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有些中国人崇拜的甘地和曼德拉的非暴力思想在曼德拉眼

  因为本页有个比较无知的话题,结果我在回复的时候陆续查了些资料,越补越多,干脆立一个新贴出来让人看看  免得让人因为那个问题太蠢失去了看的兴趣龙腾网   结果这边的点击数太低了,只好标题党一把,智商正常的中国人就不要代入那个无数了,毕竟中国人多傻子也称得上无数的  瞎扯非暴力不合作非得拉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陪绑造声势是很蠢的  甘地是个废物,而曼德拉是个枭雄,马丁路德金则是个聪明人  他们的区别在于:  甘地本身可有可无只是积极配合让本来就准备撤退的英国人更顺利撤走财富人员所以英国人很开心拿他当典范宣传  曼德拉则是看破了非暴力的忽悠靠武装斗争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个人威望  马丁路德金则是清楚敢在华盛顿用坦克镇压退伍老兵的美国最好选一条统治者喜欢的道路成功被树立成牌坊  首先一个基本的小常识是:  一战期间英国就曾经承诺战后让印度独立,并以之为理由征用了大批印度人给他卖命当炮灰  那时候印度的所谓民族领袖们包括甘地那叫一个满心欢喜积极配合让炮灰们安心去死啊  然后一战打完了英国人把脸一翻,做梦呢你,继续军管  当然英国人的法制传统是值得夸奖的,专门立了《罗拉特法》也被称为镇压法  根据规定,可以随意逮捕无限拘押印度人并且不准上诉,至于什么集会游行?当然是依法解散,胆敢违法的嘿嘿你死定了  那时候甘地在干什么呢?  已经开始宣传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了,然后结果是什么呢?是“阿姆利则惨案“中英国人毫不犹豫的突突突  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殖民当局专横暴虐,群众大会完全是和平性质的。有不少人还带着孩子来参加集会。下午 4时,戴尔率领 149名廓尔喀和锡克士兵前往广场。日落之前,他命令装甲车堵住广场狭窄的入口,自己带领 105名士兵进入广场。5时 15分左右,戴尔下令向密集人群开枪。射击持续10分钟,发射子弹1650发。关于死亡人数,说法不一。仅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死379人,伤1200人。据收尸者估计,约有500具尸体。在事后的调查中,戴尔因为坚决果断捍卫大英帝国的利益受到了英国政府内阁的嘉奖。  于是不管甘地怎么呼吁印度人非暴力感动英国人,子弹是不会留情的,实施暴力手段最方便的就是遇上信奉非暴力不抵抗的对象,英国人是杀了又杀,印度人也不都是傻瓜,再也不肯乖乖受死搞什么非暴力,于是1922年甘地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一停就到了1929年,甘地又出来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了,这一次的结果更加有趣。正当全国性的抗议进行之中时,甘地跑去跟英国总督谈判参加圆桌会议了,然后另一边英国人再次猛下杀手把运动镇压下去了,第二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收获了什么?什么都没有。  再然后?再然后就混到二战了,甘地还是只会宣扬那一套,但是英国人也毫不客气还是只会镇压,总之结果就是第三次、第四次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被暴力镇压掉了,毫无成果。  比如说第三次的“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只是在杂志上打了打反暴力、反法西斯、要求独立的嘴炮而已,就落了个周刊被查封,30000人被逮捕的结局,至于实际效果嘛,基本没有。  再如第四次的“退出印度”运动,日刚刚宣布开始,8月9日国大党和甘地就全部被英国人抓起来了,这个在英国人手掌心上跳舞的故事一直持续到了1944年,实际上这帮子一直在蹲监狱的家伙什么作用都没起到,在印度各地展开的也完全不是什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了那帮嘴炮的妨碍,在频繁的罢工和暴动中,光是1942年,就有250个火车站被破坏,500个邮局受到袭击,150个警察局被攻击。  直到英国人觉悟了,还是把废材们放出去更方便控制,于是1944年以生病的名义释放了甘地,甘地也投桃报李,一出狱就宣布“退出印度”的决议作废,于是这场从头到尾既跟甘地不相关也跟非暴力不相关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这样从名义上被甘地消灭了,剩下的镇压工作英国人轻车路熟做得那是再快捷不过了。  再后面?后面没有了,二战结束后英国死了40万人,虽然比一战死得少得多,但是一战英国才损失大约150亿英镑,二战则是损失超过1500亿英镑,已经是强弩之末完全无力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了,1946年印度皇家海军和英属印度陆军发起全面兵变,终于把把英国人逼到了绝路上,总不能光靠少量的英国军官去镇压大部分由印度人组成的军队吧?还是一帮打过二战的印度老兵。当然,对于这么不和谐不文明的兵变起义,甘地是压根没开腔,所以功劳也划不到他头上去。  面对全面兵变的局势,1947年到任的新印度总督蒙巴顿说:“犹如坐在一艘着了大火,并且装满火药的大船中,一旦火药爆炸,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于是为了保障仅剩的人员和海外资产,英国人终于选择了妥协,在1947年撤出印度的时候选了一个配合他们最好的人物来进行了宣传,馅饼就这么掉到嘴里了。  总之,看过相关历史,就知道甘地玩的非暴力游戏仅仅只是游戏而已,根本对印度的独立没啥意义可言。  纵向比较完了之后,再来个横向比较,免得有人真以为是靠甘地的不抵抗游戏感动了英国人  1947年英国最后玩了一手印巴分制让他们慢慢打去自己撤退了,但是这不代表他们被甘地感动了改行做好人了  实际上,对于离欧洲够近又有足够利益的埃及,英国就完全不肯撒手,宁死都要死死咬住  虽然名义上埃及在1922年就独立了,但只是英国扶植的傀儡王朝而已,按规定英国可以随时为了保护英国利益对埃及出兵  所以直到1952年纳赛尔发动起义推翻了傀儡国王,才算是真正独立  但是就算是独立了英国人可不会松手,还死赖着只肯分批撤军,直到1956年英军才全部撤出埃及却仍然卡着苏伊士运河  随后埃及政府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于是英国人立刻不顾自身的虚弱拉拢盟友再次发动战争  英国联合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突袭入侵了埃及,占领西奈半岛,围攻塞得港,围歼了埃及多支军队,并且持续轰炸埃及五大城市6天,炸毁民房1万多栋,炸死1000多人,受伤20000多人  最后,是美苏为了自己的战后秩序地位出面调节,苏联甚至以投放核武进行威胁,才让英法以色列撤出军队  假如埃及没有纳赛尔起义推翻傀儡王朝?英国人会感动地泪流满面给他们独立吗?  没有美苏的武力威胁?英国会主动放弃黄金水道战略关键苏伊士运河吗?  当时的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是这么说的:“孤立纳赛尔,还有这个'中立'纳赛尔,这都是些什么胡话?我要打倒他,你明白吗?我要除掉他……我才不管埃及会不会出现混乱。”  还是说英国人已经在印度受过甘地的教诲和感化,不肯放过埃及只是因为埃及人的劣根性?  因为埃及人没有甘地宣扬的温顺听话奴性十足印度人风范,所以英国人喜欢迎难而上绝不放过埃及人?  为什么英国人宁可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不开一枪主动放弃利益离开确实广泛信奉非暴力毫无威胁的殖民地印度,也要公开入侵一个早就在名义上独立的国家埃及甚至不惜屠杀轰炸平民来保障殖民利益?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到底有没有用处?应该有答案了吧  此外,在这一次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英国人必须面对出钱出兵打了一仗杀了不少埃及人却没能获得战利品的倒霉局面,主张武力维持殖民统治的艾登被迫承担责任辞职,日不落帝国的形象对英国国内也失去了号召力,只得面对二战后在美苏两极争霸之间沦为二流国家的现实,于是不得不从殖民地继续撤退,宣布“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从1957年到1963年逐步撤出象“海峡殖民地”即新加坡和马六甲这种战略要地,“锡兰”即斯里兰卡,“马来亚”即马来西亚,此外还有科威特、肯尼亚、乌干达、巴林之类一长串名单。  所以英国人绝对不是吃素的,你要说他只被甘地感动了而不是无力镇压参加过二战的印度老兵起义才放过了印度人,他怎么隔了十多年都毫无动作,甚至还是在猛杀了一顿埃及人发现没有效果之后,才放过这些国家呢?  因为他们没有高举非暴力不合作的大旗?所以他们就是贱就该英国人统治?  拜托,这都是些缺乏军事力量的小国,明明是他们被英国人暴力镇压得说不出话好吧。  不信?再看看南非,这个日不落帝国霸权的最后光辉是怎么消逝的,反正绝对跟非暴力无关。  要说南非,先提一个国家纳米比亚,1990年,全世界最后一个独立的殖民地国家,从谁手上独立?  英国人建立的南非自治领。  对,虽然后来名义上退出英联邦改名为南非共和国,但实际上一直是一个白人统治的殖民地而已。  为什么又是英国人?爪子伸得也太长了吧,被打了又打还不死心?  其实南非自治领跟英国的关系已经不太大了,更类似于加拿大澳大利亚之类  但仍然是盈格鲁撒克逊人压制了法德移民为主的布尔人占统治地位,这当中当然少不了英国的各种插手和干涉  英国在南非投资的规模极其庞大。80年代初,其直接投资为50亿英镑,约占南非外国直接投资的50%。据英国一南非贸易协会的出版物透露,到1982年初,英国在南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达110亿英镑。这些资本主要集中在矿业开采(黄金、钻石和铬矿)、制造业和金融业。英国的巴克莱和标准银行拥有南非商业银行总资产的2/3。所以为了给这些特权和利益保驾护航,确保白人殖民者的统治地位是必要的。  类似于97年香港回归英国人也下绊子黑手想主权换治权就没安过好心吧,会信殖民者为非暴力感动的都是傻逼,纯的  真正怎么对付白人殖民者看曼德拉就知道了,他就是一个白人殖民者试图塑造成甘地却反过来成功利用白人殖民者的枭雄  说到曼德拉老有骚情小资跳出来吹嘘非暴力,不知道这个抛弃了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枭雄人物怎么也被算成了甘地信徒  早年曼德拉最初加入非国大确实被忽悠着玩了阵非暴力,然后他就发现了那只是白人统治者哄傻子的玩意儿  在议会上高呼“我反对!”虽然看起来风光气派又上镜,但实际上也仅仅是表演,既没法推动想要的也没办法阻止不想要的  白人统治者直接经过投票推出法案来个依法办事,立了条“班图斯坦法”把黑人限制在保留区内,还在全国随时检查通行证  多么民主的法案啊,你看黑人议员都参加投票了,虽然他们都投了反对票,但是既然反对无效那就代表全国人民都赞同法案  都给你公开反对的权利了还不够么?让你们住保留区随时查证是民主投票的结果,所有胆敢反对的一律都是恐怖分子。  要权利?要平等?做梦呢,你以为南非白人殖民者有英国老家可回啊?都扎根南非好几代了哪能让黑人翻身  英国的许多自治领如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当初都是有大量白人定居的地区,有暴力统治的基础又人口众多自然不用撤退  唯一的区别是,南非在非洲,没办法象杀印第安人一样杀光,镇压土著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于是丢下了一帮白人穷鬼受罪  实际上,南非地区最早居住的黑人部族确实被白人杀光卖光了,但是附近地区的黑人不断迁移加入,最终避免了美洲的状况  所以经常有一种奇怪的论调,那就是宣扬17世纪那一批最早的南非白人殖民者后代才是南非的真正主人  因为比他们更早的当地黑人要么死在枪下要么死在船上,要么活在美洲,所以现在南非的黑人都是霸占了白人土地的侵略者  这一无耻逻辑,类似于美国白人痛骂印第安人入侵白人的土地侵犯捍卫家庭妻儿的农场主,屠杀起印第安人来完全义正言辞  当然,为了确保白人的统治,在武力镇压的同时宣扬当地土著应该信奉非暴力思想不做反抗是一大流行殖民宣传战略  所以,表面上南非白人统治者是很正义很讲法律很讲规则的,唯一的问题就是黑人居然不相信这些  非暴力好啊,让你住保留区就住保留区,出门查证就老实查证,可以说是民主典范美国亲传的管理印第安人先进经验  当时曼德拉还很傻很天真搞了非暴力抗议,于是惨案发生了  日,南非军警在沙佩维尔向正在进行示威游行的五千名抗议示威者射击,惨案共导致了69人死亡,180人受伤,曼德拉也因此被捕入狱,但是最后通过在法庭辩论上为自己的辩护,而无罪释放。  在那之后,曼德拉不玩什么狗屎非暴力了,他一手创建了武装斗争组织“民族之矛”并担任总司令,开始了地下武装斗争活动  然后呢?民主救星的美国中情局来提供情报了,于是南非政府就把这个胆敢反抗民主的白人政府的恐怖分子抓起来了  但是曼德拉即使被抓住坐牢多年始终坚持一点:在南非人民赢得自由以前,我和我的战友们是不会放弃武装斗争的。  正是因为他在狱中坐了27年牢都没放弃武装斗争的思想,才在南非的革命组织中一直享有巨大威望  例如1976年的索韦托惨案中,1万名学生走上索韦托街头,抗议将阿非里卡语作为授课语言,遭到残酷镇压,官方宣布,共有175名非洲人被打死,1140人被打伤,约1300人被捕。  对这一惨案,曼德拉代表罗本岛的囚犯们发表了紧急号召谴责种族主义殖民者,号召继续斗争  此外,曼德拉还秘密与这一惨案中被抓到罗本岛的青年运动领袖们交谈,制定教育计划培养他们继续斗争  与其相反的是一直喊着非暴力口号坐在议会里陪白人政府玩立法和抗议游戏的黑人领袖们一事无成缺乏认同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南非的马丁路德金——198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  如今在西方媒体鼓吹民主自由人权的同时,捧曼德拉的时候总是不忘吹捧自己,比如说什么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之类,说得好像不是英国人一直控制这南非的经济支持着南非的白人政府疯狂掠夺迫害黑人一样。  但是事实上是什么呢?事实上当时白人媒体真正吹捧和喜欢的还是宣扬非暴力思想的模范黑人图图,最终他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奖,至于曼德拉,还是继续在吃他的牢饭。  当然,图图最终没能成为南非的马丁路德金,这虽然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南非黑人的大幸  同样是信奉上帝的宗教信徒,同样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同样是非暴力思想的宣扬者,同样受白人赞扬的模范黑人  同样是在黑人中声望更高名声更响牺牲更大的曼德拉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反而是宣扬非暴力的图图被吹捧上了天  正如被暗杀的黑人领袖马尔科姆·爱克斯被选择性漠视,马丁路德金却一路名声鹊起一个样,因为白人更喜欢这样的反对派  他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无能,1984年图图获得诺贝尔奖,1985年,,在兰加纪念沙佩维尔25周年的活动中,南非警察再次暴力镇压,杀死19名黑人群众,引发了新一波的反抗浪潮。  图图么,他愤怒了,他抗议了,然后什么都没有,诺贝尔奖,谁也拯救不了。  对了,他在美国寻求支持还是得到不少好评的,但是别忘了谁把曼德拉送进监狱?美国中情局!  跟被美国列入恐怖分子名单的曼德拉比起来,简直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当然这是在白人媒体的宣传中,与黑人想法无关  所以说,图图和马丁路德金唯一的区别在于:  南非的白人政权最终被推翻了,于是图图失去了价值,反正有门路的白人早跑光了,就剩下几百万无路可逃的白人贫民  他们的生活证明了在一个受歧视的社会制度下,白人表现得并不比美国贫民窟的黑人更出色  现在说到南非已经没有人记得图图,都只知道曼德拉,既然图图没用了浪费了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当然只好再发一个改吹曼德拉了  因为曼德拉才是能够影响南非政局的真正人物,是靠坚持武装斗争唾弃非暴力不抵抗思想赢得民族独立的枭雄  于是为了在名义上赞颂曼德拉上台后善待无路可逃的贫穷白人避免了人道危机,实际上关键的是肯签协议保障白人军队退出后白人财团资本家的南非矿山工厂不被收归国有,对长期宣传的曼德拉所谓恐怖主义罪行避而不谈,赶紧给他送上诺贝尔奖,然后宣布双赢,大家合作发财忘掉过去那些不愉快的所谓屠杀之类小问题改做朋友,就成了必然选择  这里好像有点奇怪,为什么坚持武装斗争的曼德拉明明被美国宣布为恐怖分子也能得诺贝尔和平奖?  啊,虽然说美国的战争总统也能得诺贝尔和平奖就是了,但是南非没那么强啊  这里就要说到曼德拉为什么是枭雄的理由了,能够通吃两头把暴力斗争和非暴力言论当做手段自由运用的高手  首先要知道的是,南非白人政权的镇压和屠杀一直是非常残酷的,如果曼德拉一味叫嚣暴力斗争,他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日,卓越的青年黑人领袖斯蒂夫·比科被害死在狱中。其他的一些青年政治家也不明不白地死去。如马佩特拉·莫哈皮在拘留中死去;艾哈迈德·蒂莫尔在约翰内斯堡从保安警察总部第10层楼跌下身亡;南非学生组织的领导人亚伯拉罕·蒂罗在博茨瓦纳被邮包炸弹杀害;B·马拉查在监狱里上吊身亡;M·詹姆斯“从监狱逃跑时中弹死去”;诺布哈杜拉在拘留所死去……1981年,马普托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办公室被袭击,13人被杀害;同年11月20日,“争取释放曼德拉委员会”的司库、同情非洲人国民大会的辩护律师格里菲斯·姆曾格被残杀在德班的一个运动场上;曼德拉的朋友、积极参与反对种族主义的民主人士鲁思·弗斯特于1982年8月在莫桑比克被邮件炸弹杀害;同年,南非又派人袭击了非国大在马塞卢的“据点”,共有42人被害。  说实在话,曼德拉不是英雄而是枭雄的原因就在于此  这么多人都被南非白人政府杀光了,曼德拉却在监狱里喊着武装斗争口号最终活着出来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不说私下谈判妥协之类,曼德拉在监狱中主要保持的姿态是这样的:  呼吁和平,但是绝不放弃武装斗争,于是他既是南非黑人武装斗争组织的旗帜和领袖,又是白人政府用来谈判的唯一选择。  以在南非马塞卢屠杀之后的报复行动为例,民族之矛炸毁了开普敦附近的库伯格核动力发电厂的部分设施,5月,民族之矛以比勒陀利亚的空军总部为袭击目标,但炸弹投放在白人汽车里导致19人被炸死,200人受伤。对此,曼德拉并不赞同,他明确表示:袭击的目标是建筑物,不应采取暗杀手段。  这段话,你可以多种方式理解,反正民族之矛看来是鼓励袭击空军总部,白人政权看来是可以减少伤亡。  但是,袭击空军总部之类军事建筑,想要不死人?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只要宣称不是为了暗杀袭击而去的就能争取舆论。  出自同样的理由,曼德拉虽然坚决不放弃武装斗争,但同时并不公开排斥批驳无用的非暴力思想,例如对图图主教这个白人塑造出来的黑人典范,他同样是极力赞扬,甚至在愤怒谴责白人种族主义罪行的同时,又时常提到共存互利和白人的贡献之类,不但最大限度地拉拢各方面势力获取支持,也让白人统治者认为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毕竟那么多黑人运动领袖都杀光了,自然不在乎多杀一个曼德拉,但是正因为曼德拉外有武装强援威慑,内有和平口号示好,一旦被杀必然引发民族之矛的疯狂报复再无妥协余地,才让他顺利地活着出了监狱。  总之,一代枭雄曼德拉就这样一边在监狱里宣扬武装斗争,一边宣扬要和平不要滥杀,就这样熬到了出狱上台  这里还有一个同样被历史遗忘的人物,南非的白人总统德克勒克  但是以为这是某个白人从天而降善心发作拯救南非黑人就可笑了,前面列举的血腥杀戮没这么快忘记吧  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会轮到他上台?南非的白人种族主义屠夫都哪去了?  为什么习惯了用杀掉黑人来解决问题的白人统治者们会让德克勒克上台而不是直接把他当作叛徒打死?  这是整个南非和周边国家的局势决定的  在冷战时期,整个非洲都有美苏角力的影响在内,尤其是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更是热火朝天。  不要看现在舆论一边倒,只能看到一片谴责苏联横暴恐怖独裁的声音,那只是美国冷战胜利后作为战利品的宣传成果而已  在那个时代美国高举“自由”大旗攻击苏联”奴役控制个人思想“,而苏联则高举”民主“大旗攻击美国”种族主义歧视压迫“  例如在1947年,美国全国黑人协会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递交陈情书控诉美国实施种族主义政策蔑视人权欺压黑人引起轰动  又如在1960年扎伊尔从比利时独立后,美国和比利时再次武装入侵,受到非洲统一组织的公开谴责并援助扎伊尔反抗斗争  在整个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潮流中,美国不仅有歧视镇压黑人的种种臭名,还一直坚决跟欧洲白人殖民者站在一起  当然你要说对英法以色列入侵埃及的调停美国也是出了力的,那只能算为了不让埃及倒向发出核弹威胁的苏联选择妥协而已  所以当时美国的名声可是臭不可闻,经常受到世界舆论谴责,相反苏联才代表了大多数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国家的民主和正义  虽然在长期的军事竞赛中苏联最终被拖垮了,但是非洲的民族独立组织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影响和实力越来越大  非洲联盟的前身非洲统一组织,就是以解放整个非洲根除所有殖民主义为奋斗目标  随着南非的邻国安哥拉、莫桑比克陆续独立,南非的民族之矛武装斗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开始由国外培训的精英分子执行破坏活动转入发动广泛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南非的白人政权无力维持统治地位已经成了必然。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 更多
  随着南非的邻国安哥拉、莫桑比克陆续独立,南非的民族之矛武装斗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开始由国外培训的精英分子执行破坏活动转入发动广泛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南非的白人政权无力维持统治地位已经成了必然。  1975年苏联支持下的莫桑比克解放战线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获得独立。  1975年,安哥拉独立,1976年安哥拉内战,苏联阵营的古巴军队和美国阵营的南非军队都加入了安哥拉内战,然后美国南非一方输了,电视上白人士兵被黑人士兵押解的画面在南非引发了巨大的冲击。  1978年,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南非撤出纳米比亚,通过联合国监督投票实现独立。南非一直拖延,最后以古巴撤出安哥拉为条件达成协议,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984年,南非政府军从空中和陆地上同时袭击了与它相邻的3个英联邦国家:博茨瓦纳、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但是筹备武装起义的非国大成员都安全逃脱了。  在整个非洲独立浪潮中,苏联阵营支持的黑人民族解放运动占了压倒性的上风,而民主救星美国阵营支持的白人殖民者政权逐一溃败,这些国家的独立,没有一个是殖民者主动放弃的,看看地图就知道,到了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之后,南非已经完全被包围了,白人殖民者的武力统治已经无力维持,改为安抚收买政策转换为经济殖民的形式也就成了必然。  所以,最后的白人总统德克勒克的上台就成了一个过渡性的必然,上百万白人富裕阶层带着多年搜刮的财富离开了,剩余的白人贫民自然也没有了再为他们确保特权地位的必要,只有请出曼德拉来收拾局面了,于是最终达成了一个妥协局面,然后大力鼓吹这是双赢这是楷模,希望能给其他非洲国家做个榜样。  1990年,纳米比亚从南非独立,德克勒克宣布释放曼德拉。  1993年,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同时获得诺贝尔奖  1994年4月,新南非诞生  1994年5月,曼德拉赢得大选担任南非总统  1994年6月,非洲统一组织接纳新南非作为第53个成员国,随后宣布解放全非洲的历史使命达成,解散了解放委员会。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即使没有白人的撤退和政治交易,白人殖民者政权被打倒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所以,西方国家一直极为痛恨曼德拉,把他拉来给甘地贴金实在太滑稽了  曼德拉被关了整整27年都无人搭理,偏偏在他出狱后革命成功即将就任南非总统的前一年才送他一个诺贝尔奖,何其可笑  说白了,不过是在白人政权被推翻之后收买他继续合作,并对剩余白人手下留情不赶尽杀绝的一个示好罢了  要说南非白人的悲惨生活确实比得上美国贫民窟的黑人了,但白人富豪没有利益时除了偶尔嘴炮也真没心思出钱出力去关心  在曼德拉掌权后用收买的方式确保垄断南非的矿产资源,才是白人跨国财团和政府由压制抹黑改为安抚吹捧他的最大理由  这一被白人捏着鼻子吹捧的待遇,跟甘地这废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不是靠哀求配合而是纯粹抽白人脸抽出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曼德拉是枭雄而不是英雄,也在于他虽然获得了个人的成功和民族的解放,但也同西方白人势力妥协了  留在南非的那一批白人贫民,倒是不比黑人日子好过,但真正过上了好日子的,也仅仅是非国大掌权的一批黑人而已  很多白人富豪离开了,然后他们又回来了,虽然不全是原来的那一批,但是仍然是他们控制着南非的经济  而这一次,充当白人资本家打手的同样是南非的黑人,所以也不再有种族压迫的名声了  2012年8月,南非的矿业工人对阿奎里厄斯铂业公司这个1920年成立的英美控股老牌殖民矿业公司发起罢工抗议  要求改善矿山工作环境,保障工作安全措施,并提高事故赔偿和工资待遇  然后他们得到的是南非警察的开枪扫射,当场打死36名工人,震惊全世界  讽刺的是,事后的调查宣称罢工为非法,是工人们开枪攻击警察,警察被迫自卫  最终这一屠杀惨剧的结果以提高了矿工部分工资待遇,在媒体上放出几名黑人矿工载歌载舞欢呼表示满意的新闻和配图而圆满结束,再无所谓人权追究和关注,自然也没有不知趣的良心媒体跳出来鼓吹什么独裁国家恐怖国家血腥屠杀的名头,大家继续和气生财皆大欢喜  在南非,许多事情改变了,但同样很多事情完全没有改变,无论事实是什么,都与所谓的诺贝尔和平奖无关  马丁路德金则是个地道的聪明人,选择了白人喜欢的一条道路,所以不但上时代周刊还拿诺贝尔奖顺利成名了  虽然从1961年开始美国就发布了所谓的反歧视法案,但是除了口头宣扬反歧视并没有具体的保障所以黑人并不认可  同一个时代的黑人领袖马尔科姆·爱克斯宣扬黑人应该有正当防卫的权利和独立建国的权力,在黑人中的威信比他高多了  甚至最早的“黑人权利”运动创始人斯托克利·卡迈克尔都公开批评马丁路德金并不重视黑人的权利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  因为当时3K党到处屠杀烧死黑人,所以马尔科姆号召黑人团结起来自卫的理论更受黑人认可,可惜,白人不喜欢他  哪怕他在黑人中威望再高,塑像?宣传?时代周刊?做梦去吧  只有毫不知情的小资们会以为美国的黑人权利运动是马丁路德金喊了两句非暴力口号游了几次街就文明优雅地顺利完成了  与此相反,马丁路德金63年上时代周刊、64年得诺尔贝尔奖,名声虽大实际上对黑人平权运动的影响力却极为虚弱  日,马尔科姆·爱克斯在纽约市哈莱姆区的黑人集会上发表演说时被暗杀,完全没有媒体宣传捧他成为英雄  道理很简单,掌握舆论的白人统治者不喜欢他这种不听话的家伙,想做民主斗士?下辈子吧  只有黑人自己为此而愤怒,团结起来发起武装斗争,大规模抗议和武装斗争次数不断上升  在1967年前十个月,美国就有一百多个城市发生黑人斗争,大规模武装斗争75次,在1967年7月的纽瓦克骚乱中(1967 Newark riots)中,黑人群众同军警交战四天四夜,示威黑人中有22人被打死,2000人被打伤,1600多人被逮捕,军警中3人被打死,50多人受伤。8月,底特律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空前规模的黑人同军警的武装冲突,全城六分之一被夷为平地,史称底特律骚乱(1967 Detroit riot)。  全国黑人一片“要站起来战斗,不要跪着求生!”的风潮的时候,马丁路德金在干什么呢?  还是继续宣扬非暴力参加罢工抗议活动而已  简单来说,马丁路德金是个什么地位?就是一个白人捧出来驯化黑人的模范摆设  但是这个摆设光出风头不干事,眼看着黑人的武装斗争越来越火热蔓延全国,这个摆设还是只会刷声望跟着凑热闹  是可忍孰不可忍,反正留着你也没用,不用压着了,还是让他们啪啪了吧  更为讽刺的是,不但马丁路德金活着的时候非暴力的招牌不管用,仅仅是一个白人希望树立起来的模范黑人偶像而已  1968年他的死更是进一步激发了黑人对于非暴力主义的抛弃,连宣扬非暴力的都被暴力了,还有谁信啊?  最初在马丁路德金大受媒体追捧的时代,优雅有风度的明星请愿式文明抗议很有偶像市场  引用圣经条文当众对白人官员述说黑人的悲惨生活,寻求白人的怜悯和支持,在当时美国的黑人中还是很流行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自从1965年马尔科姆·爱克斯被暗杀,黑人就开始觉悟了  1964年美国有十五个城市爆发黑人的武力抗暴斗争,1965年有九个城市,1966年迅速发展为三十八个城市,1967年一跃而为一百二十八个城市,1968年扩展到一百三十一个城市。  尤其在克利夫兰和格里这两个安排了黑人市长来忽悠黑人的模范黑人城市,武装斗争最为激烈,克利夫兰市的黑人甚至使用了机枪与镇压的警察部队通宵激战,打死警察三人,击伤十九人。  正是因为美国黑人全方位的暴力革命使得大量城市陷入了瘫痪,所以美国政府一边全力镇压屠杀,一边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包括让被通缉的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回国,除了名义上的黑人投票权外给予黑人更多的平等权利。  顺便一说,罗伯特.威廉为什么被通缉?  因为他主张武装反抗,面对3K党的白人恐怖分子,黑人应该有权利拿起枪保护自己。  对于经常吹捧美国持枪反抗暴政权利的中国小资们大概难于想象  既然美国人有持枪反抗暴政的权利,为什么不允许黑人拥有持枪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  为什么白人统治者要极力吹捧黑人都应该搞非暴力活动?  事实证明,马丁路德金活着的时候非暴力运动没有成效、死了之后更是彻底废弃,全是靠黑人的武装斗争才真正争取到平等和让步,但是在掌控媒体的白人统治者宣传下,推崇非暴力的马丁路德金成为了地道的偶像派。  当然,在当今时代,黑人已经不需要再进行流血的暴力革命了,崇拜下马丁路德金不仅有利于政府维稳,也同样有利于黑人自我标榜道德,但是,他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先辈在美国的城市街头武装斗争流的血才是权利的真正来源。
  附一则老新闻  武装斗争胜利逼得美国最后也不得不让步的曼德拉可绝对不想被当成是甘地那种弱鸡或者马丁路德金那种牌坊:  美国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从恐怖分子名单中删除
  日 10:41: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6月27日电(记者 杨晴川 王薇)据《华盛顿邮报》网站27日报道,美国参议院26日通过一项议案,终于将年届90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从美国的“恐怖分子名单”中删除。  该议案的通过意味着美国国会已批准正式解除对曼德拉的入境限制等制裁措施。美国众议院已于上个月通过这项议案。  上世纪80年代,受当时在南非执政的白人种族政权影响,美国将曼德拉和他领导的“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列入“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名单。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以强化反恐为借口,仍不愿将曼德拉和非国大从恐怖名单上删除。因此,尽管曼德拉领导的反种族隔离的斗争得到世界公认,并担任过南非总统,但他的名字一直留在美国的恐怖名单上。  美国一些议员和政府官员称美国将曼德拉列入恐怖名单是美国的“耻辱”,并一再催促国会采取行动予以纠正。在今年7月18日曼德拉90岁生日到来前,美国国会终于批准上述法案。   顺便一说,美国在曼德拉全面洗白得了诺贝尔奖十多年后才有议员突然知道了什么叫耻辱,难道他们不知道曼德拉能得奖全靠美国中情局送他进监狱?于是一帮美国议员高呼良心要求把曼德拉删除恐怖分子名单,真是太让人感动了,虽然听起来似乎是件蛮奇怪的事。  你要说他们真记得曼德拉的生日?呵呵。  查查看,2008年都发生了些啥?  2008年当然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最出名的,但是对于非洲的美国公司来说另一件事更重要,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签订了本土化和赋予黑人经济权利法案,要求外资企业把51%的资产股权出售给津巴布韦黑人,类似于中国国有企业控股的中外合资模式,全球第二大铂金生产商因帕拉铂金控股公司(ImpalaPlatinum HoldingsLtd.)和阿奎里厄斯铂业公司(AquariusPlatinumLtd)可能因此放弃一座矿场的控制权,这两家英美控股的铂金公司股价大跌。津巴布韦是仅次于南非的世界第二大铂金和铬资源所有国,并蕴藏大量金矿、钻石、镍等资源,主要矿产控制在英美和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手中。  附带的背景是2007年到2008年之间频繁的南非矿山工人罢工,比如日英美控股的阿奎里厄斯铂业公司宣布:旗下Everest矿山的42名机械操作工和1300名地下矿工发生了非法罢工,并表示该公司与工人工会一致认同正在罢工的工人应回到工作岗位,该公司将到法庭要求下令迫使这些工人恢复工作,同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推行新政策,2008年南非的政治斗争也异常激烈,并最终导致总统姆贝基辞职,老牌执政党非国大分裂出了新的人民大会党。  相对来说南非的黑人经济权利法案在2004年就开始实行了,要求25%的股份和1票否决权必须出售给黑人股东,比起津巴布韦来说轻了太多,所以在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也有进一步推动修正案增加黑人控股比例的舆论潮流,这对控制着南非大部分矿业资源的英美公司来说,简直是要命了。  所以说,对于美国来说,2008年的南非确实是很重要的,曼德拉的名单被删应该仅仅是保障南非的美国利益过程中一件属于公关活动的小事而已。
  这才是真正好贴,解了我心中多年的困惑,也使我更明白:祈求和怜悯带来不了真正的尊重和敬畏。
  曼德拉一代枭雄。左手是矛,右手是橄榄枝
  建议党国在黑人做大前,赶紧做点什么!  
  说得非常好,殖民地人民独立的唯一途径就是痛打殖民者政权。非暴力就是投降打嘴炮,是敌人最喜欢的对手。
  说得好,让一些人舔屁眼的高雅行为曝光!
  和平演变变相剥削而已,还不用自己出力  时代不同  这一套臭大街不吃香了
  感谢楼主的劳动成果!  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曼德拉。  希望国关以后多一点这种有营养的帖子。  可惜这样的帖子在这里一向不受关注。  这里的网友更喜欢相互攻击,见谁骂谁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adsp201 10楼
21:32:36  感谢楼主的劳动成果!  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曼德拉。  希望国关以后多一点这种有营养的帖子。  可惜这样的帖子在这里一向不受关注。  这里的网友更喜欢相互攻击,见谁骂谁  -----------------------------  兄弟食转帖的。  现在都忙着灌水,有内容的帖子 越来越少了
  感谢楼主,国关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真正有内涵有价值,论据翔实,说理明彻,行文简练通达的好帖子了!!!!楼主不仅博闻强识,而且认识深刻分析深入,定非凡人!  
  感谢楼主,国关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真正有内涵有价值,论据翔实,说理明彻,行文简练通达的好帖子了!!!!楼主不仅博闻强识,而且认识深刻分析深入,定非凡人!
上面两人是谁啊
  顶一顶!!!  顶顶顶!!!
  有几个中国人崇拜甘地?有几个中国人知道甘地?请不要代表所有国人。  
  顶  
  猛比  
  《佛教纪录片——印度朝圣》  凤凰网华人佛教 日    心道法师在灵鹫山顶说法台上为大众开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妙传)    南登格尔观音百供法会供品(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妙传)    在瓦拉纳西恒河供灯。(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妙传)    200余人的朝圣队伍。凤凰网华人佛教全程跟踪拍摄,请关注近期推出的灵鹫山印度朝圣团专题报道。(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妙传)  【视频】:/yingyin/fojiaojishi/detail_/.shtml  日,200余人的朝圣队伍从台北出发搭机前往印度,经过近13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后,朝圣团抵达印度新德里火车站。在这里他们将踏上佛教朝圣专列,前往菩提迦耶、王舍城、瓦拉纳西、舍卫国等佛陀十大圣迹。  一生若能够到佛陀的圣地,就表示能寻到根。一生能朝圣,表示你会获得佛陀的真理。朝圣就是用生命去换取佛陀的感召,换得一份崭新生命以后,慢慢就会有真理的缘起。诚心,是佛祖疼惜的愿力。千辛万苦去朝圣,不要小看朝圣的意义,一切从心念初发开始就是朝圣,并不是到圣地才算,这段期间发生的一切,都是神圣的。  让我们的心和佛祖相应,坚定目标,清净意念。朝圣的功德,能忏除业障,转逆境为顺遂,所以我们要虔诚,要庄重,到了圣地更要发愿成佛。我们学习圣者的精神,祈愿这一生修道的命运,能有很好的收成。    在恒河搜集金刚沙(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妙传)  金刚沙真能超度六道众生吗?  问:底下一个问题,曾经有一次,弟子在为人往生助念时,其他居士请来密宗大德,在往生者头上放金刚沙。于是弟子只有离开,请问是否如法?请问“金刚沙”真正能超度六道吗?  答:金刚沙就跟大悲水一样,真正有道行的人、有修行的人他加持的,那个才有用。如果不是真正他的功力加持在上面,效果就不大。如果念的人有口无心,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这个要知道。还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教训我们的话正确,“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靠外面的力量,外面的力量多半都不可靠,靠自己的力量最可靠,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像汕头这个得癌症的,那是非常的严重,他的信心能够把癌消掉,真不容易。他现在二张照片还留着做纪念,常常给人看,一个在医院照的,一个是他自己用意念来调解,再照第二张就没有了。所以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就错了。他要相信医生开刀,保险他的生命保不住,他是自己意念转过来的。用忏悔,忏悔发愿可以转过来。  (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一 )  来源:地藏孝亲网  http://www.dizang.org/wd/cd/049.htm    《这样的真实的印度你还会去嘲笑吗?》  
  从印度传统论甘地之人间净土思想  李志夫  (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  提要  甘地的理想社会是以培育人的灵性为依规。这很合乎佛教《维摩詰经》之「众生心净则佛土净」之净土思想。  甘氏理想社会之蓝图,是以社区,村落为单位,或可称之为「乡村共和」或「社区共和」(The Republic of Community)。  它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由每一个大村落,大社区自行选出自治委员,组成委员会,实施轮值或集体领导。一切经济,社会,政治设施以公约代替法律,命令,以尊重人性为著眼。居民之养生、送死全由自治委员会负责处理。  集各大村落、大社区为单一国家,除国防、外交、交通有赖中央政府统筹外,其他均不准政府插手。因为甘氏认为权力之下,没有真理、正义。权力会抑制人民的灵性,不利灵性发展。所以甘氏主张中央政府不应干涉自治社区太多。  甘地的理想社会有其历史背景,有其个人实施之计划,也有其实验之例证。所以并非出自虚妄的幻想。  但甘氏之理想,终因陈义太高,最后仍为现实之社会及科学发展所淹没,竟即身而亡。不过,甘氏理想社会之得失,仍可作为我们现代推行「人间净土」之借镜。  关键词:1.甘地 2.社区共和 3.转轮圣王 4.人间净土  一、前 言  如严格地分:印度文化的传统是以吠陀文化为主流的;非吠陀文化为分流[1]。即是说,从《吠陀经》(Vedas)、《梵书》(Brāhma?as)、《奥义书》(Upani?ads)到以后吠檀多学派(Vedānta School)一系列之发展是以雅利安人(ārya)为主流的。当我们一提到印度文化就直觉地以为就是雅利安人的文化。但那非雅利安人如奥族人(Australoids)、荼卢毘人(Dravi?a)在印度文化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诸如六师(Six Teachers)、耆那教(Jainism)、佛教,尤其薄伽梵曲(Bhagavad Gītā)是甘地一生奉持之主要教义。因此,本文所指之印度传统就是依以上两者之主流与分流而说的。  以上之种族移植到印度这块大地以后,因地形、战争、天灾……种种关系使得各种族在不同时期而分裂,形成互不相通的语言与小邦。直到十九世纪,英印帝国之合纵连横的统一大小诸邦为止,仍有六百多个[2]。虽然在印度史上有几个统一之帝国,可是,最多只是政治上,军事上之统一;在民政、社会、经济上,各小邦仍有相当之自主权。这种「地方自治」之小邦,直到英国统治印度时亦复如此,甚至诸小邦酋长,英王亦得虚与委蛇地向其称孤道寡[3]。由于印度历史上小邦众多,自然不乏贤主,所以仁王、转轮王,常为人乐道。  甘地的父亲原本是坡般达尔(Porbandor)邦的首相(财政大臣)[4]。虽然甘地,乃至印度历史上均不见有「净土」(Pure Land)一名,仅佛教之《维摩詰所说经》有「众生心净则佛土净」[5]一语,实质上,其仁王、圣王、转轮王所治之国土,也就是「净土」,甚至是「人间净土」[6]。  甘地的理想社会,是「乡村共和」(The Republic of Community)就是他的人间净土。今天的传记作者,大都以为甘地一生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印度的独立,尤其是以「非暴力」(Non Violence)之方式,也完成了甘地个人伟大的人格。其实领导印度独立并非他唯一的目的,而只是他追求理想之过程[7]。他的真正理想是在建立理想的社会,创造人间净土。也可以说,在他领导印度独立时的各种方法,诸如非暴力、民事不服从,建立农村经济,办报纸、杂志,亲自领导干部下乡宣传、服务、乃至每日之斋戒,祈祷,日常生活事必躬亲,不假他人……这些都是他要建立理想社会「训政期」[8]所作之工作。  二、甘地理想社会思想的背景  甘地理想社会所受其传统思想之影响,可以两大史诗、佛教与印度教分别举例言之。  (一)两大史诗:  在《摩訶般若多》(Mahābhārata)史诗的第四章即是《薄伽梵曲》,又称国王之歌,表面上是在描写战争,如何作正义之战,实质上,是在说明人生感情与理性之战,或说是邪恶与善良之战。国王克利希纳(K???a)代表神圣,代表真理来指导阿琼那(Arjuna)五兄弟与其堂兄弟们作战。克利希纳王说,对邪恶屈服就是罪恶,为真理、正义而战才能教育灵魂,使灵魂升天。所以人要为所当为,不要为一己之私而为[9]。  甘地说:上帝就是真理,人们可能不相信上帝,但一定相信真理[10]。甘氏之意,一般人若只信仰上帝,上帝与真理不是同一的话,就容易成为迷信。所以对一般宗教提出了二十六问[11],主要在指出,不是与真理同质之上帝如何能平等地对待信徒,即使信徒得到庇佑也是失去了真理,也失掉了宗教,乃至上帝之神圣。  甘地在领导独立运动中,他的若干政策受到同志们的怀疑,乃至反对时,他说:我并不勉强各位与我合作,只要站在真理的一边,上帝就会站在我这一边[12]。在甘地的全集里,我们看不见他有任何自得、自夸的傲语;只看到他的悔与谦卑。在悔与谦卑中隐藏著无比力量,使人毫无保留地对其献出至诚的信心。他就是十九世纪克利希纳王精神之重现。  在《罗摩史诗》(Rāmaya?a)中,叙述矫沙罗(Kosala)国王之太子罗摩很贤,为体父王之困难,自愿将王位让予王妃之子,而自我流放到森林中,与林野百兽为伍,与花鸟同栖,等于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森林王国。百兽为其子民,猴王为其组成猴军。罗摩在印度历史上也为有名之轮王,说他是神圣的化身[13]。  甘地一生素食,为消除印度的阶级社会,替首陀罗(?ūdra)阶级作代言人[14],倡导宗教和谐,为贫苦的佃农向地主请命,终身自奉极简,每餐大都只一杯牛奶、小柠檬、及麵包裹腹。他领导印度独立革命成功以后,坚决不肯担任国家元首,甚至连任何名誉上之闲职他也恳辞。这也有如罗摩太子辞去王位。罗摩流放到森林中;甘地甘愿与斯民相对于骨肉血渊之中[15]。甘氏于一九四八年元月三十日,下午五点十分他作完晚祷后,由他的两名孙女扶著走入群众时,被一个偏激的印度教徒连开三枪。甘氏在弥留时,口中还念念有词地向罗摩神祷告著[16]。  其实,早在元月二十日的群众大会时就有人在他三十公尺外放过一次炸弹,警卫人员劝他要回避群众,甘氏坚决不相信有人会伤害他,他认为那只是「军事演习」而已[17]。八天以后高尔先生(R. A. Kaur)很关心地问,有任何人打扰您吗?甘氏不悦地答道:你这样问,表示你并不了解我,即使有人给我一枪,我也一定含笑而去,这表示我没有愤恨,是上帝存在在我心中[18]。两天之后,果然,甘氏在中弹以后是含笑地称颂罗摩神之名而长逝。  一九三八年八月甘氏接见中国陶教授说:中印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日本国及军队,但对付日本的军队不能像印度使用非暴力[19]。他鼓励中国人为正义而战。有如博伽梵曲中的阿琼那。他深信中国人没有领土的野心,也正如阿琼那打了胜仗也放弃王位一样。事实证明,日本投降了,中国以德报怨,也放弃了日本对中国之赔偿。
  (二)佛教:  一九三八年八月,有位日本国会议员高冈(Takaoka)拜访甘地,请他为日本国人民说几句话。甘氏说:亚洲是全世界的亚洲,不只是亚洲人的亚洲,真正佛教国家仍是印度,所以能奉行非暴力,其他国家只是名义上为佛教国家……因此,我没有什么好告诉你们的……[20]。  佛陀所揭櫫之五戒,其中之不杀生(ahi?sā,甘地引申为「非暴力」[21]。虽然,甘氏从未提到佛教的教义,可是,在他的血液里,已充满了佛教慈悲的精髓。  (三)印度教  《吠陀经》为印度教(Hinduism)源泉,原本是拜祖先与自然神教,是多神教,由于从人文社会制度反省,从多神崇拜演变成数个主要神之崇拜,到了《梵书》期才归为一神之梵天崇拜[22]。  依此观点,甘氏面临国内宗教复杂,又须一致对付英国,所以他提倡「人的宗教」[23]。他认为所有宗教的本质是同一的,只是宗教的形式不同。这不同之形式就是宗教生活的方式不一。他遵从任何宗教之生活方式,但决不同意有不同之上帝。因为这个世界如果有多个上帝,多个极终真理,则这个统一之世界便无由形成。正如同一人有多种社会关系,有其子,有其父,有其兄弟,各以不同之关系来定其称谓。依甘氏,凡只相信自己的宗教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其他宗教则是迷信。  印度是多种族的国家[24],对外无法如中国以民族主义对抗外国之侵略。所以甘氏的宗教观,以及宗教改革与其独立运动两者之目的与手段是同一的,均采取和平、不抵抗的策略。  三、甘地之理想社会  甘氏为其理想社会所绘制之蓝图散见在他的历次演讲及著述中;以社区为单位,要建立一个能教育灵性的社区,无论经济、卫生、养生、送死、司法、警察……都能自给自足。一九四八年,元月二十日,他在毕尔拉馆(Birla House)召集会议,对于社区之发展有下列几点具体的计划,离他被枪杀过世只有十天。可以说,这是他理想社会盖棺论定之观点[25]:  村人应分别接受技术训练。?无论职业、或人口均应登记。?各社区应有不同之宗教活动与设施。?各阶级、各宗教一律平等。?阶级之形成只是职业分工,职业都是神圣的。?社区居民应一次一次地接受终身教育,以培养其能力专长。?各社区应负责各社区居民生、老、病、死之福利。?鼓励居民接受行政管理与法令规章之教育。  依照甘氏以上所说,除了国防,交通及高等教育有待政府统一办理而外,几乎不必上级政府插手。因为以作官吏为职业的人会受到腐蚀,所以他有句名言:凡以权力表现爱的人,就不是真正的爱。反之,不假权利、官衔而自愿付出,服务人群的才能证明是纯粹的爱[26]。  所以甘地一生原只想作一名律师为受压迫的穷人说话,他亲临南非见到印度工人之苦难,遂主动投入印度侨民社会为他们争取权利,返回印度后同样投入独立运动。待独立成功,决不参加政府任何职务。他也以此警告他的革命伙伴:居官职不是任何权力,而是为上帝服务来教育民众[27]。  因此,能为上帝服务已是个人最大的荣誉,所以公职人员不应有高薪,以一般人民生活所需之薪水即可[28]。  四、甘地建立理想社会之步骤  甘氏原来并非有意地要建立什么理想社会,有此一设想应是他在南非杜尔班(Durban)组训印度侨民开始的。诚然,他为印度侨民受到当地之歧视自然表示不平;同时,也体认到印度侨民在工作上之慵懒、不爱卫生而感到遗憾。甘氏除为他们办理法律诉讼案外,也与他们定期举行宗教集会;后来,创办了「素食杂志」(The Vegetarian)作为喉舌,一八九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在该杂志提出了七点素食之好处。他指出:四种印度人的阶级,以婆罗门及吠舍两阶级的吃素最彻底,实际上印度绝大多数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他称素食是维生食物(vital foods),重要的是不但养生而且能培养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来教育自己的灵魂[29]。  甘氏为了激起印度侨民之爱国心,也不断在「素食杂志」撰写关于印度人之习俗、生活、节庆、食物等的杂文,刊到他的专栏之内,唤起了印度侨民之向心力与爱国心[30]。在甘氏之领导下,杜尔班的印度侨民已形成一团结有力之社区。甘氏非暴力思想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31]。  由于甘氏在南非以非暴力,组织南非侨民成功,当时国内各界一致要求其返国从事独立运动[32]。他首先在他的原籍地估雅罗第(Gujarati)成立民报(Navajivan, man of God),意为上帝的人民[33],透过「民报」报导他在各地之活动。起初是以英文,以后发行各种不同之文字。例如一九三O年九月三日该报就刊出他的访问日程,他要求一天拜访三个村落,只接受一杯羊奶、一个大饼,晚上如在没有被子之村落,只准备一张草席即可过夜。但他特别要求,来参加集会的,要包括各种宗教、各阶级的种族,不能有任何歧视。同时,大家必须要携带「纺车」[34],甘氏要与村民一同纺纱而后才进行演讲晤谈。  他要求民众,不要对官员特别恭维,但也应视他们为同胞,同样地爱护[35]。因为甘氏是基于人性平等,灵性也是平等的。也正如四种阶级,只是分工不同,不是人格有高低[36]。所以甘氏的理想社会乃是一绝对平等的社会。  五、甘地理想社会之实验  甘氏于一九一○年在布拉(Poola)市郊约一小时车程处建立了一个实验社区,他为了纪念托尔斯泰(Tolstoy)而称之为「托尔斯泰农庄」[37]。在这农庄里有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之家庭,各人保持自己的信仰;但同工同酬,每人都必须分担社内各种工作,不能假手其他任何人,每天定时学习、上课、祷告、工作,一切自给自足,不接受外来之任何捐献。也自订有庄规,可说是备而未用。成员有老、有小、有壮、有男、有女,有单身、有家庭,有各地方、各种族人。这些大都是甘氏之追随者。约维持了三年之久,甘氏以后之「民报」干部及推广大社区运动之主要干部大多出于该农庄之有关成员。  甘氏非暴力思想一词虽是源于佛教之不杀生;但其内容却也受到俄哲托尔斯泰的影响。托氏先于甘氏提出不抵抗(Passive Resistance)主义[38],甘氏身临南非看到有色人种受到虐待,正从事解救印侨之际,对托氏之论极为激赏,乃主动与其连络,甘氏之「非暴力」就是在此时一八九三~一八九四年提出的[39]。托氏于一九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过世,同年九月七日他写给甘氏的信说:谢谢你对我「不抵抗」思想之关心……其实,我的「不抵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包含了没有虚假的爱,爱要永远与人的灵性相关连,而且,爱应经常保持在灵魂中活动,它是人类生命之律则[40]。  甘氏最重视教育、宣传,他也曾办有印度舆论(Indian Opinion),与青年印度(Young India)等刊物,他将农村经济建设、乡村社区与独立革命合而为一。甘氏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的政治哲学所使然。他相信全民革命,革命之成果是属于全民的。由少数人革命,则革命成果会落人少数人之集权专制[41]。甘氏此一观点,由中外改朝换代之史事都可作为血淋淋的痛苦教训,尤以中国为然[42]。
  六、对甘地理想社会之芻议  甘氏在其领导独立成功以后坚持谢绝政府之要职,正待全心全力推动理想社会工作之际即不幸遭受狙击逝世,似有同于中国之国父孙中山先生,已规划出建国蓝图,未及著手实行即辞世了。但二者之革命,其文化背景完全不同,故规划之国家蓝图亦大异:印度是宗教国家重理想;中国是人文化成的国家重现实[43]。孙氏之现实易于实现,可分期完成;甘氏之理想则难于实现。即使是只图建立社区,如其理想然,都是很难的。  譬如佛陀于两千多年前即已提倡众生平等,但印度之阶级社会仍沿袭到今日不能完全消除;同工同酬,中国大陆在六○年代实行人民公社,看是平等了,但集体或个别怠工,生产力大减,不能激起劳动动机,所以终至失败。或说,甘氏之社区并非集体劳作,而是个别生产,也行私人财产制;但若属自由经济,无论人口或财富流动性大,变动性亦大,如甘氏所理想之定型的社区极难存在[44]。甘氏之所以在民间受到普遍之欢迎,是因为甘氏个人之人格感召;推广农村经济时,也有助于农村经济之改善;尤其有外敌英人之侵略存在,甘地的领袖地位更能受到尊重。然而甘氏在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印、回分争,他之主张对巴基斯坦让步,多激起偏激之印度教人士不满[45]。  在这种情形下,甘氏之理想社会即使他乃活著继续从事推动改革,是否一如往昔也是未定之天;甘氏逝世以后迄今,无论交通、通讯、科学均有了大大地改变,他所谓乡村不要依靠城市之说亦窒碍难行。  七、对甘地理想社会之反省  理想与现实,毕竟不同。由现实社会提昇到甘氏的理想社会,在可预期的将来,也很难实现。但亦有其重要的价值:  (一)理想社会之设计,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上,实比现实社会更为重要。它可以代替宗教一部份的功能,例如宗教之天国、佛国,虽在现实不能到达,但经过相类似之理想社会之设计,在天国、佛国与现实社会之间,有一较具体的理想社会。它比天国、佛国较为近捷;但它确比现实社会较为理想。  (二)理想社会思想之提出,可以作为人类社会实践、奋斗之目标。虽然目标未必能达成,但至少在其实践、奋斗之过程中具有一定之价值。例如任何年轻人立志做任何大事业,即使将来不能成就大事业;但他的奋斗、学习、研究之过程所得之利益仍是有收获的。  (三)理想社会之设计具有积极之教育作用。甘地本人在宣扬他的理想时,就亲自参予各社区的活动,与村人过同一样地生活、作同样地工作,他不是用言词来感动人,而是用行动感动人的;尤以他的人格,他的智慧,他的领导风格都能使人感到他的神圣性,人们对他的记忆是超越时空,存在久远的。虽然甘地已不在人间,甘地理想社会也可能永不能实现;可是甘地之精神,甘地理想社会会仍长留人间,对世人发生教育的作用是深远的。  其实,理想社会与国度,在中国古代有「包胥氏」之国[46];有道家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国[47];有陶渊明桃花源之理想乐园[48]。在希腊,有柏拉图之「理想国」[49];在十八世纪以来英国、俄国均有「公社」之实验[50]。但都只是存在在观念上,想像中;即使已付诸实验也只在短期内即告失败。  倒是中国大陆在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将柏拉图理想国集体劳动、集体托儿、集体企业等实现了;也将甘地工资统一及低工资政策做到了,可是,最终还是彻底失败了。所以无论上述前人之经验,是基于浪漫的情怀,或是从社会的、宗教的,乃至暴力的不同立场来实行其理想之社会,都是失败的。  其失败之原因:一在疏忽了人的尊严;二在疏忽了人性的双重性;三在不能激扬人的创造力。基本上,也是有违背人性的。即使是甘地的理想社会也有违反人性之嫌。因为人不仅存有天理,同时也存有人欲。在甘地的理想社会里看不到有乐育之设计,而乐育一项对现代青年之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说,以建构一个理想的人间净土来看,甘地之社会蓝图对人类灵性具有相当教育性;但如要真正实现人间净土势必重视人的双重性格,那就是天理与人欲,亦即儒家所说之良知与人欲。基于此,以甘氏之理想社会培植人的灵性,且不昧于现代科学及社会之大环境下来营造人间净土始有可能。法鼓山现正在賡续推行。建立人间净土,甘氏之得失,实值得借鑑。  八、结 论  最后,我们将以上甘氏之理想社会再作一极为清晰、具体之结论。  1.甘氏之理想社会是宗教的:主要是一个理想社会才能培植人的灵性,所以甘氏之理想社会就是一人间净土。他主张真理即上帝,上帝即真理。不相信有上帝的人,一定得相信真理;不相信有真理的宗教信徒,一定相信有上帝;但甘氏认为真理、上帝是一体的、同一的。  2.甘氏之理想社会是平等的:甘地所到之处,一定要求有不同宗教、不同种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在聚会中学习瞭解,从瞭解中达成融和。村社干部由职业或选举产生,没有统治与被统治之分别。工资同一,没有贫富之差别。完全为一平等社会。  3.甘氏之理想社会是以自然社区为单位:所谓自然社区应以人口、经济条件、交通……等作考量。因为这些是能自给自足的基本条件。  4.甘氏之理想社会是一个养生送死的福利社会:社区内居民之生育、保健、就医到死亡安葬全由社区自治会服务,不必家庭居民独自面对一切灾难与不幸。  5.甘氏之理想社区是一个必须各尽其能的社会:不但每个人之职业要註册、登记;而且,每人之工作亦得每日登记以防止佣懒、怠工。如不适任工作则可以调动;如无适任之工作,须接受职业再训练。  虽然,我们已质疑甘氏理想社会之实现,实际上难能可期;但也并非是出自幻相,妄想之乌托邦。因为他是根据实验经验,再订定步骤而设定的理想。  自一八九三年在南非当律师开业,协助印侨及有色人种争取平等地位,而提倡非暴力,直到一九四八年领导印度独立成功,他所坚持的是组织民众与其社区计划合而为一。他创办各种刊物,宣传他的政策。这些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  甘氏是印度自佛陀以来,将社会改革、宗教改革同时鎔为一体最成功的人物[51]。不过,甘氏所及之面,还有政治革命与经济改革尚大于佛陀;但却不及佛陀之教义来得深入[52]。甘氏之理想社会尚只是在训政时期,当印度独立甫毕,甘氏即想积极推动大社区计划。但他这时春秋已高,又竟不幸死在他心爱的同胞之狙击下,其大社区之理想亦因人亡政息[53]。其所以失败,实由于陈义太高。佛陀是以宗教为主,同时带动社会之改革,虽陈义也高,毕竟是宗教,所以是成功的[54];甘氏是以政治、社会革命、改革为主导,以宗教为手段,或说是以之带动宗教之改革,因为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故由于陈义太高,终至曇花一现即已枯萎了。但这仍无损甘氏个人之伟大人格[55];或许,也更能增进世人对甘氏之崇敬。甚至,他的理想社会也能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1])拙著《印度思想文化史》,页463,1995年,东大图书公司出版。  [2])拙译《印度通史》下册,页1305。  [3])由于英王拉拢诸小邦酋长,亦以王室礼相待,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便于征服。1877年,维多利亚女皇将英印帝国改为印度帝国(Empire of India)自己兼任国王,大小诸邦已均属印王所封,至此,英国完全统治了全印度。  [4])轮王、仁王:关于轮王见程兆熊译《薄伽梵曲》第4章1~4颂。中华学术院印度研究所印行。为本文註九之异译本。实际上仁王转世即轮王。另见《长阿含经》大正1,39上〈转轮王修行经〉。  [5])大正藏14,538上~下: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6])狭义言之,人间净土是相对于他方净土而言;广义言之,人间净土就是人们所希望人间能实现之理想社会。所以说,甘地之理想社会就是人间净土之广义而论。他方净土请参见《华冈佛学学报》第6期第5页,圣严法师〈净土思想的考察〉。  [7])同註1,页321:甘氏之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教育理想、哲学思辨及伦理规范都具有同一共同目的,即啟发人的灵性,认知真正之神圣。同註10,Vol.I, P.97  [8])关于甘氏生活见註11,结论VI、VIII。训政一词是借用孙中山先生语:建国三时期:军政、训政、宪政。甘氏争取独立之革命,采非暴力政策,因之,没有军政期,藉实行非暴力,组训民众,即是训政。  [9])徐梵澄译《薄伽梵歌》:且有鉴于自法兮,汝亦不可战慄;舍正义之战兮,剎帝利事更优越(三、二一)。又,尔之分尤在行兮,无时或在其果。勿因业果故为兮,亦毋为而自豪(二、四七)。香港室利陀罗频多哲学会发行,1957年初版,为註四之异译本。  [10])D.G.Tondulkar "Life of Mohandask Karachano Gandhi", first edition, August 1951, new edition 1960, reprinted 1988. Vol. I, pp.195、221; Vol. VII, p.363.  [11])日写给Shri R. Ravjihai Menta 信中提出。见:"Collected works of M.Kumarappa", first edition 4, 2, 1986。  [12])甘氏之民事不服从运动,有人反对,尤其是共产党认为:这个运动是将甘地送上独裁,成为一党之私。V.T. Patil "Mahatma Gandhi and the Civil disobediencemovement" pp.155~156。又同註10,Vol.V, P.290:即使没有人追随我,决非独自一人,有上帝与我同在。  [13])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页9~22,1979年,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14])同註10,Vol. III, p.168:「我为不可接触者之阶段而奋斗,就是为人类不纯洁而奋斗。」按:不可接触者,即印度传统以来之首陀罗(Wudra)阶级,在印度为奴隶阶级,不受神保护,为一期生死,如同草木;主人可以随意买卖,如同家禽。  [15])借用曾国藩语。甘氏一生都是与民共甘苦,自奉极俭。见註12,P.171。“Navajivan”报于报导安排甘氏到各村演讲日程,各村只能准备村民所用之食物,羊奶,或一天三个柠檬,晚上睡觉仅用草席即可。  [16])同註10,Vol. VIII, p.300。  [17])同註16,p.274,日后证实,这次恐怖事件就是针对甘氏而来,他亦平静地说道:即使是如此,我亦会含笑而去,心中没有恨。  [18])同註16,p.286。  [19])笔者按,所指之陶(Tao)教授,应是指前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先生言。戴氏曾于1938年8月访问印度,并代表政府捐助泰戈尔所创办之国际大学,成立中国学院, 后交由侨居印度之学者谭云山先生主持。註10,Vol. I, p.268。  [20])日本军阀提倡大亚洲主义,野心主宰亚洲,不让西方国家染指;甘氏所以反击道:「亚洲是全世界之亚洲。」又甘氏以为只有真正奉行佛教慈悲精神的印度才能实行非暴力;也暗示,中、日两国只是名义上,形式上的佛教国家,仍各有自己之文化背景,所以他说:「你们一定会真实地守住你们自己的传统。」同註10,Vol.I, p.322。同时,他也警告中国:「但对日本军队中国不能使用非暴力,……中国只要训练两千万精兵,就足以使日本人投降,做中国人的奴隶。」同註10,Vol.I, pp.319~320。  [21])不杀生,为五戒之一,见《大正藏》1、59下:「云何五法向善趣?谓持五戒:不杀生、不盗、不婬、不欺、不饮酒。」  [22])同註1,页73:将生主、布尔夏,祈祷主……等不同超越神归纳到唯一的梵天。同见:“The Upanisads” IV.5(Translated by F. Max Myller Motilal Banarsidass Delhi), Part II, pp.181~185。  [23])甘氏说:就我的观点言,宗教本质就是人,如果相信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难道 上帝会创造一些人压迫其他那些人吗?同註10,Vol.III, pp.220~221、235。  [24])同註1,第17~20页:印度早期之殖民,如连以后中亚回教及西方人之侵入与移民更为复杂。  [25])同註10,Vol. VIII, pp.286~287。  [26])同註10,Vol. VIII, p.283。又说:道德律是自律的,以立法来管理人民是对人灵性的 迫害。同註1,页314。  [27])同註10,Vol. VIII, p.283:在政府工作,不是代表权力;国大党应做上帝的僕人, 这是公职人员最适当之身份。
  [28])同註12,p.201:日对国大党演讲:我要求诸位不要过分享受舒适之生活,而要保持贫苦……确定以后没有和平安宁的好日子。同见註1,页312。  [29])同註12,载于日之“The Vegetarian”日报,称素食为Vital Food。同年4月28日告读者公开信,说明素食七点利益。  [30])同註12,pp.24~52。  [31]) 同註10,Vol.I, p.37。  [32])甘氏于印度国大党组成之际一度返回印度;嗣后,始渐渐形成其领导地位。  [33])同註10,Vol.III, p.192:“Navajivan”,专为宣传保护不可接触的阶级而创立,也保护其他弱势团体及无助之贫苦大众。  [34])同註12,p.171。  [35])同註12,p.172。载于之“Navajivan”报。  [36])同註10,Vol. V, pp.170、177,于呼吁废除不可接触者阶级历次演讲中均有提到。  [37])同註10,Vol. I, p.117:该农庄于日成立。  [38])托尔斯泰在日过世,9月7日曾写给甘地一封长信略谓:我收到你的〈印度舆论〉(Indian Openion),对于我的不抵抗之关心。爱是人类生命中之律则;爱不能作生命中律则之工具……一旦爱赋予强制性,爱就成为生命律之工具……。同註10,Vol. I, p.122。  [39])同註10,Vol. I, p.37。  [40])同註10,Vol. I, p.122。  [41])同註12,p.178。  [42])如中国历史上,历代之帝制王朝,莫不是纯粹争做皇帝接竿而起,大都没有一定的理想。所谓汤武革命之弔民伐罪也仅止此例而已。  [43])印度是宗教文化国家,偏重精神生活,不太著重物质,所以重视人之业力,重视来生,经常有宗教冲突;中国以儒家为中心,对来生、鬼神均存疑,所以在中国,没有严重之宗教冲突。  [44])可以预见,未来居民因各种变迁关系之原因,流动性会愈来愈大,甘氏完全以道德规范之乡村共和,更不可恃;尤以其集乡村共和、城镇共和为一统之国家,更是太理想化了。同註1,页314。  [45])同註1,页253。  [46]) 包胥氏之国见《易》〈繫辞下〉。  [47]) 见《老子》80章〈小国寡民章〉。  [48]) 见〈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页350,台湾古籍出版社出版。  [49])柏拉图理想国(The Republic)主张哲人治国,无私人财富,连子女都是国家所有,自 生下即交国家集体抚养,夫妻分居男女公社。  [50])同註10,Vol. I, p.122:十九世纪托尔斯泰称其为暴力当道的时代,人民在暴力主宰下求生存,所以当时各国有实验性公社成立。除了托氏外,1884年在英国伦敦有由Sydney Webb等建立之费边社 (Fabian Society);甘地之托尔斯泰农庄;民国初年,我们太虚大师亦建议将南普陀由国家成立一示范净土。《太虚大师全集》24册,〈建设人间净土论〉,页398~400。  [51])同註10,Vol. I, p.97:日,甘地在监狱中写给Kasturbai先生:我的奋斗不仅是政治的,也是宗教的,这是最纯洁的奋斗,无论生与死都置之度外。1919年甘氏协助英人打胜第一次世界大战,希图换得英人之同情、感激以换取允许印度独立;但结果相反,甘氏于同年3月23日发动民众运动,以宗教净化,悔、自我痛苦追求宗教、政治之和平改革。同註10,Vol. I p.247。  [52])甘氏与佛陀同是强调众生平等、同主张慈悲、同是宗教家、同能摄众、同被尊为圣人。但佛陀是反传统宗教;甘地是修正传统宗教。佛陀是出世的教主;甘氏是入世宗教家而已。佛陀具有独立之哲学系统;甘氏只是承袭,综合了部份哲学。佛陀以宗教思想一併达到社会改革;甘氏以宗教方法达成政治、社会之改革。佛陀之教义日久弥新;甘氏之圣名谅亦能久传,但其思想未必会流传久远。  [53])甘氏过世之后,印度政府从不提大社区之计划,也无人讨论。尼赫鲁父女主政所实行之社会主义是保守的经济政策,兼之大工业、大企业收归国营,逕行中央集权。这与甘氏之大社区自足之理想正相反。  [54])佛陀之「缘起论」本来是现实的,是以说明众生与现象世界之因果关系;再加上其业说与轮迴说,又构成三世因缘果报,形成宗教观。所以佛陀并无甘氏之困难。  [55])甘氏对自己真诚的悔,对世人无私的爱心,不计个人生死之全心付出,从其言论集里可以得到全面的了解;从其被枪杀前后之从容慈祥,可以得到印证。
  英历史学家出书披露:甘地常与裸女睡觉验克制力    甘地与他周围的女子  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援引外电报道,英国历史学家亚当斯(Jad Adamas)出版一本新书,披露印度精神领袖甘地的私生活。该书称这位以坚守贞洁而闻名的印度圣雄与裸女睡觉、进行怪诞的性“试验”。  题为《甘地:赤裸裸的雄心》(Gandhi: Naked Ambition)的这本书已在英国发行,不久后也将在印度销售。  由于甘地被印度人视为国家的骄傲,因此该书必然会引起一场风波。  在甘地去世60多年后,亚当斯阅读了他几百页的著作,查阅了有关资料。对这个被视为圣人和印度之父的历史名人的隐秘生活进行了研究。  甘地一向以简朴的生活和拒绝寻欢作乐闻名,他对性苛刻而又不同寻常的态度为众人所知。  他自己曾写道,在他父亲1885年去世时,他与15岁的妻子卡斯特巴行房,对此他感到厌恶。有四个孩子的他在晚年生活中,不准已婚夫妇在他修行的住所过性生活。他教育男人有性冲动时洗冷水澡。  亚当斯在接受法新社电话采访中说:“当你阅读甘地描写他性生活的文章后就会发现,他早期有着非常正常的性生活,同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一样。使我感兴趣的是,他在1900年做出要禁欲的决定;6年后,他发了誓,并付诸行动。”  事实上,同他给人的禁欲形象相反的是,甘地晚年经常跟一些年轻性感的女人一起洗澡,他也经常与一个或几个追随者同睡一床。  不过,亚当斯说,他尚未找到甘地与任何女人交欢的证据。  亚当斯推想,“我的解释是,他期待这些女人给予他刺激,从而他可以表现出抗拒。”  他说:“甘地想要知道,性欲能否被控制,因为他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强的力量。”  亚当斯说,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对甘地这些想法和举动反感。  英国这位历史学家说,甘地在活着的时候,人们常谈论他这些事。但是在他于1948年被暗杀以后,这些事就被他国家偶像的光环所掩盖了。
  释迦牟尼佛的吃肉史与鸠摩罗什的女人缘  射天狼  平淡而合规律的东西多了,那些“异数”就显得可爱,譬如领导人吧,一般的小领导都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是“人上人”,所以架子不免很大,也不大会作秀。可是大领导就不一样了,要学会“平易近人”啦等等地,有的领导喜欢抱孩子,不论是农村的还是工地上地(当然下属们早就挑好比较整洁的啦),都抱抱并咔嚓咔嚓照照,近些年又流行包饺子,大领导们纷纷到农家、工地上捏捏饺子皮儿。其实这都是妇人之仁,政治家的任务是推进、改善整体状况,而不是装孙子。  当然也有装爷爷的,去过雁荡山的游客们一定都见过刻在主峰上的那些火车大的字,官阶不同,大小高低就不一样,前任大员的题词刻在山腰,后任大员就要更大一点,把他的题词刻在山峰,看起来确实很爷爷,当官就是好,咋地也比当和尚强。  不说这个啦,说说异数吧,和尚里面,“猪八戒”是异数,心里总惦记着回高老庄睡女人去,所以大家往往记得猪八戒而忽略了那个遵守戒律的沙和尚,异数嘛,不同于一般和尚。  李连杰演的那个小和尚也是个“异数”,不但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并且还会同放羊妹妹调情,所以惹得大家喜欢他。当然也有让人不喜欢的,譬如少林寺的释永信,全心全意地做生意,穿个袈裟同穿个超短裙也没什么差别了,就像卖面的改卖石灰了,虽然都是白的,但此“白”非彼“白”啊。所以猪八戒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只是噘着长嘴流哈喇子想着,高翠莲的床是不能再上了;李连杰演的小和尚也只能调调情,但不能再用自己的器官制造小和尚了,这就是“戒”之义。  佛教初传中国的时候,戒律非常简单,在和尚的管理方面免不了有些混乱,所以东晋的法显才发愿西去取经,目的就是要求得佛教戒律经典。  戒律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譬如早期佛教戒律中关于吃肉的规定就不是很明确坚决,即使是后期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灵活适应。按季羡林先生的考证,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涅磐,可能就是吃了猪肉而引发身体不适谢世而去的。  至于女色,花和尚多的是,譬如同石秀婆娘偷情的那个,这样的不少,北魏时期一位有名的僧官就是因为是皇后的情人弟弟,所以皇后就威逼他的皇帝儿子让自己的情人作了全国和尚的最高首领。这也是异数。  在这方面,最大的异数是鸠摩罗什,先是被前秦吕光大军俘获,吕光这个二百五硬逼着鸠摩罗什娶了任老婆,然后就带着他从西域返回了甘肃武威,后来鸠摩罗什到了长安,可能在新疆娶的老婆不在身边,所以又开始想女色啦,有一天讲经讲得正在兴头上,他忽然不讲了,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当着上千和尚、善男信女的面对后秦皇帝姚兴说:“刚刚有两个小人人在我肩膀上,要压服这种怪异事情,就得跟女人艳遇啦!”礼贤下士的姚兴二话没说,马上找个宫女给鸠摩罗什做老婆,结果生下了个双胞胎,天生的狙击手哪。  这还不算,后秦的皇帝又怕鸠摩罗什这么聪明的人后代太少可惜了,硬是给了他十几个小姑娘作老婆,这下可够鸠摩罗什忙活的,所以他也就不同一般僧人们住了,搬个单独的地方去了。如此潮水般猛烈的艳遇让其他和尚们心里痒痒地,于是就打报告给老师鸠摩罗什,说他们也想艳遇艳遇,鸠摩罗什不愧练过瑜伽,抓起一把绣花针就吃,稀里哗啦就进肚了,然后不动声色地说:“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尔。”(《晋书》卷95《艺术传》)哈哈,如果像我这样吃把针,就可以娶老婆啦!多简单的条件,比考公务员难不到哪里去,可惜那些和尚们不敢,所以就都“愧服乃止”。  至于鸠摩罗什的后代姓什么,至今还是个谜,在北魏时期,皇帝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要大臣们把鸠摩罗什的后代找出来,好好奖赏一番,大概是要给个官做,至于找到了没有,就没有下文了。这道诏书全文如下:  “罗什法师可谓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今常住寺,犹有遗地,钦悦修踪,情深遐远,可于旧堂所,为建三级浮图。又见逼昏虐,为道殄躯,既暂同俗礼,应有子胤,可推访以闻,当加叙接。”(《魏书》卷114《释老志》)  鸠摩罗什是个伟大的贤哲,但他在戒律方面的突破真的是令人咂舌,所以曾经教过他戒律的老师来到长安后,鸠摩罗什觉得很惭愧,赶紧向老师道歉。  释迦牟尼佛的吃猪肉和鸠摩罗什的艳遇,是佛教史上的“门”级事件,具有非常的颠覆意义,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考证的释迦牟尼及其弟子对提婆达多的肆意贬低和诬蔑一样。一旦进入佛教发展史的真正的这个“门”,将会有“深喉”之忧。  幸运的是,由于佛教经典的浩如烟海和语言的隔膜等原因,真要进入“门”级状态,真的还不容易。  应云南教育出版社之约,这些天一直致力于《鸠摩罗什传》的写作,不停地前后琢磨,希望能把鸠摩罗什这个伟大的贤哲写的更有意思些。
  好贴得顶!
  @西红柿炖牛肉2012 15楼
23:56:57  靠
上面两人是谁啊  -----------------------------  我也不知道下面那个是谁,想必是他跟我有同感,所以直接复制了我的回帖
  @浮云1977 14楼
22:55:12  感谢楼主,国关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真正有内涵有价值,论据翔实,说理明彻,行文简练通达的好帖子了!!!!楼主不仅博闻强识,而且认识深刻分析深入,定非凡人!  -----------------------------  你不要直接复制粘贴好吗?搞得我像自动回帖机似的,别人还误会楼主刷好评呢
  甘地自认为是国家的罪人  敌人赞许的人,很可疑啊
  顶楼主,虽然是转的,但是颇有营养。
  主席才是大英雄。
  @浮云1977
22:55:12  感谢楼主,国关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真正有内涵有价值,论据翔实,说理明彻,行文简练通达的好帖子了!!!!楼主不仅博闻强识,而且认识深刻分析深入,定非凡人!  -----------------------------  @风马云旗 30楼
10:00:28  你不要直接复制粘贴好吗?搞得我像自动回帖机似的,别人还误会楼主刷好评呢  -----------------------------  就是感觉
你说的比前面都好
  自己顶下
这贴有内容
  甘地之光——写在圣雄甘地诞日之际   李波宏  一  太阳的光芒还不够普照吗?  月亮的清辉还不够皎洁吗?  繁星的璀璨还不够夺目吗?  但天父是深知一切的。  他说:  太阳也有限度的,  月亮也有不足的,  繁星也有莫及的。  所以,为那地国——  我必降下周全的圣人。  公元1869年,就有了,  他,是莫汗达斯-甘地!  二  喜马拉雅的峰巅还不够巍峨吗?  印度洋的海水还不够浩瀚吗?  大地的辽阔还不够广袤吗?  但天父是洞悉万有的,  他说:  喜马拉雅也有残缺的,  印度洋也有边际的,  大地也有尽头的,  所以,为那地国——  我必派遣完备的圣人。  公元1869年,  就有了,  他,是莫汗达斯-甘地!  三  佛陀的慈悲还不够无量吗?  耶稣的博爱还不够穷尽吗?  穆罕默德的怜恤还不够究竟吗?  但天父是明哲周知的。  他说:  佛陀也有爱莫能助的,  耶稣也有鞭长莫及的,  穆罕默德也有力不从心的。  所以,为那地国——  我必差使圆满的圣人。  公元1869年,就有了,  他,是莫汗达斯甘地!  四  你荣耀了不列颠。  天父将这个桀骜的殖民帝国,  支付在你的手里。  英王陛下的大臣们,  放纵着他们文明的野蛮。  从有色人种的“通行证”,  到阿姆利则的屠杀;  从三英榜的“人头税”,  到食盐的垄断法。  征服者的劣迹遍地开花。  而你,莫汗达斯,  却说以暴制暴会令世界更绝望。  你以无量的感化和慈悲做武器,  向人类演示着非暴力拒合作的真谛。  爱是勇者的武器、暴力的是懦夫,  天下没有生来就坏的人,惟有坏的是制度,  这,是你说的。  心中的无敌才是最大的无敌,  彻底的征服始于内心的征服,  这,是你教的。  最后,不以暴力抗恶的你赢了,  这样,你就为地国的正法开了新序。  五  你荣耀了宗教。  天下没有完美的宗教。  五千年文明的印度教,  种姓隔离使她沾了些许污点。  两千年灿烂的基督教,  “十字东征“使她染了少许尘垢。  佛教和伊斯兰教似乎完美了,  但偏见又是她们同一的微瑕。  我们的父莫汗达斯是深知的。  他说——  爱和宽容不是宗教的终极真理吗?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不是要爱如手足吗?  基督教和佛教不是要亲如兄妹吗?  佛教徒行在基督徒的教区,  尊敬之心不足以令你行他们的义吗?  印度教徒走在伊斯兰教徒的教区,  虔诚之意不足以令你戴他们的冠吗?  阅读异教的圣典不足以令你的宗教更受尊敬吗?  这样,你以天父的真理和超越宗教的慈悲,  就为拆掉宗教的藩篱指了方向。  六  你荣耀了未来。  究竟的圣人须有恶的参与。  耶稣的受难,  使基督的博爱反而更广布。  甘地的受难,  令巴布的慈悲反而愈弥漫。  恶天使的犯罪,  却助推圣人的正法更圆满。  佛陀、耶稣、默罕默德之后,  因甘地的降世,  暴力主导的人类秩序从此而变。  文明不服从的抗争已成主流——  你不见马丁-金、昂山素姬的行事吗?  你不见曼德拉、哈维尔的成就吗?  你不见东欧独裁的轰然夸台吗?  你不见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乌克兰……  非暴力起义的蝴蝶效应吗?  虽然,还不免带有暴力参与的污点,  但是,谁能否认,  那不是以精神抗争为主导的胜利呢?  非暴力拒合作的洪流已然浩浩汤汤,  回光返照的专制你不见吗?  写在莫汗达斯-甘地145周年诞日之际  李波宏于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地和曼德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