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或者全中国粮食消费量的消费量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前些日子有消息说,我国粮食自给率不足85%,也就是说大约2亿中国人的粮食需求要依赖从外国进口来满足。一旦发生战争,断绝粮食进口,国人就要饿饭。  近日,一场中储粮大火,又说中国粮食过剩,粮食储备过了头。  究竟哪个说法对呀???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 更多
  怎么两种说法差距这么大呢?
  还有更骇人听闻的:
  “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明显下降。自2000年以来,由于受到三个因素影响——全球人均粮食消费量;全球人口总量;生物能源消费剧增加大了对粮食的需求,全球粮食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粮食危局已很严峻,一场严重的饥荒难免在不久的将来等着我们!”
  @853763
  中国粮食生产严重不足,所以都出口到日本韩国了,
  木有权威人士
  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60公斤谷物,猪肉40斤,鸡10多斤(美国90年代数据)。看看中国现在的肉食供应,谁说粮食少?
  @853763 ————————中国目前的粮食应该说是不多也不少,正好。在品种上要有调剂,比如大豆,每年就要从国外进口400——500万吨。
  @自由梦中无限 6楼
09:14:38  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60公斤谷物,猪肉40斤,鸡10多斤(美国90年代数据)。看看中国现在的肉食供应,谁说粮食少?  -----------------------------  瞎扯什么?  真需要这么多,你以为还有多少人吃得起肉?
  口粮早就没问题  但工业,畜牧业耗粮大
  @自由梦中无限 6楼
09:14:38  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60公斤谷物,猪肉40斤,鸡10多斤(美国90年代数据)。看看中国现在的肉食供应,谁说粮食少?  -----------------------------  不可能,米现在起码都是2块钱,就算所谓一斤谷物只要一块钱,按照这个算法,一斤牛肉需要消耗120块粮食,不科学
  @853763   急什么,全国人一餐少吃几口,这20%就补回来,这还没算上浪费的
  现在的转化率是一公斤牛肉7公斤粮食,1公斤鸡蛋两公斤粮食
  回复第1楼(作者:@853763 于
01:06)  怎么两种说法差距这么大呢?  ==========  少喝茅台少养甲鱼,应该够吧  
  回复第1楼(作者:@853763 于
01:06)  怎么两种说法差距这么大呢?  ==========  少卖刚需,多征房产税,耕地也应该够吧  
  把肉和谷物做对比那是一种换算!不是真的让牛每餐吃大米!   中国粮食肯定够,打仗不知道,但是"一场严重的饥荒"是绝不可能的,虽然党经常干一些我们看不懂的事,但是吃饭问题就跟盐,水之类的一样,是绝对首先保证的。绝对是重中之重中之重。  
  传说国家是有三年的储备粮的,一旦发生战争或者天灾人祸,粮食失收,全国的储备粮都可以吃三年,更何况咱们国家国土面积大,又有几大产粮区,农业科学技术也不赖(特别是杂交水稻和高产小麦自己玉米),就算国际全面封锁我过得粮食进出口,咱们少浪费点粮食,还是绝对够吃的!!  
  回复第10楼(作者:@ljxzyjl 于
11:04)  @自由梦中无限 6楼
09:14:38  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60公斤谷物……  ==========  动物饲料可不是米价衡量的  
  中国的粮食太多了,大量的地现在根本就不种,而且每年浪费几亿吨,仓库里面还是堆如山,18亿亩耕地根本没必要,10亿亩就够了,那8亿用来盖房子,还能赚钱
  @853763   --------------------------------  多少 这种说法,就不准确。  如果要说的话,可以说人均消费,比印度高一倍。  而同时美国是我们的3倍。  比印度,我们是高了,比美国我们是低了。  至于你说的85%,会不会挨饿。这个不是的。  因为粮食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来 酿酒 榨油 当作饲料 工业用 等等。  2012,口粮消费约占30%,饲料用粮约占40%,工业用粮约占20%,种子和新增储备用粮约占5%,损耗浪费等约占5%。  中国人吃肉生产9000万吨肉大约耗掉2亿吨饲料粮  紧急情况下,我们只有目前的30%+20%,约50%的粮食,也能维持不挨饿的。  当然生活要清苦一些。
  @hkp90c 12楼
11:18:58  现在的转化率是一公斤牛肉7公斤粮食,1公斤鸡蛋两公斤粮食  -----------------------------  中国人吃肉生产9000万吨肉大约耗掉2亿吨饲料粮
  不是有人说粮食自己不要种,只要去国际上买吗??
  中国一年浪费的粮食可供2亿人吃一年,楼猪你说粮食是不足还是过量。关于进口粮食,光转基因大豆进口量就是近6000万吨,占当量粮食产量的10%还多,这些都是榨油的,中国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产量1300万吨,出油率没有转基因高。所以粮食总体还是安全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经常看天涯论坛,上面不少同网特、专门发帖用个例当成主流来误导老百姓正常的信息流。  粮食问题,看看当代神农氏袁老的态度就应该可以判断真相离舆论说的到底有多远。那个茅坑讲话一开口就臭哄哄的,把下面听讲座的原国家粮食局头头都熏跑了。  不说了,点到为止,真假信息太多,真相靠自己判断。
  主粮的自给率是95%左右,那些说85%是把大豆也算进粮食里面去了的。  
  @853763  --------------------------------  @uuhit 19楼
10:32:27  多少 这种说法,就不准确。  如果要说的话,可以说人均消费,比印度高一倍。  而同时美国是我们的3倍。  比印度,我们是高了,比美国我们是低了。  至于你说的85%,会不会挨饿。这个不是的。  因为粮食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来 酿酒 榨油 当作饲料 工业用 等等。  2012,口粮消费约占30%,饲料用粮约占40%,工业用粮约占20%,种子和新增储备用粮约占5%,损耗浪费等约占5%。  中国人吃肉生产9000万吨肉大......  -----------------------------  很专业。
  @小产权利民众 23楼
10:43:28  经常看天涯论坛,上面不少同网特、专门发帖用个例当成主流来误导老百姓正常的信息流。  粮食问题,看看当代神农氏袁老的态度就应该可以判断真相离舆论说的到底有多远。那个茅坑讲话一开口就臭哄哄的,把下面听讲座的原国家粮食局头头都熏跑了。  不说了,点到为止,真假信息太多,真相靠自己判断。  -----------------------------  有道理。
  @啤神 16楼
10:18:32  传说国家是有三年的储备粮的,一旦发生战争或者天灾人祸,粮食失收,全国的储备粮都可以吃三年,更何况咱们国家国土面积大,又有几大产粮区,农业科学技术也不赖(特别是杂交水稻和高产小麦自己玉米),就算国际全面封锁我过得粮食进出口,咱们少浪费点粮食,还是绝对够吃的!!  -----------------------------  乐观态度。
  @自由梦中无限 6楼
09:14:38  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60公斤谷物,猪肉40斤,鸡10多斤(美国90年代数据)。看看中国现在的肉食供应,谁说粮食少?  -----------------------------  看了这个我真是无语了。我家就农村的,当年完全用粮食喂猪,要是猪吃40斤粮食才长一斤肉,喂猪的人家估计赔得连裤衩也剩不下了(喂一头猪9个月,增重大概300斤,按上面的说法,要消耗粮食12000斤,这不是扯淡吗)。
  现在的饲料鸡的转化率很高,基本上2斤料就长一斤肉(有时甚至不到2斤)
  反正18亿亩地是正确的,只要不破红线。  任凭国际粮贩子兴风作浪,都可应对自如。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当前位置&>&&&&&&&&&&&&&
2015.03: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
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时间:&11:08
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①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指出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隐忧。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将在波动中提高,粮食消费总量将平稳增长,其中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幅较大,粮食供需缺口有所扩大。因此,本文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调控机制,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引导粮食消费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粮食贸易平衡,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关键词:粮食供求;BP神经网络;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03-0003-04&  DOI:10.ki.11-3705/c.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如何解决粮食供求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粮食供求变化  (一)粮食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年全国粮食产量达万吨,较年增长,年均递增,具体可分为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至年,全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在这一阶段,粮食增长主要受单产水平提高驱动。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较年下降,但粮食单产则增长。  第二阶段(—年):粮食产量波动中增长,增速有所下降。单产水平提高仍是该阶段粮食总产量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年较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万吨,增长,年均增长。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增长,单产提高。  第三阶段(—年)粮食产量持续减产。该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不仅粮食播种面积有较大程度减少,单产水平也有所降低。年,全国粮食产量仅为万吨,较年减少,年均递减,为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第四阶段(—年):粮食产量持续增加。至年,全国粮食增产万吨,增长,年均增长,其中播种面积增长,单产增长,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分别为和,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同时支撑着粮食总产量的增加。  (二)粮食净进口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虽然国家粮食自给能力不断增强,但国内粮食②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粮食进口也逐步增加,已成为粮食贸易大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年中国净进口粮食万吨,比年增长倍,年均增长。年以前,中国粮食净进口数量不大,并有若干年为净出口。年以后,中国粮食净进口量快速增长,并长期为粮食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粮食净进口数量几乎一年一个台阶,于年突破万吨,直逼万吨大关。  二是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波动性较大。从结构看,中国主要出口玉米、大米,进口小麦。玉米和大米总体为净出口,小麦总体呈净进口。其中,玉米出口量很大,波动也相当大,净进口量峰值与谷值之差达万吨,大米进出口量较稳定,波动较小,但两者出口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均为净进口,特别是年净进口量分别达到万吨和万吨,创年以来新高,均比年增长倍。小麦进口量明显下降,出口量有所增长,净进口量波动较大。  粮食总产量与净进口量构成粮食的总供给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供给量逐年上升,从年的万吨增加到年的万吨。  (三)粮食需求  在人口增长,饮食结构变化,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能源产业发展等共同影响下,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从三大类消费来看,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而口粮需求缓慢增长。年工业用粮消费量达万吨,较年增长,年均增长;饲料用粮紧随其后,年消费量达万吨,较年增长,年均增长;口粮消费量虽仍最多,为万吨,但较年仅增长,年均增长。  分品种看,作为工业和饲料用粮主力的玉米和小麦,消费快速增长,增速明显快于口粮为主的稻谷。年玉米消费量达万吨,超过稻谷成为粮食第一大消费品种,较年增长,年均增长;小麦消费量万吨,较年增长,年均增长。年稻谷消费量为万吨,较年增长,年均增长,其中口粮较年增长,年均增长,工业用粮增长,年均增长,而稻谷的饲料用粮作用持续削弱,导致消费下降。  二、“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预测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对我国“十三五”时期粮食产量和消费量进行预测。()网络是年由和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的,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  (一)粮食产量预测  本文选用以下影响未来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前期粮食产量(万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农村用电量(亿千瓦时)、农业灾害成灾面积(千公顷)、全国人口(万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定义为影响某年粮食产量的第种主要影响因素,为年的粮食产量。将数据分为两类,前组(—年)样本数据设为训练样本,年的样本数据设为检验样本。设置一组检验样本主要是为了检验网络是否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利用训练样本数据预测—年的粮食产量。设定训练样本中输入向量为=,输出向量为。  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确定输入层神经元的个数为,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为。其中,为输入层节点数,为输出层节点数。隐层节点数取值区间为∈(,得出隐层节点数的范围为[4,17],而最佳的节点数要通过实验确定。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可知,从4开始,随着节点数的增加,训练误差逐步减少,但测试误差在8处达到最小,本文为兼顾训练时间和测试误差,选择8个节点。BP神经网络是一个具备高度自学能力的模型,故输入层权值和阈值初始值对最终结果没有太大影响,好的初始值会减少运算时间,加快模型的学习,故这里选取系统默认值。)  根据神经网络的计算原理,学习速率的取值范围为(,),学习速率在左右是比较好的,故本文选取。经过次迭代训练,达到事先设定的收敛精度要求,训练结束,预测结果见表。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率为,说明用神经网络对我国粮食产量的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结果显示,粮食产量波动上升,到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比年增长。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分别达万吨、万吨和万吨,分别增长、和。
表2013—年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结果   
   单位:万吨
  (二)粮食消费需求变化趋势预测  本文选用以下影响因素对粮食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前期粮食产量(万吨)、全国人口(万人)、城镇化率()、工业化进程(工业占比重,)、居民收入(利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加权平均计算,元)、粮食价格指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选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将前组(—年)样本数据设为训练样本,学习速率取。经过次迭代训练,达到事先设定的收敛精度要求,训练结束,预测结果见表。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量将平稳增长,口粮消费保持基本稳定,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持续增加。稻谷和小麦的需求保持稳定,玉米、大豆和杂粮的需求呈现规模和比重双增的态势,饲料粮将会继续成为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工业用粮的需求仍将迅速扩张。预测表明,到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万吨。
表 —年粮食消费量预测      
单位:万吨
  (三)粮食产需平衡分析  粮食产需缺口有所增大。  预计到年全国粮食产需缺口为万吨,主要由国外进口粮食补充,粮食进口量将超过万吨。  谷物产需基本平衡。  “十三五”之间,我国谷物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基本保持平衡,到年谷物消费量预计达到万吨,谷物产量达到为万吨。“十三五”前期产量将超过消费量,后期消费量略高于产量,“十三五”末期我国谷物产需基本平衡。  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粮食安全调控机制  一要建立政府责任体系。由于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外部经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以及粮食生产受价格调节、粮食产业的天然弱质性等原因,粮食市场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建立政府责任体系,政府要通过建立宏观政策组合,提高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二要完善粮食产业政策。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农业科研和推广力度,提高收入补贴和农业结构调整补贴规模,提高农业财政投入比重。建立由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格构成的粮食三元价格体系。平衡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关系,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三要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短期、中期及长期粮食供求平衡预警模型及指标系统,最大限度实现政府为粮食安全付出成本最小化、农民获得粮食价格的收益最大化。设立粮食安全管理组织和机构,创新粮食安全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完善粮食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政策。  (二)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严格审批农地转用,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加大补充耕地投入,保障粮食自给能力。二要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严格执行用水配额管理制度,在流域区域用水上加强管控;同时实行分阶段分区域有偿用水制度,利用价格杠杆对水资源配置进行调节。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政府投资,多方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四要加快粮食主产区建设。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加快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开发后备产区。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产业链配套水平,提高粮食产业的经济利润水平。五要强化生产资料供给。通过补贴降低农资价格,加强质量和价格监管,提高生产资料的技术含量,保证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农用生产资料供给。六要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加强农业灾害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培育耐寒、耐旱、耐涝、耐虫等特性的粮种,提高抗灾能力。  (三)合理引导粮食消费结构调整  一要提倡科学健康的粮食消费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中谷物消费比重将继续下降,肉、蛋、奶和植物油的比重会持续提高,应提倡和推广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中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消费模式。二要多方开辟饲料资源。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扩大高效饲料作物种植,充分利用饼粕、糠麸、糟渣、秸秆等原料制作混合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缓解饲料对粮食需求的压力。三要严格控制加工用粮。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来发展生物能源,应严格控制利用玉米、油料等作物制作生物质原料。四要减少粮食浪费。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亿斤,可供养约亿人一年的需要,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此外,在种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也存在巨大浪费。因此,减少粮食浪费,对降低粮食需求和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五要开发非粮食物资源。积极发展优质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远洋渔业、油料豆类果蔬类及野生食品类等非粮食物,拓宽食物源,提供非粮食物供给,补充和调整粮食消费结构。  (四)积极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粮食贸易平衡  一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创新投融资体制,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投资农资生产、农技服务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推动国际技术贸易。加强政府间、政府与国际组织合作,以无偿或低成本获取技术援助、科技合作、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技术转移。三要有效分解国际压力。与主要粮食出口国签订长期稳定的粮食进口合同,稳定获取粮食资源。加快自由贸易区建立步伐,加强各成员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加强海外投资,建立海外农产品供给基地和化肥基地,有效避免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和化肥价格垄断。  (五)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一要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优化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布局,调整粮食库存储备结构。加强中央储备粮宏观管理,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能力。深化地方储备粮体系改革,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二要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统一协调政策性和经营性粮食物流的组织和运行。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提升粮食运输能力。改造跨区域粮食物流通道,编制粮食现代物流网络,畅通北粮南运通道,加强西部与中东部粮食运输通道建设。建立粮食物流公共平台,提高物流效率。  参考文献  姜长云,张艳平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潜力经济研究参考,  张琳当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长春:吉林大学,  杨学利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长春:吉林大学,  张红宇,等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梁子谦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龙训建,钱鞠,梁川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神经网络及其在需水预测中的应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夏冰,陈东彦,潘状元基于神经网络的旅游需求预测中国集体经济,()&课题组组长:童泽圣;课题组成员:李涛明,滕红,张龙,巩委伟,谌思。
数据咨询电话: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京ICP备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100826)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各小题。材料一:河南既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相似的试题还有: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目前省内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能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主要是因为①农业基础好&&&&&&& ②市场需求扩大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⑤科技进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项目2010年2020年2030年人口(亿人)14.4215.4716.00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605668387360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420442460材料三
下图中的河南省既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双项选择)。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要因素。
下列两幅图分别为我国某区域简图和河南省交通运输网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9分)(l)图甲所示为____月等温线分布图,影响图示地区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3分)自2002年以来,黄河已利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先后进行了六次调水冲沙。黄河第七次调水冲沙于日开始,7月7日正式结束,小浪底水库出库水流含沙量最高达230千克/立方米,共排沙出库2611万吨,库区淤积形态得到进一步改善,下游主河槽得到全线冲刷。(2)简述黄河第六次调水冲沙时间选择的依据及调水冲沙的主要目的。(4分)(3)“缺水多沙”是黄河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为解决下游地区“缺水多沙”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目前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较高,2006年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在国内市场上,每3.3袋方便面就有1袋是“河南造”;每10个速冻汤圆中,有5个出自河南;,币莲花味精一个厂的国内市场份额就达45%。(4)分析河南发展粮食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4分)(5)简要概括河南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与措施。(4分)发改委称全国米价受西南旱情影响较小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发改委称全国米价受西南旱情影响较小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朱剑红)近日,西南大旱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引起社会关注,在重庆等地大米价格出现了上涨。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西南旱情对全国大米价格影响较小,近期部分城市米价上升主要是前期稻谷收购价格上涨的正常反应。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西南地区9654万亩。
  西南旱情虽对当地小春作物生产和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对全国米价影响较小。一是从受旱面积来看,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比去年同期少50%以上,旱情对全国粮食产量影响有限。二是从受旱地区来看,西南地区虽旱情严重,但并不是粮食主产区,其中重灾区云南省的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仅占全国的2.7%、2.5%。据有关部门农情监测,今年粮食主产区土壤墒情是近10年来最好的一年。三是从旱情时间来看,旱情主要是影响小麦、大麦等秋冬播农作物的生长,对稻谷等春夏播农作物影响不大。四是从旱情可能影响的稻谷品种来看,此次旱情对中晚籼稻和粳稻生产基本没有影响,对部分旱区早籼稻生产有一定影响。我国稻谷库存较多,早籼稻库存尤为充裕。目前主产区早籼稻平均收购价格仅比去年同期上涨0.3%。今年3月初,国家虽然下调了临时存储籼稻拍卖底价,但市场反应仍然平淡,近期储备籼稻拍卖平均成交率仍徘徊在10%左右。这充分说明西南地区旱情对稻谷市场影响很小。五是从抗旱工作情况来看,各地旱区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全力抗旱减灾,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减小。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正进一步加大对西南旱区粮食调运力度,受旱地区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
  近期全国大米零售价格有所上升,主要是受前期稻谷收购价格上涨推动。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08年以来,国家连续三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引导市场粮价温和上升,主产区早籼稻、晚籼稻、粳稻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从2008年初的每50公斤83.7元、87.1元、89元涨至目前的97.6元、98.4元、120.4元。由于粮食加工行业竞争激烈,近年来粮食市场一直呈现“稻强米弱”的格局,大米零售价格涨幅始终低于稻谷收购价格。目前早籼米、晚籼米、粳米零售价格比2008年初分别上涨13%、11%、20%,分别比收购价格涨幅低4、2、15个百分点。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下,预计后期国内粮食价格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温和上升的态势。
& 相关专题: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均粮食消费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