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将以什么为抓手,坚持向如何发力振兴实体经济济发力聚力

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_政策法规解读_政策法规_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的位置&& >>
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闻鸡起舞开新局,撸起袖子加油干。新年以来,许多方面汇集的情况与往年多有不同,不仅一些先行经济指标反映出新的态势,而且各界人士的精气神大为提升,这都令人感到振奋。  眼下,作为实体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已逐渐走强、价格稳步回升,世界贸易重现活跃,由此预示着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我国的情况进一步向好,各种预期和信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尤其是实体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各地区各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些得力举措,不少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规划,加紧考虑具体抓手和着力点。  然而,如何充分认识国内外新形势下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如何把握振兴实体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如何更好地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仍需深入分析,进一步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  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动。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复苏过程艰难曲折。危机深刻暴露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内在矛盾,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最值得关注的,一是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尚未形成势头;二是美、英、法等国“去工业化”并掉入“虚拟化陷阱”之后,“再工业化”进展缓慢,拖了世界经济的后腿。  去年我国经济增长6.7%,依然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  其具体表现,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然而供给结构却严重滞后于需求新变化,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许多产品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跟不上,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以致许多人跑到国外去买马桶盖、电饭煲等。  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或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或是兴风作浪。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下降。其结果,不仅“脱实向虚”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受到挤压和伤害,而且金融风险隐患增加。  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由于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加上“有形之手”不到位,许多政策不配套,各类资金一度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推动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房地产的高收益,不仅进一步诱导资金“脱实向虚”,造成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房地产繁荣”,还推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使收益率不高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从世界范围看,实体经济自身结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矛盾,都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也是比较棘手的难题。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在这个问题上吃了大亏,掉入“虚拟化陷阱”。我们较早地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吸取别人的教训,避免重蹈欧美之覆辙;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闯过这道难关。  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之策,也是新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治本之策。去年,我们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仍然要围绕这条主线,在深入进行“三去一降一补”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主线之下的主要任务。  振兴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该说,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非但走不远,而且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此,必须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供给侧大做文章,狠抓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在德国,“工业4.0”计划推进很快;在美国,特朗普提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口号似乎不现实,但他对制造业的重视却值得我们关注。特朗普在竞选中打出许多“制造业牌”,这一方面迎合了选民们对美国制造业外流的不满、对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业严重失衡的担忧,另一方面制造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大国争夺全球新的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当年奥巴马提出“制造业重整”,是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并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做充分准备。眼下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政策,除了希望美国公司回流美国,更希望振兴制造业带动更多就业、增加更多优势。  我们要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的走势中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方位,深刻认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三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振兴实体经济,既要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抓住解决“脱实向虚”、实现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升级等关键,聚焦几个重点问题。  一是“质量”。积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以优质产品夺回市场需求。现在,不仅许多中低端产品供大于求、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且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质量也跟不上,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须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创新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高端制造”的跨越。要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进一步畅通,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迅速推广;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适应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发展趋势,使供给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抓住和用好海外并购重组机会,推动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泛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  三是“调控”。脱实向虚以及房地产炒作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对此,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来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方面,不仅要强化金融监管和治理,遏制金融系统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行为,坚决纠正各种市场乱象、纠正金融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倾向,促其回归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还应抓紧考虑综合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导向机制,有效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日前,央行明确提出将“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列为监控重点,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强化“买入实、卖脱虚”,保监会严厉惩治“野蛮人”等,都值得肯定。眼下,该是“有形之手”出手的时候了。我们还要在制度安排中有效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形成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有效激励体制,引导亲实业、重实业的社会氛围。  四是“改革”。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重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政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大力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清费降费,继续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把企业负担真正降下来,促进制造业轻装上阵。  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配套能力。这是坚实基础,也是明显优势。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都与制造业这个主战场紧密相连。我们讲中国梦、强国梦绝不是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一步一步向前闯,先从制造大国稳步迈向制造强国;讲“撸起袖子加油干”更非一句口号,而是亿万人民战斗的号角!
责任编辑:体改科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1信息无?专题2信息无太行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怎样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贯彻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闫来俊
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兴,则百业兴。
2016年,我市实体经济与全国全省一样“亚历山大”,异常艰难:内生动力严重不足、盈利能力明显减弱、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
面对压力和困难,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出台了“工业行动方案”,认真实施“销售收入增加奖励、龙头企业带动、项目投资到位、争取上级资金、企业融资上市、金融降低贷款利率”等9条扶持企业政策,实行“三个一”运行监测服务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全力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低位企稳、稳步向好的积极成效,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今年好于去年,为明年进一步好转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
成绩来之不易,问题不容回避。实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全市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仅为10.2户,低于全省的10.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居全省第9位,2016年比2015年减少19户;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我市只有规模以上企业3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主营业收入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5%。
从中不难看出,我市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重中之重就是补短板,而补短板的关键是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在经济下行势头没有彻底扭转的情况下,如何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开发区改革创新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用好清洁能源为重点,向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
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
园区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苏州、无锡、宁波等南方经济发达城市,无一不在园区建设上搞得如火如荼、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市相继上马了一批非资源类项目,规划建设了一批新兴工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煤层气产业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水平全国领先,建瓷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凸显,对晋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依靠这些产业和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远远不够,有的园区还只是蓝图,有的园区规模还不够大,有的园区则停留在单一项目上,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分工合作、有机衔接的产品链和产业链远未形成。
如果说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没有可比性,但和周边的焦作、新乡、洛阳等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这固然有产业结构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园区建设方面,人家已经将我们甩在了后面。这些年,河南各地大搞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使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有活力、最有竞争力、最有带动力的平台载体。
没有一套好的运行机制,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我市工业园区发展不可谓不早,但体制机制不顺、规划起点不高、土地运行模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园区的发展,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全省推动开发区二次改革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这对处于经济转型关键阶段的我市来说尤为重要。“推动开发区二次创新创业,可以说抓住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市商务粮食局局长李东升说,相比工业园区,开发区配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并有着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更能激发起各地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更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工业园区已有了一定基础和规模。当前,推动开发区二次创新创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会议和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机制,对标一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将开发区建设与园区建设相衔接,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科学编制“五规合一”规划,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管理创新的急先锋、区域经济的顶梁柱和转型综改的主战场。
——按照“市一级集中建设国家级开发区、一县(市、区)一家省级开发区”的要求,对全市现有各类产业园区进行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关键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调整理顺开发区职能、创新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加快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运营模式,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做到清单之内依法规范履职,清单之外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集团在开发区落户。
——以园区提质行动和招商选资创新行动,推动国家级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和推进各县(市)申报、设立省级开发区为战略突破口,对标国际、对标一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坚持把新上项目与园区建设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紧紧扭住“精准化”、“专业化”这个核心,聚焦六大产业,重点瞄准数字经济、装备制造、新兴潜力产业三大方向,持续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七大方面,以企业招商、项目招商、活动招商为主抓手,持续发力进行招商选资,确保园区面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真正实现园区扩展国际化的目标。
(下转2版)
怎样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创新驱动 振兴实体经济
――三论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抓紧抓好,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基石。  今年以来,我省启动建设“三重一创”,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第二批10个基地和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启动建设。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全面实施,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展望明年,也需要看到,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矛盾失衡问题突出,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企业综合成本较高,民间投资增幅回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继续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在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振兴实体经济,需要发挥科教大省的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要依托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平台,做强做优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全面落实“全创改”试点,聚力突破科技金融等创新瓶颈制约。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以大创新实现实体经济的大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目的在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要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要坚持以“三重一创”为引领,着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规模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用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产业“老树发新芽”,让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成为拉动实体经济的强大马车,以制造业创新为经济强筋健体、造血注力,大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  振兴实体经济,需要更强劲的政策措施。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中央提出不少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新举措。要抓住机遇,抓好对接落实,把政策机遇切实转化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要坚持多措并举、组合发力降成本,坚持“四督四保”推进一批补短板重大项目,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创新活力,引导更多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投入工业、制造业领域,让实体经济的“根”扎得更深、更牢、更有力。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闻鸡起舞开新局,撸起袖子加油干。新年以来,许多方面汇集的情况与往年多有不同,不仅一些先行经济指标反映出新的态势,而且各界人士的精气神大为提升,这都令人感到振奋。眼下,作为实体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已逐渐走强、价格稳步回升,世界贸易重现活跃,由此预示着全球经济将加速增长。我国的情况进一步向好,各种预期和信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尤其是实体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各地区各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些得力举措,不少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规划,加紧考虑具体抓手和着力点。然而,如何充分认识国内外新形势下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如何把握振兴实体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如何更好地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仍需深入分析,进一步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动。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复苏过程艰难曲折。危机深刻暴露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内在矛盾,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最值得关注的,一是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尚未形成势头;二是美、英、法等国“去工业化”并掉入“虚拟化陷阱”之后,“再工业化”进展缓慢,拖了世界经济的后腿。去年我国经济增长6.7%,依然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其具体表现,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然而供给结构却严重滞后于需求新变化,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许多产品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跟不上,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以致许多人跑到国外去买马桶盖、电饭煲等。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或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或是兴风作浪。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下降。其结果,不仅“脱实向虚”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受到挤压和伤害,而且金融风险隐患增加。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由于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加上“有形之手”不到位,许多政策不配套,各类资金一度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推动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房地产的高收益,不仅进一步诱导资金“脱实向虚”,造成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房地产繁荣”,还推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使收益率不高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从世界范围看,实体经济自身结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矛盾,都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也是比较棘手的难题。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在这个问题上吃了大亏,掉入“虚拟化陷阱”。我们较早地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吸取别人的教训,避免重蹈欧美之覆辙;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闯过这道难关。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之策,也是新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治本之策。去年,我们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仍然要围绕这条主线,在深入进行“三去一降一补”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主线之下的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该说,我们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我国经济非但走不远,而且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此,必须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供给侧大做文章,狠抓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在德国,“工业4.0”计划推进很快;在美国,特朗普提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口号似乎不现实,但他对制造业的重视却值得我们关注。特朗普在竞选中打出许多“制造业牌”,这一方面迎合了选民们对美国制造业外流的不满、对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业严重失衡的担忧,另一方面制造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大国争夺全球新的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当年奥巴马提出“制造业重整”,是为了保持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并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做充分准备。眼下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政策,除了希望美国公司回流美国,更希望振兴制造业带动更多就业、增加更多优势。我们要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的走势中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方位,深刻认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三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振兴实体经济,既要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抓住解决“脱实向虚”、实现创新引领、提质增效升级等关键,聚焦几个重点问题。一是“质量”。积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以优质产品夺回市场需求。现在,不仅许多中低端产品供大于求、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且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质量也跟不上,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须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创新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高端制造”的跨越。要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进一步畅通,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迅速推广;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适应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发展趋势,使供给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抓住和用好海外并购重组机会,推动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泛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三是“调控”。脱实向虚以及房地产炒作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对此,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来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方面,不仅要强化金融监管和治理,遏制金融系统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行为,坚决纠正各种市场乱象、纠正金融企业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倾向,促其回归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还应抓紧考虑综合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形成导向机制,有效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源源不断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日前,央行明确提出将“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列为监控重点,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强化“买入实、卖脱虚”,保监会严厉惩治“野蛮人”等,都值得肯定。眼下,该是“有形之手”出手的时候了。我们还要在制度安排中有效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形成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有效激励体制,引导亲实业、重实业的社会氛围。四是“改革”。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重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政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大力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清费降费,继续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各类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把企业负担真正降下来,促进制造业轻装上阵。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配套能力。这是坚实基础,也是明显优势。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都与制造业这个主战场紧密相连。我们讲中国梦、强国梦绝不是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干,一步一步向前闯,先从制造大国稳步迈向制造强国;讲“撸起袖子加油干”更非一句口号,而是亿万人民战斗的号角!(钟经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振兴实体经济 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