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生补助条件可以刷卡吗

&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公办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
贫困生&人人有资助
本报记者&&钱&&伟&&赵婀娜
&&&&来源:&&&&
&&&&&&字号
  制图:张芳曼
  又到新生入学时。当莘莘学子满怀憧憬踏入大学校门时,有些孩子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踌躇不已。他们羸弱的肩头,有金钱的窘迫,有心理的忐忑,还有对未来的迷茫。闯过高考的独木桥,却绊倒在象牙塔的门槛,因贫辍学的痛楚曾让他们感叹:谁能伸出援手?
  如今,“未入校先失学”的悲剧已成过去时。历经多年努力,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覆盖全国公办本科、专科和高职,“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成为各高校的共同目标。从报到时的“绿色通道”,到入校后的“奖贷助补减”,完备的资助政策惠及每一个困难学生,让他们得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教育公平。 
  ――编&&者&
  “绿色通道”确保不交钱先入学,高校不开通学生可投诉
  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最近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迎新”。在一堆拎着行李的新生中,来自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龙飞格外开心。
  “俺爸妈都是农民,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家里拿不出学费,刚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会儿,可愁坏了。”龙飞说,后来学校了解到他的难处,不仅帮忙联系助学基金,又打电话通知他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入学,一位校友还将路费提前送到了家里。
  与龙飞一起走上中科大“绿色通道”的,还有其他63名本科新生。“我们学校构建了‘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绿色通道’只是第一步。”中科大学工处处长董雨说。
  在董雨的记忆里,以前家里若没钱,拿到录取通知书只能东借西凑,“没钱可进不了学校”。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到2010年后,国家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了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来自湖北黄冈的中科大新生刘颖,家里条件挺差,报到时兜里就揣了1000元钱,来的路上一个劲儿担心,“绿色通道”真的能不交钱先入学吗?“只要有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或教育部门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经院系核实确认,就可以先办理入学手续。”董雨说。
  这条“绿色通道”,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公办高校。教育部日前已开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24小时专人值守。“没有按规定开通‘绿色通道’的、邮寄录取通知书没有同时寄送资助政策材料的,均可电话咨询和投诉。”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没费啥事儿就办好了手续,老师说先进学校再说,保证让我完成学业。老师看到我交完了书费、军训服装费后带的钱所剩无几,现场还为我提供了10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刘颖感激地说。
  每个贫困生都能申请助学贷款,还有各类奖助项目可选择
  入校后,困难学生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迈的经济门槛。
  “以前上大学,经济困难的孩子光指望学校是不现实的,发放补助的金额也非常有限。”作为中科大校友,董雨1986年入学,那时没有助学贷款,奖学金项目也屈指可数,一直到2000年初都不超过20种。
  这样的窘迫,如今早已烟消云散。这些年,国家和学校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项目越来越多,额度也大幅增高。目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解决学费、住宿费,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记者了解到,助学贷款有“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种模式。操作程序也不复杂,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在已经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省份的贫困生,入学前就可以在当地办理好贷款,而没有开通的,可以入学后由学校协助办理。
  “每个困难学生都能申请,目前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多可以申请6000元,使用期限10年,由国家贴息,学生工作后还款。”&中科大学工处副处长尹红表示,现在中科大学生每年学费4800元,住宿费1000元,贷款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在助学贷款之外,更多的资助渠道也向困难学生伸出援手。“中科大现在奖学金项目60多种,助学金项目40多种,除了国家投入以外,还有社会人士设立的助学基金,学校每年为本科生筹资达到2200万元。”&尹红说。
  龙飞就得到了中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的帮助,“基金会答应每年资助3000元,持续4年,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目前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学校的郭沫若奖学金金额达到1万元。这些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缴纳学费,还可以购买学习用品,满足生活需要。”董雨说。
  现有国家资助体系已提供足够名额,不少高校探索“隐性补助”
  有人担心,各高校档次不同,会否出现“强校的名额用不完,弱校的学生申不上”的情况?对此,业内人士解释,目前国家层面的资助政策体系已经覆盖所有公办本科、专科以及高职,各校的资助名额足以保障所有困难学生受益。“当然,各高校也会利用自由资金设立奖助学金,或引入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奖学金,有的学校项目会多一些。”
  面对名目繁多的资助项目,如何确保每笔钱都发到真正困难的学生手中呢?据了解,学生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必须提交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在入校后,学校也要对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核实。
  “过去仅凭借学生户籍地所开的困难证明,就给其发放助学金,由于开证明并不困难,会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董雨说,现在除了困难证明,还要经过班主任和班干部通过日常观察共同商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约占学生总数的30%。据了解,利用测评系统、问卷调查等手段解决“贫困生资格认定问题”,在很多高校都已经施行。
  尹红表示,有了数据库,除了考虑学习成绩的因素,发放奖助学金时就有了优先考虑的范围。同时,学校会公布举报电话,严惩欺骗行为。2012年,中科大共有4631名学生获得奖助学金,其中本科生3863人次,约占本科生人数的53%。同时,学校共为134人减免学费21.36万元。
  不过,由于自尊心和面子问题,并非所有贫困学生都愿意申请助学金等困难补助。为了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完成学业,不少高校都采取了更为人性化的“隐性补助”。
  “现在学生吃饭都是刷卡,计算机可以详细记录并分析他们的吃饭消费情况。2004年开始,学校对于那些在食堂每月就餐达到60次,平均餐费不足2.4元的学生,直接为其餐卡充值160元。从2008年开始,发放的依据又从2.4元提高到4.2元。”董雨说,仅2012年,就有3269名本科生享受到人性化补助。
  “学校还成立了勤工助学社,贫困学生可以获得校方提供的工作岗位,按劳取酬,这样大家更愿意接受,也更有劲头。”尹红说。
  《 人民日报 》( 日 12 版)
(责编:苏楠、赵纲)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热点:&&&&
贫困生领取补助全被充入饭卡 校方称周边都这样
  本报衡水电(记者李海菊)武强县北代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家长说,他的家庭比较贫困,前些天,他的孩子领到了学校发放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375元。冬天到了,天越来越冷,他本想用其中的一部分先给孩子买件棉衣,可是学校把全部的补助费都充到了饭卡里。
  ■家长:应由监护人灵活支配
  该学生家长说,政府部门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是件好事,他们非常感激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可既然是发放给孩子的生活费补助,钱款就应该发放到孩子的监护人手中,由监护人自由支配,而不应该充到饭卡里。该学生家长还说,孩子们还小,很多孩子看到饭卡里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钱,就会无节制地使用,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就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了。
  ■学校:周围学校都是这么做的
  11月24日,北代中学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他们学校有严格的程序,先是由学生申请,然后是班主任与村委会核实,照顾低保户、单亲家庭、孤儿,同等条件下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发放。今年他们学校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发放时,在教育局领导、学生家长的监督下,将补助款充到了学生们的饭卡里。
  至于为什么把全部的补助费都充到了饭卡里,该负责人解释说,他们认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应该是学生们住宿时使用的,所以充到了饭卡里,让学生们吃饭时使用。他们周围的学校都是这么做的,直接发放现金的很少。
  25日,记者随机采访了衡水的多所公办农村寄宿制初中,这些学校采取的都是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充进饭卡。这些学校普遍认为,反正学生们在学校吃饭要使用饭卡,将生活费补助充进饭卡没什么不妥。
  ■他山之玉
  以国库直拨方式发放生活费补助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有媒体报道《大化以国库直拨方式发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报道中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采取国库直接支付方式拨付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教育部门对补贴对象个人基本信息进行审核报财政部门核准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根据核准后的信息将补助资金直接划转到受助学生的个人储蓄账户。受助学生可持卡在银行网点刷卡取款,款项除了用于补充伙食费外,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支配。(责任编辑:news1)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对于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一直是各大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很多高校也都在出台改进各项资助措施,以便更好的进行帮扶。近日,江苏大学却取消了21名贫困生资格,消息一出引发了热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日前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公布了根据贫困生话费调查大数据分析后的处理结果:21人取消贫困生资格,32人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降级为一般困难。
  据了解,去年12月,学校对非毕业班的4463名贫困生开展资格再认定工作,认定方式是学生本人提供当年10月至11月手机消费情况。
  统计显示:
  手机月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学生为4110人,占92.09%;在100-150元消费区间的人数为289人,占6.48%;超过150元消费的人数为64人,占1.43%,极个别贫困生月消费额甚至超过300元。
  对于没有合理解释手机月平均消费100-150元的学生,学校采取降级处理;对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学生,建议取消贫困生资格。还有9名一般困难的学生主动退出了贫困生库。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
  @网友i泰戈说:可以参考,有这钱就不用补贴了;
  @网友77跪求60分说:支持取消;
  @网友九寰跑者说:如果是经常性的确实高了,如果只是个别月份,可能是因为漫游、长途等原因,可以理解。
  “精准识别贫困生,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江大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吴立平说,贫困生认定是各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由于范围广、数量大、监管难,贫困生库难免掺入一些并非真正贫困的学生。
  从2013年开始,江苏大学尝试每年以手机消费调查的方式对在库贫困生进行资格再认定,考虑到毕业生正处于找工作阶段,调查对象面向非毕业班贫困生。
  对月平均消费100-150元的同学,学校建议采取降级处理;对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同学,则建议取消贫困生资格。三年来,共有190名学生降低贫困生等级,48人取消贫困生资格。
  对于学校通过查话费对贫困生再认定的做法,不少学生也都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在高校扶贫方面,各大高校一直在寻求更为合理的方案。不仅在审核机制上严格把控,而且在评选方案上下大力。
  早在今年3月份,南京理工大学也利用大数据对全校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贫困生不用申请和公示就可以“偷偷”拿到补贴款。既体现了精准扶贫,也是对学生尊严的一种保护。
  无论是“偷偷”给贫困生充饭卡,还是贫困资格再认定,高校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对贫困生的补助工作,那么,到底如何识别贫困生呢?您怎么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赞同吗?居然有些高校“偷偷”给贫困生打钱……--扬子晚报网
赞同吗?居然有些高校“偷偷”给贫困生打钱……
  没有提交受助申请,没有现场演讲&比惨&,也没有班级内部评议&&不需要贫困生申请,高校主动&偷偷&给学生打钱,你支持不?
  通过大数据,贫困生收到隐形补助金
  据四川在线报道,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陈文(化名)收到了学校悄悄打给他的600元隐形补助金。和陈文一样,近日,该校共有82名本科生获得隐形补助。
  而获资助学生的名单,则是通过大数据智慧助困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得来的。
  为了让更多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该校去年开始研发了&智慧助困系统&。
  首先,学校通过智慧助困系统采集到了涵盖学生家庭经济及成员信息、学生本人及受资助信息、学生所在生源地经济水平信息、学生日常消费评价等涵盖4大类、40余个小类的上千万条数据。
  接着,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自动生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议名单。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源主要取自消费数据,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数据,例如食堂饭卡、超市消费、健身馆购物、乘坐校际班车、水卡等,分析学生的消费水平,这类数据主要记录了学生的消费金额、消费时间、以及消费地点等消费规律信息。
  除了消费数据,系统还结合学生的勤工助学、获奖学金情况、社交特征、行为轨迹、借阅兴趣、历史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这些数据经过整合与清洗后,通过计算机一系列精密的算法,系统判定学生的困难指数(1&9),困难指数越高则代表越贫困。
  学生被分为不困难、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4大类。最终,大数据结果结合线下个别访谈、辅导员评价共同给出了这份全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名单。
  学校邀请82名获资助学生参加了暖心座谈,并为他们发放了每人600元的隐形补助。
  这个项目不需要学生申请,它是靠客观的大数据分析来反映的。由学生主动申请,变成学校主动关注。保护受助学生个人隐私和自尊。
  多所高校已&偷偷&补助贫困生
  一名高校辅导员说:&如果贫困生刻意隐瞒自己生活状况的话,老师也没有办法。因为自尊心强、害怕&丢脸&而拒绝申请资助的&隐形&贫困生,每所高校都存在。这些贫困学生甚至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接受资助。他们害怕申请贫困生补助后,会被同学笑话,抬不起头来。&
  不少高校在处理贫困生事务时,更多考虑到的是贫困生的物质困难,而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方面还有待提高。即便是在物质援助上,也缺乏&人性化&措施,例如一些高校专门设置&贫困生楼&,为贫富贴上标签;还有一些捐助仪式,总是邀请很多媒体到场,主办方多了不少作秀的成分,也给贫困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曾参加过公开捐助仪式的大学生小李说,上台接受捐助时心情总是很复杂,&我很感激这些帮助我的企业和个人,但我真的不希望自己被那么多人知道我有多贫困。这让我抬不起头。&
  为此,一方面,学校将补助直接打入餐卡,避免学生舍不得花钱吃饭;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受助学生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2016年,南京理工大学采取直接将补贴款打入学生饭卡的方式,学生无需填表申请,不用审核,甚至在收到补贴前,没有任何学生知情。
  南理工教育基金会对全校1.6万多名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区间为2015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其中,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
  &准援助对象&确定后,由各学院辅导员对各自学院的名单进行核对。首批经过大数据圈定的314个名单中,最终有301人得到了资助。
  这301人的补助金额并不同。具体而言,该校实行一日三顿、每顿7元,30天共计630元的标准,学生实际就餐支出和630元之间的差距,就是实际补助金额。换言之,学校是每位在校生&每顿饭吃上7元钱&的标准来实施点对点&充钱&的。按照这个标准和方案,首批301人获得了从11.63元到340.53元不等的补助。每月补助总额约为3.6万元。
  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那些家庭生活困难而又不愿意申请助学金或生活补助的同学,学校实施了&生活援助计划&。通过校园&一卡通&,对月就餐次数在60餐以上、月就餐费用在240元以下的学生,学生处与院系核实后,无需学生本人申请,直接为其&一卡通&充值160元。2011年,约有4000人次本科生得到这种&隐形补助&。
  2007年5月,郑州大学对学生一年来用&一卡通&在校内消费的情况进行统计,由后勤集团将月平均消费在120元以下的学生信息反馈到学生处。该校学生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贫困生的月消费都在110元到120元之间,绝大部分用于就餐。该校在计算后认为,一个学生月平均180元可以满足营养需要,也高于省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所以,该校最后决定从这方面入手,每月&悄悄地&为他们的&一卡通&里打入60元餐费补助。
  隐形补助,网友:我给满分
  相比之前的贫困生补助,需要贫困生主动提出申请,回家开出各种证明材料,学校收到之后进行评审,最后在学校里进行公示;大数据资助贫困生,既不需要学生主动申请,也不用再提供任何证明,甚至在收到补贴前都没有学生知情,这样的资助方式当然要更为人性,也更有效率。
  贫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相对而言心理比较敏感,很多人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贫穷,所以干脆不去申请贫困生补助;与此同时,开证明这种确认贫困与否的办法,不仅很麻烦,而且谁也无法知道证明材料的真伪。此外,高校为了甄别贫困学生,搞过竞选贫困生、评议贫困生等很多招数,但无不遭遇侵犯学生隐私、伤害学生自尊的质疑。
  通过采集学生日常的生活消费数据,以及勤工俭学、社交特征、行为轨迹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大数据勾勒学生的相对贫困情况,自然更为准确,这是真正的精准扶贫。只要你在生活数据上表现得像个贫困生,那么你就是一个可以得到帮助的贫困生。这样的助困方法,提高的是助困效率,保护的是贫困生脆弱的自尊。
  利用大数据资助贫困生,是高校利用高科技提供更好服务的一大创新,终于让人感觉到我们的高校,没有与这个鼓励创新的时代脱节。
  大数据助困有一点让人担心的,就是会不会有学生刻意造假,明明家里不贫困,但是知道贫困生资助的一套算法之后,故意在相关数据上伪装得很贫困。这种情况或许不可避免,但是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虎的回答非常好,&如果真有个别学生这样做了,也认了。我们的数据调取基本上不低于3个月。如果说某个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有意地往这边靠,坚持3个月也不容易。我们认为他还是在乎这些钱的,我们愿意把钱给这些孩子。&
  针对隐形助困一事,不少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浩瀚宇宙-孙连城:我给满分
  Cynthia大姐姐:儿子刚上大一,同宿舍一个山西孩子是贫困生,学费都是助学贷款交的,节假日独自留守寝室,平常生活也非常节俭,这孩子特勤奋,看得人心疼,儿子每次返校我就让他带吃的回去,如果单独给他也怕伤人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的不是嘛,就让儿子分给大家吃,这样容易让人接受些,帮不了多少,就尽尽心意也好。
  林彬_Furio:挺支持的 既帮助了应该帮助的 也维护了被帮助者的自尊心 ~这才是学校发展趋势嘛
  筠笙_:别把补助金给了不需要的人就行,想不通天天大手大脚,手拿新款iPhone的人是怎么拿到补助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燕赞同吗?居然有些高校“偷偷”给贫困生打钱...
导读没有提交受助申请,没有现场演讲“比惨”,也没有班级内部评议……不需要贫困生申请,高校主动“偷偷”给学生打钱,你支持不?
通过大数据,贫困生收到隐形补助金
据四川在线报道,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陈文(化名)收到了学校悄悄打给他的600元隐形补助金。和陈文一样,近日,该校共有82名本科…
导读没有提交受助申请,没有现场演讲“比惨”,也没有班级内部评议……不需要贫困生申请,高校主动“偷偷”给学生打钱,你支持不?通过大数据,贫困生收到隐形补助金据四川在线报道,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陈文(化名)收到了学校悄悄打给他的600元隐形补助金。和陈文一样,近日,该校共有82名本科生获得隐形补助。而获资助学生的名单,则是通过大数据智慧助困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得来的。为了让更多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该校去年开始研发了“智慧助困系统”。首先,学校通过智慧助困系统采集到了涵盖学生家庭经济及成员信息、学生本人及受资助信息、学生所在生源地经济水平信息、学生日常消费评价等涵盖4大类、40余个小类的上千万条数据。接着,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自动生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议名单。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源主要取自消费数据,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数据,例如食堂饭卡、超市消费、健身馆购物、乘坐校际班车、水卡等,分析学生的消费水平,这类数据主要记录了学生的消费金额、消费时间、以及消费地点等消费规律信息。除了消费数据,系统还结合学生的勤工助学、获奖学金情况、社交特征、行为轨迹、借阅兴趣、历史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这些数据经过整合与清洗后,通过计算机一系列精密的算法,系统判定学生的困难指数(1—9),困难指数越高则代表越贫困。学生被分为不困难、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4大类。最终,大数据结果结合线下个别访谈、辅导员评价共同给出了这份全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名单。学校邀请82名获资助学生参加了暖心座谈,并为他们发放了每人600元的隐形补助。这个项目不需要学生申请,它是靠客观的大数据分析来反映的。由学生主动申请,变成学校主动关注。保护受助学生个人隐私和自尊。多所高校已“偷偷”补助贫困生一名高校辅导员说:“如果贫困生刻意隐瞒自己生活状况的话,老师也没有办法。因为自尊心强、害怕‘丢脸’而拒绝申请资助的‘隐形’贫困生,每所高校都存在。这些贫困学生甚至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接受资助。他们害怕申请贫困生补助后,会被同学笑话,抬不起头来。”不少高校在处理贫困生事务时,更多考虑到的是贫困生的物质困难,而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方面还有待提高。即便是在物质援助上,也缺乏“人性化”措施,例如一些高校专门设置“贫困生楼”,为贫富贴上标签;还有一些捐助仪式,总是邀请很多媒体到场,主办方多了不少作秀的成分,也给贫困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曾参加过公开捐助仪式的大学生小李说,上台接受捐助时心情总是很复杂,“我很感激这些帮助我的企业和个人,但我真的不希望自己被那么多人知道我有多贫困。这让我抬不起头。”为此,一方面,学校将补助直接打入餐卡,避免学生舍不得花钱吃饭;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受助学生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2016年,南京理工大学采取直接将补贴款打入学生饭卡的方式,学生无需填表申请,不用审核,甚至在收到补贴前,没有任何学生知情。南理工教育基金会对全校1.6万多名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区间为2015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其中,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准援助对象”确定后,由各学院辅导员对各自学院的名单进行核对。首批经过大数据圈定的314个名单中,最终有301人得到了资助。这301人的补助金额并不同。具体而言,该校实行一日三顿、每顿7元,30天共计630元的标准,学生实际就餐支出和630元之间的差距,就是实际补助金额。换言之,学校是每位在校生“每顿饭吃上7元钱”的标准来实施点对点“充钱”的。按照这个标准和方案,首批301人获得了从11.63元到340.53元不等的补助。每月补助总额约为3.6万元。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那些家庭生活困难而又不愿意申请助学金或生活补助的同学,学校实施了“生活援助计划”。通过校园“一卡通”,对月就餐次数在60餐以上、月就餐费用在240元以下的学生,学生处与院系核实后,无需学生本人申请,直接为其“一卡通”充值160元。2011年,约有4000人次本科生得到这种“隐形补助”。2007年5月,郑州大学对学生一年来用“一卡通”在校内消费的情况进行统计,由后勤集团将月平均消费在120元以下的学生信息反馈到学生处。该校学生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贫困生的月消费都在110元到120元之间,绝大部分用于就餐。该校在计算后认为,一个学生月平均180元可以满足营养需要,也高于省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所以,该校最后决定从这方面入手,每月“悄悄地”为他们的“一卡通”里打入60元餐费补助。隐形补助,网友:我给满分相比之前的贫困生补助,需要贫困生主动提出申请,回家开出各种证明材料,学校收到之后进行评审,最后在学校里进行公示;大数据资助贫困生,既不需要学生主动申请,也不用再提供任何证明,甚至在收到补贴前都没有学生知情,这样的资助方式当然要更为人性,也更有效率。贫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相对而言心理比较敏感,很多人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贫穷,所以干脆不去申请贫困生补助;与此同时,开证明这种确认贫困与否的办法,不仅很麻烦,而且谁也无法知道证明材料的真伪。此外,高校为了甄别贫困学生,搞过竞选贫困生、评议贫困生等很多招数,但无不遭遇侵犯学生隐私、伤害学生自尊的质疑。通过采集学生日常的生活消费数据,以及勤工俭学、社交特征、行为轨迹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大数据勾勒学生的相对贫困情况,自然更为准确,这是真正的精准扶贫。只要你在生活数据上表现得像个贫困生,那么你就是一个可以得到帮助的贫困生。这样的助困方法,提高的是助困效率,保护的是贫困生脆弱的自尊。利用大数据资助贫困生,是高校利用高科技提供更好服务的一大创新,终于让人感觉到我们的高校,没有与这个鼓励创新的时代脱节。大数据助困有一点让人担心的,就是会不会有学生刻意造假,明明家里不贫困,但是知道贫困生资助的一套算法之后,故意在相关数据上伪装得很贫困。这种情况或许不可避免,但是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虎的回答非常好,“如果真有个别学生这样做了,也认了。我们的数据调取基本上不低于3个月。如果说某个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有意地往这边靠,坚持3个月也不容易。我们认为他还是在乎这些钱的,我们愿意把钱给这些孩子。”针对隐形助困一事,不少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浩瀚宇宙-孙连城:我给满分Cynthia大姐姐:儿子刚上大一,同宿舍一个山西孩子是贫困生,学费都是助学贷款交的,节假日独自留守寝室,平常生活也非常节俭,这孩子特勤奋,看得人心疼,儿子每次返校我就让他带吃的回去,如果单独给他也怕伤人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的不是嘛,就让儿子分给大家吃,这样容易让人接受些,帮不了多少,就尽尽心意也好。林彬_Furio:挺支持的 既帮助了应该帮助的 也维护了被帮助者的自尊心 ~这才是学校发展趋势嘛筠笙_:别把补助金给了不需要的人就行,想不通天天大手大脚,手拿新款iPhone的人是怎么拿到补助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文末留言。来源:中国青年报(微信号:zqbcyol)编辑:张力友参考素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新华网、信息时报、微博@舒圣祥Shu、@东软平台产品、网友评论转载须知请发邮件至获取授权,转载时须在文首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微信号:zqbcyol ),编辑/张力友。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违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生补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