,也很难过。他们很和善,也很努力,可为什么还要承受这种痛苦呢?网友学诚法师最究竟的慈善,是让众生懂得业果的道理,改变心的迷昧;最究竟的离苦,不是眼前乃至这一生的安乐,而是一切痛苦永不复来。以当下的些微关怀为开始,朝着最究竟的方向努力。师父您好!弟子心理障碍性失眠多年。起因是多年前的夜深,突然听见对面楼外空调机旋转的嗡嗡响声,内心异常烦躁,空调转动一宿,我也一宿未眠。从那之后不敢住在家里,对空调声音异常敏感恐惧。其实那个声音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可我就是落下病根,再也不能回家里住了,为此死的心都有了。师父,我该怎么办?网友学诚法师记得“杯弓蛇影”的故事吗?那个病,也是心病。认清自己的妄想,心病就解除了。不要持续担心忧虑,给自己下定义:“我就是不行了,这个病治不好了”,那就如在虚妄之上再加妄想,层层加负。要直面内心的恐惧和妄想,看清它虚妄的本质,放开执著。师父,嫉妒心怎么转化为随喜心?网友学诚法师要把自己的心量放大。嫉妒,总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到什么东西自己没有的别人却得到了,心里就不舒服。学佛本来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欢喜,现在看到别人的收获,又为何要生气呢?平常多发大心,多想想自己修行的宗旨,遇到境界尤其要这样思维。师父,一直追求成功,想活出自己,但早已过了为成功而努力的年龄,可现实的人性百态和自我实现必须以强势和赚钱作为基础。请问,初心和现实怎么在入世中把握?网友学诚法师发心是利益众生,途径是积福修慧。法师您好!每当遇到我认为的不公平对待时,或遇到委屈的事情时,总忍不住向别人抱怨,指责别人,做不到感恩与我有恶缘的人或事。怎么才能破除这份我执的心呢?我真的很讨厌这样的自己,超级苦恼。因为学佛不深,有时搞不清应该怎么面对事情,是应该站出来反抗纠正,还是隐忍找自己的不足?&网友学诚法师不要急,先学会多看生活中好的一面,多发善愿。心里有力量,才能够放下烦恼;内心有方向,才能够感恩逆境。师父您好!祈请师父开示,既然外在没有问题,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那么弟子该如何操作呢?如何来解决问题呢?网友学诚法师外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自己烦恼和业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治烦恼,断除恶业;勤修善法,积累福慧。师父,我才二十多岁,但是大病、小病、慢性病不断。我懂得这是自己杀业的因果,但还是常常因此而失落。每次去医院总是很紧张、很焦虑。现在因为怀孕了更要常常跑医院,身体很虚弱,工作压力很大,总是觉得心力不足,走不出悲伤的怪圈。请师父慈悲开示,给我力量。网友学诚法师多修暇满,修欢喜心。凡事多看好的一面,不要总是悲观。法师您好!我总觉得我的同学在模仿我。无论我做什么,她都要学,让我感觉好像被监视一样。每天都活在这样的烦恼中很影响我的心情,我该怎么办?网友学诚法师如果你没有总是关注她,怎么知道她在模仿你呢?恰恰是自己内心太在意了。精选自日学诚法师微博
馆藏&13477
TA的最新馆藏学诚法师开示:何谓妄念 中国佛教禅宗网
沩仰 曹洞 临济 云门 法眼 禅门公案
学诚法师开示:何谓妄念
信息来源:发布日期:
  问:师父您好!我等凡夫起心动念真的无不是妄吗?难道肚子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的念头也是妄吗?难道想学佛修道的念头也是妄念吗?若此心即假,我等依靠何来修炼,请师父开示,何谓妄念?在世俗谛与第一义谛上可否给我们开示。谢谢!
  学诚法师:妄念,在不同角度去认识,定义不同。平常说的妄念,指不知一切法的真实相,遍计构画颠倒的情识。第一义中无佛无众生,修行成佛的念头也是妄念。诸佛有二种说法:先分别诸法,后说毕竟空。既然毕竟空,为何又要分别诸法呢?因为众生根基不同、需求不同。如果执著经义,混淆次第,就会觉得诸多矛盾。佛法并不是描绘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在逻辑上跟人绕圈子,谈起来玄妙无比,做起来无从下手的理论,而是非常平实、亲切的修心之药。佛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要对治我们的问题,要结合自己现时的状况,才能体会到佛法的味道。
&&节选自《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发表评论】共条评论
【全部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佛教网&&手机版禅宗网
中国佛教网 提供最新最快的佛教资讯,打造中国最权威的佛教媒体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485号壹江国际&&
电话:400-789-6688
邮编:050081&&传真:400-789-
客服信箱:kefu@zgfj.org&&客服QQ:
投诉监督信箱:tsjd@zgfj.org&&冀ICP备号主编单位: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委员会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远远的阳光房的声音
00:00/10:00
00:00/05:00
00:00/10:00
00:00/10:00
00:00/10:00
00:00/10:00
00:00/10:00
00:00/04:41
00:00/03:48
00:00/02:00
Ta关注的人(6)
Ta的粉丝(496)
Ta最新的专辑十天内免登录
病中只有痛?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病苦中,可以修皈依心,思维苦果可怖,发起止恶慕善之心;可以修出离心,思维生命危脆,众苦交迫,发起希求解脱之心;可以修慈悲心,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发起愿与众生共同离苦之心。
——学诚法师
图 | leire salaberria病苦中,可以修皈依心,思维苦果可怖,发起止恶慕善之心;可以修出离心,思维生命危脆,众苦交迫,发起希求解脱之心;可以修慈悲心,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发起愿与众生共同离苦之心。——学诚法师网友提问:师父,人生应不应该有追求?学诚法师:人生当然应该有追求,不过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追求“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要得到什么”。网友提问:顶礼法师!请教,理论上已经知道了三界苦空、人身难得、当体即空、不一不二等概念,想知道开悟对现实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开了悟,不会做的题就会做了,不会做的事就会做了?如是等等。学诚法师:理论上知道不等于开悟,就好比你看到了珠穆朗玛峰的照片,不代表你亲自登上去了。开悟了,心就不会有执著、分别、痛苦,人就不会被自己的烦恼障碍,身心自在、生死自在。该学的东西还是要学,这是缘起、因果。网友提问:顶礼师父!弟子从小对巧克力就非常贪恋,现在想要对治,可是一直失败,很苦恼。弟子该如何做呢?感恩师父慈悲开示,阿弥陀佛。学诚法师:在游戏里打怪的时候,大boss一般都是最后出来的,前面要先打小妖怪练级。对治烦恼也是如此,不能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直接挑最强力的烦恼习性来入手,这当然会失败了。不要继续去增长贪恋,先从外缘上断除入手,少买就少吃,不买就不吃;也不要念念想着“对治”,因为内心相应,越想反而越执著。要转过来,多在正念正行上下功夫,让内心被好的东西占满。网友提问:师父好!佛经里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请开示现实中的“屠刀”是什么意思!学诚法师:恶念、烦恼。网友提问:师父您好!我常常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很郁闷。小事儿不愿意干,觉得即便做了也不如身边这些朋友,可一时又没有能力去做大事。明白自己不应该如此,却总为此所困。请问师父,该如何解决?学诚法师:人家的成就是果,如果拿自己的因跟别人的果比,自然是比不过的,为此郁闷或悲观都是不对的。我们不需要与人攀比结果,而应学习他们的优点和努力的过程。要常常去想,这个人这点比我强,那个人那点值得学习,我有哪些地方不足,应好好改正。一直在自己的身心上努力,外在就会越来越好;若自己不知改进,一味去比较外在成就,终是在妄想中蹉跎。网友提问:师父,如何克服自己一上台讲话就紧张、害怕的情绪?如何培养表达能力,能使自己清晰又富有逻辑地表达出心中想法?阿弥陀佛。学诚法师:在大众前发言紧张,是我爱执的一个表现,因为内心非常执著于自己的表现,害怕出丑、期待肯定。解决的根本,是转化对自己的在意,把注意力放在要讲的内容上,想一想这些内容会对听众有什么帮助。技巧上,用文字做好提纲是个不错的办法。此外,还要多承担大众事务,有更多机会对境练习。网友提问:顶礼师父!学佛信心从何而来?怎么证明有极乐世界?怎么证悟?如果有未信佛的朋友这么问,我们佛弟子如何答?学诚法师:佛法本身就是身心上的境界,初学者是无法亲自“证明”的,必须凭借对佛菩萨、祖师大德的信心而趣入。古往今来这么多祖师大德因修行而证悟、成就,他们都是有大智慧大慈悲的人,我们可以相信;另外,通过他们,也能比量推论佛菩萨的真实存在。此外,要通过闻思而增长信心,对三宝决定的信心是建立在对佛法核心义理的思维了解上的。佛法博大精深,有很多超过我们经验世界之外的境界,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事事都可以理解的,但总有可以相应和信解的部分。当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智慧时,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就能保持敬畏的心态,至少“多闻阙疑”,而不会断然否定。网友提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什么样的团队才算是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呢?学诚法师:师法友团队,是以佛法为核心凝聚起来的一群人,以成佛度众生为共同的愿景,共同学习佛法,团结互助,以修正自己为基本原则,以团队形式开展利益众生的事业。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僧俗二众,依戒摄僧,以僧导俗,僧俗配合,弘扬佛法。就好比一所大学,有校长、有老师、有同学,大家团结友爱,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网友提问:顶礼师父!人在生病的时候该如何安顿身心,如何修行呢?身心痛苦、生病是业障吗?弟子的心力总是抵不过病苦,身心一不调顺,就会陷入悔恨痛苦的状态。请师父慈悲开示。学诚法师:当做是业障就是业障,当做是磨砺就是磨砺,当做是加持就是加持。病苦中,可以修皈依心,思维苦果可怖,发起止恶慕善之心;可以修出离心,思维生命危脆,众苦交迫,发起希求解脱之心;可以修慈悲心,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发起愿与众生共同离苦之心。龙泉寺龙泉之声公众号 精选自学诚法师微博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作者:学诚法师
关键词阅读: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图 | Tatsuro Kiuchi想要【扫地,扫地,扫心地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 炫6网
扫地,扫地,扫心地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 作者:admin /
炫六网综合摘要:图 | Tatsuro Kiuchi想要;【扫地,扫地,扫心地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上一篇: 下一篇: 。图 |Tatsuro Kiuchi 想要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环境;想要人心清净、美好,也要从每个人自己做起,断恶修善、净化烦恼。从自己出发,力所能及去保护乃至改造环境;大环境好了,我们自己也才能好,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的道理
关键词:扫地,心地,学诚,法师,答问,十分,Tatsuro,Kiuc
图 |&Tatsuro Kiuchi想要在干净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环境;想要人心清净、美好,也要从每个人自己做起,断恶修善、净化烦恼。从自己出发,力所能及去保护乃至改造环境;大环境好了,我们自己也才能好,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的道理。——学诚法师师父,大街上和地铁里遇到乞讨的人时,心里会纠结到底给不给帮助。毕竟有很多乞讨骗子,可也有真的穷苦人。那给骗子钱财会助长他们的贪婪,不会结下恶果吗?网友学诚法师有些人受到帮助会激起感恩和惭愧,有些人受到帮助可能会助长懒惰,别人会怎么反应,我们并不能主宰。因此,一方面要尽量以智慧来抉择自己的善行,另一方面要更多注重每一个行为对自己的意义: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去布施的?有没有增长慈悲、策励发愿?有没有发心与对方结善缘,从财施到法施?发心诚挚、行为明确,就是善业。师父您好!弟子最近读《金刚经》有一事不明,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功名利禄是欲望我可以理解,可是桌椅、板凳、饭菜难道也是虚妄的吗?难道说我们眼中的世界是虚假的,这该如何理解呢?请师父开示。网友学诚法师
扫地,扫地,扫心地 | 学诚法师答问十分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我要投稿:
商务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诚法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