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现存宗教里看图猜历史人物及图片最老的是哪一个

宗教文化游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宗教文化游
产生于古印度而又扎根于中国大地的中国佛教、中国故有的道教,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甚至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保留至今的寺院、道观,多建于名山之上,形成了天下名山僧(道)占多的现象。为今天的游客提供了宗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绝好去处。
宗教文化游北京
宗教文化游卧佛寺
位于海淀西山北部寿安山南麓,距城20公里。因寺内有铜铸卧佛而得名。始建于唐代,元明清多次扩建,并屡易寺名,清代称十方普觉寺。寺庙平面布置沿袭了唐宋的伽兰七堂制度,在北京地区较为少见。背靠寿安山,在中轴线上依次布置四层殿,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在卧佛殿内有1321年所铸造的巨型铜佛和十二弟子泥塑造像,表现释迦牟尼涅于娑罗树下,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卧佛用铜五十万斤,是一件极珍贵的历史文物。
宗教文化游雍和宫
位于东城雍和宫大街路东。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创建,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钦定今名,雍正十三(1735)因停放雍正灵柩改绿色琉璃瓦为黄色,乾隆九年(1744)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成为北京最大的黄教寺庙。建筑具有各族建筑艺术融为一庙的特色,是一组巍峨壮丽的古建筑群。寺院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其中十八米高的整体白檀木雕弥勒立像、金丝楠雕佛龛和金、 银、铜、铁、锡制成的罗汉山,被誉为宫中“三绝”。
宗教文化游潭柘寺
位于门头沟罗缑岭,距城40公里。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始建于西晋,经金元明清改扩建,形成了现在规模。民间传说“先有潭柘,后有北京城”,是北京最古老的佛寺。占地6.8万平米,分中东西三路: 寺内殿堂依山势而建,成阶梯形层层升高; 东西配殿相辅。大殿崇宏,尚存明前建筑的形式。寺内古树名木,金代石碑、石塔,以及名为“松竹清泉”的行宫院等,是了解和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实物。
宗教文化游白云观
位于西便门外滨河路,相传是唐天长观旧址,经元、清重修,系全真道龙门派祖庭、“天下第一丛林”,现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占地约1万平方米,有房屋150多间。由数进四合院组成,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四御殿,是研究道教历史的实物资料。内存大量道经、塑像、碑刻,是重要的道教文物,其中《正统道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经总集
宗教文化游安徽
宗教文化游九华山
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部,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传为佛教地藏菩萨道场。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有大小99座山峰,最著名的有9座,以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僧尼300余人,是中国保护较好的佛教名山。著名的寺庙有化城寺、月身宝殿、天台寺等,寺内藏有1300多件佛教珍贵文献。
九华山:化城寺
位于九华山中心,这里原是金地藏生前修行的地方。该寺始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年〕,为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又称开山寺。唐建中二年(781年〕辟为地藏道场,皇帝赐额“化城寺”。九华山历史文物所就设在这里,游人可看到九华山历代文物和名人书画等。该寺多次毁于兵火,现除藏经楼为明宣德建筑外,其余均为清代重建。
九华山:月身宝殿
位于九华山神光岭。殿宇宏伟,殿内有七级木塔,高约17米,每层有神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据《安徽通志》载,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卓锡九华,居于南台(今神光岭〕,唐贞元十年九十九岁圆寂,颜面如生,佛信徒为地藏菩萨化身,遂建塔纪念。塔、殿屡经废兴,现塔为清同治年间(年〕重建。
九华山:天台寺
又名地藏禅林,在九华山条台峰捧日亭北。始建于明,清光绪间重修,依山势高低构成楼阁,上下五层,有万佛楼、地藏殿等,内供释迦牟尼、金地藏、弥勒等佛像,梁壁间悬木雕小佛多尊。
宗教文化游黄山
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峰林状花岗岩高山构成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黄山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以非凡的自然美赢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1990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宗教文化游北海
是黄山中部偏北的一个景区。北海景区峰峦集中、秀丽,知名者有始信峰、上升峰、石笋峰、观音峰、笔架峰、清凉台等奇峰怪石,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作。每当云雾萦绕之时,峰峦时隐时现,酷似大海中的无数岛屿,令人神往。
黄山:莲花峰
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峻峭高耸,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如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绝顶处方圆丈余,明曰石船,置身于此,大有顶天立地之感。
黄山:玉屏楼
在黄山中心地区,莲花、天都两峰间,海拔1680米。背靠玉屏峰,前拱文殊台,左有狮石,右有象石,势若守门。因站在文殊台上可眺望周围的“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石景,故而有“黄山绝境处之誉”。明万历42年(1614年〕普门和尚在此建文殊院。此外,著名的迎客松、送客松分别植于狮石和象石前,不断的迎送来黄山的游客。
宗教文化游天都峰
在黄山景区东南部,海拔1810米,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美不胜收。
宗教文化游飞来石
在黄山西部,为飞来峰上一块巨石,高约10米,孤耸峰头,根部和山峰截然分高,似天外飞来,故名,又因石上尖下圆如仙桃,又名仙桃峰。
宗教文化游始信峰
在黄山东部,海拔1668米,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可爱,故名。这里巧石争妍,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峰顶为一平台,古代文人雅士常登峰揽景,吟诗作画,饮酒抚琴,故有琴台之称。
宗教文化游山西
宗教文化游五台山风景区
五台山位于五台县,五峰环抱,峰顶平坦宽阔如台,五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山地林木葱郁,夏无炎暑,古有清凉胜地之誉。
五台山自汉明帝建大孚灵鹫寺以来,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后各代不断建寺修塔,使其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现仍保存40余座寺庙、佛殿及众多佛教文物。是中国古代建筑彩雕、壁画、书法等艺术荟萃之所。著名的佛寺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以及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等。台山十景是五台山传说的胜迹,如高达17米的千手佛、重4999.75公斤的铜钟、高6米的铜塔、汉白玉雕的石碑坊,70米高的白塔等等。
宗教文化游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的山腰。南山寺是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总称。创建于元代(13世纪),以后各代增建、扩建,才形成今日之规模。
南山寺背山面水,现存古殿堂、塔、亭、台、楼、阁300余间。
南山寺的石雕镶嵌,把建筑物装饰得无比华丽。这些石雕内容丰富多彩,造型生动,刻画细腻,刀法纯熟,不可多得。
此外,还有精美的木雕。现存一座佛龛,高约3米,皆由木制而成。上雕八卦传顶,构思精细,雕技纯熟。寺中泥塑释迦牟尼像、达摩像、莲花座佛和众多罗汉像,均精巧细致。
宗教文化游浙江
宗教文化游普陀山风景区
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南端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岛上林木苍郁,金沙铺岸,礁石嶙峋,山秀海美。岛上的普陀山又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历来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据传,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和尚慧锷在此建观音院,开创了佛寺之始。从此,普陀山成为供奉观音的道场。后历代相继兴建寺院,最盛时,全山寺庵达200多座,僧尼4000多人。
现存的普 陀山佛寺多为清初建筑,其中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为最大。岛上
还有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南天门、西天门等风景点20多处,故有“海天佛国”之称。
宗教文化游法雨寺
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今名。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宗教文化游普济寺
建在普陀山白华顶南。该寺是普陀三大寺之一。初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称宝陀观音寺。现存的大殿重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有殿阁堂庑200多间,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圆通宝殿、藏经楼、方丈殿等。圆通宝殿是普济寺、也是普陀山上最主要的建筑,内供奉观音菩萨。因宋代皇帝宋宁宗钦定普陀山为供奉观音的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是观音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成千上万名信徒不远万里来普陀,虔诚地向观音礼拜、上香。在观音菩萨的大殿里,近门处竟有一尊关公神像,这是佛事上的一件怪事。大殿两侧,塑有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据传,观音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能为民造福除邪。
法华寺是一座由庭园改建成的禅寺,原是明末随入台的名士息居的庭园。1684年(清二十三年)改为法华寺,几经毁修,现为三进三开式佛寺,前殿奉弥陀佛,正殿奉释迦牟尼佛,左殿奉文衡圣帝,右殿奉大帝,为独特的释、道合流的“通俗佛教”之显例。寺中花园内有古碑数座,并建有七层高塔。寺前修一水池,名。湖旁筑楼,梵宇增辉。
宗教文化游四川
宗教文化游峨眉山
位于成都市西南约160公里的峨眉山市境内。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大峨、二峨、三峨三山的总称。峨眉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因此山上寺庙以供奉普贤为主。早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即在山上兴建寺庙,后历代续有增修。明清时有大小寺庙近百座。现全山主要庙宇及风景区有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雷音寺、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严顶、白龙洞等。1996年12月它与乐山大佛被一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重要寺院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乙卯年(1615年)。七佛殿背后的巨型瓷佛,高约3米,是明代永乐十三年(1416年)于江西景德镇烧制的一件珍品。佛身上有无数小龛,每个小龛里都放置小龛佛,十分精致。
峨眉山万年寺
海拔1043米,创建于东晋时期(公元四世纪)。其后屡遭火灾,屡次重建。现存的砖殿建于明代。其余殿宇都建于解放之后。
砖殿又名无梁殿,建于公元十六世纪。墙壁、斗拱、窗棂全部用砖砌成。屋顶如锅覆盖,四周成方形,造型十分独特。砖殿内奉青铜普贤菩萨骑白象雕塑。通高 7.35米,重62吨。造像铸于公元980年,具有极珍贵的文物价值。
峨眉山清音阁
海拔约800米,创建于公元四世纪,为峨眉胜景之一,阁下有“双飞桥”, 两条溪水飞越而过,由于向阳、背光不同,形成黑白两色。故一名黑龙江,一名白水河。桥下一石蹲峙,形同牛心,称牛心石。二水猛击石上,浪花飞溅,声响如雷,称为“黑白二水洗牛心”。
峨眉山:金顶
海拔3077米。金顶,平地耸立,峭壁万仞。因峰顶原有铜房子一座,故名。现存的金顶华藏寺建成于1990年9月。金顶有三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下午三四点钟时,红日西照,风静,云平。如游人站在摄身岩前,可见道道光环,浮在白云下面。太阳从背后把游人的身影映于七色光环中间。科学家称之为“峨眉光环”,系由太阳光曲折照射而成。古人看到“佛光”后,以为自己与佛有缘,认为成佛在即,便纵身跳下崖。这600多米高的绝崖亦因此而叫作摄身岩(舍身崖)。
宗教文化游乐山大佛
在乐山市西的凌云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佛系依山而凿,为一尊弥勒佛坐像。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开凿于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完成。大佛通高58.7米,肩宽24米,头高11.7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脚背上可围坐100余人。1996年12月乐山大佛与峨眉山被一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宗教文化游江西
位于鹰潭市南约20公里处,是中国南方道教名山,现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龙虎山因其有“两峰对峙,状如龙虎”而得名。景区计有99座山峰,66大绝景。
上清河似一条彩带把主要景点连成一线。东汉永元二年(90),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陵 (也称第一代张天师)曾到龙虎山下炼丹,前后承袭63代,历时1900年。上清镇上的天师府、上清宫曾是历代天师住地和道教活动场所。
宗教文化游湖北
武当山、 金 殿、 南岩宫、 紫宵宫、 道教音乐、 武当拳
宗教文化游武当山风景区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在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之一,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有72峰,峰奇谷险,风景秀丽。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全山游程约60公里。
武当山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据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宋、元以来,代有开拓扩建。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1994年12月,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宗教文化游金殿
在武当山天柱峰顶端。金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殿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为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虽经历500多年风雨雷电,酷暑严寒,至今仍金灿绚烂,辉煌如初。当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棵灿烂明珠。殿内神像、几案、供器均为铜铸。殿中真武大帝铜像重达万斤。
宗教文化游南岩
是武当山36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唐宋以来,即有道人在此修炼。元代在此建有道观。明永乐十一年(1413)在此 营建殿宇多处,清末被毁。现存主要景观有南岩宫、太常观、雷神洞、乌鸦庙等。
宗教文化游紫霄宫
位于天柱峰东北。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武当山上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主要名胜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太子岩等。
宗教文化游青海
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由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大经堂等建筑组成,占地4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是汉藏民族形式结合的典范。其主体建筑大金瓦殿,为汉式宫殿三檐歇山式建筑,镏金铜瓦顶,金光四射,灿烂夺目。殿内大灵塔,
纯银作底,镀以黄金,塔内供宗喀巴药泥像。塔尔寺还有著名的艺术“三绝”,即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其中的酥油花是用酥油塑造各种形象,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工艺精巧。每到农历正月十五灯节会上将做好的酥油花展出,一年一度,成为寺内盛会。
宗教文化游西藏
拉萨布达拉宫 、罗布林卡、 大昭寺、 色拉寺、 日卡则、 扎什伦布寺
宗教文化游拉萨布达拉宫
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现占地41 公顷,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宗教事务;两翼刷白粉的是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场所。1994年12月初,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宗教文化游大昭寺
在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 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 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 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
宗教文化游扎什伦布寺
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该寺是班禅四世和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分为宫殿(班禅拉丈)、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祥灵塔殿、 经学院4部分。大经堂可容纳2000喇嘛念经。弥勒佛大殿高30米,分设5层殿堂,内供26. 2米高的坐式弥勒佛铜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像之一。两河流域文明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的(和之间的)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Sumerian)、、、等文明组成。
两河流域文明简介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首都一带,北部
两河流域文明
古称,南部为。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南部为。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
,是指(Tigris)和(Euphrates)之间的(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现伊拉克境内)。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接壤。
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包括今日的、、、两河流域,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地”。新月沃地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两河流域文明文明史
两河流域文明史前时代
贾莫(Jarmo),Tell Abu Hureyra
(Hassuna period)
(Halaf period)
(Samarra period),例如 Choga Mami
(Ubaid period),例如 埃利都(Eridu)
两河流域文明早期高度文明
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与,一方面,这一时期各苏美尔都已经存在,的文字也已经存在,但是这段时期的历史仍然很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的,比如考古发现的不充分,或者文明刚刚起步之时,本身尚未进行系统的历史记载等。现在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楔形文字的文献主要是经济或者行政方面的文书,尚无法勾勒出当时完整的历史来。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以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或国王统治。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王朝
苏美尔这个名字并不是苏美尔人自己的称呼,而是其它人给他们的名字,最早使用这个名字的是阿卡德人。苏美尔人称自己为“黑头的人”(sag-gi-ga),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阿卡德人所使用的Shumer这个词有可能是这个名称的一个地方方言的变异。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
苏美尔 太阳历
“诸国争霸”的时代。比较大的城市有、、、、和。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考古已经能大致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况,但是由于考古发现的史料有限,今天人们所知道的那段历史可能仍然是当时实际情况的一角而已。
基什被认为曾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因为后来许多苏美尔君主甚至并没有实际统治过基什,却也自称基什之王。(不过现在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并不足以说明基什曾经称霸,自称基什之王可能有其他的比如宗教方面的原因)最早的可以验证是存在的国王就是基什国王。后来一些比较强大的城邦是,,,以及等。
考古学家在拉格什发现了王室的,使得今天的人们得以知道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50年之间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完整的拉格什国王列表,以及相关的史事,也使得拉格什成为苏美尔各城邦中,今天的人们了解的唯一比较完整的城邦。
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拉格什强大起来,乌尔南什王时,拉格什在中称霸,到了安那叶姆王和恩铁美那王时,拉格什征服了不少地方,苏美尔颇有统一的趋势。后来,国王卢加尔安达因治国不善,引起了暴动,一个名叫的人推翻了卢加尔安达的统治,在平民的拥护下,自己登上了王位,并进行了已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动,试图维护平民的利益。正当拉格什内乱之时,苏美尔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温马王征服拉格什,杀死乌鲁卡基那。血屠全城。乌鲁卡基那在位仅六年,他的改革也因此而废弃。这期间的称为拉格什第一王朝。
的祭司国王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公元前2259~公元前2235年)消灭拉格什的王朝,占领乌鲁克,并将它作为他的首都,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
但是的国王打败了卢加尔扎克西,俘虏了他,而苏美尔人城邦的历史也就就此结束了。
早亚述时期(约前2500年——前1500年)
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形成了以亚述城为中心的国家,开始了早亚述时期(约公
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又称阿淑尔城邦时期。
阿淑尔城邦的居民最初为印欧语系的,后来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等进入此地,他们逐渐与原有居民融合,形成。其语言为之亚述方言,文字为楔形文字。当王国与强盛时,亚述受它统治。公元前2006年获得独立。
约公元前17世纪初,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占领由阿卡德北部至地中海的广大区域,自称“天下之王”。 亚述于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在位时最强大,在发掘的文书中记载其曾攻占马里,其子也担任了该城的统治者,小亚细亚东部也曾被亚述征服,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袭用阿卡德国王的称号,然沙姆希·阿达德一世死后,亚述衰落,亚述先后沦为和(也称)之藩属。直至公元前15世纪末叶,才又强大起来,进入中亚述时期。
两河流域文明阿卡德王国时期
阿卡德人属于的一支,并非人。大概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尾声,各城邦之间斗争异常激烈,王几乎统一苏美尔地区。但是阿卡德王打败了他,真正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的集权国家,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苏美尔-阿卡德(Sumer-Akkad)时代开始。
(约公元前年)的创立者是萨尔贡(约公元前年)。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击败卢伽尔扎。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降服乌尔,攻取乌鲁克,征伐拉格什,“洗剑于波斯湾”。昔日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摧毁,苏美尔旧贵族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在东方,萨尔贡远征埃兰,略取等城市。在北方,萨尔贡不仅征服了两河流域北部的图,还曾进兵到小亚细亚的陶鲁斯山区以及沿的地中海东岸地带。萨尔贡自称“天下四方之王”。萨尔贡虽然征服了广大地区,但他直接统治的地方大概只限于两河流域南部。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东边的埃兰等只是其属国,仍保持半独立的状态。黎巴嫩山脉一带则仅是征服所及的边远地区。
纳拉姆·辛(约公元前年)统治时期,阿卡德王国的势力再度扩张。他自称“四方之王”,“普天下之王”。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王国逐渐衰落。其继位者沙尔·卡利·沙里(约公元前年)死于。约公元前2191年,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的库提人入侵南部两河流域,灭亡了阿卡德王国,建立库提姆(Gutium)政权。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苏美尔-阿卡德时代结束。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复兴时期
王国后期,中央集权已经趋于崩溃,而不少城邦就已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
经开始复兴。而阿卡德被蛮族库提人(Gutium)所消灭,库提人统治时期,拉格什的地位有些特殊。可能在这时,又走向一种半独立状态,从而开始了拉格什第二王朝。一方面,《》又完全没有提到拉格什,另一方面,从现有的考古学发掘情况来看,当时的拉格什非常强大,似乎大部分苏美尔地区都承认拉格什的。
拉格什第二王朝的强大是从乌尔巴巴统治时开始的。到了(Gudea)为王时,看起来拉格什是继王国后又一个能统治几乎全部地区的政权。不过古地亚很少对外用兵,记载上唯一的一次是对的远征,而留下记载更多的是古地亚对外积极的贸易。古地亚更是个神权统治者,在苏美尔各地兴建,同时他本人似乎是故意要向后人展示自己的面容,苏美尔到处都留下了他虔诚的姿势的雕像。
从留下的记载来看,古地亚统治时期的城邦本身,包括有17座大城市,8个小城市。而同一时期我们知道的拉格什村落的名称就不下40个,从这点可以窥见苏美尔城邦的规模与繁荣。
同时,库提人似乎仍然是的野蛮的外来统治者,直到的乌图赫加尔打败并驱逐了库提人,恢复了苏美尔人的统治,而后建立,公元前2110年,拉格什的末代国王纳马被打败,拉格什成为乌尔第三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城市。此后拉格什就不再重要,最终沦为。
两河流域文明乌尔第三王朝
蛮族库提人摧毁了王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城邦的国王乌图赫加尔(Utu-hengal)是赶走库提人的英雄。乌图赫加尔的强大,也对构成威胁。乌图赫加尔让镇守城,乌图赫加尔死因不详,但是乌尔纳姆在乌尔建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乌尔纳姆开始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乌尔第三王朝虽然是苏美尔人的王朝,但是与以前的苏美尔城邦不同,她同阿卡德王国或以后的一样,是个强大的的国家。
今天可以见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就是《》,虽然只保存下来一些片段。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也对乌尔城大兴土木,乌尔的神庙遗迹今天仍可供凭吊。
乌尔第三王朝末期,王权衰落,各地割据,再加之外来的不断入侵。最后人的入侵给乌尔第三王朝以最致命的打击。国王伊比辛(公元前2026年-公元前2004?年在位)兵败被俘。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灭亡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人建立的政权。苏美尔民族也逐渐从历史上消失,虽然在以后的和时期,和仍然存在,苏美尔国家的历史被当成神话般的传说。
苏美尔人开创的文明仍然继续着。但是苏美尔人却逐渐被遗忘,以及的文献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苏美尔人。有关苏美尔人的文明及其历史完全是近代考古学的成果。
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与中亚述时期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灭掉苏美尔人的,建立了以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
1792BC,第六代国王(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人和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于公元前十九世纪,公元前十六世纪灭亡。所颁《》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吞并。
中亚述时期
公元前14世纪中叶,亚述王亚述乌巴利特一世(约前1365~前1330)击败米坦尼,建立强大的亚述,史称古亚述帝国。此后亚述统治者采用亚述王的称号,并继续向外扩张,击败喀西特巴比伦,并将米坦尼的领土降为行省,尼努尔塔一世(约前1294~约前1208)击败和巴比伦,占领整个,并把首都从阿淑尔迁往图蒂-尼努尔塔镇。此后,亚述还有过几个首都,但阿淑尔城仍然是帝国宗教中心,在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中亚述时期,政体已过渡向,加强,名年官和长老会议只具形式,专属于国王的官吏已经产生。国家常备军已存在,其来源主要是。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贷者大。奴隶阶级除战俘和外地买来的奴隶外,还存在债务奴隶。经过短暂的衰败,至提格拉·帕拉萨一世(约公元前1115~约前1077在位) 时亚述国势复兴 。公元前11世纪末,在迁徙浪潮打击下,再度衰落。
两河流域文明亚述帝国
即新亚述帝国。公元前10世纪,亚述进入
两河流域文明
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为其长期对外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给养。征战初期以掠夺为目的,以极度凶残为特色。自亚述纳西拔二世(前883~前859在位)后,亚述遭到被征服地区人民强烈反抗。与王国的战争也屡遭失败,许多被征服地区重获独立。自沙尔马内塞尔三世(前858~前824在位) 以后 ,由于经济衰落、对外战争失败和统治阶级内讧,亚述进入危机时期。
公元前746年,提格拉-帕拉萨夺得王位,实行一系列改革,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和剥削。改革后重新开始大规模扩张。击败乌拉尔图,占领叙利亚,进入全盛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庞大的。经过、辛那赫里布(前704~前681在位)、伊萨尔哈东(前680~前669在位)的征服,亚述已变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到前7世纪,亚述帝国范围包括了全部、、和埃及,在在位时国力达到鼎盛。
亚述巴尼拔与埃兰-巴比伦同盟进行了漫长的战争。其统治末年,发生内战,游牧部落入侵,征服地区纷纷独立,帝国迅速走向灭亡。在米底和打击下,阿淑尔和先后陷落,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其地为和所分。
两河流域文明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由人建立,迦勒底人是的一支,他们于公元前1000年代初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亚述帝国征服古巴比伦王国并统治了两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曾多次起义反抗亚述的统治。
公元前626 年,人派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的(也称)王国联合,共同对抗亚述。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及,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
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在统治时国势达到鼎峰,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不久,国内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剧,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国王及神庙之间的矛盾加剧,并试图另立新神,那波尼达离开首都,以其子摄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崛起,率军入侵新巴比伦王国时,祭司竟打开大门放波斯军队入城,伯沙撒被杀,那波尼达被俘,新巴比伦王国不战而亡。
两河流域文明波斯帝国时期
前539年-前330年,居鲁士二世保留了巴比伦当地的宗教和习俗,巴比伦和亚述成为国王的直辖区,曾经璀璨的巴比伦城成为一个新帝国的都城。前5世纪波斯王从埃萨吉拉运走了马尔杜克的巨大金像;更致命的是由于巴比伦的神庙、防御工事和运河在末年缺乏国王组织修缮,城市日渐衰落。古老的阿卡德语逐渐被阿拉米亚语取代,楔形文字也被更易书写的22个代替,阿卡德语仅在神庙和学者范围内使用。
两河流域文明马其顿—希腊时期
前334—前330年,的打败波斯王,后远征流域7年后返回巴比伦,他意图将巴比伦作为他帝国的都城,巴比伦一度拥有重新兴旺的希望。然而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巴比伦的希望随之而去。他的将领在后得到美索不达米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统治了这个地区。塞琉古和其后继者致力于希腊化,其中于前305年建立希腊化城市,并在前275年把巴比伦城的全部居民迁徙到塞琉西亚来取代巴比伦的政治、文化、经济地位,导致巴比伦逐渐荒芜。塞琉古帝国的殖民政策并没有使深耕,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仍旧存在中下阶层之中,并且这两种文化在许多方面相互影响。
前141年/前129年,占领该地区,224年—226年间又击败安息,在前224年-651年的萨珊时期,美索不达米亚成为干涸的陆地和沼泽,曾经辉煌的文明被沙尘所掩埋。随着王国的兴起,人们遗忘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有关成就
两河流域文明天文历法
两河文明的历法很有特色。在时代,苏美尔人,制定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并发明闰月,通过置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把一小时分成60分。在亚述时期,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
两河流域文明数学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巴比伦人书写数字的方法,更值得我们注意。他们引入了以60为基底的位值制(60进制),、欧洲人在16世纪亦将这系统运用于数学计算和天文学计算中,直至现在60进制仍被应用于角度、时间等记录上。
巴比伦人有丰富的代数知识,许多泥书板中载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问题,他们解二次方程的过程与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间的一块泥板上(普林顿322号),记录了一个数表,经研究发现其中有两组数分别是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边长和一个直角边边长,由此推出另一个直角边边长,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巴比伦的几何学与实际测量是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会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我们现在把圆周分为360等分,也应归功于古代巴比伦人。巴比伦几何学的主要特征更在于它的代数性质。例如,涉及平行于直角三角形一条边的横截线问题引出了二次方程;讨论棱椎的平头截体的体积时出现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伦的数学成就在早期文明中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积累的知识仅仅是观察和经验的结果,还缺乏理论上的依据。
两河流域文明技术
苏美尔的技术有:轮、、皮革、镯子、锤子、鞍、、大头针、、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船、、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
苏美尔人有三种不同的船:
1.皮船是由芦苇和动物皮制的
2.帆船使用沥青来防止水渗入
3.木船有时用人力或畜力拉
两河流域文明语言文字
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将苏美尔语与其它,尤其是的语言联到一起的企图都没有成功。苏美尔语是一种,也就是说,它的词由粘在一起的词段组成。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之一。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板上。其中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科学文章。许多大建筑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许多文章的多个版本被保留下来了,因为它们经常被复制(比如作为写字练习)。抄写是当时的人唯一的传播文章的方法。闪族语言的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后苏美尔语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语言。
即使专家也很难懂。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的语法结构。
两河流域文明建筑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Tell)。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苏美尔人最壮观和最著名的建筑是塔庙,它们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中的巴别塔可能也是类似的建筑。苏美尔的圆形上还有类似于直到不久前伊拉克南部沼泽还在使用的芦苇造的房子。
苏美尔的庙和宫殿使用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技术如支柱、和钉子等。
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
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乌鲁克城废墟上的这座塔是残留的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塔庙(层进式神庙)之一。据考证,塔庙建于公元前21世纪,它是乌尔那姆(Nammu)国王为了表示对生育女神的尊敬而建的。
著名的例子是“”之一的新巴比伦城墙。城墙以亮丽的蓝色为底色,由白;黄两色组成的狮子;公牛和龙的图案散布在城墙各处,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排序着,昂首阔步,栩栩如生。被后世人称为“”。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模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两河流域文明宗教
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的的故事,后来被改编後编入《全书》,就是的故事。
苏美尔人相信人是为了服恃神而降生的,国王是神明在世界上的代理人,人必须服从神,否则必受惩罚,因此建造高耸的,展现人神之间的关系。
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神也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说苏美尔宗教。苏美尔人的宗教拥有多神,同时拥有一个主神教。苏美尔人的信仰是最早有记录的信仰,它是后来、宗教和的源泉。
苏美尔的主神是天神,安努最重要的伴侣是南部的恩基、北部的恩利尔和之神。太阳神叫乌图,月神叫,母亲神叫,此外还有上百小神。每个神与一个城市相连。这些神的重要性也随着这些城市政治上的兴衰而变化。人是神用做的,其目的在于服务神。假如神发怒的话他们就使用地震或风暴来惩罚人。苏美尔人认为人只有在神的怜悯下才能生存。
苏美尔人相信地面是一块平板,天空是一个锌盖。他们相信人死后会成为不安地永远在阴间游荡。
苏美尔的神庙由一个中心大厅组成,两侧有通道,通道外侧是祭司们住的地方。在大厅的一侧有一个,台上有一个供奉动物和蔬菜牺牲品的泥砖桌。和仓库一般位于神庙附近。后来苏美尔人开始将神庙建筑在四方形的高台上。这些高台不断提高,形成了塔庙。
苏美尔传统中的“”正式名称为“”(Apzu/Apsu),Ap/Ab在苏美尔语中是深渊,“阿普苏”在中的意思就是“流着清洌泉水的地下湖”。“淡水深渊之神”阿普斯原为初六代的苏美尔神祇之一,与雌龙是一对,却在灭世战争的时候被水神恩基监禁于地下至死,从此化身成了冥界。统治阿普斯的神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水之神,也有人说是月神的情人杜姆兹(全名为杜姆兹?阿普苏)或是姊姊伊瑞绮嘉拉。
恩基的说法可能来自于他在灭世战时将阿普斯监禁至死,所以恩基的守护城市埃利都被认为就是阿普斯的原型。伊瑞绮嘉拉比较特别,不但确实居住在阿普斯里的,而且不能够离开阿普斯到人间去,其他的神也没办法进入阿普斯,因为一旦死亡就不能再回到人间(伊南娜故事中的角色却例外)。而杜姆兹则是在《伊南娜与杜姆兹》的故事中被抓到阿普斯,每年要和其姐在阿普斯轮流各待六个月。
阿普斯和基督教观念中的地狱不同,虽然肮脏阴暗又充满了恶魔鬼怪,但并不是一个专供罪人受罚的洗罪所。无论是神或是人,死了以后都会依据生前的作为,在“阿普斯”中得到不同的待遇。
两河流域文明艺术
苏美尔人与阿卡德时代:
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
雕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
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雕像身体呈圆拄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
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铜头像》刻画写实。神志庄严威严,个性坚毅,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纳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政府山地的历史场面。对角线的构图使浮雕具有动感和空间感,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绘画: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版上用贝壳、闪绿石、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画面共分三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象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工艺:苏美尔人是古代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师,他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头盔、匕首、乐器等。
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是最古老的精美乐器。琴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箔制成,牛的神志表现得十分生动,顾起的牛鼻似在翕动。琴身由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伽美与双头公牛以及一些神化的动物在进行人类活动的情景,具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两河流域文明农业发展
苏美尔人种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麦、、、、小麦、、、、、、韭菜和,他们的牲畜包括牛、绵羊、山羊和猪。是他们主要的负物牲畜,驴是主要的运输牲畜。苏美尔人还打鱼和猎鸟。苏美尔农业依靠巨大的。其灌溉系统包括、运河、、堤坝、和水库。水渠和运河必须常常修补,清除淤泥。政府有专门管理水渠和运河的人,富人则可以使用他们自己的水渠。农民使用运河来淹他们的地,然后将水排掉。然后他们用牛来践踏农田和杀。然后他们使用来挖地。地干后他们锄地、耙地和用铲将土壤松散开来。苏美尔人秋季收割,收割是他们组成三人一组的队。收割后使用碾石分离谷粒和茎,使用打稻棍来分离谷粒及麸皮,最后使用风吹开来分离谷粒和麸皮。
两河流域文明商业发展
考古发现的来自的、来自东北部的、来自(今天的)的珠串和一些刻有文明的文字的印章说明当时在波斯湾沿岸有着很广的贸易网。中提到与遥远国家的贸易来换取美索不达米亚稀少的货物如木头。尤其的雪松木获得好评。苏美尔人使用奴隶,但是奴隶不是苏美尔经济的支柱。女奴隶被用来织布、印刷、做磨房工和搬运工。苏美尔的陶瓷上有使用雪松油画的图案,他们使用弓钻引火来烤陶瓷。苏美尔是石匠和首饰匠会加工()、象牙、金、银、和青金石。
两河流域文明军事成就
苏美尔人使用城墙来保护他们的城市,但是他们的城墙是泥砖做的,因此敌人有充分时间的话可以在围困的时候挖掘墙来导致城墙的倒塌。苏美尔的军队主要由步兵组成。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正规步兵还配有铜、披风和皮革裙。苏美尔军队中还有由拉的车。这些早期的在作战时不很有用,有人认为它们主要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但是上面的士兵佩战斧和长矛。苏美尔战车有四个轮,上面有两名士兵,由四头野驴拉。车身是一个织成的,车轮是实心的。苏美尔人使用的远兵器包括和简单的弓。
两河流域文明事件年表
约公元前4000年
苏美尔人定居美索不达米亚。
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
大洪水爆发,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后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公元前3200年
“东方的拉丁语”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形成。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料,但有取之不尽来自两河冲积平原上的粘性泥土,苏美尔人将之制成泥版,用芦苇做成的书写工具在上面刻字或画图,形成的文字符号的每一笔按压的部分痕迹宽深,拖出的部分窄浅,就像木楔一样。所以叫“楔子文字”又叫“钉头字”或“箭头字”。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苏美尔人在高台阶上的观象台上观察月亮的变化,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一星期七天,由天上星晨各种神的名字命名:星期天(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苏美尔的尼普尔,是当时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和书记员的学校。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流传在两河流域,讲述乌鲁克的国王、大英雄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业绩的故事。
公元前2300年
世界最早的地图。在北部的纽尔佩出土的粘土地图上可以看到一片被小丘环绕的地区,有一条水道穿过。楔形文字在地图中央表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积。
公元前2170--公元前2006年
乌尔的苏美尔人建立(创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同时进入,建造了吉库拉塔形式的白色神庙。
公元前2000年
“神之门户”巴比伦城崛起。闪米特语系的阿摩托利人建都古巴伦城。
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诞生,2.25米高的岩石柱上刻满了282条法律,规定了司法行政、土地房屋、商业债务、私产保护、婚姻家庭、职业、农牧、租赁、伤害和奴隶买卖及处罚等多方面事宜。
世界上最早的60进制:巴比伦人将一天分成以2小时为单位的12时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成60秒,这就是巴比伦时间。
世界上最早的商业银行出现。巴比伦神庙的祭司开办了借贷机构,分实物借贷和金银借贷。偿还方式为分期付款,每月一还;利息按法律规定:、金银借贷为20%,实物为33%。
公元前1800年
古巴比伦城开凿“汉穆拉比--万民之富”运河,兴建了无数灌溉水渠。
诞生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可根据水渠的计算水渠的浇灌水量。
公元前1700年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业历书《农人农历》,以农夫教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年的农事进程。
约公元前1600年
赫梯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灭亡。加喜特人在巴比伦建。
公元前10世纪
短暂而辉煌的亚述文明。战神庇护的帝国--亚述帝国兴起。
公元前1150年
西徐亚人消灭加喜特王朝,以依新为中心建立了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800年
历史上第一支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建立。亚述军事强国的奠定者提格拉特帕沙尔三世建立的“王家军团”是亚述军队的核心。亚述帝国的军队兵种齐全,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投石机。亚述版图包括现今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大部分的巴勒斯坦和部分的土耳其南部与埃及北部。
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从萨尔贡城迁移至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
世界史上第一个图书馆(藏有24000多块泥版图书),由亚述巴尼拔王建造在雄伟的尼尼拔王宫内。
古老的词典--“西拉巴力里亚”,不仅有苏美尔文字符号表和对符号的发音、含义的解释,还包括了文法的说明。
公元前612年
西徐亚人和米太人结成的反亚述联盟攻陷尼尼徽,杀死亚述皇帝。
新巴比伦时期到来:伽勒底人出身的重修巴比伦城。
尼布甲尼撒二纪重新建造的巴比伦城,为一个长达17.7公里的四方形城市。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内除了豪华的宫殿(包括传说中的世界史上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建造了50座神殿(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座)。空中花园,阿拉伯语称其为“悬空的天堂”。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治愈爱妻的思乡病,特地建造了这座超豪华的“天堂”献给她作为礼物。果然,爱妻罹家乡的愁容一扫而光,白皙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空中花园为立体结构,共7层,高25米。基层由石块铺成,每层用石柱支撑。层层都有奇花异草,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园中有小溪流淌,溪水引自幼发拉底河。空中花园被誉为世界七在奇迹之一。
通天塔--即《圣经》中提到的“巴比塔”。七层吉库拉塔顶端,有一座蓝色的四角镀金小庙乃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尔都克的神庙。
公元前586年
“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的大部分人口(尤其是贵族和手工业者)被掳往巴比伦。
约公元前540年
开国君主率军入侵巴比伦。
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5年
波斯帝国君主建立了东至印度河流域,西至,横跨亚非欧三洲的波斯大帝国。
大流士一世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明确规定各省贡赋数目,并应用包税制;改组军队,自任统帅,并拥有一支的海军。
“拜火教”为当时波斯帝国的国教。
公元前326年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在伊击败大流士三世亲率的波斯大军。
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08年
两河流域成为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建立的包括小亚细亚、巴勒斯坦、伊朗高原及部分中亚的塞琉古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建都(今叙利亚境内)。
公元前325年
亚历山大建,首都为巴比伦。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至印度河流域,南达尼罗河流域,北抵流域。
公元前64年
塞琉古王国被所灭。
公元632年--638年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斯默德的继续人、“安拉使者的代理人”第一任哈里发占领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成为阿拉伯王朝的领土。
阿拉伯制定了最早的哈里发职位世袭。定都。
阿拉伯的迁都于底河畔的巴格达,建圆形都城。
786年--809年
哈里发哈伦·赖世德时期是经济空前繁荣时期。巴格达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城市。
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建“智慧宫”,作为研究和翻译的中心,研究。
阿拉伯人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商人曾航海到中国,写成《》。历史学家遍游亚洲,写成巨著《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成为当时的史地百科全书。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名著,它的基础为古老波斯故事集,于10世纪由哲海雅什里写成。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吸收了印度人创造的10个“”和十进制,将它们传至欧洲,再传遍世界。阿拉伯数学家确立了代数学中的二次方程式,三角学中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尤为发达,在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城都建有天文观测台。阿拉伯人制造出了各种,如天球仪、象限仪、仪等。
阿拉伯的医药相当发达,哈里发哈伦时期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家医院。“医中之王”的名著《医典》是一部概括哲学、卫生学、药物学和治疗学的百科全书。
突然人入巴格达。掌权,成为傀儡。
。两河流域的上游成为十字军教国--爱德萨伯国的领土。
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之弟在西亚建。
两河流域成为横跨亚、非、欧版图中的一部分。
英军占领两河流域。
伊拉克推翻君主制,改行共和制,成立共和国,由“逊尼派”统治。
费萨尔亲王登基,建立。
1963年--1968年
伊拉克复兴党组织、领导了两次军事政变,建立政权。
铲除异已,掌权伊拉克。
伊拉克出兵伊朗,爆发持续了8年的两伊战争。
伊拉克进攻,引发海湾危机。
日--2月28日
美国战舰发射导弹轰炸巴格达,爆发海湾战争。
美、英、法等国在北纬36°线以北建立了“库尔德人保护区”,禁止伊拉克军用飞机在该地域上空飞行。
通过第687号决议。决定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
美、英、法、俄四国宣布,在北纬32°以南的伊拉克地区建立“禁飞区”并在该地区上空巡航。
美国宣布伊拉克南部“禁飞区”从北纬32°移至北纬33°,“禁飞区”扩展至巴格达城郊上空。
1991年--1998年
200多个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进行了400多次核查。
因伊拉克宣布“彻底终止同特委会任何形式的合作”,英、美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空袭。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新一轮核查启动。
两河流域文明玛雅预言
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说,根据玛雅预言上表示,现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曾有五个,现在已经是在所谓的“”。到目前为止,地球已经过了四个“太阳纪”,而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毁灭剧情。
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hecatl(),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上个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续。但是人们把以前的事忘却了,超能力也渐渐消失了。在根达亚文明里面,男的有第三只眼睛,可是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男人的第三只眼开始消失。他们对饮食特别爱好,发展出各色各样的专家,所以又被称为饮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于地球磁极转换。但以上只有少数资料有提到过,没有什么现代的理论依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猜猜看哪一个桶先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