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国家的表现具体有什么区别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爱国主义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有什么区别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简单地说吧:爱国主义是希望国家好;国家主义是国家利益比民族、地区、个人等一切其他利益更高;民族主义则是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国家、地区等.这三者中,爱国主义是最有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因为历史的经验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家的长远利益与道德、个人权利、地区平衡发展等都是殊途同归的.以不道德的手段或破坏个人利益牺牲地区发展,最终都被证明对国家没有好处.不过,一旦走向极端就是国家主义.对于单一民族多家而言,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通常是统一的,就像当年欧洲国家那样,这也是欧美国家将中国愤青称为为“民族主义”者的原因,实际上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主义者——皇汉、疆独等与国家主义者——毛左等是水火不相容的.一个国家,特别是单一民族国家,玩民族主义都是很危险的,当年像日德,现在像以色列,都是地区和平发展的破坏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明浩:国族和民族的区别
编者按:虽然我不赞同作者取消国族的观点,但是作者对民族和国族的区分还是值得借鉴的。
&我们的国家建构早已进入到“后国族”的多民族国家阶段。中华民族既不是“国族”,也不具有任何“国族”含义,而只是作为中国各民族的统称。
近年来,关于“国族”的议论越来越多。开始不当一回事,但现在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呈现出常态化、越加约定俗成的态势,几乎到了必须面对,必须予以明确回答的时候了。
“国语”与“国族”
以前“不当一回事”,是因为这个问题先辈早有定论,道理似乎不言自明。早在20世纪初,列宁对将强制性国语用之于民族国家建构的做法,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当年,沙俄政府为推进民族国家建构,对非俄罗斯民族的语言采取鄙视、限制和强制同化的政策。对此,列宁批评了这些所谓“黑帮”的相关论据。在这些“黑帮”看来,“大俄罗斯人据说是俄国大地的建设者和集中者。因此,执政阶级的语言就应当成为强制性国语”。
当然,列宁并不反对“所有居住在俄国的被压迫阶级,不分民族,都应当尽可能建立起更亲密的联系,达到兄弟般的统一”。“我们当然赞成每个俄国居民都有机会学习伟大的俄罗斯语言”,列宁所“不赞成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强制的成分”,“强制性国语总还是少不了强制和灌输”。
显然,所谓“国族”,在其历史和现实属性上是与“国语”相近的概念,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国族”也同样具有这种“强制和硬塞”的特点。据此,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国家建构上,列宁力求彻底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甚至在国家称谓上都避免使用“俄罗斯”这种“民族”的烙印,从而使国家建构摆脱了所谓“国族”的惯用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国家建构也实施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去国族化”,将国家属性确定为“多民族国家”。
回顾各国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都曾在民族国家理念背景下,经历过所谓的“国族”建构的过程。所谓的“美利坚化”、“德意志化”、“意大利化”以及一战前的“俄罗斯化”等诸如此类的“某某化”,都是这种理念践行的体现。
与此相伴的自然是力求将各非主流族裔群体融入到主流群体,以及与国族建构相随的各种类型的同化主义。二战结束后,面对各个民族的强烈反对,也随着整个社会对多样性的日益包容,很多国家先后放弃这种国族建构下的同化主义理念和政策,普遍制定和实施多元文化政策,实现了国家建构的平稳转型。这既是对民族国家的扬弃,也是对国族理念和政策的否定。
相比之下,苏联尽管不提国族,事实上却大力推进以俄罗斯语为“族际语言”的国族建构,强力推行同化主义,最终成为这个多民族国家解体的重要原因,在现代文明世界的潮流面前惨遭淘汰。
,尽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殖民地废墟上进行的国家建构还面临诸多挑战,民族国家建构仍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从世界发展趋势而言,民族国家及其国族建构已经失去了曾有过的时代光芒。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广泛推行,历史已经跨越了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为基本内涵和特征的民族国家。世界上已经很少有国家谈论“国族”。
中国早已跨过了民族国家
在中国,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时期可看作是现代“国族”的建构时期。从早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民国早期的“五族共和”,孙中山经历过排斥异类到包容异类的过程,似乎摆脱了民族国家和“国族”建构的束缚。但面对辛亥革命以后的纷争不断,他又怀疑和否定“五族共和”这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路径,而得出“所谓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语”的结论。由此,他将把民族主义界定为国族主义,强调“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
首先,孙中山强推国族建构。由于汉族人口所占比例很高,在孙中山看来,这样的国族建构甚至已具有汉族这个现成的基础和架构,即所谓的中华民族就是汉族,少数民族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计。他说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有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族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总数不过一千余万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同一血统生活,同一语言文字,同一宗教信仰,同一风俗习惯,完全是一个民族。
其次,尽管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但国族建构仍然要求对其实施同化政策,以求实现消除内部民族差异的民族国家。这就意味着“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
此外,为避免国族、民族等概念并存而可能引起的混乱,孙中山以“宗族”取代国内各民族,提出:“依我看起来,中国国民和国家结构的关系,是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后才是国族,这种组织,一级一级的放大,有条不紊,大小结构的关系,当中是很实在的。如果用宗族为单位,改良当中的组织,再联合成国族”。
由此看来,蒋介石在1943年出版的《中国之命运》中提出的所谓宗族论和中华民族(国族)论,其实是对孙中山“国族”论和“宗族”论的继承和发扬。
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国族论早在民国时期已经面临现实的强大挑战,而不得不进行妥协和修正,并通过这种妥协和修正保住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
在新疆三区革命时期,面对国家的统一所遇到的空前挑战,张治中有所突破。他不顾“国族”论和“宗族”论的束缚,大胆“改变过去的态度和做法,并且本着民族平等的原则给他们(即当地少数民族)以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利”。
历史已经证明,张治中对“国族论”、“民族国家”观的大胆超越和否定,是他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成功处理新疆问题、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关键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所推翻的不仅是三座大山,也送走民族国家,拉开了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序幕。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这从根本上为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防止和反对一切形式的同化主义,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现在谈到“中华民族”,有些人将其理解为“国族”,或者是“国族”的“将来时态”。其实,正如前述,我们的国家建构早已进入到“后国族”的多民族国家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这引领了当时的世界潮流。(参阅“特鲁多多元文化主义的中国情结”,载《中国民族报》日)因此,中华民族既不是“国族”,也不具有任何“国族”含义,而只是作为中国各民族的统称。
早在1939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就反驳国民党的国族论。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直到2009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仍然强调中华民族是“各民族普遍认同的统称和归属”而非作为实体的国族。
无论是就现代主权国家的建构过程而言,还是在现实的国情和法理意义上,今天的中国没有、也不应再讲“国族”。
(作者为北京学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吴迪:黑格尔是民族主义者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普鲁士的利益和日耳曼民族的利益不是完全一致的。作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的黑格尔哲学,大加赞扬国家,更多的是为了,也仅为了普鲁士。否则的话,普鲁士当局真应该重新考虑对待黑格尔的立场了。
普鲁士的利益和日耳曼民族的利益不是完全一致的。作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的黑格尔哲学,大加赞扬国家,更多的是为了,也仅为了普鲁士。否则的话,普鲁士当局真应该重新考虑对待黑格尔的立场了。原题:黑格尔是民族主义者么?&&《“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读书报告[1]一、引言《“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算得上是已故欧洲研究大家陈乐民老先生的代表作。“欧洲观念”是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他曾将1987年在巴黎
“人文科学之家”所作的一次报告的提纲整理成一篇文章《“欧洲观念”探源》,并于1988年发表在《西欧研究》上。在西欧,一体化进程也正在稳步前进,部分边境已经开放,统一大市场的曙光已不遥远。近些天,有幸拜读大家之作&&《“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透过陈老先生的思想看“欧洲观念”,收获颇丰,此外,也有些简单的思考。二、内容提要在陈乐民看来,“欧洲观念”便是“一个欧洲人自觉地既具有欧洲意识,又同时具有本民族的意识”[2],换言之,是一种共性与多样性之间的辩证统一,以此回应当时西欧一些学者仅将
“欧洲观念”与“同一性”相联的做法。这一观点在陈乐民优雅的文笔之下,贯穿文本始末。从古老的神话引入“欧洲”一词,经由中世纪与基督教的孕育进行了“从&无意识&的欧洲到&有意识&的欧洲的过程”[3]也就是,当基督教在欧洲传遍的时候,“欧洲也就以其全部的文化、社会和地理的意义出现了”[4],并且这一现象与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始终相伴。在讲到“欧洲观念”本身的问题时,陈乐民先生认为这一观念本身是具有政治性的,是一种争取欧洲和平的政治哲学。圣-皮埃尔的“欧洲联邦主义”、卢梭带有浓厚现实主义色彩的批判以及康德的“世界主义”世界观则成为了典型。“欧洲观念”的一条主线是“多样性”与“同一性”的统一,而象征着多样性的民族主义自然不能回避。陈乐民先生接下来便主要探讨“欧洲观念”与民族主义。以黑格尔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布歇和马志尼为典型,畅谈民族观念和欧洲观念的同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然后进入马克斯、恩格斯以及列宁的“欧洲观念”的谈论,共产主义与工人阶级是具有国际性,而列宁对“欧洲联邦”的批判,则是基于帝国主义论的对资产阶级和平的不信任。进而转入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欧洲观念”:以让·汉娜希为代表的“蒲鲁东协会”的、库当霍夫-卡莱吉的“泛欧运动”、白里安的“欧洲联盟”计划等等为欧洲同一的观念增光添色,而以民族自决为由的自利行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致使欧洲联合只能战后的议题。战后,基于现实考量的欧洲联合出现,但是英法等国的民族观念、保护主义对欧洲联合来说不是推动力量,“欧洲观念”内部依然存在隔阂。陈乐民先生匠心独运,构思精良。在每一章节既有同一性的体现,也有多样性的体现,圣-皮埃尔对卢梭,第三章的黑格尔对第二章的康德等等,不多举例。其中,作为多样性体现的民族因素是主线的一部分,在书中自然占有半边天。在专门讨论民族因素的章节中,重点着墨的黑格尔在陈乐民先生笔下是“民族主义者”的代表。可每次想到这,心中稍有疑虑,黑格尔是民族主义者么?对重点方面的专门章节的核心人物的相关内容有所疑虑,那便不得不展开来谈谈了。 三、黑格尔是民族主义者么?本章中陈乐民先生几乎把欧洲当时重要的民族主义者列举了一遍。不过,在德国&&民族主义冲击最大的地方,德意志民族统一呼声最强烈的浪漫派被集体轻视了。在众多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中,最突出的费希特居然在本章连影子都没出现。可是他偏偏为身为国家主义者的黑格尔戴上了“民族主义者”的帽子。陈乐民先生对黑格尔“情有独钟”,他在《20世纪的欧洲》中多次提及[5],而在本书中,不仅多处引用,而且为他独设一节,着墨颇多。虽然两书叙述重点不同,不过相同的是两书都认为黑格尔的国家主义是民族主义,黑格尔是“民族主义者”。在《“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陈乐民先生更进一步,声称在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原则区别”[6]。为此,先生还从黑格尔的原著中寻章摘句,试图证明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就是“日耳曼民族主义”。先生的治学态度值得学习,但是这种看法显然是受到误导的,并且他没有将谈及黑格尔与日耳曼民族相关的内容置于他的人生经历、历史背景以及理论体系进行解读,因此出现偏差在所难免。如果看看黑格尔的所作所为,那么“民族主义者”的结论则下得有些一厢情愿了。黑格尔曾经在1806年(耶拿战役)激动地跟尼特哈默尔(Niethammer)说:“我见到皇帝--这位世界精神--骑着马出来在全城巡察。看到这样一个个体,他掌握着世界,主宰着世界,却在眼前集中于一点,踞于马上,令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7]“皇帝”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而是法兰西的皇帝&&拿破仑。对于拿破仑帝国和普鲁士的争端在黑格尔眼里是政体的争端而不是民族问题,他还热情地将《拿破仑法典》介绍到莱茵联盟各国。[8]1814年黑格尔甚至热烈欢迎维也纳会议拒绝建立统一德国的决议,认为会议“无损现代社会实践、机制”。[9]不仅如此,黑格尔还反对为了德意志民族而大声疾呼“像德意志人对祖国的爱这种东西是存在的,他了解这种东西的无限价值,唯独这种爱驱使他不顾一切危险”[10]的费希特主持的针对法国的浪漫主义的爱国主义运动[11],称一些相关集会庆典为“德意志愚蠢”[12](Deutschdumm)。以民族主义视角看,盛赞一个即将统治压迫他们的外族领袖,同时反对主张爱国主义运动的同胞,这样的人要么是钢刀架在脖子上,要么是想卖祖求荣。很明显,黑格尔并不处于上述状态,黑格尔也不处于极为消极的状态&&那时他忙于《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民族主义者也不会从事上述的“出卖民族”的行特别是在“被忽略的”费希特的映衬之下,从民族主义视角便愈发难以解释黑格尔的动机,更不用说他是个“民族主义者”了。
[责任编辑: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315959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民族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