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监狱地址狱烧香

您好,分享的企鹅
泉州禅寺做免费午餐谁都能吃 已有几十万人吃过
大家都在看
泉州晚报社APP-泉州通11月27日讯(记者 麦彬彬 刘波 王盼琛 文/图)“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流传数千年的老话要改写了。晋江安海水心禅寺,五年来坚持供斋,不曾中断。“众生平等,我们的供斋对象没有区分,不管你是信众、附近的居民,还是务工人员、安平桥的游客,中午路过水心禅寺,便可随喜用斋。”水心禅寺居士林林长、吴仁仁介绍,高峰时,寺院一天曾供斋上千份,如今一天最少也有一两百份。禅寺内免费午餐 谁都可以来吃昨日中午11时,安海水心禅寺斋堂内的十余张八仙桌坐满人,他们有的家境贫困;有的家住周边或者在附近打工;有的刚观光走过安平桥,正好饿了;有的则远道而来,到此礼佛吃斋……大家坐在一起,欢快地交谈,神情愉悦,等待义工为他们端来免费午餐。“有包菜、胡萝卜、木耳……哇,三菜一汤啊。”看到义工端来的饭菜,因家中停电,第一次来水心禅寺吃斋的张阿姨感叹不已。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在这里无论打菜、洗碗都有义工帮忙,自己只管吃便是。吴仁仁介绍,为了维持斋堂秩序,避免打菜拥挤,部分长期在此用斋的人自发轮流当义工,打菜盛饭,一盘盘端到用斋人手中。“为了保证大家的用斋卫生,每天我们的餐具都是由义工清洗,再统一消毒。”环卫工就近用餐 不用大老远赶回家“这饭菜真香,好吃!”虽然都是素菜,来自四川广安的万阿姨却吃得津津有味,十分开心。说起这免费的斋饭,她放下手中的筷子,竖起大拇指:“免费供斋,水心禅寺这一义举功德无量,太感人了!”万阿姨是水心禅寺附近小区的清洁工,租住在安海中山北路边上的偏僻民宅内。为了节省开支,每天她都要步行半个小时到工作地点打扫卫生,中午再步行回家煮饭吃,就连一顿五块钱的沙县小吃也舍不得吃。“不管春夏秋冬,一天来回两趟,用时两个多小时。夏天中午又热又困,为了省钱也要走回去吃,吃完了赶紧回来工作。”万阿姨说。今年9月,有四川老乡告诉万阿姨,水心禅寺免费供斋,每天中午均可到寺内用斋。从此以后,万阿姨每天中午都会到水心禅寺用餐,吃完了休息一会儿去上班,再也不用大中午来回走一个多小时。万阿姨说:“每天来这里吃斋,我都很感动,免费午餐为像我这样的贫苦人家提供许多便利。”老人喜欢来用斋 有人聊天不孤独林奶奶今年72岁了,一个人住在水心禅寺附近的老房子里。每天中午11点,水心禅寺准时开饭,不过林奶奶每天都会提前来。“老伴儿去世后,我一个人住,煮饭特麻烦,经常早上煮个粥,可以喝一天。感谢水心禅寺乐善好施,提供免费午餐,每天中午我都会来这里吃,不用再张罗煮饭。”林奶奶说,由于一个人无聊,每天她都会提前一两个小时来水心禅寺,帮忙洗菜,或者跟来这里的老人拉家常。其实每日中午到水心禅寺用斋的人群中,不乏像林奶奶这样的老人,他们来此用餐,餐前饭后聚在一起家长里短。比起空荡荡的家,他们更喜欢这里。“水心禅寺都成了我们这群老人排解晚年孤独的好地方,现在我们真的离不开它了。”林奶奶感慨地说。热心华侨牵头 不遗余力免费供斋为什么水心禅寺会有这样的义举?故事还要从2010年农历九月的一天说起。吴仁仁回忆,那一天马来西亚华侨颜先生到水心禅寺烧香礼佛,看到寺院门口有好几个乞丐,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坐在边上吃盒饭,顿时心生怜悯,他问水心禅寺住持礼印师和居士林林长,寺院是否可以为这些穷苦人家供斋。颜先生的建议立即得到礼印师和吴仁仁等人的支持,经过一番准备,当年农历十月十五,水心禅寺正式对外供斋,此后便不曾停止过。吴仁仁介绍:“刚开始供斋那两年,周边村落尚未拆迁,每天我们都准备1000份斋饭,用饭盒装好,分发给前来领饭的人。我们不单是为劳苦大众提供斋饭,寺院的香客、安平桥游客、对素食感兴趣的,甚至是路人,都可以进寺吃一顿斋饭。”后来考虑到饭盒污染环境,水心禅寺又盖起了斋堂,置办十几张八仙桌,用碗筷盛饭给前来用斋的人吃。“拆迁后,来这里用斋的人少了,但每天最少也有一两百人,如今寺院每月的供斋开支约两万元。”吴仁仁说,除了马来西亚华侨颜先生每个月寄来数千元供斋专用善款,一些信众会随喜捐款,其余的均由寺院补贴。热心公益扶贫济困 把善事做到底在安海人眼里,水心禅寺就是慈善的化身,尽其所能,扶贫济困。在安海镇政府支持下,每年年底水心禅寺都会组织慰问镇上的五保户,为他们送去粮油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每每听闻附近有人不幸患病,家中困难,无钱医治,水心禅寺也会视情况进行捐款。此外,一旦听到安海镇哪里需要捐款捐物,水心禅寺都会尽力帮忙。“我们不过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正如寺院的供斋,每个月寺院都要出一大笔资金,有人问这样是否会给寺院造成经济压力。无论如何,我们一定会尽力将这一善事做到底,因为普度众生是寺院的职责,有能力我们就应该去做,有压力我们更要努力做好。”吴仁仁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
想了解福建古闻、习俗、人文、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光阴福建》
《翁进谈心》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你生活更加美满。
关注原创栏目《康师父》,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让你更为养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v_yuwenlin]
福州市交警公布14条电动车行人违法处罚标准
厦门半马本周六海沧开跑 最美路线助攻周末“跑旅”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泉州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 - 第一星座网泉州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 16:14:00来源:第一星座网作者:匿名  小编听过一句话:“死亡只是一个逗号,而不是一个句号”。其实一个人死亡并不可怕。就看亲人们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情。或许死亡后他的幸福生活才是真正的开始。今天小编看文章了解到了中的丧葬习俗。就找来提供给大家参考参考。  (一)“竖寿”、“张老”。  (二)上厅边。  (三)收殓:  点脚尾烛、买路钱、枕头饭、脚尾饭。开斗书、报死。购备棺木衣衾。装殓(上水、雕虎、辞生、散手尾钱、带手尾钱、入殓、观殓)。送草(送脚尾)。孝灯、轿魂、公婆号、过山轿。收乌。  (四)捧饭、拜乌:  捧饭、散饭(烘炉火饭)。拜乌(金银钱、乌银、吊唁)。闭灵。  (五)停柩:  停柩(守棺脚)。漆棺。寄柩(湿厝、寄祠、清祠)。  (六)开吊:  讣闻(讣帖、公启片、讣告、公吊帖、行述、哀启)。护丧。灵堂(安龛、灵桌、九条、孝灯、寿钱、讣屏)。木主(填主)。志铭、铭旌(撰文、篆盖、书丹、刻字)。送赙仪。问丧。公吊(公祭、飨胙)。  (七)做功德(超度):  糊纸厝。拜忏、牵桩(拜血盆)。普施(献闹钹、打桌头城)。跑特赦。劝愿(解愿)。  (八)出殡:  孝服(头白、斩衰、齐衰、大功服、小功服、缌麻服)。宴棺夫。起棺。送葬。辞客。  (九)下葬:  土葬(点主)。火葬。  (十)归虞(返主):  接主。安位。安位桌(落山桌)。油饭。  (十一)服丧:  斩衰(丁忧)。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大功。小功。缌麻三月。  (十二)祭奠:  三天。七天。做十四日。做四十九日。做百日。做对年。节仔。孝初一、十五。做三年(除服)。做忌(娩忌、生日忌、正忌、提金银)。岁时祭(巡风水、当交轮)。  (十三)阴宅。  风水(堪舆、给地、山主、墓米钱、挡伤、索埔、约饼、拾骸、官山、胡岸头)。墓制。  (十四)异俗:  引水魂。子孙桶。回民丧俗。基督教徒丧俗。  旧时泉州重死甚于重生,丧葬仪礼迷信、侈靡,民间竟以此为自豪,俗谚:“要吃要穿在苏杭二州,要死要葬在福建泉州”;或曰:“生要生在苏杭二州,死要葬在福建泉州”。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德之本。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对以孝著称的门徒曾子说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但自古以来,衡量“孝”的普遍标准,主要是看其对父母“生养死葬”的态度,因此丧葬仪礼一开始,其孝亲的特色就十分显著。  泉人迷信鬼神、注重风水的风气由来已久。宋?《图经》曰:“泉人好佛法。”清?乾隆《泉州府志》引《惠安县志》曰:“丧事率僧道,鼓铙之声与哭泣竞,焚楮钱(冥资)以数十万计。”明?陈懋仁《泉南杂志》云:“泉俗最重堪舆,虽以己地营葬,邻家必严不相容。”《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均载:“郭璞《葬经》,递相肄习,苟冀幸眠牛白鹤之祥。急者牙角交构,缓者迁延岁月。”  侈费之风亦由来已久。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曰:“丧葬以俭薄为耻。”民国?《福建通志》引南宋?嘉定(年)条例云:“民之有丧,富者侈费而违礼。”明?万历《泉州府志》云:“居丧之奠,广至亲宾。”清?乾隆《晋江县志》亦载:“居丧之奠,胪列豆笾,亲宾飨胙,不违醉饱。即乡村下屋,亦视兹为送死大事,以不能广至亲宾为羞。”  究其原因,一是与人们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和佛教“转世再生”说的影响有关;二是在宗法社会里,葬礼是对死者身份、地位的确认,出殡仪式也是死者家族势力的一次大检阅,其社会意义大于个人意义。  本材料参考陈仲瑾、陈泗东《泉州丧葬风俗记闻》(泉州市民政局、泉州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编:泉州旧风俗资料汇编,1985.10),整理泉州旧丧葬礼俗情况,以观其概。  (一)“竖寿”、“张老”  泉俗,人活过五十岁才辞世就不算“夭寿”。因此,有人在生前做过五十岁大寿之后,自己或子孙就为他(她)准备下“百年”之后要启用的棺木和寿衣。    该棺木称“生寿”,因常竖立置放于厅角,又称“竖寿”,俗称“起大厝”。  该寿衣称“张老衣裳”,“张”为张罗之意,“老”即泉人老人辞世的雅称。有人还在生前穿着照相留念。寿衣在前清依死者身份而定,男则缨帽外套,女则凤冠霞披;民国时男多瓜皮帽、长衣马挂,女则披风衣裙。一概丧事物品,有店铺专卖。  (二)上厅边  泉俗凡己50岁或做“公(爷爷)妈(奶奶)辈”者,在病危临终之际,均要“上厅边”,即让其卧于本家或祖厝厅堂边由四块床板临时搭成的简易床铺上,儿孙,媳妇都守候在旁,以待其寿终正寝。实际上是为了收殓方便。  死者即将断气时,亲眷要边哭边为其更换寿衣,穿上鞋袜,动作要快,如迟至断气后,有“死者得不到”之嫌。  万一病者“上厅边”后又慢慢康复起来,必须由病者自己下床,自己撤下那简易床铺的四块板,别人不能代劳。  (三)收殓  1.“点脚尾烛”、“买路钱”、“枕头饭”、“脚尾饭”。  死者气绝之后,当即用其被单复盖躯体与面部,不能露面。亲属围尸恸哭,治丧即告开始。  孝男出门,亲自上街买“缽”(烧纸钱的瓦盆),不得假手他人;除非孝男年幼或旅外未归,方由他人代之。孝男并自池旁、埂边或大路口拾取瓦片一片,盛泥土一堆,土上插香,置于尸体脚端处的地上,以示“人死入土为安”。  尸旁地上铺草,亲属坐于草上号哭,死者之妻应散发。  为让死者在冥冥之中走向光明,尸前点生油灯一盏,灼一支,注意不使熄灭,称“点脚尾烛”。  尸亲边烧纸钱边哭叫:“给你买路走,买路过。”尸亲要不断地续香、焚烧纸钱(冥币),为死者前往阴间准备足够的“盘缠”,称“买路钱”。  同时,在露天之处煮饭一盂、鸭蛋一粒,上插竹筷一双,供奉于尸体头边,名叫“枕头饭”;或供奉于尸体脚尾,称“脚尾饭”。  尸前所列“枕头饭”和灯火油均为不祥之物,俗有迷信巫术害人称为“做寇”者,常以尸前灯火油(俗名“刺油”)为之。泼“刺油”与新婚夫妻,则认为可使其不和。见死人称为“见刺”,不得进入人家新婚的洞房及生孩子的产房。  死人初气绝,要把家中的猫缚起来,泉人认为猫如从尸上跃过,会发生“尸变”,即“炸尸”。  2.“开斗书”、“报死”。  执事人等开具死者生死时日,请僧、道为其推算何时入殓,名叫“开斗书”。  治丧之家在大门上挂上一块白布,或于原贴红联处覆盖白纸,通示周遭。分派执事人等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名曰“报死”。在外子女闻讯奔丧。  “报死”者足不可进入人家大门,在门外高声喊叫,说完即索水漱口而回。漱口表示衤发除不祥。“报死”者常行路匆匆,故泉州人骂人行路匆忙者为“报死”。  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我国古代多流行族外婚,同姓不婚,因此联婚就成为加强部落、氏族、家族、各姓氏之间关系的极其重要的感情纽带。故《礼记?昏义》在记述婚姻功能时,首先强调的就是“合二姓之好”。但联婚的成果,常因一方的不幸去世而产生波折。  在泉州,有的外家因怀疑女儿在夫家受虐待而死于非命(有的也确为事实),纠集人马前往亲家“吃人命”的事时有所闻。因此民间在为女性长辈举办丧事时,十分注意姻亲关系,并形成了一些相应的习俗,这在新编的《安溪县志?风俗志》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购备棺木、衣衾。  棺木有多种,价格悬殊甚大。上者以四块杉木和头尾二小块制成,称为“全成板”;下底为二块合并的,称“五合”;此外有“七合”,最下为薄木板钉成的“薄钉”。杉分永春杉、福州杉。普通除夭折、恶疾、赤贫外,常欲停柩,故棺木内部必须严密封闭,漆补裂缝,谓之“打桶”。上等棺木内底多加木板一块,钻七孔如七星排列,名为“七星枋”。  衣衾方面,寿衣以“重(件数)”计,衣、裤分开计算,夹衣算两重;少者七重,多者不等。皮服不能充用,死人之鞋亦不能用皮鞋。布被一条,称“水被”。死者盖面布一块必不可少,泉人骂人不顾廉耻即以“前世没盖面布”为词。至于生前备有“张老衣裳”者,则使用之。  4.装殓。  棺木抬到,孝男到门前跪泣迎接。接着,孝男年长者要手提新购小水桶,领全家孝眷到附近公用井汲水,回时任绳子拖地,到家门口,取水一碗置于烘炉烧,供尸体洗浴之用,余水倾倒门外阶前,称“上水”。  有专门职业人员泉人称为“雕虎”者,为尸体沐浴穿戴毕,扶起坐于厅中交椅上,由道士或僧人作法,祭肴定额十二碗,名叫“辞生祭”。“辞生”或曰“事生”,义为“事死如生”。泉州骂人吃饭之恶语“辞生”,源本此义。  死者足踏装有谷物、铜钱之斗,由道士或僧人帮其拿一些准备好的钱散发给子孙,名为“散手尾钱”。斗中之铜钱分由孝眷各结带一文于手,孝男用白带,其他用青带,名“带手尾钱”。  所择时刻已到,“雕虎”将尸体装殓入棺,纳以石灰、碎纸(泉名“纸脚”)。如夫妻尚存其一,草席须割留一半;同时,要用小纸人一个(泉人称“代人”),纳在棺内,以代活人,否则怕伤及活的配偶。装殓时,凡生肖五行与死者相克者,即亲如孝男,均应回避,以免犯“冲煞”。孕妇亦不得视人入殓,不得听到棺木钉錠的声音。  安海一带,尸体入棺除纳以“纸脚”外,尚纳以火灰。当人一死,亲属向邻居依次分红线一条,意为向其讨火灰。邻居接受红线,即掬火灰一堆,以瓦片盛之放在门口。丧家回头时即沿门收集火灰,用足踏之,以为纳棺之用。  官绅大户人家,装殓时还请“观殓官”观殓。其义谓孝男惨遭大故,精神纷乱,恐礼节疏忽,故请有功名的人在场稽督。观殓时,“观殓官”公服排公案,孝男跪于案前,所有入殓之物,逐一列单,一人逐件唱过,“观殓官”朱笔逐一点过,孝男件件唱有,然后由“观殓官”批数句吉祥语于己于人单后,即告礼毕。此单放入棺内。  5.“送草”。  装殓停当,盖上棺盖,钉上木錠。下錠时,子孙孝眷齐声喊:“进!进!进!”声震遐尔,以为进财之兆。  孝男、孝女等随后将死者生前所用之药瓶、药炉、草席、碗筷等日常生活用品,送至路口、郊外或村外旷地焚化,俗称“送草”,或叫“送脚尾”。从前,各铺境“送草”之处均有定域,不得侵越;一旦侵越,即引起铺境间纠纷。现时一般改在自家门前进行。  丧殓已毕,外戚妇女返家,必给糖,以为留有余甜。回家时怕被鬼跟在后面,不得直接回家,路中要进入随便佛庙烧香,以为鬼不敢进佛庙,就不会在跟了。  6.孝灯、轿魂、公婆号、过山轿。  专备圆形白底青字的桌上灯笼一对,称“孝灯”。一边写姓,一边写“×代大父(或大母)”。旧时以男为准,有孙男者称“四代”,有曾孙男者称“五代”;今则男女平等,男孙、女孙、外孙一律计代。  死者列有私謚,俗称“公婆号”。书写其官爵、年寿、代数、“公婆号”于红纸,称“轿魂”。殓毕奠后,以纸轿送魂,轿称“过山轿”。纸轿扶背后写有“张三、李四”之类姓名,欲为死者唤使。  7.“收乌”。  诸事既毕,由道士作法,用桃枝蘸水遍洒室内外,撒盐、米,以菜刀砍门限,俗称“收乌”(或于守灵结束进行),意为祓凶驱邪。  (四)捧饭、拜乌  1.捧饭、散饭、烘炉火饭。  殓后,家属每日三餐在灵前敬饭举哀,叫“捧饭”。其日数以死者穿几重寿衣而定,如七重则七日。到期“散饭”。“散饭”时,须给女儿之家米龟红包、红枣灯一对、装热炭烘炉一个,俗称“烘炉火饭”。  2.拜乌。  七日内亲友陆续到门“拜乌”。  亲友向丧家送赙仪,俗称“金银钱”;为区别于将来发丧出葬时的赙仪,此时的“金银钱”称“乌银”,数额一般较出葬时送的赙仪为少。  丧家请其他亲友执事值日帮忙接待和陪拜。灵前铺拜垫二重,上红下白。吊客入门,帏内孝眷举哀,陪者同客人至灵前。客人在拜垫上掀去红垫的一角,露出白色,方为合礼。红色为尊重客人,但红色为丧家所忌,客人也必须尊重丧家,故有此礼。  吊客拜了一拜(过去拜以跪,后改为鞠躬),陪者不拜,意为恭辞;如客人再拜,陪者亦拜。拜毕起身,陪者高喊“谢步”或“谢拜”(对年高位尊者),孝男出帏免冠谢客。  吊客临别,不辞而退,不得向丧主拜别,盖吊乃凶事也。  3.闭灵。  七日已过,丧家大门紧闭,正门贴黑纸,旁贴白纸墨书“闭灵”二字,停柩等候择日发丧做功德出葬。  (五)停柩  1.停柩。  自古以来,殡期长短不一,停柩亦久暂不等,少则数天,多则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古代停柩视死者地位尊卑,有过专门规定。《礼记?玉制》曰:“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月而葬。”但后人对此礼制并未认真遵行。泉俗旧时停枢,“至有终身不葬或累世不葬,或子孙衰替忘夫处所,遂弃捐不葬者。  悖礼伤义,无过于此”。如前留府埕明朝的七部棺,至抗战胜利后才下葬,历时三百余年(参见《泉州人名录?留起春》);留府埕王姓,也有一部棺停了近百年始葬,被视为陋习。故早在明代,惠安知县叶春及即明令禁止,并采取对停枢逾年不葬者治罪的严厉措施。  解放后,停柩恶俗虽已基本消除,但暂停三天成为惯例,少数也有七天者。  柩一般停放在自家或祖厝大厅正中,置于“仙椅”(停柩之椅)上。若后辈、旁支,则停在厅的右边。旧社会的妾,无权停柩。夭折、恶疾的,例不停柩,殓后即葬。  如死者属高年或有地位的,子孙必于殓后停柩,晚上在棺旁铺草守夜,谓之“守棺脚”,至少首尾三天。  停柩的原因有四:  一是事起仓促,临时找地。虽有少数预作生圹的,但绝大多数必需死后才四出找寻坟地,花费时日。  二是子孙在外,等候奔丧。自古至今,泉人外出谋生者甚众,至远在海外,奔丧不易。  三是礼俗延属,民风使然。长辈一死,如不停柩而尽速下葬,乡里目为子孙不孝草草应付。迫于舆论,只好多方张罗,照例停柩,以塞众口。  四是惑于风水,想择佳穴。清?乾隆《晋江县志》云:“再世不葬,恬然安之,曰以俟卜吉。”  2.漆棺。  停柩在堂,必须漆棺。泉州城内系入殓后方雇人漆棺,膝之厚薄视欲停放时间久暂及丧家经济力量二定。石狮一带有漆好的棺木出售。  先用麻布褙封口,再用猪血混桐油石灰漆上,再重重加漆,多者至数十遍。棺木外一般漆朱红色,外装金点;棺头写金字,男为“福”字,女为“寿”字,边加蝙蝠等图案装饰;棺尾画上香炉烛台、童男童女持幡接引西方的图案,也有写上死者名衔的。  漆棺还有五彩绘画花鸟人物以求美观的。  3.寄柩。  客死他方运棺回籍待葬的,不得进屋(泉俗称“进尸”,为凶事)。上者即在附近搭一间陋瓦屋或茅屋停柩,叫“湿厝”;一般寄柩于东门外东岳山之李公祠或佟公总督祠,称“寄祠”。  李公祠为泉州公共停放棺木或骨罐之处,所寄棺木、骨罐甚多。一供必须停柩又不得停于自家屋内者之用,二供客死泉州的异乡人等候运棺回籍之用。有时事过境迁,子孙贫乏无力营葬,任棺木朽损,露尸见骨。每数十年,必有地方慈善人士出而为之义葬,清理李公祠,泉人称为“清祠”。东岳山上之公塚,如“万善同归”之义塚,即是此类。  (六)开吊  停柩一段时间,诸事就绪,择日发丧开吊。  1.讣闻。  先期印发“讣帖”,遍告诸亲友。“讣帖”有繁、简两种,过去均有专门职业人士办理。  简的由姻、世、谊、宗诸同人代告,其式:“×××令先尊(令先慈)××先生(孺人)于×年×月×日×时仙逝,择此×月×日安葬于×关外×山之麓,×刻启灵,我同人忝属挚交,务希于是日×时齐集×处,以便执绋,勿外是荷。”印于红纸,称“公启片”。  繁的除“公启片”外,尚有孝男孝孙署名的讣告、公吊帖、行述、哀启等。还有的印上死者遗像、名人题唁的哀词合订一本,封面加名人题签,形如线装书,颇美观。  讣闻上子孙如已故的,于名外加一黑框,以资区别。  2.护丧。  发丧必请一亲族长辈名义上护理丧事,名曰“护丧”。如祖父(母)在而父(母)亡,必称“奉祖父(母)命发丧”;父亡母在,则称“奉慈命发丧”;父在母亡,父为“护丧”,不必另作声明。  3.灵堂。  讣闻发出时,灵堂也已基本准备就绪。  把糊好之“纸厝”安放厅中,贴上死者名位,由道(僧)作法,名曰“安龛”。香案围以白色加麻布桌面,名曰“灵桌”。丧帏以全匹白布为之,名曰“九条”。  大开中门,门悬橄榄形孝灯,门钉白纸钱。白纸钱亦称“寿钱”,男钉门左上角,女钉右上角;所钉之钉,男以竹钉,女以木钉。  对门置一屏风,上贴“讣闻”全文,谓之“讣屏”。门旁贴“泣辞惠吊”四字。  4.木主。  泉州木主以侧柏木为上等,他种木材为下,分为素色和雕金环龙两种。素的以中间木纹形为山峰、峰多而正为贵。  填写神主一般请绅士为之。“填主”字数有一定规纪,以“兴、旺、衰、微”四字为商,字数除四余一为“兴”,余二为“旺”,合于“兴旺”为佳,否则犯忌。外书朝代、官爵、名謚,或×代大父(大母);内书名讳、生卒年月日时。内字数合于“兴”,外字数也合于“兴”,内外两“兴”合一“旺”。  男年五十以上称“考”,“考”者成也,已成事业也;女年五十以上称“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考”、“妣”上得加一“显”字。四十九岁内不得加“显”,而称“故”。男称公府或府君;女有官爵按品级称夫人、淑人等,无爵统称孺人。  填时“神主”只写“神王”,备出殡时“点主”之用。“填主”已毕,木主以红布包扎,置于灵桌正中。丧家备甜鸡蛋、面线、红彩、糖为填主者添彩气。  5.志铭、铭旌。  志铭亦称“墓志铭”,近代已无人使用了。  志铭请名人撰写,分撰文、篆盖、书丹三类。①作文章为“撰文”,内容主要为死者简历、行状、功绩,以及表示景仰思念之意,可长可短。②在铭盖上题死者爵位、姓名,因多用篆字题写,称为“篆盖”。③写字的称“书丹”。丹者先用朱笔题写,以备刻字。  志铭质料石(一种水成岩)、砖两种,过去砖石店有售。石的要刻字,过去以观东巷“石室居”技术最精,已绝传;砖的其形为二块方形之砖,对合而成,直接用墨笔写上。  志铭刻好、写好,用油纸包裹,外插金花一对,前写“光前”,后写“裕后”,于葬时纳入圹内。石刻志铭亦有于刻竣后未入圹前刷拓分送世交亲戚者。  铭旌以红布书写死者官爵姓名,先复于棺上,出葬时待用。  6.送赙仪。  亲友接到讣帖,视交情及资力,送丧家赙仪,丰俭不一。赙仪种类,现金、挽联、“轴布”(布帛贴字)、冥镪等。唯花圈为民国以后始用。冥镪以色纸制成四串合一吊,名“吊钱”。  7.问丧。  公吊之前,亲友陆续前往吊唁,谓之“问丧”,其礼式同“拜乌”。  8.公吊。  公吊日行公祭。  公祭有主祭、陪祭、司仪、献香、献帛、献爵、读祭文诸执事。仪式开始,各执事就位,祭品一一献毕,高诵祭文。祭文常书写于白纸或白布上,张挂于灵堂之右。  祭毕,丧家备酒席宴请公祭诸客,醉饱而去,意为“飨胙”。  (七)做功德  请僧道做法事超度亡魂,泉人俗称“做功德”。超度一人名曰一“荐”。为死者本人“做功德”常要以先亡的长辈为主荐,名叫“荐头”,以旧带新,所以做一次“功德”,起码二“荐”,多者数十荐。家中有死葬侨居地的华侨者,往往还同时举行“引水魂”仪式,招引亡魂还归故乡,以完其叶落归根之遗愿。  “做功德”规模大小不等。最简者名为“出山敬”,稍上为“对灵缴”(即一暝火光),繁者有午夜(即半日一夜)、一昼夜肃启(即一昼二夜)及两昼夜。最繁算旬,七日一旬,可三、五旬,最多至七旬(四十九日)。  1.糊纸厝。  “做功德”必糊有准备焚给亡魂居住的纸厝,一般仿照旧式大厝,近代亦有糊洋楼花园的,花丽者价值千金。这种纸厝不仅具有外表,即内部亦置有纸糊的小家具如床橱椅桌诸陈设,以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小尊奴婢、猪牛六畜等。  纸厝两旁各糊较大的男女纸俑二尊,分排左右,俗称“桌头女間”。近代还增加了纸糊的家电、轿车、飞机等。此外,还糊有金山银山,以为冥中资用。总之,死者生前享用的或希望能够享用的东西,尽量送上,具有似人间契据的证件向神前备案焚付亡魂管业。  2.拜忏、牵桩。  设神坛,僧尼挂三世尊佛像(道士挂三清像),唪经拜忏。亡人名书于一灵幡上,由孝男持幡在神前随仪礼拜。糊纸为转蓬之状,泉人称为“桩”,下纳一石臼,孝眷随僧(道)作法时牵转纸“桩”,名曰“牵桩”,意欲把亡魂从地狱中援挽出来。如死者为女性,因曾生育,迷信称死后会进血污之狱,故还特加“拜血盆”的超度。  3.普施。  泉俗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盂兰胜会”之普度,普度亦名普施,“做功德”也要普施,由僧(道)“坐座”设祭施食,布施众鬼。早时,还仿罗汉表演“献闹钹”(详见《泉州民间音乐舞蹈? 献闹钹》)、叠桌“打桌头城”(详见《泉州戏剧? 打城戏》),以效目莲救母故事。后来,则直接请“嘉礼戏”(傀儡戏)演目莲救母节目,或请打城戏演目莲节目。  为使亡魂有钱使用,要烧冥镪,动辄算“万”——纸镪一页算一百。冥镪数额以死者所属生肖,属某生肖该焚多少冥镪,有一定标准。  4.跑特赦。  道士有“跑特赦”仪式,意为替亡灵向天上请准特赦令,持以急赴冥间宣布。跑时步伐队形交错复杂,颇具舞蹈形式。  5.劝愿。  “做功德”将完,为恐亡灵俗心未了,不忍辞世,还有“劝愿”(亦称“解愿”)一节。僧(道)一边作法,一边历举古今之人无不有死,讲故事,唱道情,诙谐百出,劝亡灵安心死去。闲人常喜围观,哄堂大笑,在悲哀气氛中平添一点笑声。  “功德”已毕,焚烧纸厝,翌日出殡。  你可能也喜欢:        
共有2条信息1/21
星座测算子时23点子23-0丑1-2点寅3-4点卯5-6点辰7-8点巳9-10点午11-12未13-14申15-16酉17-18戌19-20亥21-22男白羊座男白羊座男金牛座男双子座男巨蟹座男狮子座男处女座男天秤座男天蝎座男射手座男摩羯座男水瓶座男双鱼座女白羊座女白羊座女金牛座女双子座女巨蟹座女狮子座女处女座女天秤座女天蝎座女射手座女摩羯座女水瓶座女双鱼座男子鼠男子鼠男丑牛男寅虎男卯兔男辰龙男巳蛇男午马男未羊男申猴男酉鸡男戌狗男亥猪女子鼠女子鼠女丑牛女寅虎女卯兔女辰龙女巳蛇女午马女未羊女申猴女酉鸡女戌狗女亥猪男:A型血男: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女:A型血女: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copyright &
www.d1xz.net 第一星座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1返回顶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泉州洛江监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