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红四军军主要领导人有哪些

喜欢军史的朋友一定会有一个不解之谜,那就是让对手闻风丧胆大名鼎鼎的剿匪专家贺晋年老人,为什么在共和国第一次授衔中仅仅被授予少将军衔?他资历不够老吗?他级别不够高吗?他的革命业绩不够辉煌吗?疑惑他犯过错误被贬值?纵观贺晋年老人人生经历,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位1928年入党, 1930年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团以上岗位担任过几十个职务,红军时期的红27军军长,抗战时期的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时期的兵团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军区副职, 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的老革命,哪一条都符合上将军衔的评定标准啊?55年最不济也应授予中将军衔。
少将军衔对贺老而言显然是授的偏低了。55年具有讽刺的那次授衔是老人家一生永远的痛,据说,授衔后贺老从此不再穿着少将制服。&&&&&
贺晋年是陕西子长县人。参加红军前,持枪走陕甘宁,闯荡江湖,劫富济贫,豪爽,义气,人称“贺老大”。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于兰州水北门兵暴中,拉出二十余名士兵,投身陕北红军的创建。先归谢子长麾下,谢子长死后,随刘志丹转战陕北。与刘志丹、谢子长、高岗等一并成为陕北红军的军事领导人之一,担任过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东北合江大剿匪,为贺晋年将军军事斗争“杰作”之一。1947年,将军奉命率部开往东北合江剿匪,直捣“地老鼠”,“草上飞”、“张黑子”等匪巢十余,无往而不胜成为传奇。《林海雪原》一书盖以将军剿匪经历为原型。
我一个哥们儿的父亲曾是贺老麾下的机枪连长,每每见面或酒局儿时,这家伙多是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喷地向我讲诉着当年在东北剿匪时他老爷子跟着贺晋年将军出生入死的一段段战斗场面。其惨烈,其英勇,其善战,其血肉横飞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让我看到将军横刀立马时立体的影像。
红军时期,毛泽东亲自签发军令:任命贺晋年为红27军军长。抗战时期贺老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旅长兼三边分区司令员,为边区的卫戍和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解放战争时期,在林彪麾下担任过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第四十八军军长、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自然是副统帅最得力的虎将之一。
1950年5月贺老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并兼防空部队、卫戍部队、装甲兵部队司令员等要职,1952年被定为“副兵团级”。通常意义讲“副兵团级”其实就是正军级,贺老红军时期就已经是这一级别。建国后的“副兵团”应当理解为“大军区副职”。之所以贺老当年仅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与高饶事件的主角高岗是分不开的。建国初期,高岗权倾一时,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还担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等要职。作为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高岗,在军事上主要倚仗老战友贺晋年的支撑,这也成为贺晋年在1954年受高饶事件牵连,被划作“高岗线上的人”,贬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主要原因!
1955年授衔时,贺晋年最先被总干部部的某些人定为“大校”。许多人大惑不解。都认为按照贺晋年的资历,应该授予上将,授大校明显太低。以他的搭档王平为例,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贺老在十一纵司令员任上的搭档政委陈仁麟、副司令员周仁杰后来都授了中将。就连他当团长时才参军的弟弟贺吉祥,55年也和他平起平坐,被授予少将军衔。
贺晋年的军衔问题在当时牵动着三位元帅的心!贺龙专门与主持授衔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谈及此事。彭德怀找朱德说情,朱德专门和毛泽东提到贺晋年的授衔问题,毛主席当时有一番话耐人寻味:“贺晋年怎么能是大校呢?最起码他也是个少将吧。”于是威震八方的贺老在那次授衔仪式上屈辱地接受了小小的少将军衔,成为最倒霉的一位开国将军。而原本论战功、资历、级别,都当之无愧属于陕北红军代表的上将军衔却临时授予了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没有被评军队级别,贺老当年的部下——阎红彦!
阎红彦“捡了便宜”,被军委紧急任命为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走马上任。可怜的陕北老资格、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被高岗牵连,只是级别高定为中将级——六级。
按照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大将以上可以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而且,中将以上就是高级将领,可以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贺老的军衔显然相差很多。
其实贺老与东北王高岗仅仅是职务上的上下级关系,文革后期贺晋年去中央档案局问个究竟,结果竟什么事也没有。
本文选自作者博客
刚表态过的朋友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
长征牺牲的红军将领名单 领导红军长征的人是谁
  长征牺牲的红军将领名单 领导红军长征的人是谁  在长征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以惊人的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思想指导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在长征中红军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据史料统计,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在牺牲烈士名单中包括大量的以红军高级指挥员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指战员。根据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所研究员翟清华的介绍,共有35名师以上指挥员在长征中牺牲。正是有了这些以高级指挥员为代表的无数共产党员的牺牲,有了他们的冲锋在前、休息在后,红军才能在极度的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高昂的革命士气。  长征中牺牲的师以上指挥员名单:  邓 萍 第3军团参谋长  吴焕先 第25军政治委员  余天云 第31军军长  罗南辉 第5军副军长  王绍芝 红一方面军后方司令部司令员  胡廷铨 原红10军代政委  夏 曦 第6军团政治部主任  李伯选 第33军政治部主任  魏 赤 原江西军区参谋长  曹中生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龙 云 第6军团第18师师长  洪 超 第3军团第4师师长  程翠林 第5军团第34师政治委员  王光泽 黔东独立师师长  陈树湘 第5军团第34师师长  陈金泉 原补充师师长  刘世浩 第3军团新兵师师长  曹德清 第3军团第6师师长  余永寿 第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  丁先华 第四方面军某师师长  陈子谦 原升钟寺独立师政治委员  何立池 第9军第25师政治委员  王德安 第33军第99师政治委员  李志英 第3路游击师政治委员  徐 策 川滇黔游击纵队政治委员  王友钧 第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  戴 奇 原第1军团第3军第10师政治委员  余泽鸿 川滇黔边游击纵队政治委员  刘干臣 川滇黔游击纵队司令员  刘 杞 第四方面军独立师政治委员  陈友寿 第31军第93师师长  吴正卿 第6军团第17师师长  韩家松 第31军第91师师长  马 骏 大金川独立第2师师长  张 辉 第6军团第16师师长
&&&1&&&&&&&
本文相关新闻推荐:
其他网友正在看当前位置:
>>>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队伍的主要领导人是..
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队伍的主要领导人是
A.毛泽东、周恩来B.周恩来、朱德C.朱德、陈毅D.毛泽东、朱德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队伍的主要领导人是..”主要考查你对&&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是指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2、过程:(1)1927年10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3)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还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普遍真理通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从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事件:&井冈山会师(油画):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发现相似题
与“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队伍的主要领导人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608052945185153184222240008633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