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 推动地勘单位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青年人才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青年人才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文章来源:/南京柏恩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02
中国论文网 /3/view-7446636.htm
  摘要青年人才在整个人才资源结构中处于关键环节,是一个单位的宝贵财富。在新的时期青年职工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把握并适应这些新特点,也是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的积极有力的保障,这对于处于转型过程当中的地勘单位来说,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做好当前青年职工队伍的工作,最大限度的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推动地勘事业的跨越发展,已成为亟待我们去研究、去开拓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地勘单位 青年人才 资源
  一大批有技术、懂业务、能吃苦、会管理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并志愿将自己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所在单位,对于一个单位占领发展制高点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地勘业这种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勘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打造一流的地勘青年人才队伍尤为关键,也尤为迫切。
  一、引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实践及经验
  一是青年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全队经济事业稳步发展,每年都从高校、社会引进招聘一批市场拓展急需的青年人才,全队35岁以下团员青年共有103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6人,硕士3人,博士1人。二是青年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高。经过岗位锻炼、业务培训,年青人才成长很快,初级以上职称45人,中级职称29人,党员20人,一些青年人才经过重点培养成长为业务骨干,3人担任实体公司总工程师,7人走上副科级以上岗位。三是青年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全队青年人才储备库专业结构全面完整,涉及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绘工程、物探、探矿工程等专业;从年龄结构来看,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实体业务骨干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年龄梯次结构,青年人才流动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长期实践中,全队逐渐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是青年人才引进渠道逐渐拓宽,尤其是地勘单位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之后,青年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形成了高校输送一批、单位培养一批、社会招聘一批的青年人才引进格局。
  二是在单位内部青年人才实行轮岗锻炼,室内地质与野外作业的交流任职,这对于拉长青年职工技术上的短板,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设立了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专项资金,鼓励青年职工进行再教育,对考取的学历学位、注册师、职称进行补贴。四是加强对非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根据工作优劣定奖惩,以此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五是通过征文、演讲、文体休闲、献爱心、谈心等团员青年活动,培养了青年人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新时期青年职工成长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是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当代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接受新事物快,热心社会活动,注重个人发展和人际交往,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二是求知欲更强,身处知识爆炸时代,青年职工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求知的门类和领域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三是思想更加多样化,当代青年价值观念日趋多元、自主意识比较强,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非常注重,渴望成功和被认可。
四是群体压力增大,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职业的竞争和生活的压力等问题给青年职工带来巨大压力,不可避免地遇到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对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新要求。五是生活方式网络化,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青年职工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对新鲜事物的快速了解和掌握,使青年职工跨步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这些青年职工多为80年代及以后出生,尤其近几年随着“90后”高校毕业生的陆续引进,这一代青年职工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受市场经济以及自身思想建设的懈怠影响,青年职工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些青年员工自认为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自我价值认同偏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容易脱离实际;二是部分青年员工存在消极心理,忽视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没有创新意识和表现欲望;三是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时,偏激性的渴望“独树一帜”,潜意识较多地强调了自身利益,缺少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四是在纪律与自由的统一上,相对更强调自由性,自制和自律能力仍然较弱。
  三、当前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年轻人有接受新事物快、工作激情高,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但也存在眼高手低、工作经验不足、吃苦精神不强等缺点,所以容易造成青年人才工作稳定性差,容易流失。正确认识并尊重年轻人的特点是做好青年人才工作的基础。
  地勘单位有着非常强的技术性,以技术比高低,靠利润定输赢,没有刻苦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很难赢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一线工作人员常年在外,有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是很难做好工作的。正确认识地勘单位的这些行业特点是做好青年人才工作的依据。
  当前地勘单位面临着转企的形势,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带来的管理不严、竞争不强、活力不足问题依然多多少少地存在,沿着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向改革是未来的发展大势,青年人才工作也必须立足这个方向进行完善和加强。
  (一)打造各司其责,协同配合的青年人才工作体制。青年的成长成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实体、部门的作用,协同一致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青年职工所在的实体、部室、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加强调度考核,建立定期碰头沟通、重要决策协商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严考核、信息资源抓共享、齐抓共管共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紧跟产业发展调整完善青年人才发展规划。青年人才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全单位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青年人才发展规划,做到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青年人才工作就及时引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加强对海洋资源勘探、金属勘查、环境评价等方面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拓宽招引人才渠道,探索增加待遇、安排编制等措施,下大力气,不拘一格,不拘形式,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拥有中高级职称的高端人才。引导广大青年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塑造良好的职业发展心理预期。
  (三)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坚决摒弃对青年职工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先培养后使用,边培养边使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好系统性、经常性、分类别、个性化的业务培训,要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坚决避免流于形式。注重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中发现青年人才,主动给青年职工压担子,辅之以及时的跟踪引导,使他们在岗位锻炼中快速成长。做好青年人才的分类培养,做好“师带徒”工作,签订帮扶合同,明确权利义务,明确培养目标年限,加强定期考评激励。
  (四)增强群团工作的实效性。坚决避免为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举办活动要以满足青年成才需求为出发点,多深入一线,了解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所盼,多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一些影响生产、没有实际效果的活动宁愿不开展。重点举行谈心、技术比武、技能培训、业务论坛等对青年成长成才促进作用大的活动。囿于人员在外,业务繁多,一些不具备全队范围举办条件的活动,各实体部门可统筹安排好时间自行组织,队上加强检查指导。要特别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及时发现,帮助解决青年职工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实际困难。
  (五)增强青年人才的内部竞争。青年人更富有竞争意识,要正确引导好青年人发挥竞争意识。在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评定中要拓宽参与面,在职工群众、实体(部门)领导、队上领导三个层次上合理设置分值,同时公开评选过程,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公平性,同时把一些先进青年人物的事迹在网络、简报、报纸上宣传报道,激励青年人才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决清退一些作风浮漂、不能胜任工作的年轻职工,以此来增强青年人才的危机感。在时机成熟,准备充分的条件下,本着先少后多、稳妥谨慎、操作公平的原则,突破身份限制,唯才是举,适时进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前景
〖导读〗当前地勘市场遇冷,表象看,勘查市场持续疲软,勘查作业总体供过于求;深入看,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倒逼地勘工作结构调整;长远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勘查工作前景仍然光明。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将促进市场活力释放、提升公益性服务水平。本文引用信息:彭齐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前景[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 1-11.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调整和变化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一种新态势。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正在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1]。在这样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发生改变,产业结构必然进行转型升级,地质勘查工作也不例外。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能源资源供给既要确保供应,还要追求清洁环保。制造业升级更多地要靠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其中许多产业都是依靠新材料支撑的。对于地质勘查业来说,这些变化意味着工作目标、重点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经济最终将回暖,矿业市场也不会永远萧条。但是,在经济形势全面好转之前,地勘工作应该做什么?当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地勘单位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和实力来适应新的局面?笔者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传统地勘工作带来冲击的同时,更为地勘产业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1地质勘查形势分析1.1从表象上看,勘查市场持续疲软,勘查作业总体供过于求全球地勘投入持续走低,我国地勘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这方面已经有很多评论与报道,而且市场已经切身体验到了。如果将近十年来的勘查投入与矿产品价格做一个统计对比的话,会发现我们正处在一个下行位置上,从2012年以来一直在下滑,很多专家说即将触底或已经触底。但是,如何从谷底走出,以什么方式,走向何处仍然是个问题。换句话说,走出谷底以后我们还能回到从前的状态吗?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地勘单位数量多,总体供大于求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让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反思,要想想在新常态下我们怎么办。至少应该思考,那些已经被遗忘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中有哪些已经不适应今天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需求。1.2深入看,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倒逼地勘工作结构调整我们应该看到,地勘作业市场供大于求也是结构性的,如同产能过剩一样,地勘作业不是全面过剩。在固体矿产勘查作业严重供过于求的同时,油气勘查和海洋地质调查作业队伍显得明显不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地勘单位一直沿着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优势前进,没有考虑全国市场上的力量分布与实际需求。在矿业形势好的时期,旺盛的需求,特别是财政投入的加大,掩盖了这种问题。但市场一旦遇冷则问题立即凸显出来。研究新常态,探索新常态下地勘工作的出路,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新常态的本质是什么,二是地勘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新常态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的变化,重要体现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勘工作的实质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核心问题是,新常态下的需求是什么,地勘工作如何满足新需求?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如果不针对实际需求考虑问题的话,地勘单位的发展将难以为继。所以,一定要结合所在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的需求去考虑改革与发展,制定符合实际、符合长远的发展战略,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当然,传统的地勘业务仍然需要,但是,如果要保留传统的地质勘查业务,就必须确保拥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和专业特色。1.3长远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勘查工作前景仍然光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文化水平和质量要有普遍提高等多个方面[1]。这表明,从长远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仍然强劲。在大量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开始,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是长期、大量的。同样,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对矿产资源有很高的依赖。这些都决定了矿产资源市场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当然,新形势下的矿产资源工作不会走老路,新常态下有新的需求结构,一定要用新的专业结构和工作方式去提供服务。总的看法是:传统的产业仍然有一定规模(稳增长的需要),新兴战略性产业会有长足发展(调结构的需要)。不论是保增长,还是调结构,都给地勘工作留出了巨大的空间。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占据、拓展这些空间。首先,矿产勘查工作不仅仅要关注铁、铜、铝、铅、锌、金、银等大多数地勘单位熟悉的矿种,而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新兴战略性产业所需要的矿产资源上。对于这一点,我们以往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在财政出资的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部署中,由于没有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不了解市场对矿产资源的新需求,没有将潜在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放在重要地位。当然,国内外市场对常规资源的需求仍然较大,但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产能相对过剩的钢铁、玻璃、水泥等产业,会部分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势必减少国内市场对大宗矿产资源的需求。同时,经济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离不开新的矿物资源,而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势必制约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另外,在能源供给方面,对煤炭的需求比例将会降低,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将带来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铀矿、地热等资源勘查作业需求的增长。2从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方向看地勘单位的定位与发展机遇(1)市场配置资源,带来勘查市场投资增长。长期以来,地勘单位普遍对“招拍挂”非议重重,许多专家也撰文对此提出批评。但是,多年以来“招拍挂”方式已经被各地普遍采用,我们应该反思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思考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首先,反对“招拍挂”者要么主张申请在先,要么希望协议出让。对于协议出让,由于是行政配置资源,已经很少采用。申请在先是《矿产资源法》中首推的出让方式,也是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在我国也曾经应用过,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申请在先的基本出发点是一个地区只有基础地质资料没有财政出资形成的找矿成果,申请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申请区块,要承担由此带来的投资风险。在我国,很多地区财政出资做了找矿工作,形成了许多找矿线索,甚至形成了矿产地。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多个投资人申请同一区块,再以申请在先的方式出让就会有失公平。相比之下,“招拍挂”方式更容易体现公平。当然,根据矿产勘查的规律,以承诺投资额为主要指标的招标似乎更加符合矿产勘查规律,有利于减小企业负担,加大勘查投入。(2)从页岩气和新疆油气区块招标试点中得到的启示。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两轮页岩气区块竞争出让,2015年又启动了新疆油气区块招标试点。这几次区块出让的共同特点是以承诺勘查投入为主要指标。从几次区块出让可以看出,尽管勘查风险很大,而且目前的油价又很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油气勘查的积极性很高,出让区块单位面积的投入承诺达到法定最低投入上限10倍以上。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在投入工作量上的安排不一定合理,但是那种势在必得的态度反映了投资者对油气产业前景的看好。不难看出,随着油气勘查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区块退出机制与监管制度的完善,会有更多的区块面向社会出让,社会投资额会明显加大,油气勘查市场会更加繁荣。区块出让方式的改革可以带来勘查投入的显著增加,对于作业者来说,这意味着勘查市场上作业机会的增加。但是,地勘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认真审视自己的专业结构和技术优势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根据需求补上自己的短板。(3)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诚信体系建设事关勘查产业的生命,也是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资本市场建设又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建设多纠结于诚信体系缺失,具体问题落在注册地质师制度的建立上。实际上,问题主要不在注册地质师制度本身,而在于如何运作这一制度。加拿大的43-101体系是大家熟悉的制度,往往被用来当作样板。但是我国与加拿大的差别不在于有没有这一制度(我们有矿业权评估师和储量评估师),而在于如何应用这一制度。我们总是担心披露出的信息有假,因此建立各种制度和队伍为保证信息的客观性而努力。实际上,43-101体系中,政府的责任很简单,主要是制定信息披露规则和事后监管,确保合资格人信息的客观性和程序的规范,不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因为信息的准确性由合资格人负责,由社会对其进行监督[2]。矿政制度改革还包括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提升公益性服务的水平。为此,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必须保证质量,充分共享。这是两个亟待加强的环节。一方面,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加严格、可行的制度,确保公益性工作成果及时汇交,及时提供服务。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体制改革,要与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统筹考虑。例如,要强调公益类单位承担的财政出资基础性工作必须按照要求完整汇交成果资料,对于违规者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3地勘单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1观念转变是最大的考验3.1.1正确认识“地质先行”的含义“地质先行”是地质工作定位的重要特点,指的是需超前部署安排。但是,“地质先行”有特定条件,一定要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先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地质工作需求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地质工作规划部署越来越需要紧密联系国家发展规划和其他行业的规划。地质工作可以做的事很多,服务领域很广。在这种情况下,地质工作需求分析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必须与全局的工作紧密结合,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做最需要做的”。为此,中央、地方的地质工作部署必须与国家、地区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成为其组成部分,不能贸然先行。3.1.2对“地质找矿主力军”的理解国有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主力军”符合国有地勘单位的实际地位。从地质勘查资质单位的构成可以看出,勘查单位总数中约有一半是国有地勘单位,而甲级地勘资质单位中,约四分之三是国有地勘单位。但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这种主力主要体现在地质勘查作业上,并不是整个市场的主体。以矿产勘查开发为例,投资的主体是各种企业,地勘单位的自有资金数量十分有限,虽然有一些资金用于找矿工作,但是在市场中的份额很小。二是国有地勘单位在甲级资质单位中的占比在逐年变化,从五年前的90%多降到现在的70%多,这意味着作业主体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勘查队伍,在油气勘查这样的领域,企业的勘查队伍建设速度就很快,会涌现出一批油气服务企业。在这样的局面下,地勘单位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在作业上要想有所作为、占领市场,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还要与投资主体结合或合作。3.2抓住新机遇、利用新空间3.2.1油气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油气体制改革必将带来勘查投入的大幅增长,对作业队伍的需求也必然增大。目前我国油气技术服务产业规模不大,相对于勘查投入的增加作业力量显得非常不足。绝大多数地勘单位的优势都停留在传统的固体矿产勘查领域,在油气勘查方面是新手。以页岩气勘查为例,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包括许多拥有气体勘查资质的单位,其技术装备和人才都适应不了油气勘查市场的需求。因此,油气勘查应该是地勘单位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油气勘查,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勘查的突破依赖于开放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地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加快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查突破。在大量投资主体进入的同时,必然需要大批油气作业主体的形成与发展。3.2.2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需求基础地质工作和水、工、环工作与环境问题关系密切,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目前,许多省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地勘工作重心已经转向了城市、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成为新的产业。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大量地质信息资料的支撑,必将形成新的地勘工作增长点。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地勘单位在农业、环保等领域有很多实践,但真正进入这些领域还需要在理念上和技术上进行调整和改造,以满足这些行业的实际需求。3.2.3海洋地质空白急需填补我国海域的地质工作程度明显低于陆地,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域工作程度必须提高。由于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对装备的要求很高,目前具备条件的地勘单位数量十分有限,相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显得严重不足。实际上,地勘单位发展海洋地质工作新领域具有很好的条件。有的地勘单位自主研发海上钻探平台,完成了海上矿产勘查和油气勘查任务。3.2.4深部和复杂地区找矿技术大有用武之地传统地质找矿工作仍然有很大市场,关键是地勘单位要形成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随着找矿难度的不断增大,找矿空间转向浅覆盖区、复杂地区和已有矿区深部或外围。这就要求勘查单位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先进的勘查技术装备,包括找矿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探测深度与精度的不断提升。为此,要加强能力建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拥有能“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在常规领域用非常规的手段取得超常规的成果。3.3关于“走出去”3.3.1找准定位,联合出海地质工作要服务于、服从于“走出去”战略,不能自成体系。虽然业内有“地质先行”的说法,但是这不能理解为单纯依靠地勘单位去打先锋,而是要紧密结合相关产业的需要去做好地勘工作该做的事。如果仅仅找到了矿,开发不能及时跟上的话,很难保住已有成果,甚至会前功尽弃。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不配套等原因往往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地勘工作“孤军深入”风险很大。所以,地勘工作“走出去”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自身融入整个“走出去”战略布局。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更是要从长远、全局出发考虑地质工作部署,首先在那些有明确需求的领域和空间开展工作。在“走出去”方式上,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横向联合与联动,“搭船出海”或组成“联合舰队”出海。在产能合作的理念引导下,更需要增强这种意识,找准地勘工作在产能合作中的定位。3.3.2高度重视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一是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与矿业开发条件。国外的投资环境与国内不同,对矿产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评价投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开发成本的所有因素,不能简单地仅考虑地质因素。二是矿产勘查工作程序要适应市场需求。国有地勘单位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曾经富有成效的工作规程和习惯。这些规程或习惯有些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计划经济下要求对勘查区内的矿产进行综合全面勘查,摸清潜力,因此工程网度比较稀疏,追求在较大面积内获得较大资源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融资,必须让投资人看到实实在在的资源,强调的是首先在局部获得可采储量,因此会沿着已经见矿的钻孔向外追索。三是在矿种选择上,不能过分地强调所谓紧缺矿种,而要首先考虑能带来回报的矿种。那种建立紧缺矿种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并将矿石运回国内的思路不符合产能合作的要求,也不一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3.4勘查单位的自身改革与调整3.4.1定位抉择:作业还是投资?由于传统优势所在,更多的地勘单位扮演的是作业者的角色,有些单位在探索通过作业积累资本,逐渐向投资者转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仍处于作业队伍状态。市场遇冷,投资减少,他们马上感觉到温度的变化,收入直接受到影响。如果走投资的道路,就不需要庞大的作业队伍,“百局千队”的人员安排便成为问题。分类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选择做投资者还是作业者,做什么样的作业者。如果作业是主要选择的话,重要的问题便成为选择为谁作业。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公益一类将承担财政项目为政府作业;公益二类既可以为政府作业也可以为企业作业;经营类从事投资或者为其他企业作业(不排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政府作业)。但是,作为作业者,不论选择哪一类,都要具备足够强的作业实力和竞争优势。3.4.2做精做强,做出特色当前全国地勘单位在职职工50万人左右,技术人员十多万人。规模不小,但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能够胜任高质量、高水平作业要求的人员更是不足。而市场必然会偏爱强与精,摈弃一般化。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大趋势下,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作为服务提供方,地勘队伍的作业水平必须大幅提升,专业技术结构必须进行优化。否则,无论进入哪一类,都难以生存发展。地勘是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地勘单位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服务领域拓展与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选准目标,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做精做强,提升实力。3.4.3继续发扬地勘单位的传统优势国有地勘单位在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料,这些都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每个地质队的荣誉室里都陈列着反映骄人业绩的历史记录,资料室里保存着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数据资料,还有几十年来形成的经验与认识。这些都是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本钱,是再创辉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地勘精神这一软实力。地勘人的“三光荣”优秀传统和精神应该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内涵,迸发出新的光芒。suntrans2014
本站部分内容搜集自互联网,如对您造成侵权,请您联系站长。
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