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运营看的书做新媒体运营

如果你想转行做新媒体运营,先想清楚这10个问题|
稿源:鸟哥笔记
摘要: 前几年,「产品经理」火得一塌糊涂,名字好听还有逼格,不像我们做新媒体运营的,都自称「小编」,与人聊天先弱三分。但现在,不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对「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愈加认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虑 ...前几年,「产品经理」火得一塌糊涂,名字好听还有逼格,不像我们做新媒体运营的,都自称「小编」,与人聊天先弱三分。但现在,不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对「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愈加认可,如果你正好也在考虑转行做「新媒体运营」,我有一些经验和感受,和你分享。一、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晚吗?首先业内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微信公众号的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但专业内容的红利期正在发生。流量红利期的结束,意味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更考验运营者绝对实力,而不仅仅是“网感”与“小聪明”。具体有以下三个维度的变化:首先,不论是 C 端读者,还是 B 端企业主,对「以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早已不再陌生,这意味着用户教育成本大大降低。其次,能够抓住新的专业红利的,往往在某一领域内有深厚积累的人。他们站在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哪儿能挣钱,哪儿有风险,看得非常清楚,既有积累又有眼界,普通新人想在这方面分一杯羹非常难。第三,新媒体主要是在工具端的创新,而其承载的内核还是知识、洞见、观察或者说是用户服务。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其他行业的老手、专家用较低的成本,来到新媒体这块土地上耕耘和收获。所以,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内有很深厚的积累(比如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英语口语老师或者一名经验丰富的家政从业者),目前想转型做新媒体,依然有很多机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文笔不好,或者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就觉得做不了新媒体,新媒体最关键的,还是基于某一个细分领域,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稳定的、可预期的用户价值。二、你是真的喜欢,还是觉得门槛低?坦诚面对自己,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你喜欢做新媒体运营,希望你清楚:那些从业者热衷讨论的点赞、转发、10W+ 的背后,往往是长期熬夜、不固定加班、反复改稿。其中,重点不是熬夜、加班、改稿,而是长期、不固定与反复…新媒体说到底,是直面用户的,这份工作,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用户理解能力与产品体验能力。所以,这是一份细活儿,粗人干不了。我遇到过几个有激情的同龄人,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对未来充满(一朝成名)希望,但有些伤人的事实是:前期的喜欢,往往是对别人成功的低估,以及对自己热情的盲信。如果是因为「门槛低——毕竟谁都可以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原因,那我建议你千万慎重。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乎所有外行都说新媒体的门槛低,但实际上呢?它的“进入门槛”确实低。比如:我认识的有些在校生,靠公众号赞赏就能养活自己;我表姐的姑妈,正张罗着开个公众号去卖茶叶;我们楼上公司收发快递的前台,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而这种人人都做公众号的现象,自然而然营造出了「做新媒体没有什么门槛」的假象。但实际上,新媒体的“竞争门槛”非常高。目前已经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有2000万,但你每天都在看的有几个?一点建议,不管多么喜欢,或者多么想做,都希望你能管理好自己的预期。三、转行成本有多高,你考虑清楚了吗?假如我现在是某个服装线下门店的销售,那我转行做金融行业的新媒体,难么?难。转行做新媒体是个笼统的说法,而给我发薪水的新媒体岗位,肯定设立在某个具体领域,甚至只依托于某一个产品的运营与销售上。这个时候,如果做不到一往无前杀进行业,那就抽三天时间想想,胜任这份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财力。一天想清楚一点,就挺好,如果能列出来,写在纸上,更好。除了上述有工作经历的,还有一种就是像我这种,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新媒体编辑——白纸一张入行。听起来不错,充满无限可能性而且不存在转行成本。但实际上,这注定就是弱势,即使投入再多时间、精力来打磨自己的实操技术,充其量只是新媒体这个工具用得熟练,是「术」的层面;而公司要的是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对产品价值的熟知、对用户需求的感知,这些都是「道」的层面,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积累。相较于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选择哪个行业进入更为关键。做服装还是做金融?慎重选择,量力而行;一旦决定,也就不要反反复复,扎根到行业里去。四、转行做新媒体后,有没有偏离你的职业规划?三个月前,有个大学同学找我求助:教我做新媒体运营吧。我问她为啥要学这个,她的回答很直接:学会新媒体运营,然后找家公司任职,通过工作来锻炼文字写作和运营思维,以后自己开个咖啡店,自己做起来也方便。听起来就不太靠谱,虽然很真实,其中还表达出她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这次的转行计划,也是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做准备。单从这点看,我不如她。刚入行的时候,哪儿有什么职业规划,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觉得做得有意义,能小步快跑就很好。通常在一个职业上深耕细作,方向大概两种:一、专业岗。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本质上算是个靠手艺过活儿。二、管理岗。在专业岗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领导力,最终成为管理层。那你呢?以后想做什么?想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是想精通某一项技能,还是目标成为管理者,前者对专业能力要求高,后者更要求综合能力。五、想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我工作半年的时候,有家公司月薪 10K 挖我,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虽然当时我的工资是 4K。为什么?心虚。去了之后,我能干什么?我牛逼在哪儿?是我文案写得好,还是排版做得漂亮,亦或是选题对用户口味?我能独挡一面吗?这么一想,心里很是惶恐。因为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项不可替代的能力。好像什么都会做一点,懂一点,但是哪一块的积累都不足以达到行业顶尖水平。总得来说,花架子多,底子不实。前几天有用户在后台留言,说很苦恼,刚进一家公司做新媒体,不知道做全才还是做专才。我想,也许他是因为「木桶效应」在作怪,导致不补上自己的短板就不踏实。可现实是,在一个群体里面,我们不是木桶,是那块木板。只有让自己更长,才有机会让“木桶”容纳更多的水,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公司内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自己最擅长什么,我们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都用到自身的成长上来,即使换个“木桶”,我们也是那块最长的木板。六、你能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吗?为什么叫“新媒体运营”,关键就在于,你要保持一颗时刻对用户敏感的心,或者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我曾听老板说:他好几次和商务范创始人邓潍在一个场合吃饭,吃着吃着,邓潍就把电脑拿出来了——登录后台,改稿。一个顶级大号的主创尚且如此,别说我们这些新手了。所以,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加班,这个加班不是公司需要,而是你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完成职业能力上的积累。坦白讲,做了一年,几乎每天都是工程师给我微笑说再见。自从负责公司公众号以来,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时间不够用。这一点贯穿于找选题、排版、起标题、配图到保存发送的整个操作过程。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积累不够。改变的方法也无他,只能靠时间去填补经验和认知上的不足。别人每天工作 8 个小时,你可能额外需要 4 小时用在想选题、回答用户提问、评论读者留言。这还不算私下给自己充电的读书时间。前两天是微信公众号四周年的日子,有个同行在朋友圈说了这么一句话:做公众号的小老板能少奋斗 10 年,做公众号写稿子的小编会少活 10 年。虽然这句吐槽有点无奈,但这哥们仍然乐此不疲的写着。对了,他是去年从一个商场销售转行做了新媒体编辑,一年出了 100 多篇平均 10W+ 的文章,抛开他所在的平台来说,他个人的成长和投入,让我自愧不如。比如,前几天晚上他私聊问我有没有色色的动图,看来不是去撩妹,就是在自慰。可我这么纯洁,哪儿有这个。七、是不是必须文笔好才能干?真正文笔好的,特别爱写字儿的,应该去当作家。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把字儿写对,语句通顺,用户看得懂,就够了。写得多了,文字功力也会日渐深厚。但是你要拿着自己当年新概念作文获过奖这事儿,信誓旦旦告诉 HR ,你能胜任公司新媒体一职。那结局很可能瞬间被 OUT .事实上,真正支撑新媒体在百万千万用户面前风生水起的,不是讨喜的文字和搞笑的动图,而是内容背后的用户需求和商业逻辑。这就要求,你知道你接下来要进的公司是卖啥的,是卖灯泡还是卖保险,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你得清楚老板的需求,其他部门的压力,抓紧时间摸清楚新媒体部门在公司整个流程中处于什么环节,扮演什么角色。说到底,这是商业理解能力。所以,我们有一个观点: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本质上也是在运营一家公司。八、每天都要接受用户的考核曾经在快工作满一年的时候,写过一篇 7500 字干货心得,开篇提了一句:我认为新媒体是个很光明的行业……这个「光明」除了对整个新媒体行业充满信心,更是对这份工作本身的现实描绘。每一篇推送的稿子,其背后的数据都是即时可见的,阅读量、转发量、收藏量、转化率(购买人数/阅读人数)。每次推送结束后,所有数据和内容本身,都会赤裸裸的摆在那里,接受用户的评价、老板的挑剔、同事的建议以及同行的攀比。这句话的重点是每次。特别是日更的同行,几乎每天都饱受着阅读量的摧残,不是说老板万事以阅读量来衡量 KPI,而是你一偷懒,内容质量的下降就会非常明显,这个藏不住。也许会有人想到刷刷阅读量、用户什么的,但是用户和老板又不傻,内容的好坏,怎么可能读不出来?千万别傻呵呵的以为自己比用户聪明。我很克制地输出内容,也是怕这个,担心自己积累的太少,所谓的见识可能特别浅薄。再者说,刷阅读量这种作弊的事儿,你的竞争对手看得最清楚,他们巴不得抓住你把柄。竞争对手比你更在意你的数据。为什么老板经常和我强调:新媒体这行很锻炼人。因为你得要脸,所以每一步都扛着压力,老老实实地往前走。九、新媒体是个大概念,你要做哪一类?不是做哪一个行业,而是做哪一种类型,我简单梳理一下,大致分成两大类,供参考:1)企业新媒体,还是得重形象企业新媒体,本质上就是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用户口碑或者推动销售转化。前者是硬性要求,后者是锦上添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是:真正的企业新媒体,不应该被动承担太多销售的压力,希望老板们能够想清楚这事儿。2)自媒体,要想好变现方式自媒体有小部分是有情怀的,但是大部分是需要活下去的,因此,商业变现无可厚非。常见的有两种变现方式:其一,是比较火的内容变现,比如卖广告位的「三表龙门阵」、卖广告文案的「顾爷」、通过内容吸引流量来卖货的「清单」,还有直接付费阅读的「得到」。其二,直接走电商,比如卖衣服的「小黑裙」,卖酸奶的「乐纯的伙伴们」。前者更偏文人,后者更篇商人,有点儿直接和间接的区别。这个想清楚更喜欢哪个就好,最终都是要卖的。十、做新媒体,到底能挣多少钱?上面提到的那句「做公众号的小老板能少奋斗 10 年」,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其实就像淘宝一样,早期坚持下来两三年的卖家,年收入千万也很正常。如果是做个体户的新媒体电商,还没有值得参考的薪酬数据。顺便说下,不要被行业动不动就估值过亿的新闻占据头脑,那只是估值,水分多大也说不清。如果你是准备入职企业新媒体运营,这有一些拉勾网在 8 月初提供了薪酬数据:运营岗的薪酬数据现在运营岗的行业均酬在 8K 左右相信看到这个数字的人,都心头一揪,有这么高吗?其实回过头想想自己入行的时间,也就释然了。薪酬前景观察应届是 4.69K;1-3 年是 7.32K;3-5 年是 12.33K试用期期正常来说都是 4K,转正后会有较为清晰的薪酬规划,以下为插坐学院创始人何川给出的建议:新媒体助理 5-8K新媒体编辑 10-15K新媒体主编 20-25K新媒体总监 30-50K是不是在想,嚯,能有这么高?可能有这个想法的大多和我一样,处于助理或编辑的阶段,做得时间不超过 2 年。但实际上,真得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 3 年以上,那老板自然看得到你的价值。如果看不到,也可以换老板。总结上面 10 个问题,都是这一年来我反思问自己的,属于倒推,不管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做新媒体这行了,咱们再从头到尾捋一遍:关于「转行」本身1、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晚吗?2、你是真的喜欢,还是觉得门槛低?3、转行成本有多高,你考虑清楚了吗?关于「个人」发展4、转行做新媒体后,有没有偏离你的职业规划?5、想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6、你能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吗?关于「新媒体」要求7、是不是必须文笔好才能干?8、每天都要接受用户的考核9、新媒体是个大概念,你要做哪一类?10、做新媒体,到底能挣多少钱?原作者:一番文章来源:插座学院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青瓜传媒原APP顶尖推广,是全球领先APP推广|游戏推广平台金牌服务商!交流②群:
王尼玛、张全蛋、暴走漫画、暴走大事件、暴走看啥片等等账号,相信玩混迹网络的人耳熟能详,仅王尼玛一个微博粉丝就超过了千万量级,暴走漫画微博粉丝已达七百多万,而我也作为项目的公关战略协助者,也有幸参与其中工作。
因尊重职业道德,以下内容不会掺杂公司商业机密,主要帮助大家理解的问题,注重解决方法和流程,以及举一些可选择范围内的例子进行说明,感谢各位看官理解。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从事新媒体工作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但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新媒体,就像许多人去面试新媒体工作,一些公司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新媒体,往往问者“你玩不玩微博啊”或“你有吗”这样的问题,在不专业的公司眼里,新媒体单一的被定性为或者编辑,甚至做的是CTRL+C/V。公司不懂得怎么运作,然后急于求成,再给新人颁发一些变态得难以完成的KPI考核,这完全是恶性循环。
1. 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新媒体运营:如果你连新媒体运营是什么都不知道
新媒体运营工作和文案、编辑、设计工作相辅相成,但不等于就是他们
(1)我们先来谈谈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是什么
媒体,意指两者之间,传播信息的媒介。
新媒体,狭义来说是相对旧媒体,如传统电视媒体、纸媒、广播等,主要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而广义来说,角度各种各样,如,新媒体是指具有时代性、技术革新性、便捷性、多点迅速爆发的传播性,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性等等特征的媒体,这里就不和大家绕理论了。按照平台划分,一般是指微博(主要是指),。
自媒体,则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分类细化,延伸衍变出来的概念,最简单、明显的例子就是不少微博账号更喜欢用XX君、XX大叔、XX姐来命名了,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互动,而新浪也在调整企业号和个人号的权重平衡,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多号发展,加入了橙V的队伍。
自媒体相当于个体的发声器,是个人及表现为个人的团体的宣传出口,自媒体更加强调跨平台多渠道同步更新扩散的操作,除新浪微博、号外,、网易号、百度百家等平台都加入了自媒体这块蛋糕的争夺。而理想化来说,除新闻媒体外的个人账号都可以划分去自媒体,如在B站创作视频的UP主、在秀才艺的、在知乎社区撰写专栏的大牛、乃至是在留言区发一条评论,都是一次一个账号一个点对多个点的传播行为。
自媒体的时代,可以说是,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而网络平台是一个载体,是一个模式。
(2)编辑、文案,新媒体运营各是什么
编辑是指处理稿件的人,包括编写、整理、修改,稿件可以是文字稿件、图片、音频、视频,所以又有文字编辑、美术编辑、音频编辑、视频编辑等岗位。本人在加入暴走之前,是一家动漫资讯实体杂志的主编,而一般文编的工作流程是,策划和选题、组稿和撰写、排版和校对,至出版完成。
文案一般指的是文案撰稿人,是为广告公司服务,为企业品宣、策划部门提供服务,达成销售(大卫奥格威所言:广告就是为了带来销量)及其它直接盈利、或间接转化为盈利的目的,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偏好度、品牌形象,购买意向。随着网络时代发展,你给BOSS发一份工作汇报邮件,在QQ群发一份唱K公告,或者在论坛写一篇帖子,乃至——接下来要说的新媒体运营,发一条微博,这些都属于现代文案行为范畴。
新媒体运营,终于轮到我们主角登场了,是【1】利用新媒体平台【2】在战略指引下,通过策划、【3】内容创作+宣传推广等运营手段【4】达成目的
通过以上4点,我来说明这三者岗位的不同:
编辑和文案可分别服务新旧媒体,但新媒体运营主要负责新媒体平台
编辑、文案和新媒体运营工作环节中皆需要策划,策划既是互联网运营岗位的起源之一,也是一种工作行为
编辑倾向于整合、修改,文案主要负责内容创作,但新媒体运营包含了这两个岗位的侧重点,同时负责从策划到内容完成、再到对外输出的一整套流程
文案和新媒体运营营销的目的性更强
可以看出,新媒体运营除了主负责平台不一样外,还涵盖了编辑和文案的工作,编辑和文案在这里不再是两个岗位,而是新媒体运营工作中的两种路数;加上运营工作本就是为公司从运维到经营、盈利这一系列发展负责的,三者当中,在互联网公司处于最高的排位。
按照优先顺序排列:
运营&新媒体运营(服务于新媒体的一个分支)&文案and编辑
三者的发展目标:
新媒体编辑——新媒体运营——资深 / 高级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运营主管 / 经理(有普通与高级之分)——新媒体运营总监(有普通与高级之分)——运营总监(根据需要,之后也可互换其它CXO级岗位)
助理文案——文案——高级文案——资深文案——文案主任——首席文案(皆以4A公司为标准)
初、中、高级编辑——责任编辑——执行主编——副主编——主编(及资深主编)——执行总编——副总编——总编(及资深总编)
2. 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新媒体运营:如果你连公司都不会选择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强大的公司由多个优秀的团队组成,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团队们的通力合作。
举个例子,如果你原本打算从事广告文案工作,4A级广告公司的壮大是靠创意部、客户服务部、媒介部和互动部(主要针对互联网)多方面付出支撑的,而广告文案则是归属于创意部,在营销传播过程中,一般来说有些弱小。
正如罗素·瑞夫斯(特德·贝茨广告公司董事长)所言:“我并不特别看重文案,我更看重宣传计划。当一个客户出了问题来找我,我会给他设计一个宣传计划,而不是广告。如果10年后,别的情形还是老样子,而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我想那就是这个优质的宣传计划在起作用了。在这个行业中并不仅是文案才能产生推动作用。”
新媒体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所任职的公司不佳、核心业务薄弱、用户定位不准确、BOSS或其它部门能力有限、再或者BOSS对新媒体部不太看重、资源不够强大,或适逢市场环境动荡、资金链出现问题,公司的造血能力势必不足,这时候依赖一两个人力挽狂澜的可能性太小,君不见,就连诸葛亮遇到魏国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尚且失败,何况许多初入行的新媒体运营人员呢?即使有人成功,可复制性太小。
在公司如雨后春笋冒出的时代(虽然资本寒冬来临),求职者不要妄自菲薄,也要去观察所面试的公司,观察流程如下:
整体的战略&对应的策略&局部的战术&没有出现错误的执行
如果决策方面有情况,下面的执行层干得再high,也是事倍功半。
前段时间,有一位想要自己做PPT的微信的朋友来向我取经,我听了他的描述后就把他劝退了。他的策略是通过分享创作心得和PPT模板,吸引关注,然后将自己收集的PPT模板打包按照200元~300元一套的售价给卖出去,形成盈利。我的看法是:
(1)用户定位不清晰
没有做过调研,而是把自己的用户粗暴的定位在低端和高端两个极点。
(2)对用户习惯不清晰
低端用户:一部分自学能力较差,存在伸手党现象,即使给他一篇干货文章,他也不知道自己问题出现在哪里,希望从零开始学习某样技能(速成更佳)。既然迷茫,何谈去购买PPT模板?
高端用户:大神已驾轻就熟;而领导层用户即使不会制作,也可以把任务交给团队下属,或者是外包,花一些钱,省时省力。
(3)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
不了解用户属性,自然不了解用户习惯,不知道他们出没于哪些场所(渠道),推广无从下手,微信号输出的内容也不对等——从而无法窥探到市场全貌。用户的反应可能是这样的:“这里有这么多选择,我为什么要选择你?”而对于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而言,最主流的是运营、产品、技术三大岗位,其它还有设计之类,再分类下去,则有、新媒体运营、JAVA工程师、前端、UI、UE这些细分岗位培训,最后分类下去,则是“如何做好内容”,“如何写产品需求文档”等等具体技能培训了,而“PPT”培训则是属于最末尾的需求。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
(4)商业模式无法铺量
职场人士并不会经常用到一般在会议上、演讲上会使用到,使用频率有局限性,并且网络上有许多免费的PPT模板,更是压缩了PPT微信号的发展空间,这时候PPT微信号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中介性质的“资源收集者”,除非这个号的是主人是一个大IP,以及可以源源不断广输出,做稳定积累。否则,一周做个几单,得不偿失,无法形成铺量的商业模式,必将死亡。
3. 不是人人都适合做新媒体运营:如果你连一个优质账号的条件都不知道
(1)供需关系的达成——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简言之,就是我想要做什么样的账号,给什么样的人看。
深言之:我有什么样的资源,我能提供什么,市场的需求度如何,哪些人需要我提供的东西?
做生意的本质就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不对称信息上面的,比如:
不对称资讯供需关系=我知道,你不知道(英国那些事儿、关爱八卦成长协会),
不对称技能供需关系=我会,你不会(实用技能酱,人人都是微信公众号),
不对称情感供需关系=我有各种故事,你没有(冷笑话精选,回忆专用小马甲)
我很久前做过一个试验,创建了一个以动漫交流为主题的新浪微博,一开始以分享动漫资讯为主,几乎无人问津,之后改用替人照片画成动漫形象的方式,一个月内积攒了一千多粉丝,三个月后到了一万两千粉,甚至开了个人网店达成了盈利,但同样遇到制作成本高昂、商业模式无法铺量的问题,加上工作时间紧张,遂作罢。期间,完全是个人利用些微的业余时间进行运营,没有使用任何公司资源。
这个号的供需关系,就在于我和朋友提供绘画服务,定位于中低端喜爱动漫或绘画、年龄主要是大学到新婚夫妇阶段的用户,满足他们在纪念(如结婚纪念,无法实现的恋情纪念,旅游纪念等)、馈赠(如告白)、秀(如秀自己、秀亲朋好友)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价值。
具体供需流程:在微博放上画像案例(相当于产品上线前、运营所做的内容填充)——在各平台推广,引流至微博及粉丝——拥有第一批——将替种子用户完成的画像放在微博上、互动,吸引微博用户,同时扩建社群——内容再输出+推广+用户转介绍——循环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成本微乎其微,还实现了经济收益,适合个人玩家。当然,对于这个号,我也尝试过、花了100块钱买粉,虽然号称高价活粉,不过并不是我的目标用户,结果我每发一次微博粉丝就往下掉(买粉并不是没有作用,在这里不做扩展)
(2)个人IP的形成——王尼玛、papi酱,还有更多的网红,下一个是你吗?
新媒体运营反反复复强调内容,但内容创作的前提,一离不开我写给什么人看、他们想看什么(需),二离不开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和用户交流的风格是什么(供)。
以王尼玛为例,王尼玛是一个搞笑、逗比,但却充满正能量的人,他给人的感觉是恶搞却不低俗、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有时又能一语惊人,他是年轻人的忠实朋友,在《暴走大事件》里为80后、90后正过名,虽然他从没有大声宣扬、自称过,但对于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年轻人来说,他的感染力已经深入骨髓,传播度极广的暴走表情,以及光在优酷播放量就突破3.4亿(早前数据,现数据暂不公开)的视频,是他两大IP输出。
和其他主要靠着外部平台对微博导流的博主不同,暴走漫画的起家与新浪微博密不可分,而一些娱乐明星、网络写手本就有着影视、歌曲和著作作品,一个歌星甚至只发一条“我今天理了发”就能吸引众多目光,但对于草根是渴望而不可及了。
那么,在没人你之前、你如何聚拢万千目光,成为一个IP?甚至有个妹子过来找我,说她在虎牙做,连衣服都脱了,但就是没有火。
1.选择正确的推广渠道
你要写影评书评可以去豆瓣,你要拍二次元向的视频去B站,你要讨论职场可以去赤兔……就连覆盖面极广的新浪微博和微信,也是有“网络媒体基因及、聊天基因”之分(出自吴军博士《浪潮之巅》一书)。
无论微博、微信还是知乎,你想成为大V,必先选择一个主要及几个次要的分类(或话题),是跟风热点分类还是挖掘潜力股,也是需要考量的。
前者,以起点中文网为例,他们有一位编辑和我说:“在你还没有能力带领潮流之前,不如先顺应潮流”,所以诸君看到了许多一本书火了,接着出现了好多类似书籍,也跟着火的范例。一个道理:顺应市场比开拓市场简单得多;后者,主要说的是红利期,在一个传播渠道或者项目未成熟之前,是有很多规则空子可钻的。比如说2010年新浪微博刚起来的时候,大号较少,一旦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其它相关的大号就会转发,草根积累粉丝比现在容易。那时候推广费用也比较便宜,找一些大号内部友情价转一条才几十块,但如今大号们已各占山头,关系链业已稳固,外围玩家想杀入城门得付出比以前更多的代价。
说完第一点前,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你选择了正确的推广渠道,同时也知道自己面对的用户是怎样的人时,内容不要盲目追随热点,尽量要和他们的喜好重合。暴走漫画的微信公众号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在前段时间几乎篇篇文章阅读量10万+的情况下,有两篇的阅读量差得挺刺眼:一篇是关于里皮上任国足教练的,另一篇是关于朴槿惠闺蜜干政丑闻的。本人的微信公众号下宇说运营(xysyy6),受众群体是学习互联网知识的新人,管理该号的朋友最近为了追热点发了篇悼念卡斯特罗的文章,阅读量也不佳。
内容为王?不错,但内容的来源是你的技能。我只是个业余漫画爱好者,在短短数月没有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就积累了1.2万的微博粉丝,那如果我的技艺精湛呢?
《从零开始做运营》一书的作者、同时在知乎也是大神的张亮在《我是如何在知乎做到10万粉丝的》文章里写到,他靠着10万粉丝的价值,让十多家出版社抛出橄榄枝,同时他建立了,7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开通了流量主。粉丝是怎么聚集的?因为他懂运营,这个就相当于是他的技能,他通过技能帮助知乎用户解决互联网学习上的难题,赢取了粉丝。
这里说说我,我2016年7月注册知乎,知乎用户对暴走漫画是有深厚感情的,但同属暴走漫画工作人员,我一开始的一些回答却并未为我赢得多少粉丝。直到“运营总监或运营经理是怎么成长起来的”这篇回答让我得到了一百多个赞,我才找到了前进方向——你实实在在通过你的技能和见识帮助了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支持和尊重。
总的来说,技能是什么?
技能可以是技术,也可以是满足用户物质、精神需求的能力。大触和大牛指的就是在各个领域能力过人的大神。譬如界的红人可以是高玩,也可以是各具特色的手残党,像游戏解说谜之声在业界就以各国语言功底深厚著称。
光有技能还不行,为了避免同质化,你还得为自己有意或无意的贴上标签,建立他人的认知。再以谜之声为例,他不但精通外语,而且知识面广博、声音儒雅时而调皮、性格温和,提到他这些特点相关的梗,游戏圈子的人或许就会联想到他。
而对于我,看过我在知乎上不少回答的朋友,见到我一步步从保安、快递员走向互联网公司管理岗位,他脑海里会产生一个印象:这是个不屈不挠、励志的斗士。另外,在我的QQ群里,我不断给互联网从业新人出一些注重实践的主意,他们都称我为套路大神、老司机。当然,我在知乎还有个标签,就是暴走漫画。
怎么贴标签?
通过内容传播告诉用户你是怎样的人,你的观点代表了支持你观点的那部分人的利益。最好不要两边都讨好,这就成了一个球,没有棱角也就没有了特色。比如最近关于《职场不相信眼泪》的讨论,支持她的观点就会容易被人贴上BOSS、领导、剥削者等标签,反对他的观点也会容易被贴上打工者、实习生、弱势群体等标签。
对于运营人而言,不管是鸡汤还是反鸡汤,它们的作用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喜欢看反鸡汤文,你给他一碗鸡汤显然不合适,反之亦然。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益——我在写完这段话后,你是不是会为我贴上“实用主义者”、“冷酷”、“看过&后会无期&”这样的标签呢?
人人都想成大V,人人都想当明星,一夜成名,这种情况是有的。
我们以曾经的爆款视频“我的洗发液”为例,成龙的口癖“duang”就是因此视频红遍网络。
创作这部视频的是一位叫“绯色toy”的b站up主,他曾在日就发了恶搞成龙关于霸王洗发水广告的视频,但是当初没有火,直到日,他却运用了相同的题材让自己新视频火了起来!创作这部视频的是一位叫“绯色toy”的b站up主,他曾在日就发了恶搞成龙关于霸王洗发水广告的视频,但是当初没有火,直到日,他却运用了相同的题材让自己新视频火了起来!
当时甚至一些主流媒体都对外宣称自己才是这部视频的始作俑者,我后来也问过他,怎么看待这种强盗行径,如图:
看似一夜成名,其实也是各种化学反应的结果,但有时候就是这么机缘巧合,看到一个个无法预测的爆红事件,我们也只能做做事后诸葛亮。之后绯色toy因为海外学业原因,无法继续制作视频,他的红火也是昙花一现。像2014年末突然红起来的“瓜子哥”、“百元哥”也是这样的例子,他们具有偶然性、不容易复制、缺乏系统运作和持续内容输出,比起职业网红是有较大差距的。
尽管如此,他们的成名遭遇也是许多公司梦寐以求的,抓住机遇,同时也要会运作机遇,不要死在半路上,这是成为一个IP最后一个告诫。
4. 剑指前方:新媒体运营编辑的出路在哪里?
(1)职业撰稿人
撰稿并不只是指写文章,它也可以是创作视频或者其它形式,这里的撰稿=内容创作。
比如著名游戏播客敖厂长,他是银行职员也并未成立公司,但他的收入一部分来源是和他创作的视频有关。
(2)新媒体运营总监
从新媒体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成为打工皇帝吧!这是许多职场新人的理想。
图为海尔集团新媒体总监沈方俊(出处:数英网)
从老一辈网络红人叫兽,到现今的papi酱、咪蒙,都在燃烧着新媒体粉丝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条道路看似是一贯式的,但极其复杂,比如说玩微博的人或多或少知道“留几手”这个大V,但可能不知道这个号是一家叫做蜂群传媒公司旗下的,也更不知道“知乎大神”、“我的前任是极品”、“土豪”、“公众号菌”、“精分君”和他都是有关联的。
留几手就是留几手本人吗——在职业运营人看来,他就是个IP;
注册这么多分类微博好吗——在职业运营人看来,公司只是在增加传播覆盖分类。
媒体水很深,赛艇请小心。
(4)营销推手
一个事情火了起来,就真的只是内容的功劳吗?你在事件的评论区看到的真相帝、分析帝、喷子、路人都是真的吗?公关公司,或者自己所在公司的新媒体部门及营销相关部门,作为幕后操盘手功不可没。
秦火火:著名网络推手,人称“谣王”,他的事情百度可以查到许多,于2014年因涉嫌诽谤和寻衅滋事被捕。
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出路,人一日需要沟通,一日就脱离不了媒体,也请各位新媒体运营人不要武断的将新旧媒体切割开来,那样会阻碍你的思路。对于新媒体运营,如果一开始的想法是错的,后面将会满盘皆错,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营,一定要格局大,眼界宽,要不终会沉沦于复制粘贴的打杂流程,泯然众人。
好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扩展了许多思路,基本的新媒体运营入门、所需技能,以及涨粉流程、窍门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
本文作者@下宇说运营 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转载请注明: &
or分享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人适合做运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