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还是蒋介石这个老朋友当“孙中山传总统给蒋介石”好

蒋介石三次抗拒美国图谋分裂中国内幕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停火问题”,目的是通过联合国安排海峡两岸停火,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台湾当局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了新西兰的提案,但对美国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是持反对态度的。2月8日,针对美国策划“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活动,蒋介石申言“决不放弃收复大陆的神圣责任”,指责所谓“台湾海峡停火”的提议,驳斥“两个中国”的谬论,强调“大陆、台湾皆为我中华民族领土,不容割裂”。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汉贼不两立’,为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
鉴于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台湾问题出现复杂化、国际化的形势,毛泽东及时调整了对美台的政策,决定通过谈判缓和台湾海峡的局势。日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了“力争和平解放台湾”的新方针。3月16日,周恩来在会见即将赴台的有关人士时请他们传话给蒋介石:“我们从来没有把和谈的门关死,任何和谈的机会我们都欢迎。我们是主张和谈的,既然我们说和谈,我们就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赞成和谈。”周恩来还说:“蒋还在台湾,枪也在他手里,他可以保持,主要的是使台湾归还祖国,成为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同年10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明确表示:“台湾可以派人来大陆看看,公开不好来可以秘密来。”台湾回归祖国以后,“一切可以照旧”,“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毛泽东还说可派代表回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就这个问题,周恩来还对蒋氏父子等人的人事安排做了具体说明。
不久,中美两国也进行了秘密接触,举行了大使级谈判。在谈判中,我方表明了“一个中国”的严正立场,拒绝美国关于“台湾海峡停火”等建议,坚持美国舰队及其他武装力量退出台湾。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台湾海峡局势开始有所缓和,美国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图谋被挫败。
第二次台海危机,杜勒斯策划“划峡而治”,蒋介石不屑一顾:“那只是片面的声明”,“没有任何义务来遵守它。”
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在大陆沿海岛屿骚扰和破坏,也为了配合中东地区反美侵略斗争,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大小金门实行猛烈的炮击,第二次台海危机从此爆发。
金门炮战打响之初,美国第七舰队决定为国民党军护航,在台湾海峡推行战争“边缘政策”,对大陆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当时解放军福建前线指挥员请示打不打美国军舰?毛泽东当即命令:开炮当美舰护卫着“国军”运输船队还没到料罗湾,解放军头一轮炮火打过去,美舰便立刻调头逃跑,根本顾不得“国军”了,美国“纸老虎”原形毕露。随后,美国政府立即宣布《共同防御条约》不包括金门、马祖,逼压蒋介石放弃。美军高层人士分析认为,从军事上讲,金马远离台湾岛,必须重兵防卫。一旦共军动手,海上运输线立即切断,此实乃兵法所谓之死地。从政治上讲,若台湾想“独立”,金马历来为福建属地,与大陆近在咫尺,眼睛看得见,大炮够得着,正所谓“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枪炮“走火”,便可引发大战。中共若进攻金马,收复失地,名正言顺,国际舆论无可非议。此时台湾若出兵增援,则正好授人以柄;若坐看金马陷落,则民心士气尽失。有鉴于此,美国舰队如继续推行其冒险行动,则有可能在台湾海峡“摩擦走火”,于是美国政府遂决定改战争“边缘”政策为“脱身”政策,而“脱身”政策与其蓄谋已久的“划峡而治”的险恶用心又是联系在一起的。9月30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美国认为蒋介石把为数众多的部队布置在金门、马祖是相当愚蠢的。他放出风说,如果中国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劝说蒋介石撤出金马。显然,美国政府企图以抛出金马来换取中国大陆让步。以分割台湾与大陆的最后一点联系,在台湾海峡划出一条永久停火线,从而达到“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目的。
对台湾当局来说,金马在军事上所处的不利地位,蒋介石当然是一清二楚的,但美舰的“临阵脱逃”,使蒋介石感到美国佬并不可靠,并且他看穿了美国政府“划峡而治”的真实意图。10月1日,他对美联社记者说,金马等沿海岛屿是台湾的屏障,也是远东的前哨据点,金门防线地位的重要性没有改变。针对杜勒斯9月30日的讲话,蒋介石深表不满,并显得不屑一顾:“假如杜勒斯先生真的说了那句话,那只是片面的声明”,“没有任何义务来遵守它”。在台湾当局的默许下,台北多家报刊纷纷抨击杜勒斯“背信弃义”、“不怀好意”,台湾“外长”黄少谷则指责杜勒斯为“国际政客”。一时间,杜勒斯这个台湾当局的“老朋友”被骂得狗血喷头。
与此同时,毛泽东更是以高瞻远瞩的战略家眼光,敏锐地觉察出了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指出台湾当局若放弃金马,势必造成台湾与大陆相隔得更远,扩大台湾与祖国分裂的状态,将更为不利于统一祖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泽东决定调整对台政策,将金马留给蒋军驻守,以作为牵制蒋介石的绳索。随后,金门炮战变成了长期化,单日打,双日不打,逢年过节宣布放假,停止炮击,使两岸紧张局势走向了缓和。金门炮战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实际上打的是“政治仗”,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高超的战略思想和策略艺术。
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与毛泽东达到了“共鸣”,并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语出惊人:“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因为他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是“不含糊”的。同年12月14日,周恩来在接见首批被特赦的杜聿明等11名国民党战犯时说:“民族立场很重要,我们对蒋介石还留有余地,就是因为他在民族问题上对美帝国主义还闹点别扭,他也反对托管,反对搞两个中国”。
1960年初,美国对华政策有所变化,一方面继续从政治、经济方面压迫台湾蒋介石当局,意图借此打开缺口,推行“划峡而治”的分裂政策,另一方面设法增加与中国大陆的接触,寻找新的折衷方案。美国种种只顾自身利益的所作所为加深了美蒋之间的矛盾,给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时机。
同年5月2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特别强调:“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毛泽东的这句话被会议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说:“对于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要逐步地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随后,周恩来提出了颇为宽松的四点具体意见:一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均委于蒋;二是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系由中央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四是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周恩来还请有关人士将“奉化庐墓依然,溪口花草无恙”的照片寄给蒋介石,指示统战部门安排住在上海的蒋介石的内兄做政协委员,并要求他们照顾好蒋介石在浙江奉化的亲属。
毛泽东、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所表达的和谈诚意和提出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对台湾当局和蒋介石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蒋介石一直在高唱“反共复国”的调子,但他多次明确地表示:“只要一息尚存,决不接受两个中国”。可以说,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问题上,共产党与国民党、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不谋而合地走到了一起。
(摘自2000年第3期《书摘》,作者:邓小河)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
毛泽东:台湾还是蒋介石这个老朋友当“总统”好&(3)
日09:36&&来源:
E-mail推荐:&&
  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特别强调:“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毛泽东的这句话被会议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工作的总方针。随后,周恩来提出了颇为宽松的四点具体意见:一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均委于蒋;二是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系由中央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四是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周恩来还请有关人士将“奉化庐墓依然,溪口花草无悉”的照片寄给蒋介石,指示统战部门安排住在的蒋介石的内兄做政协委员,并要求他们照顾好蒋介石在奉化的亲属。  可以说,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问题上,共产党与国民党、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不自觉地想到了一起。  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伤交织到生命的最后  1972年3月,在台湾上空的浓重阴云中,蒋介石以86岁高龄出任第五届“总统”,“悲壮宣誓”只要“毛共”一日尚存,“我们革命的任务就不会终止,纵使我们必须遭受千百挫折与打击,亦在所不惜,决不气馁。”但“英雄”暮垂,他的体力已支撑不住他的宏志,健康每况愈下,多种疾病与车祸交相而至。最后三年,他只公开露面三次。毛泽东虽然推动了乾坤的转移,但是由他发动的“文革”已让他非常疲倦了,特别是林彪事件的强烈刺激,这位奋战一生的伟人也处在疾病与苦闷的折磨中。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个人间,毛泽东早已以“老朋友”呼蒋。国共争雄,蒋介石使毛泽东家破人亡,迷信的蒋介石曾数次派人去掘毛泽东的祖坟,而毛泽东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介石的祖墓,却维护其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文革”中,周恩来一再指示不许冲击溪口蒋宅墓地,但1968年还是有人闯入,炸毁慈庵,所幸未移动遗骨。蒋介石在台得知,嘱其儿孙“永记此一仇恨不忘,为家为国建立大业,光先袷后,以雪此家仇国耻也。”但中央政府很快修复并严加保护。  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介石“拉”入中美间的历史性对话中,他握着尼克松的手幽默一语:“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轻松一语把中美蒋三方本来很敏感微妙的关系点明了。当尼克松问道,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毛泽东哈哈大笑。周恩来代答,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称他作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互相对骂就是了。主席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
(责任编辑:王矗
我要发表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
&&&&&&&&&&&&&&&&&&&&&&&&&&&&
&&&中国人大
1、2、3、4、5、
&&&中国政协
1、2、3、4、5、
&&&中国工会
1、2、3、4、5、
&&&中国妇联
1、2、3、4、5、
&&&播客?视频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时政资料
      网络文摘 
晚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统一梦
  夕阳落处道晚情
  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
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伤交
织到生命的最后。
  1972年3月,在台湾上空的浓重阴云中,蒋以86岁高龄出任第
五届“总统”,悲壮宣誓:“只要毛共及其叛国同党一日尚存,
我们革命的任务不会终止,纵使我们必须遭受千百挫折与打击,
亦在所不惜,决不气馁。”但“英雄”暮垂,他的精神已支撑不
住他的宏志。健康每况愈下,多种疾病与车祸交相而至,最后三
年,他只公开露面三次。毛泽东推动了乾坤的转移,但接连的胜
利并未给这位巨人带来太多的喜悦,“文革”这场风暴已让他疲
倦了,特别是林彪事件的强烈刺激,这位奋战一生的伟人也处在
疾病与苦闷的折磨中。
  在毛、蒋个人间,毛泽东早已超然以“老朋友”呼蒋。国共
争雄,蒋使毛泽东家破人亡,迷信的蒋曾数次去掘毛泽东的祖坟
,而毛泽东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的祖墓、祖坟却护之一草一木
、一砖一石。“文革”中,细心的周恩来一再指示不许冲击溪口
蒋宅墓地,但1968年还是有人闯入,炸毁慈庵,所幸未移动遗骨
。蒋介石在台得知,嘱其儿孙“永记此一仇恨不忘,为家为国建
立大业,光先袷后,以雪此家仇国耻也。”但中央政府很快修复
并严加保护。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拉”入中美间
的历史性对话中,他握着尼克松的手幽默一语:“我们共同的老
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轻松一语把中美蒋三方本
来很敏感微妙的关系清晰地点化了。当尼克松问道:蒋介石称主
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毛泽东哈哈大笑,周恩来代答:“
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称他作匪
,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互相对骂就是了。”主席说:“
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
  在拧开美国大门一周年时,毛泽东又迫切地去拧国共间那扇
僵锁了几年的门,他的思维向“和平解放台湾”的基点回落。国
家体育机构仍作先锋:主动邀请台湾运动员、教练等到京参加亚
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亚运会选拔赛、全运会等;对应邀回国
参加比赛的旅日、旅美等台籍同胞热情接待,并召开座谈会、联
欢会阐述中共的政策。有关部门恢复“二·二八”纪念活动,廖
承志、傅作义等著名人士纷纷走出,发表谈话,重新强调“爱国
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欢迎台湾各方面人员来大陆参观、探
亲、访友,保障他们安全和来去自由”。1975年里,司法机关连
续特赦了全国在押的293名战争罪犯、95名美蒋特工和49名武装特
务船员、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特人员,能工作的安排工作
,不能工作的养起来,愿去台湾的给路费。病榻上的毛泽东在竭
尽全力地向历史作着交代。
  1973年5月中旬,香港启德机场落下了久违八年的第一架中国
民航客机。
  机上抬下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他就是人所共知的国共和平
使者——章士钊。中断七年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因他的到来
开始了新启动,香港轰动。92岁高龄且重病缠身的章士钊,承负
着毛、周两位巨人的巨大期待,来到了他人生的终点站。在殷夫
人家,儿女陪侍在侧,周恩来安排的警卫、医生、护士、秘书、
厨师、保姆等小心护卫着这位德高望重老人的宝贵生命。章到港
第一天,就急匆匆地安排会见各方面的朋友,以打通与台的联系
。他叮嘱回京的女儿章含之,转告毛主席、周总理,他最多在港
停三个月。但风烛残月,7月1日,章的生命之火在香港——这个
国共勾连的驿站熄灭了,他把自己的生命最终留在国共再携手的
民族统一事业中。
  掩卷而思,国共“合”“分”70载,演绎出了多少人生的成
败荣辱、多少人生的感叹呀!这里写着像章士钊、曹聚仁、张学良
这样献身两党联袂事业的人士的忧与喜,也写着张治中、李宗仁
等跳出党派恩怨人士的殷殷期盼,李宗仁逝前给毛、周信言:“
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
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张治中逝前遗嘱:“
二十年来,我所念念不忘的是解放台湾这一片祖国的神圣领土。
  蒋介石晚年向毛泽东发出邀请
  与毛泽东相比,蒋介石的思想是拘谨僵持的。毛给蒋的自尊
压力太大,蒋至死未放弃“讨毛”的呼吁,毛泽东成为蒋一生无
法原谅的“敌人”。对外他无法作到轻松地讨论毛泽东,更谈不
上称毛泽东一句“老朋友”。他反复强调绝不与苏共和中共接触
  但“国”在他的心中。1974年元旦,南越派军舰闯入西沙。
蒋激烈拍案:娘希匹。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当即指示台
“外交”部门“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中国与南越的
海上之战爆发后,西沙海军要求增兵,邓小平请示,毛泽东同意
,并特别强调“直接走!”以前为避免国共不必要的磨擦,中共海
军军舰在东海南海间的往来调动都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穿越巴
士底海峡。但此次4艘导弹护卫舰却鲜明地站在东引岛一侧,准备
通过。午后正坐在安乐椅上闭目养神的蒋介石听了这个报告,不
由一顿,后不假思索地幽幽一言,“西沙战事紧哪!”当晚,国民
党军打开探照灯,中共舰只顺利通过。毛泽东精明地考了“老朋
友”一下。
  人老情切,蒋介石的思乡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愈加炽烈。
1975年元旦,他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个“复国”文告。春节前后
,回台任“总统府资政”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接受蒋秘密使命,
经秘密渠道向中共发来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的信息。毛泽东反
应了,他曾对二度复出担任第一副总理的邓小平说:两岸要尽快
实现“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访问。没等共产党回音,陈
立夫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欢迎毛
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
人民。”陈立夫特别呼吁毛泽东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
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没有等到回音,蒋介石永远地走了。
  历史的遗嘱
  日,清明节,中国人悼念亡者的传统节日。早晨
,久卧病榻的蒋介石坐在轮椅上,以久已不见的笑容迎接前来请
安的儿子。临别嘱咐经国:“你应好好多休息。”夜幕降临,蒋
陷入昏迷中,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蒋衰竭的心脏停止了跳
动,享年89岁。儿子经国倒地痛哭,据老蒋贴身侍卫回忆,当准
备移灵时,天上突起隆隆雷声,继之一阵倾盆大雨如排山倒海而
来。蒋经国将之附会为“风云异色,天地同哀”。
  蒋介石带着一个遗憾走了,他把自己的梦想留给了儿子。这
是一个多么令人伤悲的梦。他年复一年充满激情地发表着“反攻
”的文告,宣布着“反攻”的时间表,作着“反攻”的计划(设计
出了一千多种方案),如他自己所说:“无一日中断”。人们笑他
不自量力,痴人说梦。事实上,“复国”于他,与其说是可笑的
“梦”,不如说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一个在美国(请
来的“保护神”)赤裸裸祸心下,蒋给自己、给台湾贴的特殊护身
符;一个在20多年漫长岁月中,蒋唯一赖以维系支撑这个海中孤
舟上的生命群体在孤独彷徨中苦斗向前的精神法宝。他的固执、
傲慢、自大造成了台岛飘移在母体之外的悲剧,而他未泯的中国
心又让他全力用“反攻”梦想将台岛命脉拴在母体上。他要回去
!他要让美国、让岛上所有的人深信:他和国民党带台岛回家的坚
定不懈的决心与信心。或许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永远兑现不了
自己的诺言,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把自己这一生信念、奋斗的意
义留在遗嘱中:
  “全国军民,全党同志,绝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怀忧丧志!务望
一致精诚团结,服从本党与政府领导,奉主义为无形之总理,以
复国为共同之目标。而中正之精神,自必与我同志、同胞长相左
右,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惟愿愈益坚此百忍,奋
励自强,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中止;矢勤矢勇,勿怠勿
  世间最强者正是最弱者。蒋的政治包袱背得太重了,他至死
也不肯平实地阐述自己的回家之路。恐惧使他严严地封闭了通向
大陆的门窗,人为地堵住了通向大陆的通道。两岸一家,却天涯
隔断,38年骨肉难聚、望穿秋水水化泪啊!40年,两岸写就了一首
感天撼地泪迹斑斑的民族长恨歌。
  多少人遥望故乡梦断肠,骨肉难聚泪行行;多少家庭散失难
聚、离恨黄泉。老同盟会员吴稚晖死时遗嘱将其葬在金门附近海
域以贴近大陆。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老
先生,孤独无依,深念大陆的妻子儿女,无以释怀,抑郁苦闷,
于1964年11月逝于台北。病中写下三章哀歌堪为人间离情绝唱: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
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便再未回故乡,1946年末,他被
秘密押到台湾。对为民族团结国共携手献出全部的张学良将军来
说,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乡愁中度过的。蒋介石逝后,他去金门
参观,用高倍望远镜贪婪地眺望大陆,激动得几天难眠,他对美
国记者说:“我还是想我自个的大陆故乡”,“我非常希望和平
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在这张民族悲喜图上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宋氏兄妹的离情别泪。国共分合的悲喜演化了宋家亲情半个多世
纪的离合。1971年4月宋子文在美国逝世,姐妹三人唯有身边的霭
龄出席葬礼。美龄因怕中“中共统战圈套”而中途返回,庆龄因
一时包不到专机作罢。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在她病
重的日子里,廖承志将其病情电告其在海外的亲属,特别是唯一
在世的至亲——在美国的美龄,邀请她前来北京。姐妹见面是庆
龄最大的心愿,但美龄保持着沉默。宋庆龄治丧委员会向她在台
湾的亲属包括蒋经国及生前好友发出邀请公告、电报,但台湾当
局拒绝收受,并诬蔑此为“统战阴谋”。
  其实,真正属于蒋介石的遗嘱该是死前所言:日后光复大陆
,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
蒋介石的遗体经防腐处理,暂安放于桃园县慈湖行馆内的黑色大
理石棺椁内。这里因非常像故乡溪口,蒋介石因思母而在此修行
宫,名之曰慈湖。固执的蒋也只能在这里梦回故里,“以待来日
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
  在蒋介石离去的几个月后,1976年1月国共风云史上的核心人
物——了解毛泽东也了解蒋介石,为蒋所深深赏识,为毛泽东所
深深倚重的周恩来与世长辞。逝前已经昏迷中的他,要求所见的
最后一个人是调查部长罗青长,了解对台湾工作情况。面对罗青
长,总理未能把心中的话说完,便再度昏迷过去。邓颖超最了解
丈夫的心愿,她把周恩来的骨灰盒先陈放在台湾厅一夜,后遵其
遗嘱将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川江海。
  7月6日,毛泽东另一位紧密相依的战友朱德逝世。28日河北
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整个唐山化作废墟。重病中的毛泽东听
了地震情况汇报后,流泪不止。他的身体在接连而至的震动中更
为虚弱。往事、未来在这位伟人的心中交轨重叠。他对守护在身
边的华国锋、汪东兴等政治局委员缓缓言道:“中国有句古话叫
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
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
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
禁城,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
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
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
,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后代怎么办,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
怎么办,只有天知道。”9月8日,逝世前的几个小时,他要来了
日本三木武夫的电报,其中涉及有关大陆与日本进行通联的商议
,他拿着这份电报昏迷过去,再也未醒来。
  9月9日零点10分,毛泽东在49年前打响秋收起义枪声开始井
冈创业的时刻合上了他生命的传奇书卷。
  毛泽东再造了中国,但没有能实现两岸统一。这位创造了无
数奇迹的巨人带着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地走到了生命终点。他没
有蒋那么重的政治包袱。“台湾问题需要时间,也需要等到下一
代解决。”已经参与到其中的邓小平接过了毛泽东未完成的两个
历史任务。
  中国半个世纪历史中的几位主笔人以各自的方式写下了“共
同”的遗嘱而去了。统一,何止是他们的事业、他们的遗嘱,这
是历史的遗嘱,是所有为中国统一而奋斗终生的人们的临终嘱望
,是民族血泪写就的心愿。
  历史应该前进,后继者只有明识前人的血泪所得,才能真正
把历史推向前进。只有进一步走出历史的阴影,才是真正继承前
人的遗志。
  (摘自2001年第2期《书摘》)
人民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E-mail:蒋介石晚年曾秘邀毛泽东访台&后因其去世沟通中断--山西频道--人民网
蒋介石晚年曾秘邀毛泽东访台&后因其去世沟通中断
&&&&来源:&&&&&
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再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二人之间再没有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且秘密的方式进行的。
■毛泽东看出蒋不想分裂中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6月27日,杜鲁门以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危及太平洋地区安全”为由,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当时的蒋介石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以他自己的兵力,不可能守住台湾,因此,他希望美国人帮助他守台湾,希望美国第七舰队这个“保护伞”能长期在台湾海峡存在。另一方面,他也看出杜鲁门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就是他们分裂中国阴谋的一部分。因此,在美国人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之前和他商谈此事时,他没有表示同意。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最后他下定决心,即使美国人从台湾海峡撤走第七舰队,也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6月28日,经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当局“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一方面接受美国关于台湾防务的计划,另一方面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仍为各国所公认,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自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之立场。他特意在声明中表示:“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
毛泽东看到叶公超这个声明后说,蒋介石还有一点良心,不想分裂中国,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1954年12月,美台签署了针对大陆的“共同防御条约”。为了表示中国政府强烈的反对立场,毛泽东决定给美蒋以一定打击。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了建国以来首次陆海空三军种协同作战,一举攻克了作为台湾门户的一江山岛。美蒋慌了手脚,他们一方面在台湾海峡增加兵力,另一方面也极力寻求国际上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美蒋各有各的打算。蒋介石寻求国际支持,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生存空间,多争取一些外援。而美国人则打算借此机会,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搞“两个中国”。
毛泽东在得知蒋介石的态度和立场后表示: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蒋介石和美国人考虑的不一样。
■“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实行专制统治的国民党的眼皮下,台湾有些人,包括国民党内部一些人,也打出了“民主选举”的旗号,要竞选“总统”。原来,这背后有美国人的阴谋。
美国人见蒋介石对美国搞“两个中国”不配合,就打算把蒋介石换掉,让另外一个更听美国人话的人来当“总统”。在美国人的活动下,台湾政坛上出现了推举“总统”候选人的活动。有人推举陈诚,也有人推举胡适。胡适亲美,但他是个文人,没有从政经验,当选“总统”的可能性不大。于是,美国人就倾全力支持陈诚。美国人支持陈诚竞选,是为了让陈诚当选后,在政治上实现一种过渡,让蒋放弃权力,他们也就便于挟持陈诚搞“两个中国”了。蒋介石对美国人搞这一套的阴谋很清楚。他表面上说同意搞民主竞选,但实际上从来就不打算放弃权力。
正当此时,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了这样的话:“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陈诚当总统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但凡在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不去。至于当总统还是他好……十年、二十年会起变化,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毛泽东和蒋介石第一次派人互相沟通
由于毛泽东与蒋介石在维护中国统一问题上见解一致,在挫败美国人搞“两个中国”阴谋问题上,配合也算默契,加上毛泽东在国际上公开了他关于支持蒋介石当“总统”的意见,因此,蒋介石有了与毛泽东建立特殊联系的打算。毛泽东也正想争取蒋介石,以便实现台湾和平解放,因此,也愿意与蒋介石沟通。周恩来于日在接见外宾时,请他们给蒋介石传话说:“蒋介石如果愿意将台湾归还祖国,就是一大功劳,中国人民会宽恕他的。”蒋介石听了这个话,就更想早日与中共方面沟通了。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国共双方都努力寻找能够实现沟通的中间人。这个人终于被找到了,他就是曹聚仁。曹聚仁是个有一定政治活动能力的文化人,过去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上层人物都有密切接触,国共两党都把他视为上宾,他本人对国共两党也表现出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正是因为这个关系,他在中国共产党解放大陆时,没有留在大陆为新中国政权工作,也没有跑到台湾去为国民党政权工作,而是跑到了香港。
按照蒋介石的旨意,蒋经国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两次找到曹聚仁。一次是蒋经国秘密派一艘小型军舰,到香港把曹接到台湾,与曹密谈如何由曹出面建立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沟通渠道。另一次是蒋经国亲自到香港找曹聚仁,与他再次商谈如何与共产党沟通的问题。曹聚仁答应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后,蒋介石就把曹请到了台北。会见中,蒋介石向曹表达了自己愿意与大陆沟通的想法,同时告诉曹:“你此番去大陆一定要摸清大陆方面的真实意图。”
曹聚仁于1956年7月到达北京。7月16日,周恩来在颐和园接见了他。周恩来在听了曹介绍的蒋介石的意愿之后,提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周恩来说,第三次国共合作的目的,就是实现祖国统一。对于台湾,“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10月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曹聚仁,对国共第三次合作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打算。毛泽东表示: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中起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他还让曹到各处去走走看看。第二天,周恩来宴请曹聚仁时告诉他,“今后你就是大陆的常客,什么时候都可以来”。
经过多次沟通,国共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有了一些共识,比如,国共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都维护祖国统一;两党也都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更重要的是,通过曹的沟通,双方也都有了一定的信任感了。
■毛泽东给蒋介石制定了“一纲四目”的宽大政策
炮击金门不久,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会见曹聚仁并请他吃饭。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告诉曹聚仁:“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马的方针。如蒋撤退金、马,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不管多少年,但要让通航,不要来大陆搞特务活动。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当在场的有人提出,美国人一走,美国对台湾的军援会断绝时,毛泽东说:“我们全部供应。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反共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飞机、派特务来捣乱。他不来白色特务,我也不去红色特务。”曹聚仁问:“那么,台湾人民还可以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吗?”毛泽东答道:“照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从上面毛泽东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蒋介石是采取十分宽大的政策的,前提是台湾回归祖国,不和美国人搞在一起。但是,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一直心有疑虑,后来,在曹聚仁说了毛泽东讲“在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的话以后,蒋介石才对毛泽东的话有一些相信,开始考虑毛泽东提的宽大条件。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把曾经提出的给蒋氏父子的宽大政策,加以细化,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形成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总体构想。后来周恩来把毛泽东的这些构想概括为“一纲四目”。他们怕蒋介石不放心,还于1963年通过过去与蒋介石、陈诚二人关系都比较好的张治中致信陈诚,在信中转达了“一纲四目”的基本内容。
曹聚仁到台北后,向蒋氏父子讲了毛泽东的意思。蒋介石、蒋经国、陈诚等国民党高层领导人经过一番研究,决定提出他们的一些条件。这些条件,有与毛泽东想法一样的,也有与毛泽东的想法不太一样的。曹聚仁带着这些意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进行沟通。经过一番努力,双方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
1965年7月,在与曹谈话中间,毛泽东亲笔写了一首词《临江仙》,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表达了毛泽东希望蒋介石回大陆安度晚年的诚意。7月20日,回到台湾的曹聚仁在日月潭涵碧楼,向蒋氏父子介绍与毛泽东谈话的情况,并且向蒋介石转交了毛泽东题的诗。蒋介石十分感谢毛泽东的好意。同时,蒋氏父子根据他们与大陆沟通的结果,拟出了六个条件,要曹向毛泽东转达,然后双方再进一步商量。这六个条件是:1、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地(即封地)。2、蒋经国任台湾省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耕者有其田”,其他“内政”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3、台湾不得接受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4、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在台湾。5、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6、台湾现任文武百官的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可降低。
这些条件,实际上是蒋介石通过曹聚仁和毛泽东多次交涉后形成的,应该说,对双方都有利。特别是在军队问题上,由于毛泽东过去有过让国民党保留一点军队的意见,双方在此问题上能达成统一认识,殊为不易。
可惜由于不久之后,中国大陆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一些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也受到冲击,蒋介石得知这些情况后,对中共的政策产生了疑虑,便中断了与中共的联系。
■毛泽东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养老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一纲四目”中没有提到让蒋介石回住庐山的问题,而在1965年7月蒋氏父子商量条件时,却特意把“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地(即封地)”写入六条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蒋介石对庐山情有独钟。他喜欢庐山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候。在大陆时,他曾经有13年是住在庐山的。1933年蒋介石出钱买下了原为英国西伊勋爵的别墅,并且对其进行了改造。购买庐山房屋后,蒋介石每年中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庐山的。1948年8月,蒋介石在庐山他的住所一块巨大石碑上题写了“美庐”两个字。蒋介石逃台后,整个庐山上的建筑均为国家接收,包括“美庐”,改建成中共中央的招待机关,后来中共中央又经常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
1956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曹聚仁时对他说:我知道蒋介石很惦记他的家乡和他在大陆的房产,你可以到处走一走,顺便去那些地方看一看。这样,曹就在当年10月先上了庐山,还专门拍摄了“美庐”的照片。之后,曹又去了奉化,看到蒋家祖坟保护得也很好。他回到香港后,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介绍了他到庐山、奉化、萧山、宁波、杭州游历的情况,同时附上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三张是“美庐”的。曹在信中详细介绍了“美庐”受到保护的情况,说:那里面的珍贵物品一样都没有少,都放在原来位置,连宋美龄用过的钢琴也放在原来的位置,餐厅里的银制餐具一样也没有少,蒋介石用过的轿子还摆在原来的房子里。
当然,曹在信中也讲道,现在庐山已经归中共中央庐山管理局所有了,剧院等的名称也改了。曹怕蒋介石对此不高兴,在信的最后写道:“聚仁私见,认为庐山胜景,与人民共享,也是天下为公之至意。最高方面,当不至有介于怀?”曹还给蒋介石出主意说:如果能够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你回大陆的主要居住地应该是庐山。“唯情势未定,留奉化不如留庐山,请仔细酌定。”他还说,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意思。而是他与中共高层共同的意思。没有想到,蒋介石看了这封信后,不仅没有介怀庐山归为中共中央管理局所有,而且十分高兴。他仔细看了三张照片,感慨万千。他让曹向毛泽东表达他的感激之意。不久,曹聚仁把蒋介石的态度回复给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大度地表示,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蒋介石回大陆,庐山可以作为蒋介石养老的地方。
蒋介石听到曹聚仁向他转达的毛泽东的这个意思,更加感激毛泽东,同时也把这件事情记住了。在1965年拟定条件时,他特意把庐山要作为自己住所一事写了上去。
■晚年的蒋介石曾经秘密邀请毛泽东访台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打断了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蒋介石听到大陆方面发生一些极端的事情,对中共的疑虑更深了。1968年,他听说一些红卫兵去了他的老家溪口,炸毁了慈庵,十分气愤。但是他不久又听说,周恩来亲自出面,保护了他家在溪口的一切房产和祖坟,心里对中共高层又产生了十分感激之情。
晚年,蒋介石经常想起他在大陆的日子,想到与大陆沟通的问题。就在他出任第五届“总统”之前的一个月,即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竟把他称为“老朋友”。这个消息在美国和香港传了很久。蒋介石注意到,毛泽东对尼克松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对毛泽东说的这句话,蒋介石思考了很久。
此时的蒋介石十分孤立。在国际上,中共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而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则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对与中共联系有些犹豫。他认为这时主动向中共提出沟通,有点近乎投降。正在蒋犹豫之时,中共方面却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动。廖承志也出面发表讲话,强调“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欢迎台湾各方面人员来大陆参观、探亲、访友,保障他们安全和来去自由”。1975年,中共方面又特赦了国民党数百名战犯和特务,还给他们的一些人安排了工作,愿意去台湾或者香港的,也可任其选择。
蒋介石得到这些消息后,心中佩服毛泽东胸怀之博大,但还是没有采取主动行动。其原因,主要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人选。曹聚仁已于1972年去世。
正在这时,毛泽东却派人来了。毛泽东派的这个人,是章士钊。章士钊也是一个与国共两党上层领导人都有很深交情的人,但他长期在大陆与共产党共事,与蒋介石等当然没有联系。不过,因为他过去的资望,他到台湾来,当然会受到蒋介石的礼遇。当时章士钊已经92岁高龄,且重病在身,但他还是接受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委托,愿意承担沟通两岸的任务。章先生于1973年5月飞抵香港后,就急忙找原来的各种关系,以便恢复与台湾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和国民党方面联系上了。他当时乐观地派他的女儿章含之回北京,要她转告毛泽东、周恩来:各方面关系初步接上,他在香港顶多住三个月即可完成任务回北京。不料,年事已高的章先生由于疲劳过度,于7月1日在香港去世,赍志以殁。此次的国共沟通当然就没有建立起来。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放弃实现两岸沟通的努力。找不到合适的沟通人选,他就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方式向大陆方面发出信号。1975年春节后,蒋介石秘密找来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让他通过在香港的秘密渠道,向中共方面表示:可以请毛泽东来台湾访问。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但1975年毛泽东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周恩来也重病在身,难以担此大任。毛泽东找来邓小平,亲自向邓小平交待: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以此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陈立夫得知毛泽东打算派邓小平来台湾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为了配合这次沟通,陈立夫还在香港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文中说:“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但是,正当陈立夫积极努力、寻求与大陆沟通之时,蒋介石却因病于日去世,撒手人寰。海峡两岸的沟通再次中断。
人民网山西频道
山西频道人民微博
山西频道腾讯微博
(责编:张婷婷、王建)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中山传总统给蒋介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