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对联·都江堰青城山二日游洞府

中国道教名山—青城山
我的图书馆
中国道教名山—青城山
中国道教名山—青城山
&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
&&& 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2000年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与道教
&  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  
主要道教建筑  ●建福宫  ●老君阁  ●园明宫  ●上清宫  ●天师洞 前山景区
&  前山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古迹甚多。建福宫、祖师殿、朝阳洞等人文景观与金鞭岩、石笋峰、丈人山等自然风光彼此增色。主要景点为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上清宫、五洞天、仙履清凉、碧翠青城、天然图画、祖师殿、朝阳洞、园明宫、建福宫 。  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天师洞  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自建福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观——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两千余年。  1943年夏,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壑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后山景区  青城后山景区位于青城山后,都江堰市泰安乡境内。以水秀、林幽、山雄、石怪为奇观的自然风景区。景区距成都70公里,面积100余平方公里。西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为邻,而东北与赵公山相连,东越天仓山、乾元山可到天师洞、福建宫,西南与六顶山、天国山接壤,与青城山一脉相承,深藏不露,直至1980年代才加以开发。乘车从青城山大门左侧公路西行,跨青溪桥,穿后山门,经飞仙亭、飞仙观、响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贡茶亭、迎仙亭、三龙亭等众多景点,方到青城后山景区的起点站——泰安寺。景区内有神秘的溶洞、雄奇的蓥华、秀丽的味江,罕见的古墓群和大蜀王遗址、名庵古寺。此处集山、水、洞、廊、林为一体,可与青城前山媲美。景区全程20余里,有上山索道可使游客节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赏到青城后山大部分景观。近年还新建了各类宾馆,为游客开辟了许多全新的旅游项目。青城后山还是蜀茶的著名产地,清代被列为贡茶。  ●泰安古镇自古为扼成都一带西入金川必经之驿道——“花坪老泽路”冲要的重镇。宋代设味江镇,清代始依场后的古泰安寺,易名为泰安镇。泰安寺即坐落于古镇中央。古镇里有很多饭店和旅店供游客歇脚。  ●五龙沟 古称蛮河沟,长约8公里,因传说古时有五条神龙隐藏于沟中而得名。其中的景色有金娃娃沱,景色绝佳的龙隐峡栈道,石笋岩,回音壁等。  ●又一村:位于五龙沟之上的桃花溪,得名于陶渊明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有二十多户农家以发展旅游业为主,是又一个爬山歇脚的好地方。其中桃花溪度假公园亦坐落于又一村。  ●白云洞:白云索道从又一村上行到白云古寨。白云洞古为佛教徒精修之地。  ●飞泉沟  ●百丈桥位于翠映湖与白云古寨之间,飞泉沟中游,用木板铺成曲桥,逆水而上,长约百余米。两岸老树龙钟,附生着草绿色的“木萝莎”如薄纱飘舞。  ●翠映湖  ●白云古寨:白云索道从又一村上行到白云古寨。 旅游事项  [交通指南]  成都火车站广场和西门车站每天有发往都江堰、青城山的旅游专线车,10分钟一班,西门车站还有往返青城后山的班车。  出租车:成都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1千米以后为1.4元/千米,超过7千米后,每千米要加收50%得空返费;夜间22:00-次日6:00,起步价为6元,1千米以后为1.7元/千米;每等候 5 分钟,加收 1 公里租价费;过路、过桥费由乘客支付。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青城山的绝顶秀美及幽深,使游客慕名而去,人数也日益增多,这使当地旅游经营者在此大作文章,步步设卡,想尽办法挣游客的钱。喜欢徒步登山的朋友千万要留神:青城山的山道入口和出口几乎被各种索道和新修的仿古庙宇遮没了,要找到登山入口和出口实在不易。山里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告诉你要上山就只有坐索道上去这一条办法。所以建议喜欢徒步的朋友买好地图或导游图再上山。   青城山景区门票价格  游览门票前山90元∕人,后山40元∕人  前山索道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  后山金骊索道单程30元/人,往返55元/人  后山白云索道:上行35元/人,下行30元/人,往返60元/人  前山月城湖船票5元/人  后山翠映湖船票2元/人  后山白云万佛洞门票5元/人  后山水晶溶洞门票10元/人  青城山前山半票价格:45元/人 半票购买对象:(1、身高1.1-1.4米之间的儿童;2、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3、教师在每年7-8月份和教师节当天凭本人有效证件。4、学生证、军官证)  游览线路:  步行游览(前山):景区大门——怡乐窝——天然图画坊——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上清宫——老君阁(青城第一峰)——圆明宫——玉清宫——月城湖(渡湖)——建福宫  索道游览(前山):景区大门——怡乐窝——月城湖(渡湖)——索道——上清宫——老君阁(青城第一峰)——朝阳洞——祖师殿——天师洞——天然图画坊——怡乐窝——景区大门——建福宫 青城山地方土特产  青城四绝:一绝“洞天贡茶”,唐时蜀州味江是全国七大产茶区之一。宋时青城“紫背龙芽”、“白背龙芽”就被列为贡品。洞天贡茶茶质优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二绝“白果烧鸡”,成都青城山地区的传统名菜,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三绝“青城泡菜”,俗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大蒜、白菜、仔姜、良姜等为原料,放入用山泉水、精盐、花椒等配制而成的特殊汁液中,脆嫩清鲜,深有回味;四绝“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产的猕猴桃鲜果为原料,按道家传统工艺榨取果汁,再配以醪糟汁、冰糖水和少许曲酒酿造加工而成。酒味浓而不烈,甜而不腻。   长生宴:中国名宴—长生宴是青城山鹤翔山庄上善堂餐厅推出的道家滋补特色美食。自三国蜀汉时期,范长生在此建范氏庄园,修炼长生久视之术,采山之精、水之灵、珍林香草之花宝,巧妙烹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寿齐彭祖。之后,药王孙思邈居青城,又将川芎。青城道家自古多美食。山庄特级厨师依据《青城山道家食谱》等文献中的道家菜品及融入民间的道家善生美食进行了精心的选料与烹饪。  后山老腊肉:烟香味浓、肥而不腻、口感独特。 青城山镇  都江堰青城山镇。位于市区西南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城山,东临中兴镇、青城乡,南接两河乡、崇州市,西连阿坝州汶川县,北靠玉堂镇、中兴镇,镇境东西最大横距20.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9公里,幅员面积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29亩。以山地地貌类型为主,仅沿山地区有少量平原。镇境最高峰大面山,海拔2434米;平原区最低点海拔250米。1999年末,辖红岩、白云、坪乐、双磨、尖峰、青龙、白石、东河、味江、沙坪、青景、青城、和乐13个行政村、71个村民组、总人口102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7人;农业人口9377人。镇政府驻山前新集镇,东北距市区15公里。  镇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镇治地与其连接,公路总长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观的架空索道,开辟了青城后山风景区,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陈列馆,恢复了泰安古镇,开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龙沟、红岩等景点,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兴建了娱乐中心、味江漂流冲浪、旅游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修建了别墅、度假村、宾馆、会议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和不断完善景区管理,青城山景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风景区。 青城山春台会  青城山镇作为成都市优先发展的重点镇,已从农业镇在不断地向特色旅游集镇推进。本以农资交易为主的春台会,变成了商贸会。而青城山镇更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惠民”活动:川剧座唱、幺妹灯、法律咨询等,大受老百姓欢迎。 青城山传奇故事  青城山普照寺传奇故事   普照寺早期叫“金花庙”,供奉的是蓥华祖师,是由一座家族弃祠改建而成的贫穷小庙,“无食以养僧,无房以妥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穷庙子,却在乾隆三十年以后,突然大兴土木,广置田产,到道光二十九年前后,经百余年间的连续扩建,普照寺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远近闻名。据估算,这段时间普照寺修建费用在万两金银以上,而普照寺碑文载:未受捐施,不假募助。那么,这巨大的耗资从何而来呢?这便是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普照寺突然兴旺之谜。   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传说明末张献忠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大西国”。后来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大西国”被吴三桂灭亡。民谣就是说的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宝记号,谁发现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   因此,围绕藏宝之谜,就有许多传说和猜想。有说财宝埋在锦江河底的,也有说宝藏随船沉入岷江的,也有认为张献忠的财宝埋在青城山的,等等。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都还掀起过寻宝热,甚至有人还拿出了藏宝图,一时间许多人跃跃欲试,要成立寻宝机构。其实寻找张献忠宝藏已非一日之事,也话自大西国灭亡以后,民间就有人开始寻宝,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都就成立过锦江淘银公司,在九眼桥下大张旗鼓地淘银,经过一年多努力,果然在河底淘出一只石牛,一只石鼓,着实让人们兴奋不已,证明民谣传说不假。但继续淘下去,却见不到宝藏影子。淘银行动不了了之。   要弄清张献忠藏宝的秘密,首先要知道张献忠究竟有没有可藏之宝。传说大西国成立之初,张献忠把他在战争中获得的奇珍异宝,特别是明成都皇室成员宝库中的金银财宝,在皇城举办斗宝大会,24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器银锭。其目的一方面为了展示皇亲国戚、富绅劣商的奢靡;另一方面炫耀他的富有。但这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待到大西国灭亡,谁都想得到这笔财宝。据传大西军兵败成都时,十余艘大船从新津出发,沿岷江顺流而下,在彭山境内就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大西国押运船只的兵将眼看敌不住清军的围攻,于是凿沉船只,弃船登岸逃走。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想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地登上还未完全沉没的一些大船,才发现船中装载着石块。   自从张献忠的宝藏随着大西国的灭亡消失以后,宝藏之谜就困扰着一代又一代关注这件事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成都和新津都先后发现数量不小的大西国“大顺通宝”钱币和银锭,更使寻宝人相信张献忠那24间大屋展示过的财宝就藏在成都或成都周边,其中关于青城山藏宝之事,更有许多奇闻和谜案。   奇案之一:普照寺暴富。   普照寺是座落在青城山大观镇境内的著名佛教寺院,最早建寺的年代已无从考察,只知原寺明末毁于兵燹。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873年)都江堰贡生高履和曾在《普照寺源流记》中说:“寺历数朝,世有传人,明末火于献。”明确指出普照寺是被张献忠焚毁的。清代康熙年间开始恢复,是一座仅占地半亩的简易小庙。乾隆中期,约在1776年左右,普照寺开始扩建。道光年间,方丈鉴山在未向社会各界民众化缘的情况下,突然大兴土木,修成占地400亩,殿宇五重,与二十四诸天暗合的24个天井,与黄道貌岸然周天同数的365间堂舍的宏伟大寺院。如果没有数万银子是很难建成的。按正规渠道的说法,是因为有神相助。清同治年间(1868年)任灌县知县的钱璋在《重建普照寺并建藏经楼记并赞》的文章中说:“道光庚子,接代鉴山主方丈事,念累世之祖劬思懋建,真功德精诚所结,可格苍穹,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名胜。灵峰于是因旧基而重新之,不加募助,添修广厦数十楹。”一下子修起几十幢房子,都是“天示神奇”,石头自己裂开,不雕刻、不搬运,自己就到工地上了,而且凭空就造成了一座大寺院,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而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普照寺有一个叫果时的小和尚,到与普照寺相邻的雪山寺割猪草时,发现一处地方青草长得十分茂盛,而且今天割了第二天又很快长出来。此事被方丈知道了,心知有异,不事声张,暗地组织寺内各尚挖掘,却挖出一窖金银!这才有了普照寺大兴土木的资金来源。   奇案之二:张献忠青峰山采石之谜。   张献忠在明崇祯十六年(1627)攻克武昌后建大西政权。崇祯十七年(1628)第二次进川攻克成都,并定都成都,于1646年战死西充。大西政权在四川共计只有18年时间。在大西国灭亡的前几年,张献忠最为倚重的义子张可旺率兵进驻灌县,并在民间搜罗了300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采石。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脉,位于大观镇境内,普照寺就建在青峰山麓。奇怪的是,张可旺监督数百石匠采石,却并未运出山,也未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筑物或用铺路。采石半年,却连300石匠也未见走出山来,消失在青峰山中。合理的解释是,张可旺可能奉张献忠密令,在青峰山以采石为掩护,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宫,用来藏宝,因为根据时局的发展,大西国政权已岌岌可危,转移财宝是情理之中的事。大概张献忠也料到如果清军灭掉了大西国,再要复辟是十分困难的事,作长期打算,必须埋藏财宝,以便将来之需。开采出的石材或者用来修了地宫,或者砌了山洞,也有可能掩藏在某处山坳。而采石的工匠,则全部杀害灭口。   张献忠青峰山采石之谜虽然无人破解,但有几件事却与藏宝联系起来。   其一,普照寺修建的石料传言是神仙之力,山裂石出,就如清道貌岸然光灌县钱璋文中所言。但极有可能是普照寺僧人偶然发现了张献忠开采的石料。   其二,普照寺不但发现了石料,也发现了张献忠所藏之宝的一部分。   其三,张定国是张献忠最忠诚的部下,主管粮草后勤,是张献忠的财务和后勤部长。而张定国的部下——后来到普照寺任住持的心莲和尚专程到尚未修复的普照寺开创基业,并从他开始普照寺才一步步走向辉煌。心莲和尚到普照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到青峰山护宝,奉张定国之命保护大西国藏宝;另一种可能是他知晓藏宝的秘密,到青峰山伺机取宝。   古今中外,不断进行着藏宝与寻宝的游戏。藏宝者大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不但要选择藏宝之地,更要设计藏宝的方法,而疑阵、设机关,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总要经过万千思虑,做到不留痕迹,万无一失。让寻宝人耗尽毕生精力也猜不透藏宝人布下的迷魂阵。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普照寺与雪山寺的易名之争   相传雪山寺开山立庙后,代代僧人皆喜好练武。雪山寺的承传方式也很特别,并不像其它寺庙传袈裟之类的衣钵,而是像江湖帮会一样传信物。这信物就是以开山祖师啸云净命名的“啸云剑”。此宝剑不足二尺,剑鞘和剑柄镶有七颗宝石,为雪山寺镇庙之宝。凡据有此宝剑者,即为雪山寺主。可是到了清朝中叶后,邻近的普照寺突然崛起,其间雪山寺的“啸云剑”不幸被人盗去,住持方丈自责退位,云游四方,发誓不寻到宝剑绝不回来,从此杳无音信,雪山寺也就此衰落下来,一蹶不振。后来,雪山寺僧人认为这是旁边的蓥华庙改名普照寺相克所致:普照之下,雪山焉能不化?于是更换牌匾,将雪山寺更名为“乌云堂”,意在“乌云”遮挡“普照”,倒克普照寺。普照寺僧人也不甘示弱,在寺名前加上山名,换作“青峰山--普照寺”,取“清峰”谐音“清风”,意即“清风驱散乌云”,再反过来倒克雪山寺......   心莲和尚之谜   普照寺挖出财宝可能与张献忠藏宝的另一条值得怀疑的线索有关,就是普照寺的开山祖师心莲和尚。 张献忠被杀,而他的部将张定国却率部转战南北,拥戴朱明王朝一个宗室子弟,打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分别地两湖两广活动了10多年,最后才在清军的围剿下,出境到了缅甸的桂所,坚持反清斗争。 而就在这时,心莲和尚突然来到了青峰山,把殷姓弃祠改建成了蓥华庙。据传,心莲和尚曾在成都昭觉寺参学,数年后认国此处不合其理想,便前往名盛一时的报恩寺挂单,不想到达汉州时,报恩寺遭遇火灾,只剩一片瓦砾。丧气之余,心莲和尚在道旁树下休息,恍惚中,见一个高颧突骨、碧眼赤须的人牵了一匹红鬃大马过来,拍着他的肩头说:“报恩寺遭劫,蓥华祖师应运迁居,师父何不追随而去?”心莲和尚赶紧双手合十为礼,求指明路。那人让心莲和尚同骑红马,瞬间来到一个地方,只见有破屋数间,蓥华祖师正盘腿坐在屋中。心莲和尚正欲上前拜识,忽然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至,把心莲和尚浇醒了。雷电惊梦,冷雨浇头,心莲和尚全然不顾,努力地追索、回忆梦境。后来竟按梦境寻觅到了青峰山开创了蓥华庙。   此说有伪托之嫌,更何况,当时的殷姓弃祠极其破败,根本没有发展光大的可能,无法吸引心莲和尚。又有传说,心莲和尚是被青峰山的“金莲宝地”格局所迷,才于此不计艰难破败地开山立庙,弘法妙门。此说也太玄太缥缈、不可信。惟有一个解释合情合理,那就是心莲和尚是张定国的部将,受张定国之遣,从缅甸桂所秘密潜到青峰山看护张献忠的藏宝。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普照寺后来的诸多谜团便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作为一个“护宝人”,心莲和尚以蓥华庙为掩护,恪守着自己的职责,他的使命可能就是看护好藏宝,以便日后张定国攻入境内时,起出藏宝以资助和响应。然而出乎心莲和尚意料的是,没过几年在三桂便奉清廷旨意,率大军剿平了桂所、大西军彻底灰飞烟灭。心莲和尚万念俱灰,最后在绝望和贫困中死去,但他临死前肯定向弟子讲明了他作为大西军将领、随“八大王”张献忠和张定国转战南北的不凡身世和经历。但不知为什么,心莲和尚没有向弟子说明藏宝之事,这可能与他心死如灯灭有关,想把藏宝作为一个谜永远烂在自己肚子里,或者他想:今后弟子们能不能发现和利用这笔藏宝,就看他们的缘分吧,佛门不是讲究缘分吗?所以直到心莲和尚死后许多年,普照寺的和尚才在无意间发掘出财宝。但是开山祖师是大西军将领的秘密却不宜张扬,只在各代住持和方丈之间秘密流传。
馆藏&1170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名胜对联集(山川)——青城山②
我的图书馆
名胜对联集(山川)——青城山②
名胜对联集(山川)——青城山②
晓钟历历,晚磬泠泠,细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境;
岚气重重,云峰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长生宫。历历:分明可数。泠泠:声音清越。乙乙:难出貌
开国搜蜀才,蒙昭烈帝临存,英雄名士各千古;
栖真得元寿,锡逍遥公爵号,富贵神仙有几人。
长生宫。昭烈帝:刘备。栖真:栖身。元寿:年寿,长生不老。锡:赐予。逍遥公:唐韦嗣立封号
于今百草承元化;
自古名山待圣人。
于右任题上清宫,在青城山巅,地处高台山之阳,始建于晋,五代王衍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建
隔岸红尘三十里;
直上江源第一峰。
刘树皆题上清宫
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钟敲月上,磬歇云归,非仙岛莫非仙岛;
鸟送春来,风吹花去,是人间不是人间。
高忠元题上清宫
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
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
冯玉祥集《老子》句题上清宫
心随流水去;
身与白云闲。
谭铭题上清宫
绝顶好栖真,听敲窗落叶,嗻啵岩泉,动静相同成妙谛;
危楼堪极目,看出岫间云,翱翔飞鸟,和平自在观天机。
弥天宿雾收,万象正恢飞动意;
一日凌云出,群山齐失自高心。
道德五千言,名通圣典;
楼台十二仙,境在人间。
一庙全资护荫;
群魔均赖剪除。
境入上清,半点红尘飞不到;
坛开无垢,满天花雨散香来。
呼吸化三丹,步步凌空,此中自有长生术;
鸳鸯传二井,心心相印,由来平坦半边天。
见道发新硎,自叩元门齐宠辱;
秉均孰为偶,须知嘉会有因缘。
峰六六上清翠拥;
道玄玄妙谛言传。
阴符三百字;
道德五千言。
道德经堂。阴符:即《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经文三百八十四个字,一卷。言虚无之道,修炼之术
餐赤城霞,借宁范齐登大隐;
享黄石寿、共松鹤永葆遐年。
客堂。 黄石:即黄石公,秦时隐士
月到风来诗意静;
水澄云在道心闲。
璀璨启琳宫,有仙则名,凭陵绝顶钟神秀;
慈祥徵福果,为善最乐,管领灵山作主人。
到九室逍遥,询是仙姿鹤隐;
看三台隐约,果然福地洞天。
上青城第一峰,目空今古;
到丹铅转九候,骨是神仙。
宾客满堂,齐歌尧天舜日;
英雄遍地,不负绿水青山。
杜明通题剑仙楼
秋水长天,百里平畴开眼底;
春风短笛,千声余韵入耳来。
山高林密;
人杰地灵。
河声岳色精神在;
虎仆龙宾左右偕。
樽中美酒常须满;
世上虚名好是闲。
聊借琴书为伴侣;
且将天地作蓬庐。
茶园。 伴侣:曲调名。《旧唐书·音乐志》:“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文献通考一四二·乐十五》:“(北齐)后主亦能度曲,……别采新声,为《无愁伴侣曲》,音韵窈窕,极于哀思”
空山清世虑;
素琴静客心。
览胜宿上清,产药寻源今灌口;
证名谈往劫,然镫揭谛旧峰头。
青苍滴秀万千树;
突兀争奇卅六峰。
青山笑对大千世界;
黄冠隐居第五洞天。
万叠云山图画里;
一楼风月笑谈中。
银杏千年证道性;
青城一洞试幽深。
野寺多情留客住;
青山无语看人忙。
烛剪西窗,梅开东阁;
樽飞北海,月满南搂。
云气生虚壁;
风威著靖魔。
地据江原胜;
名从汉代传。
开门溪绕先生宅;
渡壑云藏弟子家。
还观记开元,蕃衍龙门宗派远;
移宫逢同治,遥临鹤驭赤城高。
指点中原,万里江山归眼底;
登临绝顶,频年风雨揽心头。
胜地好游仙,劳君赤手经营,点石多方,碧瓦朱甍留伟绩;
故人惊化鹤,此日青城缥缈,种桃何处,白云丹灶冷空山。
照物如春,永钖难老;
与道大适,复归于婴。
自是君身有仙骨;
向来涉世亦遗人。
方丈蓬莱应不远;
绛阙云台总有名。
三皇殿。方丈:佛寺长老及住持说法之处。绛阙:宫殿的门阙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祖师殿,冯玉祥曾隐居于此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郑燮题天师洞前门,在青城山腰,始建于隋大业年间,相传东汉天师张道陵曾于此讲道,故名
小憩且登楼,万千顷雨笠烟蓑,遥瞻槛外;
清谈频入座,卅六峰云蒸霞蔚,细数心头。
艾彬如题天师洞前门。 云蒸霞蔚:云雾彩霞升腾聚集,形容灿烂绚丽的景象
青城道当千世守;
灵岩月与五洲同。
天师洞前门
老子非常道;
皇帝有高台。
天师洞前门
碧落焕斗宿灵光,杓指煞俱藏,愿消尘海千千劫;
青城本神仙都会,我来秋正爽,快览名区六六峰。
天师洞前门
眼底山灵齐护法;
座中花雨尽通神。
天师洞前门
府以清虚,嫏環居福地;
天然城郭,龙虎拟仙山。
天师洞前门
二千余载遗仙迹;
三十六峰皆白云。
天师洞前门
亭势翼然,占福地十分之一;
道心得了,把瑶琴再叠而三。
天师洞前门
青苍滴秀万千树;
突兀争奇卅六峰。
顾颉刚题天师洞
二三夜畅饮,青城酒醉,月明山如画;
半晌间清谈,丹室情符,心印岁同庚。
涉趣皆流目;
到来生隐心。
只疑东海三神岛;
未若西川五洞天。
世上烟云任变幻;
山中甲子自春秋。
眺高台宝室仙都,真日月分精,蹑屐快寻三岛石;
读琳崖玉宵好句,信云霞难画,扪萝欲觅五符幢。
天师洞内山门
秘册侈仙都,呜鹄穷源,九室傥存黄帝诏;
大宗尊柱史,犹龙别派,百灵应护赤城霞。
天师洞内山门。 柱史:官名,亦名柱下史
频年感乡国兵戈,幸丹梯可蹑,青嶂重登,出世顿教尘境隔;
此地是神仙洞符,看灵瀑时飞,誓坛高矗,入门便觉道心生。
黄逸民题天师洞内山门
椿树叶长荣,八千岁人称不老;
仙桃花正放,三两月我又重来。
天师洞内山门。椿树:《庄子·逍遥游》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陈蓝轩集句题天师洞正殿,又名三皇殿,供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刻像各一尊,为唐开元十一年刻。殿左有古银杏树,高六、七丈,粗五人围,据传为张天师所植
仰霞观云楼,岂让东瀛众仙岛;
瞻灵岩胜迹,是真西蜀大名山。
天师洞正殿
视不见,听不闻,妙哉希夷,合玉清、上清、太清之旨;
知其几,观其窥,湛然澄清,为天道、地道、人道之宗。
天师洞正殿。希夷:无声曰希,无色曰夷。玉清:道教三清之一,三清亦名三天,玉清是其中的“清微天”,为天帝所居的最高仙境。上清:道教三清之一,是其中的“禹余天”,为灵宝君所治。太清:道教三清之一,即最高天神之一“太清太上老君”或最高的仙境之一“太清圣境”
神仙都会周秦汉;
道德根源天地人。
天师洞正殿
立马万山巅,望十六州燕云扫荡,敢忘惩宋世;
论才三代下,溯五千言道德渊源,终愧衍兵家。
天师洞正殿
无为有为包万象;
不二不测覆群伦。
天师洞正殿
长五岳,开九天,峰期六六;
统三清,运万化,道妙玄玄。
天师洞正殿
泯色象于清虚,道非常道;
宰天地之化育,名无可名。
天师洞正殿
万壑遍疏钟,闻道欲来相问讯;
千山啼杜宇,何如此处学长生。
天师洞正殿
宇宙大自然,惟在无欲,独观其妙;
山城多胜迹,苟志于仁,众乐以兴。
天师洞正殿
此地收一百八景胜揽;
诸峰应三十六帝外臣。
天师洞后门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
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
于右任题古黄帝祠,相传是黄帝受道的地方。草昧: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龙蹻:即《龙蹻经》,道家所传之书。翊卫:辅翼卫护
结习已全空,只难忘石上清泉,松间明月;
名山聊小憩,幸领略锦江春色,玉垒浮云。
周盛典题牌楼
八百里青城,玉垒依然山色秀;
五千年华夏,金瓯永固帝恩深。
白鹤归来,崖畔千年银杏;
绿云深处,天下第五名山。
笔点犹新,此日磨崖增胜概;
剑痕尚在,当年劈石想仙踪。
洞府何奇,从来多左意;
明德不远,只在此山中。
飞腾电驭云车,合青城三十六峰,浩气灵光同照耀;
辅翊天枢帝座,悯人世百千万劫,救生渡死大慈悲。
灵祖楼。天枢:星名,北斗第一星。《星经上·北斗》:“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亦喻国家的权柄
黄帝问道,越四千年,长留乳垂银杏,岐出銙棕,来游海国东西客;
青城聚仙,遍八百里,喜看宝室晚霞,上清潮月,领袖巫峨大小峰。
明月三更映绿水;
青天一色驾紫云。
道通天地有形外;
山在虚无缥缈间。
两君子皆风月主人,号素卷饭青精,同仿留侯寻辟谷;
五洞天本神仙福地,去三尸食六气,共偕苍老学长生。
灵祖楼。青精:即青精饭。采南烛枝叶,以其汁浸米,蒸饭曝干,色青碧。道家谓久服可延年益颜。唐杜甫《赠李白》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辟谷:亦称“断谷”、“绝俗”,即不吃五谷的意思。据称中国古代的一种修养方法。《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三尸:道教谓在人体内有作祟的神,称为“三尸”或“三尸神”。唐白居易《题石山人》诗:“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六气:佛家用以治病的六种气息,指“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卅六峰天外飞来,宛然图画,绝顶处一横览,雪岭失其高,峨眉失其秀,剑阁失其雄,咳唾落云霄,谁谓上清还在上;
二三日洞中小住,辜负烟霞,古名士半勾留,少陵曾此游,宾圣曾此居,放翁曾此憩,栖迟尚城市,我亦山人愧不山。
贾思徽题天师洞客堂。卅六峰:青城山共有36峰。雪岭:大雪山,在四川西部,海拨5000米左右。剑阁:剑门山,在四川剑阁县,有“剑门天下雄”之誉。少陵:杜甫,自称“少陵野老”。宾圣:唐代杜光庭,字宾圣,曾居青城修道。放翁:陆游
随友入青城,餐碧霞,聆白雪,辄生逸志,翼遘奇缘,常道观逖矣人间,应是仙灵张乐地;
见师读紫府,储赤水,藏玄珠,换厥凡胎,养成法相,玉华楼超然物外,何为名士读书台。
天师洞客堂。逖:远。《书·牧誓》:“逖矣!西土之久”
宁封仙隐,黄帝龙飞从绝壁,洒六时泉,花雨天香,令想当年问道处;
老子神行,青城象箸觇祖灯,彻三混顶,宗风日永,由来左观得春多。
天师洞客堂。规:看,窥看
乘兴而来,八百里青城齐开觉路;
登高以望,卅六峰翠霭共上吟鞭。
天师洞客堂
拜五岳丈人,始信青城不可唾;
烧十年香火,漫云霜鬓无由玄。
天师洞客堂
胜迹揽卅六峰烟云,辟地来游仙都,自有桃源记;
左庙罗数千季典物,撑天不朽家学,还难道德经。
天师洞客堂
常无欲以观其妙;
天生民而作之师。
天师洞客堂
溪上玉楼楼上月;
城外天林林外山。
天师洞客堂
洞天第五群仙窟;
太极含三众妙门。
天师洞客堂
万壑松风,一帘花雨;
三椽茅屋,半榻茶烟。
天师洞客堂
圣人如碧梧翠竹;
斯文是仙露明珠。
天师洞客堂
子午生机三阳震;
庚甲神化一气和。
天师洞客堂
彭祖八百岁;
老子五千言。
天师洞客堂
九十春光惊梦过;
八千里路看山来。
天师洞客堂
小院回廊春寂寂;
碧桃红杏水潺潺。
天师洞客堂
三尺蕉阴团石榻;
一支松尘拂烟香。
天师洞客堂
天师祝正一;
法宝周大千。
天师洞客堂
天逼星辰大;
城春草木深。
天师洞客堂。下联语本杜甫《春望》诗:“国被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秀绝称闻,载琴书名流向往;
幽深见赏,寄风月衿佩熙来。
天师洞客堂
我从京国来游,绿树荫浓,夏日清和偏可爱;
洞被天师占却,青城春水,西方极乐更何求。
天师洞客堂
前身应是明月;
几生修到梅花。
天师洞客堂
灵槎果有仙家事;
紫箫来问玉华君。
天师洞客堂。玉华君:即玉华宗、法相宗。唐玄奘曾于玉华宫译佛经,而他尊宗法相,后遂称法相宗为玉华宗
此处胜蓬瀛,寻个中景物,须领略蕙谷清风,鉴湖明月;
今朝临绝顶,睹劫后河山,最难忘剑门烽火,巫峡波涛。
天师洞客堂
一帘花影交鸾尾;
满地香芝幻鹿胎。
天师洞客堂。鹿胎:即鹿胎花,牡丹花的一种
满地风寒山欲雪;
千林日上谷飞云。
天师洞客堂
山与五岳同尊,重以仙迹常留,代有修持资管领;
我亦三清过客,祇为尘心未净,乘闲到此话因缘。
天师洞客堂
万迭云山图画里;
一楼花月笑谈中。
天师洞客堂
福地证因缘,萍水相逢,谁是主人谁是客;
名山推管领,蒲团静坐,半成隐士半成仙。
天师洞客堂。 萍水相逢: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或者林阴,暂于水次;
恢哉竹趣,畅欲兰言。
斋堂。兰言:谓乎论心意投合
山居深处无尘俗;
境遇幽时到客踪。
水声长在耳;
云气欲生衣;
室有山林乐;
人同天地春。
里为寇盖星辰近;
案有琴书雨露清。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黄齐生集句题斋堂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燮题斋堂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
馆藏&2878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城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