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为什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包括所有世间经世之道

(隆福寺 ?义工常)
(净修斋主)
(净修斋主)
(净修斋主)
(净修斋主)
第三方登录:[转载]印光大师:为什么说佛法包括所有世间经世之道?
&&举凡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
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
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举凡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竞倡新法,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24页 学佛浅说序)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印光大师说因果 | 深则见深 浅则见浅
我的图书馆
印光大师说因果 | 深则见深 浅则见浅
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竞倡新法,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续编下·学佛浅说序民十三年)(摘自释智随编《灵岩遗旨·悲化有情》)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朱俊、张静:印光、印顺净土思想异同管窥
  印光大师()[1]是上世纪中国佛教界最著名的高僧之一,其一生专弘净土,倡导念佛法门,道风远播,度生无数,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而印顺导师()则是近现代杰出的佛教思想家,以学识渊博、著述宏富而享誉海内外,被视为人间佛教思想的导师。两位法师同为近一百多年来少有的佛门高僧,都对现当代佛教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2]。两位法师的净土思想各有特色颇具可比性。
  一、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
  印光大师生处晚清民国,弱冠出家,早年遍参南北丛林,后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藏多年,博通三藏,佛学造诣极深,但终身以净土为旨归,不仅自己专修念佛,又以书信化导世俗,一时皈向者难以计数,风动海内外。其著述有《印光大师文钞》数编[3],虽然卷帙浩繁,但皆以弘扬净土念佛法门为宗旨。
  印光大师所处的晚清民国,佛教诸宗派大多衰落,唯净土与禅宗尚流行。在印光大师看来,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出离生死的唯一要道。大师认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陋劣,能参禅者少,而且禅者开悟后也不免有退转之虞,唯有净土法门仗弥陀愿力摄受接引,最为当机。他说:&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仗自力,于若禅、若教、若律、若密中得其指归,尚不容易,况由此证无生而了生死乎?净土法门,乃令一切圣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之最捷、最圆、最顿、最简易、最玄妙之法门也。&[4]
  强调净土法门的殊胜,是净土宗人一贯的传统。古德甚至有&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之说。印光大师也持这种态度,他以《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证,认为:&普贤菩萨,令其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以普劝华藏海众诸菩萨,一致进行&&夫华藏海众,乃已证法身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以期速证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佛果。&[5]强调往生极乐为佛法之总持。
  由以上两点,可见大师认为净土法门实在是最为契理契机的法门。而修行净土法门,须以信愿深切为前提。大师指出:&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6] 所谓信愿行,信是指深信实有西方净土,笃信佛力慈悲摄受;愿指愿生西方,并愿重回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行则指真实依教起行,主要是老实念佛。大师认为这三者&如鼎三足,缺一不可&。[7]
  除着力宣扬净土法门的殊胜外,印光大师思想的另一大特色是提倡敦伦尽分,宣扬因果报应以挽救世风。大师所处的晚清民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新兴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巨大冲击,社会秩序面临解体,天灾人祸不断。大师认为灾祸源于世风日下,人心沉沦,人以恶感,天以灾应,而人心沉沦世道混乱的根源则&总由家庭失善教,及不讲因果报应之所致也&[8]。因此,&家庭教育,因果报应,乃现今挽救世道人心之至极要务。若不从此着手,则凡所措置,皆属枝末,皆可伪也。唯从小便教以敦伦尽分之道、因果报应之理,则习与性成,及长而不为贤人者,无是理也&。[9]
  二、 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
  印顺法师是近现代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又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导师,其一生讲学不辍,著述丰富,对于&三乘共庇&的净土思想也有较多阐发,相关重要的著述有《净土新论》、《念佛浅说》、《东方净土发微》等,其中许多观点独出新意,引起佛教界的广泛争论和净土行人的激烈反应。[10]
  与净土宗宣扬的&三根普被&不同,印顺法师认为念佛法门主要是为摄受初心学人,特别是心性怯劣的众生,使其能够生起学佛信心,且一旦往生,也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非真的&念佛一门,无事不办&。而所谓临终一句阿弥陀佛就得往生,则是为十恶五逆而临近命终的人所说,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应该过分宣扬。至于将净土法门简单化,单讲信愿求往生,不做念佛功夫,不修菩萨行,乃至于废弃戒定慧,是不符合佛教真意的。[11]
  净土法门号称易行道,印顺法师则指出其虽然易行却难成佛。在他看来,净土法门实则是为下根众生所说,不免流于简易,而忽视大乘法门应有的深广信行,既然不能圆满菩萨行,则难于成佛。法师以弥勒菩萨与佛陀的修行事迹为证,指出&易行道,不是横出三界,容易成佛,而是容易学容易行,办法比较稳当。其实易行道反而难成佛,如弥勒佛;难行道反而易成佛,如释迦佛&。[12]
  此外,印顺法师还特别表彰东方阿z佛国,强调净土法门不能仅仅理解为念佛往生,而应当有慈悲济世的菩萨行愿。他认为佛经中对阿z佛国的论说,正是表明西方净土的成就要依赖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直至成就无生法忍。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和阿z佛的妙喜世界&这一东一西的净土,是说明了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成佛的完整的菩提道,也可解说为弥陀为本性智,而起阿z佛始觉(先弥陀而后阿z)。但现在的念佛者,丢下阿z佛的一边,着重到西方的一边,不知如来果德的无量,必要从菩萨智证的不动而来;惟有&以无所得&,才能&得无所碍&。&[13]批评中国净土宗只重果德赞扬而忽视福慧双修,只求自我解脱而不知慈悲利他,对大乘菩萨道有所偏离。
  除谈及远在他方的东西方净土之外,印顺法师还着力发掘人间净土思想,号召建设人间净土。他认为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是针对现实人世的缺陷而说,并&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广行菩萨道,从自利利他中去完成。这不是往生净土,而是建设净土。&[14]又指出佛教徒所期待的当来下生弥勒佛,不仅仅有清净的兜率内院在天上,而且其净土实在人间,&弥勒净土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15]甚至认为&佛教净土的真精神,如果说在西方极乐国,在兜率天内院,不如说重在这个世界的将来。&[16]
  三、 二者的异同之处
  由上文可以看出,两位法师的净土思想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印光大师强调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甚至以念佛往生为唯一出路,专论诚心念佛,认为&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法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17]而印顺法师则认为净土法门易行而难成佛,是针对下根众生所说的方便道,且&易行道不单是念佛,即《行愿品》的十大行愿等。&&易行道虽说发愿而生净土,于净土修行,而也就是难行道的前方便。&[18]所以念佛法门并非佛法的究竟义。
  其次,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特重西方极乐世界,并孜孜以往生西方极乐为目的。而印顺法师则强调净土思想的人间指向,如他认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旨在净化人间[19],又强调弥勒净土的人间性,认为佛教净土思想的根本义在建设人间净土。[20]
  再次,净土往生以信愿行为三要。印光大师特别强调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往生的发愿和持名念佛的修持,认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21]而印顺法师则从分析经论出发,认为仅此并不足以为&念佛三要&之全部。净土法门的修行除前述三要外,至少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念佛功夫最好能做到一心不乱或一心净念相续[22],不能认为只须临终一念或十念就能往生,所以一切都无关紧要,甚至胡作非为。二是善行,特别是大乘善行是求生净土的正常净因。多积善根、多修福德,是净土法门的应有之意。[23]
  不过,两位法师的思想也存在许多可以沟通之处。他们都主张净土法门是佛教中三根普被的最为稳妥的修行道。印光大师认为教下诸宗不易修行且早已衰落,尚流行的禅宗则不仅开悟难,开悟后能彻断见思二惑真实证果者更少,唯有净土法门,方法最为简捷,又仗弥陀愿力接引,最易修行。印顺法师也赞成&净为三乘共庇&的观点,认为净土法门是佛教中的方便道,&称名念佛,是易行道。横超三界,十念往生。这因为,仗弥陀的慈悲愿力,他力易行。&[24]同时,两位法师都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相信佛教能够解救现实世界的问题。印光大师认为&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25]面对当时社会秩序的解体和天灾人祸的频繁,大师并不是消极的追求往生极乐以求自我解脱,而是呼吁以因果报应、敦伦尽分、家庭教育来挽回世道人心,消弭灾难。印顺法师则阐发佛教的政治理念,认为净土为人世之极则,又论佛法为救世之光,呼吁佛教徒净化人间,为实现人间净土而努力。
  四、 结 语
  由上文可见,两位法师的净土思想都非常关注个体修证和改善人间的问题。就个体修证而言,印光大师主要是继承传统佛教净土思想,宣扬净土法门的简易,并强调净土法门在&末法时代&的优越与契机。由于大师深入念佛三昧,所以其言论极具感召力。面对现实灾难,大师强调家庭教育,宣扬因果报应,敦伦尽分,改善世风。他以道德劝化为救世之方,按佛法理论而言确是直指根本,但期待全体大众的道德提升以消除天灾人祸,解决现实问题,则似乎渺远而不近实际。
  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初衷与梁漱溟先生对佛教不关心&此时、此地、此人&[26]的批评有关,因而其思想特别强调佛法的人间关怀。他赞同净土法门的简便易行,但更强调修学净土法门不能忘记关心人世、关怀社会,在此岸世界修行菩萨道,利益社会,净化人间。其论说重视学理分析和理论阐明,显得平实严密且切近现实,易为受过理性思维洗礼的现代人接受。
  比较而言,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趋于保守,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更具有现代气息。不过,印光大师的思想虽倾向保守却深于修证,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虽然切近现实却显得宗教修证与体验不足。因而二者既有可以会通之处,也能够互为补充。学佛者若能结合前者的修证功夫与后者提倡的人间菩萨道,自度不忘利他,似乎更符合佛教大乘精神。
  (作者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2011级研究生)
  【注 释】
  [1] 印光大师生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三日 , 实为公元日,并非一般以为的公元1861年。
  [2] 现当代中国佛教界,印光后学提倡净土法门,印顺后学提倡人间佛教,在海内外佛教界均有极大影响。
  [3] 由于《印光大师文钞》卷帙浩繁,今人释智随为之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为《灵岩遗旨》,对了解大师思想提供了便利。本文论及印光大师思想,多据此书。《灵岩遗旨》,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4] 《三编上&复张曙蕉居士书二》,见《灵岩遗旨》第28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5] 《续编下&四川乐山县大佛凌云寺创建藏经楼功德碑记》,见《灵岩遗旨》第42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6] 《三编下&净土法会课仪跋》,见《灵岩遗旨》第74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7] 《增广上&拟答某居士书》,见《灵岩遗旨》第76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8] 《三编下&复观心居士书》,见《灵岩遗旨》第16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9] 《增广下&教诲浅说序》,见《灵岩遗旨》第14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10] 印顺法师对净土宗的许多议论与传统净土信仰不合,曾引起台湾净土信徒的激烈反应,甚至传言有烧书之举。
  [11] 《净土新论》中指出净土法门并非仅仅念佛而已,还需要广修六度万行。&经论一致地说:念佛能忏除业障,积集福德,为除障修福的妙方便,但不以此为究竟。而从来的中国净土行者,&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以为龙树说易行道,念佛一门,无事不办,这未免辜负龙树菩萨的慈悲了!&见《净土与禅》第47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第1版。
  [12] 见《念佛浅说》,《净土与禅》第80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第1版。&易行道与难行道的比较,在《净土新论》中也有论述。
  [13] [14] [15]见《净土与禅》第20页,第104页,第12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第1版,。
  [16] 见《佛法概论》第90页,印顺,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6月第1版。
  [17] 《增广下&净土问答并序》,见《灵岩遗旨》第257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18] [19] 见《净土与禅》第46页,第102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第1版。
  [20] 《净土新论》篇末云:&净土,应以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圆满,以弥勒的人间净土为切要。&
  [21] 《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见《灵岩遗旨》第124页,印光著,智随编,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7月第1版。
  [22] 《念佛浅说》云:&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能不能生的重要关键,在一心不乱。&
  [23] 《念佛浅说》指出:善根福德是往生净土的助行助缘,不能只是专持一句佛号。
  [24] 见《净土与禅》第43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第1版。
  [25] 在为王博谦居士辑述《学佛浅说》所作序言中,大师说:&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又《正学启蒙三字颂齐注序》云:&释主出世,故举世间伦常,与心性极致,一一彻底发挥。&
  [26] 见《印度之佛教》自序,《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第十三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8月第1版。
作者:朱俊 张静 &&来源:法音&&
多伦多时间6月18日上午,“2017中加...印光大师:为什么说佛法包括所有世间经世之道?--学佛网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佛法包括所有世间经世之道?
发布:净山&[ &]&& 日期: 9:17:00&&
举凡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无遗。举凡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倘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竞倡新法,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24页&学佛浅说序)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光大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