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房价低的可怕下降真那么可怕吗

房价看来真要降了! 2017年上涨概率为0
银行表示不怕房价跌意味着什么?因为市场风险在那里摆着,大家都看得到,都认为不允许房价跌,所以在这样的预期下,市场风险会更加集聚,直到风险如同一颗弹一样,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这几天,说2017年中国楼市风险可能将集中爆发的稿件多了起来,人民日报也转发了《房价“泡沫”:2017年房地产市场风险或将集中爆发》这篇稿件,就连近日大炮也在预测楼市,他认为,房地产上涨行情能持续到年底,很多人欢呼,觉得他又在预测市场大好,可没人问他后半句是什么意思。房价上涨到年底后怎么走?即使不大跌,也该结束房价大涨了吧!如果房价不涨,哪怕不跌,可能都是市场的噩耗。  “2017年房地产市场会开始调整。”多家开发商大佬在近期做出了如此判断。有报道称,一位在市场上很活跃的房企董事长在某闭门会议上称,2017年年底或者2018年年初,房地产市场会开始调整。2017年房价上涨概率为0。  为什么如此集中地都在说调整会发生在2017年呢?简单地说,2016年一二线城市市场太疯狂了,2015年安家新媒体小编也在市场冷清时判断出2016年房价肯定会大涨,因为有多重政策利好及去库存的号召,房价肯定会涨。但今年房价也该涨到头了,过度上涨必然会引发楼市调控,千万别说调控不管用,只要真正去执行了,没有不管用的,说不管用那是时间太久了,本来调控就是权宜之计。  而调控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已经气势汹汹地向我们走来。  经济低迷、房地产独大的现实情况,高层不可能不清楚。如何摆脱这种状况,显然调控也只是短暂的回击,后期也一定会有更绝的杀手锏。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在内,全国有九个城市,实行了不同程度的限购和限贷政策。二线楼市中,苏州和厦门实施了限购政策,合肥、南京、武汉出台了限贷政策。像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调控也在路上。  楼市的风险到底在哪里?说白了就是太热了。地王频出、房价飙涨,这些都是表面的反应,幕后起作用的是资金的流动。而加杠杆也被认为成楼市风险将集中爆发的诱因。  据财新网消息报道称,至少包括农行、建行、民生、中信等多家银行均推出了“房抵贷”产品,额度大部分在300万,有的银行甚至没有上限。按质押率看,目前银行普遍认为,房抵贷跟按揭贷的风险是一致的。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是,房价下跌30%-40%,银行不会有损失。  银行表示不怕房价跌意味着什么?因为市场风险在那里摆着,大家都看得到,都认为不允许房价跌,所以在这样的预期下,市场风险会更加集聚,直到风险如同一颗弹一样,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而回头再看看市场,真正支撑的有多少是刚需?更多的是钻法律空子的投资投机者。一旦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可能性较大。在一个透支购买力、透支需求的市场下,房价大涨能持续多久?  所以,房价可能真的要在调控中慢慢回调了,至于什么时候降,没有人敢给出精准的时间节点,当然,安家新媒体小编也认为房价大跌可能性不大,也相信国家会妥善处理好,牺牲实体经济,让房地产一枝独秀的局面也必将终结,前期高价拿地王的房企,如果房价不涨恐怕都难以维持高周转,不涨即为降。其实,房价下跌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中了房价只能涨的魔咒。终将会有一大批被淘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divohu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摘要:实际上现在人人都觉得房价贵,而且贵的很不合理,但任何不合理的现象背后一定有合理的解释,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些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就说一说房价暴跌20%、30%会怎么样?
  我们来看看假如房价暴跌了。虽然这个假设还基本不能成立,但是我们不妨大开脑洞想象一下
  1、大量已经购买了商品房的,会哀怨,辛苦几辈子换来的钱用来买房子,眼睁睁的看着它不断的贬值,在银行利息(升息是预期之中的)+房产持有成本不断提高下,“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本想寄希望能够通过房屋的保值增值来养老、养病的普通购房者、欲哭无泪、美梦成泡影。
  2、房价严重下跌以后,房屋价值已经不够银行贷款的70%部分,大批贷款者无力还贷,忍痛弃房给银行,造成大量银行坏账、呆账。大受打击,部分商业银行甚至可能出现破产保护的情况。
  举例说明:比如100万的房子,首付20万,贷款按揭80万。当房价下跌超过20%的时候,即房价只值80万,就没有再继续还贷的必要了,因为他们贷款的80万房款,如果按期逐年归还给银行的话,未来20年-30年,他们需要支出至少120万以上的贷款本金+利息。
  问题来了:房价暴跌之后,是不是大家就会去买房子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1)买不起100万房子的人,其实也是买不起70万、80万、90万房子的人,现在大量买不起房子的人,其实房价再下跌30%-40%,他们一样买不起。
  (2)房价暴跌,银行会严格贷款审批。因为看不清未来止跌回升的前景,买得起70万、80万房子的人也会选择观望,买房人口减少,加上房价进一步下跌的风险预期,银行会更加严格贷款审批,提高首付比例,减少利率优惠。很多人,买房时的首付都是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本来就很吃力,突然因为银行“不看好房产的未来”而增加首付比例,你说不定就只能“望房兴叹”了。
  (3) 你说要在这个城市有一个落脚点,想没想过,你拿你每个月的工资来还贷款,银行给你贷的那几十万还是几十万,但是房价依然在跌,从当初你买的100万到90万再到80万,经济不景气,你确定你的工作就真的那么稳定吗,你还能拿到那么高的工资吗?
  笔者安东想起了当年美国底特律额房价暴跌!那真的是暴跌!
  底特律的房价跌了,跌到一个我们都可以说是白菜价,但是请问美国底特律的人买的起房吗?他们真的还会买房吗?
  要知道底特律的人几乎已经不置业了,整个城市宣布破产,大部分人家庭也破裂了,人都迁移到其他地方生存,只留下一座空城。没有迁移的人就露宿街头。
  而最恐怖的事情就是那些露宿街头的人大部分就是以前的白领,和我们现在出入写字楼的你、我、他一样。不是乞丐,就是城市破产的你我。
  只是我们多年来的优越生活让我们忘记了在发达国家很多还不如发展中国家过得好。一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变成如今的样子,是否我们也会有那么一天?
  为什么房价下跌你反而买不起?
  当遇到风险的时候人们的第一考虑是房产不再具备保值和升值的功能,买了之后就会变成负资产。你会本能的把现金投入到更安全的方面,而在这个危机到来的时候,你根本不会考虑买房,而是庆幸当初没买房的这150万够不够你下半辈子活的。
  所以,房价跌了,代表整个经济环境恶化了,城市缺少了投资的价值看不到发展的前景,你还有什么理由买房呢?先顾好自己的饭碗吧。房价越低你越买不起。
  不关注金融,你将被世界抛弃,因为你赚钱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印钞的速度。如果你对投资感兴趣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不妨找我谈谈,我相信这会是个明智的选择。
□ .安.东  .现.代.商.业与副省长商榷:房价下跌不可怕,一直涨才可怕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搜狐财经思想库原创
  摘要:诚然,如曹广晶所说,房价大幅下跌,“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确实很可怕。但是,如果一直维持虚高的房价,更可怕。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 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 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搜狐财经思想库评论员 凌书岩
  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近日发表文章《一城一策去库存,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其中写到“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这句话引发网友强烈关注与争论。也有人撰文支持曹广晶,说副省长只不过说了句实话。
  房价下跌真的可怕吗?很可怕,但比起更糟糕的结果来其实不可怕。比房价下跌更可怕的是维持泡沫的思路。
  股价下跌可不可怕?很可怕。去年的大股灾,无数人遭受财富损失,不是令人高兴的事。但问题是,假如维持虚假牛市,那才是一件高度危险的事。所以,相对来说,股市下跌不可怕。
  当年数千万国企职工下岗可不可怕?很可怕。但是,如果一直维持低效的国企,则是对中国经济的不断抽血,更危险。所以,相对来说,数千万国企职工下岗不可怕。
  房价的道理也是如此。诚然,如曹广晶所说,房价大幅下跌,“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确实很可怕。但是,如果一直维持虚高的房价,更可怕。
  其实,当年无数国企处置资产,银行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什么中国并没发生金融危机?有学者说其实也发生了隐性的金融危机,但被化解掉了。更重要的是,当不再耗费资源维持低效的国有资产配置时,资源重新市场化配置,潜力激发出来,银行业总体上反倒能赚到更多的钱,所以根本就没必要怕。
  同理,如果不再维持房价泡沫,停止货币扩张,让市场重新调整生产结构,银行业短期内可能会痛,但痛过之后会快乐。因为金融体系更健康了,金融业赚钱更可靠了。所以,房价下跌不可怕。
  不可否认,官员、学者中有很多人和曹广晶的思路一样,担心房价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但,由此导向的维持泡沫的思路,则让中国经济从危险的一途走向更加危险的一途。其实,大减税,多放权,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以此来承受、化解房价下跌的损害,是更好的路。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责任编辑:邓新华 UF051)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线城市房价下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