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是指夺取政权方式的共同点

试看已结束,文档全文共22页,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查看。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2 p.4 p.22 p.5 p.12 p.21 p.4 p.11 p.7 p.4 p.4 p.3 p.5 p.9 p.18 p.3 p.3 p.4 p.2 p.6 p.4 p.5 p.最新最全2012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内容标..最新最全2012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内容标准】(1)简述俄国 1917 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一、选择题:●(2012·江苏盐城)24.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史
论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凡尔赛—...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4发现相似题您(@)目前可用积分:34292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一位美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精辟分析
9274 次点击
18:48:12 发布在
作者:(美国)大卫?科茨&&&&1991年下半年,我访问过苏联,曾直接观察到苏联解体过程中的若干情况。近几年 ,我根据当时的见闻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苏联解体这一本世纪中重大的历史事件 作了一次系统的分析。我写的《自上而下的革命》一书概括了这个研究成果。这本 书以翔实的资料说明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在试图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 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灾难。现在关于苏联解体的解释,西方有个主流观点,它包括 两个方面:第一,计划经济是走不通的。早在80年代,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开始崩溃 了,所以,苏联别无选择,只有实行市场化和私有化。第二,这是苏联人民的选择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旦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人民就会提出废除社会主义而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苏联是进行社会主义试验最长的国家,曾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上述观点来说 明解体的原因,在我看来,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这不符合历史。让我们回顾一下 历史。&&&&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28年,从1928年至1975年大约50年时间,苏联经济发 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不管用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还是西方资料,都可以证 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经济 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在这一点上,恐怕资本主义国家是做不到 的。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早在1940年前后,苏联就从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西方有个统计,30年代苏联工业机床进 口量的比例曾达到85%-90%,二战开始后,全部由国内自己生产,极大地促进了 工业化和技术进步。从1950年到197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4.8%,而 美国同期的增长率为3.3%。西方的统计还表明,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 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大大快于西方国家。当然这不等于说,苏联建立的计划 经济体制不存在问题。&&&&从1975年到1989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这是相对于前几十年而言,并没 有崩溃。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是1990年夏开始的,其原因并不是由苏联经济体制 的内在矛盾引起的。1990年3月,叶利钦当选为当时苏联范围内最大的俄罗斯共和 国议会议员,同年6月,他通过一次惊人的选举,当选为俄罗斯的主要行政长官。 这时,叶和他的助手们开始采取一系列政治手段,破坏国家的计划经济,导致国家 经济出现明显下降,约为2%左右。1991年,叶领导的俄罗斯又在更大范围内破坏 中央计划,他把俄罗斯税收的绝大部分截留下来而不上交中央财政。当年,苏联经 济下降13%。可见,90年代初苏联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体制内部,而是 人为破坏的结果。&&&&对西方主流观点的第二方面我们怎么看?据我了解,1990年前后,为研究苏联改革 的走向,包括美国民意测验机构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在苏联进行了多次民意测验, 结果表明,支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在5%-20%左右,高达80%的人民都希望坚持 社会主义。如1991年5月,美国一个民意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了一次一千人规模的 民意测验,其中一项内容是“你是否赞成在苏联实行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 只有17%的人表示同意,83%的人表示不赞成。这样看来,苏联公众的大多数并不 想取消社会主义而建立资本主义。&&&&下面是我从历史事实出发得出的研究结论。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我这里指的是为数十万人左右的占据着党政机 关重要领导岗位的精英集团。正是这个精英集团企图实行资本主义,以便他们享有 更大的权力,拥有更多的财富。所以我把书名定为《自上而下的革命》。我并不认 为这个精英集团的每个人都赞成资本主义,比如雷日科夫就与大多数党的干部不同 。我在1992年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发现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为社会主义 改革最终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感到无比的痛苦。但在苏联精英集团内部,这样的人无 论如何是太少了。他们中的多数人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且与城市中那些持相同观 点的知识分子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下面,我提供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结果。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 在莫斯科做了一个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掌握着高层权力的党政要 员。调查采取特定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般要同调查对象进行4-5小时的谈话,通过 谈话以确定他们的思想观点。分析结果是大约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他们明确支持改革前的社会主义模式;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观点,拥护改 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实现民主化;76.7%认为应实行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在世界上 存在最长、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党的干部队伍内竟有那么多的人主张走资本 主义道路,实在令人震惊。&&&&让我简单地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从1975年到1985年,苏联经历了十年的平稳发展时 期,此时苏共党内酝酿着一种力量,就是要求改革。戈尔巴乔夫作为改革派的代表 而当选为中央总书记。戈在改革初期试图通过改革克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存在 的若干问题,使苏联走上经济、政治民主化之路。具体地说,就是政治上实行分权 ,经济上引入市场机制,意识形态领域减少控制。这样做的结果导致苏共的权力削 弱了,威信降低了,由此引发了党内三种力量间的斗争,一是要坚持对党的领导和 社会主义进行改革,二是要回到比较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去,三是有人公开主张 用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叶利钦恰恰是第三种力量的代表,他当过政治局委员、 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其言论和政治影响是巨大的。90年代初,叶当选为俄罗斯行 政长官后,事实上形成了共联境内两个政权并列的局面,一个是苏共控制的中央政 权,另一个是叶掌握的俄罗斯政权。由于俄罗斯人口和领土面积的绝对优势,叶逐 步占了上风。根据苏联宪法,俄罗斯没有自己的军队,叶不是靠军队的支持,他的 基础是苏共党内的那些主张搞资本主义的精英们。据我研究,70年代苏共领导集团 还是由理想主义的革命者组成的,到80年代就完全不同了,占据苏党政机关要职的 精英们开始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代之以典型的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尽管这些 精英们还在不断重复官方的观点,但相信者是极少数的,他们开始考虑实行什么改 革方案对自己最有利。许多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会减少自身的权力,改革前的社会 主义虽然赋予他们某些特权,但又限制了他们把权力传给子女和聚敛更多的财富。 显然,实行资本主义最符合精英集团的利益,这样,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而 且可以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实现个人财富更快的增长,又能合法地让子 女继承权力和财富。我认为,叶利钦之所以能够采取较为和平的方式迫使苏联解体 ,就是由于共产党内那些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精英们的支持,从而也才能促使俄罗 斯顺利地向资本主义过渡。&&&&1991年夏天,我在莫斯科同一个叫尼库拉亚夫的苏共高级干部交谈,他在世界上的 许多热点地区工作过,估计是个克格勃成员。我问他:“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 ?”当时苏共还存在。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 听了感到不可理解。现在我清楚了,他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思想基 础问题。这里顺便说一下,那些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前苏共精英们并没有想错,如 今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正是当年党内的精英。比如切尔诺梅尔金,80年代他当过苏联 天然气总公司的总经理,1992年后天然气公司私有化了,切尔诺梅尔金摇身一变成 了天然气股份公司最有实力的控股人,他控制着全世界40%以上的天然气资源,是 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前苏联共青团中央书记科尔科夫斯基也利用自己的职 位创办了一家大银行,把原属于人民的财富变成个人的财产。&&&&关于苏联解体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如1989年至1991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叶 利钦和他的盟友们巧妙而充分地利用了这个斗争。再就是党和政府的媒体控制权落 入了企图实行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手中以及民族矛盾和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各种斗 争。但从根本上说,是精英集团自身的问题。&&&&下面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一个由党的精英集团和城市知识分子组成的联盟竟能不 顾广大苏联人民的反对而推行资本主义道路呢?我认为,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确实在生活上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在政治上是比较被动的,缺 乏政治权利。当精英联盟要搞资本主义时,他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抵制措施来捍卫社 会主义制度。当然,在叶利钦掌权初期,也还是顾忌到人民对制度的选择,他在各 种公开讲话中尽量掩盖其真实观点,不暴露准备建立资本主义的企图,而是说要通 过改革引入市场经济,逐步消灭政治精英的特权,这与一些公开讲要在苏联进行一 场资本主义革命的人比,无疑是一种最廉价的欺骗。&&&&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 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 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 ,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 的社会公正。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一个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 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 处。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 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 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 会制度而存在。&&&&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时期大幅度增加军费而迫使苏联 也搞军备竞赛,结果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如果这是里根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 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是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 料显示,80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绝对数是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与50 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 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 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 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有 化。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19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同苏联的改革相比,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多数人口在20年间生活质量有 了明显改善。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是把国家的有效控制和市场结合起来,到目前为 止,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但也要看到,在中国社会群体中,不平等的 现象在大幅度增长,失业人数在增加,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所获得的福利在逐步减 少。如果说在前进中有什么危险的话,我感到,危险主要来自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 扩展,这一思潮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中国的继续 发展必须打破政府对资本和商品流通的有效控制,把企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我 认为这是错误的,要知道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据我研究 ,凡是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国家一旦采取新自由主义模式,实行完全的市 场化和私有化,最多只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现在俄罗斯已经走上了这 条路。我想中国的领导要比俄罗斯人高明,不会成为新自由主义词汇的俘虏,不会 走俄罗斯的路。&&&&美国人对苏联解体的分析 2&&〔美〕大卫?科茨&&&&1985年,迫于苏联社会十年来日渐增长的社会经济危机,苏联领导人着 手开始改革。六年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土崩瓦解,在此废墟上分解成俄 罗斯和其它国家,并加紧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危机到改革,从改革到崩溃,一步紧似一步。这是一个还相当年轻的社会 制度,直到不久前看起来还很稳定,现在竟已面目全非。这在历史上是非同寻常 的。在正常情况下,一种社会制度只要在若干大国站稳了脚跟,除非暴力摧毁或 者战败,从来没有突然垮台的先例。美国在三十年代所经历的大萧条显然比七十 年代中期开始的苏联危机要严重得多,但是并没有导致政治经济崩溃。世界资本 主义虽然在大萧条中受了沉重打击,但是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设法生存了 下来,接受了改革,但并不触动基本制度。&&&&为什么年的苏联危机以及随后的改革尝试导致了截然不 同的结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于全世界的左派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你是否 承认前苏联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很多左派都承认,其中有社会 主义的基本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计划调节,保证充分就业,以及 向工人提供一定范围的社会经济权利的福利。但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和经济制度 使社会畸形发展,没有真正的公民自由,也不存在民主程序。这些畸形发展可以 看作是非社会主义关系的存在引起的,有些来自资本主义,有些则是封建主义。&&&&要解释社会主义在前苏联的解体,就要分析1985年以后在苏联及其最大 的继承国俄罗斯改革的演变过程。改革所释放的力量摧毁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 企图通过目前的“休克疗法”一举建成资本主义。&&&&改革是怎样开始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消极因素,自二十年代末三 十年代初形成以后至七十年代中期,仍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它迅速实现了工 业化和城市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一代高度教育程度的人口,工人享受 高度的社会保障。有必要指出,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仍然能够进一 步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差距,苏联及其盟国已无可争辩地成为美国及其盟 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在包括科学技术和体育在内的许多领域显 示了巨大的成就。在1975年谁要是说未来属于社会主义,那是颇为言之有据 的。&&&&但是,七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发生了转折。从此以后,社会陷入 了危机,经济增长率下降,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东西方之间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崩溃的迹象与日俱 增(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酗酒,腐败),国内的政治抗议活动在增长。在 随后的十年中,所有这些危机的征兆都更加严重了。因此,正是迫于日益深化的 危机,戈尔巴乔夫才在1985年勉强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并不隐瞒自 己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他能够战胜比较保守的竞争对手,这表明最高领导层意 识到只有尝试某种新的出路才可能摆脱正在加深的危机。&&&&1987年,戈尔巴乔夫写了《改革与新思维》,阐述了他对危机的分析及 其解决方案。在这本书中,他罗列了苏联经济的各种弊病,诸如原材料浪费,效 率低下,技术陈旧和集权管理和僵化。戈尔巴乔夫指出,危机不仅资本主义有, “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保证……不发生重大社会政治危机”。他 指出,苏联危机的根源在于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特殊形式所包含的缺陷,特别 是“管理方面的过度集中,忽视人的利益的丰富的多样性,低估人民在公共生活 中的积极作用……”。戈尔巴乔夫认为,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是缺乏民主;出路 就在于“社会一切领域的广泛的民主化”。他强调,改革的结果是“巩固社会主 义,而不是用另一种制度来代替它”。&&&&如果分析一下戈尔巴乔夫的主张的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就会发现他并没有 一套前后一贯的方案,而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之间犹豫不决。一个方向,是实行 经济制度民主化。包括企业的民主化和计划制度的民主化。另一个方向是在经济 中引进更多的市场因素。&&&&所有现实世界中的现代经济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没有哪个制度只 有市场或者只有计划。至少在表面上,最初的改革计划意在建设一种民主社会主 义,民主的计划和民主的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只起次要作用。在这个最初的 计划中当然不会有鼓励私有化的内容。事实上,戈尔巴乔夫写道:“社会主义及 其公有制基础,为经济进步提供了本质上无限的可能性。”但是,让社会主义与 市场相调和是不那么容易的,随着改革的发展,改革计划中的市场化因素日渐膨 胀,越来越有影响,直至主宰了改革本身,于是,坚持公有制的初衷被放弃了, 代之以推行“私有化”。不是改革社会主义和使之民主化,改革变成了以资本主 义代替社会主义的过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改革变质的阶级原因 &&&&苏联解体及其转变为资本主义乍看起来可以归因于外部压力,在社会主义者 看来尤其如此。来自世界资本主义的压力在整个苏联社会的历史上都存在。但是 ,恰恰是在苏联及其盟国最终实现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军事均势、彻底打破了西 方以武力征服灭亡社会主义的迷梦以后,这些国家走向了崩溃。无法想象,中央 情报局连在美国大门口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都消灭不了,竟有能力策划把苏联这 样的超级大国搞垮。&&&&外部压力始终是事态进程中的一个因素,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国家 的内因。本文的基本论点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尝试导致了一个倾向于向资本 主义过渡的社会集团和阶级联盟的形成。正是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非民主性 质,这个亲资本主义联盟才得以羽翼丰满,利用改革引起的愈益混乱的政治经济 形势,亲资本主义联盟夺取了政权,现在正企图贯彻自己的意志。&&&&改革一开始,最高领导层就面临一个问题,怎样使一个从未按民主方式运行 过的制度民主化,又怎样自上而下地实现民主化。第一步是实行公开性,也就是 舆论自由,包括官方传播媒介在内。公开性的目的是为预期的经济改革创造条件 。要发挥人民的主动性,要实现经济制度民主化,要使人民投身于经济改革之中 ,就有必要公开讨论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公开性造成了大鸣大放的局面。&&&&公开性的发动者始料未及的是,公开性导致“市民社会”在苏联开始形成,五花八门的政治观点纷纷在传播媒介上亮相,政见各异的松散组织初步形成。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社会主义,亲资本主义的观点,与其他观点一样,公开亮相。谁能用最刻薄的方式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谁就能博得许多人的同情 。&&&&1989年,当局着手进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在全国以半自由的方式选举 了新的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分市政府和州政府,反对派在选举中的胜利让共产党 丢了脸,反对派公开批评共产党,其中一些人公开批评社会主义,对于好几代人 来说,“社会主义”就是共产党统治下的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反社会主 义观点风靡一时,尽管绝大多数群众所坚持的仍旧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苏联社会中的三个主要的社会集团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一个,也是最弱 小的一个,是新兴企业家阶级,经济改革的起步给小型私人企业,主要是商业、 服务业和农业企业,带来了机遇。在苏联社会中原已存在着一个非法和半合法的 商人阶级,其中一些人非常富有。这个阶级现在日渐壮大,并且有了一个比较合 法的地位。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在公共事务方面积极争取自身权益,他们的自身 利益要求扩大私人企业的活动范围并增加其行动自由。然而,直到当时他们还仍 然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利益集团。&&&&第二个积极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集团是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苏联知识分子 在政治上相当软弱,它的绝大多数对当局俯首贴耳,只有极少数人站在反对派立 场上,公开性和民主化才使知识分子成了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集团。记者和电视评 论员突然有了报道他们想报道的内容的广泛自由。作家、艺术家、演员和学者在 新的条件下有机会向公众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知识分子为数不多,但极富煽动 力,在公开选举中很多知识分子竞选成功。&&&&令人惊奇的是,有这么多俄罗斯知识分子真诚地信仰资本主义。其中很多人 ,迷信那种理想的、充满了十九世纪色彩的资本主义。在他们看来,那是一个经 济自由和一切人机会均等的社会,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可能比 在纽约和波士顿有更多的支持者。这部分地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与旧制度联系 在一起的意识形态衰落了,很多知识分子走向了另一极端。如果官方传播媒介过 去没有完全讲真话,真话也许就是他们过去所听到的反面。&&&&但是,在这背后还有着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由于对外开放,知识分子们发 现,在资本主义的西方,他们的同行在差不多所有的方面都享受高得多的生活水 平。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西方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比较而言更有特权,这种 看法一般来讲是正确的,尽管经常有所夸张。莫斯科的知识分子经常向西方同行 抱怨自己的物质生活只比蓝领工人好一点或差不多或一样,以此作为社会不公正 的证据。&&&&但是,如果只有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拥护资本主义,他们永远也夺取不了政权 。第三个主要的拥护资本主义的社会集团,是一部分、很可能是绝大部分社会主 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特权阶层,主要的中央政治经济管理部委中的领导集团的绝大 部分都倾向于资本主义,这或许让人惊讶。但正是这个集团才使亲资本主义联盟 有了如此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实力。&&&&除了圣彼得堡市长安托莱?索布恰克以外,所有主要的资本主义拥护者过去 都是前政治经济特权集团中的高级官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尤里?阿法纳西耶夫 ,他是俄罗斯议会民主俄罗斯阵线党团的领袖,这个阵线是俄罗斯总统鲍里斯? 叶利钦在议会中的主要支柱,阿法纳西耶夫从前是高级党校校长,还是《共产党 人》杂志的主编,《共产党人》是苏共理论刊物。叶利钦同样出身特权阶层,还 有他最亲密的顾问、著名的“自由市场”派的莫斯科市长加夫里尔?K?波波夫 ,也来自前特权阶层。&&&&1991年7月至8月间,在一次去莫斯科的旅途上,我得到了一份关于在 勃列日涅夫的孙女的别墅举行的周末宴会的第一手报道。这份报道说明了苏联共 产党的主要头目的家庭是如何蜕变的,这集中表现在那次宴会上。根据这份报道 ,所有参加宴会的人过去都是旧制度下的高级官员,现在都是企业家。过去苏共 的首席理论家苏斯洛夫的孙子,现在是一个银行家,他所在的银行正从国有制转 变为合资股份制;勃列日涅夫的孙女成了一个女企业家;有趣的是,著名的物理 学家和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的儿子也出席了宴会,他也当上了企业家;其他出 席者都来自合资企业或者贸易公司。他们的豪华拉达小汽车已经换成了梅塞德斯 -奔驰,他们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现在比过去辛苦一些。 为什么有这么多旧特权集团的成员倒向了资本主义呢?很多研究者发现,在 最近的几十年,特权集团的绝大部分早已不再相信他们统治的制度是什么工人国 家,他们看破红尘,一味追求权力和特权,在他们升官发财以后,他们越来越感 觉到自己所享受的这点物质特权,要是与资本主义西方社会的统治者比起来,就 太可怜了。西方传播媒介详细报道了已经公开的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元首昂纳克 的度假别墅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苏联集团中最富的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所 拥有的度假别墅,也比不上一个小有发迹的美国牙医所拥有的同类别墅。特权集 团的很多成员显然已经不再相信官方的意识形态,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出发,一旦 这个社会面临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他们便倒向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使他 们不仅能管理生产资料,而且能拥有生产资料,并且可以公开积聚巨额个人财富 。除了大大提高他们绝对的和相对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外,他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地 位直接传给后代,不必像在旧制度中那样还要靠个人关系网。&&&&不仅旧特权集团的个人成员,甚至旧制度的一些组织机构,也对资本主义的 优越性心向往之。1991年,《读者文摘》打算在莫斯科发行俄文版。他们没 有选择前持不同政见者或者新资本家做业务伙伴,而是选中了进步出版社、国际 书店和第一模范印刷厂(当时是共产党的一个机构)。所有这些伙伴都是当局的 支持者。在《读者文摘》俄文版的第一期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关于美国无家可归 者的十个神话”的文章,企图抹杀无家可归者是美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以上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当资本主义 面临大萧条的危机时,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家倾注全力拯救这个制度,因为另一 种制度与他们不共戴天,社会主义意味着他们永不再能作威作福。像资本主义一 样,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一个统治集团,它统治着社会并在其中占有特权地位。但 是,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统治集团不拥有生产资料。而且,根据官方 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在管理经济和政府时要无私地服务于劳动人 民的利益。由于这个制度是不民主的和集权主义的,工人在名义上是社会的主人 ,实际上根本不能像法律所规定的那样作为统治阶级发挥作用。俄国革命的领袖 们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工人国家;在他们离开人世以后,意识形态和传统使社会主 义国家在很么时间以后仍然保留了很多社会主义特征。&&&&但是,这个统治集团并不想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棵树上吊死,更不用说什么 传统。社会的彻底民主化很可能把统治集团的绝大多数从他们的高位上赶下来, 还会减少领导岗位所拥有的特权,工人阶级必定能从社会主义民主化中得益。但 是工人阶级不掌握支配事态发展的权力。工人阶级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在统治集 团的不同派别中选择其一,叶利钦一伙凭着反对旧制度和许诺支持社会民主化, 一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夺取了政权。但是,在叶利钦当选总统以后,他的 所作所为证明他正是旧特权集团中那些把资本主义看作自己最好出路的人的领袖 。&&&&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和主要人物的个性都在事态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 是其中根本的结构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没有能形成一个与之利害共存的统治阶级 ,这样的统治阶级应能保卫自己所统治的社会。一旦社会陷入略微严重一些的社 会经济危机,统治集团的绝大部分马上抛弃旧制度,倒向资本主义。如果这种分 析是正确的,这就说明为什么这样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稳定的和比较成功的社会经 济制度竟然如此迅速和如此平缓地垮台了。&&&&经济问题、外部压力和民意 &&&&拥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集团联盟直到1991年仍没有取得统治地位。 1990年3月的选举使亲资本主义分子掌握了各共和国的立法机关,当上了莫 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市长。这一年7月,叶利钦退出了共产党,抗议经济改革踟躇 不前。经济改革的主调还是社会主义改革,但是正在改革方向。1991年,经 济“市场化”和企业“私有化”突然成了主要口号。&&&&在俄罗斯,“私有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意义模糊的口号。对于一个西方 人来说,私有化显然意味着把国有企业变为股份制或个人所有的私人企业,较好 的译法是“非国有化”,因为“私有化”这个词在俄罗斯不过是意味着使企业脱 离中央政府的管辖,但是并没有决定新的所制形式是怎样的。很多人支持私有化 是希望国有企业转变为雇员所有、雇员管理的企业。俄罗斯的大部分左派支持这 条道路,其中一些人认为这最终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蓝图。雇员所有制 的拥护者实力强大,导致俄罗斯议会在1991年夏季通过私有化法令时加进了 鼓励雇员所有制的条款。但是,叶利钦集团反对这种私有化,而渴望按照通常的 资本主义的意义实现工业私有化。&&&&经济形势对于从社会主义改革到照搬资本主义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必须注 意到目前在苏联各继承国的经济绝境仅仅是不久以前才开始的,当时社会主义的 关键制度已经解体。在改革的头五年,苏联的经济还在增长,尽管是缓慢的:国 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1985年是0.9%,1986年是4.1%,1987 年是1.3%,1988年是2.1%,1989年是1.5%,只是在1990年 国内生产总值才出现负增长,是-3.7%,1991年,据估计国内生产总值下 降13.0%。&&&&1990年经济初步萎缩,很可能是在改革方向上越来越僵持不下的结果。 1990年2月,苏共中央决议放弃宪法保障的党对权力的垄断。同年7月,以 叶高尔?利加乔夫为首的老近卫军与戈尔巴乔夫公开决裂,同月叶利钦退出共产 党。尽管政治形势日益动荡,1990年苏联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农业收成,但 是由于囤积大增,一些食品出现短缺。&&&&1991年亲资本主义联盟有了足够的力量,迫使中央控制生产和分配的旧 制度瓦解,经济开始崩溃。日,取消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物资 部,国家订货和经济计划制度宣告终结。但是,他们还没有力量建立起资本主义 制度。于是,旧的经济联系被破坏,新的经济联系尚未到位,在生产和分配系统 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混乱,中央计划不再协调经济,但是市场力量尚未发育成熟 。&&&&经济走向崩溃,加上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各共和国离心离德,联盟解体的阴 影笼罩着苏联。1991年夏天充满了危机的气氛。8月政变就是这种种气氛的 产物。政变失败使叶利钦一伙在苏联摇摇欲坠之际夺取了统治权,先是清洗了共 产党,然后排挤了戈尔巴乔夫。一旦大权在握,叶利钦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施展他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纲领了。(1991年秋天联盟的最后瓦解很大程度上是由叶 利钦的权力欲决定的,各共和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各共和国很想留在联盟以 内,1991年7月戈尔巴乔夫说服了大多数加盟共和国签定一项新的联盟条约 。但是,在政变失败以后,叶利钦在俄罗斯掌权,然而在俄罗斯以外他并不具备 替代戈尔巴乔夫在联盟内地位的支持基础。因此,叶利钦宣布联盟不复存在,为 了肯定这一点,他匆忙与另外两个斯拉夫共和国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组织了“独联 体”,联盟最后寿终正寝。)&&&&从社会主义改革转变为向资本主义过渡主要是内因起作用,但是外部压力也 在火上浇油,这种外部压力来自西方各大国政府和他们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还有他们周围的经济顾问,如综合顾问杰弗里? 萨赫斯。这些外部势力要求苏联及其继承国迅速取消计划制度、公有制、社会福 利、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补贴和就业保障。他们要求立刻放开价格、国 有企业迅速私有化、取消政府信货和给企业的补贴、大大减少政府的社会开支、 自由贸易、外国资本自由进入和可兑换卢布,叶利钦和他的经济灵魂、第一副总 理盖达尔全部接受了上述方案。&&&&支持这些建议的是如下许诺,如果接受了这些建议,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援助 :债务重新安排或者豁免,低成本信货,直接给予硬通货和商品,以及西方和私 人投资。在前苏联的经济形势逐步恶化以后,巨额外援的诱惑变得越来越有吸引 力,在围绕经济改革的方向展开的国内政治斗争中,如果某一方能切实保证一旦 走上了它所主张的道路就可以得到几十亿美元的外部财政支持,这肯定使它在政 治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另一种计划,如果要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社会主义, 就把西方援助拦在大门外了。&&&&有人可能认为,从社会主义改革转变为向资本主义过渡不仅是自由选举政府 的结果,人民欢迎资本主义,新当选的领导人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但是,这种解 释与有关人民对经济的看法的证据相矛盾。1991年5月,一家美国民意测验 机构在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几个国家中做了广泛的民意调查。俄罗斯人在回答 他们希望什么样的社会时,在回答者当中,12%选择“一个沿着我们过去走过 的道路的社会主义社会”,42%选择“一种更民主的社会主义”。所以,54 %的大多数选择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另外27%选择“一种改良资本主义,例 如瑞典”,只有19%选择“一种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例如美国或者德国”。但 是,亲资本主义的领导集团显然正走向最后一个方向,仅仅得到少数俄罗斯人的 支持。&&&&这次调查还发现,俄罗斯人民强烈支持政府所有制。在回答哪一类活动由国 家经营,或者由私人公司经营,或者两者并存时,绝大多数赞成银行(52%) ,重工业(79%)和广播电视(79%)完全由国家经营。绝大多数赞成消费 品制造业或者完全由国家经营(25%)或者将国家和私人经营结合起来(53 %),唯一大多数人赞成完全由私人经营的经济活动是农业(75%),甚至饮 食业也只有42%的人赞成完全由私人经营。&&&&显然,走向资本主义并不是人民愿望的反映,倒不如说是不顾人民的反对。 一名俄罗斯议员,原来是叶利钦的支持者,在1991年11月告诉笔者,大约 70%的议员都反对叶利钦政权的经济计划。这位议员说,议会以多数票通过叶 利钦的计划,是违背议员们的本意的,是叶利钦威迫的结果,他仗着俄罗斯民选 总统的地位为所欲为。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00:16 &&
为什么年的苏联危机以及随后的改革尝试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07:19 &&
啥叫社会主义?其对立范畴是什么?在人我关系、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上,考虑社会、国家多一点、重一点、先一点而已。如是,过去所谓的资本主义,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范畴。如是,近百年的对立、冲突,现今的许许多多争论顿然消失。如是,台海两岸对立的鸿沟基本填平。如是,改革才能方向明确且共识广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20:35 &&
&&&&“不争论”可否达致“共和论”?&&&&当年,邓小平说姓资姓社“不争论”。&&&&为什么?&&&&不该争论、不屑争论、不值得争论、不需要争论、不该在当时当地、当事上争论?....?&&&&沿着这些问号,中国人本应进行深入的探求、发展、达致飞跃。 && 惜无邓小平之睿智、宏观、开放、权威。&&&&以致二十年来,中国思想、政治、理论了无新意,吃尽老本。&&&&沿着“不争论”后的问号。可否这样续文:&&
资与社,不过近现代经世济国的两种(技、末)方法,哪里就有路线、道路、方向(本、体)的玄乎。&&&&只不过,当年血火相拼,生死搏斗的集团因政治对立、历史局限、认识尺度而人为夸大了二者的不相容处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人为地忽略了二者的相容处与经济措施的性质。&&&&现在,不仅是不争论,而是应当在研究二者传统对立的同时认真思考、探索二者之间相似、相同、相通、相容、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可能、依据与现实方法。&& 邓小平理论、中特主义发展的合理逻辑,&& 或就是资社共和;&&&&就是不同政治面共存、共生、共竞、共赢、共和;&&&&就是中国式的共和主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0:47 &&
\议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人类理性、道德、探索、反思、科学的综合结晶。&&&&其公与共,在人、人类洪荒记忆里、神话传说中、宗教道德格言里、以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身影;&& 其坚决地否定剥削、压迫、专制,奴役的最彻底革命精神,在国运颓危、最灾难深重的中国,自然而然引发身受多重压迫的饥寒交迫奴隶们的共鸣;&&&&其“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 “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未来憧憬,和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大同”梦景有如此高度的契合;&&&&其“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无私无畏,与“先天下忧、后天下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治国平天下”、扶弱救危的救世情怀、英雄浪漫,是那么相近相通。&&&&于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者说中华民族解放复兴染共产主义特色就成为了自然而然。一大批真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在中国大地上真诚的实验共产主义并取得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业绩并将继续引领中国社会的走向,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与趋势。对这些先行者、奉献者、甚至牺牲者,我们应该保持恒久的敬意,传承其精神、继承其探索、宏大其伟业。&&&&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人类任何其它思想、学说、真理性的东西一样,共产主义不是神话、不是教条、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不是让人类停止思索的终极,而是时代的产物、有时代的烙印、特色与局限,有所谓辩证法规定的不可 避的一分为二二重性。&&&&作为未来理想与最终目标,其实现路径与方式或许多样,绝非唯只“华山一条道”,不应该“只有自己才正宗”,不应当一个牛角钻到底。&&&&共产主义是长历史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会出现曲折反复。&&&&共产主义,史无前例,许多东西,人们不可能先验地、一次性地认识清楚、掌握完全,甚至会有不少失误。尤其是,平头百姓对其的认知,与其原创相差不知凡几;众生苦苦相争的,或许早已不是其所争。&&&&何为共产,&&&&共同生产?&&&&共同财产?&&&&共享所产?&&&&人人劳动奉献,反对不劳而获,否定寄生虫,是对的。但把人、人类活动局限在生产,把生产又局限在物质生产,将劳动等同于体力劳动,视“共同”为所有人一个模样、一同动作,就会闹出否定非物质生产、否定脑力劳动、否定知识分子、否定社会分工,否定人类社会生活多样性,将社会搞成一个军营、把人群固定在一条机械流水作业线、让生活只呈现单一色彩的笑话了。&&&&地球不过一个村,人类是个共同体,天地、命运、风险、灾祸、未来,都是共同的,财产、财富也当共同。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家藏万担、也只一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多的身外物最终不会永属个人。财富、财产,经由货币化、资本化、乃至全球化后,无论个人、集体、国家所有,都存在脱离所有者所有的“社会性”。共同所有,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当我们自信满满、一丝不苟、轰轰烈烈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后,却很快出现:公共所有,也可异化为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实际管理支配者所有;人人有份,若不清晰“份”在何处、实则人人无份;个个当家作主,实则无人当家、无人做主,国资成了“大家拿”、“没人管”的无主资产;再周全的计划,不能涵盖现实的所有,再有为的管理体系,都无法包揽生活的全部,何况,腐败、官僚主义无时无刻都在腐蚀、异化、使“共有”走样、变味、失灵、僵化、甚至走向反面、成为官有、成为民无。&&&&人、人类社会之异于禽兽者,在人的社会性,在脱离、超越丛林法则的自觉自为。共享,是其重要体现。但共享不是一模一样、不应绝对平均、不能同时一样、也非立马达到。其是对极端自私、独占、不公的反动,是整体公正、相对公平、机会均等、动态渐成,存在先富后富。共享,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是“灭人欲”;是在创造发展、做大蛋糕中享受盛宴,不应是安心短缺、迫于急危、锱铢必较均分野菜汤;是尊重、满足、发挥人正常自利的本性、创造性,不是容忍、姑息、导致、诱发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靠要的惰性。共享的实践,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有损做大需求供给的“发展”。其实现形式,既无法按需分配(人的需求或许永远走在可能的前面)、也不能绝对平均,甚至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按劳分配一种形式,除非对这里的“劳”注入“物化劳动”、“累积劳动”、“风险劳动”、“机遇劳动”等等内涵、做全新的阐释。&&&&总之,共产主义,&&&&理想,我之向往也;内涵,不断变化中;路径,仍在探索中。&&&&心有前人的指向、细察脚下的地形、摸实水下的石头,走现时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态度。&&
\议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流派众多、解释纷呈,按照正宗的说法,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一种消灭私有产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集体生产)、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没有阶级国家和政府的社会。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存在商品、商品交换、社会分工。&&&&我们比照蓝图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丝不苟,前进跃进,有成就、有快慰、有挫折、有惨痛、有反思、进而有了改革。&&&&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中国挽救了苏联东欧巨变后的社会主义。&&&&美国金融风暴、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手忙脚乱,又有社会主义拯救了美国、拯救了资本主义的说道。&&&&历史总是爱开玩笑,还是变、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又不同、才是历史的辩证法?&&&&当今世界,不是一、两百年前的世界。当今中国,与教科书上的社会主义相距已经很远。&&&&在所谓的资本主义的西方,全球化、一体化、共同体、自由贸易区,热闹非凡,生产资料越来越“社会化”(社会化到了一个高盛银行感冒、全地球发高烧、满世界有挽歌的程度),生产资料占有越来越“私有化”(1%美国人掌握美国乃至全球大多数财富)。然而马克思预判的危机并未如期而至。原因,或者在于唯利是图同时又精于算计的资本家们不管迫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压力、还是出于竞争利润的冲动,总会与时俱进、采用让雇员不至于极端对立的“改革”;在于“资本主义的国家”也有聪明人、活人不会被尿胀死,懂得拿来主义、也来了个姓社姓资不争论、实行了国家干涉、社会调控、劳工保护;且不说西方政坛上还有资格比我们老,牌子挂得更早、时常点评我等、写有社会主义字样的政党。&&&&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其它几个怕可以忽略不提了),几十年前旧社会主义表述中的几个特征,而今安在、权重何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革命自然不是常态与急所;&&&&发展才是硬道理,有利发展的如货币、商品、交换、市场、资本自然不应被否定;&&&&毕恭毕敬、争取资本投入,不惜强制国企破产推进民营化,当然不是消灭私有制;&&&&富商巨贾入朝堂、进议场,还侈谈无产阶级专政?&&&&变化是巨大的,不变的是称呼。&&&&是新酒装在旧瓶里,还是瓶子原本就该现在这模样?&&&&名实差异,让中国处于微妙尴尬之境地:&&&&西方社会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明明出于地缘政治国家私利考虑、却总以社会制度为借口裹胁西方围堵扼制中国;&&&&国人对初级阶段认识不明者,总会以过时的定义对比现时、否定现时。&&&&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含糊,似乎既不能厘清与前社会主义的区别、也未能说清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我以为,&& 在学者们的书桌上,共产相对于私产,公有制相对于私有制,市场相对于计划,资本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相对于政治权力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工人无产者相对有产资本家。&&&&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内有计划、计划经济中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有国有,社会主义国家有民营(私有),自由市场经济会有国家干预、社会主义经济在拼命发展自由市场。&&&&有人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私有占有,而国家资本主义算谁占有?&&&&有人说资本主义就是剥削、压榨、掠夺,而对劳工的尊重、保护,我们好像一百步在笑五十步。&&&&我们总是说别人人的制度不公不义、总爱悲天悯人同情别国人民处水深火热之中,却忘了别国的人民群众也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际上,拂开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硝烟,摘下先入为主、已是人非的墨镜,我们将所谓资本主义定义为“允许人们借由货币(资本)贸易来追求利润”。&&&&再积极、正面一点,将其理解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求利本性使然、形成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与经济主张,其较多注重个体珠活力与“看不见的手”。&&&&同时,对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从社会(民族、国家、文明)整体着眼的治理国家、引领社会走向、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其不排斥、且利用、发展资本生产方式为社会整体谋利益,同时兼用社会整体作用“看得见的手”与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如此,再没有东方西方的畛域,化解了过往的对立、消除了硬加特色的尴尬,皆大欢喜也。&&&&查互动百科,当年西学东渐,“社会主义”一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时。有意译为“会社之说”、“安民新学”、“养民学”等,康有为、梁启超从1901年至1902年意译为“人群之说”、“人群主义”。&&&&回味历史,莫非暗藏必然?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5:47 &&
&&&&\议资本主义&&&&也许因为在五阶段划分中这是一个距今天更相近年代的称谓,其似乎比封建主义少一点负面。&&&&经过“要草”、“要苗”的严酷年代,与“不争论”的幸运含糊,现在似乎正在处于“妾身未明”、或者“闻起臭、吃着香”的臭豆腐阶段。&&&&不争论是明智的,不弄明白却是消极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味回避是要误事的。&&&&在下最早对资本主义有深刻烙印、恐惧、反感、敌视,似乎从读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开始:饥荒后濒临饿死的农民, “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骗人的“带工”,残暴的“东洋婆”与很懂东洋婆的意思的“拿摩温”,“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 的“猪猡”,“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种负面印象,在不久前又被“新疆托克逊智障者被收养所卖为“包身工” 与狗同食一锅面”的新闻所惊心。&&&&剥削、压迫,血腥,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面,尤其在百年前的中国,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真实,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原因,也是国人应当永远记取、提防、避免重蹈覆辙的事情。&&&&对资本主义另一面的再认识,是在下一友人办纺织厂,与欧商联营,对方前来考察,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工厂竟因其劳工福利、保障、工作时间、劳动法执行状况达不到资本主义惯例而被对方否决拒绝。&&&&今天,资本主义,与当年“羊吃人”、“包身工”显然不一样,与“新疆托克逊人狗同食”的无人性更是不沾边。&&&&冼去阶级斗争的火药味与宗教道德的烙印,中性认识、界定资本主义,其或许不过就是认可、重视、崇尚、通过资本形式、关系、法则,运作、建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不同程度影响社会文化、政治的一种主意、方式、或社会形态。与所谓的封建主义比较,它不再是小生产、小商品交换、自然经济,多了个大生产、大商品交换、市场经济;不再以政治等级为主要社会区分,而主要以商品、货币、资本原理支配社会关系;不再以打天下坐天下,军功余荫、世袭传承权力为主,而代之追求财富支配财富享受财富、传承财富、资本从而相应传承社会控制力;不再把占有的财富仅仅当满足物资需求、心理需求、遗传需求,而是将其运用、实现“钱生钱”。&&&&资本主义,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生活方面的一种自然形式,与人、人类其它的方面同样,优劣、好坏、进步落后,皆具二重性。我们逃离不开、全盘否定不了,发展、扬弃、否定之否定、与时俱进、改革而已。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3:31 &&
&&&&\议封建主义&&&&封建主义,这是我大半辈子、或许也是大多数国人一直认为绝对、全部负面的词汇。就是时至今日,许多人对认为不正确、不安逸的东东,只要冠之以封建主义或封建残余,就似乎恰如其分、一了百了,包赢不输了。&&&&实际上,封建是什么?&&&&学术界,迄今有秦之前“封土建制”、“封邦建国”的“西周封建说”,有中世纪欧洲庄园制度、武士等级制,领主附庸制为内容的“西欧封建制”,有秦以后“地主制”为核心的封建社会说。三种封建,内容K异,而论者却常常混为一谈、或各执一端,恶打泥巴仗。&&&&其最后一说,为近代大陆官方或主流学说。&&&&然而,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称土地私有制社会、剥削社会可也,与封建二字(无论中文原意的、还是西文原意、甚至马恩原意)何涉?&&&&有没有比照五阶段社会学说,生套中国社会历史划分、硬安名字之嫌?&&&&就算称秦以后为“封建”社会,然其在土地关系上,有皇家直接占有、大地主占有、小农民占有多种形式,何独称地主制?&&&&秦以后,除了少数民族统治时的部分时段有民族等次的社会区分,大多时候,中国社会怕只重视顺逆、正反的政治区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恩浩荡、皇天无私,哪个王朝会将一部分“民”不当民而当“领导力量”对待。地主,咋就成了两千年里的统治阶级?这就跟而今眼目下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一样抽象,弯弯绕、转得头晕而难明了。&&&&土地兼并引发社会紧张、是农耕国度的恶疾,豪强座大侵凌皇权官威,是孤家寡人的心病,抑兼并、防豪强、鄙富贾,是中国不同朝代统治的口诀。举世无二的科举制,理论上将官场向全民开放。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说教,薛平贵王宝钏的戏文、布衣宰相寒衣状元的故事,至少说明,中国人在“官”念上、期盼或接受“机会均等”。在患不均、限商贾的官识,与仇富贵、愤不平的民意背景下,尽管地主(富人)们有吃饱了读书、学而优则仁的先利条件,在一些时段还出现过“捐官”、“购爵”的特殊行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也可能是整个历史社会通行的潜规则,似乎还不足以认定地主就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或者说,指证两千年来的国家就只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似乎有点过于牵强。如是,当今的社会、国家,又该如何说道?&&&&就算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在统治,地主阶级就没有二重性?&&&&就算两千年来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封建主义,中国两千年与西方两千年比较所显示的较长时间的优势、辉煌、难道不能显示封建主义还有亮丽的方面?&&&&现代的封建定位划分法舶来中国时,正是国人最灾难深重的时候,水深火热、瓜分豆剖、族灭种亡情势下,志士仁人们残喘着每一口可能得到、哪怕污秽了的空气,硬啃着每一粒救命、哪怕异味的干粮,紧攥到就近能取得、哪怕棘手自伤的荆棘,冲向救亡图存的沙场。来不及思量、顾不得犹豫、对一切主义的认知、取舍,粗糙是难免的。危机最重的时候,正是社会、政治最黑暗的时候,统治者的腐朽残暴、官场的腐败龌龊、民风的颓废麻木,中外的发展差距,打开天窗后眩目的强光、传统政治药方无用甚至毒害性,所有屈辱、悲情、惊惧、愤怒最终指向统治者、指向政治传统、指向过往的意识形态。全盘否定、砸烂、打倒、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似乎是一种历史因果循环的必然。封建主义,自然成了后人加诸前人、后朝否定前朝的历史垃圾袋。所有腐朽、黑暗、落后、屈辱、不幸,都往里面装吧,反正,过去了的,不会出来自辩。&&&&但是,当我们消停金戈铁马、远离鼓角争鸣,渡过最“最危险的时候”,进入有闲暇、能冷静、想科学、相对从容的时段,会发现:&&&&将今天与昨天简单的一刀两断是那么的艰难;&&&&倒脏水将婴儿泼掉有多么可笑;&&&&登天梯取掉脚下的板子有多危险;&&
嫌家贫焚烧祖屋祠堂是多么愚蠢。&&&&想说好的,就是优秀传统、先进文化、人民创造(含不含地主们),想骂坏的,就是封建主义、地主罪恶、官僚劣迹,逻辑上是多么不顺;&&&&机械地划分社会多么拗口;&&&&简单的否定传承多么轻随;&&&&只按一家之言指引社会走向有多主观,以“残余”指称解释当今正汹汹肆虐的恶疾是多么不动脑筋、不负责任。&&&&准确定义、理性分析、正确对待“封建主义”,尤其是认真分析探究今天与昨天的共性,查明所谓“残余”真实原因,开出对症的药方,有时代的意义与急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6:42:28 &&
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也好。名资本主义行社会主义更好。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名社会主义行封建资本主义很不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39:07 &&
美国的学者毕竟比中国的右派公知们可靠得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7:35 &&
中国的苏式解体未完成时,这是中国精英之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9:46 &&
既然文章说大多数俄罗斯联邦的人民支持社会主义,那人民为什么不通过选举再回到社会主义制度呢?别在这儿胡说八道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0:43 &&
&&&&前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应负领导责任,直接责任人是叶利钦。这应该是清楚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故意搞垮的。苏联解体也可以说是兄弟分家,也可以说是中国解体的替死鬼。苏联的解体只不过是换批人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了腐败。当时的公决结果人民是不同意苏联解体的,因为人民很清楚,没有了强大的国家,不可能再与美国抗衡了。&&&&苏联的解体与列宁、斯大林没有必然的关系,苏联的解体是戈尔巴乔夫主政期间腐败无能造成的。苏联解体实际上是前苏联的领导阶层自己故意搞垮的,应该是一场宫廷政变,执政党已经腐败到瘫痪的地步了,无法控制局面了。搞不下去,就只能散伙了。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大力推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改革,特别是1990年通过公开合法方式取消了宪法赋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政治制度,各地的民族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日趋高涨。但即使如此,在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后,为阻止国家分裂,日苏联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民公决,虽然有6个加盟共和国抵制,但全苏联还是有80%拥有投票权的公民参加了投票,其中绝大多数(76.4%)的人赞成保留联盟(赞成保留联盟的比例,俄罗斯73.14%,白俄罗斯93.7%,乌克兰占70%,阿塞拜疆93%,哈萨克斯坦94%,乌兹别克斯坦93.7%,吉尔吉斯斯坦94.5%,塔吉克斯坦占96%,土库曼斯坦占98%),但是“民族精英”却已成为分裂主义的急先锋和领袖,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民意的决定根本无力阻止民族政治精英的分裂行为,各地的共产党首脑纷纷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独立国家的元首,苏联于是在当年12月不复存在,一个强大的苏联最终一分为15个国家。苏联解体的教训深刻启示人们,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争取民心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国族认同的制度安排,不以民族划分行政治理区域,保障无论政治气候如何变化各级官员都始终是国家利益而不能成为地区民族主义利益的代表,决不能使所谓“民族精英”有机会成为分裂国家的“领头羊”。&&&&&&当民众麻木不仁时,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当统治者麻木不仁时,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兄弟分家,强的得益,弱的吃亏。宫廷政变不是民主,宫廷政变的根源就是夺权。在我看来,国家和家庭有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国家是个大家庭。国家分裂,就和兄弟分家没有大的区别。至于政权更替,有的是用武力取得的,有的靠宫庭政变,有的是民主协商或选举产生的。对于苏联解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政治立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不能让老百姓太失望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就可以了。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不能再失职渎职与腐败了。&&&&制度是要靠人去执行的,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如果没有邓小平,早就解体了。中央为什么没有威信?问题就出在失职渎职与腐败。党的领袖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民主制度才能保证执政党永不变色。国家是全体公民、人民共有的,而不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不明白这一点,人民赶走了狮子又来了虎,赶走了虎又来了狼,没完没了的抗争,没完没了的牺牲,没完没了的苦难。只有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才有可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谁会想到当年的苏联会如此脆弱?谁会想到上海的那座已建好的13层的大楼会突然倒塌?也没有人会想到2008年人均GDP已达16000美元的利比亚成了战火纷飞的战场?今天的乌克兰又成了新的案例。 &&&&有关前苏联解体的文章很多,多看点文章就清楚了。在前苏联解体过程中,戈尔巴乔夫得名,获得了个诺贝尔和平奖,叶利钦得利,美国得利,损失最大的是国家与人民,70年的积累,28万亿美元的国有资产被瓜分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失败了。但叶利钦的宫廷政变是成功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24:17 &&
政治是富人,或称"社会精英"的游戏,古今中外盖莫能外。民众整天为生计奔忙,无论什么"主义",对他们的这种基本生存状态影响甚微。他们在政治舞台上就是跑龙套的。没有他们不行,但他们永远成不了主角。说苏联是精英们搞垮的也可以。但说很大百分比的民众赞成旧体制,就缺乏分析了。民众对政治是麻木的,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利益的真正所在,认识惯性让他们更倾向于保守。一旦醒来,还有人希望回到旧体制的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08:42 &&
19:39:07&&的原帖:美国的学者毕竟比中国的右派公知们可靠得多!&&&&美国是相对民主自由的国家,各种观点多如牛毛,不要以为一篇什么文章就当令箭,当年苏俄计划经济物质贫困程度你知道吗?当年中国连火柴、肥皂、豆腐都要凭票的历史你知道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48:44 &&
美国人有机会去金三胖那里,写些歌颂的话,得到些骨头吗?
共 9274 次点击,15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73818 / 帖子总数:2684461
今日论坛共发帖:10871 / 昨日发帖:2271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一位美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精辟分析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产阶级是指 在夺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