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天天用车倒闭了吗的五大原因,分时租赁到底是不是伪需求

友友用车倒闭,在中国分时租赁发展前景堪忧?
友友用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于日前正式宣布停止运营,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智哥联系到友友用车的多名前高管及员工,证实了此消息。
已经有一个多月未更新的友友用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于日前更新,正式宣布停止运营,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开启用户余额清算。智哥联系到友友用车的多名前高管及员工,证实了此消息,友友用车停运已有数日,公司多数员工均已离职。投资方变卦导致资金链断裂从2016年年初开始,友友用车开始启动B轮融资,此轮融资他们希望融资2000万美金,主要用于扩建车队、市场推广,加上运营成本及管理费用等。去年8月,智哥就听闻,中青旅愿意投资友友用车的消息。“确实是融到了,拖太久了,投资方变卦了。”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友友用车前高管对智哥说。投资方爽约的案例不在少数,如此前盛大投资品聚网,京东投资博湃养车等等,都因融资失败造成资金链断裂。资金没有如期到位,原因众多,如观望了一段时间市场后,发现市场并未起来;企业自身战略转型或者是调整不成功;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变动等。友友用车成立于2014年3月,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曾于2014年获得滴滴投资人王刚的天使轮百万级别融资,2014年获得险峰华兴、光速安振580万美金的A轮融资,到2015年获得易车、博思资本A+轮1000万美元融资。友友用车历史融资情况根据友友用车曾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3月,其在北京布点近70个,运营车辆近300辆。但到同年8月底,北京运营车辆仅剩下200辆,运营网点也减少至50个。当时官方解释称,北京市场的收缩是由于公司主要精力将拓展至二、三线城市。友友用车内部人士也曾对智哥表示,他们和二、三线城市的租赁运营商以分公司的形式拓展业务合作。不管以什么形式来合作,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似乎并未像目前的共享单车一样“火”起来。据了解,虽然从事汽车分时租赁的公司数量众多,真正上路的分时租赁汽车却十分有限。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市租赁处共下发了2000个租赁指标,有200多家租赁企业申请,最终指标分配至5家企业。在北京这种一线大城市,共享汽车的市场需求量至少为2万辆,而目前实际投入运营还不到5000辆。汽车分时租赁的几道坎儿“对于分时租赁市场我还是看好的,但需要的时间太久。”一位已经离开友友用车的高管对智哥说,除非本身就有车企或政府站台的,应该说,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在汽车分时租赁这个阶段很重要。友友用车的前身是友友租车,此前定位于私家车共享平台,主攻P2P租车模式。之后,其宣布战略转型升级,匆忙转向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P2P租车模式,采取的是平台接入私家车的轻资产运作,转型之后的分时租赁则需要购置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属于重资产操作模式。即便此前能从主机厂拿到7折优惠的友友用车,购置车辆的大笔费用投入,也让其资金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有关媒体报道,在友友用车2015年年报中的企业资产状况信息中显示,友友租车该年资产总额为469.8944万元,利润总额为-万元,净利润为-万元,负债总额高达万元。可以看到,目前分时租赁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靠收取租车费用,以及少量的广告费等增值服务费和衍生服务费用。友友用车负责人在2016年8月汽车智能举办“智慧出行之用车新概念”论坛上表示,未来盈利模式上,友友用车还能采取如电桩运营:新能源充停网建设,对于非友友旗下的新能源车充电,与桩企合作分成;面对二三线城市输出营运平台,包括C端平台(App)+ B端运营平台( 布点/调度/运营/车管/工单/财务)+ 品牌引流,实现佣金分成;另外,车厂新车通过友友分时租赁方式进行展示广告,提供试驾的体验,促进新车销售。未来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除此之外,运营问题也很关键。对于运营者来说,没有足够的租赁牌照,短期内规模扩张遇到瓶颈,车辆维护问题等;而消费者也面临用车难,在高峰时期用不上车,平常时间车辆大量闲置,有效利用率不足。另外,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里程焦虑和充电问题。“为何共享单车火了?而汽车分时租赁没有火起来?在这个资本寒冬阶段,刚需是能拿到钱的首要条件。”一位消费者这样对智哥来评点友友用车的停运,在他看来,一线城市本身出行方式已经多样化,而开车,停车就是难题,出门就堵车,取车、还车等手续环节还比较麻烦,尝鲜者会比较多,成为忠粉的可能性不大。“没有刚需的行业很多,但也能做大,关键是要把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好。”做高端分时租赁的一位CEO对智哥表达了他不同的观点。整体市场环境还未起来,从轻资产运作到重资产运营,友友用车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资金以及运营经验等方面没能支撑起企业运营的实际需求,种种因素最后导致了友友用车的败局。
登录牛车网
第三方登录:爱极客官方微信
更多猛料 扫描二维码
咱们悄悄说友友用车倒闭退款慢引恐慌 电动车分时租赁前景堪忧|新能源汽车|友友用车|分时租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友友用车倒闭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前景堪忧
  法治周末实习生 吴 昊
  法治周末记者 马树娟
  就在共享出行成为市场投资热点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友友用车”却陷入了倒闭的窘境。
  3月10日,友友用车发布公告,称因“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公司停止运营,这则消息顿时牵动了所有友友用车用户紧张的心绪。
  友友用车的倒闭,也让人们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前景充满担忧。
  退款慢引起用户恐慌
  据了解,友友用车成立于2014年3月,前身为友友租车,以P2P模式发展私家车共享(即有闲置车辆的用户将车辆租借给其他人)。公开资料显示,友友用车曾获得过两轮融资,累计金额或超过2000万美元,其中投资方有易车、光速安振等,其发展一度为外界看好。
  不过,在P2P租车模式下,友友用车需要大量的车主提供车辆,同时需要大量的用户前来租车,且两者间还须达到供需平衡;此外,如何增强风控,解决车辆丢失等问题,这都给处于初创阶段的友友用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015年10月,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风口下,友友顺势宣布战略升级,主打新能源汽车的分享经济模式,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公司也更名为友友用车。
  然而,此次转型并没有让友友用车摆脱亏损。工商信息显示:2015年,友友用车净亏损1417万元、负债2173万元。
  3月10日,友友用车宣布,目前,友友用车线上APP、服务器及线下客服、车辆租赁业务均已停止服务。针对用户最为关心的账户退款问题,友友方面称“退款将持续进行,直到所有用户的所有账户余额均得以退还”,可是由于退款进度缓慢,大部分用户依然对能否收到退款持有疑虑。
  “前几天我打算用车,软件打不开了,上网一查才知道友友用车倒闭了。”3月15日,友友用车用户赵海(化名)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道。
  3月15日,法治周末记者从友友用车维权QQ群中发现,部分未获得退款的用户依然感到恐慌,“都5天了,群里依旧没有人收到友友用车的回复,不就是退款么,按账户余额退款应该很快就能退完啊。”沈琪(化名)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道。
  3月15日,法治周末记者试图联系友友用车,然而友友用车官方提供的联系方式均已无回应,400电话也已失效。
  当天下午,用户吴雨(化名)在群内发布消息,称其3月10日按友友用车要求提交退款邮件后,经过催促已经收到了退款。这则消息也打消了维权用户的疑虑,让他们看到了退款的曙光。
  记者注意到,随着群内用户陆续收到退款,之前近70人的友友用车维权群,截至3月19日记者发稿,已不足50人。
  收到退款后用户仍感被欺诈
  尽管有不少用户陆续收到了退款,但是有用户仍觉得自己被欺骗了。3月16日,收到退款的李默(化名)表示,友友用车并不是按用户账户余额退款,而是以用户实际充值金额为基础,再扣除已消费金额后,将剩余款项退还给用户。
  这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然而,却引起维权用户又一波愤慨。
  原来,友友用车在运营期间以充值返现活动吸引用户充值,“我一共充值1200元,使用了300多元,而充值给的优惠350元被剔除了(不在扣款范围内)。”李默说道。
  3月19日,有同样遭遇的赵海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近日收到退款后也发现充值赠送的金额没在扣费的计算范围内,“当时我充值了1000元,加上返现的1000元,共计2000元,在友友用车倒闭前共消费了165元,这就意味着我还有1835元的余额”。
  赵海称,友友用车倒闭后,他本来打算登录APP将余款截图发给友友用车,却发现友友用车APP已经完全失效,账户信息也无法显示,他最后实收退款为835元。
  退款时,友友用车未将奖励金额计算在内,部分用户质疑“这难道不是欺诈消费者么”?
  “这个问题是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破产法的冲突产生的。”3月17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律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道,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考虑,商家既然作出了充值返现的承诺,如果没有实现便涉嫌欺诈,一旦认定,公司需给予三倍的赔偿;但是从破产法的角度考虑,假如友友用车已破产,即没有履行承诺(即合同条款)的能力。
  董毅智认为,从友友用车持续对用户退款的角度考虑,刨除充值奖励部分是可以接受的,其是否构成欺诈必须要看友友用车是否有“主观故意”的因素,“‘主观故意’是欺诈的主要构成要件,要剖析友友用车是否存在主观故意,需要从财务报表、公司行为等诸多因素衡量,但这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以及专业分析才能印证”。
  对此,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企业在推出充值返现活动的时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逻辑,“大力度的优惠活动必须基于该商业模式具有很高的利润率,如果在商业模式发展空间不足、资金吃紧的情况下推出,就会难以为继。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盈利空间本来就很窄,还推出充1000元返1000元这种丰厚的优惠活动,后果可想而知”。
  极度细分领域中的消费群不足难盈利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1年就出现汽车分时租赁的概念,其推广主要依靠各大汽车厂商的雄厚资本支持。然而,近年来即使依托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也不如“共享单车”。2016年年底,汽车分时租赁的鼻祖Car2go也关闭了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服务。
  易观分析师张旭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目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体量不大,各个企业还处于“混战”阶段,目前参与竞争的企业有北京的Gofun和一度用车等,采用常规动力的汽车分时租赁公司途歌TOGO是前者有力的竞争对手。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要瓜分哪一部分的消费群体,才是这个行业要考虑的关键。”洪仕斌指出,如今共享出行产品众多:长时间用车可以选择已经相对成熟的租车,如神州租车等;短时间用车也有现有的出租车和打车软件可以选择;“最后一公里”出行可以选择共享单车,所以导致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能够应用的场景非常少,只能在一个极度细分的领域中创造需求和价值。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是一种重资产模式,未来长期盈利较低。”董毅智指出,尽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但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前期投入成本依然很高,导致前期难以盈利,相比之下共享单车的投放成本就低很多;而同样是共享汽车出行,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竞争市场的滴滴打车模式,则是利用现有的汽车资源,就属于轻资产模式。
  董毅智认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实际上与传统租车类似,然而,传统租车行业已经相对成熟,想要与其争抢市场份额还需要长期的发展。
  硬件设施成为痛点
  据张旭介绍,目前,Gofun和一度用车采用电动汽车租赁,虽然运营良好,但也无法解决电动汽车的诸多技术难题,就连运营良好的常规汽车分时租赁公司途歌TOGO也无法避免缺乏停车场资源等难题,只能推出用户承担停车费的政策。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对企业来说,最大的两个问题是车和如何停车。”张旭指出,第一,电动车的性能并不太能达到运营标准,如受制于目前的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过短、充电时间过长和冬天续航里程会进一步下降等;租车点需要停车场,企业一般以租赁和建造为主,目前以租赁居多,即使如此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坚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如今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优势主要靠国家对电动汽车购买的补贴来维持,而且从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上考虑,电动汽车并不节能甚至费能,电动汽车报废后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极大,处理的成本也极高;充电桩、停车位等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
  “电动汽车的发展主要应该由市场机制调控,而我国为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行‘弯道超车’的经济补贴政策,打破了电动汽车的市场平衡。”赵坚表示,如今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工信部对电动汽车的补贴逐渐减少,电动汽车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长此以往,该行业将面临危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揭示友友用车倒闭背后的5大信息--百度百家
揭示友友用车倒闭背后的5大信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日前,友友用车正式宣布停止运营,这是国内分时租赁运营商倒闭的首例,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例。
对于行业来说,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没有人猜到分时租赁运营商的倒闭之始来的如此悄无声息而又突然,然而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有人入局、有人出局。但是,在国内分时租赁开展的热火朝天的情况下,友友用车的倒闭既给群情激昂的进入者泼了一瓢冷水,又给行业运营商带来了五点启示。
一、战略转型埋下失败祸根。
友友用车的前身是友友租车,成立于2014年3月,定位于私家车共享平台,主攻P2P租车模式。然而由于P2P模式在国内难以行得通,在运营不足2年后,也即2015年7月,友友租车宣布战略转型升级,匆忙转向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同样在不足2年后的2017年3月,友友用车分时租赁平台宣布停止运营。究其原因,可能业务战略的全面转型是友友用车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之前业务定位于P2P租车模式,采取的是平台接入私家车的轻资产运作,转型之后的分时租赁则需要购置大量的,属于重资产操作模式。从轻资产运作到重资产运营,友友用车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资金以及运营经验等方面没能支撑起企业运营的实际需求,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友友用车的败局。
二、融资烧钱再融资行不通。
互联网企业的典型打法就是融资——烧钱——再融资,以此模式来击退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比如出行领域的滴滴。友友用车带着部分互联网基因切入了P2P租车和分时租赁领域,面对直接的竞争对手,为了在市场站稳,友友有车(租车)先后进行了A和A+轮融资,融资额达2000万美元。通过融资加速业务布局,2015年下半年,友友用车仅用了4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iOS、Android正式版本的上线,同时在北京快速投放运营车辆近300辆,布局网点近70个覆盖国贸、望京、中关村、西二旗等重要商圈。
然而,投资人的进入虽是好事,但同样迫使友友用车不断的向前奔跑,试图通过增加车辆规模和网点、积累客户、提升订单数量实现快速扩张,来满足投资人对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的要求,最终迫使友友用车通过不断的融资——烧钱——再融资来做大企业,然而后果就是在没有盈利预期的情况下,融资不畅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当前,部分国内分时租赁运营商靠的就是这种模式匆忙进入到市场之中,在整个行业盈利不清晰,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资本寒冬的延续,可能是最早也是最容易出局的一批企业。
三、企业发展还需内外兼修。
对于分时租赁运营商来说,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练好内外兼修的功夫。首先,苦练外功。面对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建立起顺畅的融资渠道,来保证企业和项目的运营有持续的资金保障,避免融资不畅造成的资金链断裂,从而造成项目的失败和企业的倒闭,友友租车就是倒在了融资不到位的路上;另一方面要结成攻守同盟,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寻找地方政府支持或者与整车企业建立联系,目前整车企业开始入局汽车共享,这是一个结盟的最佳时机。其次,苦练内功。对于分时租赁运营商来说,要生存与发展,自身必须过硬,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友友租车并未形成自身良好的造血机制。
第一,目前仅靠分时租赁并不能盈利,运营商还需要调整运营策略,适当采取短租、长租与分时租赁相结合的模式,来保证有稳定的、足够的现金流入,用于支撑分时租赁的业务。第二、还要不断探讨与调整商业模式,衍生出新的盈利方式。第三、必须注重降本、控制成本费用。最后,企业的规模扩张要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适应,切忌贪大求全。跑马圈地需要量力而行,目前大部分运营商认为分时租赁风口已起,雄心勃勃的大举进入,采取高举高打策略,在全国各城市跑马圈地、全面开花,如某运营商已在全国20个城市布局,还将在2017年扩展至50个,对于这些企业,弱弱的问一句,你们真的盈利么,你们的模式成熟到可以复制的地步没有?但人家也许回一句“关你鸟事”,恩,确实不关,我只是个吃瓜群众而已。
四、分时租赁运营难题待解。
众所周知,盈利是分时租赁行业最大的难点,以法国AUTOLIB’项目为例,自2011年10月推出以来仍然持续亏损,可见分时租赁盈利之难之艰。友友租车的经营情况同样证明了盈利难题,据相关媒体报道,2015年友友用车的利润总额为-万元,净利润为-万元。目前分时租赁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靠收取租车费用,以及少量的广告费等增值服务费和衍生服务费用。
除了盈利难题,分时租赁还面临着以下问题:车辆规模与网点制约、成本投入大、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与充电难、牌照资源稀缺制约、使用率低以及传统租车者的竞争等。一系列难题和痛点横亘在分时租赁运营商的发展之路上,如何解决亟待行业参与者共同思考和探索。
五、分时租赁未必是唐僧肉。
友友用车的倒闭,带来的不仅是启示,还让我们看到了行业的痛点,如何解决痛点是才是企业破局的关键所在。分时租赁市场有千亿元之局,面对如此庞大而诱惑的蛋糕,各方秣兵历马,磨刀霍霍,仿佛看到了唐僧肉一样,趋之如骛。近两年进入分时租赁领域的企业犹如过江之鲫,玩家众多,有整车企业、汽车经销商、新能源运营企业、互联网创业公司、租车公司及分时技术服务商等,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11月底,国内进入新能源汽车租赁的运营商已经超过100家。那么,分时租赁真的犹如唐僧肉这么好吗,在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和合适的商业模式之前,也许未必吧,友友用车倒闭就是一个例子,但我相信这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例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718
热门文章HOT NEWS
昨天,万众瞩目的万科业绩发布会上,现场很多记者和股东本来是去打...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1用车 倒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