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交换价值的分析为什么总是从相对价值形式开始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政治经济学第1章商品试题.ppt 5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 一、简单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即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
商品的价值简单的、偶然的、个别的表现在另一商品上的价值表现形式,是生产力落后和物物交换背景的产物。
x量商品A=y量商品B * 一、简单价值形式 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
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 一、简单价值形式
①相对价值形式的特点
质的的规定性:
价值表现具有主动性,主动与对方交换,主动把自身价值表现在对方身上。
量的规定性:
价值表现具有相对性,相对价值量与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成正比;与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价值成反比。
* 一、简单价值形式 ②等价形式的商品具有以下特点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反映的内容
简单价值形式中,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外部化为两种商品之间的矛盾。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代表使用价值;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代表价值。
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
在价值的表现上,无论质与量,简单价值形式对价值作为无差别人类劳动凝结这一性质表现的很不充分。 *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些列商品上。价值表现不再是偶然性,而是经常和广泛性的。
扩大价值形式的优点
价值作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性质得到充分体现。
反映了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z量商品A u量商品B
x量商品E ……
*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扩大价值形式的局限
从相对价值形式看,每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都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从等价形式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的一般等价物,造成了交换的困难。
“除非一个饿着肚子的裁缝恰巧碰到一位持有食物而又想买条裤子的农夫,否则双方便不能成交”
—— 保罗·萨缪尔森 * 三、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个商品上。
价值表现是简单的和统一的。
x量商品E ……
z量商品A *
三、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的优点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的局限
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由于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交换上的困难。 中国战国时期的货币 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铸币和黄金。铜铸币分布币、刀币、圆钱、贝四种。
* 四、货币形式
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用一种特殊的商品(主要是金和银)来表现的价值形式。
金银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取得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地位就在于它的自然属性,最适合于充当货币材料。
x量商品E ……
2盎司黄金 * 四、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反映的内容
货币的产生使商品界分裂成两极:一极是货币以外的其他商品,它们直接作为使用价值存在;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
* 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按照私人目的和利益进行并独自承担结果的劳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即为别人和社会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由生产的社会分工决定的)。 *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私人劳动并不直接就是社会劳动,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问题详情
商品二因素中作为商品社会属性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相对价值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商品二因素中作为商品社会属性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相对价值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A.生产方式B.生产资料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2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用货币()。A.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B.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充当贮藏手段D.清偿债务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资本论》第一卷(节选)读书笔记(邓诗意)
“”“”“”1872他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
“”“”“”“”“”“”“”
(1)“”(2)(3)
“――XA=Y――”
G―W―G′G―W―G′G―G′G―W―G′G
G―W―G′“”W―G―WW―GG―W
(V+M)自行增殖率?雇佣劳动时间呢?为何如何表现为资本的工作日(即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前提;这种生产方式连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条件本身,最初是在劳动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对资本的这种形式上的隶属,又让位于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隶属。”
所谓劳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是指劳动已经处于资本的直接支配之下,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而让雇佣工人为他劳动,但它仅仅涉及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过程还是以手工劳动为技术基础,全部过程是从工人出发,而不是从工具出发,手工工具还不能支配工人,劳动隶属于资本还只是形式上的。所谓劳动实际上隶属于资本,是指劳动不仅直接受资本支配和控制,而且生产过程不以手工劳动为技术基础,而是以不同种工作机的结合为基础,机器直接操作工具,工人只是机器的助手,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全部过程不是从工人出发,而是从机器出发,是机器支配工人,劳动对资本形式上的隶属转变为实际上的隶属。
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因而上面从物质生产性质本身中得出的生产劳动的最初定义扩大了,生产工人的概念也扩大了,只要能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成员,就是生产工人。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和生产工人的概念又缩小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劳动和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
【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工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的再生产是以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生活需要为条件,所以,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生产劳动者及其家庭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学习费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在一定国家的一定时期内是既定的,并且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里,资本家是用货币来支付劳动力价值的,因而劳动力价值就表现为劳动力的价格,表现为工资。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其价值实现为价格时也会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表现为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的偏离。
&笔记意义的文字不多,或者说,具有属于你自己“心得的”的文字不多,除了开头有那么两句话。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你是没有读,还是读了以后没有感想,还是有感想写不出来?希望你好好思索思索。杨志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辨——怎样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的一个脚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2年02期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辨——怎样理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的一个脚注
【摘要】:正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脚注(32)讲了这样一段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就是它始终不能从商品的分析,而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恰恰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象亚·斯密和李嘉图,把价值形式看成一种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或在商品本性之外存在的东西。这不仅仅因为价值量的分
【关键词】:
【正文快照】: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脚注⑩讲了这样一段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就是它始终不能从商品的分析,而特glJ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恰恰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象亚·斯密和李嘉图,把价值形式看成一种完全无关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葆贤,赵海成;[J];东岳论丛;1986年04期
陈俊明;;[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韦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2年02期
赵文博;[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陈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孙树青;;[J];经济研究;1981年08期
刘永佶;[J];兰州学刊;1982年03期
唐咸正;;[J];学习与探索;1982年06期
魏埙;[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S1期
许涤新;[J];世界经济;198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洪远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邢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赵准;;[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胡世祯;;[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周德海;;[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黄文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王岩;;[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邵腾;;[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蔡秀玲;;[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邹东涛;;[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宫希魁;[N];经济参考报;2009年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孙亮;[N];社会科学报;2009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步德迎;[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解保军;[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李惠斌;[N];北京日报;2008年
李华芳;[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卢周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胡为雄;[N];学习时报;2009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陆晓光;[N];社会科学报;2009年
徐磊;[N];苏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飞;[D];苏州大学;2010年
俞志;[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魏崇辉;[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徐祥军;[D];河南大学;2012年
赵辉;[D];南开大学;2009年
徐赟;[D];复旦大学;2003年
赵建;[D];厦门大学;2004年
朱富强;[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李晓冬;[D];吉林大学;2006年
鞠惠冰;[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格日勒图;[D];内蒙古大学;2004年
邓军;[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杜长征;[D];武汉大学;2005年
柴秀波;[D];黑龙江大学;2002年
高惠芳;[D];兰州大学;2008年
于雅;[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谢冬华;[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郭伟;[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唐丽芳;[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许芬;[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2007年考研政治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贵州学习网—属于你的学习中心】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e"x~fLvCS7d i [
] #)#e"x~fLvCS7d i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004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7题)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4.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切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人类经济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国度的特殊性。?
  5.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经济体制则是对其各个阶段矛盾本质的规定。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们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并不是在经济制度之外另存在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体现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存在于经济体制之中。?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反映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又要研究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因为同样的经济体制可以反映不同的经济制度,而同样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用不相同的经济体制。?
  6.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发达商品经济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劳动产品成了商品,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了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这一社会形式。?
  7.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8.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JK R`D7`J6Gg|[ ]JK R`D7`J6Gg|
  9.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体劳动具有质的差别。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特有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指两次劳动,而是指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价值。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0.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商品价值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这个换算是通过交换、通过商品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件数增加,而因为价值总量不变,单个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下降。反之,就上升。
  1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之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都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它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1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出现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这种矛盾的外化,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4.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其他职能由此产生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2005年单项选择题第5题)。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被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形态的货币,也不能是不足值的货币或仅仅是价值符号的纸币,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即具有实在价值的金银。?
  支付手段是指在赊购赊销即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时,货币用于清偿债务的职能以及用来支付租金、利息、税金和工资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代表的作用,它是货币上述各种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运用。
  15.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即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6.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执行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信用货币有银行券、银行票据(如支票)、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等。信用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信用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能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做通货紧缩。?
  1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FZGyGh=(M$` A[]&.FZGyGh=(M$` A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与优化;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18.市场机制
  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19.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之间的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资本流通公式是:g-w-g′。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这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区别看出来。两者区别是:买卖顺序不同;起点和终点不同;流通中充当的媒介物不同;目的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为了消费,为了得到另一种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为了价值增殖,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
  20.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g′ = g +⊿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价值增殖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劳动力成为商品,却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劳动力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这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资本主义劳动的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
  24.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两部分:必要劳动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用于生产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5.资本的本质?
  资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等,但是这些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2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上,不改变价值量,称作不变资本,用c来表示;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其价值量是可以改变的,称作可变资本,用v来表示。?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重要意义:(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它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7.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与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离不开土地、设备、原材料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使用价值生产的物质要素和条件,所以它们和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本身不创造价值。
  28.剩余价值率h="#d'?bp2"K] *) [)6)N%C6L3;.]JM@k{J6
  购买阶段,采取货币形式,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阶段,采取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是生产资本,执行生产资本职能,资本在这个阶段让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产品,即生产剩余价值。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形式,是商品资本,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资本家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循环也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按照实际需要的比例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就不能维持并存性。?
  51.资本周转?
  资本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就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周转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时间,是指总资本价值从一个循环周期到下一个循环周期的间隔时间,即总资本周转一次所需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次数,指总资本价值在1年中周转的次数。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5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则在多次生产过程中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实物形式在报废前固定不动。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们的价值一次投入生产过程,并从流通中全部收回。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仅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不同,在物质更新方式和价值周转时间上也是不同的。
  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意义和内容是不同的。
  53.固定资本折旧?
  固定资本的价值按其磨损的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销售,不断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这叫固定资本折旧。根据固定资本损耗程度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即用于补偿固定资本价值的货币,叫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固定资本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是指由于生产性使用或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在物质上的损耗,又叫物质磨损。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贬损,又叫精神磨损 (2005年单项选择题第6题)。?
  54.预付的总资本周转〖ht〗?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是不同的,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公式是:年预付资本总周转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额/预付资本总额。
  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占多大比例;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或周转次数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长短成反比;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差异。
  55.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量就是资本在1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m=mn)。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m'= m/v = m'v n/ v = m'n) (2006年单选题第5题)。?
  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它可以节约预付总资本,特别是其中的流动资本。第二,它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剩余价值率已定时),提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56.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它的规模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当作追加的资本使用,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再生产有两种实现方式: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前者指扩大再生产规模主要靠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后者指扩大生产规模主要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再生产的这两种实现方式,可以对应于我们常说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粗放型发展模式和集约型发展模式。?
  57.社会总资本运动?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又叫社会资本,与社会资本相联系的运动叫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 + v + m三部分构成的原理,是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 + m)=ⅱc ,由此派生:ⅰ(c + v + m)=ⅰc + ⅱc,ⅱ(c + v + m)=ⅰ(v + m)+ ⅱ(v + m)。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ⅰ(v + m)&ⅱc和ⅱ(c + m - m/x)&ⅰ(v + m/x) (2004年单项选择题第4题);实现条件:ⅰ(v +δv + m/x)=ⅱ(c +δc),ⅰ(c + v + m)=ⅰ(c +δc) + ⅱ(c +δc),ⅱ(c + v + m)=ⅰ(v +δv + m/x)+ ⅱ(v +δv + m/x)。
  5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讲是太多了。经济危机期间的所有现象,都是由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发展阶段。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的更新。
  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周期缩短、危机频繁;各周期界限不十分明显、复苏和萧条阶段不易区分;各国危机爆发的时间不一致;破坏性较小;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即滞胀。?
  59.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分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资本。它是国家经济职能加强的重要体现,又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表现为三种形式:国有企业、国有私营企业、国私合营企业。?
  60.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和调节?
  干预和调节的目标是为了维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实现充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为此,国家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主要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6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张?
  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越出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它是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发展越出国界的结果。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越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这是生产社会化越出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垄断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主要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的矛盾和货币金融领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国际协调为本国私人垄断资本对外经济扩张服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各国都从本国利益出发,形成了不可克服的经济国际化与资产阶级国家壁垒的矛盾,这就使得国际经济调节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6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衡量某种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需要,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应看其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合作经济实现了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统一,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只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公有制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9题)。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一方面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个体、私营经济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对外资经济要加强管理。?
  64.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决定着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 (2005年单项选择题第7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2006年单选题第23题):按劳分配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而要用社会承认的价值量衡量 (2004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按劳分配所分配的不是现实生活消费品,而是货币收入,劳动者以货币购买消费品时使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按劳分配也不是公有制企业惟一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而是有其他分配方式与之并存。
  把按劳分配和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004年单项选择题第12题)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起来投入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66.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在分配问题上,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c#@+C:uSA5P?{`~(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 (2006年单选题第7题)。?
  7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由各类专业市场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叫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培育和健全各类要素市场,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和制止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目标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建立合理的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的关键。完善市场体系必须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
  7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交易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屡发生,特别是假冒伪劣、商标侵权、虚假广告问题突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生产者利益,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垄断、人为分割市场的现象,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挥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的现代流通方式,保证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培育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行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加强信用建设,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 (2005年不定项选择题第20题);强化法治,从严监管,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衔接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2004年辨析题第32题)。?
  73.宏观经济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但单纯地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不一定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计划目标完全吻合。为了减少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而导致的经济运行的失衡,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政府必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政府要遵循“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要求,转变经济职能。?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2006年单选题第24题)。?
  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自动稳定器”、“减震器”;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条件;是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减少农民收入波动,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我国目前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75.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适应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来抓。当前要着重抓好以失业、养老、医疗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资金来源多渠道原则,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要把权力与义务,需要与能力统一起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努力坚持走社会化、法律化、规范化、现代化道路,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7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战后科技革命造成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生产国际化的扩展,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快捷与方便大大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具有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特点和重要标志:世界经济的信息化;世界经济市场化;世界经济自由化;跨国公司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具有巨大作用,但是,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利益受损和经济安全更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
  77.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科技进步所具有的辐射效应、学习效应和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应该为我所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于我国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工业化是一个有利时机;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提供了更大更有利的空间;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和低利率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各国间人员的自由往来为我们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发展国际旅游业提供了契机。?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安全带来新的问题;全球跨国公司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生态、资源、人口、失业和贫困等全球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经济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7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79.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是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要积极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企业结构进行重组,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发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扩展apec组织内部合作,在参与区域经济活动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8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2004年选做题ⅱ)?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尽管社会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因为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而必然走向灭亡,但这是通过两种社会制度在并存基础上的合作与竞争来达到的,两种制度的相互学习、相互利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两种社会制度又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它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处于两种制度斗争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总体上还处于劣势,在许多方面还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限制、竞争、挑战和威胁,这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也是不可避免的。?
  两种社会制度既合作又竞争,既并存又冲突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防止走片面道路,不要因为存在经济安全问题而反对参与经济全球化,也不要因为加入了世贸组织而放弃了对经济安全的警惕。?
  事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
  (2)自由**的理念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自由**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段的自由**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必须在两制的竞争中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抵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处理好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gzu521
本类相关文章:
考研一方分类
分类推荐信息
大类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