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上海土地规划划时,原城镇用地可以规划为农村居民点吗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 根据《南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规划至2020年南沙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面积17837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2520公顷),独立工矿用地206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5.57%和2.96%。
&&&(1)南沙区人口及建设用地总规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是确定城镇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根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广州市南沙区城市总体规划》、《南沙新区发展规划》,预测南沙区人口发展规模如下:&本次规划预测南沙地区2017年人口规模为90-110万,2020年人口规模为170-190万,2025年人口规模为190-220万,符合南沙地区的适度人口规模应在180至300万的预期。规划至2020年,南沙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452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903公顷以内
&&&(2)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由2013年的7398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1526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10.62%调整为21.88%。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集中在明珠湾区和万顷沙镇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地。既要利用原有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独立工矿用地,同时也要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进行城镇建设,以便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
&&&(3)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由2013年的4594公顷调整为2020年的2520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6.59%调整为3.61%。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降低,部分中心村用地有少量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
&&&(3)独立工矿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区指的是独立于城市、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之外的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主导地类为采矿用地、独立建设用地,可与交通水利用地相容。本次规划修改划定独立工矿区面积2066公顷,主要分布在黄阁镇东部、横沥镇西部、珠江街道中部以及龙穴街道和万顷沙镇的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年)
发布日期:
江北政府网
色调调节:
  农村居民点及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第一条整治目的
  以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引导、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推动农村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在耕地量、质不下降的同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科学安排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等用地,积极配合村庄撤并与改造,减少乡村建设用地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保证中心村的用地需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另外,在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同时,应重视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文化遗产,重点加强对慈城古镇的保护,不应一刀切的推行拆旧建新或村庄撤并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任务
  1、开展农田整治,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
  2、推进村庄整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更新建设;
  3、在依法依规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上,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
  4、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农村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统筹规划使用。
  第三条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本次村庄整治规划的建新点和中心村的选址及相关内容与新农村规划、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规划均进行了较好的衔接。
  第四条村庄分类
  规划将全区现有的98个自然村,总面积17399.46公顷,分为改居型、中心村型、基层村型、撤并村型四大类型。其中,村改居型包括5个自然村,总面积907.75公顷,规划期间内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参照城镇居住小区建设用地标准执行,规划中划入城镇建设用地区;中心村型包括4个自然村,总面积1129.17公顷,规划期间内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在80-120平方米之间,规划引导其适度发展;基层村型包括52个自然村,总面积8769.60公顷,规划期内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在80-100平方米之间,规划期间继续保留;撤并村型包括37个自然村,总面积6592.94公顷,其中规划期内予复垦的面积为904.98公顷。
  第五条整治目标
  1.农村居民点指标调控
  规划期内,规划安排新增农村居民用地44.90公顷,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兼顾基层村用地需要,并与旧村缩并相挂钩,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
  到规划期末,农村人口降至3.34万人,农村居民点规模从规划基期的1002.98公顷缩小到373.90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由规划基期的123.06平方米降至111.95平方米。江北区各个街道(镇)农村居民点的人均建设用地情况见表F5-2。
  2.土地开发规划
  规划期内,全区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321.54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数的22.74%,主要分布在慈城镇、洪塘街道和庄桥街道。
  3.土地整理规划
  规划期内,安排土地整理项目的村庄总面积为5617.48公顷,主要位于慈城镇、洪塘街道和庄桥街道。主要对整理项目区内的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进行整理,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87.32公顷。
  4.村庄复垦规划
  划入撤并村型的37个自然村总面积6592.94公顷,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安排复垦后用途,预计复垦新增耕地904.98公顷。
  5.生态及基础设施规划
  (1)完善排水系统,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垃圾等废气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自来水普及率达98%。
  (2)通村主干道道路硬化率99%。通村及镇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镇内主干道硬化;通中心村主干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3)中心村建成区,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率达到95%以上,公园绿地人均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人。
  江北区规划近期年期间无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趁现在的双手还能拥抱彼此,趁我们还能呼吸,去见你想见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潜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同为例
下载积分:1250
内容提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潜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同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9:00:2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2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潜力的理论与实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的位置:&>&
 & 
 & 
 & 
主办单位:温岭市国土资源局网络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浙江省温岭市国土资源局
单位地址:太平街道东门北路235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采用Windows 2000 以上版本操作系统,或者更高屏幕分辨率 最佳浏览器IE 7.0以上版本浏览器
如果您在本页发现错误,请用鼠标选择出错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 CTRL + ENTER 键
技术支持: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1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由小农经济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并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变化。在当前的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规划中,由于有些地区未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导致盲目“让农民上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有些地方的农民“应该上楼”而没有“上楼”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国内外关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评价、空间布局和利用规划等方面。国外城市化水平高,研究的主要是城市边缘地带的居民点模式、空间分布、用地增长特点及原因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地矛盾,促进地区全面发展[1-5],如Anna Haines和Ph.D[5]研究了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的4个常用措施———最低规模、购买发展权、转移发展权和划定保护区。国内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大多是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而开展的,研究内容...&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2010年,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耕地保护形势非常严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耕地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同时推动城市良性发展,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解决耕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目前,很多农村居民点中不同年代建筑物相互交叉、高低不一,新住宅见缝插针,各家各户独立成型;各类畜禽散养于户内,污染企业混杂村内;道路宽窄不一、曲折不畅,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滞水难排。[1]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由于各地区农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土地的整理模式也必然不同。本文所指的农村理论+科技THEORIES&TECHNOLOGIESC广on西st城ru镇c建tio设n74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是从各地具...&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一、引言一直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建设用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村庄布局较为分散,呈“满天星”式分布,且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镇,导致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住房空置现象严重,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劳务输出大省,空心村现象较为普遍,数量众多,用地浪费现象严重。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由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是我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点,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现代化乡村社区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有关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1〕〔2〕〔3〕〔4〕农村居民点整理、〔5〕〔6〕〔7〕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因素、〔8〕〔9〕〔10〕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11〕〔12〕〔13〕农村居民点...&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增长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式亟需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挖潜转变。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居民点建设布局分散,普遍存在着“空心村”现象,宅基地占地普遍超标[1],这一客观情况为我国土地利用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条件。通过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来盘活这些存量建设用地,是实现土地利用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之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模式、组织模式和资金筹集模式的综合[2],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内容。国外学者对土地整理模式的研究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主要是对一些土地整理成功模式的归纳提升[3-8]。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农村居民点整理问题的研究开展较多,主要涉及农村居民点整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9]、驱动力[10-11]、整理潜力及测算方法[12-13]、整理模式[14-17]等方面,其中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笔者以昆明市为例,分别从居...&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对建设用地持续迫切的需求,建设用地扩张,尤其是城镇用地空间拓展成为我国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特征[1],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在自身经济发展和城镇用地扩张的双重压力下呈缓慢增长趋势。然而同期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缓慢的用地规模增长意味着快速的人均用地增加,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日益粗放,出现“农村减人不减地”的奇特现象,对我国耕地资源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2]。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在全国,区域和个案城市三个尺度都有所涉及[3],定量分析以对区域和个案城市为主[4-5],在全国尺度上则多为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6-7]。总结已有的研究,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类:自然因素,如坡度、海拔、耕地资源;人口和家庭因素,如人口规模、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因素,如工、农业产值、农村居民收入因素;交通因素,如交通运输水平、与河流或者公路的距离;政策制度因素,如农村...&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利于完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理论体系。同时,我国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低效粗放、闲置浪费现象突出,已经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1]。“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指乡镇管辖范围内(除了建制镇政府所在建成区以外)的所有村庄、集镇用地,包括农民居住区的主房用地、附房用地以及晒场、庭院、宅旁绿地、围墙等用地,也包括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则指权属为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可以分为宅基地、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用地、村企用地、闲置用地。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于概念的使用存在差异。地理学研究领域学者侧重以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定义,而经济学、法学领域学者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概念使用较多。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需要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探究,因此本文会涉及上述多个概念。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目前研究的薄...&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