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和道德福利对社会工作者考试的影响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和启示.pdf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和启示.pdf
文档名称: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和启示.pdf
格式:pdf&&&大小:1.73MB&&&总页数:35
可免费阅读页数:35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20元人民币
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文档内容不会超过预览的范围,下载前请务必先预览,自行甄别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本网站为文档分享平台性质),一旦付费下载,本站不支持退款
我已知晓:实际下载内容以预览为准!
文档介绍:--------------------------Page1------------------------------人连理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其道德教育理论成为教育学和社会学的重要部分。涂尔干与马克思、韦伯一同被誉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由于当时的法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涂尔干针对转型期社会的道德危机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策性思考,提出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内容、规律、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见解。这些思想对我国转型期社会应对道德危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论文分四个部分研究了涂尔于思想。第一部分回顾并阐述了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第二部分概述了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教育的任务、内容、实旌道德教育的方法,分析了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参照前人对涂尔干道德思想的评价,分析了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第四部分针对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启示。关键词:涂尔干;道德教育;权威教育;自律精神:理性--------------------------Page2------------------------------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TheofDurkheimMoralThoughtEducationanditsRevelationAbstractDurkheimthefamouseducationistandiniSFrance,andhistheoriesofmoralsociologisteducationhasbecomethemostofeducationandimportantpartandWebbwereknownasthe介绍/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区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指以、、社区服务为内容的基本方法。&社区工作程序:社区工作以一定的为对象,帮助社区居民了解与认识社区存在的问题,动员与调配社区的可用资源,配合外力的协助,解决社区的,改善社区成员的。整个工作过程是从横向的社会网络开展社区组织工作,从纵向开展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工作。纵横结合,相辅相成,促进社区变迁。社区工作的具体步骤或程序一般是:①研究、了解社区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②有目的地制订行动计划与程序;③协调团体和社会成员的力量,使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与冲突,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④建立组织机构;⑤筹集和管理资金,制订财务计划;⑥实施行政管理和社会成员自治管理,把转化为社会工作的行动实践;⑦邀请有关专家,集思广益,咨询社区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⑧帮助社区成员了解社区中的社会问题,调动其积极性,促成其应有的行动;⑨社区组织以平等、民主协商办法达成决议;⑩进行档案的积累运用,使社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过程有合理的连续性;综合社区成员的实际需要、国家方针政策的规定、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运用社区工作支持和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实现社区工作的目标;进行社区工作成效评估,衡量实现预期效果的程度,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开展社区工作的建议。
三大工作方法/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也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具体要求/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社区工作属于“非营利”事业,来自政府资助和私人捐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和基础建设。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崇高的理想,以务实的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平民意识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没有这种“群众路线”,社区工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即使社区工作者具有一种组织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视志愿参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知识基础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如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沟通技巧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工作者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角色要求。社区工作者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的职位、年龄、性格、组织角色各式各样,因此社区工作者要在理解“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运用相应的知识技巧,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合作,更加了解自己作为社区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最终为有成效的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组织能力社区工作也被称为“社区组织”,也就是说社区工作是一种运用组织方法的干预或互动过程。社区工作者运用组织动员手段来协助居民认识社区的整体需要和目标,通过计划方案和专门机构协调、整合社区成员、团体或机构,挖掘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满足社区需要、实现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迁。积极发掘、组织、协调与利用社区资源,是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特征。社区工作者应当熟悉各种资源,善于将各种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平衡社区工作中“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社区工作者的组织能力还表现为组织具体专业活动的能力,如社会调查、会议主持、行政管理、方案策划以及推动社会行动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能够通过分析、策划、检讨、激励、咨询、教育、谈判等手段、挖掘和利用一切潜能。 职业伦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由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身规范所规定。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权威机构都制订了社会工作伦理守则(Code&of&Ethics)或职业道德守则。Durkhein(译为涂尔干或迪尔凯姆)将伦理分为两种:一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伦理;另一种则适于特定团体。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属于第二种,人们称其为专业或职业伦理。专业伦理至少有4种功能:(1)指明该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为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提供具体规范和标准;(2)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某些职责冲突或伦理矛盾时,能够遵循专业伦理守则,维护专业的原则;(3)为社会公众提供理解社会工作专业职责的伦理标准;(4)提供一套评价或衡量系统,评判专业工作的优劣,尤其用于裁决专业界中的不道德行为。美国全国社区工作者协会最新修订的《伦理守则》(1999年),洋洋数万言,详尽规定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行为规范(美国全国社区工作者协会[NASW]网页)。这套守则为社区工作者的行为和作出决策时的价值观列举出基本的价值观、原理及准则,这些准则以美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作为基础,包括服务取向、社会公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视、诚信以及职称与否等项(Rowena&Fong,2000)。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于1998年10月订立的《工作守则》也列明了社区工作者与其服务对象、同事、所属机构、专业及社会建立专业关系时的道德行为标准,其应用范围包括社区工作者以社工身份所从事的一切有关活动(参见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网页)。必须承认,大陆有美国社会和香港地区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因此大陆中国人所奉行的职业伦理也会与此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国一方面需要探求境外社区工作者伦理守则在中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快制订出符合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伦理守则。 具体目标社区工作者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2.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3.寻求社区需要与社区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测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促进社区进步。  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5.发挥人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6.培养互相关怀、彼此互济的美德。  7.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献身于增加非专业人士的知识、增强人们应对困难和窘迫环境的能力、使人们能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更大控制能力的一种专业;社区工作者激励和支持社区的个人和群体努力改善自己社区生活的条件,鼓励居民互助、自主和解决,提升居民的各种能力;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增加居民信心、技术和社区自组织的权利,促进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环境,实现社会公正。
特征/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一种]
社区工作调研会议1.以社区为对象   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   3.广泛的介入   4.强调居民参与   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6.运用社会资源  7.政治性的特点&&
模式&/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一种]
色和去发展模式&一、社区发展模式(一)社区发展模式的定义: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守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社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该模式起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之后国家的城市社区工作借鉴,成为世界上促进社区发展和开发的主要模式。2、该模式对社区硬件环境建设和社区中的人的发展双重目标并重,而且认为社区发展中人的能力提高、公德意识培养、社区归属和认同感的培养比简单的物质环境的建设更重要。3、该模式所用的工作思路基本上是引导居民参与、和各级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协作来解决社区问题,尽量化解矛盾,不太注重冲突和抗争。4、该模式因为强调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开展工作起来难度较磊,不如简单的社区物质环境建设,只要有钱就可以。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其工作成效才会更加持久,也才会更有利于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培养。  (三)该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中国当前的社区建设提倡的基本思想是和社区发展模式相一致的。比如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2000年23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大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中国社会有着和谐共识的传统文化基础,注重乡土意识和邻里互助,又加上新中国政府对基层社区高度重视居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建设,这些都是适合社区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当然,因为我国传统的高度统一的单位制组织结构还未转化为功能分化的多元组织结构,政府部门习惯于对基层社区下命令,实行行政领导,又加上市场经济机制的扩大侵对影响居民关心参与社区公共发展。&  二、社会策划模式&  (一)社会计划模式的定义:社会计划模式是指借助专家和外界权威机构对社区进行科学和理性的调查研究,选出一个最优的工作计划,通过自上而下的安排组织执行计划来解决社区的问题和满足居民需求。&  (二)社会计划模式的特点:1、强调科学和理性的规划,忽视社区发展中的居民的深度参与和能力开发;2、视社区的发展为一个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对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多元性认识不足;3、采有的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向,权威和专家对社区居民是一个主体和控制的关系;4、用的工作的方式多是行政安排和组织的工作的方式,避免自发冲突;5、关注社区的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建设,忽视社区中居民个体的能动性。&  三、社会计划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当代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未来义市场经济关于市场和计划的论述是市场是基础机制,计划是宏观调空机制,计划引导市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仍然是比较强调计划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和社会计划模式向一致的一个社会特点。另外中国社会的转型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仍然保留乃至强化自上而下的行政性领导,这也和社会计划模式下的工作方向和方法相一致。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财力的下降导致的政府调控力度降低不能为社会计划模式的运用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这正式中国社区服务提出的靠营利性服务养福利性服务的发展方式原社会背景。也是中国强调在社区建设中强调社区为本的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建的社会基础。&(一)的定义:社会行动模式是指发动社区居民组织起来,针对社区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和行动方向,通过抗争的策略来维护弱者的利益,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民主和正义。&  (二)社会行动模式的特点:1、关注社会公平、民主和正义等价值理念,反对功能和谐论的社会观念以及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2、虽然是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和行动方向,但是却采取的是冲突和斗争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策略;3、把矛盾和冲突理解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把结构平衡理解为社会发展的动力;4、认为个人问题是社会结构和制度造成的,避免谴责个人。&  (三)社会行动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中国社会正处在结构转型和制度转轨的大变革时期,所以必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所以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在中国比较贴切的。但是中国的基本大局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社会政策基础,要求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大局。加上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正在由传统的单位管理体制向社区为本的管理体制转变,把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强化管理都反对社会冲突和矛盾引发。但是也要求以社区为本来解决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何作到二者的平衡是中国社区工作者的挑战。
历史/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一种]
西方社区工作者&西方国家的社区工作& 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 4个时期:①慈善组织时期()。以都市的等为对象,协调各慈善团体与救济机构,通过合作方法解决社区问题。②社区基金会、社区委员会和联合会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基本职责开始由志愿团体转移到政府部门;公共福利大量引用“社区组织过程”的方法。但其基本职责的转移仅属开始,与政府专业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的志愿团体和个人,仍负主要责任。小城组织的整个工作仍由志愿人员负责,社区组织的形式和方法还没有统一。③社区组织与社会福利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各级政府部门在公共福利方面处于主动、领导地位。社区组织的理论与方法日趋成熟,成为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并逐步发展为社会工作的一门分支学科,内容和观念等渐趋统一。④专业发展与社区发展时期(1955年以后)。主要特征是以解决社会问题的社区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专业得到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联合国成立“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倡导和推进社区发展工作,改善社区生活条件,解决社区问题,增进社区福利。1955年以后,在进一步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的同时,许多增进福利、促进社区发展的社区服务项目,如社会福利服务、合作服务、、生产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康乐服务等有较大发展,逐渐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部分。 中国中国的社区工作& 北宋时期(960~1127)产生的,是古代社区组织的创始。历代相传的乡约,均自发地组织教化,结合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条件促进社区的福利和提高道德风尚,其内容和做法与现代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要求有相通之处。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特别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依靠社会基层组织,做了大量的社区工作。50年代初期,社区工作的具体任务,主要由与负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性的社会基层组织,由基层政权组织进行经常性指导与支持,上下联系密切,成为基层社区组织。这种组织由当地众望所归的离休、退休人员和其他志愿人士组成。任务是办理本社区的公共事业、公益事业和基层民政工作。不同的社区还分别制订“街规民约”或“村规民约”,赋予社区成员认同的内容与目标,体现共同意识。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遍及全国,基层社区工作形成网络。
中国社区服务/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的一种]
中国的社区服务主要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互助活动,解决本社区内的社会问题。目的是协调,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50年代,街道、居民委员会开展了照顾老人、孤儿、残疾人和贫困户,挽救失足青少年等社会工作,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1987年以后,普遍开展了适应公共福利社会化要求的社区服务,建立了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市、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社区服务领导委员会;县镇、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直接推动居民组织及有关单位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中国的社区服务体系,大体可以概括为8类服务系列:①老年人服务系列。包括(、分散包护组)、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或活动站(室);老年人法律咨询和婚姻介绍所;老年人学校。②残疾人服务系列。包括社会福利生产单位;精神病人工疗站;弱智儿童寄托所或启智班;残疾人活动站(室);残疾人婚姻介绍所;精神病人看护组。③拥军优属服务系列。包括拥军优属服务小分队;拥军优属“一条龙”服务网;智力拥军、优属培训基地;扶持优抚对象勤劳致富服务站;烈军属包户组。④幼少儿服务系列。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校外辅导班;儿童食堂、少年之家;帮教小组。⑤婚丧服务系列。包括红白事理事会;婚前教育学校;婚、丧事服务组。⑥康复医疗服务系列。包括康复医疗、咨询站;楼院医务点。⑦救济、保险系列。包括扶持对象生产自救和贫困户勤劳致富;残疾人保险服务等。⑧便民服务系列。包括生活服务网点;家庭劳务服务;安全防范服务。此外,还开展了为双职工和较高层次人员提供的家庭服务,以及文化生活、心理咨询和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生活服务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37:13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适用课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LASS2024)【访问量:98827】
social welfare
(NASW)1999
residual welfare
2instituional welfare
192020201936
19331935(income support)
1941welfare statewarfare state19421948
20507019601975GDP15%25%
197919801996198320226567199619701996
welfare pluralismmixed economic1994DBDC10 200521
(function)
首先,社会福利具有更高保障的功能。社会福利是以全体社会成员更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具有全民性、公平性和从优性,因而比起社会救助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的基本生活保障来,更能让国民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因而更有助于社会稳定。
其次,社会福利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毋庸置疑,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也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但社会救助维护的是底线公平,社会保险更关注的权利义务间的对等,社会福利则主要通过税收或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社会公平,如普遍的基础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保障等。
第三,社会福利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总体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的调节功能十分显著。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甚至被称为国家的福利投资
205010%5%25%
welfare rgime-1944Myrdal [18]
WilenskyLebeaux)1958年[19] the economythe economy
蒂特马斯(Titmuss [20] 1974[21] 16handmeiden modeuniversality(selectivity)相结合
蒂特马斯的划分方法
工业成就型
制度再分配型
艾斯平-安德森的方法
保守合作主义型
自由主义型
社会民主主义型
盎格鲁-撒克迅
斯堪地那维亚
思想与历史渊源
工人的收入扶持政策
贫困与失业的救助
所有人平等与公平的再分配
给付的基本原则
缴费型的原则
选择型的原则
普享型的原则
给付的技术原则
社会保险型的原则
目标定位型的原则
再分配型的原则
部分给付型(缴费关联与收入关联的)
家计调查型
可及性的方式
社会地位与工作环境
需求与贫困程度
公民地位与居住资格
就业关联型的缴费
管理与控制决策
社会伙伴合作制
中央政府控制
国家与地方政府控制
FurnissTilton1977[24] positive statesocial security state(social welfare state)----
-1999family failure
90-CastlesMitchell[27]--18OECDGDP-安德森三分法的复制,例如第一类是“转移支出低/津贴给付平等”类型的国家,对应于自由主义模式,第二类是“转移支付高/给付平等程度低”类型的国家,对应于保守主义模式,第三类是“转移支付高和津贴给付平等”类型的国家,对应于民主主义模式。他们争论的是第四种类型的识别问题,认为还存在着一种“转移支付低/给付平等程度高Antipodean states-
丹麦学者艾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1990 welfare rgime19991990-WRWelfare Rgimedecommodification(defamilialization)- [6]
第一种类型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在这种福利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不同程度地运用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救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这种源于“济贫法”传统的制度所给付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收入较低、依靠国家救助的工人阶层;因此,这种体制的非商品化效应最低,社会权利的扩张受到有力地抑制,建立的社会秩序属于分层化的类型。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即主要是盎格鲁--
综观各国的社会福利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制度类型:救助型社会福利制度、就业关联社会福利制度、国家保障型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型社会福利制度、自我储蓄型社会福利制度。
&&&& 191719171113
&&&& 19411942194820
209019905.7%19968.2%47%90200234.34.9%2001GDP11%19801999
120007801/5
800009000012%15%25
慈善互助是人类社会最为悠远流长的社会福利制度。“慈者,爱也”,指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抚,即所谓的“上曰爱下曰慈”。“善者,吉也”,意为和善、亲善、友好。“慈善”二字合用,则是“仁慈”、“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意思。慈善互助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关怀救济、邻里互助服务、亲友借贷、团体自助等。社会捐赠是指社会成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对社会弱者的无偿援助,通常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等特征。社会捐赠通常有捐款、捐物或提供相关服务(如医疗救治)等形式。
203020003/412%7.8%5.3%20052603742005
3002006626310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BMGBMG600151520042005 6.1
反观中国的慈善捐赠,不仅总量小,而且国民的慈善意识、国家的相关税法还不配套。根据媒体报道,200513610110001099%200526033878.202005171.30.161/5500
关于福利项目缴费和福利服务收费的争论有不少,但缺乏经验性的证据。支持收费的观点是:从心理学上分析,当接受者自己支付费用的时候,即使他们仍得到部分补贴,他们也不会感到污名和羞愧。缴费行为还被认为能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行为主义者认为,用者付费可以制约滥用。反对方认为,虽然收费能够抑制部分使用者的过度使用,但是即使是少量的收费也会阻止部分人群使用服务,因为他们太贫困以至于即使是名义上的收费也会成为负担。还有的观点认为,缴费会引致更大的用者需求。因为他们的信念是不管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他们都已经为此付费了。
1.筹资原则和方式
pay as you go(pay as you& &earn)
&[案例讨论]
直击巴菲特散财370亿美元捐赠也要找最能干的人
03:02:5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特约记者冯郁青发自纽约
美国东部时间26日下午1:35,纽约曼哈顿中城喜来登酒店,梅琳达比预定时间晚了5分钟出现在记者面前。坐在她左边的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富豪,右边的是世界第二大富豪,二者的财富将近1000亿美元。
来自全球的众多记者正在等待着第二大富豪沃伦·巴菲特如何解释他的巨额捐赠计划:巴菲特准备将370亿美元的资产分批捐给梅琳达和她丈夫比尔·盖茨共同掌管的基金会。
捐赠也要找最能干的人
虽然和梅琳达同样晚到5分钟的,还有巴菲特和盖茨,但这似乎并未影响现场的气氛。
身着灰色西装的巴菲特一头银发,态度安详,看起来和普通75岁的老人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谈吐很是幽默风趣,经常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巴菲特再一次介绍了捐赠方案,他计划把自己所持股票的85%捐赠给5家基金会,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MG)将收到全部捐赠额的六分之五。另外4家基金会分别是以巴菲特已故妻子命名的苏珊·汤姆森·巴菲特(Susan Thompson Buffett)基金会和他三个子女经营的基金会。
目前巴菲特个人财富为440亿美元左右。他计划总共向BMG捐出1000万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类股,日前市值为370亿美元,后者每年将收到其中的5%。巴菲特的捐赠几乎将BMG300亿美元左右的基金再翻一倍,这样的捐赠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基金会。
“我非常喜欢赚钱这项工作,而且做得非常擅长,但经营基金会不是我的长项。如果投资的话,一定要找非常能干的经理人确保投资最大可能的盈利。将钱捐赠给基金会,也一定要找最能干的人,盖茨夫妇就是这样的人。”巴菲特笑着说。
今年7月1日开始,BMG将收到巴菲特2006年期间的50万股B类股捐赠,以上周五该股票3071.01美元收盘价为标准,第一次捐赠价值为15亿美元左右。
当有记者问巴菲特,他的子女做错了什么让他对自己的财产作出这样的分配,现场一片笑声。
巴菲特认为将巨额财富留给子女会使他们失去向上奋斗的动力,也不利于这个社会的平等观念。“我的子女已经比这个国家99%的孩子有更多的优势,”巴菲特解释说,“他们已经生活得非常舒适,把从社会得到的财富回赠给社会一直是我的信念。”
因亡妻而改变的计划
盖茨回忆说,从1991年认识巴菲特起,巴菲特关于财富应该回馈社会的想法使他开始想到创办基金会。
“2001年的时候,我和巴菲特的一些朋友,谈起全球健康的问题,”盖茨说,“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兴奋可以有机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盖茨与夫人创办的BMG于2000年正式成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资产超过270亿美元,每年捐助至少10亿美元。
该基金一直致力于提高贫困国家的公众医疗尤其是控制非洲的疟疾、艾滋病和提高美国公共教育的水平。去年盖茨夫妇还因为对控制疟疾的捐赠和U2主唱波诺共同获得《时代》年度人物称号。
“巴菲特的捐赠将使我们基金会在公共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工作更加深入,更快地达到我们的目标,而不会将基金用于横向扩展的其他项目。”梅琳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巴菲特将成为盖茨基金会除了盖茨夫妇之外的第三位董事,但是他表示不会参与决策的过程。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网站上,巴菲特声明了对捐赠之后的要求:首先,盖茨夫妇两人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活着,并有对BMG的决策能力;其次,BMG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条件,将捐献只用于慈善事业;最后,从2009年开始,BMG每年对外进行慈善事业总花费必须不少于巴菲特前一年所做捐献数额与BMG5%净资产相加的总额。
在美国,富豪阶层皆有在死后或生前将巨额财产捐赠给社会的传统。此前,巴菲特一直坚持要在去世之后再捐赠财产,他认为资产在他的管理之下会持续增值,到去世的时候,他会向社会回馈更多。但是其妻子,72岁的苏珊·巴菲特的去世改变了他的主意。
“苏珊比我年轻,而且女人一般会比男人要长寿,”巴菲特说,“我一直认为苏珊会喜欢将我们的资产捐赠出去这个过程。”
这一次巴菲特也对以其妻子命名的苏珊·汤姆森·巴菲特基金会捐赠了目前市值约31亿美元的股票。该基金会主要致力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支持堕胎权利以及防治核扩散,这也是巴菲特本人非常关注的话题。
一位意大利的记者给了巴菲特另一个提议:“为什么不把这笔财富捐给美国政府?”
在一片笑声中,巴菲特说:“你可以选择把财产留给政府,或者通过慈善机构帮助他人。我认为,盖茨基金会从这笔财富中产生出来的益处要大于我把它交给美国财政部。”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未来
由于巴菲特的捐赠额度与股票的未来走势相关,其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走势成为关注焦点。
对此,巴菲特很有信心,“如果我认为此举会对股票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就不会这样做。”
巴菲特转让大量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并没有引起大的股价波动。《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过去几年间市场已经对巴菲特可能放手这家公司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市盈率要小于15倍,甚至小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7倍市盈率均值。而此前十年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市盈率平均为35倍。
26日,伯克希尔·哈撒韦A类股下跌了600美元(0.65%),收于91500美元/股,B类股下跌了63.01美元(2.05%),收于3008美元/股。
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本来就不如大部分的资本股交易频繁,每年不过是15%,如果捐赠出去的股票每年都卖出,那么交易量就达到了17%,而纽约证券交易市场上的很多股票交易率超过100%。
“所以,我看不出有任何不利的方面,”巴菲特说,“当然对于我工作的热情和精力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我热爱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项工作。”
.cn 2006082910:13
9岁的阿隆整日在采石场超负荷劳动,身体发育严重不良,看起来像六七岁的样子。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雇佣童工似乎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但在非洲,近年来童工的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这些还未成年的儿童为了不被饿死而在许多危险的地方从事着与大人们一样的工作。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区废弃的采石场中,为了把那些坚固的大石头运走,非洲的孩子们不得不直接用他们手中的锤子把一块块的大石头敲成碎片。
在“炼狱”中劳作
为了这些石头能够比较轻易的敲碎,他们先把没用的轮胎、废弃的塑料甚至旧橡胶鞋点燃放在一个大坑里和石头一起烤。到了晚上,大部分塑料燃料都会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有毒浓烟,整个采石场就好像是但丁笔下的炼狱。
阿隆班达就是在这个炼狱中工作了不到两个星期的非洲孩子。他今年9岁,这是一个穿着运动T恤玩着滑板的年龄。而现在,阿隆每天的工作就是用自己全身的力气把一块块足球大小的石头敲碎。由于工地缺乏锤子,他只好用大型钢钉一下一下把石头砸碎。
如果运气够好的话,阿隆一个星期能够砸出半袋石头粉末,而他的祖母就负责把这些袋子卖出去。在混凝土收购商那里,每袋石头只能卖1万克瓦查(约合3美元)。但是她已经很满足了——这笔钱足以让她们吃上东西而不会挨饿。
在全球化的今天,童工的数量已经急速下降。但是在非洲,14岁以下的孩子中有超过25%从事着各种各样和阿隆一样艰苦的工作。这个比例和1960年世界童工比例一样。
父母患艾滋儿童来养家
据赞比亚的一个援助儿童、童工的组织—耶稣关怀组织的工作人员伊玛说,“许多大人得了艾滋,结果就是许多儿童变成一个家庭的‘家长’。其中也有些父母还活着,却什么也做不了,只是病着,儿童必须照顾双亲,这些做父母的把子女推出家门去找食物。”
最可悲的是,大部分童工都是免费劳力。赞比亚法律严禁雇佣13岁以下的儿童,只允许13到15岁儿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所以,大部分童工都是非法的。
做妓女仅为生存
一位赞比亚劳工部官员透露,尽管政府在想办法,事实上,童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他说,“我曾听说过做妓女的儿童说他们宁愿死于艾滋病,因为比起饿死,艾滋病死得要慢些。”
对儿童而言,选择去做妓女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赚钱。
伊玛说,在过去的4年里,她工作的组织在采石场救了1000多童工出来,让他们在组织属下的学校念书,借钱给他们的父母,让他们做些小生意,例如开个路边小店。
但是卢萨卡有3个很大的采石场,在好几百的儿童被解救出来送进学校的同时,更多的儿童跳进去取代他们的位置。
无家可归、无人监管的儿童在街上闲晃,每天只须花30美分,就可以让他们来磨碎石头。这是个疲劳的、乏味的工作。童工一个星期要做6到7天,但基本上什么都拿不到。
“我宁可死于艾滋病,因为那样会比被活活饿死要活得久一点。一个非洲童妓说”
“饥饿,还要还债”
50岁的穆勒勒玛夫人和她的孙子阿隆住在卢萨卡的一个贫民窟里,住着用泥墙把1个单间隔成的1间间的木头房子,加起来只有8到12英尺那么大。
没有电,丝丝阳光从石棉屋顶缝隙里透出来,给了这个黑房子一些光亮。
也没有厕所,人体粪便的臭味从屋外的树丛里飘散过来。1根绳子栓着1条床单把1张旧的泡沫沙发、2个木椅子和厨房隔开。
阿隆的母亲在2001年死了之后,阿隆就和祖母住在一起。他的父亲在哪是个谜。
阿隆长得很英俊,但是明显营养不良。对于1个9岁的儿童,他太矮了,还不到4英尺高,看起来才6、7岁。
卖砂砾拿到的钱刚好够祖母还债、付使用社区的水的费用,剩下的几乎刚够祖孙俩买一些玉米和干鱼粉,那是他们两餐的食物。穆勒勒玛说,“我们不吃早餐,午餐吃甜马铃薯,然后等着吃晚餐。如果吃了早餐,晚上就没东西吃了。”
像其他卢萨卡人那样,穆勒勒玛说她会去磨石头是因为别无选择。
“如果我怜悯她们,那她们吃什么呢?”
有着3个女儿的40岁妇女祖鲁说,“这个工作根本没有利润。”自从2002年警察关闭了祖鲁在市区开的没有执照的蔬菜站后,祖鲁就在卢萨卡的采石场做起磨碎石的工作。
祖鲁的丈夫去年得了艾滋死了。在中午下课之后,她的3个女儿也去采石场帮母亲,以担起家庭的重任。2个小女儿用特制的符合她们使用的斧头砸碎石头。她们分别才7、8岁。
只需5万克瓦查(约合15美元),一个施工工程工人就可以买到齐胸高的砂砾,那足够他们粉刷3个星期了。
但磨石工人要积累到那么多的砂砾是很困难的,很多时候2到3个星期才能做到1次那么多,而能拿到的钱实在太少了。
祖鲁说她没有时间去思量她的3个女儿的命运,“如果我怜悯她们,那她们吃什么呢?”
非洲童工暴增三大原因
据美国有关部门最新调查,2004年非洲有超过4900万14岁以下的童工,这个数据比四年前增加了1300万。他们并不是像发达国家孩子一样简单的做做家务、浇浇花园。他们是妓女、矿工、建筑工、搬运工、街边小贩,并且经常拿不到报酬。
2001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肯尼亚,大约三分之一的咖啡采摘工是儿童。而在坦桑尼亚,有25000名儿童在种植园或矿井中从事危险工作。
那么童工比率为何在非洲如此居高不下呢?
1.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的确能够降低童工的比例,但是在非洲,44%的家庭日收入不足1美元。因此,让孩子工作赚钱已经成为此间社会的共识。
2.由于非洲地区令人惊愕的艾滋病感染率,成千上万的孤儿为了生存和偿还死去父母的债务不得不外出工作。为了生存下去,大部分孩子最终沦为了小贩、小偷以及妓女。美国一位独立研究员200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艾滋病使得童工的数量上升了30%。
3.人口膨胀也是童工增加的原因之一。根据一个非赢利研究组织的人口报告,在目前,非洲人口有40%小于15岁,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还不到20%。
国际劳工组织驻赞比亚的技术专家鲍尔森说:“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深入了解整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而不仅仅是它的数量。政局不稳、冲突和战争、贫穷、艾滋病,都是其产生的原因。”
社会福利&& 特性和功能&&& 制度体系&&& 福利经济学 福利国家 历史学派 费边主义 有效需求理论 贝弗里奇报告&& 充分就业 新自由主义& 社会福利制度类型& &&& 资金筹措&&& 税式支出
参考文献:
1、梁鸿:《“国民社会保障权利”论及其发展的探讨》,复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
2、约翰o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
3、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
4、赵慧英、于丹:《社会保障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
5、童星:《社会保障与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6、霍布森:《财富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7、庇古:《福利经济学》,伦敦麦克米伦公司,1972年
8、陈银娥:《社会福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9、郑秉文、和春雷:《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
10、王卫平、黄宏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群言出版社,2004年
11、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1年
17、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18、约翰1990
2420056202
25、()20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工作职业道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