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卫星是用于海洋监视卫星,发现,跟踪敌方导弹发射,并提供预警信息的侦察卫星

您好, []|
美将发射监视卫星的卫星
  日前,美空军官员证实,原定于7月8日发射的美国空军花费巨资打造的首颗“探路者”天基太空监视卫星,由于“人牛怪”IV型军用运载火箭的软件出现问题,再次被迫推迟发射。
  “探路者”天基太空监视卫星共耗资5亿美元,由美国波音公司、鲍尔航空航天和技术公司联合研制。按计划,卫星发射升空后,将在距地球表面63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主要任务是监视在役卫星和太空碎片。这颗卫星携带有一台安装在高速万向旋转支架上的光学摄像机,可以不受日光和天气条件的影响,24小时全天候和多角度地跟踪太空碎片等太空中有可能威胁卫星的物体。
  美军现有“太空篱笆”存在明显缺陷
  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就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由全球25个陆基雷达站点以及多个太空望远镜观察点组成的太空监视网,这个监视网被称作“太空篱笆”。它是一套多元静态雷达系统,站点包括夏威夷的毛伊岛、佛罗里达的艾格林、格陵兰的图勒和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等,专门用于监视飞越美国上空的轨道卫星和其他飞行器。太空雷达是美国最古老的太空物体跟踪系统。该系统不使用望远镜,只有3个VHF雷达发射站和6个接收站。雷达站遍布美国大陆,沿北纬33度铺设,共由3个发射站和6个接收站组成,从乔治亚州的塔特纳尔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可探测地球同步轨道上篮球大小或更大的物体。每月可进行500万次探测,并向指挥中心发送数据。
  但是这个太空监视网并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由于这些监视点都建在地面上,受天气影响较大,太阳风暴会干扰雷达的探测效果,而云雨天气则会影响太空望远镜。另外,由于地面监视视野有限,只有当太空物体飞越雷达所在地上空时,雷达才能发现;太空望远镜则得依靠太空物体反射的光线来识别物体,所以太空物体不但要在其视野内,而且要处于恒星光线的照射之下。
  二是这套系统对低轨道卫星的监视能力较强,对在中、高轨道运行的卫星作用较小,难以满足美军的需求。而且由于陆基雷达站点几乎都在北半球,敌方的反卫星武器可能会在美军的监视网络之外发起攻击。在关键太空资产遭受打击后,美军甚至很难判断到底是谁发动了攻击。
  三是现有系统对于小卫星难以观测,特别是对于目前在轨的卫星中10厘米大小的卫星,更不要说太空碎片。日,美国一颗通信卫星与一颗俄罗斯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因相撞概率之低,事故令人瞠目结舌。而这次碰撞产生的约12000块太空碎片,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围绕地球运转,必将给人类太空活动带来极大的威胁。美空军部负责太空项目的副部长加里·佩顿表示,地球轨道上太空碎片激增,如果一个如高尔夫球大小的碎片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撞向太空飞行器,杀伤效果犹如2枚小口径的炮弹。而陆基雷达只能发现直径大约为10厘米的碎片,更小的就无能为力了。
  “天眼”还是“太空探头”?
  很明显,天基监视系统卫星的部署将帮助美国弥补以上种种弱点,提升太空监视能力。
  即将发射的“探路者”卫星上,搭载有高速自动运转的深空望远镜,可不断拍摄太空中物体的变化情况,还可以提供比地基望远镜和雷达更加广阔的太空视野。因此,波音公司称之为“太空态势感知的革命”。它将会对低轨和地球轨道上的所有常驻物体进行实时的探测和跟踪。任务包括对卫星距离和太空物体识别数据的收集、处理和通信。“探路者”卫星还将支持获取太空监视的关键性能参数,勾画出美国太空司令部有关太空控制的最高需求文件。
  作为美国发展天基太空监视能力的重要计划,“天基监视系统”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称为Block10,目标是部署一颗“探路者”卫星,以此来提供一种过渡性的天基太空监视能力;第二个阶段称为Block20,这个阶段将部署由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并将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而Block10阶段得到的经验和技术将用来指导Block20。
  因此,即将发射的“探路者”Block10是美国整个天基监视卫星星座名符其实的探路者,而Block 20作为Block 10的后继者,将具备更多的功能。也可以说,“探路者”Block10将成为美国未来太空优势和组建“天基监视系统”星座的跳板。所有卫星投入使用后,每年的运行费用大约600万美元,每颗星的寿命约为7年。投入使用后,该系统将能每天对大多数卫星的位置数据进行更新。
  美在太空部署“侦察兵”
  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以来,原本宁静的太空就不再宁静。其中各国发射数量最大的是军事侦察卫星。由于侦察卫星担负着对敌方战略腹地的侦察重任,因此也被称为“间谍卫星”。而美国即将发射的天基太空监视卫星则可以被看作“间谍卫星中的间谍”,正所谓“谍中谍”,是一颗美国布放在太空中的“窥视之眼”。
  按照目前美国的官方解释,美国空军即将发射的“天基监视系统”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太空碎片的轨道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而避免碎片与国际空间站或者航天飞机空中相撞。也就是说,它是一颗用作太空防御用途的卫星。
  而细细分析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虽然美国发射“探路者”卫星貌似是为了保护美国自身的太空资产,但实际上是等于变相增强自身太空进攻能力。“探路者”卫星既然由美国空军发射,它的任务就绝不仅仅是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探测威胁太空安全的碎片这么简单。
  该卫星入轨后,既然可以跟踪碎片,那么它必然也可以跟踪卫星,跟踪反卫星武器以及其他可能威胁到美国卫星的物体,甚至包括别国在太空的一切活动。
  上述功能意味着“探路者”相当于一颗“反卫星”的卫星,它的服役会大大增强美军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
  事实上,“探路者”卫星更重要的任务正是监视太空中他国的所有航天器和航天活动,而所获取的轨道数据将会实时交给美国国防部,以支持美军日后的军事行动。
  从作战使用程序上讲,“探路者”将由美国空军“制天权联队”控制。当在轨物体威胁到美军卫星时,“探路者”将及时把情况报告给地面指挥中心,指挥美国卫星采取变轨等措施避开威胁。而一旦别国被视为威胁,美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威胁认定”和安全需要对别国的航天器发起攻击。“探路者”卫星所提供的有关目标的轨道、行踪等详细的数据,无疑都将转化成美军未来反卫星武器瞄准的坐标。
  因此可以说,“探路者”本质上就是美军在太空部署的侦察兵,是“反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战的“帮凶”。届时美国间谍卫星将不仅能及时锁定他国卫星,而且可主动发起致命攻击。
  或将成为美“导弹防御系统”重启的信号
  不断增强的太空监视网是美国实现太空军事化的重要步骤。“探路者”卫星的发射,将使美国拥有事实上的“必要时拒止对手使用太空的权力”。可以说,太空监视网是美军未来部署太空部队的前奏。在美军的积极推动下,战场向太空延伸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趋势。
  今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的新太空政策,呼吁美国加强太空探索领域的国际合作。奥巴马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新政策旨在“增强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力”,并且声明,“我们不再与对手竞争——事实上,我们的中心目标之一是在太空探索领域促进和平合作与协作,这不但能避免分歧,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在低地轨道及以外的运行能力。”
  如果说,当时人们对美国新太空政策的解读重点是在“太空合作”的话,那么“探路者”的发射,则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新版太空政策事实上是在争夺“领导权”。而这一点与小布什所强调的“必要时拒止对手使用太空的权力”有异曲同工之效。
  而潜在地,“天基监视系统”卫星也完全可以成为美国导弹防御局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它同样具备对导弹的早期探测能力,能够在导弹助推段和飞行中段实时捕捉和跟踪导弹信号。而且通过与其他导弹防御系统的协同,“天基监视系统”卫星可以在导弹飞行中段具备更好的远程探测能力,从而为反导拦截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容量及更可靠更快的智能性。再考虑到美国6月29日刚刚在位于太平洋靶场进行的一次战区高空防御系统(THAAD)的反导试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探路者”的发射也可能是美国新阶段“导弹防御系统”重启的信号。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导弹预警卫星_百度百科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日起,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要进行帐号实名认证。为保障百度帐号的正常使用,请您尽快完成手机号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Missile early-warning satellite)是美国国防支援计划( Defense Support Program )卫星,为美国的国家指挥机构和作战司令部提供导弹发射和核爆炸的早期检测和预警。太空中的卫星在与地球同步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来自以地球为背景的导弹和助推羽流的。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简介
导弹预警卫星是用于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的发射的侦察卫星。一般由多颗卫星组成预警网,可昼夜对地面进行监视。导弹预警卫星上装有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和带望远镜头的电视摄像机,在敌方从地面或水下发射导弹后数十秒内,红外探测器即可探测到导弹上升段飞行期间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并发出警报。同时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机跟踪拍摄目标,自动或按照地面遥控指令向防空指挥部发回目标图像,并在地面电视荧光屏上显示出导弹尾焰的。预警卫星上一般还装有核辐射,往往兼作核爆炸探测卫星。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特点
预警卫星采用高轨道,覆盖范围广,能克服地面防空雷达因电波信号沿直线传播受地球曲率
影响而不能尽早发现目标的缺点。根据敌方导弹发射场的远近,可获得15分钟~30分钟预警时间,从而便于己方捕捉战机,及时组织战略防御或实施反攻,它是现代战争中战略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部署
美国于1960年开始发射试验型导弹预警卫星,1970年开始部署工作型导弹预警卫星,先后实施过3个导弹预警卫星计划。“米达斯”计划是美国第一个导弹预警卫星试验计划。日至日期间,共发射了12颗试验型卫星。经多次试验发射之后,无法投入实际应用,国防部下令停止了此项计划。
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计划是继“米达斯”之后的一个过渡性预警卫星计划。1966年末,美国空军与有关公司签订多项合同,研制一种新型预警卫星,作为部署工作型卫星过渡性临时措施。
日至日,美国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4颗小型载荷卫星,其中3颗发射成功,l颗未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近地点为3.2万千米,远地点为4万千米。卫星轨道远地点在赤道北面的上空,只要部署两颗卫星就能随时发现前苏联导弹的发射情况。这项过渡性计划为美国部署工作型预警卫星打下了基础。
国防支援计划(DSP)对外又叫“ 647”计划,其导弹预警卫星是同步轨道预警卫星,是美国战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射时先进入近地轨道,再进入转移轨道,最后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星上除装有改进的红外探测器外,还装有一台电视摄像机。主要用于监视前苏联、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及其他航天活动,对远程导弹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其辅助任务是航天发射探测和核事件探测。卫星能在每8秒~12秒钟对地球表面上某一特定地区扫描一次,并能在50秒~60种种内识别出导弹红外源,并能在3分钟~4分钟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现役系统一般是5颗星在轨,其中3颗工作,2颗备份,如果前苏联向美国本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可提供25分钟~30分钟的预警时间。工作寿命7~9年,有一定抗毁能力。卫星可以在各种天气情况下昼夜提供情报。1984年又发射了新一代卫星,称为DSP-l型,不仅能发现红外辐射强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还能对诸如潜射弹道导弹之类较冷的红外源有更好的报知能力,而且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应用
海湾战争期间,国防支援计划 DSP在伊方“飞毛腿”导弹发射后的30秒内即探测到了导弹阵地的位置,为“爱国者”导弹提供了1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战争后期,已能对“飞毛腿”导弹提供4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因此,可以说“爱国者”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预警卫星的早期预警是关键。
美国导弹预警卫星发展
“国防支援计划”系统是在冷战时期为战略导弹发射预警而研制与部署的系统,受海湾战争的启发,美国国防部研制了下一代预警卫星系统,以提高对战术导弹的预警能力。经过多种方案的对比,从降低计划费用和满足战术应用要求两方面考虑,美国国防部199I年底提出了“天基红外系统”计划。该系统将取代“国防支援计划”系统,用于探测助推段与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所提供导弹发射的预警信息,可满足ZI世纪美军对全球范围内战略和战术导弹预警的需要。“天基红外系统”由高轨道部分和低轨道部分组成,其中高轨道部分包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及两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它们将装备高扫描速度和高分辨率的红外探测器,而低轨道部分称为“空间与导弹跟踪系统”,可能由12颗~24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天基红外系统’能透过大气层探测和跟踪导弹飞行时火箭发动机排出的火焰。在导弹起飞后10秒~20秒内把信息传输给作战指挥机关,并引导反导弹武器对目标进行拦截。据估计,第一颗大椭圆卫星与第一颗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分别于年发射,低轨道卫星从2006年开始发射,整个计划估计耗资200亿美元。“天基红外系统”在21世纪初投入运行后,可使战术导弹的预警速度与精度比如今的“国防支援计划”系统提高 10倍以上。恶劣天气躲开美监视 美卫星没看清中国军演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恶劣天气躲开美监视 美卫星没看清中国军演
.cn 日 11:11 环球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黄山
  天气原因使美错过机会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再次做出“深刻反省”:由于“天气原因”,军方情报部门未能掌握中国军队近日在海南岛举行的大规模两栖作战演习的关键情况,因而“
又错失了一次研判中国军队渡海登陆作战实力的良机”。据报道,中国此次军事演习的规模很大,军方动用了一个海军陆战旅、大批海军舰船及空军飞机在内的大量兵力参演,而且还进行了“重返式”的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演习。为了防止演习情况“曝光”,中国军方将演习最关键的海滩登陆阶段选在了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里进行。
  据美情报官员表示,这已是中国军队连续第二年特意选择在恶劣天气下进行两栖登陆演习,从而使美国间谍卫星和飞机都无法监视演习情况。美军认为这是大陆军队故意采取措施来“规避美方侦测和实施欺骗”。由于天气原因而让美国先进的侦察卫星无计可施并不止这一回。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集中几十颗侦察卫星对伊拉克实施了全天候、全地域的不间断侦察。但在海湾上空的7颗图像侦察卫星中,只有1颗能透过浓厚云层进行观察和照相,因此美军卫星在战争中始终无法及时发现借助不良天气四处转移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机动发射架,对其伪装和坑道、沟渠的遮掩也难以识别,最终不得不派特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潜入伊境内进行现场侦察。1998年4月,印度连续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核试验,而号称拥有世界一流监测设施的美国情报部门事先也一无所知。据美情报人员后来分析称,印度在其西北部的拉贾斯坦沙漠组织核试验的前几周就曾进行了各种伪装,并利用不良天气,采用声东击西等方法,躲过了美国的侦察卫星。
  美缘何紧盯我军演习
  近年来,随着我军武器装备更新和军队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美日等西方国家和台湾当局对我军武器试验、部署调整、演习训练等一些正常的军事活动异常关注,特别是对我军举行的各种大小规模的演习演练活动更是极为重视,大量动用间谍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船等先进侦察装备,甚至派遣间谍对我实施侦察,刺探我军情报。美军认为,军事演习是各国政府和军方在国家总体规划和战略制定过程中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现代战争和武装冲突爆发频率的降低,军事演习更加成为各国军队检验其军事战略构想和武器装备效能,培养各级指挥人员及配合政治外交斗争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演习中得出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在今后的实战中再次出现,特别是一国军队在演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很有可能成为兵败的症结所在。
  1999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举行大规模三军联合演习期间,美海军“邦克山”号导弹巡洋舰曾专程赴我导弹着点附近海域活动,利用其舰载的“宙斯盾”导弹监测系统对我导弹发射情况进行监控。驻西太平洋美军的各种侦察飞机更是以每天10余架次的超常频率对我军演习区实施全天候、不间断的侦察。在去年8月我军在福建东山岛地区举行的“东海六号”演习期间,美军不仅派出舰艇抵达演习附近海域实施全程监控,而且还安排“文森”号与“星座”号两支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偶遇”情况下举行了联合军演,毫不掩饰地暴露了其威慑企图。美国海军“洛杉矶”号核动力潜艇更是潜伏于台湾周边海域,对我军导弹试射情况进行秘密侦察和监视。为全面掌握我军在联合作战演习中启用的各种先进的电子信息战装备性能参数,西太平洋美军还加大了对我侦察强度和范围。在空中,其电子侦察机由EP―3型改为滞空较久的RF―135型;在海上,“鲍迪奇”号海洋谍报船安装的各种电子监听设备一刻不停地在录取信号;在水下,美军的反潜探测装置更是对我潜艇可能“泄露”的一丝一毫“踪迹”都不放过。对此,有西方媒体曾评论说,“在军事演习中,美国人似乎比中国军队忙得都厉害。”
  美卫星如何获取情报
  在美军现有的各种侦察手段中,间谍卫星由于滞空时间长、监视范围广、不受各国疆域限制等优点成为首屈一指的“王牌”。目前美军侦察卫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导弹预警和海洋监视四类专业侦察卫星和其它一些能够辅助侦察的全球定位卫星、气象观测卫星和测地卫星等。美国目前至少有50余颗各类卫星在空中担负直接或间接的侦察任务。据悉,在通常情况下,平均每6个小时就有1颗美国的侦察卫星从中国大陆及沿海的上空飞越,可以实时为美国军政领导人提供相关的动态情报。
  另据英国《泰晤士报》披露,美国防部目前正在秘密招募数千名科学家来研制发展下一代间谍卫星,其总预算金额竟高达250亿美元!按照其设想,美军将从2005年始部署24颗高空轨道侦察卫星,每颗卫星重量只有目前的1/3,收集图像的能力却是现有卫星的8到20倍,误差不到15厘米。据专家分析,待该侦察卫星网全部启用后,美军将能够在任意时间对全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进行高精密的侦察。美国国家图像测绘局(NIMA)曾于今年9月20日在美国本土马里兰州举办了一个名为“美利坚之眼:我们看到了什么”的大型卫星展览。展览中,军方首次展出由两颗在“冷战”年代显赫一时的侦察卫星―――“锁眼”卫星KH―7和KH―9过去数十年中拍摄到的图像。图像表明,在美苏“冷战”期间,高分辨率的美军侦察卫星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全球各个“角落”里发生的一切:导弹发射、潜艇下水、部队集结、军事演习等。目前,美国对侦察卫星高度依赖,每一颗侦察卫星的故障或是无效工作都会使美军情报蒙受巨大损失。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情报官员说,美国国家侦察局今年7月曾一度与一颗美国间谍卫星失去联系,这颗卫星停止运作约12小时,而在此期间美军情报部门无法获得俄罗斯导弹发射场和美国与盟国维和部队随时可能受到袭击的巴尔干地区的照片,其后果至今都让美军情报官员感到后怕。
  军事行动怎样防侦察
  尽管美军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侦察卫星平台,但历史上的无数成功战例说明,只要准备充分,措施得当,即便是再先进的情报手段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完整、准确的情报。军事专家认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想有效防范被侦察,可以从时间、地点、天气、水文等多个方面采取隐蔽或欺骗措施,隐真示假,声东击西,从而保证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1973年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军队以渡河演习的名义,向苏伊士运河地区大量运送渡河器材,调集作战部队。由于他们利用黑夜或大雾天气,不仅骗过了以色列,而且也骗过了美国的侦察卫星,使埃军的突袭得以成功。
  近年来的战争实践表明,为了有效防范卫星侦察,可综合采取“躲”、“变”、“骗”等措施。“躲”,就是掌握卫星运行规律,进行机动躲藏,防止其侦察。由于卫星只能沿预定轨道飞行,通过跟踪观测,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侦察卫星将经过地面目标的时刻。在一般情况下,一颗卫星对同一地面目标每天最多侦察两次,每次只有十几分钟时间,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卫星侦察的间隙和“空白”进行军事活动。冷战期间,苏军每天都向部队通报一次外国电子侦察卫星的飞行情况,各部队和基地的重要电子装备在卫星通过上空时都要关机。“变”,就是针对电子或雷达侦察卫星只能通过遥感手段间接获取目标信息的特点,相应地改变目标辐射特征,以削弱卫星侦察的效果。对付电子侦察卫星的首选方法是严格部队的电磁辐射控制和管理,尽量减少使用电磁辐射信号,同时可采取变频、跳频、扩频、脉冲等先进技术,以免被敌方掌握部队行动的规律和实力。“骗”,就是针对照相侦察卫星的成图过程,利用地形、伪装、不良天候等条件进行伪装欺骗。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巧妙地把重要的军事基地和设施都伪装起来,通过制造假军事目标等方法,有效欺骗了美国和北约的卫星侦察,保存了军事实力。此外,侦察卫星虽然分辨率很高,但在不良天候条件下其“能见度”也大大降低,无法判明具体目标,这也就是美军情报部门此次“反省”对我军演习侦察失败的原因。▲
【】【】【】【】
新 闻 查 询美今春将发射“观察者卫星”监视他国卫星
  中国宁波网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font color=#ff0707
  近日,美国《空间》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向外界披露美国波音公司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太空监视卫星系统”的地面阶段试验,并计划在今年春天发射第一颗“观察者卫星”。文章援引一名来自美军太空司令部科罗拉多州基地上校的话称,这种“观察者卫星”可以在太空中观察到其他各国侦察卫星的一举一动,简而言之,就是“让对手明白我们知道他们都知道什么”。
  在提出这项计划之前,美国空间监测部门曾遇到一个问题―――无论是地面监测点,还是在太空同一轨道上,都无法行之有效地对其他国家的侦察卫星进行跟踪观察。于是,美军提出,将卫星发射到距地球表面更远、更高的轨道上,就可以实现对将近半个地球上空的所有卫星的监测,并且不必担心会受到天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今,这种用来“监视别国卫星的卫星”已经浮出水面。而由多颗“观察者卫星”组成的“太空监视卫星系统”一旦构成,在太空任何一处进行变轨机动和侦察活动的卫星都将在其监视之中。
  美国是最早涉足太空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太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批军用侦察卫星;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设想在太空部署动能拦截弹拦截敌方核导弹,几经演变后成为正在实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此外,美国还率先设立了“太空司令部”,朝“控制太空”方向全面迈进。今天,在绕地球飞行的800多颗各类卫星中,美国拥有半数以上,其中可用于军事任务的卫星总量超过100颗,包括侦察卫星、GPS导航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军用通信中继卫星等。另外,美国还组建有太空部队,研发了多种太空武器。
  2006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新的《国家太空政策》。这份文件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修订太空政策,进一步打开了太空军事化的大门。文件声称,对美国而言,在太空的行动自由与美国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同样重要;美国的太空系统有不受干扰的权利,任何有意干扰美国太空系统的做法将被视为对其权利的侵犯。新太空政策文件还措辞强硬地指出,“如有必要,美国有权不让任何‘敌视美国利益’的国家或个人进入太空”,并暗示要部署太空武器,发展“多层面和整体的导弹防卫能力”等。2007年,美国太空军事项目预算已高达48亿美元,2008年又增至60亿美元,增幅达25%。
  从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到今日的“太空监视卫星系统”,可以看出,关于对未来战争的构想与准备,美国有其独到的见解与方式。与其他国家“有什么样的条件就打什么样的战争”明显不同的是,美国是“有什么样的战争理念就创造什么样的战争条件”,从而能够“去打我想要的战争”。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围绕扩大自身军事技术优势的目标展开武器装备研发和战术设计,竭力通过谋求对其他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来实现自身的绝对安全。“太空监视卫星系统”计划就是最新的例证之一。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编辑:揭秘中国侦察预警卫星:数量技术水平仍不如美
资料图:遥感卫星原标题:遥感技术在国防军事上的应用金猴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别敌我。在我军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其中遥感技术就是战略支援部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遥感卫星最早就是为了军事应用而研制,后来有一些逐渐从军事专用技术扩展到民用领域。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在卫星使用的遥感技术上,目前军用卫星与民用卫星相比,依然保持着绝对的技术优势。航天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军事侦察、导弹预警、武器制导、军事测绘。遥感技术用于军事侦察,是目前最为有效、最为安全,同时又是最可靠的侦察手段。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不属于地面国家的领空范围,不必担心侦察卫星的活动被指控为侵略行为。因此,航天遥感技术作为现代军事侦察的重要手段,具有侦察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目标快等优点,能获取采用其他途径难以得到的军事情报。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一国境内的任何露天目标都能被其他国家侦察得了如指掌;而卫星观测、远程理化分析及信息加工技术,又加强了截获军事情报及核查武器设施的能力,国家的军事主权和边界安全都面临无形侵袭的威胁。从侦察卫星拍摄的遥感照片上,能看清飞机和导弹发射架等军事装备和设施,能分辨坦克和战车的类型,能识别直径为0.1-0.3米的物体。同时,对作战区域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高动态的航天遥感侦察,可以迅速、及时地获取多频段、多时相、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信息,从而了解敌方整体部署情况,监视、跟踪并预测敌方部队的未来行动,全面掌握打击目标的位置分布,引导精确攻击武器准确命中目标,并有效评估战场毁伤效果。 随着遥感系统的小型化,把遥感技术和武器相结合以提高武器智能化水平与命中精度,已成为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遥感技术既可用于战术导弹、炮弹和炸弹等武器的制导系统,也可用于战略导弹的制导系统。 军事遥感测绘技术在军事上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为军事行动提供军用地形图以及为未来数字化战场做好测绘勤务保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渗透到我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我国现有的军用遥感卫星有“尖兵”系列侦察卫星以及“前哨”系列红外预警卫星。 中国的遥感卫星系统整体卫星数量和技术水平虽然落后于美国的“锁眼”“长曲棍球”系列遥感卫星系统,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遥感卫星在中国的国防领域以及未来的军事行动中将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者刘恺健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ngu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星监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