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盛世 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试题上的

2005年高考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作者:张俊来源:时间: 查看
&&本文为网络收集的文档文件的文本样式预览,部分可能不能显示插图等其他格式文件,你也可以通过下载察看
2005年高考考前热身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近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各项中最早提出“以法治国”主张的是(B)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三民主义 [解析]:这是一道历史学科内综合题,主要考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综合比较能力。必须注意其时间限定词――“最早”。 2、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主要是指(D) ??A吸收外国资本与技术???????????????? B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D走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解析]:ABC三项是从具体措施的角度考虑,其均被“走本国国情”包含于其中。 3、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加坡和韩国能够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原因(A) ??A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B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 ??C发挥本国的人力资源优势??????????????D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解析]:根据“科技革命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原理而得出。 4、70年代后,西亚产油国的共同战略是(B) ??A发展石油工业,改变单一经济??????????B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 ??C增加石油出口????????????????????????D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贸易 [解析]:西亚各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就是石油富国,石油就是他们的黑色黄金。 5、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是因为(C) ??A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起决定作用?? ??B可以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 ??C推动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经济优势互补??D使经济多极化和区域化趋势发展 [解析]:入世主要反映了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需要,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考虑。
二、非选择题
1.材料1:
300年前,17世纪,中国的康熙皇帝和俄国的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向洋教士学证几何题,两个皇帝都锐意改革,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熙盛世”,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俄国改革的成效却远远超过了中国。
材料2:“如前所述,300年前,我们曾经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产物――坚船利炮彻底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产物――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分居世界工业总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和第二位。”
(1)“康熙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盛世的繁荣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上?
(2)17~19世纪中西封建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政策及历史影响有何异同?
(3)中国、印度等亚洲东方国家落后挨打,并“从属于西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封建经济恢复发展;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基础:封建自然经济。
(2)同: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或消除封建割据,国力均有所增强。异:经济上,西方: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中国: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闭关政策。政治上,西方:大力整顿军队,发展军事力量,建立扩大海军。历史影响:西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中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3)从表面上看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和印度的“大刀长矛”,是武器的胜利,实质上是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封建制度。
2.18世纪至19世纪末的法国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概述法国在这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积极影响。
答案:(1)政治上,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拿破仑战争早期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经济上,法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展。(3)思想上,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唐朝杨炎和北宋王安石改革赋税制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在理财方面他们有什么重大举措?其结果各是怎样的?
答案:(1)共同目的: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举措:①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按土地与财产多少来征税。②北宋中朝,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3) 结果:①两税法开以土地、财产为征税标准之先河,它的实施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后来地主转嫁负担。政府又加征苛捐杂税。农民负担仍很沉重②王安石变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对官僚地主的特权有所限制,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失败。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1)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指出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3)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答案:(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2)①中国两个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等。解放区战场(或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年粉碎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②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本宣战。(3)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本文文档版下载: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
??????????
Copyright&&&&&&&&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级经济基础视频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