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亡灵,救拔地狱众生必须念地藏菩萨超度心咒功德,对吗

念佛实用问答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东滩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89贴子:
念佛实用问答 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收藏
念佛实用问答第一部分 有关现世利益
1、问:求往生,念阿弥陀佛;求平安免难、消灾延寿等现世利益,分别念有关佛、菩萨、经、咒。这种观念正确吗?答:不正确。一般初机学佛的人,信仰还比较浅,往往会抱有这种观念,但随着信仰的深入,他就会明白:一个愿生净土的人,不论是为往生,还是求世间利益,都应当专念阿弥陀佛,而不必改念其他。理由有两点:一、经中说: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中的王,阿弥陀佛名号包含一切佛、菩萨、经、咒功德,专念阿弥陀佛一佛,等于总念一切佛菩萨经咒。凡是念诸佛菩萨经咒能够得到的利益,念阿弥陀佛都能得到;反过来,念阿弥陀佛能够得到的利益,念其他佛菩萨、诵其他经咒则未必都能得到。好像百官大臣能为老百姓办的事,国王当然都能办到;而国王能做到的事,百官大臣未必能做到。二、专念阿弥陀佛,既能决定往生,也能得到种种世间利益,可说双丰收。杂念诸佛菩萨经咒等,往生不定,世间利益也轻微。 2、问:念阿弥陀佛不是只管往生、不管现世种种利益吗?答:不是的。念阿弥陀佛,是现世利益、来生利益都包含在内的,这在净土宗称为「现当二益」。「当」是当来,当来的利益,就是往生成佛;「现」是现世,现世的利益,比如:消灾免难、增福增慧、祛病延年、平安遂顺、上度祖先、下佑子孙等等,无不包含在内。《念佛感应录》第三集收有专念阿弥陀佛得种种现世利益的例子,就是实证。[注:《念佛感应录》第三集可向安徽宣城弘愿寺索请]3、问: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虽修念佛,危急之时欲求免难,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答:观世音菩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在危急时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菩萨立即观其音声前来搭救,这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但平常念佛的人不必改念观世音菩萨。《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55页「佛光来照 免遭水溺」,及〈念佛免难〉之各篇记载的都是念阿弥陀佛消灾免难的实例。从道理来说有三:一是阿弥陀佛寻声救苦的本领更大。观世音菩萨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大弟子,他的慈悲、本领都是跟老师阿弥陀佛学来的。阿弥陀佛在还没成佛、修菩萨道时,就发愿修行,以名号度众生。只要有人念他的名号,不管是张口念出声,还是默念不出声;不管是危急的时候念,还是平常的时候念;也不管是专门集中精力念,还是比较随便杂散念;甚至也不管念的人信佛不信佛,只要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立即感应到,立即放光照耀并现身保护。感应之速,比电灯开关打开、光明立即照亮还要快。念佛的人因受佛光保护,立即转危为安,化难呈祥。就是平时不常念佛,遇事偶尔念佛的人,感应也是如此。如果是平时经常念佛的人,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日夜照耀,保护他,不再离开他,让他一生平安,直到临终的时候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这比一般人理解的菩萨寻声救苦更加安全、保险、全面而彻底了,所以念阿弥陀佛的人自然不必临时改念其他佛菩萨了。二、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不请自来。观世音菩萨非常敬重、感恩他的老师阿弥陀佛,时时把阿弥陀佛顶戴在头上,我们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头上有一尊站立的化佛,那就是阿弥陀佛。而且观世音菩萨也随时跟随阿弥陀佛,凡是阿弥陀佛到哪里,观世音和大势至这两位大菩萨必定相随左右,寸步不离。所以平常念阿弥陀佛的人,阿弥陀佛既然放光现身前来保护,观世音、大势至还有很多大菩萨也就一同前来保护。如《观经》中说,专念阿弥陀佛的人,观世音、大势至二大菩萨,如影随形常随其后,保护这个念佛的人,并且主动做他的好朋友,慈悲相助于一切。所以一个专念阿弥陀佛的人,即使没有专门再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会自然前来保护。其他佛菩萨也是一样。当然就没有改念其他佛菩萨的必要了。三、平常念阿弥陀佛的人,因为常在佛光保护当中,一些可能的灾难自然潜消于无形,也就不存在临时危急要求菩萨的情况了。即使宿业难免,小有灾障,对一个真正信仰深入、念佛有素的人来说,也会自然念阿弥陀佛,不会想着改念这尊菩萨那尊佛。心思摇摆不定,说明心不专一。
5000万条点评,公正权威,91家卡塔海滩 酒店 咨询大全!更可比价格,享优惠,一站式服务快来TripAdvisor享受吧!
所以,不论是念那尊佛菩萨,效果都比不上专念阿弥陀佛。4、问:世有送子观音。虽修念佛,求子则必须念观世音菩萨,对吗?答:不必!念阿弥陀佛同样求子得子。《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77页「求子得子 转女成男」就是证明。 5、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虽修念佛,求智慧增长、考学顺利必须念文殊菩萨,对吗?答:不必!文殊表智,在菩萨众弟子中号称智慧第一,但毕竟与佛不能相比。如经中说,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连十方诸佛都不能及,何况菩萨弟子,更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求智慧也专念阿弥陀佛。《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79页「念佛开慧 求考如意」即是实证。6、问:地藏菩萨有灭定业真言。虽修念佛,欲求消业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答:不对!念阿弥陀佛同样消业。《念佛感应录》第三集〈念佛消业〉之各篇皆为实证。佛菩萨名号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业。地藏菩萨功德实是不可思议,但较之阿弥陀佛,仍不可为比千万亿倍。《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功德无上,光明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念阿弥陀佛消业,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他佛菩萨消业,如月光消暗。7、问: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专救幽冥界众生。虽修念佛,为超度亡灵、救拔地狱众生,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答:不对!《念佛感应录》第三集〈念佛免难〉、〈三途超生〉中有很多例证,如第328页「清明念佛 普度冤亲」等,皆可证明念阿弥陀佛能普利幽冥界众生。今以地藏菩萨较之阿弥陀佛,略举有七不可比。一、功德缺满,不可相比。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修行功德尚未圆满,其愿还未实现;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修行功德已经圆满,其愿已经实现而成佛,所以两者不能相比。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阿弥陀佛为诸佛之王,不可相比。三、为主为从,不可相比。如《群疑论》说:「佛是法王,菩萨是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故积念者,功德最多。」只要念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自然随从阿弥陀佛来救度地狱众生,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62页「母亲念佛 儿免地狱」即是实证。四、名声远近,不可相比。阿弥陀佛名号为十方诸佛所景仰赞叹,所以不可比。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六、灭罪多少,不可相比。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萨,多从三恶道救至人天善道;念阿弥陀佛,可从三恶道直超净土成佛。《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338页「蟒蛇亦愿 念佛成佛」、第324页「出地狱河 生极乐土」即是实证。
8、问:人之临终往往业障现前,怨家债主竞来牵逼。必须先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名号消除业障,再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对吗?答:不对!临终是人升沉最关键的时刻,这时念任何别的佛菩萨及经咒都缓不济急,只有急念阿弥陀佛,最具有拔济的功效,消业、往生同时达成。《观经》说:闻大乘十二部经,只灭罪一千劫,远远不足以达成往生;称阿弥陀佛一口,即灭罪五十亿劫,直接超生净土。算起来,念一声阿弥陀佛,超过念数千万部《地藏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9、问:韦驮菩萨专职护法。虽修念佛,欲求修行得护助、少障缘,必须供念韦驮菩萨,对吗?答:不必!专供专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的人,如《观经》、《阿弥陀经》、《十往生经》等说:阿弥陀佛常住其顶,观音、势至如影随形,恒沙诸佛共来护念。又有二十五位大菩萨携诸大菩萨,一切时处,前来拥护。复有无数化佛、化观音势至菩萨,百重千重围绕,昼夜不离。所有天神地只,也都恭敬爱念。一切恶鬼恶神不得其便,一切厄难灾障自然消散。韦驮菩萨亦必随诸菩萨,不请自来,前来护持。《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91页「五四、现代女鬼 真实故事」,及〈佛名具德〉、〈念佛退鬼〉中各篇相关内容,都是事证。10、问:诸佛菩萨神咒,有大神力。虽修念佛,欲求去邪镇魔,必须持念神咒,对吗?答:不必!一句弥陀,咒中之王,一切神咒可以达到的功效,念阿弥陀佛名号都能得到。专修念佛之人,蒙弥陀、诸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直接护念,虽不持咒,一切外邪魔难自然不侵。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第8页「六字佛牌 放光退鬼」、第12页「六字佛牌 退附体猫」以及〈念佛退鬼〉各篇,都是实证。11、问:药师佛发愿救疗种种病苦。虽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愈病健康,必须念药师佛,对吗?答:不必。专念阿弥陀佛,同样能够愈病。如《念佛感应录》第三集〈念佛愈病〉各篇都是例证。12、问:药师佛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虽修弥陀净土法门,欲求消灾延寿,必须念药师佛,对吗?答:不必!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专念阿弥陀佛同样消灾延寿。如《观念法门》说:「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念佛感应录》第三集213页「哈尔滨某女往生记」就是实证。总之,一切诸佛、菩萨、经、咒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诚心称念都能得到所求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愿生极乐之人,应当专念阿弥陀佛名号。链接地址
都成佛了!
一切诸佛、菩萨、经、咒的功德都不可思议,诚心称念都能得到所求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愿生极乐之人,应当专念阿弥陀佛名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查看: 3153|回复: 27
请教:这位法师对地藏菩萨的言论是否如法?
在线时间99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念佛百问——有关现世利益{净宗法师}
5.& && &问: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虽修念佛,求智慧增长、考学顺利必须念文殊菩萨,对吗?
答:不必!文殊菩萨智慧虽高,但毕竟与佛不能相比。如经中说,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其智慧光明,十方诸佛都不能及,何况菩萨弟子更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求智慧也专念阿弥陀佛,本集「念佛开慧 求考如意」即是实证。
6.& && &问:地藏菩萨有灭定业真言,虽修念佛,欲求消业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
答:不对!地藏菩萨功德实是不可思议,但较之阿弥陀佛仍不可为比千万亿倍。《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佛菩萨名号皆有功德,有功德所以能消罪业,功德越大,消业越多;如光越明,消暗越多。经中说,阿弥陀佛,功德无上,光明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念阿弥陀佛消业,如日光消暗;念地藏等其他佛菩萨消业,如月光消暗。本集〈念佛消业〉之各篇皆为实证。
7.& && &问: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专救幽冥界众生,虽修念佛,为超度亡灵、救拔地狱众生必须念地藏菩萨,对吗?
答:不对!本集〈念佛免难〉、〈三涂超生〉中有很多例证,如「清明念佛 普度冤亲」等,皆可证明念阿弥陀佛能普利幽冥界众生。《群疑论》说:「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是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故积念者,功德最多。」如月虽明,遇日无光。
今以地藏菩萨较之阿弥陀佛,略举七不可比。
一、功德缺满,不可相比。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实是不可思议,然修行功德尚未圆满,其愿还未实现;阿弥陀佛因地发愿「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修行功德已经圆满,其愿已经实现而成佛,所以两者不能相比。
二、地位高低,不可相比。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实足尊贵;然阿弥陀佛,称诸佛之王,不可相比。
三、为主为从,不可相比。弥陀为主,地藏为从。只要念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自然随从阿弥陀佛来救度地狱众生,如本集「母亲念佛 儿免地狱」即是实证。
四、名声远近,不可相比。阿弥陀佛名号为十方诸佛所景仰赞叹,所以不可比。
五、光明大小,不可相比。如上。
六、灭罪多少,不可相比。如上。
七、救度利益,不可相比。念地藏菩萨,多从三恶道救至人天,尚不能直接生至净土;念阿弥陀佛,从三恶道直超净土成佛。本集「蟒蛇亦愿 念佛成佛」、「出地狱河 生极乐土」即是实证。
8.& && &问:人之临终及新亡,往往业障现前,怨家债主竞来牵逼,必须先念地藏菩萨消除业障,再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对吗?
答:无知之人,故作此说。临终及新亡,最是升沉的关键时刻,这时念任何别的佛菩萨及经咒都缓不济急,唯有急称阿弥陀佛,最具拔济的功效,消业、往生,同时达成。本集〈助念往生〉各篇,皆为实证。
又如《观经》说:闻大乘经十二部,只灭罪千劫,远不足往生;称阿弥陀佛一口,除罪五十亿劫,直超生净土。
在线时间177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对此法师的一些文章及说法不太认同,持保留态度
在线时间138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净宗法师是有名的宣传本愿法门的人,他那个见地真是不敢恭维。光是主楼上诽谤地藏菩萨的言论就够造业的了!
在线时间138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华严部经典《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说: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正等觉。
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
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在线时间30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个人认为不是太合适,还修为高的师兄释疑
在线时间86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管好自己更重要,法师们的言论,不敢妄加品评。
在线时间89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不同看法和不同观点太多了,初学者根本就分不清该怎么办了。
在线时间177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我也听过说某宗是宣传日本本愿法门的,只是不敢确定罢了
在线时间82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泥人儿 于
13:23 发表
管好自己更重要,法师们的言论,不敢妄加品评。
在线时间45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L&&第一感觉:楼主把这些言论贴在这里引大家批判这个法师的做法不太如法。
在线时间161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基本上是满嘴荒唐言
在线时间171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以佛所说为最终结论,其他的参考而已。读原经,一定要读原经!
在线时间751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就楼主所言
没有不如法的地方
在线时间99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本草纲目1234 于
17:19 发表
:L&&第一感觉:楼主把这些言论贴在这里引大家批判这个法师的做法不太如法。
末学无意批判某位法师,只是依法不依人,探讨其说法是否如法,因为这关系到对佛法义的正确理解。
如果按照师兄所言,这个法义辩正版块其实也无存在的必要了?
在线时间2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自赞毁他,佛门之大过了。
在线时间558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原帖由 涅磐寂静3 于
18:50 发表
自赞毁他,佛门之大过了。
在线时间163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828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末学的观点:
第一,如上文有师兄举证经文可知,地藏菩萨也是他方佛刹之佛来化现, 所以不适宜这样来将阿弥陀佛与地藏菩萨比较高下,乃至与文殊菩萨比较高下,
& && && &当然,确实有一些菩萨他们还处于修行过程中,比如马鸣菩萨,龙树菩萨, 包括弥勒菩萨,也尚未最后成佛,这当然还是有所区别的,这跟观世音菩萨这样的古佛再来示现为菩萨还有一些的不同。
第二,诸佛各自在因地时所发的愿是有所不同,因此而显现出所谓诸方佛刹的差异,但这个差异其实是随顺众生因缘而说,并非是在本质上有所差异
第三,诸佛菩萨皆有救度众生之普愿, 所以也不能说只依某佛菩萨, 比如救拔地狱众生,念诸佛菩萨都可以, 要求增长智慧,念诸佛菩萨都可以,只要你对此尊佛菩萨有信心,觉得有缘,能够相应,就可以。& &类似于 文殊菩萨智慧第一, 观世音菩萨随声救苦 等, 主要还是随顺此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而说,实际上并没有差别, 换句话说,观世音菩萨也是智慧第一, 文殊菩萨当然也能够随声救苦, 等等
第四,应当随顺众生因缘而说。比如,对于跟地藏菩萨有缘的佛友,就应当鼓励他多念地藏菩萨, 以此类推,不必去过于强求。乃至于说:对于这样的佛友,念地藏菩萨已经成习惯了,而发愿往生极乐净土者,也可以告诉他,念地藏菩萨而发愿往生极乐,最终也是可以往生的(末学记得这是有地藏经的经文为证的)
末学以为,这样才是佛法教化世间、随顺众生根器因缘的做法。
供楼主师兄参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线时间44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44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考 
(一)前言:「遠離宗派門戶之見」與「佛佛平等」
  一般的宗教徒常有一種不自覺的心態,認為自己的宗教是最好的,自己拜的神(佛)是最高明、最厲害,或境界最高的。在這同時,還會認為別的宗教,或別的神佛是比較差的。這種心態說起來有點幼稚,但也是人之常情。然則,佛教卻認為,這樣的心態其實是「煩惱」的一種,或者簡單的說,是我見、我執的反映。
  問題是,難道佛教徒就沒有這種「此是餘非」、「我勝他劣」心態嗎?我想,這是不能否認的。但是,總體而言,佛教對這個問題是具有反省力的,具格的宗教師通常可以免於這個煩惱。而且暫時先不討論和其他宗教的比較,就以佛教教內的宗派來說,宗派門戶之見通常是被批判的,李老師很喜歡《密勒日巴歌集》中的一段話:「一心定慧之進益,遂忘宗派門戶見」,就具體反映了佛教的這個態度。
  如果以這個態度來檢視淨土宗,我們可以注意淨土宗人在「抉擇淨土門,稱念彌陀佛」的同時,是怎樣看待其他的宗派、其他諸佛的?因為在這當中,通常可以反映這個宗教師是否具有「此是餘非」或「自讚毀他」心態。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困難。因為淨土宗人常說:「現在是末法時代,聖道門無法修成,只有淨土門才有效。」這已經可以算是一種「自是非他」的表述方式了。淨土宗人要怎樣理解自他關係,才能免於「自是非他」之病呢?
  其實這樣的典範並不難找。因為我們閱讀唐代善導大師的著作,看他在分辨自宗與他宗時,就完全看不到這種心態。如《般舟讚》就說:
  「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又說種種方便,教門非一,但為我等倒見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則門門見佛,得生淨土。若見聞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若見聞有人行教,讚之;若見聞人說行,即依行順之;若聞人有悟,即依悟喜之。」
  換句話說,善導大師雖然提倡念佛往生,但是他也認為佛教的其他法門,都是可以的、有效的,如果有人願意修習,應當隨喜、讚歎、幫助。善導大師接下來說:「不得輕毀他有緣之教行,讚自有緣之要法」,因為這樣「即是自相破壞諸佛法眼」,「法眼既滅,菩提正道,履足無由,淨土之門,何能得入?」這是善導大師對於「淨土門」與「聖道門」不應互相貶斥的教誡,是淨土宗人可以深思的。
  其次,關於阿彌陀佛與其他諸佛的勝劣比較。善導大師採佛教的通義,《觀經疏》卷四說:
  「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無少差別」,「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強調的是諸佛的等無差別,所尊崇的阿彌陀佛與諸佛平等平等。在此前提下,淨土宗之所以特別讚歎西方,專勸禮敬彌陀,只是因為彌陀有特別的願行,能使眾生易得往生而已。
  《往生禮讚》說:
  「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行,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亦非是稱念餘佛不能除障滅罪也,應知。」
  善導大師在這裡所顯示的,是肯定自己的法門,而不否定其他法門;禮讚阿彌陀佛,而不貶抑其他諸佛的態度,不但在教理上是合乎佛教的通義,在心態上也是無諍、無瞋的表現,也沒有「此是餘非」或「自讚毀他」的心態,確是佛教大師的風範。
(二)怪異的「佛中之王」觀念
  基於善導大師這樣的教說,回來檢視我所接觸過的淨土宗教義,難免覺得存在若干差異。日前,一位蓮友寫給我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淨土宗念佛人若是連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的神通願力都信不過,那還有何身份談信佛學佛?」
  我對她以「佛中之王」來稱呼「阿彌陀佛」雖然感到詑異,但並不陌生。我過去也幾次聽過類似的說法。或許這樣的講法,在某些淨土宗信徒那裡,已經成為「定說」了。但是學佛二十多年,偶有機會翻閱佛經的我,一直以來總覺得這個說法有點怪,於是想考查一些這樣的講法是怎麼出現的,究竟有沒有經典的根據?
  為什麼覺得這樣的講法有點怪。因為根據他們的詮釋,和所謂「佛中之王」相對的是「佛中之臣」,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是諸佛的王,其他的佛是阿彌陀佛的「部下」。這樣的講法,它想建構的理論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由諸佛之王阿彌陀佛的部下,他們都是根據阿彌陀佛的命令在教化眾生。
  但是,在佛教的觀念中,「佛」的定義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意思;自覺覺他尚未圓滿的,稱為「菩薩」;佛的十個名號中,有一個名號是「無上士」,換言之,每一尊佛都是「最大的」,衪不可能「從屬」或「臣屬」或「求教」於其他人。在這個「都是無上士」的意義上,故說諸佛平等。清涼澄觀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五說:
  「佛佛平等,謂一切諸佛體性平等,法身無二故;智慧平等,德無增減故;內用平等,悲願普應故。」
  因此,我們可以說,菩薩「從屬」或「臣屬」或「從學」於佛,但不能說某個佛「從屬」或「臣屬」或「從學」於另一個佛。或者更簡單的說,只要是「從屬」或「臣屬」或「從學」的,就只能是「菩薩」而不能稱為「佛」。所以,把「佛中之王」隱含著「佛中之臣」是不合於佛教教義的。
(三)「佛中之王」一詞的出處與原意
  但是「佛中之王」這個詞是佛經中的話嗎?用電子佛典去檢索,這個詞在整部《大正藏》中只出現過一次。因此確實是有的。但它的意思是否就能這樣望文生義的自行解釋呢?
  這句經文出自吳.支謙譯《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這是《佛說無量壽經》的異譯,它的上下文是:
  「佛稱譽阿彌陀佛光明極善。阿彌陀佛光明極善,善中明好,甚快無比,絕殊無極也。阿彌陀佛光明,清潔無瑕穢,無缺減也。阿彌陀佛光明姝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諸佛光明中之極明也,光明中之極好也,光明中之極雄傑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光明中之最明無極也。」 (大正12.303b)
  這一段經文的譯語,雖然不像一般通行譯本那樣精確通順,但是意思也很清楚。這一大段話是意思,是讚歎的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勝過其他諸佛的光明。在這裡,「諸佛中之王也」是一個形容詞,主詞是「阿彌陀佛的光明」,而不是「阿彌陀佛」。因此,這一段話的意思很明白,它只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是諸佛中最好的」,它並沒有說「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更沒有衍伸到:「其他諸佛都是阿彌陀佛之臣屬、部下」的意思。如果「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最原始的經典根據就是這個的話,那顯然只是執隻字片語,而作的隨意解釋了。
  在漢文中,「王」有「最大」的意思,也有「統治者」的意思。在這一段經文中,因為是拿來形容「光明」的,因此只有「最大」之義,而沒有「統治者」之意。在語意學上,把這一段經文解釋成「阿彌陀佛是諸佛之君王,諸佛是阿彌陀佛的部下」,首先犯了適換主詞的謬誤,其次又犯了「歧義」的謬誤。因為是雙重的謬誤,所以說他是「只是執隻字片語,而作的隨意解釋」。
二○○六年四月四日撰
Powered by念佛百问 太好了 建议经常读 对照警醒自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念佛百问 太好了 建议经常读 对照警醒自己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念佛百问-慧净法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念佛百问-慧净法师
&&念佛百问-慧净法师念佛百问-慧净法师念佛百问-慧净法师念佛百问-慧净法师
你可能喜欢查看: 42492|回复: 12
超度专题:念佛是最好的超度,以念佛超度祖先是真正的大孝!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是最好的】
【念佛胜于场面】
【超度的究竟目的是超度到】
【真正的大孝】
【超度参考】
【超度案例】
【超度辨析】
【念佛方法】
【专题汇总】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清明节,不要只是上坟祭祀,真想利益去世亲人,应做相关功德,超度方法和感应:
发愿为了去世的亲人超升净土,而塑造佛像,可以超度去世亲人眷属:
塑造佛像灵感录(一):并州张元寿,为亡父母造弥陀像,佛像入地狱,度化双亲生净土
& && &&&张元寿,并州人,虽有善心,其家以杀生为业。双亲亡没后,断杀生业,修念阿弥陀佛。发心为救双亲,造阿弥陀佛三尺像,安置旧室,香花灯明,供养礼拜。
& && &&&其梦室中有光,光中乘莲台者二十余人;于中二人,近于庭上呼元寿,寿即问:「谁?」
& && &&&答:「吾是汝父母,虽解念佛三昧,好酒肉食,杀生鱼鸟等多故,堕叫唤地狱;虽堕地狱,以念佛力,热铁融铜如凉水。昨日沙门身长三尺,来说法;同业者二十余人,闻沙门说,皆离地狱,方生净土。时熟以是因缘来告,在空中人者,即地狱中同业者也。」
& && &&&说此事已,指西方而去。以所梦语僧,皆谓所造像,往地狱中救苦矣。
--------出自《三宝感应要略录》、《净土圣贤录》
造佛像灵感录(二):因杀人堕地狱六劫,常难产死,丈夫为造地藏像,因此永脱恶道,不受女身
后周尚书伯悦,素信三宝,其妇产死,为修追福,造等身地藏菩萨像,设斋会,竭诚礼供。梦见妇人,衣裳鲜洁,对悦语曰:‘吾昔为人妻而不生子,其夫常叹无儿,吾便教娶妾,未久身妊,其夫爱敬新妇,予生异念,作亲友相,以好食和毒药杀其母子,以是因故,堕无间狱六劫。还生人间,为产死,五十七返,世世常以公为夫,受此大苦,今公为吾造圣像修追善,其业已灭,生忉利天,威光胜旧,生天为配偶后,永不受女身;彼天中善法堂,至每月二十四日,一三千世界化身地藏菩萨,无量无边,集会其中,遍满无忧树下,说法利生,皆金色僧形也。一时为我说法,告曰:“汝等夫妇造像,如法修行,得脱苦趣。”因在天上,故生善心,不起邪心。’悦寤而悲喜交集
--------出自《地藏菩萨感应录》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弟子有一事不明,那么寺院大和尚为什么还要念经拜忏呢??弟子一有时间就会在自己的佛堂念经拜忏,难道.........?请长者指教!!!
念佛可以超度众生
持咒可以超度众生
拜忏、诵经同样可以超度众生
(以上可以参考佛经)
非人众生跟我们一样,若通过念佛、持咒、拜佛、忏悔、诵经而能断除恶念转为善念或因为一念开解放下执着(和怨仇),就&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弟子有一事不明,那么寺院大和尚为什么还要念经拜忏呢??弟子一有时间就会在自己的佛堂念经 ...
念佛可以超度众生
持咒可以超度众生
拜忏、诵经同样可以超度众生
(以上可以参考佛经)
非人众生跟我们一样,若通过念佛、持咒、拜佛、忏悔、诵经而能断除恶念转为善念或因为一念开解放下执着(和怨仇),就能蒙佛力加持而得到超度或者转生善道或者往生净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你好为什么念佛的人命很苦呢,事情总是不断,是什么原因呢?
师兄好,您是修行不如法。给师兄一套视频,您耐心看法,正确的理解佛法修行。自然得益。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playlist_show/id_.html&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你好为什么念佛的人命很苦呢,事情总是不断,是什么原因呢?
师兄好,您是修行不如法。给师兄一套视频,您耐心看法,正确的理解佛法修行。自然得益。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無阿弥陀佛
Powered by Discuz! X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菩萨超度心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