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石:万科股价走势主动放利空打压股价 看在宝能是否爆仓

证监会谴责万科相关股东及管理层置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
证监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三十六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情形,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万科向深地铁定增要黄的节奏,只要深交所跟随证监会也公开谴责一下。
//WalkingBlip:警示函不算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地方局做不了主,还是需要要证监会自己下,一般的定增也不受行政处罚的影响,有人愿意买就行
//@姿势团三代目:这条说的是办法十三条的规定,也就是借壳,普通重大资产重组不影响的。
在中国证监会7月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日前从网上关注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出的《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深圳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分别收到万科提交的书面报告。
对此,深圳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立即展开调查,并已分别对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未将权益变动相关备查文件备置于上市公司住所,万科未履行公司决策程序且向非指定媒体提前发布未公开重大信息等违规行为,向钜盛华、万科发出监管函件予以警示,并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谈话,予以诫勉,要求汲取教训,严格遵守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证监会一直在持续关注万科之争中各方当事人的言行,证监会将会同有关监管部门继续对有关事项予以核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邓舸表示,万科相关股东与管理层之争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相关各方本应成为建设市场、维护市场、尊重市场的积极力量,带头守法,尽责履职。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看到万科相关股东与管理层采取有诚意、有效的措施消除分歧,相反通过各种方式激化矛盾,置资本市场稳定于不顾,置公司可持续发展于不顾,置公司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及正常的生产经营,违背了公司治理的义务。对此,证监会对万科相关股东与管理层表示谴责。
邓舸表示,希望相关各方着眼大局,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尽快在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框架内寻求共识,拿出切实行动,协商解决问题,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在此,证监会郑重重申,将坚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依法严肃查处。
另外,中国基金业协会当日也表示,已收到万科寄出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协会已按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投诉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举报事项开展核查。协会将结合核查工作对上述资产管理计划继续密切关注,对于违反自律规则的行为,将依照规定进行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的,将移送中国证监会查处。
【尽最大努力与各方股东积极磋商,妥善解决争议】深圳证监局要求万科和宝能主要负责人指定时间7月22日下午4:00到我局接受诫勉谈话。
@Mr蒋静:为什么说万科举报信毫无意义?企图打压股价,注定失败,监管部门是绝不容忍的。至于宝能系涉嫌违规的事情,就算处罚,能罚多少?就算创造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纪录,罚一亿元又如何,也不至于拖垮宝能系。只要股价稳住,宝能系就稳住了。宝能系现在应该拉着保监会,扯上银监会,讨好证监会。
@FlexmanZ:一定要记住,在中国运作的黑石,不管站在前台的是BR还是BS,都不是外资,不是外资,不是外资,懂?万科这事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连这种门面外资,实则Princelings'
fund的黑手都可以趁王石的饥不择食成功套现,说明万科管理层已经彻底无视股东利益(包括国资),而是不择手段得掏空公司谋求另立门户(小田还在国外)。所谓情怀和管理水平都是忽悠,利益面前,狰狞的吃相终于暴露。
曹山石:万科今天这举报,就是上市公司主动放利空要把股价打下来。资金来源这个,三会和审计署去年底联合调查也无果而终,短期内又见不到一行三会合并。最多深交所发个问询函。症结就在于姚振华的腰包鼓不鼓,爆仓就完蛋,有钱继续任性。
困兽犹斗:万科反击宝能招式深度分析
万科反击宝能的9000字长文,我这里就不重新贴了,在这里分析一下万科反击宝能的姿势。反击也要讲基本法嘛,我们来看看万科反击得对不对。
1、万科举报信的标题是《关于提请监管部门关注钜盛华及其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函》。
监管部门是哪个呢,万科举报信抬头写了四个单位:证监会,基金业协会,深交所,深圳证监局。为什么不给前海人寿的监管单位保监会,给宝能配资业务的主管单位银监会也抄送呢?毕竟一个举报信写出来,群发多一个也没啥嘛。
很可能的原因就是万科在保监会银监会都讨不到便宜。
消息人士透露,年初保监会银监会已经对钜盛华本次举牌万科的行为进行了检查,没发现违规。
2、万科指责钜盛华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
原文大意是“在万科A股中小股东流通盘面较小的情况下,钜盛华明显具有资金优势、持股优势和信息优势,极易利用其掌握的多个账户形成并实施市场操纵。”
我在前文《谁能想到,万科重组撕逼大战,最受益的竟然是他......》中早已提到,万科事业合伙人搞得资管计划,明显比钜盛华更具有“信息优势”。毕竟是内部人嘛。万科事业合伙人增持的timing这么好,能不能说是市场操纵呢?我不敢下这个判断。但是,在对股价高低的判断上,我不相信钜盛华比万科内部人消息更灵通——毕竟财报你们最懂。
3、万科认为九个资管计划未披露完全相关信息。
万科主要认为没有披露1)优先级和劣后级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2)预警补仓平仓机制3)投资政策限制或禁止条款4)收益分配的约定5)份额转让条款6)违约条款。
万科诉求是监管部门对资管计划进行核查,上述问题没搞清楚之前,不得行使表决权。
这些资管计划都是在大量金融机构合规部门审查下通过的,在公告后交易所也没有监管关注。市场大多数用于增持股票的资管计划均如此操作。万科这一杆子是要打翻一锅粥,把水搅浑啊。
4、万科说钜盛华没有向优先级客户披露股票锁定是否损害优先级客户的利益。
在这里我代表给钜盛华投资的优先级资金方说一句,万科管太多了,优先级自己都没说有问题,你这是操哪门子心?
5、万科对钜盛华九个资管计划的指控,都可以照搬到万科事业合伙人两个资管计划上来。自己又披露了多少信息?我翻遍公告,连万科事业合伙人资管配资的优先劣后交易结构都没看见。还有增持用的资金,说是从奖金池里面来的,奖金池有没有披露清楚呢?没看见。
6、万科指出7月4日复牌以来累计下跌26%,仿佛都是宝能的错。
实际上,下跌过程中大手笔增持的是宝能。停牌前万科股价能涨到二十几块也是靠宝能。宝能一直是最大的多头,也是第一大股东。现在高位跌下来一点,就怪大股东,这逻辑能站住?
当然,万科的这9000个字,还是有分量的。
发表之后,我在朋友圈里面写,一看万科举报信就是专业人士写的,写得让专业人士看得一头雾水,又让散户大呼兴奋。懂得人要装不懂同时又显得很懂这需要很高的水平。
万科举报信的问题,就是揪住小问题,臆断多。也许散户业主员工读了会义愤填膺,但是在市场人士看来,没打到点子上。在金融方面,万科的人才比宝能要差太多。
如果我是万科管理层(以下建议价值1亿),我会选择下面的方式反击:
1、和华润恢复关系。
万科管理层真是脑子抽了才会在宝能入侵时居然得罪了华润。王石这几年有几次去过华润总部?郁亮这几年去华润汇报工作见过机会傅育宁?两家机构关系疏远不是秘密,互信早已丧失。但是,宝能入住,对华润未必是好事。万科华润还是有共同利益的。让个步,退一步,争取这个股东的支持,比什么都重要。
2、请深圳市委市政府协调。
属地管理的企业,还是要听地方党政老大的。宝能别的不讲,不能不讲政治。
3、与宝能背后的金主面对面。
给宝能提供融资的浙商银行等,万科有没有派人去总行拜访?
4、王石向姚老板道歉。
当初看不起人家,这时候就要低头了,毕竟形势比人强。
5、董事会席位分配一个给宝能。
安邦买民生当了大股东后,到现在董事还没批下来。分一个董事席位,也是一个态度。
6、万科事业合伙人继续增持。
股价跌这么厉害,借钱也要买啊。当时就是因为太贪便宜,买了一点就没买了。为了蝇头小利,输了大格局,这事儿不能再办了!
7、王石退休。
郁亮接董事长。事情缓和了,和气生财,大家发财,一起收割韭菜多欢乐,大家都是成年人,何必斗得你死我活呢?
前几天看到王石又去代言某手机去了。这档口,还有心情代言手机。我看,退休了也好,代言费都好几亿,和各路网红谈笑风生,不知道比当董事长愉快多了。
莫明其妙-22
1、情怀是一门生意,规则更是一门生意。
很多小清新不明白这一点,正如很多赌徒假装不明白。
2、上个月万科的股东大会,王石向中小股东鞠躬道歉。情怀满分。
至于这两天举报宝能系资管计划违规,很多同学指出举报信太不专业。很遗憾,“太不专业”的指出者,只是流于形式主义的“专业”。
恰恰相反,举报信非常有水平,直指一行三会之间分段监管的核心矛盾,监管管辖权的边界,上下位法之间的矛盾,法律法规与实践的矛盾,以及规则的核心法理。
一行之下三会之间,历来对于产品都是分段监管,一锅浑水。
清理配资融资的行政实践、司法判例、行政法规和商事法规之间,更是自由裁量,去年股灾以来尤其。自己打自己脸的事儿,分分钟啊。
前天一封装疯卖傻、装萌卖嗲的举报信,马上把这锅水搅成泥水。是的,我跟你孙悟空虽然同是道教中人,但我们不拼武力,也不搁玉皇大帝这儿闹。咱们三界之间转换,换去如来那儿如何?
换轨思维,升级合规仲裁的配置。规则满分!
3、在这次万科的控制权争夺中,宝能系的主体前海人寿以万能险为金融工具,钜盛华用到了包括融资融券、收益互换、股票质押、基金、银行融资和资管计划6种金融工具。综合融资杠杆倍数据测算高达9倍。
但招式太凌厉,难免命门大敞,易出破绽。
4、认定一致行动人的意义是什么呢?吓唬你们小神仙小股东呗。
根据证监会问答,投资者收购上市公司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低于30%的,所持股份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12个月内不得转让。因此,认定为一致行动人,资管计划自然不能随意减持。
你不是杠杆高吗?先断你一条后路。
即使断不成,那也先声夺人,吓唬吓唬市场上的其他小股东小散户也是绰绰有余的。毕竟,你们小股东小散户有什么立场可言,不就是帮赢不帮输么…
但这个还是浅了去了,还是规则的初级玩儿法。
5、高级的玩儿法,显然不是吓唬对手和小散户,而是吓唬监管层。
所以,核心的锋芒是指向“一致行动人”认定后,保险公司是否要对这9个资管计划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呢,这个问题超出了保监会的监管管辖权又怎么办呢;银行作为资管的优先级委托人,持有万科股票,合法性又有没有依据呢?
简单说,就是我向县太爷拦轿喊冤,我一告小王爷欺男,二告宰相儿子霸女。
县太爷冤不冤?谁尼玛有我冤?
6、前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在今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反思股灾:目前对杠杆的管制规则没有问题,但管制方式有问题,一是证监会的监管覆盖率不足,执行严格度不够,虽然一方面应该扩大证监会的监管覆盖率,但另一方面证监会的权力也不能太大,如果证监会有过多的资源配置权利,会导致其将精力放在资源配置而不是执法上。
看看这段话!又是盼,又是怕!
级别太低啊,没给我权力当蝙蝠侠,倒是可能给我权力当背锅侠。5555……
所以,强烈谴责你们对市场稳定的不负责任!强烈敦促你们各方快点达成共识!
反正别在我的场子里见血,要打你们出去打呀!55555……
7、说回王石。
出得厅堂讲情怀,下得厨房玩儿规则。以慢打快,以装疯卖傻打咄咄逼人,不愧是一代情怀巨贾。
相形之下,姚老板还是应该多向前辈学习。至少别急着allin,见招拆招,先看清楚了对手实力。尤其是软实力。
8、最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因为,义的生意远大于利。
合法性合规性的生意,往往才是大生意。
证监会对万科相关各方的谴责,和对“相关各方着眼大局,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尽快在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框架内寻求共识”的希望…啊,这是外交部在发言嘛?一家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负责?为什么要负责任地寻求共识?…
(翻译一下就是“别在我罩的场子里见血啊……”)
是的,万宝之争持续了这么久,证监会今天表态对宝能王石各打五十大板,保监会项主席表态说不能让保险公司成为提款机~~万科这封举报信的“炮打金融监管司令部”功不可没!
//@八大山债人:万科的举报信,历史地位大概等于炮打金融司令部...金融工作会议又要延期了?
1、再做一下延伸阅读…
一行三会原来对万宝之争作壁上观,并不表态。为什么这两天忽然表态?
这恰恰是因为万科的这封举报信,是包装成法律意见背后的声讨檄文。
2、举报信把关注的焦点矛盾从公司法里的“代理”权利与义务,转移到金融工具的“信托”权利与义务上去。
所以,不熟悉法理,只熟悉实务或者法规的从业人员也会觉得这封举报信逻辑混乱。
可是别忘了,双方请的都是一流专业人士团队,怎么可能犯这类低级错误。
恰恰是因为我们很多专业人士说“专业”的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我们在谈商战,或者谈下注,焉能随意暴露所有底牌和真实意思。
3、大陆法系下的传统民商法体系,与肇始于英美大系下的金融工具,基于很不同的两种制度。前者或曰“代理制度”(agency),后者或称“信托制度”(trust)。
代理和信托看似类似,其实很大不同。国内信托制度法律体系尤为不完善。尤其落到监管层面,很多地带原本就滞后于实务,加之没有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丰富细节和法理,再加上三会之间切割监管,就问题更多了。
这纯粹是个法理问题。但法理涉及监管的伦理,公平正义的分配,商战之中若要升级了打,抓住此处必是蛇打七寸。
就是你们懂的“封板就要封龙一”哦亲~~
4、这次宝万之争,此前有人说王石不尊重资本,不遵守规则。
呵呵…这些人的脑子里就只有一条“有钱说了算”的规则,还说什么金融资本才是尊重契约精神和规则。
这太拿衣服了!太线性思维了!
你们以为美国总统都是学法律出身,他们是来尊重规则的?他们是来和规则、伦理、成本回报博弈的…
万科的举报信,把此前的市场质疑集大成和盘托出,暴露了相关规则的矛盾性和模糊性。把监管逻辑隐晦地提出来,让监管部门非常尴尬。这些都是规则不清晰,或者说没有资源和渠道去明晰规则造成的。
5、此外,认为万科王石举报信得罪人的,注意仔细审题哦~~
证监会并不是谴责万科,是谴责万科相关各方哦,万科宝能王石甚至华润都各打了五十大板!
至于保监会项俊波说,决不能让保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啊原谅保监会这个在鄙视链底层呆了太久、一个金融创新差点把自己骨折的年轻人吧…
这可不是得罪人的反应,这是成功地逼了三会表态的成果啊!
6、最后,监管开始和稀泥了。你们等着和解吧。
宝能的真金白银,万科的大字报,你们说目前为止算算盘面,谁占上风?
八一八田小姐疑似涉足的那个神秘豪宅
: :蔡燕兰,前一财记者
这两天,一篇《田朴珺撩汉往事,世界就这样被走野路子的女人抢走了》,生生跨界震撼了地产、娱乐、影视、文化等多个领域板块。
没办法,yuyu职业病有点冒头,看完那篇文章,直接就被里面所说的花样年老总曾宝宝的那几句话给勾到魂了,好奇心直线爆棚。
“著名二代、花样年老板曾宝宝发微博炮轰过田小姐这样挣万科的钱:先于万科拿地前谈地,再一分钱不出高价转手卖给万科,
自古婊子的最大核心能力不是独立,是跪舔,只是田小姐更多了些时代的烙印,所谓互联网的精神,不要脸的精神。 ”
这还只是故事的引子,劲爆的还在后面。
看不清图的同学,请看文字:
”曾宝宝说的并非空穴来风。田小姐做的地产生意也有跟万科有关的。
1、在中国某一线城市核心中的核心地段,穿过一个没有门牌号的大门,走过一个几十米胡同,进入一处深深庭院。这里是万科集团售价最高的豪宅项目之一,占据了中国最好的一段龙脉。但对于这样一个本该吹上天的项目,万科保持了一种罕见的低调,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因为这块地据说田小姐也有介入。
三年前,万科通过一家不知名的投资公司,从某东南亚开发商手里把这块地买了下来。该东南亚开发商朋友对兽爷说,坊间传闻这块地是田小姐帮着他们卖给了万科,田小姐从中捞了多少钱,无从得知。但如果真的介入,田小姐挣的钱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
2、据说田小姐不仅倒腾地给万科,还炒万科的房子挣了不少钱。据说田小姐曾经一分钱没交买下万科某一线城市核心地产的绝版豪宅一整层,然后又转手卖掉获利数千万。
你们猜猜,这两个项目都是什么项目?“
这段文字一下子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特别是第一个豪宅楼盘项目,到底是啥地块、楼盘?
又是龙脉,又是豪宅的,万科买下来还不做宣传,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神秘到这种境界?!
于是,yuyu开始来劲儿了。大晚上不睡觉的,盯着电脑直接问度娘要答案了。
到底怎么才能查出这个神秘的豪宅楼盘呢?
万科是上市公司,先从年报查起。
从原文内容来看,这一豪宅楼盘项目是在三年前完成的交易,那么至少是在2013年前后。就从2013年的年报开始查起。
查询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的年报,有这么几个楼盘跳入yuyu的眼中:
2013年年报,万科新增104个项目。按照原文中的“一线城市”描述,那就是“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中找了。
统计了一下,四个城市大概有二十多个新增项目。那到底哪个项目才是传说中的那个豪宅项目?
原文中是这么描述这个楼盘的:“在中国某一线城市核心中的核心地段,穿过一个没有门牌号的大门,走过一个几十米胡同,进入一处深深庭院。”
从这段文字中,咱们最先感受到的是哪些关键字?
“核心地段”、“胡同”、“深深庭院”,这些具象的字眼。
“核心地段”: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都有,这个关键字,可以忽略;
“胡同”:这个词,最常出现在北京,其他城市不会用这种字眼;
“深深庭院”:北上广深四城中,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花园洋房,都能跟这个词搭上边。
so,综上所述,这个豪宅项目最有可能的城市坐标是:北京。
2013年这一年,万科在北京新增有11个楼盘项目,那么到底是哪一个豪宅项目呢?
这下子就要用到度娘了。
原文中对这个项目的描述用了这么几个关键词:“豪宅”、“某东南亚地产开发商”、“龙脉”,全部用上后,跳出的N多搜索页面。有好多篇文章,几乎一致的指向万科2013年5月在北京收购的一个豪宅项目。
答案,呼之欲出。在一篇名为《万科北京收购凯德豪宅项目
毛大庆显露凯德色彩》中,文章中提及万科当时旗下位于北京的三大豪宅项目:
这三大豪宅楼盘分别是:万科如园、万科大都会、万科御府七七。乃们感受一下豪宅跟豪宅之间的对比哈。
之所以出现这篇文章的原因是,2013年5月万科以6.92亿元,从新加坡凯德集团手上,拿下了这个项目。
对比三大豪宅,最接近原文中田小姐疑似介入的楼盘当属其中的“御府”项目,又名“御府七七”。
原文中提及的“东南亚开发商”,恰巧凯德集团,即为新加坡最著名的地产开发商;
原文中所提及的“三年前”,御府七七项目收购之年即为2013年5月,时间上也较为契合;
原文中所提及的“通过一家不知名的投资公司”,当时多篇围绕万科收购御府七七的文章中都提到这么一家公司——“北京弘华伟业投资有限公司”。yuyu曾随机询问了身边三位从事基金、股票投资的朋友,其中两位朋友,其自媒体排名在微信公号与新浪微博上均位于前10和前50,但三位财经从业者均告知yuyu:在其从业的十多年中,“从未听说过这家投资公司”。
如此比较之下,“御府七七”项目较为接近原文中所说的田小姐疑似参与的项目。但还有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把这一豪宅项目跟万科2013年年报中北京的新增项目一一对比,似乎又没能对上号儿。
继续查。很快,一条新浪微博博主的内容引起了yuyu的关注!
一位名为“狮创诺狮程伟新GaryCheng”的博客,在其博客中发了这么一篇文章《北京万科北河沿甲御府柒拾柒号中式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原文链接如下:.cn/s/blog_7fac5dx.html
(上述图片来自该位博客主博客,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北河沿甲”、“御府”、“柒拾柒号”,这说的不就是“御府七七”楼盘吗?!这不就是万科2013年年报中北京的新增项目:“北河沿甲77号”吗?!
ouye!一段因为好奇引发的豪宅楼盘大筛选,也终于浮出水面。
如果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NO,NO,NO。
围绕这个豪宅项目的收购,当时虽然很多媒体都打着“万科6.92亿元接盘御府七七”的新闻标题,但实际上并不是万科一家完成了接盘。
万科只是持有了其中90%的权益,剩下的10%权益,归属于上面那家“不知名的公司”——北京弘华伟业投资有限公司。
当时万科北京“一把手”毛大庆的一段话,乃们可以揣摩一下噻,“这家投资公司没有操盘的资格,所以委托万科,我们主要提供智力支持。”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报道,一位接近该项目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实凯德之前从未与万科有过接洽,都是通过这个第三方(北京弘华伟业投资有限公司)来进行项目出让商谈的,直到万科发出公告,凯德方面才知道是被万科拿下。”
看着这段采访内容,不知道各位看官啥感觉。反正yuyu看着挺古怪:一宗6个多亿的项目,卖家凯德集团临到收购揭锅才知道买家是谁?!
有关这家北京弘华伟业投资有限公司,yuyu通过工商局和天眼查,查了一个晚上,结果,越查越来劲儿。
这家在御府七七项目中仅占据10%权益的投资公司,背后的投资关联方和交叉持股局面却像一张蜘蛛网一般,交错复杂。
田小姐到底有没有涉足其中,估计只有田小姐自己最清楚;但万科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似乎有必要回答一下:御府七七收购项目中,那10%的权益背后到底有没有未公开的关联交易?
最后,再补充点信息。
北河沿甲柒拾柒号,从地图上就能明显看到产品的最大卖点——眺望紫禁城。据说在北京市政府出台禁止修建新楼与限高政策后,便成了皇城根附近唯一的高楼。下图就是豪宅景观。
据娱记报道,田小姐似乎对此豪宅也颇为喜爱。搞定了笨笨,大宅顶层的私人会所自然成为田小姐的后花园。工作人员透露,“田小姐在这里办聚餐,当然不用收取场地费,她就是自家人了。”
嗯,好一个老板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科a历史股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