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不断挤压人类就业空间的趋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热议:机器人是否挤压就业机会
眼下,&用工荒&又成为令各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愁的问题。而在前不久,富士康对外宣布了要用3年时间使用100万的计划,一方面是为了谋求突破用工荒的困局,另一方面是面对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就在谋求发展方式转型的上海制造业内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使用工业。记者调查了相关企业后发现,使用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它一定程度上助推产业转型。企业样本尝到甜头&大军&将增至180台上海日立电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压缩机生产商之一。1993年起,它的车间里就尝试使用了机器臂。如今,工厂里已有34台。&十二五&期间,他们还有着更大规模的使用计划到2015年,&大军&要增加到180台。站上生产线,能把劳动者从简单繁重的岗位上解放出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促使工业数量激增的,还有背后的一笔成本账。据悉,目前的采购价正以每年约5%的幅度下降。另一方面,考虑到&综保&并入&城保&及每年上涨的最低工资标准,人工成本又在以每年14至16%的速度上升。随着这组&剪刀差&的不断扩大,使用一台的成本可能已低于使用一名工人。&工人&变化:5年内数量增5倍流水线是一根直线这是我们对工厂车间的固有印象。但在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工厂里,却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气缸缸盖生产线上,一个个缸盖不断被拿起,搬下。但它们的行径路线却是一个&圆圈&。更有趣的是,这里总共三个&圆圈&都被铁丝包围着,里面的中心位置上则各站着一台与人一般高的。它们不知道疲倦,每个搬运动作都快速、有力、准确。据悉,这是工业常见的工作模式之一。在国际上,一台占据的一个&圆圈&,被称作是工作。&80后&曹伟强现在是气缸缸盖1UTE班长。&很恐惧&&&他说,这是2007年第一台站上生产线时大家的反应,&它这么大,看上去很高级、复杂。&他不知道应该怎么&驯服&,也不知道&它&会带来哪些改变。2个月后,这种对未知的恐惧感基本消失了。&它虽然力气大、干活儿猛,但什么都按程序办事。只要按流程下指示,它就听你的了。&小曹笑着说。在生产线上&上岗&的并不少。目前,日立电器的已有34台。今年,总数将达到78台。到2015年,该数字还可达到180台。成本压力:人与间出现&剪刀差&成本是驱动企业使用的重要原因。&人力成本与成本之间,正出现一个越来越大的剪刀差。&上海日立电器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李海滨说。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黎介绍,上海日立电器现有员工五六千人左右,其中劳务工有四千多人。年轻的打工者群体中发生的变化,的确让企业越来越难招工。&我们尽管尚未遇到用工荒,但维持现状也不易。&他说,目前车间里一个新人月收入两千元左右,但工作辛苦,愿意做的人越来越少。&要帮助工人们在上海生存、体面工作,只有想办法提供更具有技能要求的岗位,实现更大的劳动价值。&从企业角度计算,考虑到&综保&并入&城保&及每年上涨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线员工的人工成本正在以每年14&16%的速度上升。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如按现有人员计算,至2015年,公司一线人工成本将比2010年上升40%。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大,的采购价正以每年约5%的幅度下降。据记者了解,几年前一台售价就要七八十万元,现在则降到了20多万元。而且一台的使用年限在10年左右,折旧一年2万元。如果算上经过调试后还能转岗,使用一台的成本可能已低于使用一名工人。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很有吸引力。同时,如果到2015年数字达到180台后,就有望实现核心员工收入的增加,防止高技能员工流失。据测算,在大规模应用、核心员工提升技能后,后者每月工资可比5年前增长33%。劳动生产率:1个胜过3个工人李海滨回忆,2007年决定引进时,曾有不少争议,但实际反响很好。&原先我们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进驻后,工人们可在技能要求更高的岗位上工作,加强了企业创新能力。由此,企业也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生产具有更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曹伟强对此感触很深。原来,在气缸缸盖生产线上,一个缸盖通常有三四斤重。为完成作业,每次搬运缸盖都只能靠人完成。随着业务量的递增,这样简单又枯燥的动作,一个工人一天要重复成百上千次。但有了之后,光搬运的动作,它一天就能准确无误地完成3000次左右,而且一台就能整合四道工序,三台就能组成生产线、直接生产成品。由此,这条生产线上的人工从最早的4人缩减至了2人。李海滨指出,通过实践,最适合的岗位是那些需要重复多次的简单作业岗位、劳动强度大的岗位,以及作业环境较差的岗位。比如搬运压缩机。压缩机每台重量都在10&15公斤上下。人工平均9秒搬运一台,则是7.5秒到8秒一台。&生产效率就是从这看似不起眼的一秒钟里提高的。&他说。平均来看,一台的生产能力至少相当于三个人。以H4壳体生产线为例,改造前,每班10人,班产能2949台,人均产能295台,人均操作设备1.2台;改造后,每班只有3人,但班产能扩大到3392台,人均产能1131台,人均操作设备7.7台。产业发展国内制造业顶尖企业几乎都有&有人说我们很像驯兽师。可我们更希望自己是国内工厂化的推动者。&上海发那科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晖说。去年,这家企业生产的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工厂里见不到工人,完全由来制造在制造巨头发那科的日本工厂里,这已经成为现实。虽然自动化程度远不及此,中国国内制造业对的需求量在快速增长。&国内制造业每个行业中,都有顶尖企业在使用。&钱晖说,制造业被看做是&微笑曲线&中价值最低的一环,但有了的加盟,企业的转型速度就将提速。快消物流业都有客户上海发那科可谓国内市场中的&元老&。&公司1998年正式投入运营,第一个产品是一台运用于玻璃生产的。&钱晖回忆,那个岗位工作环境恶劣,并不适宜工人工作,但完全可以胜任。它还大幅提高了良品率,客户的良品率从原来的30%一下子就升到了90%。可由于制造业使用在当时还是件&新鲜事&,这台也成为企业那年接到的唯一订单。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壮大、转型,国内制造商已有十余家之多。发那科的订单数也在超乎想象地递增。在201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0%的基础上,2011年公司的销售额再一次同比增长100%以上。仅2011年,发那科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超3400台,而此前的几年里,生产规模也一直在以70%至80%的增速壮大。钱晖介绍,应用于制造业,最早始于汽车工业的生产需求。美国60%的工业用于汽车生产;全世界用于汽车工业的工业也已经达到总用量的37%,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工业约占24%。因为工业重复定位精度高、可靠性高,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目前的国内市场需求方面,汽车行业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但勇于尝试者越来越多。如今,每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至少有一家顶尖企业在使用。不仅如此,连快速消费品、物流行业也开始出现客户。&酱油、可乐、啤酒企业的包装、运输岗位上,都在大显身手。&他笑着说。也有&情感&不会说话、没有情绪,似乎是工业的代名词。可如今的高科技已让它们越来越人性化,它们有了&视觉&,也有了&情感&。发那科拥有的数量已达到了240种。在这么多的产品中,钱晖最欣赏的是一款&拳头&。和平常那些高高大大的不同,它是迷你型的,被誉为世界中的&女孩子&。更特别的是,它的灵活程度不亚于人类的拳头,是全球速度最快的工业。据悉,多数&手臂&的各个关节是串联结构,工作范围大,在以它为中心的360度工作岛内发挥效率。而拳头则是并联结构,在工作中不仅可以随意地变换物品的角度,更适用于整列、装配等多种作业,就好像一位稳稳坐在位子上的&女工&。技术的创新,还赋予了这款最新的以&人&的特质。它有&视觉&,因为配套了一套视觉系统后,它可对放在传送带随意摆放的工件进行快速识别,并使用视觉跟踪系统进行引导,灵活抓取并摆放不同角度的工件。它还有&触觉&。在工作中若碰到人体或其他障碍物,系统就会自动停止命令,减少安全隐患。&人们常说没有情感,其实电流就是它们的&情感&。&钱晖解释说,在工作中的各种行为都能在电流的大小上反映出来,利用这,就能准确计算出它的&情感&,并制造出它的&触觉&。除了这些尖端技术,一般按照应用进行类别划分。数量最多的是焊接、喷涂和搬运。装配、码垛、切割、加等等,也在工业中很常见。见证制造业转型&从目前来看,国内不可能快速实现工厂完全化。&钱晖认为,虽然起步较晚,国内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仍有不小的优势。而这又将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帮助。他说,智能作为一个新兴快速发展的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扶植重点,也是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重点。在工业领域,中国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以2010年为例,上海发那科的客户有50%分布在各合资企业,还有50%来自本土企业。而2009年同期,60%的客户分布在合资企业,40%分布在本土企业。&由此可见,本土企业对的使用呈绝对增长趋势。&其中,以上海为主的华东,以及华南地区,曾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他们的转型调整,这里也成为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考虑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西部地区使用的比例就相对较低。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直播室全天直播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0102030405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所属分类:
焊接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焊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机器人技术概述 &&&&&&& &机器人(Robot)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自从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1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以后,机器人才从文学幻想变成了现实,机器人的历史才由此开始。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 第1代是示教再现型(Play-Back)机器人,它由人操纵手做一遍应当完成的动作或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让机械手臂运动,一步一步完成各个动作。在动作过程中机器人会自动将这一过程存入记忆装置。当机器人工作时,能再现人教给它的动作,并能自动重复的执行。这类机器人不具有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环境。 &&& “UNIMATE”和“VERSTRAN”这两种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的典型代表。直至目前,这类机器人还在一些工业生产线上得到应用。
&&&&&&& &第2代是有感觉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如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机器人工作时,根据感觉器官(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如:具有视觉的机器人能认字、识别二维图像或三维物体的特征等,可用于产品的外观检查、分拣、装配等工作,有些行走机器人还能判别周围环境的其它障碍物,并自动避开它们;有触觉的机械手可轻松自如地抓取鸡蛋,既不会使鸡蛋掉下,也不会捏碎鸡蛋(图2);具有嗅觉的机器人能分辨出不同饮料和酒类等。
&&&&&&& 第3代是智能型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并具有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如:具有行走功能的机器人,其中央电脑控制着机器人的手臂和行走装置,使机器人的手完成作业,而用脚完成移动功能;有些机器人能够识别人的自然语言,可以“听”懂人用自然语言发出的各种命令,完成相应的动作(图3)。智能机器人的“智能”特征就在于它具有与外部世界——对象、环境和人相适应、相协调的工作机能。从控制方式看,智能机器人不同于工业机器人的“示教、再现”,不同于遥控机器人的“主—从操纵”,而是以一种“认知—适应”的方式自律地进行操作。智能机器人在发生故障时,通过自我诊断装置能自我诊断出故障部位,并能自我修复。 可行走并用自然语言和人交流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微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原本用于生产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用于非制造业的先进机器人系统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机器人的各种功能被相继开发并得到不断增强,机器人的种类不断增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工业控制拓展到各行各业,从军事到民用,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到农业、林、牧、渔,从科研探索到卫生行业,从生产领域到娱乐服务行业,甚至还进入寻常百姓家。
&&&&&&& 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 &&&&&&& 军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上代替或辅助军队进行作战、侦察、探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作战空间可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军用机器人(即无人飞行机)、水下军用机器人和空间军用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一般有自主操控式、半自主操控式、遥控式等多种方式,这里不作详述。 &&& 在民用机器人中,各种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成为机器人家族中的主力军;其它各种种类的机器人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得到研究开发和应用。总体看来,若按用途分,民用机器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1)工业机器人 &&&&&&& 这是机器人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种机器人,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也是形成机器人产业的一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传感装置等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的劳动,它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具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焊接、切割、装配、喷漆、搬运、包装、产品检验等等,目前在线上服役的工业机器人占总体数量的一半以上。
2) 服务机器人 &&&&&&&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不同国家对服务机器人的认识也有一定差异。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经过几年的搜集整理,给了服务机器人一个初步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医疗、救援、监护、运输、维护、保养、修理、清洗、保安、导游等工作。
3)娱乐机器人 &&&&& &娱乐机器人以供人观赏、娱乐为目的,具有机器人的外部特征,可以像人,像某种动物,像童话或科幻小说中的人物等。同时具有机器人的功能,可以行走或完成动作,可以有语言能力,会唱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如:作为电子宠物的机器狗、机器猫一时曾成为人们的兴趣热点,有些机器人还会进行演奏、会跟着音乐节奏跳舞等。 4)类人机器人&&&&&&&&&大多数的机器人并不像人,有的甚至没有一点人的模样。研制出外观和功能与人一样的机器人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目标。然而,研制出性能优异的类人机器人,其最大的难关就是双足直立行走。由于仿人型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开发研究。日、美、英等国都在研制仿人形机器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日本本田公司于1997年10月推出了仿人形机器人P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仿人形机器人科戈(COG),德国和澳洲共同研制出了装有52个汽缸,身高2米、体重150公斤的大型机器人,韩国最近也推出了机器人Hubo。本田公司最新开发的新型机器人“阿西莫”,身高120厘米,体重43公斤,它的走路方式更加接近人。我国也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出了双足步行机器人。 5)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最早出现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研究方面,目前日本居于世界各国之首。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农业人口较少,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农业机器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解决劳动力的不足;还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防止农药、化肥等对人体的伤害等。但农业机器人有如下的特点:①农业机器人一般要求边作业边移动;②农业领域的行走不是连接出发点和终点的最短距离,而是具有狭窄较长的距离及遍及整个田间表面的特点;③使用条件变化较大,如气候影响、道路的不平坦和在倾斜的地面上作业,还须考虑左右摇摆的问题;④价格问题,工业机器人所需大量投资由工厂或工业集团支付,而农业机器人以个体经营为主,如果不是低价格,就很难普及;⑤农业机器人的使用者是农民,不是具有机械电子知识的工程师,因此要求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
&&&&&& 现有的农业机器人主要用于耕耘、施肥、除草、喷药、蔬菜嫁接、收割、蔬菜水果采摘、林木修剪、果实分拣等。 &&&&&&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研究和开发农业机器人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和减轻人的劳动具有重要意义,但鉴于农业机器人的上述特点,它们的应用和普及还尚需时日。
&6) 特种机器人 &&&&&&& 特种机器人通常是在非结构化的特殊环境下工作,即作业无法在事先布置好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在作业过程中环境可能发生变化。与在结构化环境下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在非结构化环境下工作的特种机器人控制更加困难,要求的智能程度更高,如空间探测、深海作业、精密操作、在役管道内作业等。
&& 从某种意义上说,除工业机器人以外的均可称之为特种机器人。但从环境的特殊性考虑,应把用于军事、科学探索、医学、深水、核辐射等特殊环境的称之为特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集当代众多高技术于一身,将在众多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焊接机器人应用现状 &&&&&&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在役的工业机器人中大约有将近一半的工业机器人用于各种形式的焊接加工领域,焊接机器人应用中最普遍的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点焊和电弧焊。图4所示是这两种焊接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中所占的大致比例。我们所说的焊接机器人其实就是在焊接生产领域代替焊工从事焊接任务的工业机器人。这些焊接机器人中有的是为某种焊接方式专门设计的,而大多数的焊接机器人其实就是通用的工业机器人装上某种焊接工具而构成的。在多任务环境中,一台机器人甚至可以完成包括焊接在内的抓物、搬运、安装、焊接、卸料等多种任务,机器人可以根据程序要求和任务性质,自动更换机器人手腕上的工具,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就是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 众所周知,焊接加工一方面要求焊工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稳定的焊接水平;另一方面,焊接又是一种劳动条件差、烟尘多、热辐射大、危险性高的工作。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人们自然而然首先想到用它代替人的手工焊接,减轻焊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提高焊接效率。
&&&&&& &然而,焊接又与其它工业加工过程不一样,比如,电弧焊过程中,被焊工件由于局部加热熔化和冷却产生变形,焊缝的轨迹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手工焊时有经验的焊工可以根据眼睛所观察到的实际焊缝位置适时地调整焊枪的位置、姿态和行走的速度,以适应焊缝轨迹的变化。然而机器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首先像人一样要“看”到这种变化,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焊枪的位置和状态,实现对焊缝的实时跟踪。由于电弧焊接过程中有强烈弧光、电弧噪音、烟尘、熔滴过渡不稳定引起的焊丝短路、大电流强磁场等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存在,机器人要检测和识别焊缝所需要的信号特征的提取并不像工业制造中其它加工过程的检测那么容易,因此,焊接机器人的应用并不是一开始就用于电弧焊过程的。 &&&&&&& 实际上,工业机器人在焊接领域的应用最早是从汽车装配生产线上的电阻点焊开始的。原因在于电阻点焊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控制方便,且不需要焊缝轨迹跟踪,对机器人的精度和重复精度的控制要求比较低。图5所示为不同形式的机器人点焊钳。线上的大量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装配焊接的生产率和焊接质量,同时又具有柔性焊接的特点,即只要改变程序,就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对不同的车型进行装配焊接。
&&&&&&& 从机器人诞生到本世纪80年代初,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缓慢的发展过程。到了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水平、控制速度和控制精度、可靠性等不断提高,而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和价格却不断下降。在西方社会,和机器人价格相反的是,人的劳动力成本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图6所示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统计的从1990年至2000年的机器人价格指数和劳动力成本指数的变化曲线。图中,把1990年的机器人价格指数和劳动力成本指数都作为参考值100,至2000年,劳动力成本指数为140,增长了40%;而机器人在考虑质量因素的情况下价格指数低于20,降低了80%,在不考虑质量因素的情况下,机器人的价格指数约为40,降低了60%。这里,不考虑质量因素的机器人价格是指现在的机器人实际价格与过去相比较;而考虑质量因素是指由于机器人制造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制造质量和性能即使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也要比以前高,因此,如果按过去的机器人同等质量和性能考虑,机器人的价格指数应该更低。
&&&&&&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方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机器人价格指数的降低又恰巧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带来了契机。减少员工与增加机器人的设备投资,在两者费用达到某一平衡点的时候,采用机器人的利显然要比采用人工所带来的利大,它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虽然机器人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但它的日常维护和消耗相对于它的产出远比完成同样任务所消耗的人工费用小。因此,从长远看,产品的生产成本还会大大降低。而机器人价格的降低使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购买机器人变得轻而易举。因此,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得到飞速发展。根据UNECE的统计,2001年全世界有75万台工业机器人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其中38.9万在日本、19.8万在欧盟、9万在北美,7.3万在其余国家。至2004年底全世界在役的工业机器人至少有约100万。
&&&&&&& 由于机器人控制速度和精度的提高,尤其是电弧传感器的开发并在机器人焊接中得到应用,使机器人电弧焊的焊缝轨迹跟踪和控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好解决,机器人焊接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汽车装配点焊很快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和装配过程中的电弧焊。机器人电弧焊的最大的特点是柔性,即可通过编程随时改变焊接轨迹和焊接顺序,因此最适用于被焊工件品种变化大、焊缝短而多、形状复杂的产品。这正好又符合汽车制造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社会汽车款式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采用机器人装备的汽车生产线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图7所示为机器人电弧焊用于焊接汽车底盘。 &&& 另外,机器人电弧焊不仅用于汽车制造业,更可以用于涉及电弧焊的其它制造业,如、机车车辆、锅炉、重型机械等等。因此,机器人电弧焊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在数量上大有超过机器人点焊之势。
&&&&&&& 随着汽车轻量化制造技术的推广,一些高强合金材料和轻合金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等)在汽车结构材料中得到应用。这些材料的焊接往往无法用传统的焊接方法来解决,必须采用新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其中高功率激光焊和搅拌摩擦焊等最具发展潜力。因此,机器人与高功率激光焊和搅拌摩擦焊的结合将成为必然趋势。事实上,像上海大众等国内最具实力的汽车制造商在他们的新车型制造过程中已经大量使用机器人激光焊接。图8所示为其汽车车顶的机器人激光焊接。
&&&&&& 和机器人电弧焊相比,机器人激光焊的焊缝跟踪精度要求更高。根据一般的要求,机器人电弧焊(包括GTAW和GMAW)的焊缝跟踪精度必须控制在电极或焊丝直径的1/2以内,在具有填充丝的条件下焊缝跟踪精度可适当放宽。但对激光焊而言,焊接时激光照射在工件表面的光斑直径通常在0.6以内,远小于焊丝直径(通常大于1.0),而激光焊接时通常又不加填充焊丝,因此,激光焊接中若光斑位置稍有偏差,便会造成偏焊、漏焊。因此,上海大众的汽车车顶机器人激光焊除了在工装夹具上采取措施防止焊接变形外,还在机器人激光焊枪前方安装了德国SCOUT公司的高精度激光传感器用于焊缝轨迹的跟踪。 &&&&&&&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直角坐标式、柱面坐标式、球面坐标式、多关节坐标式、伸缩式、爬行式等等,根据不同的用途还在不断发展之中。焊接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可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但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模仿人的手臂功能的多关节式的机器人,这是因为多关节式机器人的手臂灵活性最大,可以使焊枪的空间位置和姿态调至任意状态,以满足焊接需要。理论上讲,机器人的关节愈多,自由度也愈多,关节冗余度愈大,灵活性愈好;但同时也给机器人逆运动学的坐标变换和各关节位置的控制带来复杂性。因为焊接过程中往往需要把以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的工件上的焊缝位置转换为焊枪端部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再通过机器人逆运动学计算转换为对机器人每个关节角度位置的控制,而这一变换过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冗余度愈大,解愈多。如何选取最合适的解对机器人焊接过程中运动的平稳性很重要。不同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 &&&&&& &一般来讲,具有6个关节的机器人基本上能满足焊枪的位置和空间姿态的控制要求,其中3个自由度(XYZ)用于控制焊枪端部的空间位置,另外3个自由度(ABC)用于控制焊枪的空间姿态。因此,目前的焊接机器人多数为6关节式的。
&&&&&&& 对于有些焊接场合,工件由于过大或空间几何形状过于复杂,使焊接机器人的焊枪无法到达指定的焊缝位置或焊枪姿态,这时必须通过增加1~3个外部轴的办法增加机器人的自由度。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把机器人装于可以移动的小车或龙门架上,扩大机器人本身的作业空间;二是让工件移动或转动,使工件上的焊接部位进入机器人的作业空间。也有的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办法,让工件的焊接部位和机器人都处于最佳焊接位置。
&&&&&&& 焊接机器人的编程方法目前还是以在线示教方式(Teach-in)为主,但编程器的界面比过去有了不少改进,尤其是液晶图形显示屏的采用使新的焊接机器人的编程界面更趋友好、操作更加易。然而机器人编程时焊缝轨迹上的关键点坐标位置仍必须通过示教方式获取,然后存入程序的运动指令中。这对于一些复杂形状的焊缝轨迹来说,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示教,从而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编程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解决的方法有2种:
&&&&&& 一是示教编程时只是粗略获取几个焊缝轨迹上的几个关键点,然后通过焊接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通常是电弧传感器或激光视觉传感器)自动跟踪实际的焊缝轨迹。这种方式虽然仍离不开示教编程,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示教编程的强度,提高编程效率。但由于电弧焊本身的特点,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并不是对所有焊缝形式都适用。
&&&&&& 二是采取完全离线编程的办法,使机器人焊接程序的编制、焊缝轨迹坐标位置的获取、以及程序的调试均在一台计算机上独立完成,不需要机器人本身的参与。机器人离线编程早在多年以前就有,只是由于当时受计算机性能的限制,离线编程软件以文本方式为主,编程员需要熟悉机器人的所有指令系统和语法,还要知道如何确定焊缝轨迹的空间位置坐标,因此,编程工作并不轻松省时。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多数可在三维图形环境下运行,编程界面友好、方便,而且,获取焊缝轨迹的坐标位置通常可以采用“虚拟示教”(virtual Teach-in)的办法,用鼠标轻松点击三维虚拟环境中工件的焊接部位即可获得该点的空间坐标;在有些系统中,可通过CAD图形文件中事先定义的焊缝位置直接生成焊缝轨迹,然后自动生成机器人程序并下载到机器人控制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编程效率,也减轻了编程员的劳动强度。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基于普通PC机的商用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如Workspace5、RobotStudio等。图9所示为笔者自行开发的基于PC的三维可视化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该系统可针对ABB公司的IRB140机器人进行离线编程,程序中的焊缝轨迹通过虚拟示教获得,并在三维图形环境中可让机器人按程序中的轨迹作模拟运动,以此检验其准确性和合理性。所编程序可通过网络直接下载给机器人控制器。
&&&&&&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应用规模小,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
&&&&&&& 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单户单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3、 焊接机器人发展趋势 &&&&&&& 目前国际机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进行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从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看,焊接机器人和其它工业机器人一样,不断向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机器人操作机结构: &&&&&& 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及仿真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的运用,实现机器人操作机构的优化设计。 &&&&& &探索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负载/自重比。例如,以德国公司为代表的机器人公司,已将机器人并联平行四边形结构改为开链结构,拓展了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加之轻质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性能。此外采用先进的RV减速器及交流伺服电机,使机器人操作机几乎成为免维护系统。
&&&&&& 机构向着模块化、可重构方向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产品问市。
&&&&&& 机器人的结构更加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二者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 采用并联机构,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高精度测量及加工,这是机器人技术向数控技术的拓展,为将来实现机器人和数控技术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意大利COMAU公司,日本等公司已开发出了此类产品。 2).机器人控制系统:&&&&&&&& &重点研究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控制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高,已由过去控制标准的6轴机器人发展到现在能够控制21轴甚至27轴,并且实现了软件伺服和全数字控制。
&&&&&& &人机界面更加友好,语言、图形编程界面正在研制之中。机器人控制器的标准化和网络化,以及基于PC机网络式控制器已成为研究热点。
&&&&&& &编程技术除进一步提高在线编程的可操作性之外,离线编程的实用化将成为研究重点,在某些领域的离线编程已实现实用化。 3).机器人传感技术: &&&&&& 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并实现了焊缝自动跟踪和自动化生产线上物体的自动定位以及精密装配作业等,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作业性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 & 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多种传感器的使用是其问题解决的关键。其研究热点在于有效可行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特别是在非线性及非平稳、非正态分布的情形下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另一问题就是传感系统的实用化。 4). 网络通信功能: &&&&&&& 日本YASKAWA和德国KUKA公司的最新机器人控制器已实现了与Canbus、Profibus总线及一些网络的联接,使机器人由过去的独立应用向网络化应用迈进了一大步,也使机器人由过去的专用设备向标准化设备发展。
5). 机器人遥控和监控技术 &&&&&&& 在一些诸如核辐射、深水、有毒等高危险环境中进行焊接或其它作业,需要有遥控的机器人代替人去工作。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多机器人和操作者之间的协调控制,可通过网络建立大范围内的机器人遥控系统,在有时延的情况下,建立预先显示进行遥控等。
6). 虚拟机器人技术: &&&&& & 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以及临场感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虚拟遥操作和人机交互。
7).机器人性能价格比: &&&&&&& 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使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过去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MTBF一般为几千小时,而现在已达到5万小时,可以满足任何场合的需求。 8).多智能体调控技术: &&&&&&& 这是目前机器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主要对多智能体的群体体系结构、相互间的通信与磋商机理,感知与学习方法,建模和规划、群体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 近年来,人类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机器人应用也从制造领域向非制造领域发展。像海洋开发、宇宙探测、采掘、建筑、医疗、农林业、服务、娱乐等行业都提出了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的要求。这些行业与制造业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工作环境的非结构化和不确定性,因而对机器人的要求更高,需要机器人具有行走功能,对外感知能力以及局部的自主规划能力等,是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可以预见,在21世纪各种先进的机器人系统将会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良好的助手和亲密的伙伴。
4、 挑战与对策 &&&&&&&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但制造业依然是世界各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制造业仍将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 然而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战略必争装备技术与竞争前核心技术、基础制造装备与成套关键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差距更大,这种差距又主要体现在先进装备的自主设计与独立制造能力差,成套与系统集成、优化能力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差。这些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乃至其他行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 &&&&&&& 21世纪基础制造装备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和高柔性等几个方面。高效率、高精度工艺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精密成形技术,其目的是尽量减少切削,甚至免除切削,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同时提高制造效率。精密成形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柔性自动化仍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柔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敏捷生产设备。为适应敏捷生产模式,人们正在探求设备自身的结构重组以及生产单元的动态重组问题。
&&&&&&& 另外,国外在大型、成套装备方面有很大优势,并且在成套装备的高技术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经实现了数控化、柔性自动化,并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正向着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地面对国际同行的有力竞争和挑战。如何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快速变化的世界市场需求,不断以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响应的手段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已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不容回避的问题。同时加入WTO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 在“十五”期间,我国曾把包括焊接机器人在内的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其中包括焊接机器人(把弧焊与点焊机器人作为负载不同的一个系列机器人,可兼作弧焊、点焊、搬运、装配、切割作业)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弧焊机器人用激光视觉焊缝跟踪装置的开发,激光发射器的选用,CCD成象系统,视觉图象处理技术,视觉跟踪与机器人协调控制;焊接机器人的离线示教编程及工作站系统动态仿真等。
&&&&&&&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一方面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制造装备;另一方面,仍然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一些现有的先进技术,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尽快缩短和别人的差距。并通过应用研究和二次开发,实现技术创新和关键设备的产业化,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地位。&
最新反馈注册获取更多行业信息
无须注册,轻松沟通&
详细需求信息请在此处填写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士阁B座2907  电话: 010- 传真: 010-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安局备案号:6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