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陶静韵高薪:是官还是商

媒体称国企高管亦官亦商好处“两头占”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改革国企薪酬,应先改高管“亦官亦商”
 |  |  |  |  |  |  |  |
改革国企薪酬,应先改高管“亦官亦商”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国资委官员的表态显示,他们希望能够最终使国企的薪酬机制与国企一样,全面向市场转型,但这一转型目前还十分困难
&&&&国有控股企业高管高薪是年年难讲年年讲的话题──之所以年年难讲,是因为一系列规范政策出台并没有让国企高管高薪现象有所缓解,之所以年年讲,是因为高薪现象所引发的逆向激励与社会矛盾,已经到了急迫的程度。
&&&&此轮经济周期让央企高薪与利润下降矛盾凸显,而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高薪事件曝光,使社会矛盾再次激化。国企高薪现象之所以屡纠难改,是因为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成为拦路虎。比如国企高管究竟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政府官员?边界到现在还是模糊不清。
&&&&国企高管是企业经营者,但其却并非从职业经理人团队中挑选。虽然国资委试行过从全球招聘央企副总一职,却无改行政选拔的大局。央企高管一纸任命就能成为政府官员。如相关部委的很多官员,是从下属企业中选拔而来。
&&&&人们确实很难给这些管理者定价,如果确定他们是官员身份,则无法获取高额薪酬,全球没有公务员以职业经理人为标准设定薪酬水准的。如果确定他们是职业经理人,如唐骏等职业经理人,市场自然会给他一个市场价格。但这些国企高管通常又能获得体制内的种种福利,并且享受种种待遇,且选拔机制与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选择机制全然不同。
&&&&正如国企正在变迁一样,国企高管已经有所分化,一些更接近于市场人士,而另一些保持亦官亦商身份不变:接近市场、显示出企业家才能的高管希望获得与创造的收益相匹配的薪酬,进行市场化的激励;而另一些管理者则愿意出能为官入能为商,情愿在市场之外徘徊。以往一刀切的薪酬体系无法兼顾正在分化中的国企高管,因此,只能在左右掣肘中寻求平衡。
&&&&国资委成立之初就制订了《薪酬管理办法》,以自成系统的业绩考核体系,引入中央企业人均工资和行业工资水平参数,对工资收入水平较高但效益较低的企业进行重点调控;实行“两低于”原则等,即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原则;同时,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则辅之以市场化的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等制度,织就了一套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除了国资委的管理、考核之外,还有中纪委等职能部门的监察,中纪委2008年7月发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解释》,国企老总违规自定薪酬、兼职取酬、滥发补贴和奖金,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党籍。
&&&&这些举措虽然能够收到一定效果,但成效到底有多大恐怕还是值得怀疑。
&&&&来自国资委的统计显示,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一任期(年)期间,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总额年均增长14.84%,薪酬水平年均增长14.92%,既低于国资委成立前三年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年增长40%的速度,也低于同期中央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5.28%和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6.61%的增长幅度。年,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总体水平与中央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呈逐年缩小的趋势。
&&&&但这一数据未纳入国企福利,与社会观感不符,与审计署对某些行业、企业的审计结果有出入,与发改委2007年的调查有距离──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收入分配报告显示,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不规范,工资外收入管理失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收入无序增长,与一般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对国企高薪的制约与国企员工的自利性动机存在激烈的冲突,既然国企尤其是央企拥有垄断地位,必然获取高额利润以至于将高额薪酬揽入怀中,制约举措越多,只能说明冲突越激烈,制约越困难。实际上,国企员工的年金、期权、交际等各项收入,将使监管者管不胜管。
&&&&国资委官员的表态显示,他们希望能够最终使国企的薪酬机制与国企一样,全面向市场转型,但这一转型目前还十分困难。
&&&&要进行市场化的定薪,首先得进行充分的竞争,显示出高管的经营才能,竞争是市场定价的前提。恰恰就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分清哪些是垄断国企所获得的制度性红利,哪些是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盈余,哪些是市场竞争所得的利润。只有通过垄断性国企在国际市场的赢利能力,我们才能窥见他们的竞争力的底牌,也只有细致分析大型金融机构,我们才能约略了解他们享受的制度红利之丰厚。这也就是中石油、国泰君安等公司的高额赢利难以服众的原因。
&&&&作为过渡的办法,我们应该允许国企进行改革:首先,在非事关安全性的领域,继续大力推进国退民进的改革,不因任何意外的插曲而阻挠了改革的进度;其次,允许国企高管自主选择身份,是放弃官员身份充当职业经理人,还是退出职业经理人行列进行公务员序列,将这两种人放在完全不同的岗位,实行完全不同的薪酬体制;第三,是否选择实现淡马锡式的公司管理,实行彻底的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第四,对于垄断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征收暴利税后,再行考核业绩,把制度性红利与高管的经营能力分开,以免鱼目混珠。
(文/叶檀)据新华社《t望》新闻周刊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国企高管“亦官亦商”,比高薪更腐败
国企高管“亦官亦商”,比高薪更腐败
今日《羊城晚报》一篇题为《报道称部分央企高管年薪已达职工上百倍》的文章,再次将国企高管“高薪腐败”问题推向了社会,让老百姓去评判。
该文从两个方面解剖了中国国有企业高管高薪的非正当性。
一方面,中国在2002年就作出过规定,要求最高一层的高管和最基本的职工之间,年薪不得超过12倍;而目前有一部分央企高管的年薪,已经达到了职工年薪的百倍,这是明显违反当初的规定。
另一方面,国际上这些重要的企业基本上高管年薪与普通职工年薪相差20倍左右,中国国企在不断国际化的大环境下,高管的年薪却不愿意和国际接轨,如此肆无忌惮地给自己发“高薪”,实在是没有道理。
而笔者以为,中国国企过分追逐“高薪”还有两个最严重的不正当性:
一是国企凭借垄断赚取利润,和经营好坏关系并不是很大。如前不久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天然气涨价”,只是因为CPI高企而暂时停止,而一旦涨价,中石化就又能平白增加几百亿的利润,老百姓就要多承担几百亿的生活成本。但如此一涨价,中石化的高管们,就可以按照业绩考核,多拿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年薪了。这样的对比,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
二是国企高官“亦官亦商”的身份,比高薪腐败。现在公务员的收入不高,部长级的官员,一年也就是10多万元收入,因此有副部级官员多次通过媒体声言“买不起房”,以激发社会对“高房价”的痛恨。
而现在的国企高管,年薪动辄就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一年就相当于部长级官员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收入。相比较这些国企高官来,那些部长们当得又有啥意思?郑筱萸受贿700多万,最终走向断头台,如果他是央企老总,这700多万元还不及他一年的薪酬,他还会冒着砍头的危险,去贪这区区700万?要贪也得学陈同海,弄它个近2亿来。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拿够高薪的国企高管,摇身一变就很容易成为党政机关的官员。实际上,他们从来都是官员。他们虽然是董事长、总经理、行长、企业书记,但他们却拥有部级、厅级、处级这样和党政机关对应的行政级别,他们就是典型的“红顶商人”。
这些人便宜占尽,可以在国企随意升迁,而不受党政机关“逐级提拔”等条条框框的约束,一旦薪酬捞足、官职捞够,又迅即转往党政机关任相应的职位,董事长变部长、总经理成省长;部门经理成厅长、市长、县长。
国企高官“亦官亦商”,究竟肥了哪些人,老百姓心知肚明。
推荐阅读:
新闻链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企高管拿高薪身份难服众 官员抑或职业经理人_时政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国企高管拿高薪身份难服众 官员抑或职业经理人
日 15:37:21
 来源:《t望》新闻周刊
】 【】 【】 【】&
上海9家大型国企高层带头减薪应对金融危机
&&&&国企高管过度高薪之缺
&&&&国企高管究竟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政府官员?边界到现在还是模糊不清
&&&&国有控股企业高薪是年年难讲年年讲的话题――之所以年年难讲,是因为一系列规范政策出台并没有让国企高管高薪现象有所缓解,之所以年年讲,是因为高薪现象所引发的逆向激励与社会矛盾,已经到了急迫的程度。
&&&&此轮经济周期让央企高薪与利润下降矛盾凸显,而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高薪事件曝光,使社会矛盾再次激化。国企高薪现象之所以屡纠难改,是因为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成为拦路虎。比如国企高管究竟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政府官员?边界到现在还是模糊不清。
&&&&国企高管是企业经营者,但其却并非从职业经理人团队中挑选。虽然国资委试行过从全球招聘央企副总一职,却无改行政选拔的大局。央企高管一纸任命就能成为政府官员。如相关部委的很多官员,是从下属企业中选拔而来。
&&&&人们确实很难给这些管理者定价,如果确定他们是官员身份,则无法获取高额薪酬,全球没有公务员以职业经理人为标准设定薪酬水准的。如果确定他们是职业经理人,如唐骏等职业经理人,市场自然会给他一个市场价格。但这些国企高管通常又能获得体制内的种种福利,并且享受种种待遇,且选拔机制与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选择机制全然不同。
&&&&正如国企正在变迁一样,国企高管已经有所分化,一些更接近于市场人士,而另一些保持亦官亦商身份不变:接近市场、显示出企业家才能的高管希望获得与创造的收益相匹配的薪酬,进行市场化的激励;而另一些管理者则愿意出能为官入能为商,情愿在市场之外徘徊。以往一刀切的薪酬体系无法兼顾正在分化中的国企高管,因此,只能在左右掣肘中寻求平衡。
&&&&国资委成立之初就制订了《薪酬管理办法》,以自成系统的业绩考核体系,引入中央企业人均工资和行业工资水平参数,对工资收入水平较高但效益较低的企业进行重点调控;实行“两低于”原则等,即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原则;同时,对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则辅之以市场化的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等制度,织就了一套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除了国资委的管理、考核之外,还有中纪委等职能部门的监查,中纪委2008年7月发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解释》,国企老总违规自定薪酬、兼职取酬、滥发补贴和奖金,情节严重的将被开除党籍。
&&&&这些举措虽然能够收到一定效果,但成效到底有多大恐怕还是值得怀疑。
&&&&来自国资委的统计显示,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一任期(年)期间,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总额年均增长14.84%,薪酬水平年均增长14.92%,既低于国资委成立前三年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年增长40%的速度,也低于同期中央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5.28%和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6.61%的增长幅度。年,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总体水平与中央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呈逐年缩小的趋势。
&&&&但这一数据未纳入国企福利,与社会观感不符,与审计署对某些行业、企业的审计结果有出入,与发改委2007年的调查有距离――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收入分配报告显示,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不规范,工资外收入管理失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收入无序增长,与一般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对国企高薪的制约与国企员工的自利性动机存在激烈的冲突,既然国企尤其是央企拥有垄断地位,必然获取高额利润以至于将高额薪酬揽入怀中,制约举措越多,只能说明冲突越激烈,制约越困难。实际上,国企员工的年金、期权、交际等各项收入,将使监管者管不胜管。
&&&&国资委官员的表态显示,他们希望能够最终使国企的薪酬机制与国企一样,全面向市场转型,但这一转型目前还十分困难。
&&&&要进行市场化的定薪,首先得进行充分的竞争,显示出高管的经营才能,竞争是市场定价的前提。恰恰就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分清哪些是垄断国企所获得的制度性红利,哪些是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盈余,哪些是市场竞争所得的利润。只有通过垄断性国企在国际市场的赢利能力,我们才能窥见他们的竞争力的底牌,也只有细致分析大型金融机构,我们才能约略了解他们享受的制度红利之丰厚。这也就是中石油、国泰君安等公司的高额赢利难以服众的原因。
&&&&作为过渡的办法,我们应该允许国企进行改革:首先,在非事关安全性的领域,继续大力推进国退民进的改革,不因任何意外的插曲而阻挠了改革的进度;其次,允许国企高管自主选择身份,是放弃官员身份充当职业经理人,还是退出职业经理人行列进行公务员序列,将这两种人放在完全不同的岗位,实行完全不同的薪酬体制;第三,是否选择实现淡马锡式的公司管理,实行彻底的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第四,对于垄断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征收暴利税后,再行考核业绩,把制度性红利与高管的经营能力分开,以免鱼目混珠。(叶檀)
【】 【】 【】 【】
(责任编辑:
王永霞 戴琳凌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不怕高管高薪就怕赢者通吃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长江商报新闻热线:027-
当前位置: > 不怕高管高薪就怕赢者通吃
不怕高管高薪就怕赢者通吃
长江商报消息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进行的针对央企和国企高管收入的调研日前已经基本结束。人社部发现央企和国企高管收入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状况,这一现象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表现较为突出,同时,也存在极个别国企高管领取上千万元薪酬的状况。(11月17日《中国经营报》)
“各个部委部长的年薪只有十几万元,而个别国企高管的年薪近千万”,这样的对比很具吸引力,也是佐证国企高管年薪之高的又一有力注脚。然而,官员并不直接创造财富,而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直接创造财富,行业不同,职业属性不同。
要想证明国企高管的薪酬高且不合理,不是与官员比,而应该和企业的普通员工比。因为两者都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按理来说两者的收入应该有一种内在的平衡。2002年监管部门就曾规定,国企高管薪酬不得超过平均水平的12倍,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但从现实来说,国企高管动辄上千万的年薪,则早已超过平均水平的几十上百倍。高管们纷纷与发达国家接轨了,普通员工还在“发展中”。
按照“多劳多得”的基本分配原则,高薪并没有原罪。问题在于,国企高管们是否做出了配得上其天价年薪的贡献?不可否认,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创造的利润也一年比一年抢眼,但国企占据了政策、资源及市场的极大优势。更重要的是,国企乃全民所有制企业,其所创造的利润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对国企高管限薪,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中海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玉成就曾这样解释自己日均4.5万的央企高管最高薪:“如果我收入太低,独立董事和投资者会不放心”。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创造力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上,何时高管的年薪成了唯一标准?需要厘清的逻辑是,国企高管是以自身的管理才能来证明其身价,而不是以其身价来证明其管理才能。
收入分配改革,首先就得从国企高管的天价年薪入手。但“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只是治本,治标之策仍是打破国企高管“官商不分”的双重身份。
因为官商不分,国企高管一面拿着体制内的各种福利待遇,一面又享受市场的高薪。国资委曾表示,管不了国企高管的年薪。也因为官商不分,原本应该按市场化运作的国企掺杂了太多的行政因素,一直无法建立科学、透明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薪酬机制,国企高管的年薪不能与其业绩紧密结合。换句话说,公众不怕高管的天价年薪,怕的是赢者通吃。倘若高管们无论干得好不好,都是最后的大赢家,那么浪费的就不仅是天价年薪,还有国企的未来。
■ 吴龙贵(昆明媒体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高管持股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