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才是无限高明的,他无所不在的意思,无所不存

基督的本质
基督的本质
  圣经在《以赛亚书》里这样说道,耶和华上帝将赐给我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1在希伯来文里,“童女”或“童贞女”一字是从“阿尔玛”译过来的,它意为“处女”或“年轻妇女”。但是,由于年轻妇女怀孕生子是件不足为奇的事,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兆头。
  可是,到了新约时代,当“阿尔玛”在希腊文里被译作“帕西诺斯”一字时,它的译意十分明确地成了“童贞女”或“处女”。除此之外,别无它意。新约圣经叙述道,有一位年轻的处女名叫马利亚。上主差遣的天使加百列来到她的跟前,对她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2天使又对马利亚说,她要生一子,这所要生的圣者就是弥赛亚。
  这就是上帝进入人类并赐予他们末后的亚当之方式。圣子耶稣藉着童贞女马利亚从圣灵受孕,以肉身的样式来到世上。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与常人受孕怀胎的过程是毫无相似之处的,这即是为什么耶稣被称作是上帝的儿子。他既不是约瑟之了,也不是罗马士兵的私生子。他没有生身父亲,而是靠着圣灵降孕所生。其实他是上帝第二次所造的人,末后的亚当他没有从亚当这一父亲承袭原罪。然而,若是我们把耶稣同马利亚的家谱联系起来看,他便是大卫和亚伯拉罕的后裔了,上帝的种种应许在他身上得到了实现。并且,由于他从自己的母亲马利亚所生,他又具有完全的人性。所以,耶稣基督是独一无二的,他藉着圣灵降孕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但他又是“大卫的后裔”。3
  我们在谈论上帝的属性时曾提起过,上帝是不朽的和永恒的。换言之,上帝乃无始无终。我们也说过,上帝是无形无体的。除此之外,上帝还具有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属性。因此,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位无限、永恒和不朽的上帝怎么会采取了人的有限和可以朽坏的样式呢?
  一种可能的线索是,当天父按着他的形象造人时,他同圣子耶稣的相似性比我们意识到的要更为接近。或许天父与无罪的耶稣之间的差异,不如我们平日想象的那么大。《约翰一书》3章2节这样说:“我们必要象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
  依据圣经,耶稣基督具有上帝的本性,他是上帝真象的活的显现。圣经晓喻我们,“万有也靠他而立”。4并且,他为了降世为人,彻底倒空了自己。5其实,耶稣所倒空的,并非是他的爱、良善、恩慈和温柔;道成肉身并没有泯灭他的神性。然而,他藉着降世为人,确实倒空了他在天父面前所享有的永恒的尊贵与至高的权柄。耶稣在世上经历了青少年的时代,他逐步长大成人,死亡并之后复活。
  耶稣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除了无罪之外,他继承了人的所有遗传。当耶稣死在十架上时,这毫不是一个虚幻或臆想,而是真实的受难与死亡。耶稣遭遇了人间的患难,他时而会感到疲劳和饥饿。他绝非是一个远离凡尘的痛苦和烦恼的超人。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同我们一样受到各种诱惑,只是他从未沾染上罪。6耶稣经历了人世间的一切忧患,但他始终保守住了他的神性,始终意识到有父和圣灵的同在。
  有人这样说道:“当圣灵降在耶稣身上时,他才具有了神性。”然而,圣经却不是这样说的。圣经明确教导我们,耶稣从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真实的神性和人性。他既是完完全全的神,又是完完全全的人。7
  耶稣宣称自己为上主,并让世人尊奉他为神。耶稣复活后,他的一位门徒跪下对他说:“我的主!我的上帝!”8&
对于一个循规蹈矩的犹太人来讲,这话实在是亵渎神灵了,但耶稣却赞许地接受了它。他对门徒说:“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9&
耶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10& 他在世上时,曾数次表示过,他的这些话若不是真理,便是出于那疯人之方了。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11&
他又说:“我就是生命的粮。”12& 他告诉众人:“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13&
他就自己的神性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论。当有人就此责难他时,他义正辞严地回答道,他若否弃了自己的神性,就成了象他们一样的谎言家。14
  穆罕默德把自己视为先知,佛陀认为他自己是个大彻大悟的真理的寻觅者,孔子只把他自己称作是智慧通达的教师,惟独耶稣宣称他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是人类的上主,他用雄辨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神性。
  耶稣基督献身、被埋,并从死里复活。15& 大约有五百人在他复活之后亲眼见到了他,16&
他们所目睹的耶稣能神奇地走进房门,17& 瞬间行很远的路程,18&
且能升到天庭。19& 他的复活的身体从天父那里领受了焕然一新的灵,从天上差遣圣灵下来住在门徒当中,给他们增添力量,使徒彼得的切身经历,栩栩如生地证实了耶稣已确实升上高天。20
  一向有人这样说,若是耶稣不是神,那么我们所拜的就是一个自诩为神的凡夫俗子,因为这样公开称自己为神的人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我本人发现,耶稣的教训,尤其是关于天国的教训,包孕着不证自明的真理。在贯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些真理在人们的生活经历中发出了阵阵的共鸣。当上述真理的法则诉诸于实践时,它们必定会给人们带来平安、和睦、胜利和爱。这并非是说,耶稣的教训就不会导致人们产生龃龉或冲突。当某人接受上帝的教训时,必然会与继续为恶的人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耶稣的话语中闪烁着巨大的智慧。例如,耶稣关于“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21
这一涉及我们该如何对待政府的法则;关于“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22
的圣经原理;《登山宝训》里关于“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23
的谆谆教诲;关于人生的最高准则,即“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24
所有这些以及圣经里其它教训或警世良言,无不充满着上帝超凡脱俗的智慧。
  耶稣对人类历史嬗变的洞见是天下智者或饱学之士瞠目其后、自叹不如的,历史上也从未有任何一个人能同他相比拟。况且,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向众人显现,用圣灵浇灌他的百姓,使亿万人的生命改换一新。凡是福音深入人心的地方,你都能发现有昌明、自由、宽松和家庭的和睦与彼此的忠贞,这一切都是世人的心灵所追求和渴慕的。许多世纪以来,依照“基督教”的原理或法则建立的国家,几乎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优越于世界上其它国家,这种现象并非是个偶然的巧合。
  不错,人类的许多罪行都是打着基督教的旗号犯下的。但犯罪之人其实并不真正认识基督或领受基督的教训。基督从没有带领这些人去逼迫和鞭笞犹太人与“异教徒”。许多被冠之以“异教徒”或“异端”称号的人,实际上是真正认识主的基督徒,他们却受到了不认识主的极端分子的残酷迫害。
  在宗教里发生的咄咄怪事是:第一代信徒寻觅到了耶稣且为主而活;第二代的信徒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了耶稣的教训;第三代信徒对这一切变得陌生或根本一无所知,但决定利用宗教这一合法的外衣来维护手中临时获得的权力。这些道貌岸然的宗教徒发起了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设立了宗教裁判所。他们毫不认识耶稣,但却在百般利用宗教。凡当你看到有任何野心勃勃的政治势力在打基督教的旗号时,就时常会发现新约圣经的真理已荡然无存。这些人会以宗教的名义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所以,我们切不能因着有人假借耶稣之名犯下弥天大罪,而去责备耶稣及其教训。
  近年来,由于少数著名的圣经教师错误地断言,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身体和魂灵都死了,这一论点业已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据这些教师说,鉴于耶稣为了我们的缘故牺牲了他的身体和魂灵,他在十字架上的死显明了他对世人的爱有多么长阔高深,他所释放的救赎的大能有多么无与伦比。诚然,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想法,但它毕竟是自博其影和矛盾百出的。依据定义,魂灵是不会死亡的,它是永不朽坏的存在。
  毫无疑问,上帝也不会死亡的。上帝若死了,宇宙便会分崩离析、溃于一旦。既然耶稣是上帝,他的魂灵若死了,上帝本身也就不复存在,整个宇宙便早已陷入崩溃和瘫痪之中。
  这些圣经教师们宣称,他们所说的“死”意指与上帝分离开来。他们以为,为使一个人的魂灵得救,耶稣的魂灵得死在十字架上。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耶稣若与天父分离开,他便成了有罪之人,而身为一个罪人,他岂能用“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赎去人类的罪孽呢?25圣子耶稣是三位一体的上帝的第二个位格,他的魂灵若真同天父分离了,上帝本身就会受到肢解,他的存在也就戛然中止。这一逻辑是荒诞绝伦和不可信的。
  《希伯来书》指出:
  所以基督到世来的时候,就说:“上帝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那时我说:‘上帝啊,我来了,为要照人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以上说:“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愿意的,也是你不喜欢的(这都是按着律法献的)。”后又说:“我来了是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见他是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26
  圣经明确地表示:“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可见,我们的成圣,是靠着耶稣顺从天父的旨意,在十字架上献上自己的身体换取的。耶稣无罪的身体,尝到了整个人类的罪的狰狞与可怕。他在天父的面前作为献祭的羔羊,代赎了世人全部的罪孽。
  就在耶稣的肉体死亡之后和他复活之前,他的魂灵下到了阴间,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27耶稣和魂灵既没有死,也须臾未与天父分离开。与之相反,他在继续不断地服事天父上帝,蒙他的喜悦,如今也是一样。
5.参阅腓2:5―8
6.参阅来4:15
7.参阅腓2:5―8;来2:14―18,4:14―16
8.约20:28
9.太26:64
10.参阅约3:16―18
11.约8:12
12.约6:35
13.约6:53
14.参阅约8:55
15.参阅太28:7;徒13:30―31
16.参阅林前15:4―8
17.参阅约20:19,26
18.参阅约6:21
19.参阅路24:51;徒1:9―11
20.参阅徒2:33
21.太22:21
22.约4:24
23.太5:44
24.太22:37―40
25.彼前1:19
26.来10:5―10
27.参阅彼前3:18―20上帝,耶和华,耶稣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上帝,耶和华,耶稣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09-03-09 &
耶和华是上帝的名称。上帝为了救赎人类的罪,让耶稣在世上受钉死在十字架,以鲜血而为人类代罪。耶稣是唯一通过上帝的圣灵在童女马利亚身上成孕后而降世的。所以是上帝的独生子。耶稣被钉死后第三天复活,与门徒们一起生活,传扬福音共40天,后升天。坐在上帝的右边,当时耶稣把圣灵赐给门徒,要门徒继续去传扬福音,直至现今。现今基督徒敬拜的上帝就是: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神(上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耶和华是上帝的名称。上帝为了救赎人类的罪,让耶稣在世上受钉死在十字架,以鲜血而为人类代罪。耶稣是唯一通过上帝的圣灵在童女马利亚身上成孕后而降世的。所以是上帝的独生子。耶稣被钉死后第三天复活,与门徒们一起生活,传扬福音共40天,后升天。坐在上帝的右边,当时耶稣把圣灵赐给门徒,要门徒继续去传扬福音,直至现今。现今基督徒敬拜的上帝就是: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灵,三位一体的神(上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是三维一体密不可分的真神上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独一的真神  (一)“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以赛亚四五 5)  (二)“但愿尊贵荣耀归与......那不能朽坏、不能看见、独一的神,直到永永远远。&(提前一17)  (三)“离弃偶像转向神,要服事又活又真的神。”(帖前一9)   这三处经文,清楚又强烈的启示我们,真神是独一的耶和华,是不能朽坏,不能看见,生存到永永远远的,除祂以外再没有别的真神。  叁 以罗欣--信实的大能者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记一1)   这里的神字,希伯来文是以罗欣;这是圣经启示神,所用的第一个神圣称谓,意即信实的大能者。这说出,我们照圣经所敬拜的真神,不仅是大能者,也是信实的。祂是大能者,所以祂能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就是从无造出有来。祂是信实的,所以祂是信实可靠,永不变更,永不易动的。祂凭祂的信实所作的事,如日之恒,如月之坚(诗篇八九33~37)。  肆 耶和华--自有永有的我是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记念,直到方代。&(出埃及三14~15)  神在这里,用明言告诉摩西,祂的名是耶和华。耶和华这名,乃是圣经启示神所用的第二个主要圣称,意即那自有永有的我是,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我是,指祂是那我是的,除他以外,一切的都不是,惟有祂是,而且祂是自有永有的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是。宇宙中一切都是虚无不是,惟有祂是,惟有祂是永远存在的,惟有祂是实际。祂对于祂所创造,属祂的人,是一切。他们需要什么,祂就是什么。  伍 三一神  (一)“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记一26)   神字在此仍是以罗欣,是复数的,含示以罗欣这位神,乃是圣经中以后所要启示出来的三一神。所以在创世记第一章,到此节,神称自己为“我们”。在圣经中,神以后还数次这样的称自己作我们(创世记三22,十一7,以赛亚六8,约模十七21~22)。这都含示神虽是独一的,却有三面的讲究,祂乃是三一的神。  (二)“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将他们浸入父、子、圣灵的名里。”(马大二八19)   圣经到基督复活完成了神所要经过的一切过程之后,在这里就用明文说出,那独一的真神,乃是三一的,就是父、子、灵。父、子、灵虽是三者,各自有分别,却是一位独一的神。这节中的名字,虽是父、子、灵三者的,却是单数的,表明父、子、灵三者虽有分别,却仍是一位独一的神。  〔三〕“惟独从神来的(子)他看见过父。”(约翰六46)―― “我(子)是从他(父)来的。”(约翰七29)   神子基督,在这两处圣经里说,他是从父出来的。这证明父是源头。  (四)“我(子)是从他(父)来的。”(约翰七29)   原文从字在此含有带同的意思。这启示我们,子不仅是从父来的,也是带同父来的。祂降世的时候,是带着父来的,父也是同着祂来的。  (五)“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翰一18)   这话清楚说明,带着父来的子,乃是父的显出。父是源头,子是显出,所以“子与父原是一。”(约翰十30)  (六)“我要求父,祂必赐给你们另一位保惠师,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实际的灵,......祂与你们同住,且要在你们里面。我不撤下你们为孤儿,我正往你们这里来。......我也在你们里面。&(约翰十四 16~20)   这段话给我们看见,灵乃是子的化身,作子的实际,来与门徒同住,且要在他们里面,而祂在门徒里面,就是子在门徒里面。所以灵是子的临及与进入。这说明子与灵也是一。父是源头,子是父的显出,灵是子带着父的临及与进入,三者就是一位神,从源头显出,来到人中间,再临及门徒,而进入他们里面。这说明神是三一的,乃是为着将祂自己作到信入子的人里面,作他们的生命和一切,成为他们神圣的享受。  (七)“愿主耶稣基督的恩,神的爱,圣灵的交通,与你们众人同在。”(林后十三14)   这是使徒保罗对信徒的祝福,愿他们得享三一神爱、恩、交通三一的垂顾。父神的爱,成为子神基督的恩,在灵神的交通中,作了信徒日常的祝福和享受。  (八)“我要从父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实际的灵。”(约翰十五26)   这里的从,也和我们前面所说的一样;含有带同的意思,子从父所差来实际的灵,是带同父来的。这证明灵不只与父是一,也与同父是一的子是一。而且这节也证明父、子、灵三者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先后,从永远到永远都是如此。  (九)“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十四10)   这话给我们看见,父、子、灵不只同时并存,并且互相内在。同时并存,表明各自有分别;互相内在,表明调和为一。这些话说明,父、子、灵三者虽有分别,却是一位神,虽三仍一,三者是一。如下面经文所强而有力证明的:  1 “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他名称为……全能的神、永远的父。”(以赛亚九6)   这话清楚说出,子的名就是父,证明子、父二者是一。  2 “主(耶稣基督)就是那灵。”(林后三17)  这话也清楚说出,子基督就是那灵,证明子、灵二者也是一。所以,圣经启示,真神更是独一位,却是父、子、灵三者;父、子、灵三者虽有分别,仍是一位独一的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帝[1],或称天,天帝等,是华夏文化里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自然化的最高的神,昊天是上帝的同义词。汉文化中,『天』是最高神格的非偶像神,而『天帝』或者『上帝』是最高神格的偶像神。后世成立的道教把古代中国所祭祀的上帝作为最高神。上帝只是华夏文化多神论的最高神,从“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宗庙社稷之灵”的顺序可以得知,非偶像的『皇天』在偶像神『上帝』之上,上帝之下还有名山大川四方之神,分别为东西南北中的五大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四方之神以下才是宗庙的列祖列宗。尔后更有社稷之神,也就是五谷之神和土地神。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上帝。《礼记·王制》有云“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也就是说,华夏中国的天子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  在中国,上帝,又称天、帝、天帝、昊天上帝等,早期亦称皇天或皇天上帝,部分文献又称“太一”等。“帝”后来通常用来指帝王、君主、天子。“天”是最通常的说法,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上帝可能就是太阳神,就是殷商的最高神祇帝俊。周王在冬至日祭祀上帝,就暗示是祭祀太阳神,因为冬至日那天黑夜最长。商周时期奉祀的日月天神,在《山海经》、楚帛书等文献里都有记载。《海外南经》载:“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日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大荒西经》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这说明帝俊之妻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3]。这个天神帝俊就是太阳和月亮的父亲,也就是日月之神。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的创世神话说:“日月(俊)生……帝(俊)乃为日月之行。”这里也说“日月”是由帝俊产生的,可见帝俊为日月之神的传说,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在商周时期人们的观念里,日月之神就是上帝明神,也是人君的象征。《国语·周语上》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视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上帝,天也。明神,日月也。”《礼记·杂记下》记录孟献子的话说:“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周以十一月为岁首,周历“正月”即夏历十一月。“日至”谓冬至。这是十一月冬至日祭祀“上帝”的事例。郑玄《礼记·郊特牲》注:“天之神,日为尊。”孔颖达《诗·小雅·十月之交》疏:“日者,太阳之精,至尊之物。”这就是古人把日神视为上帝神明的原因。《后汉书·五行志六》引《日蚀说》云:“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也。”战国时代的《楚帛书》中,言“帝夋乃为日月之行”。郑玄《诗·北风·柏舟》注:“日,君象也。”太阳神是人君的象征,古代君王率领臣民对太阳神顶礼膜拜,自然有利于巩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帝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为显赫的人物,他不仅是日月之父,也是至高无尚的上帝。黄帝既是神话传说五帝中的“中央天帝”,也成为古史传说中最为显赫的人文始祖。还有一种说法是,帝俊实乃商朝上帝的人格化。昊天上帝在商朝时称为帝俊,商王认为帝俊是他们的祖先神,是全能之神,所以人民应该接受帝俊的子孙商王的统治,不能有二心,否则就会受到天罚。到西周则干脆就称为天或上帝,周王与商王一样,自称是“天子”,取义为“天之元子”,其目的实际与商王一样。周代商后,帝俊从最高天神坠落为氏族英雄,改变了人类上古宗教一般的发展趋向,造就了独具特点的中华文化。帝俊和东皇太一是上帝的不同表现。[编辑本段]【上帝的本质】  ●其实【上帝】只是一个类别名词  ◆这个类别是描述:万物起源、无穷创造力、无穷管理力、无私、仁慈、给予、养育、乐趣、安慰等【一切好事的根源】  ●与其相关的类别有【神】【天使】【仙】【精灵】:特定事物的起源、一定的创造力、管理力、无私、给予、养育、乐趣、安慰等【特定好事的根源】  ◆它们都是:值得依靠、信赖和仰仗的东西  ◆名词作用:可以作为一个思考好事的【工具箱】,来调用其中各种好的事物。  ◆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不是具体事物的类别名词,而是所有事物良好一面的抽象名词  ○产生的情感生理基础:  使用【全集然文明】逻辑:各种情感都是引导人们存在的特殊提示工具,简称为【导存特示】,这其中就包括了【正向特示】(一切良好的感觉,提示人们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或取得更多相关事物);而这种【正向特示】的生理基础就是各种引发良好感觉的【神经递质】。于是很自然的,人们会把【产生良好感觉的事物】分成一个【类别】,而这个类别就是:上帝、神、天使、仙、精灵。  ◆也正是因为这个类别中的事物值得信赖,可以引发人们的良好感觉,所以才会有人信仰上帝。  注:由于小孩容易理解一个绝对好的东西,所以他们能够听的懂【上帝】的含义。  出自《全集然文明.可存堂》(一个没有副作用的信仰)[编辑本段]【中国上帝观】  史书中最早出现“上帝”一词的书籍是《尚书》和《诗经》。《礼记》里也多次提到上帝。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诗经》:“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礼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昊天上帝(来自《尚书》)或皇天上帝(北京故宫供奉的牌匾)是上天、天帝、天父(与“地母”相对)、皇天(与“后土”相对)、老天爷等的正式称谓。上帝在中文的本意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自古就在中文中出现。《通典》记载,周礼设六官,其中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大方位天帝: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并有六天一说,认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早期的上帝,带有浓厚人格神色彩,如《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后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仅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称为“理”。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则为道教所继承,发展为道经中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于代表“天”的“玉帝”)。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祭祀上帝要杀死或烧死俘虏和牲畜,作为祭品,耗费大量的财富。远古时代祭天,是祈求上天太阳神保佑,以获得农业丰收,人畜兴旺。据《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淮南子·天文训》等史书记载,我国夏代以前祭天,是祭太阳祈年的,殷周以来祭天皆用火。《周礼》记有:“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 燎祀司中、司命、观师、雨师”,注:“三祀皆积柴……燔燎而生烟”,《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山祭天也。”商代的统治者多以“天命自居”,认为自己的地位是上天给予的。《尚书·盘庚》:“先王有服,恪谨天命。”《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人的宗教生活,主要是受祖宗神的支配。他们与天、帝的关系,都是通过自己的祖宗作中介人。”殷人有靠先祖来“宾帝”的观念。所谓的宾帝就是商代的先王在上帝左右,上帝对商王有护佑和惩戒的能力。到了周代,“天”的观念逐渐代替了殷人所说的“上帝”、“帝”。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称谓。周王是作为天帝之子在人间统治人民的,他也要象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天帝。祀天就是对天帝的侍奉、享献的仪式。殷周以来,对天帝的称呼也日趋繁化,有:帝、上帝、天、皇天、昊天、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维皇上帝,等等,指的都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神。天本来只有一个,但是到了汉代谶纬之书风行以后,便出现了“六天”之说。据说,天上的紫微宫是天帝之室,北辰(北极星)名耀魄宝,即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在太微宫中,则有五个星位,即为五方天帝。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帝王祭天当然要祭祀与自己一朝相应的天帝。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牺牲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来到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这些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天子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饮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相传那是黄帝时的乐舞。最后,祭祀者还要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由尸赐福于天子等,称为“嘏”,后世也叫“饮福”。天子还把祭祀用的牲肉赠给宗室臣下,称“赐胙”。后代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但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尸。秦代祭天的有关资料甚少,只知道有三年一郊之礼。秦以冬十月为岁首,郊祀就在十月举行。汉高祖祭祀天地都由祠官负责。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32 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一个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这是汉代南郊祭天之始。后汉在洛阳城南建圜丘,坛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天地之位,下层分设五帝之位,坛外有两重围墙,叫做“壝(Wéi)”。南北朝时郊祀制度也有一些变革。一是少数民族政权祭天虽采汉制,常有民族传统礼仪掺入。二是梁代南北郊祭天地社稷、宗庙,都不用牺牲,而用果蔬。三是圜丘坛外建造屋宇,作为更衣、憩息之所。旧制全用临时性的帷帐,南齐武帝永明二年(483 年)始用瓦屋。  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灵宫祖宗神像前行“恭谢礼”。辽代祭天礼与祭山礼同时举行,在祭祀契丹族先祖所居住的木叶山(今辽宁西北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交汇处)时,设天神、地祇之位。金初每年五月初五、七月十五、九月九日行拜天礼。金世宗大定后才有较完备的南郊圜丘祀天之礼。宋朝在祭祀祀仪上因袭唐朝,“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五方帝、日、月、五星以下诸神从祀。又以四郊迎气及土王日专祀五方帝,以五人帝配,五官、三辰、七宿从祀”(《宋史·礼志三》)。宋代祭天也附祭五方帝,黄帝因而在祭天礼中也得到附祭。大德九年(1305),中书省讨论圜丘祭天,主张只按《周礼》祀昊天上帝,取消五方帝附祭。但至大三年(1310)又按唐宋惯例,以五帝从祀。元代英宗至治二年(1322),有旨议南郊祀事,当时有人认为:唐宋以来,坛上神位既设昊天上帝第一等,复有天皇大帝,其五帝与太一、天一等都没有可靠依据。元代文宗至顺以后,官方祭天祀典发生重大变化,即正式废除了对五方帝的祭祀。元初,一度“合祭昊天上帝、皇地、五方帝于南郊”,但皇帝已不亲祀。文宗至顺以后,祭天“惟祀昊天上帝”,又取消了四时郊迎之制,结束了黄帝作为方帝享祀的历史。明太祖即位后,命李善长探究祭天之礼的源流,并斟酌古今之宜,务在适中,定议以闻。李善长研究祭天之礼后说:“国有大事在祀,今当遵古制,分祀天地于南、北郊。岁冬至,皇帝大祀天于南郊,昊天上帝南向,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诸神配。方丘在北郊,岁夏至,皇帝大祭地于方泽。”从而进一步简化礼仪,“正祀典,凡天皇、太一、六天、五帝之类,皆为革除。”在早期圜丘郊天仪式中,黄帝处于昊天上帝之下的二陔西南未地。它的地位较为显赫。在祭品供奉上,黄帝与天(地)、始祖各供一犊,而四方帝共供二犊,日月北斗共供一犊。虽然后来,黄帝与其他四帝供品基本趋同,仅仅只有颜色的差异,但这仍然改变不了五帝以黄帝为核心的地位。  元初有蒙古民族的拜天礼。宪宗时曾在日月山拜天,且合祭昊天后土。元世祖忽必烈至元时才在大都(今北京)丽正门东南七里处建祭天台。成宗大德时建圜丘,南郊祀天。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 年),改变圜丘礼制,定每年孟春正月合祀天地于南郊,建大祀殿,以圜形大屋覆盖祭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正阳门南按南京规制营建大祀殿,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合祀天地。嘉靖九年(1530年),世宗改变天地合祀制度,在大祀殿之南另建圜丘。清代基本沿袭明制。世祖(顺治)定都北京后即恢复修建正阳门南天坛各种配套建筑,后经乾隆时改修,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天坛古建筑群。它包括圜丘、大享殿、皇穹宇、皇极殿、斋宫、井亭、宰牲亭等。清人祭天除采用汉制外,还保留了本民族入关前“谒庙”之礼,入关后改称“祭堂子”。  中国民间神话信仰和主流文化儒家信仰中的天、上帝、天帝、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话中演化为玉皇大帝。在道教信仰中,玉皇大帝为天界、神界的皇帝,但他并非道教中的最高神,在民间则被认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在道教神学体系中的玉皇上帝,乃「四御」之一。「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 的四位天帝。  而据《史记》和《楚辞》记载,战国秦汉时中国人(特别是贵族)崇拜的最高神是太一(也称泰一、泰皇、太皇、东皇太一),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里有: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玄天上帝  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也称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大帝、北极大帝、北极佑圣真君、开天大帝、元武神等称;俗称上帝公、上帝爷或帝爷公。其象征北极星,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属于黑色,又称黑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镇邦护国之神,明朝官方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北帝据说拥有消灾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寿的神力,故颇受拥戴。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说,玄天上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为净乐国王及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42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大帝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佑圣咒》称玄天上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北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北帝消灭龟精蟒妖于脚下的功劳又被元始天尊封其为玄天上帝。而玄天上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他还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北帝肖像图至于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北宋宋真宗、宋徽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玄武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上帝一词首先出现于儒家经典——五经,这五部经书都提到了该词,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时也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太一”。北京天坛祈年殿即为历代君主祭祀上帝之处,内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8]。  中国古代上帝信仰有两种起源,一是对“天”(天空、宇宙)的崇拜,一是对北极星(北辰、帝星)的崇拜。  《通典》记载,周礼设六官,其中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大方位天帝: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本于道,天由道而生。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灵[9]。东汉大儒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并有六天一说,认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宋朝理学派大儒朱熹认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体的不同称呼,心学派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天子祀上帝  天子祭祀上帝的祭文古代中国只有天子有祭祀天帝的资格,祭祀上帝被认为是天义,是以华夏中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说苑》指出“天子祠上帝,公侯祠百神,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中国后世王朝也继续以这种规格祭祀上帝。殷商甲骨文就出现了上帝之名,当时的祭祀上帝就已经是天子的天权。普通人则祭祀太上老君(老子)和黄帝,这也成为道教的基础。到了唐代以后,道教的上帝观增加了『元始天尊』、老子的神格化『太上老君』、道的神格化『太上道君』的崇拜。  一、基督教和犹太教的耶和华神名翻译  【希伯来文】???? (词源???,罗马字havah,意思是“变成”)  【罗马字转写】YHWH/YHVH (读音是“哈多那以adonay/?ado'naj/”,就是“主”的意思)  【英语读法】传统上是“耶和华”Jehovah,不过更准确的“雅威Yahweh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耶和华就是上帝。 耶稣是上帝的儿子。 上帝是宇宙之神,他是三位一体的真神,有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圣子是在永恒里由圣父所生,圣灵在永恒里出于圣父和圣子。圣父、圣子、圣灵同尊荣、同权能。上帝是灵,就无限性而言,他是绝对的、超越的、自有永有、永不更改、独一、完美、伟大和永恒的;对被造而言,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上帝的道德属性包括圣洁、公义、爱和真理;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宇宙的管治者、罪恶的审判者、选民的拯救者和真理的启示者。 耶和华(Yahweh) 「耶和华」(希伯来文Yahweh)是翻译自一个四个子音字母的希伯来字YHWH。这字原初的写法是没有母音的。正确发音今已不详。一些英文译本,曾将这名译为Jehovah ,但大部分现代英文译本都将这字译为「主」(Lord)。犹太经学者一般都将这字读为Adonai ,而不按正式发音将 YHWH读出,这是对这个立约的名字表示尊敬。 虽然这名字的来源及意义尚待商榷,但这个名称(在旧约中总共用了6,828次)应该和一个动词「to be」(是)有关,神在出埃及记三章14至15节宣告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这个名字和基督所宣你的「我是」,有着特别的关系(比较约六35,八12,十9、11,十一25,十四16,十五1);基督正是宣告自己是与耶和华平等的。 神用「耶和华」的名字,来表明他与以色列人的个人关系。亚伯兰在接受神之约的时候(创十二8),也是要回应神这个名字。神以这名字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拯救他们脱离捆缚,救赎他们(出六6,二十2)。Elohim 和Adonai 这两个名字,都曾在其他文化体系中被人用过,但「耶和华」(Yahweh)一名,是给以色列人的一个独特启示。 耶稣(也称为基督,意思是王或弥赛亚)2000年前生于以色列。现代文明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纪年方式来纪念耶稣的诞生。耶稣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 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到距离出生地200英里(大约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稣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尽力保持低调,但他的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帝是慈爱,圣洁,公正,怜悯的.没有人能见到上帝的面,因为他像太阳一样,充满光和力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帝,耶稣称他为天父名字是耶和华,《以赛亚书》9:6-76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7 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耶和华促使这事成功《约翰福音》17:3;3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耶稣基督清楚说明他是‘独一的真神’差来的。与上面的经文一致。-----这里显示出‘独一的真神’比他大。《哥林多前书》15:27-28;27 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28 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这经文也用了相似话语表明:耶稣比耶和华小,而且服从父亲的安排。 --------耶稣基督教门徒祷告的第一句话是:9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耶稣基督祷告中这样说:6 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25 公义的父阿,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26 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耶稣基督知道 耶和华 这个名字很重要,是基督徒必须知道而且宣杨的名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基督教中的博爱精神的含义圣经歌林多前书13章: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我想就像耶稣基督一样吧,他本是神,却为了爱一群厌烦他,杀害他的罪人甘愿舍命代替他们的罪。这正是超越了一切的博爱。 和谐社会,不但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也是上帝在圣经启示中早已显明出来的旨意。上帝为亚当和夏娃预备的伊甸乐园其实就是“和谐社会、理想社会”的缩影 [1]。当时,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和谐的,但这一切的和谐都是在“爱”中和谐的 [2]。  近年来,中国基督徒的数量与日俱增。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人愿意皈依基督呢?丁主教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说:“基督徒之所以是基督徒,并不是被一套教义所说服的。而是受到了爱的感动,爱的激励,这种爱是世界上最高、最美、最好的爱,这种爱让人意识到自己有亏欠,是罪人,因而甘愿放弃一切接受基督。我们不是首先用脑袋去把教义一条条搞通的。而是在感情深处,在心灵深处,为基督的爱所吸引,所融化,五体投地地归服于基督,投诚于基督。这是一个爱的宇宙。宇宙的最根本原则、基础是爱。我们都是上帝所爱的对象,为了我们,上帝不惜付出重价。基督教是动人的,是激动人心的。他动人的地方首先不在他的教义,而在它显示了爱,高举了爱,散播了爱 [3]。”  有一首非常熟悉的歌这样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见,人们也早已意识到只有爱才能改变世界。但是爱却又似乎成了人们的奢侈品,是那样的不容易付出、更不容易得到。  基督教素来有“爱的宗教”之美称。它是要告诉人们,基督徒不但领受了上帝赐给世人的爱,也接受了上帝“爱人如己”(太19:19)、“彼此相爱”(约一4:11)的命令,并且要遵守这样的命令。既让上帝的名得荣耀,又使人得益处。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浪潮中,我们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弘扬本教的博爱精神,为之贡献力量。在这里,笔者想通过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上帝与人之间的和谐,爱是根本  赵紫宸先生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一位神学家 [4]。对赵氏来说,上帝是人格,是人得以进到上帝面前的钥匙。人格是人观的一个术语。如果要把人格放在上帝的身上,就需要预先假设上帝和人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上,赵氏宣称,上帝和人的本质是相同的,并以之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同性”正是表示“性质”相同。他解释神人同性,人就可以与上帝直接心灵相通。但在这种相通的事上,上帝的人格和人的人格却又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5]。因此我们看到,上帝与人的这种“各自独立”而又“同性”的关系,正说明了上帝与人之间是能够和谐的。  上帝是爱,这是宇宙中一切事实中最主要的事实 [6]。这个事实是在创世之初就已经向我们昭示出来的。因为上帝创造的原动力是在爱中做工,使人得蒙救赎,又使上帝和人之间得以彼此相交 [7]。上帝在造亚当和夏娃之前,用了长达五天的时间,为他们的生存做准备的工作,“上帝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上帝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创1:28-30)。上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自己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这种和谐与美好因人受撒旦的诱惑而犯罪遭到破坏。然而,上帝是爱,在严厉的惩戒中又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创3:21),目的在于希望已经被破坏了的和谐能够得以修复。  当以色列人在埃及沦为奴隶受困苦的时候,上帝看见了;受督工的辖制发出哀声的时候,上帝听见了。于是,在荆棘火焰中向摩西显现,并差遣摩西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带入到上帝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之地——迦南地。建立一个以神权政治为基础的国家,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创建并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中。  直到上帝看到全人类生活在罪恶的水深火热中无力自拔的时候,便差遣他的独生儿子道成肉身,降于人间。希望人类能够接受基督的拯救,从罪恶中获得释放,得到基督里面的真自由。从而使人类生活在一个“豺狼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赛11:6)的美好而又永恒的国度里。在那里“不再有咒诅”,“不再有黑夜”(启22:3,5)。这也正是上帝的终极目的。到那时,上帝和人之间就达到了最终的和谐。  根据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无论是造人之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后来为亚当和夏娃预备皮衣、带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以及道成肉身,都足以让我们看到上帝对他自己和人之间的和谐美好的盼望与期待。但我们应当明白,上帝是用“爱”来支撑着这一份盼望与期待。因为“爱”是上帝最根本的属性[8],“上帝就是爱”(约一4:16)。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爱是根本   现代汉语对“社会”的解释有两种,其中之一是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9]。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就是“人的群体”。和谐社会的内容,就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人群)的和谐 [10]。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爱又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根基 [11]。但是这爱不能只是一种情感而已,而要有爱人的实际和实践 [12]。  家庭是社会里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家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家庭一直是社会架构的基础,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13]。如果家庭受到冲击,相信整个社会秩序也会受到冲击而崩溃。因此,处理好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丈夫与妻子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对的。圣经在这方面有很多教导,主耶稣、圣保罗、使徒彼得都谈到了类似的问题。例如:“当孝敬父母”(太19:19)、“要孝敬父母,使你们得福,在世长寿”(弗6:2)、“你们做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弗5:22)、“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弗5:24)、“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5:25)、“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彼前3:7)。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教导合理的运用在家庭生活中,相信这样的家庭必是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但是我们应当晓得,这些教导的实现是不能没有爱的。例如:“孝敬”,包括顺从、尊敬、爱护、使父母感觉愉快的意思在内 [14],其中就谈到“爱”的因素;又如陈终道牧师在他所著的《彼得前书》的注释中,对三章七节中提到的“按情理(又做‘知识’)和妻子同住”的解释是这样的:丈夫要了解妻子的苦衷,用了解和体谅的态度与妻子相处。丈夫应按“知识”了解她们,不但在妻子的工作方面,也应该在她的心理和生理方面认识妻子的种种困难,予以体谅和帮助。对于“因她比你软弱”这句话,他又是这样解释的:“软弱”指体质方面,妻子比丈夫软弱,因而需要丈夫更多的体恤与扶助,也就是需要丈夫用爱心相待。本句原文是“软弱的器皿”,表示妻子也是神的器皿,放在家庭中;既称为软弱的器皿,自当小心爱护,不可轻率 [15]。可见,“孝敬、顺服、按情理”无不包含爱的成分。假如没有爱,这些教导将会成为一种说教和空洞的理论,是毫无意义的。  另外,耶稣在临死前,曾吩咐门徒要“彼此相爱。”相爱是人类最高的价值,好像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爱是维系人伦社会的最高标准,爱包涵了对别人的考虑、对环境的爱护、对法制的维系及尊重。耶稣要人彼此相爱,是一种份内的责任。尽了份内的责任,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质素提升 [16]。耶稣又教导我们应当“爱人如己”,“爱人如己”的“人”是一个概念最广泛的“人”。不仅包括亲人,也包括邻居、陌生人,甚至仇人[17]。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决不能局限于家庭之中,更大的范围应该是在家庭之外。在谈到人与人的关系时,圣经强调“劝人和睦的,便得喜乐”(箴12:20),“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这些经文是对我们怎样促进周围人群关系的教导。不仅如此,圣经中对于我们怎样与人和好也有很多教训,使徒保罗提出“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罗12:18;14:19),希伯来书的作者也强调,“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来12:14)。人爱上帝,敬畏上帝就要懂得自尊自爱,同样,也要懂得尊重别人。推己及人,以爱己之心待人,以恕己之心恕人,必然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带来社会的和谐 [18]。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爱是根本   上帝造人之后,给人的使命是“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治理这地”是人类科学知识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依据,是神和人所立管理地球的大宪章。人一开始便赋有学习的能力,能认识环境,驾驭环境,善用资源为人类服务,不可滥用、浪费、破坏神所造的大地 [19]。  但“在基督教传统中,人在上帝之下、在自然之上的思想曾长期起着主导作用 [20]。”在西方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著名思想家阿奎那、培根、笛卡尔等人甚至曾否定过古代宗教中有关生态保护的思想。又因人是按照上帝形象所创造的万物之灵,所以也要在控制和支配自然上体现人类的能力。因此便将自然贬为人类的奴隶和人类开发、攫取的对象,而不尊其为‘生命之母’[21]。结果正象中国古人所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丑上》)。人类肆意的虐待自然,自然也将给人类以沉痛的反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先后于1952年、1954年、1973年、1995年、1998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特别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流域皆发生了大的或特大洪水灾害,水灾总损失达2500亿人民币,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原因何在?因为水土流失太严重,因为植被的破坏太严重,因为人类对自然的践踏太严重。不当的人类活动:乱砍滥伐,只砍不种,最后“青黄不接”自己受苦。然而,就是这样惨绝人寰的血的教训,依然不能使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良心发现。媒体上对于乱砍滥伐、任意开采、违法狩猎的案例报道仍然屡见不鲜。如果人类还是这样无休止的向大自然索取,而超过某个程度,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时,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空气的极度污染、酸雨、热岛效应,这种种恶果就将随之而来。那时,人类将欲哭无泪!   因此,我们应当在这方面觉醒,深刻领悟上帝是爱的真理。这种“爱”要求基督徒象史怀特(Albert Schweitzer, 法国)所说的:“尊重一切生命”;象耶稣基督所号召的“爱我们的邻舍”,而“爱邻舍”就包括着“爱与人类相邻的自然环境、保护自然万物,并与之构成和谐共融的生存团体、维系其具有勃勃生机的生命圈”。并且“认识到人与自然中的其他成员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彼此依赖的存在关系 [22]。”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所形成的“生态神学”[23]就常以“上帝是爱”来号召人类应当热爱大自然,以求实现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统一 [24]。可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仍需要用爱来维系。  综上所述,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但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以“爱”为根本、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明白,“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7:24-25)。同样,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立好根本、打好基础,使和谐社会不只是口号上的和谐,而是实质性的和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们所误解的第一次发生性关系,而是违抗天主圣父的命令,吃了圣父禁止吃的善恶树果实。这是极大的罪,因此,亚当夏娃都受了上帝的惩罚,就是失去天主的宠爱,屈服于死亡的权下。原来亚当、夏娃可以长生不老,而且无忧无虑地在乐园里享福,犯罪之后,就被赶出乐园,辛苦劳动才勉强能够糊口。正如教宗保罗六世所说的:他们生活在正义与圣德之中(天主子民信经)。更糟糕的是,亚当夏娃犯罪连累了后代,也就是整个人类,因此,每个人都有了原罪,也由于有罪性人就难以避免实际地犯罪,产生罪行。有罪必罚,对抗上帝的罪是罪大恶极,因此每个人都要受罚下地狱。天主是慈爱的,不愿看到人下地狱,就派他的圣子耶稣来代替人受刑。因此,借助圣神的德能,童女玛利亚生了一个男婴,男婴长大,因为人的罪被判死刑,被残酷地钉在十字架上,死去。但耶稣是无辜的,是为了拯救世界上的罪人而死的。他死后第三天复活,复活之后在地上生活了四十天,然后在门徒面前升到天堂。耶稣还要再来,再来的时候就要施行最后审判。信耶稣的人上天堂享福,不信耶稣的人下地狱受刑。  信耶稣的人,今生可以得百倍的祝福,来生可以上天堂。这是圣经的诺言。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编辑本段]耶稣的介绍  耶稣(公元前6年 / 2年 至 公元 29年 / 36年)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他也被称为拿撒勒的耶稣,或耶稣基督。耶稣2字音译自希腊文“?ησου?”,景教称为移鼠,英文译为“Jesus”,是希腊文“?ησου? (Iēsous)”英语化后的写法,而“?ησου?”本身则是由希伯来语“????? (Yehoshua)”或希伯来亚拉姆语(亚兰语;阿拉米语;阿拉美语)“???? (Yeshua)”希腊语化后而来,“?????”或 “????” 的意思是 “耶和华是救世主”,音译为「约书亚」。“基督”2字源自希腊文Χριστ??(拉丁化的写法是Christós),源自音译为「弥赛亚」的希伯来文????????(阿拉米语是?????,阿拉伯语圣经是???? ,古兰经记载是????,伊斯兰教汉译为「麦西哈」),意思是“擦油净身的人”,或译「受膏者」、「受傅油者」、「受傅者」,也就是「被膏油浇灌的人」,「膏立」或「傅油」(也就是把膏油倒在「受膏」或「受傅」的人头上)是古希伯来册立君王的神圣仪式,细节详见《旧约·撒母耳记》先知撒母耳膏立扫罗和大卫做王;「弥赛亚」和「基督」都是头衔、尊称,在《旧约·以赛亚书》和《旧约·但以理书》等多部先知书中,「弥赛亚」是先知所预言的解救万民的救主。  耶稣基督有非常多的头衔:人子、中保(保惠师)、大祭司、君王、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大医生、神的儿子、羔羊、好牧人(善牧)、明亮的晨星(晓明)、大卫的儿子(大卫的子孙)、大卫的根、老师(音译「拉比」或「拉波尼」)等等  “耶稣”是中文对于Jesus的翻译而“基督”则是耶稣的头衔之一,意思是救世主,弥赛亚。  信者得救  《路加福音》23:39-43 在众人不信耶稣的情况下,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名犯人,悔过并信了耶稣,他的罪被赦免,并得救。  《罗马书》 1:20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罗马书》 1:21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罗马书》 1:22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罗马书》 1:23 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   《罗马书》 1:24 所以神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   耶稣是基督宗教教义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在基督宗教中,也称为耶稣基督(Iēsous Christos或Iēsous Christos)。基督为意为受膏者,指天主敷以圣膏而派其降世的救世主,本为尊称,后常与耶稣连称。也有人称他为拿撒勒人耶稣。  耶稣(也称为基督(在教会中意为品为至尊贵者),意思是王、弥赛亚、教会中称为默西亚为救世主之意)2000年前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现代文明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纪年方式来纪念耶稣的诞生。耶稣在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  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到距离出生地200英里(大约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稣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尽力保持低调,但他的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上帝爱你并与你同在,彼此相爱,每个人都极其宝贵(福音:上帝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关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的实际情况;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  耶稣最受争议的就是他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罗马当局几次审讯都没发现耶稣触犯了罗马的法律。就连犹太人的领袖也承认,耶稣除了自称为上帝之外,完好地遵行了犹太人的律法。但他们还是以对政府不利为由,说服以色列南省的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处决。  耶稣残忍地遭到严刑拷打,然后双手被人挂起来,钉在一根水平的木梁(十字架)上。这种行刑方法使得空气无法吸入肺部,三小时以后他就死了。然而,有500多人却见证说,他三天以后复活了,而且此后的40天里在以色列的南北两省走动。很多人认为这就足以证明耶稣自称为上帝是真实的。后来,耶稣返回了自己不久前遇害的城市耶路撒冷,见证人说他从那里离开了地球,升到天国去了。  因为这些神奇的事件,跟随耶稣的人数大大增加了。根据史料记载,仅仅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耶路撒冷城一天之内就增添了大约3000跟随者。宗教领袖执意镇压跟随耶稣的人,但他们当中许许多多的人宁愿去死,也不肯否认耶稣就是真神的信仰。  不到100年的时间,罗马全境(小亚细亚、欧洲)到处都有人跟随了耶稣。公元325年,跟随耶稣的信仰(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确立为合法宗教。公元391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宗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500年以后,希腊境内希腊诸神的庙宇也都改造成了教会,成为跟随耶稣的人聚会的场所。虽然耶稣传讲的部分信息在宗教机构扩张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人错误地传播,但耶稣的原话以及他的生命本身仍然万古长存。  古兰经称为麦西哈 尔撒(弥赛亚 耶稣),是伊斯兰教六大先知之一,被称为“大圣先知”、“真主的灵气”,仅次于至圣先知、封印使者穆罕默德,承认他无父出生,肉身升天,但不承认他是真主的独生子,也不认为他曾经死而复活;有70多段《圣训》记载:尔撒在临近世界末日是在大马士革下凡,做穆斯林的领袖,继承穆罕默德的位置,以《古兰经》为主导,传播伊斯兰教,统一万教。新约圣经称为基督,是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和上帝。  耶稣是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创始人。其称号基督为希伯来文弥赛亚(意为受膏者,原指上帝派来拯救以色列的救世主)之希腊文译音。根据《新约》四福音书的记载,耶稣是天主之子,由童贞女玛丽亚受圣神感孕,生于伯利恒城客店的马厩之中。耶稣成年后从施洗约翰受洗,并经受了40天的考验,后开始在犹太各地和巴勒斯坦的加利利传教。他率领其12个门徒一方面宣传天国将临、悔改得救的福音,一方面治病救人,扶危助困。其教义宣扬“爱上帝爱邻人”、“爱人如己”,并抨击了当时的当权者和犹太教的某些戒规,因而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忌恨。在逾越节前夕,被其门徒之一犹大所出卖,以莫虚有的罪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日复活,并显现于众门徒中,第40日升天。关于耶稣其人的历史性问题,曾经引起学术界的争议。历史实证主义者力图剔除早期教会传说的信仰成分,要求返回有关耶稣的原始事实。而许多神学家如利奇尔等则认为不能把历史上的耶稣与信仰中的基督分开。从公元1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弗斯的《犹太古史》和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的《编年史》中,都可以找到关于耶稣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间接地说明了历史上的确出现过耶稣其人。研究基督教起源的人,总是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耶稣是否实有其人? 否认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大约持有下列几种观点: (1)认为耶稣只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偶像;(2)耶稣是错误传说中的人物;(3)基督教中的耶稣实际上是历史上同名者的捏合杂揉; (4)在同时代的历史著作和考古发掘中找不到充分的根据;另外,教会中同样有一部分人否认耶稣有血肉之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神,作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稣只是一种&幻影&,或者说是人的幻像。  主张耶稣实有其人的既有护教人士,也有非基督徒的学者, 各种看法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全盘接受圣经的记载, 维护教会传统,认为耶稣就是道成肉体的基督;(2)耶稣是当时犹太人&叛乱的首领&;(3)耶稣是一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4)耶稣是个大骗子; (5)耶稣是至死不悟的预言家;(6)耶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後来的人们将他神化了。学术界对圣经中&拿撒勒人耶稣&这个名称展开过讨论。《新约》头5卷称耶稣为&拿撒勒人(Nazarene)或&拿佐拉派。(Nazoraean);而在犹太教文献中,耶稣及其门徒被称作&拿撒利姆&(Notarim)。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词都与加利利一个叫做&拿匝勒&(Nazareth)的城市有关,但也有少数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在《旧约》中找不到这个拿撒勒城的名字,可能它是一个小村庄名字。近人罗伯逊(Archibald Robertson)引述4世纪约有关献後指出:公元前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境内就有一个教派叫&拿撒利派&(Nasaraens),并说:&另一桩奇事是,一个叫做曼达安派的教派,他们崇奉施洗者约翰为真先知,而斥责耶稣是说谎者和骗子,但是依然称他们的主要成员为拿撒拉(Nasoraye)也就是&拿佐拉派&。他因此得出结论说:&约翰和耶稣的信徒们被称为拿佐拉派。但是这个称号并不是源于拿撒勒的村名,却是源於希伯来语Natzar一词,原是'守'的意思 即指守秘密者或严守犹太律法者。& 国内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是由上述拿撒勒派发展而来。 似乎更多的学者坚持拿撒勒派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的观点,认为该派出现的时间应为1、2世纪。   &耶稣&在希腊文作lesous,是希伯来文Jeshua(耶书亚)。Jehoshua (约书亚),Joshua(约书亚)等词的译音,原意为&耶和华(是)拯救&。罗伯逊认为希腊文中&基督?耶稣&就是&弥赛亚?约书亚&,同《旧约》中的先知约书亚有内在联系。但这种一家之言忽略了&约书亚&这词本身的含义,也撇开了《马太福音》第1章第21节的解释,所以不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即使非常肯定耶稣实有其人的论者,对耶稣的生平仍存有种种疑点,比如耶稣的生卒年代,照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生年就是公元纪年的开始,但是历史学家指出: 《路加福音》第2章第2节所载&°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应在公元6 - 7年,然而按《马太福音》第2章第1节的记载&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的佰利恒&来看,生年应定于公元前4年。 不仅生年仍为悬案,卒年亦难以确定。  《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的事几乎末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12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後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30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後的言行。所以黑格尔也觉得不无遗憾地说:&关於耶稣[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这一有趣的问题,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现时已经是在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从犹太人传统旧俗念意识中解放出来了。&   综合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耶稣生平有下列几点我们可加以肯定:   耶稣的宣称  耶稣说过他是上帝的儿子,与上帝同等:耶稣宣称自己有赦罪的权柄,又说他有一天要审判世界——世人终极命运如何,全在乎他们在世之时,如何看待耶稣。   已故剑桥大学教授、名作家鲁益师(C·S·Lewies)说得好:“如果耶稣只是凡人,却说出‘新约圣经所记的’那些话,他就绝对不可能是万世师表!他要么是疯到一个程度说自己是个皮蛋,要么是地狱的恶魔——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耶稣若非上帝之子,就必然是狂人(甚至比狂人更恐怖的人!)……不要再自以为是地胡说耶稣是什么“万世师表”了——他的言行催迫我们选定路向——这当中不存在模棱两可的犹疑!”[编辑本段]耶稣的品格  很多不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却会同意耶稣的一生是“毫不利己,全心为人”的完美榜样。大文豪陀妥也夫斯基(F.M.Dostoevsky)说:“我相信不会有人比耶稣更可爱、更有深度、更仁厚、更纯洁。虽不情愿,但不可不承认:‘从来没有人能与耶稣相比,将来也不会有人能比得上他。’”    耶稣的教导,是举世公认最纯全、最深刻的教训——比古今中外任何哲人学士所说的都好。   鲁益师说:“事实摆在眼前,耶稣显然不是疯子或恶魔,因此,不论我觉得如何离奇、惊诧、难以置信,仍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实:耶稣的的确确是上帝。上帝曾经道成肉身,来到这被仇敌占据的世界。”[编辑本段]耶稣为什么降世  耶稣是唯一一个自己决定要来到世间的人,也是极少数甘愿受死的人。耶稣曾经说过,他降世的唯一目的就是为我们死:“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十字架是人类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残酷刑具。历史学家西塞罗(Cicero)形容十字架的刑罚是“酷刑中最残忍恐怖之酷刑。”   耶稣被钉十字架前,要先被绑在一条柱子上受鞭打;那鞭子不是普通的皮鞭,而是4、5条镶有尖刺铅粒的皮条带合成的鞭子。主后三世界教会史学家西比乌斯(Eusebius)这样描述罗马人的鞭刑:“犯人皮开肉绽,肌腱与内脏尽现!”   耶稣受完鞭刑,还要被迫把六尺长的十字架背到受刑的山上去(耶稣途中不支倒地)。耶稣到了钉十字架地地方,兵丁用六寸长的大钉子,猛力去钉耶稣的手腕和脚,钉牢了,就把十字架竖起来。耶稣悬挂在十字架上有六个钟头之久,他的生命在难以言喻的剧痛中,一点点的流逝。   可是耶稣受的最大痛苦并不关于肉体,甚至不关于精神,却关乎灵性——耶稣背负我们的罪,不得不与至圣的父上帝暂时隔绝。[编辑本段]圣经这样记载  主耶稣,您是谁?为何能深得两位史学家的赞赏。耶稣是一位木匠的儿子,生于一千九百多年前。终其一生只在巴勒斯坦一带不出四百里的范围内活动,他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三岁,就被罗马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二千年悠悠岁月、不知逝去了多少国家和伟人。许多主义、学说被淘汰,几许英雄豪杰被人遗忘。但耶稣始终仍然受到人的尊敬与爱戴。  主耶稣,您是谁?您生前寂寞无闻。死后却影响了人类历史近二千年之久,且继续左右着人类的历史文化。  耶稣!您究竟是谁?您既不是音乐家,又不是教育家,更不是医学家和作家,为何世上出色的音乐家都因您的名创作了无数伟大的乐章?为何千万所学校因你而创办?为何众多医院因你而兴建?为何全世界的作家常以您生平的言论为题材,写出无数不朽的名著?世界上没有一间图书馆能容纳所有与您有关的著作。甚至年销千万册的圣经,书中的主角仍是您。  主耶稣,您到底是谁?您令世上才智一流之士也拜您为主为师。人类的纪元竟以您的降生为分水岭。人们称您出生前的年代为公元前(BC),您出生之后的年代称为公元或主后(AD)。  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都以您——耶稣为主角的,前者是庆贺您的出生。后者为纪念您从死里复活。复活确实令人有些费解和惊喜。人人都不免一死,从来没有听过人能胜过死亡,而您,唯独不能被死拘禁,从坟墓里复活过来,且活到今天,活到永永远远。耶稣,您真令人惊诧,每个礼拜天,全世界将近十六多亿人到教堂唱诗、赞美和敬拜您。  耶稣,您是谁?您到底是谁?从来没有人像您一样赢得亿万人的心。您曾经这样教导人: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耶稣,您是谁?为何您的话闪闪发光,带着能力、智慧和权柄,使无数人领受了您的话之后。心灵得着平安喜乐!您的话,成了信徒生命路上的光,脚前的灯。您的活改变了无数罪犯,使他们不再犯罪,瘾君子不再吸毒,都成了新造的人。您的话使伤心无助的人得到安慰帮助。您的话叫人的生命更丰盛。  耶稣,您到底是谁?耶稣,您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一切罪人的拯救,是心灵忧伤者的安慰。为了世人,您甘愿从创造者的身份降卑为人。为了世人,您舍去宝贵的生命,代替世人接受罪的刑罚。人类因您的死免去了上帝的审判和定罪。只有靠着您,才能与天主和好,只有藉着您,人才能来到圣洁公义的天主面前,得蒙喜悦——因您是永生天主的爱子,是人类的救赎主。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谁有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天主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耶稣基督的死得与天主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藉着他以上帝为乐。”  中国著名《山海经》权威、吉林学者宫玉海教授对《山海经》等古籍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究和考证后,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并非只是宗教或神话的人物,而是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了中国(西方学者有人认为他回到东方的印度);其墓葬则在吉林省扶余县! 而基督教上的耶稣则是以颛顼为原型重新塑造的。   历史上是否真有耶稣其人,因史料不足,众说纷纭,世界上至今没有一致看法,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宫玉海说:“西方有一种说法:‘宗教上的基督,历史上的耶稣’。其实应改为:宗教上的耶稣,历史上的颛顼。”这一新说,对揭开这个谜带来了希望之光!宫先生的这一观点发表在《〈山海经〉与中国文化论文集》(第三辑)中,并在不久前在东北举行的一个山海经国际学术探讨会上引起轰动。[编辑本段]耶稣的出身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期间,“耶稣”在希腊化的犹太人中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其希伯来语义是“上主是救主”。希伯来圣经--基督宗教的旧约全书——其中一卷以其希伯来名字“约书亚”命名,约书亚是旧约中保摩西的接班人,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第一位军事统帅;在摩西带领以色列全民族出埃及过红海、流浪旷野40年后,是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西渡约旦河、夺取迦南地定居,奠定了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基础。今日的以色列国的版图,基本上承袭了约书亚的遗产。两约之间的犹太人很多以“约书亚”的亚兰语名字“耶书亚”或希腊语名字“耶稣”为自己的儿子命名。《圣经·新约全书》记载了5个“耶稣”:  1. 拿撒勒人耶稣;  2. 拉巴的儿子耶稣(耶稣·巴拉巴;  3. 使徒圣保罗的同工耶稣(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作“耶数);  4. 犹太会堂的管理人耶孙(“耶孙”是希腊语中“耶稣”的受格);  5. 巫师巴耶稣的父亲(“巴耶稣”意思是“耶稣的儿子”)。  本词条所涉及的是拿撒勒人耶稣,被基督宗教的教徒称为耶稣基督。  拿撒勒人耶稣的养父约瑟和生母玛丽娅都是以色列北方拿撒勒镇的居民,以色列历史上第二位国王、大卫王朝的创始人大卫王的直系后裔;玛丽娅是施洗约翰的生母伊丽莎白的表妹。在他们订婚后、还没有结婚前,玛丽娅声称天使长加百列向她显现,告知她从圣灵怀孕,将要生一个名叫耶稣的男孩,被称为圣者、天主的儿子和“以马内利”(天主与人同在);约瑟因为尚未和玛丽娅圆房,于是打算暗中解除婚约,不料在梦中遇见天使长加百列,确认了玛丽娅的信息。  在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奥古斯都·恺撒在位期间曾经做过若干次人口普查,其中一次是玛丽娅将要生产耶稣前后。按规定,约瑟和将要临盆的玛丽娅回到原籍伯利恒镇登记人口,该镇位于以色列东部偏南地区。由于各个客栈人满为患,约瑟和玛丽娅只得住在客栈的马厩中,玛丽娅分娩后,一个马槽就成为小耶稣的摇篮;当晚,几个牧羊人从郊外赶来,声称一个天使指示他们来拜见马槽中的圣婴,即未来的弥赛亚。不久,又有几个来自东方的博学之士辗转经耶路撒冷来伯利恒朝见圣婴,宣称耶稣未来要作以色列国王。[编辑本段]耶稣遇难与复活  在他遇难的前夕,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从此以后,基督徒们用定期的圣餐仪式来纪念这顿晚餐(基督徒们称之为“最后的晚餐”)。   晚餐后,耶稣走出耶路撒冷城,在橄榄山麓的革责玛尼山园向上帝祈祷了一些时间。当夜,他就被非法逮捕,被带到大祭司和犹太教最高评议会(Sanhedrin)面前,遭到非法刑讯和非法审判;最后被交给罗马帝国的犹地亚州总督般雀·彼拉多(Pontius Pilate),彼拉多把耶稣移交给杀害施洗约翰的分封王黑爱子,我所喜悦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无所不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