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方案为什么理财总上当

业务员捏造理财产品骗700万 上当者多为老年人
来源:综合
作者:新闻晨报
原标题:保险业务员捏造理财产品骗700万
  晨报记者 佟继萍 通讯员 曹小航 吴璐璐
  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年利率高达10%-22%,请你千万不要轻易动心。某知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保险代理人章晓芸,正是利用客户对自己保险代理人身份的信任,使用虚构保险合同,打着高回报率的诱饵骗走20多位客户近700万元。
  日前,犯罪嫌疑人章晓芸被市检察二分院以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提起公诉。
  伪造高利率理财产品
  作为某知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保险代理人,章晓芸从2005年8月起主要对外推销保险公司各项险种,并为客户做售后服务,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但随着保险公司越来越多,业务越来越难做,她不得不另辟蹊径。
  2009年上半年,有些客户提出是否可以介绍他们买一些优质的保险公司理财产品,于是章晓芸想到了P2P。“如果客户拿到了利息,就可以继续在我在这里购买新的保险。”怀着这样的想法,章晓芸找到一家复印店,花了100块钱私刻了保险公司的公章和收费专用章,又跑到另一家小店伪造了保险公司的收据,最后,炮制了“某保险公司开门红特惠储蓄理财产品”,年利息为10%-22%不等。
  宋先生是章晓芸最初的诈骗对象,他从2005年开始购买保险产品。2009年8月,章晓芸推荐宋先生购买“开门红特惠储蓄理财产品”,章晓芸出具了抬头印有保险公司名称的收据,收据还盖有保险公司的公章和收费专用章,宋先生没有任何疑心,再加上多年在章晓芸处购买保险,他一出手就购买了10万元。
  考虑到回报率高,宋先生在2010年2月、12月和2012年11月又购买了17万元。
  因为有半年和一年期的利息可拿,宋先生越陷越深,一次又一次地投钱进去,甚至还介绍了自己的女儿宋女士购买这款特惠储蓄产品。
  用骗来的钱投资期货失败
  章晓芸把骗来的钱派了什么用场呢?“2010年下半年,我到广中五村一户人家推销保险,由于当天连续吃了几次闭门羹,就觉得给我开门的林阿姨倍感亲切。在聊天过程中,听林阿姨说现在炒期货收益很高,就约定把资金交给林阿姨,和她一起做期货产品。第一次我把自己的积蓄24万多元交给林阿姨,一两周后,我们共赚了三四万,我只收取利润,本金仍然交给林阿姨炒期货。”章晓芸交代,从2009年8月到2014年3月,5年间陆续把通过伪造收据骗来的客户资金400多万元给了林阿姨投资期货。但是资本市场变幻莫测,从2013年我听林阿姨说期货一直亏本。
  “于是,我心里就慌了,又开始购买双色球和大乐透,希望通过彩票中奖来偿还客户的资金。但是买了两年,彩票从来没有中过大奖,总共又花去了150多万元。”章晓芸说,由于期货市场一直亏损,林阿姨一家也是负债累累,林阿姨和她的丈夫在2014年7月的时候烧炭自杀。“我听到林阿姨自杀的消息后彻底崩溃了,因为资金链彻底断裂了。”章晓芸如此这般地说明,但死无对证。
  继续行骗妄图垂死挣扎
  章晓芸把骗来的钱款挥霍后,明知无法归还客户资金,仍然垂死挣扎,继续以保险公司在内部针对公司老客户搞回馈活动等理由,向客户许以半年回报率6%-10%不等的收益和一次性奖励等,以此与客户达成邀约。
  这样,从2014年7月底到2015年元旦之前,这几个月又继续行骗近50万元。由于资金漏洞巨大,章晓芸在明知公司规定保险代理人不能收取保费的情况下,还是盯上了正常保险产品的保险费。
  徐女士是章晓芸邻居,退休在家无所事事,从2005年9月开始通过章晓芸购买保险公司产品共7份。直到2014年10月,徐女士要续保两份保险,正常续保费应该是每份一年人民币1万元,但是章晓芸上门告诉徐女士一次性缴纳6年续保费的话,可以打七折,也就是说徐女士应该缴纳人民币12万元,打七折后就是84000元,徐女士听说可以便宜,就答应一次缴纳6年续保费,但当时徐女士身上只有73000元,章晓芸就告诉徐女士,余下的11000元她会先帮忙垫付,等徐女士有了资金再还给她,并当场让她写了一张借条。但2015年3月份,徐女士自己去保险公司一查,才知道保险公司根本没有收到上述两份保险续保费,徐女士这才急忙报了警。
  嫌疑人玩消失难逃法网
  新骗取的资金并不能填补原先亏欠的资金漏洞,当越来越多的短信、电话找上门来时,章晓芸干脆关机消失了。2015年春节前,章晓芸把私刻的两枚保险公司印章分别丢弃在了马路上的垃圾箱里,自己也躲了起来。今年4月1日,章晓芸在虹口区一家旅馆内被警方抓获。到案后,章晓芸向警方坦白了诈骗罪行。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在办理这起案件时发现,被诈骗的20多人大部分是老年人,章晓芸利用这些老年人对她保险代理人身份的信任,并利用他们不会亲自调查的弱点,使用伪造的票据和印章骗取他们的钱财。
(责任编辑:UN660)
&&&&&&</div
韩国选出来的总统 朝鲜怎么看?[]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新闻源 财富源
理财骗局受害者 为何多是老年人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核心提示
  广州市越秀区法院日前连续审理了两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案值达2亿多元。受害者大部分是老年人,数百名投资者血本无归。记者调查发现,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依旧不断发生,广东、上海、天津等地还出现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虚假“理财产品”。花样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法,让不少老年人一辈子的积蓄、养老钱一夜蒸发。
  完全停产仍敛财数千万元,相关机构涉嫌欺诈
  近日,“泰源环保科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越秀区法院开庭。这家号称生产保健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以“高收益投资”的方式从100多名受害者手中非法敛财1.5亿元,受害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近一个月时间中,在越秀区法院审理的另一起以老年人为主要受害群体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注册成立广州市福仟年健康饮水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尚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以生产电解水机、茶艺项目、收购农庄为名,用高息为诱饵敛财8000多万元。在公司完全停产、处于无资金运作的状况下,欺骗老年人投资,导致700多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记者发现,除了上述名目繁多的“科技企业”“投资公司”,在涉嫌针对老年人的理财诈骗中,还出现了一些表面“高大上”看起来十分安全的大公司的身影:根据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批复,上海天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日正式在上海股交所挂牌交易。其产品宣传单显示,其提供的理财产品最低5万元起购,年化利率最高可达18%。然而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司大门紧闭,门上贴着“报案请去XXX经侦大队”的告示,门内则一片狼藉。据知情人士介绍,从4月中旬起,该公司就人去楼空,其总经理胡国政去向不明。
  此外,即使在正规银行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也有可能陷入诈骗陷阱。年近70岁的杨女士原来是北京一家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是北京市某银行的VIP客户。然而,在客户经理的强烈推荐下,杨女士花30万元购买了一款号称年收益15%的理财产品,却在不久后发现该理财产品根本不是该银行的产品,而客户经理也不知去向。
  温情关怀频成陷阱,投资考察多是圈套
  记者调查发现,在各类老人理财诈骗案中,除了利用高息利诱之外,诈骗手法也花样频出。
  ——针对“空巢老人”设“温情陷阱”。为推销保险理财产品,广州某保险公司业务员提着水果和礼品水壶登门拜访,除了给老人削、做按摩、关心其日常生活外,还与老人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最终,老人不仅花费4000多元购买了保险理财产品,还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台按摩器、60多元买了一小瓶果蔬洗洁精。
  ——利用信用度高的场所行骗。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一支行客户经理在银行的经营场所内,以帮助投资理财等为名骗得资金2400多万元。退休职工徐女士是其中一名受害人。她说原本是到这家银行办理其他业务,但接待的银行客户经理大力推销理财产品,最终她投入24.25万元资金,如今血本无归。
  ——贴国家政策标签进行诈骗。据广州市番禺区法院介绍,在该院近期审理的一起理财诈骗案中,诈骗分子以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等噱头非法集资,受害人大部分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组织实地考察旅游,通过宣讲会和推介会增强迷惑性。69岁的赵女士和78岁的莫先生是在“大块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中受害的一对夫妻。赵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当初本来想买房,但钱不够,在街上偶遇“大块金”做宣传,声称是投资黄金的项目,收益率很高,能赚上百万元。夫妻两人信以为真,一股脑把一辈子积蓄的50万元投了进去。
  家庭和法律防线均需强化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说,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人理财遭诈骗等问题日益突出。
  广东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研究所研究员郑梓祯表示,老年人频遭理财诈骗的背后,固然有其自身认知能力退化的问题,但是来自家庭和社会关怀的不足,同样给了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国家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近50%,有的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长期和儿女分开或者被亲人疏忽,造成老人的情感饥渴。一些老人在推销人员那里获得了表面上的尊重与呵护,特别容易降低对风险的警惕性。另外,还有一些老人长期与社会脱离,把理财、投资等行为当作与社会发生有效联系的一种方式,但因为知识和认知能力不足,给诈骗分子钻了空子。”郑梓祯说。
  很多诈骗案暴露出监管不力的问题,有关方面对于良莠不齐的投资理财公司缺乏相应规范。据法律人士介绍,不少主营“投资管理”的理财公司,实际上只有一张咨询类业务牌照,并没有投融资等金融业务的资质,在法律上也打着擦边球。
  刘春泉等认为,一方面,公安部门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诈骗分子,保护投资者特别是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另一方面,金融业监管部门对于民间理财机构也亟须明确监管规则,通过注册备案以及日常审查等方式防范金融诈骗。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等正规场所,违规向老年人推销高风险理财产品的事件不断发生,要高度关注正规商业银行的“内鬼”问题。
  (据新华社广州6月23日电)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为什么公司嫌弃“老年人”?不是因为年龄大
04:01:46 来源:网络
  A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安卓开发师,年初刚从之前公司离职,加入这家新公司。由于是初创型公司,每个岗位都只有一个人,因此他也自然成为公司的&首席安卓工程师&。5个技巧让上班族们既有&才&又有&财&&&  虽然是一个人开发,但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并不是难事,可A离开那家公司的时候,A始终没能完成任务。  A一直以来用的是Eclipse,开发这个项目时也能用得上。可现在已经有Android Studio这样在性能和稳定性上远超Eclipse的工具,虽然A的朋友专门介绍Android Studio给他。不过A觉得这个已经够用了,没必要去学习。  而且可能习惯了安稳的生活,A每天工作慢悠悠,一到下班就走,不留半分钟,即使项目一直在延期。公司后来又找了一位开发,新同事用Android Studio效率很高,但是前期大量代码在C那里,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双方在合并的时候,一直出错,于是项目就陷入了无限延期的尴尬。  最终,A走了,不是因为累而辞职,而是因为领导受不了辞退了他。  现在很多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瞬息万变,各种资源机遇稍纵即逝,机会是需要抓住的。他们需要一股不服输的干劲,试问,一群&老年人&上战场是为了修身养性,那还有什么可拼的。  那什么算是大家眼中职场的&老年人&呢?小办通过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安于现状,一招吃到老  职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只有能者才能在这个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最常见的老年人是一招吃到老,从不关心新的技术知识,也不关心公司发展。他们往往在公司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往往惧怕好学的人,惧怕年轻人,希望大家都和他们一样。没责任心,工作只为了交任务  工作的时候,经常看到这种人,做事拖拖沓沓,能慢一天就慢一天。甚至是明知道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哪里出错了,也不提出来,因为怕说了修改更麻烦,对于他们来说,能完成任务就算了,做得&好&和&不好&是其次。  当工作只是为了交代任务,将事情做好的程度会大打折扣!养尊处优,道貌岸然  有一些创业公司,有时候会空降一位大咖。每天道貌岸然不工作,只会耍嘴皮子,没有任何实际收益。这类人往往年龄都不小,属性中自带老年人,不过这类老年人通常比较会忽悠老板。做事没有激情,没想法  小办听得最多关于招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做事有激情、敢拼、脑洞大&,一个做事激情满满的人,特别容易受到企业欢迎,而&没有想法&的人则是属于不受欢迎的人群。  想获取更多理财技能,可以到微信号:(lianlianlicai201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推荐阅读摘要:&
北上广上班族,年底最实用的8个省钱方法,你知道几个?&
省交通费  上班族不乏开车的人士,现在雾霾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小编还是提倡坐地铁、公交上下班哦,既省心,又省钱。另外,过节的时候,长短途旅游很多,交通出行的费用还是很高的一笔,可多利用拼车软件、搭便车、合租车等方式,可减少不少的交通费用支出,不过还是要注意人生安全。提前预算  马上2015年底,情人节、春节、元宵节,一系列的节都将纷至沓来。因此,提前做好一份1月、2月份的过节花费预算很有必要,把自己....&
为什么公司嫌弃“老年人”?不是因为年龄大&
  话说股市震荡已有大半年,与此同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是各种不景气。作为上班族,本来工作就忙碌,面对猴年猴市,更是一筹莫展。正如办公室里几位同事感叹的:市场变化太快,一个疏忽就没抄到股市的底,又很难有时间在顶部跑路,更别提偶尔昙花一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手不够快根本抢不到啊!  话虽如此,但大家仍然没有放弃投资理财。当然,如何挤出时间来抓住赚钱的机会,可就要好好筹谋一番了。对此,姚太太有自己的一思....&
相关最新文章
婚假和产假的最新规定?婚假国家规定2016:27省份确定婚假产假天数  各地均对原有的婚假...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怎么延?影响就业吗?  基于人口老龄化  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投保重大疾病保险时要注意什么?  解答:首先,消费者应该根据需求认真选择合适的重大疾病...
上海独生子女费发放新规定2016:上海独生子女费发放标准是多少?  为大家介绍上海独生子...
下载联连理财APP
服务热线:400-882-6863
服务时间:09:00-20:00老人理财经常被骗 80后如何帮父母理财
投资与理财
老年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每一次投资危机爆发,最受伤的往往是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一群不良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性设计各种理财骗局,等君入瓮,骗取他们的“保命钱”。曾经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如何帮助父母理财,让他们安心、稳当地度过晚年生活,“80后”责任重大。策划 研究院 文 叶辉退休阿姨花几十万元买下一堆朝鲜邮票和纪念币,憧憬着收藏品公司加价“回购”;几个不懂书画的大妈,合伙花80万元买下刘大为国画“真迹”,等着几个月后拍卖赚大钱;一个母亲因为相信120万元买的收藏品即将升值到300万元,偷偷抵押家中唯一住房借钱,导致儿子被放高利贷者追债……作为特邀书画,我在“3.15”前夕参加湖北卫视《大王小王》节目录制,看着一群父母的同龄人理财被骗,心情也灰暗了许多天。老年人理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许多人退休后,通过多年的财富积累,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过去的一些年,社会一直提倡老年人理财,一个美好的口号是“退休的同时,退休金不退休”。在前几年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下,在“全民理财”的冲动下,一些老年人“扑通”一声跳下水,全然不顾自己是不是会游泳,就盲目投资,导致出现损失的情况比比皆是。最为严重的是2008年。2007年那轮股票大牛市让上证综指冲到了6000多点,大爷大妈们拎着成袋的现金去排队买基金、买,全然不知道这些产品是有风险的。之后,股票大跌到1600多点,很多人损失惨重。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一下子惊呆了: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不都是银行卖的吗?怎么还会赔这么多钱呢?经历那轮熊市,很多人用真金白银买了教训。不过,高风险理财就像割麦子一样,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仆后继吃亏。之后,虽然银行和基金公司增加了风险意识的宣传,但是吃亏的人依然不在少数。其实,仅仅赔钱还是好的,像前文提到的那样买了藏品,或者轻信他人参加高利贷或者非法集资的,血本无归的人也很多。3月21日又爆出一条新闻:一个横跨三省区九市,涉嫌诈骗2000多人,涉案金额2亿多元的特大集资诈骗犯罪团伙在广东被摧毁。该团伙打着投资银饰品连锁店业务、每月可获高额利息的旗号,诱骗老人投资进行诈骗。一个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社会上有一群不良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性,设计出各种理财骗局,等君入瓮,骗取他们的“保命钱”。难怪有人喊出看起来甚至有点偏激的口号:老年人不理财!口号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不无道理。曾经被认为“长不大”的“80后”,如今年龄从25岁到35岁,他们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思路活跃,正是社会上最活跃的力量。相反,曾经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父母老了,他们或已经退休,或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他们的耳根子变软,容易受到高回报的诱惑,更容易轻信他人。如何帮助父母理财,让他们安心、稳当地度过晚年生活,“80后”责任重大。帮父母理财,首先要帮助他们排除“地雷”,看看他们有没有配置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当然,如果父母还跟他人一起,借钱给人放高利贷,就更要赶紧把钱收回来。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因此,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资产配置,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哪怕存定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必不可少。农村没有的老人自不必说了,即便是城市老人,也需要增加一些商业保险,来降低生活的风险。因为,保险是“花小钱,办大事”。另外,合适时机,不妨多讲故事提醒提醒,防止父母掉入一些理财骗局。看到新的骗局,也不妨跟父母闲扯着说说。编辑部一位退休返聘的老同事还建议,如果父母不是特别感兴趣,你千万不要尝试着教他们自己理财,使用余额宝之类对他们来说太难。勉强的结果,很可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产生新的理财问题。总之,帮助父母梳理家庭资产,帮他们理财,一定要把握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大原则。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投资风险,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资组合,我们才能帮助父母更轻松地安享晚年生活!帮父母理财注意方式方法&#8212;&#8212;对话理财专家《投资与理财》专栏作者康宁,在本刊曾写过一篇关于“80后”帮父母理财的文章,引起读者热议。受此启发,《投资与理财》策划了本期封面专题,下面我们来对话康宁,谈谈“80后”该如何帮助父母理财。投资与理财记者 陈伟“80后”将成家庭顶梁柱投资与理财:你曾经写过一篇关于“80后”帮父母理财的文章,为什么突然这样的念头?康宁:我是1982年生人,今年父母刚好都满60岁了。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是老了。从小到大,无所不能的父亲和无微不至的母亲,现在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下降得特别厉害,想教他们用点新科技产品也特别难。我和我太太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从今年开始,我对家庭责任的感觉越来越清晰,不远的将来,我就是三个家庭的顶梁柱了,双方父母和自家的事情都需要我像个男人一样去拍板。在这种压力之下,不止理财,家里所有的事情,我都逐渐开始主动去操心了,所以才会想到写“80后”帮父母理财的文章。投资与理财:身边帮父母理财的朋友多吗?他们的理财能力如何?康宁:我是“80后”里比较老的那一拨,周围的朋友也是这个年龄段,父母们差不多都开始逐步放权了。不管愿意不愿意,父母的退休生活,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子女帮着规划收入和支出。可是,理财这事是大家都要面临的难题啊,不是会把钱存余额宝就叫理财了。例如,父母的退休金有没有缺口以及该从哪里弥补不足、适合老年人的保险有哪些可用、该不该用父母攒了一辈子的钱买婚房。理财是“Planning”(规划),不是会“Investment”(投资)就够了。会找地方钱生钱,只是理财的第一步而已,需要规划的事情还多着呢。而且更进一步说,咱们国家的
还不完善,好多该有的产品还买不到,这个大环境也要求年轻人继续学习和耐心等待。好在“80后”抗压能力不错,也不在乎多理财这点压力了。老人被骗到底是谁的错?投资与理财:你觉得为什么父母们在理财上经常会上当受骗?康宁:这个社会变化得太快了,别说十年前的经验,五年前的知识都很有可能过时,没法用了。长辈们几十年以来,不存在理财的问题,就是节衣缩食,把钱存起来,要么定期存款,要么买国库券,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全新事物。比如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在中国统共也就产生了十年,火起来也就这半年,长辈们的知识结构理解不了这些新花样,他们的体力精力也不够去学习这些新事物了。所以,我不觉得父母们对容易上当受骗有什么责任,他们本来就是需要晚辈们照顾的弱势群体,容易受骗是很正常的历史规律,“80后”老去时也会有这么一天。投资与理财:有没有比较简单的方法,不让父母被“理财顾问”忽悠了?康宁:没有任何简单的办法,只能严防死守。不光是理财顾问忽悠的问题,院子里一起遛弯的老年人会聊起街边新开的财富管理公司,收益超过20%,还送一桶油;各种诈骗电话和上门骗局都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骗子比儿子更会哄老人家开心。所以,只能多回家、多聊天,随时关注父母这方面的动向,起码确保他们做决定的时候,能想起来给你打个电话,等你给出出主意,再掏钱。说起来也挺悲哀的,在银行网点非要给骗子汇款的老年人,银行员工拦都拦不住,还有人总说银行没有尽到责任。可但凡老人家能放心依靠自己的亲人,至于自己跑这么远,去银行汇款吗?防忽悠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孝顺问题,可现在的工作强度又没时间让你各方面照顾好,两难啊。帮父母理财注意方式方法投资与理财:你觉得父母理财,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他们理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康宁:之前的文章提到过,退休之后的理财需求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没有什么额外收入了,所以也就不用考虑高风险的投资,老老实实存好钱,慢慢花就是了。现在这批长辈们最大的理财障碍是心气高和不服老,总觉得自己是完整经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代人,大风大浪都见过,面对现在市面上这些新花样,有信心做出决策。可实际上,世界变化得太快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人生经验已经彻底不适用了,21世纪开始的高增长、十年经验也逐渐不适用了。所以,他们试图用过去经验推断将来的行为,其实都很危险,尤其涉及房产和职业规划。所以,父母们还是要服老,少操点心,用最简单的银行存款和国债也足够理财了,有多余的精力,不如开开心心去跳广场舞。投资与理财:子女帮父母理财,该注意什么问题?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康宁:子女们不要把父母的理财问题搞成钱的问题。对于退休的父母来说,老年疾病和走失等意外情况才是最需要防范的财务问题,否则,在最坏的情况下,真的有可能进一次医院,就三代返贫。老人的只能靠国家,商业保险不会对这种大概率事件负责,所以,子女一定要搞清楚家里老人的医保社保究竟是什么情况,还要特别注意当地的具体政策有什么额外限制。意外情况有商业保险可以选择,但产品仍然相当不丰富,很多时候也就是买个安心。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除了你多照顾以及请保姆之外,没什么好办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独生子女就努力多挣钱吧,不请保姆,真的没有余力照顾两家四位老人。投资与理财:有些父母理财亏得很多,子女想介入,他们还不太愿意,这时子女该怎么办?康宁:耍点花招呗。老人家们攒钱又不是为了自己花,归根到底还是隔辈亲,想给孙子辈们多留下点东西。这个时候,身为“80后”,对上是儿子,对下是爹,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所以,只能顺着他们点,在风险问题上多吓唬吓唬,让他们明白那些东西赔钱的可能性很大,天生就比年轻人谨慎的“50后”、“60后”自然而然,也就不把钱往高风险产品上投了。然后投其所好,劝他们多买点五年期的国债,放在银行取不出来,反而省心。最后,“80后”该孝敬老人的钱不要少,怕父母们手里钱多了不会打理,派孙子孙女出马讨回来,当教育基金就完了呗。反正你也需要给下一代攒钱,多转一圈,皆大欢喜。总而言之,父母的事情子女不能强行介入,但是能绕着弯儿把目的达成的办法永远很多,就看有没有那个耐心,去慢慢营造对你有利的那种家庭氛围啦。第一步:排雷帮父母理财 先排除高风险资产“地雷”有业内人士建议,“80后”如果帮父母理财,应注意以下原则:第一,父母的投资本金从中长期看是安全保值的;第二,选择的理财产品能解决未来自身经济状况和健康医疗保障的问题;第三,理财投资的目的是为让父母在经济上更独立、自主、自在。从以上建议可以看出,帮助老年人理财,应从让他们远离高风险资产开始。投资与理财记者 王奇老年人理财应注重防御,让家庭资产保值是重点,而不应一味追求高收益,也就是说以安全、稳健为主。因此,在产品中,要注意所选产品的安全性,并能对未来生活所需的经济实力有一定保障作用。“80后”帮助父母理财,应该从让他们远离高风险资产“地雷”开始。NO.1:远离指数:★★★柴女士有十几年的炒股经历,但到目前为止还是赔钱。回想起自己的炒股经历,她最懊悔的是2007年。那时,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想买房子,希望她能资助一些。但看着一片大好的形势,她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还把所有积蓄都投入股市。随后,她经历了股市暴跌,投入的资金最少时只剩下五分之一。一些老年投资者把钱都放进股市,弄得很紧张,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一位56岁的老人,因为炒股亏了四五十万元,准备在河边用壁纸刀割腕自杀,所幸被及时发现,挽回生命。《投资与理财》建议:如果对股市没有深入研究,老年人不适合炒股。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股市收益与风险相伴而行,这个特点注定了老年人的养老金不适合投资股市。其二,随着股市涨落,股民情绪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这种情绪波动,对老人的健康尤为不利。当然,对于有一定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老人,少拿一些钱来炒股娱乐也不错。NO.2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远离指数:★★已经退休的吴大爷,听别人说股票型基金赚钱,在2010年投了50多万元,到现在却亏损了不少。谈到这些投资经历,吴大爷坦言,实际上他对基金了解得很少,都是道听途说的,瞎买。业内人士指出,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因为主要投资的都是股市,收益随股市变化较大,而近些年股市一直处于熊市。它不适宜稳健投资为主的老年人。《投资与理财》建议: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型基金或者保本基金都是老年人理财的不错选择,如果要投资股票型基金,投资比例最好不超过30%。NO.3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远离指数:★★★60多岁的彭女士夫妇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频频向她推销一种理财产品。看着半年的利息很高,彭女士心动,就购买了。半年过去了,彭女士才竟然赔钱了,这时他才发现这是一种权益类理财产品。由于当初签下了“高风险投资告知书”,因此彭女士也无法拿回当初的本金。《投资与理财》建议:以银行定期收益为标尺,当理财产品收益远高于定期收益时,就应警惕起来,不要相信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有些老年人偏偏只看到“高收益”而忽略“高风险”,不顾家人阻拦而涉足,结果追悔莫及。NO.4信托:远离指数:★★“刚性兑付”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一度是老年人理财的主要选择之一。从2013年开始,不断传出固定收益信托存在兑付危机的问题。2014年年初,吉林信托一项矿产计划就被爆出存在兑付风险,不久之后,中诚信托又现30亿元兑付危机大案。业内人士认为,“刚性兑付”不过是业内的潜规则而已,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信托“刚性兑付”打破是迟早的事情。何况其投资门槛一般为100万元以上,如果“刚性兑付”被打破,投资出事信托将损失惨重。《投资与理财》建议:老年人如果要投资固定收益类信托,在配置上最多不要超过资产的五分之一。还要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如果有不利消息传出,能在第一时间撤出资金,就是最好的办法了。NO.5地摊理财远离系数:★★★★2月底“跑路”的中欧温顿基金作为“地摊理财”代表,卷走了2000多名投资者4亿元资金,其投资者大多为老年人。头发花白的王大爷说,他一辈子的积蓄100万元都投在这家公司了,当初说好预期年收益率14%。“中欧温顿公司在CBD区域办公,公司装修也很气派,我挺信任的,没想到出事了。”公司老板这一跑,他不仅收益没了,100万元本金也很难要回来了,孩子的买房梦破灭了。类似于中欧温顿公司这样的“地摊理财”公司,惯用的伎俩就是经常在超市、商场等人口密集区域附近,打着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等幌子,宣称自己是固定收益,并且保本保收益。一些投资者开始时投资了一部分资金,很快有了回报,尝到了甜头,就陆续加大资金,最后的回报却是老板“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投资与理财》建议:大多老年人缺乏相关金融知识,“地摊理财”一般资金去向不明确,也没有明确的监管单位,一旦出事,投资者很有可能血本无归。这类理财产品,老年人还是少碰为好。NO.6签约“专家”炒金、炒汇远离指数:★★★★★在股票市场赔得一塌糊涂的马女士,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自称在投资公司工作的张某,对方说他炒,每年收益能达到200%。在张某的煽动下,她把资金加到了100万元,一个月后,当她再打开账户时,发现只剩下不到10万元。业内人士指出,炒金、炒汇的骗局一般存在三个特征:一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人;二是利用大家对投资外汇不了解的特点,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将欺骗的对象瞄准了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多不了解,这样会出现一些代客操作的情况。《投资与理财》建议:如果钱那么好赚,那些“专家”给自己炒金、炒汇赚钱,不是更快吗,何必帮你赚钱呢?但凡不合理的事,必有猫腻。NO.7 高利贷远离指数:★★★★王先生的父亲通过别人认识了做生意的康某,康某以每月10%的利息向他借钱,刚开始也能每月顺利付息。在尝到甜头后,王先生的父亲开始向周围的朋友以每个月5%的利息借款,然后再借给康某。不久,康某携款“跑路”,王先生的父亲因此背了一身债。《投资与理财》建议:高利贷收益高,但最有可能血本无归,因此,老年人的养老钱最好不要去投民间高利贷。时下流行P2P 网贷。2000多家,鱼龙混杂,很难甄别,在监管没有明确之前,那也不是老年人理财的“菜”。第二步:明确目标帮父母理财 稳中求胜帮老人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多赚钱,只是为了让他们有经济能力,更好地享受退休的闲暇和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投资与理财记者 叶辉排除了理财“地雷”后,接下来该干什么?接下来,应该根据老人的风险偏好和家庭财务状况,制定一个理财目标,稳中求胜。比如,家里经济情况比较好、老人又不保守的,可以适当多投资点风险类资产;如果老人比较保守或者经济状况不佳,则应该稳健为上,不去碰股票等高风险产品。总之,帮老人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多赚钱,只是为了让他们有经济能力,更好地享受退休的闲暇和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理财目标:保值为主,增值为辅许多人退休后,都攒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的目标不应该是如何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是考虑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为自己养老所用。因为退休之后,失去了增加收入的来源,老年人的风险抵抗能力也变差了,因此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为谨慎。现实生活中,老人投资被骗,或者买了高风险产品亏本的情况屡屡发生,一些老年人存单变保单的事也经常能从报道中看到。许多老年人很信赖银行,总觉得通过银行买的理财产品,是不担风险的,又能获取较高收益。必须看清的是,高收益往往对应着高风险,老年人理财时,应该摆正心态,理财目标应是保值为主。因此,“80后”帮父母理财时,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确立以“保值为主,增值为辅”的理财目标,不盲目追求收益,从而避免陷入理财误区。理财技巧一:选择合同明确收益的理财方式理财经理吹嘘时,经常说某一款产品过去收益多么多么好,对背后的风险或者其他因素却往往有意无意的忽略。其实,老人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股票、股票型基金、高风险理财产品及保险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收益浮动、风险较高。保险产品虽然风险看似不高,但是往往时间期限很长,遇到急用钱时取出来,还可能损失本金,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在理财方式上,“80后”可以尽量帮父母选择一些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低风险产品。因为这类产品都比较简单,老年人都能看明白,比如定期存款、国债、收益明确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另外,也可以买一些货币基金或者债券基金,因为它们也很安全。目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6%之间,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抵也是这样的水平。对于愿意承担一点点风险的老人,则可以帮他们买点债券基金,预期年收益在5%-10%之间。它们的收益略高一些,不过遇到不好的年份,也可能亏损。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更好,也可以尝试买点混合型基金。此外,专家建议老年人在选择理财方式的时候,应问明该产品是银行发行,还是银行代销。一般来说,银行发行的产品风险相对较低,更适合老年理财群体。再者,应问明产品的收益是否确定,尽量选择收益确定的理财产品。特别需要提醒的是,8%-12%收益率让人眼馋的信托,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理财产品。虽然目前出问题的信托都由信托公司“兜底”赔偿了,但是保不准哪天信托公司就不赔了。原来从没出现过的债券违约,现在已经出现问题,信托不会一直安全下去,出事只是时间和运气问题。因此,老人如果只是用部分资金去买信托,问题不大,毕竟出事概率很小;如果是拿所有资金和身家性命去买信托,切记这是一场赌博,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投资种类不宜太多,期限以长短搭配为宜,操作要方便省心。在理财的同时,别忘保留一笔足够的备用金,确保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以防不时之需。理财技巧二:“懒人”最好选择单一理财方式“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高手经常提及的理财经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套并不适用。理财专家建议,老年人理财可尽量选择单一的理财方式。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多种理财方式容易分散精力,反而会因疏于管理而受到损失;第二个原因,老年人应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而同为低风险理财方式,各类理财方法的收益差异并不大,也不存在分散风险的必要。因此,对于一些懒得理财的父母,“80后”子女可以在定期存款之后,帮他们选择单一投资的方式,或者只买货币基金,或者只买期限比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更加省心。理财技巧三:激进老人“80法则”建合理投资组合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并且很有兴趣理财,喜欢在退休之后炒炒股票,或者买买基金。作为子女的“80后”,又该如何帮他们理财呢?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该占个人资产比重多少,有一个“80法则”,只要遵循这个法则,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将大大减少。所谓“80法则”,就是个人资产中,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80-自己的年龄。比如某投资者现年55岁,那么根据这个法则,他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不能超过25%。假设这位投资者个人资产为50万元,那么他最多只能拿出12.5万元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就等于超过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身体较好、有一定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退休老人,也可适度参与中高风险的投资。比如,拥有多年炒股经验的老人,会觉得炒股是一种退休后的乐趣,那么子女不妨通过“80法则”,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拿小部分资金,以娱乐的心态参与股票投资,其他钱则拿来存定期,部分钱买债券基金或者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这样,既能满足老人喜欢炒股的乐趣,又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第三步:加强保障帮父母做一个保险规划父母步入退休阶段以后,经济收入锐减,适当投保一份合适的老人理财险,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父母过上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投资与理财记者 吴辉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身体自然不如以前了,老年人又是疾病高发群体,所以作为“80后”的我们,很有必要给父母做好保险规划。无社保老人,商业险作补充社保是政府给予每个职工的基础保障体系,对于那些没有社保的老人,子女要为父母寻找其他的保障作为补充。的高级保险规划师张玉涛表示,目前政府的保障体系是职工可以走社保;若是非职工城镇居民,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如北京的“一老一小”;若是非职工农民,则可以参加新农合。很多人都是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都无城镇医保,故只有走合作医疗之路现实。但这要在户籍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在居住地参加,很不方便。这时候,适当的商业保险可作为有力的补充。先给自己买份保单对父母而言,子女是天,子女的健康安全便是父母最大的保障。所以,给父母做保险规划的第一步,不是给父母买商业保险,而是给自己买保险,让父母做受益人。“表达孝心的年轻人,先给自己做好保险规划,便是对父母最大的保障。”张玉涛告诉《投资与理财》记者,其实,社保的本质不是保险,而是福利,所以它是没有身故赔偿责任的。老人首选意外险张玉涛表示,老年人投保意外险很重要。因为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所以,老年人应将意外伤害保险作为投保的首选品种。意外伤害保险具有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而且老年人在65岁之前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费不需多缴,保障却一样不少。人保寿险北京分公司的个险部副主任刘骊珠告诉记者,60岁以上的老人可投保专门的老年人意外险。如北京首款专门老年人意外险就不设年龄上限,每份保费仅15元,限买4份,最高保额达到20万元,在京生活的300万老年人均可受益,无户籍限制。50岁能上健康险尽量上作为子女的我们,最先考虑的大概就是老人的寿险,但由于老年人自身面临的风险较大,目前市面上,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少之又少。更有甚者,老年人买健康险的费率高,可能出现保费与保额“倒挂”现象。刘骊珠表示,50岁的老人能上健康险的可以尽量上。如果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实力,而且不在乎投资回报,确实可以投保寿险。不过,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一般,却想给父母尽一份孝心的子女,就不太合适了。理财型分红险,期限别太长父母步入退休阶段以后,经济收入锐减,投保一份合适的老人理财险,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父母过上高品质的老年生活。市面上适合老人的理财险有两种:分红险和万能险。分红险比较适合短期内没有大宗计划且拥有一定积蓄的老人选购,所得分红收益用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刘骊珠表示,理财型分红险,期限别太长,一般5年左右即可。投连险不适合老年人为老年人选择保险时,尤其要注意市场上属投资型产品的保险,如投连险。对于老年人群整体而言,投连险不是一个非常适合的产品,它可能更适合中青年阶层、白领阶层。北京首款专门老年人意外险北京首款专门老年人意外险已于日正式开卖,不设年龄上限,它填补了商业保险针对高龄老年人的意外险空白。据悉,北京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办和北京分公司共同推出。作为政府民生保障项目,该产品取消了老年人购买商业保险的年龄限制,凡在北京市生活或工作的50至60周岁退休人员和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不限户籍)均可购买,保费仅为15元,每份保险的意外伤害保额为5万元,每人最多可投保4份,最高保额为20万元,保险期间为一年。《投资与理财》联合手机腾讯网调查 47%网友想帮父母理财就本期封面话题,《投资与理财》杂志联合手机腾讯网对2802名网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帮助父母理财的人真的不少了。本次调查显示,帮助父母理财的人占据总调查人数的47%,被调查者中,有41.7%的人认为自己帮助父母理财,首先要了解目前理财市场状况,防止父母上当受骗。也有39.3%的调查者承认父母有迫切的理财需求,而自己却不懂。可以看到很多被调查者认为,帮助父母理财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防止父母上当受骗,并希望帮助父母主要做好低风险投资。投资与理财记者 陈伟你帮父母理财吗?你需要告诉父母的理财八大误区我们经常听到老人被骗的新闻,身边的一些朋友帮助父母理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老人被骗了。本文总结了老人理财的八大误区,不仅可以防忽悠,还能提高理财技能。投资与理财记者 陈伟沈阳一位大妈和骗子电话聊了90分钟,就想听听骗子是如何骗人的,充满正能量。不得不说,大妈很智慧,也很有时间。在理财方面,老年人要理得安心,的确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如何防忽悠,保住自己的钱袋子。因为近年来,我听到的都是大爷大妈被人骗的新闻,尤其是理财市场,骗子太多,专门盯大爷大妈。下面来讲讲老年人理财需要防止的八大误区。NO.1 轻信“高息”长久以来,骗子的魔爪往往会伸向老人。当下知识更新很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高速发展,而老人们年事已高,信息不灵,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在今年,市场利率不断走高,产品收益率也处于高位。不光老人,很多人都容易被高收益的产品诱惑。而原本“高风险高收益”本应侧重风险提示的说法,却并不科学,甚至有误导的嫌疑。理财中有一条永远不变的规律,就是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第三方理财恒久财富副总经理马海燕对《投资与理财》记者谈到:“实际上,人们面对高收益率的产品,直接的第一反应应该是高风险,甚至第一反应就要怀疑对方是不是骗子。”即使产品没问题,但往往一些高收益率的产品涉足高风险的投资,例如投资股票、外汇、黄金、白银等不适合老人的高风险投资领域。老人的应变能力较差,面对高风险产品,能否及时刹车也很难说。NO.2 高风险投资比例太高刚才我们提到,老年人不要被高收益产品忽悠了,对高风险产品也要慎重。但是,总有一些老年人热爱投资,那就要认真选择。从目前产品来讲,储蓄、国债、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投资于债券和票据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较低,比较适合老年人。具体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闲置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高风险的产品投资比重不宜过高,需要用“8 0年龄法则”,如果老人60岁了,配置高风险的产品最好不要超过家庭资产的20%,尽量降低投资高风险对家庭财务造成的压力。NO.3 跟风随大流人们在很多时候喜欢跟风随大流,理财也是这样。例如很多促销活动,看到别人聚成一团,自己就不由自主的去看看,结果有可能都购买了某类产品。理财的从众心理也比较明显,尤其是老人对很多理财产品并不熟悉,看到别人购买了某一产品,听说可能赚钱,就跟着买了。在国内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7年股市牛市的时候,很多大爷大妈买了股票,最后把养老钱都赔了进去。看别人炒股,也跟着炒股,别人买哪只股票,自己也跟着买,殊不知理财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一些理财产品适合别人参与,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如果要配置保险产品,就更需要针对个人规划和需求去购买,不能随便就被某位保险销售员忽悠了。NO.4 投资期限过长年轻人需要做一些长期的理财规划,包括退休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而老人退休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退休收入的增长率往往低于通货膨胀率,甚至会负增长。从投资收益来讲,年轻人投资亏损了,还有时间、有机会赚回来。对老年人来说,一旦亏损较多,想赚回来的时间成本太高,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需要购买稳健保本的投资产品。再加上老年人容易生病,常常会有急用钱的时候,医疗费用的支出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老年人不要把太多的钱用于期限较长的投资产品。资深理财经理王峥峥提醒道,许多老年人对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情有独钟,事实上这类产品中有许多产品提前终止,会有一定的本金损失,大多数产品是客户不得提前终止的。如果老年人购买这类产品过多的话,一旦就医急用钱,可能会造成不小的麻烦。NO.5 买理财产品不管懂不懂我们的调查显示,帮父母理财的被调查者首先考虑为老人们配置低风险的产品,这也符合老年人收入及支出特点。老年人要轻松理财,重要的是要掌握安全性和便利性两个基本原则。老年人理财,首先是不亏本。其次是要追求便利性,急时用钱要能支取,尤其是看病用钱难以预知,需支取方便。所以,这就要求老年人买理财产品,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以安全性和便利性为原则,选择产品,只购买能够看得懂的产品。现在,部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够,为业绩,可能片面夸大收益,而不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对钱投向和高收益隐藏的风险,更不充分告知。所以,老年人遇到看不懂的产品就不要碰,不碰就是最好的方法。NO.6 盲目参与艺术品和另类投资当下另类投资比较热,很多大爷大妈被忽悠参加一些另类投资讲座,或者一些机构借着赠送书画纪念品名头,再推销他们艺术品。其实,艺术品的投资门槛比较高,投资者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不然,一不小心就买到假货。一些机构假借邀请专家的名义,给投资者讲解艺术品投资,其推荐的艺术品可能就是假货。在艺术品市场,高仿真的产品让有多年投资经验的人们都可能看走眼,更何况不懂行的老年人。NO.7 把钱交给理财师后啥也不管说了这么多,理财这么难,可能有人会想,不如找个理财师,由他全权去打理就行了。其实,不同于代客理财,也不能代客理财,一旦代客理财,也证明这个理财顾问有问题。一般理财划师与客户互动,双方需要沟通交流,客户在规划中有最终的决策权,理财师必须得到客户的授权,才能执行理财规划。客户要处于主导地位,不能被顾问牵着鼻子走,要防范不靠谱的理财顾问做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NO.8 瞒着子女做投资最后回到本期封面文章的主题。如果老人们有理财需求,又怕被骗子忽悠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求子女的帮助。即便子女不懂理财,但他们毕竟是你的亲人,绝不希望你的钱被别人骗了。在你的要求下,大部分子女还是愿意帮助的。尤其遇到不懂的理财产品,无法判断产品的风险收益时,不要盲目下手,可以让子女帮助你去了解理财产品的细节,听听他们的意见,再下手也不迟。在和子女沟通时,需要把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尽量告诉他们,子女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千万不要瞒着子女做投资。理财专家马海燕提到,理财师面对客户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充分的沟通,了解客户真实需求,沟通不畅,完整的理财方案就无法完成。而很多老人往往和子女沟通并不多,却很信任一些所谓的理财顾问,最后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中被忽悠了。第四步 提醒父母小心“八大忽悠术”最近公安部门公布的一组数字令人唏嘘:2013年电信诈骗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比2012年分别上升77%、25%。据警方抽样调查统计,电信诈骗从受害人年龄上看,中老年人占70%。近年来,在老年人兴致勃勃理财的同时,骗子也是无孔不入,老人钱财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投资与理财记者 邹雨萌招数一 电信诈骗无孔不入现实生活中,电信诈骗花样层出不穷,虽然警方一再提醒市民防范电信诈骗,但还是有不少人上了当。郑女士某天接到一通商场中奖的电话,奖金40万。正巧前几日郑女士真的参加了某商场的抽奖活动,于是抱着试试看的的态度,提供了账号。随后,对方真的汇来40万,就在郑女士欣喜若狂的时候,对方打来电话说要求付所得税4万元,郑女士毫无犹豫的汇去4万元后,就发现上当了。犯罪分子利用跨行“支票”汇款当日不能提取的时间差,在银行下班前就撤票了,不仅到手的40万没了,还损失了4万元。电信诈骗作案手段虽然花样百出,但内容都是通过电话,企图让你转账汇款。所以,老年人接到陌生电话,一定要谨慎,不要草率汇款。招数二 民间借贷不好还近几年,民间借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大部分案件都有规避法律的行为。由于贪图高收益,防范意识较差,民间借贷中的中老年受害者逐年增多。56岁的王悦去年将房子卖掉,得款5 2 万元。通过朋友介绍,她将钱投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开出一年20%的收益率。王悦表示,担保公司承诺资金会借给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大老板,风险很小。去年5月,该担保公司破产“跑路”,还未尝到甜头的王悦面对这样的结局,无所适从。虽然王悦最后将该担保公司告上法庭,但至今仍未追回损失的钱财。虽然收益颇高,但民间借贷的风险一旦爆发,将是中老年人不能承受的风险。这无疑是拿着养老金在赌博。招数三 收藏品以假乱真苏州的李老太因轻信邻居的话,花几千元购买了国外的“纪念币”。儿子得知后,断定这些“纪念币”根本不值钱,她被忽悠了。由于是熟人介绍,李老太还怪儿子不懂。后在儿子的坚持下,李老太拿“纪念币”到相关部门咨询,才得知这些所谓的“纪念币”不过是国外的流通货币,毫无收藏价值。由于信息不灵,在理财中,老年人很容易轻信他人,上当受骗。骗子的招数层出不穷,例如用过期作废和造假的外国货币,骗老人认购;用废弃、不可兑换的有价证券骗人;多人串联“组团”骗人;用假古董来骗老年人购买。招数四 高息集资难以偿付受高达20%、40%,甚至60%、100%以上的高额利息回报诱惑,许多中老年人将一生的养老钱、看病钱投入骗局中,结果是吃不尽的后悔药。去过十几个国家的前外交部官员刘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时的糊涂和贪念,在退休后卷入一场血本无归的非法集资骗局中。2007年,刘先生先后向一家名为新绿源的公司投入55万元,月息最高达6%。进入2008年后,刘先生再也没有收到合同约定的利息,更遑论退还本金。直到2013年10月,他才得知,这是一起令外交部数百位离退休干部受骗上当的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中不乏司级以上的外交官。虽然这个危险的游戏已宣告结束,但外交部数百位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却付之东流。招数五 担保后现隐患生活中,常有老年人因碍于面子或出于同情心,而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最后把自己“套”进去的事件。福建省邵武市退休老教师饶老师为了不让昔日的学生吴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将自己的房子作为学生的贷款担保。吴某父母跪在饶老师面前,承诺一定按期还贷款。直到有一天,饶老师收到一张法院送来的传票,才知道一年多来,吴某家人没有按照贷款协议中的约定,向银行还款。此后多次联系无果,吴某一家人已经消失。如今,饶老师生活窘迫,疾病缠身,却还在用微薄的退休金替学生偿还贷款。老年人本来积蓄就不多,再冒风险为他人担保,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招数六 分时度假的骗局分时度假是国外很流行的休闲旅游方式,但来到中国后却变了味儿。2006年,孟先生在某公司的座谈会上得知分时度假这种旅游方式,经不住低价诱惑的他,以36000元与该公司签了合同。30多天后,孟先生收到了该公司邮寄的相关资料。资料中除了多项苛刻条款外,还有一项写明要想出国旅游,必须交纳出国旅游交换费用和会员费,合计4.3万元。孟先生向该公司多次要求退款无果,时隔几个月再去理论,竟然发现该公司已人去楼空。分时度假公司在中国卷款逃匿、合同陷阱等事件层出不穷,孟先生只是“分时度假受骗联盟”的代表之一。教训是: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招数七 老年公寓成皮包公司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打着老年人住公寓的幌子,虚构公寓形式,到处圈钱,幕后老板则以分红和定期举办活动为诱饵,谋取巨额资金。张丽的父亲今年已经年过六旬,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一直打算去养老公寓。因轻信他人的建议,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及抵押房产的贷款,用来购买了一套某公司开发的老年公寓。因担心女儿知道会阻拦,他偷偷地将钱交给开发商,岂料这竟是一场骗局,开发商拿着他们的钱逃跑了。毕生积蓄付之东流,却还要偿还抵押房子的高额贷款。这类皮包公司常常采取“打麻雀战”的办法,打一枪换个地方,老年人听信谎言,受骗上当。招数八 保健品被伪装包装成所谓的“专家”,开办“养生讲座”,夸大保健品功效,同时施以“小恩小惠”,对老年人洗脑,轻松掏走他们兜里的钱,这是一些不发商人惯用的伎俩。张佩霞是退休干部,经济条件很好,别人用高收益忽悠她购买昂贵的保健品,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养老金购买。第一次对方承诺,花2000元购买保健品,第二个星期返还4000元。尝到甜头的老太太轻信对方,第二次拿出了6000元继续购买。正当她在期待下个星期对方承诺返还的12000元时,得知对方已经被警方查获。该保健品并不符合国家规定,老板及销售人员全部“跑路”,老太太高收益的梦一夜之间破碎。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让不法商人得逞。应对策略:把钱“圈死”规避风险老年人的投资方式近年来正逐渐增多,但具体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则要根据老人的资金量、闲置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多数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因此,在帮父母制定理财规划时,可以选择风险程度较低、定存时间较长的产品。这类产品能确保在本金不流失的前提下有固定收益,还能避免老年人将资金盲目用于其他投资,降低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遭遇“被忽悠”的几率。一句发自内心的忠告:老人不理财老年人耳根子软,容易轻信他人,投资被骗或者是个案,但总数绝对惊人,不少老人因此损失了毕生积蓄,而面对“老无所养”的困境。“老人不理财”的观点也许偏颇,但作者的心声绝对发自肺腑。投资与理财 文|张佳炳 严黎丽 老人不理财!是的,这不是一个理性智慧的建议,只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忠告。看到过太多的老人因为轻信银行、保险代理人乃至社会“股神”等形形色色金融销售人员的误导,而买下了完全不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结果是出现轻微亏损已是小事,甚至有不少老人因此损失了毕生积蓄,而面对“老无所养”的困境。虽然从理论上说,媒体加强风险提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公安机关加大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是可以大大降低金融诈骗案或理财产品误导发生概率的,但问题就在于,即使我们可以把相关事件的概率降低到1%乃至0.01%,但是对于“中招”的老人而言,却是100%的噩梦。所以,有必要提出一句“老人不理财”的口号,这看似有些简单粗暴,却是出于对老人们真诚的关爱。“理财”两字,从广义上来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包括选择怎样的工作、收入如何分配、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积累、消费怎样省钱、积累选择哪类产品、如何建立家庭财富的保障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属于理财范畴。不过,近年我们听到、看到的“理财”,更多是一种“狭义”的理财,是金融机构为了推销金融产品而大肆宣传的与“投资”大致等价的概念,它仅仅是让你买基金、买银行理财产品、买保险的金融消费理念。而我们提出的“老人不理财”,指的也正是远离这类狭义的“理财”行为。我们为什么要理财?归根到底,是在年老年人耳根子软,容易轻信他人,投资被骗或者是个案,但总数绝对惊人,不少老人因此损失了毕生积蓄,而面对“老无所养”的困境。“老人不理财”的观点也许偏颇,但作者的心声绝对发自肺腑。张佳炳 严黎丽一句发自内心的忠告:老人不理财轻收入较高时通过储蓄、投资等手段积累财富,实现诸如置业、买车、养儿育女、养老等理财目标,以让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加稳健,同时存下足够的养老金,供我们退休收入锐减后,能够维持相对舒适的生活水平。因此,理财只是更好生活的手段,而不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对老人而言,人生的周期决定了“花钱享受”才该是他们的“理财生活”的主要内容,如何利用退休金和之前储备的养老金来享受一个安逸舒适的晚年,应该成为老人们的理财观。至于说让养老金继续增值,甚至翻倍,为儿女准备婚嫁金、置业首付、第三代教育金等,都是超出他们责任之外的。是的,很多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大半辈子的老人,即使投资成功,真的把养老金翻倍再翻倍,而如果由此造成他们精神高度紧张、健康受损,晚年生活质量还是会遭受损害。而一旦这些养老金出现损失甚至重大损失,那不仅将大大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心情愉悦度,甚至可能造成“财政危机”,使老人陷入“老无所养”的困境。是的,“老人不理财”。除非你自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可以识别金融机构存在的误导;除非你不过是拿无伤大雅的小部分资金,在股市中玩一种“另类麻将”;除非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能承受这些资金损失的打击;除非你能及时将赢到的钱用于改善自己的退休生活,享受“快乐投资、快乐生活”……否则的话,为了你的健康和资金安全,为了你享受以淡定、悠闲为本的老年生活,你还是该远离所有带有投资、博弈属性的所谓的“理财”领域。所谓“家庭资产的增值保值”,所谓“跑不赢刘翔,但要跑赢CPI”,这些都不该是老年人的生活重心。退休养老、健康快乐是第一要义,一时花不完的钱,要保值增值,也当以确保养老金安全为前提。在这样的前提下,存银行或是买点国债,也许是老人理财的不二之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lilyqi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理财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