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的故事的牟尼,梵文牟尼是指什么

孔子心中的释迦摩尼文/欧阳释迦摩尼佛诞生是在周昭王时期,到了孔子的时代,佛法在天竺国已经有了将近五百年。虽然时间、空间的机缘,没有让两位悟道者在生命的路途中有过精彩的交集。时至今日,他们的言说已经穿透时空,正如两条洪流奔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一位是舍弃荣华出家悟道觉悟生命的天人之师——佛;一位是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儒家创始人。 孔子和释迦摩尼的生命历程相隔百年之久,那么他难道对这位伟大的证悟者毫无知晓?
释迦摩尼佛降生时,汉地已有征兆。周昭王二十六年(坊本二十四年)甲寅的四月初八,太阳周围有光圈。天上有五色祥光,穿入太微星座,偏照西方。大地震动,池井中的水上涨溢出。周昭王便命令当时太吏苏由占卦,得到“乾卦”的九五之爻。苏由说:“四方有圣人诞生,一千年后他的教法将传到这里。”周昭王下令把这件事刻在石碑上,安置在南郊祠堂前,见《周书异记》、《白马寺碑记》。那么孔子是否对这些史料有所查阅?我们再看看《列子•仲尼篇》,当时有一位宋国的太宰问孔子:“您是一位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不敢当。”又问三王、五帝能否称为圣人,孔子都没有表示赞同。太宰惊问道:“那么谁是圣人呢?”孔子神情庄重地说道:“我听闻西方有一位圣人,不用治理就井然有序,不用发言就使大众信服,不用实施浇花就使人民自觉遵行。他的德行浩大无际,人民对他的崇敬无法用言语表达。”   因此孔子所说的西方圣人,就是释迦摩尼。对于释迦摩尼孔子并非一点都无所听闻。而他的伟大在孔子心中,从上述言辞中我们都会深有感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回忆-27 00:20:36    放屁   -----------------------------  没有教养 回去多读点书
  @古有才  23:20:13    狗   -----------------------------  没有教养 回去多读点书
  横竖觉着是佛教传入中原后,搞的牵强附会。      不过周代有记载貌似是真的,千年后佛法传入中原。    达摩来的时候,正好是一千年左右吧。
  更正:  
我们再看看《列子·仲尼篇》,当时有一位宋国的太宰问孔子:“您是一位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不敢当。”又问三王、五帝能否称为圣人,孔子都没有表示赞同。太宰惊问道:“那么谁是圣人呢?”孔子神情庄重地说道:“我听闻西方有一位圣人,不用治理就井然有序,不用发言就使大众信服,不用实施教化就使人民自觉遵行。他的德行浩大无际,人民对他的崇敬无法用言语表达。”  
    作者:欧阳清梧 回复日期: 22:45:34  回复
      @回忆-27 00:20:36      放屁     -----------------------------    没有教养 回去多读点书
  作者:欧阳清梧 回复日期: 22:46:36  回复
      @古有才  23:20:13      狗     -----------------------------    没有教养 回去多读点书
     -----------------------------  偶回云读书了,读到这么一段:    从前,粱任公启超曾专门讲过一个“狗屁分三等”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年某学政大人主持某地学子的考试,学政大人拔出前三名,批曰:第一名是“放狗屁”,第二名是“狗放屁”,第三名是“放屁狗”。    粱任公解释说,这第一名称为“放狗屁”,表明放屁者仍是人,“不过偶放一狗屁耳”;第二名“狗放屁”,表明放屁者是狗也,不过虽然是狗,这狗毕竟还有其他功能,“不过偶放一屁耳”;这第三名更等而下之,因为放屁者不但是狗,而且这狗“舍放屁外,无他长技矣”,因此称为“放屁狗”。
  确实是兰州烧饼
  :“我听闻西方有一位圣人,不用治理就井然有序,不用发言就使大众信服,不用实施浇花就使人民自觉遵行。他的德行浩大无际,人民对他的崇敬无法用言语表达。    =========  孔子讲这段话是指周公。    
  周昭王起码比释迦牟尼早300年  周昭王大概在公元前10-9世纪,而释迦牟尼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人,与孔子大概同时代  至于把释迦牟尼与周王联系起来,是后来翻译佛经的和尚们推算的。法显推算释迦牟尼是周平王时代(公元前8世纪)人,其实也是说早了
  还有,根据竹书纪年,周昭王在位只有19年,没有26年  后世佛教徒胡说八道的东西很多,传教随你便,但是起码请尊重基本的事实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内外兼修。  
  我覺得孔子說的西方聖人是上帝啊 樓主 你說對不對啊?    東漢初期佛教才傳入我國的。所謂孔子說的聖人 只是理想的一個楷模而已
  @胡是糊  16:24:36    周昭王起码比释迦牟尼早300年    周昭王大概在公元前10-9世纪,而释迦牟尼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人,与孔子大概同时代    至于把释迦牟尼与周王联系起来,是后来翻译佛经的和尚们推算的。法显推算释迦牟尼是周平王时代(公元前8世纪)人,其实也是说早了  -----------------------------  去读读《安士全书》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内外兼修。      -----------------------------  读佛陀不了解 就不要胡乱发言 诽谤佛法 回去多读点书
  @熊熊欲动  08:51:27    我覺得孔子說的西方聖人是上帝啊 樓主 你說對不對啊?        東漢初期佛教才傳入我國的。所謂孔子說的聖人 只是理想的一個楷模而已  -----------------------------  人生的意义就是觉悟 而活着的大事就是解脱 佛陀传授的是解脱生死的方法 佛陀传法49年之久
每个阶段都是根据众生的根性传授不同的法 佛法在世间 佛法不离世间法 人成即佛成 不要片面理解佛陀的教理
  @欧阳清梧  21:25:45    @胡是糊  16:24:36      周昭王起码比释迦牟尼早300年      周昭王大概在公元前10-9世纪,而释迦牟尼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人,与孔子大概同时代      至于把释迦牟尼与周王联系起来,是后来翻译佛经的和尚们推算的。法显推算释迦牟尼是周平王时代(公元前8世纪)人,其实也是说早了    -----------------------------......  -----------------------------  昭王 姬瑕    (前995-976) 在位2年 中国周朝第四代王。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后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释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者,“佛”;民间信仰信徒也常称呼佛祖。
  @欧阳清梧  21:27:49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内外兼修。      ......  -----------------------------  这也算“诽谤佛法”?你TM是猪啊?信佛的人都像你这般恶心吗?你真让佛陀丢人。  
  @特别郁闷  21:56:44    @欧阳清梧  21:27:49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  -----------------------------  滚远点 没有教养的家伙
  @欧阳清梧  22:00:06    特别郁闷  21:56:44      @欧阳清梧  21:27:49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  你TM滚远点,佛教徒如果像你这狗S一样,不识好歹,出言不逊,早就玩完啦。慈悲为怀你懂吗?狗S  
  作者:欧阳清梧 回复日期: 21:25:45   回复     @胡是糊  16:24:36      周昭王起码比释迦牟尼早300年      周昭王大概在公元前10-9世纪,而释迦牟尼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人,与孔子大概同时代      至于把释迦牟尼与周王联系起来,是后来翻译佛经的和尚们推算的。法显推算释迦牟尼是周平王时代(公元前8世纪)人,其实也是说早了    -----------------------------    去读读《安士全书》  ——我算半个佛弟子吧,但是对后世佛教徒这种夸大其词的做法是相当不满的。在这个问题上,《安土全书》能够跟《竹书纪年》比可信度吗?
  @止于至仁  23:36:16    作者:欧阳清梧 回复日期: 21:25:45     回复      @胡是糊  16:24:36        周昭王起码比释迦牟尼早300年        周昭王大概在公元前10-9世纪,而释迦牟尼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人,与孔子大概同时代......  -----------------------------  你的竹书纪年能跟《周书异记》、《白马寺碑记》比可信度吗?
  @欧阳清梧  08:33:33    @止于至仁  23:36:16      作者:欧阳清梧 回复日期: 21:25:45       回复        @胡是糊  16:24:36          周昭王起码比释迦牟尼早300年......  -----------------------------  就像:你想知道你儿时的事情 是你妈妈清楚 还是你姐姐清楚 还是去问你弟弟呢
你问竹书纪年 就问道更远了
  作者:古有才 只看此人 回复时间: 23:22:09  作者:欧阳清梧 回复日期: 22:45:34  回复   @回忆-27 00:20:36  放屁   -----------------------------  没有教养 回去多读点书   作者:欧阳清梧 回复日期: 22:46:36  回复   @古有才  23:20:13  狗   -----------------------------  没有教养 回去多读点书   -----------------------------  偶回云读书了,读到这么一段:  从前,粱任公启超曾专门讲过一个“狗屁分三等”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年某学政大人主持某地学子的考试,学政大人拔出前三名,批曰:第一名是“放狗屁”,第二名是“狗放屁”,第三名是“放屁狗”。  粱任公解释说,这第一名称为“放狗屁”,表明放屁者仍是人,“不过偶放一狗屁耳”;第二名“狗放屁”,表明放屁者是狗也,不过虽然是狗,这狗毕竟还有其他功能,“不过偶放一屁耳”;这第三名更等而下之,因为放屁者不但是狗,而且这狗“舍放屁外,无他长技矣”,因此称为“放屁狗”。  +哈哈
  @欧阳清梧  21:27:49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内外兼修。  ......  -----------------------------  人家都脱了6界轮回了
不知道人们整天烧香烧给谁的
  化心殊语回复: 欧阳清梧
  你好,我告诉你,孔子是圣人。但是当时的古代人就有能识别圣人的。后来慢慢的,具体到了什么时代就没有能识别圣人的了。那时候中国还有贤人。现在的中国,除了那些大德高僧和祖师外,能识别圣人,几乎是不可能有人明白的。
  化心殊语回复:看庄子会笑的原因  虽然我们的师祖释迦牟尼佛涅槃了。可是我们俗家弟子上佛寺,还是平时在家做功课,上香,是为了供养佛。虽然是佛像,但是那是我们佛弟子的礼节。也是供养。
  释迦和孔夫子也就差2,30年,何来百年之说?再说,2000多年前的交通和信息如何能知彼此?孔夫子无端端被楼主说的知道释迦,可笑!
  他们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兰州烧饼!
  弘法为何要贬低他人呢,西方有圣人可是道家笑儒家的观点。这种修为还想转法轮。你祖劈佛像,你又怎么看。  
  要塌了  
  孔子以文用-个仁字证悟讲述了耶穌一生的心灵行为道路,为东方文化注入了生命基因,只是他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几乎让所有人都迷惑不解,颜回好学其心三月不违仁早死道不传,孔子哀其天喪予,后中国文化陷入异端,被世俗君王统治者利用附会塑造了-个为君王政治利益服务的人造孔子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停止不前落后于西方。
  楼主也说了是列子篇里面的了,你读过《两小儿辩日》吗?你知道列子对孔子的态度吗 列子虽不是明面上贬孔子,但字里行间都言露出孔子的无知虚伪。。。子不语怪力乱神 他既然没有接触过释迦牟尼佛的人或物,绝对不会随意评价他的 。。
  孔子说:“圣人我不敢当。”又问三王、五帝能否称为圣人,孔子都没有表示赞同。太宰惊问道:“那么谁是圣人呢?”孔子神情庄重地说道:“我听闻西方有一位圣人,不用治理就井然有序,不用发言就使大众信服,不用实施浇花就使人民自觉遵行。他的德行浩大无际,人民对他的崇敬无法用言语表达。”  ---------------  结果,孔子的国家还在,所谓的佛陀圣人的家国都灭绝了。
  当一个人出生后不久,能自己吃食物,他或她就会受到世界的限制。如果什么都要,什么好的都要吃,父母无法满足,就会打或责骂。5岁之前,完全不懂事,5岁之后,慢慢就会明白一些,9--14岁之间,就会明白而且形成习惯,桌子上面好的食物不能自己一个人独占。如果14岁还不能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会有血光之灾。有个人40岁生了个儿子,十分溺爱,56岁时,小孩16岁,无法无天。经常要父亲给他钱用。父亲有一次不能容忍,没给钱,他就拿刀刺杀父亲,他父亲边跑边拿起一个石头朝后面一砸,正中儿子脑门,当即死了。这是极个别现象。  就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人孩提时代自然懂得的最起码的道理,也就是,世界不是你说了算【因此你不能侵犯别人的利益】。如果一个人迷恋这句话,就意味着:他幼时死了爷,或者,忘记了爷的长期教育。  我们知道,孔子幼时正是丧父的【三岁丧父】,所以,他会迷恋这句话。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吹捧或很重视这句话,是冇爷、或忘了爷,总之冇爷的标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并非没有意义,但,不可过分留恋之。-------------------------------------------------------补遗:  1.  革命烈士遗孤或乱世遗孤与孔子不同,他们需要别人的保护、帮助,自己的命要别人帮着,这样的人会去侵犯别人吗?不会。  2.幼时丧父的人与普通人不一样,这不要论证的,人人都晓得。因此,熟读论语,或者大吹孔子,都是“忘了爷”、冇爷的标志。  也不是完全否定孔子儒家,不理性。论语之中,还有些不太明显的使人冇爷的句子、名言,令人恐惧。但各位读者如果一定要读,避开那些“个人修心”方面的【向冇爷的人学习修心,万万不可!】,还有那些鼓吹孔子“伟大”的句子,应该问题不大。  总之,过于鼓吹孔子,绝对不行。因为,这样的人,不但自己冇爷,其子女、孙辈也会受其影响而冇爷【即杂种】!
  孔子说的西方圣人是周公,周公在西岐,宋国在其东方。
  列子是一部伪书,岂足为凭
  经是不是好经不知道,但和尚都是歪嘴和尚。  
  释迦摩尼纪实电影吕良伟主演http://mp./s?__biz=MzIxODA4MTg5Mw==&mid=&idx=1&sn=96f7b619d0ef588bcd6bb3dd&scene=4#wechat_redirect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内外兼修。  -----------------------------  孔子就是一个投机钻营的人,他讲学的诸侯国没有得到好下场的,儒家不过是百家之一,没什么值得夸耀的。直到汉代董仲舒出于统治的需要,才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节节攀登,但是要与佛陀相比,那简直可以说:萤火之光与日月争辉!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内外兼修。  -----------------------------  @aixhu
11:01:25  孔子就是一个投机钻营的人,他讲学的诸侯国没有得到好下场的,儒家不过是百家之一,没什么值得夸耀的。直到汉代董仲舒出于统治的需要,才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节节攀登,但是要与佛陀相比,那简直可以说:萤火之光与日月争辉!  -----------------------------  到底谁是萤火?  要达到自由王国,必然要内外兼修,改造自己也改造。佛陀只是一昧约束自己,所谓出家也是为了与世隔绝也抵御诱惑。而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积极的多。
  改造自己也改造自然
  @胡是糊
16:26:19  还有,根据竹书纪年,周昭王在位只有19年,没有26年  后世佛教徒胡说八道的东西很多,传教随你便,但是起码请尊重基本的事实  -----------------------------  我都是觉的
@胡是糊 的言行更象“佛教徒”。佛教是教人觉悟的,教人觉悟什么?最基本的就是教人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佛教五戒中的不妄语,就是教人不要说不实的话。当然,有些所谓的“胡说八道”可能是这方面的知识出了错,这都是情有可原。另外一种是对佛爱的过度,以至于可能会把许多不属于佛的东西也加给他。这是不对的。正信的佛教要求实是求是地看佛这个人。所以@胡是糊说的起码请尊重基本的事实更符合佛教精神。当然,事实到底这样,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特别郁闷
17:36:19  佛陀不过是一开悟的高人,都出家了,还治理什么?说来,七十岁的孔子比佛陀强,佛陀出家放始悟道。而孔子去一直入世,亲力亲为,却也同样开悟。  说到底,佛陀、孔子都是得道高人,佛陀强调的是个人修行,以适应天道。而孔子在修身同时,还想着治国平天下。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内外兼修。  -----------------------------  向佛这样开悟的人虽然出家,但是其实他精通的知识至少是非常广泛的。佛讲的内容非常广泛,关于治国,理家,甚至经济,政治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  不学佛的人不太会去看佛经,甚至是学佛的人也可能对佛经看的不多,导致佛经中许多有益世人的宝贝没有被挖掘出来。  其实佛也有讲治国平天下。当然,还有关于怎么治家的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而且佛的论述可能要比孔先生精辟的多  关于政治方面其实佛法中有许多高论。只不过可能佛教传统给人的印象是不问事世。所以重视的人不多。我自己曾经还运用过佛教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某国的政局演变进行推测,竟然有“料事如神的”功效。从这个也可以看出佛教的政治哲学中隐藏的具大价值。  佛经关于政治的有:中阿含雨势经 十王法经等。关于家庭伦理的有善生经 佛说玉耶女经、六方礼经内容多的很了。  学佛的人包括在家,出家。只知道佛教是当和尚的,那是对于佛教一知半解。  如《法句经》说的:居家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入行,是为最吉祥。佛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他讲的东西内容涉及是五花八门的,几乎各个层面都有。
  @犀利哥哥-04 18:02:30  孔子与释迦摩尼的学说思想不一样,孔子主张的是社会和谐,即仁政。忠心思想也是“仁”。积极入世。  佛祖的思想主张去除个人“贪嗔痴",禁欲,读经,慈善。是出世的学说。  孔子比较接地气,而佛祖则脱离凡尘!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犀利哥哥的说法不全面。佛不但有出世的内容,而且入世的教导也很多。所以佛教有出家的信徒,也有在家的信徒。佛祖讲入世的内容也许和孔先生不相上下。比如教人怎么当“公务员”。赌博喝酒有什么不好,师徒的关系,同事关系怎么处理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多的很啊,佛祖太能侃了
  @犀利哥哥-04 19:25:13  佛信徒都没有欲望,戒色戒杀戒物欲,人类怎么能繁衍?你不杀强盗,难道叫强盗来杀你,没有严法来打击罪恶,社会能和谐吗?  宗教信仰不能取代一切。  儒家说的“食色性也”,人的本能,没有什么低级趣味啊!  -----------------------------  其一,不会世界上的人都信佛,信仰佛教,需要有缘的人才行。所以犀利哥哥不必担心人类怎么能繁衍的问题  其二,学佛也可以结婚,这是个最常见的误解,许多人认为学佛就是当和尚,不结婚,不是这样的,可以结婚,只是需要夫妻相爱,不搞婚外情。对其他异性不可有邪念。这其实非常有助与家庭的幸福美满。另外好象性交的时候还有些要求,口交,肛交,和动物性交,同性恋好象不行(具体的可以参考经典)  关于你不杀强盗,难道叫强盗来杀你,这可以参考善财童子第十七参 无厌足王的故事,这个出自《华严经》  经中的无厌足王,喜欢以严刑治国,甚至他宫门口,被挖眼的的、被宰手的、被截割耳的都有,这个和伊斯兰教有类似的地方。但看无厌足王的解释就知道他干的是对的,他说:  “善男子,你认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愿杀人,亦不想杀人。杀一个人我心里就难过。可是此地众生心恶,多贪嗔痴,多行杀盗淫等损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够摄受,必须绳之於法,方能改邪归正。所以严其刑法,杀人者必须偿命,偷盗者断其手脚,奸淫者割其耳鼻,诈骗者拔其舌。种种酷刑,都是为了使作恶众生远离邪念,除烦恼心,生清净心。“  也许从无厌足王的解释,犀利哥哥可以悟出一些什么。?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什么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什么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了什么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故事耳熟能详,有信仰的人都听过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得真身终成正果。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出真理,为无数众生找到了脱离生死轮回的真谛。这是重要的时刻,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讲述一下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故事。图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释迦牟尼诞生的时候天地光芒四射,据说遥远的东方都感应到了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这表明有圣人降临到这个世间。这个娃娃刚出生就能说话,这句话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说的时候手指天,教踏地,并且哈哈大笑。长大后释迦牟尼看到人间的种种总会思考和发出疑问。为什么人会死?人死了又去往哪里?为什么自己要打猎?他看到生病的人感叹、看到年迈的人感叹、看到贫穷的人也感叹。他想找出这些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于是有一天夜里,他抛下妻子儿子独自踏上了寻找真谛的道路。他走了很多的地方,拜访了所有的高僧大德,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他在苦行林中苦修了多年,每天只有一粒麦子充饥,饿得只剩下鸡皮骨头,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晕倒在地。这个时候,一个美丽的女子看到他晕倒在地,把他救了起来。释迦牟尼似乎有所悟,他决定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并暗自发誓如果不能得道的话,就永远坐在那里不离开。在他禅坐的时间里,有很多的妖魔鬼怪试图打断他的冥思,身边有无数的神保护着他。最后,他终于大彻大悟修成正果,所有苦难众生也因他的得道而找到解脱的办法。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介绍佛教的创始人和领袖叫释迦牟尼佛,那么释迦牟尼佛都有什么样的际遇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一生。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出家之前的名字叫乔达摩o悉达多,他是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人,也是这个国家的太子,他的父亲是净饭王。相传她的母亲摩耶夫人梦见一头长者6个牙齿的大白象飞进了她的肚子里面,后来就生下了悉达多。但他母亲生下他没几天就去世了,悉达多是由他母亲的妹妹波阁波提抚养长大的。悉达多年少非常聪明,据说他12岁就掌握了印度最高的学问。16岁娶了自己的表妹为妻,悉达多看到了人世间太多的痛苦和命运的枷锁,为了解救人世间的这些痛苦,于是在29岁的时候,他丢下家庭和亲人,出家修行娶了。悉达多在民间尝遍了民生疾苦,遍访各地,35岁的那年,悉达多在一颗菩提树下打坐,连续七天七夜他总结了过去的经验,终于彻底的觉悟,立身成佛,号称释迦牟尼,意思是彻底觉悟的贤者。接下来释迦牟尼佛这要的任务就成了宣传佛教教义了,他先后收的了十个弟子,比如摩诃迦叶、阿难陀、舍利弗、须菩提等等,在宣传教义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十个人也因此非常有名。随着释迦牟尼带领弟子宣传教义的过程中,他们的规模也逐渐扩大,45年后,释迦牟尼佛来到了拘尸那城,在城外的树林里涅槃成佛,终年八十岁,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也就这样走完了。但佛教没有随着释迦牟的去世而覆灭,而是不断壮大,中国的佛教也正是从印度传入的。释迦牟尼佛出家的始末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日子,无数信众在这天持斋念佛以示对佛主的尊敬之心。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历经千辛万苦才悟出真道,为无数众生找到了解救之路,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佛出家。图为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出生时光芒万丈,很多现象显示他将是一个圣人。他的母亲怀他的时候经过莲花池时,释迦牟尼从她母亲的右臂下出生。刚出生就能说话和走路,12岁就已经学会了当时最高的学问。他的父亲是个国王,一直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国家,因为害怕他出家,所以处处给他吃好玩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父亲在他出生的时候请神仙给他算过命,神仙说他不出家就是个人间的转轮王,出家的话就是个觉者,随后还说自己将来也要听他说法。他的父亲在他刚成年就给她找了个妻子,漂亮的女人、美酒佳肴等似乎都留不住他的心,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坐下来静思。释迦牟尼想出去走走,国王特别交待不能让他看到不好的事情,侍卫谨记在心。当马车开到北门的时候,他看到一大群年迈的人。释迦牟尼就在想:人总有一天会老会死。车夫一看不好,马上掉转车头去南门出去,还没有出南门就看到一个面容憔悴的病人四处寻医。释迦牟尼就在想:人都会生病,做人真可怜。车夫一看不对,又掉转车头去西门出去,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群僧人,车夫想和尚无欲无求总行了吧!释迦牟尼看后欣喜,在一天夜里抛妻弃子出家了。释迦牟尼佛生平资料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空,天界无人能制服他,最后玉帝请来了佛界最厉害的人物如来佛祖才将他压在了五行山下。那么如来佛祖有这么本事,他到底是何许人?没错他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那么释迦牟尼是什么意思呢?释迦牟尼佛又有怎样的故事,下面一起了解一下释迦牟尼佛的一些情况吧。释迦牟尼说法图释迦牟尼是梵文音译过来的,他本来的一时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佛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太子,迦毗罗卫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他的名字叫做悉达多o乔达摩。释迦牟尼见过了人生中太多的生老病死,感觉到深深的无力,但自己决心帮助人们解决这众多的苦恼。于是便放下了他高贵的身份,毅然决然的出家修行去了,他遍访名师,不畏艰难险阻。终于在35岁的时候在一棵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随后释迦牟尼便创立了佛教。再后来的传教的过程中,他收得了多名弟子,这些弟子主要和他一起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宣传教义。80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拘尸那迦城城外的树林里圆寂了,他成佛之后,人们把他称为释迦牟尼佛,尊称他为佛陀,意思就是大彻大悟的人。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民间人们将释迦牟尼佛称为如来佛祖或者呼佛祖,由于他的诞辰在农历四月初八,所以到了这一天信奉佛教的人们都会举行浓重的释迦牟尼诞辰日。释迦牟尼佛也因为他救苦救难的慈悲心肠以及创立佛教的伟大功绩被人们世代称颂,他的佛学思想也给苦难中的人们带去了很大的精神慰藉。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传闻在我国佛教的最高领袖叫做如来佛祖,然而在佛教发源地印度,佛教领袖和创始人则被称为释迦牟尼佛,他本来是恒河边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字叫做悉达多o乔达摩。他有感于人世间的诸多苦难烦恼才出家修行的,后来创立了佛教,并且终身致力于佛教教义的宣传,他也被佛家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更被历代人们称赞和供奉。那么释迦牟尼佛的故事都有哪些呢?摩耶夫人梦象受孕在释迦牟尼佛还没出生之前就有“梦象受孕”和“七步莲花”的故事。首先来看看梦象受孕的故事吧,释迦牟尼的父亲是当时的国王,被人成为净饭王,他的母亲是摩耶夫人。有一天摩耶夫人睡着了,在梦中梦见了一头白象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她也觉得非常舒服,自己也是日月光照。她醒来之后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净饭王,国王也不知道这个梦是好还是坏,于是让人占卜了一卦,占卜的人看了卦象之后告诉大家,这是个好梦,意味着要王后要生一个王子了,而且这个王子会成为千古圣人。后来摩耶夫人果然生了一个王子,净饭王为他取名叫悉达多o乔达摩,当然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那么七步莲花的故事又讲的是什么呢?是这样的,摩耶夫人怀胎十月之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去花园散步,这个时候正是四月份,风和日丽生机盎然,花园里百花争艳,鸟叫蜂鸣。摩耶夫人走了一会儿在一个树下休息,她见这棵树上的花果十分诱人,便伸手去采摘,这时候就生下了王子。王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无人搀扶自己也能走路,小王子一出生就走了七步,每走完一步地上都会出现一朵莲花,这个就是七步莲花的故事了。在这里就讲”梦象受孕”和“七步莲花”这两个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吧。释迦牟尼诞辰是哪天我国的佛教是从古代印度传过来的,在印度,佛教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领袖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创立了一套佛学理论,给了历代信佛之人非常大的精神慰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释迦牟尼也被称为如来佛。那么释迦牟尼诞辰是什么时候呢?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没出家之前的名字叫做悉达多o乔达摩,他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农历的4月初8,他是印度北部一个叫迦毗罗王国的太子,根据考证迦毗罗王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他的父亲叫净饭王,相传他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梦到了一头长着六对牙齿的大白象飞入了他母亲的肚子里,后来悉达多o乔达摩就出世了。所以释迦牟尼诞辰就是公元前565年农历4月初8。当然释迦牟尼是后人称呼他的,他是释迦族人,牟尼就是圣人得道的人,所以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在二十九岁的时候,对于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和各种痛苦深有体会,便决定放弃他那锦衣玉食的王族生活,去遍访名师出家修行。经过了六年对的艰苦修行,他终于在一颗菩提树下苦思冥想7天7夜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得道。在随后的四十五年里,他都带着他的弟子去各地传教,释迦牟尼的80岁的时候,在枸尸那城外的树林里圆寂了。后世人们都把他尊为佛陀,肯定了他在佛教的领袖地位,佛教也慢慢传到世界各地。今天佛教早已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并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释迦牟尼的诞辰是公元前565年农历4月初8。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迦牟尼什么时候出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