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去高州化州信宜那个强大坡镇军堡大队多远

&img src=&/50/v2-eb18f17fc32affe385a87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50/v2-eb18f17fc32affe385a87_r.jpg&&&p&双方阵容:&/p&&p&&br&&/p&&img src=&/50/v2-242cafeabc_b.jpg&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50/v2-242cafeabc_r.jpg&&&p&国民党5个集团军一字排开,沿着陇海铁路搞一字长蛇阵。&/p&&p&我们都知道,这个阵真可以号称中国历史上最蠢阵势了,谁用谁败。被人拦腰截断,马上就收尾不能呼应。真不知道老蒋那时怎么想。&/p&&p&当时邱清泉在开作战会议的时候就已经指出了,这个阵简直是白痴。可惜他的话也说服不了蒋的脑子。&/p&&p&&br&&/p&&p&我个人是觉得,国军指挥系统的低效率是失败的很重要一个原因。&/p&&p&事无巨细,老蒋都要亲自过问,不懂得放权。他本人也这么大年纪了,脑力不够,一时想不通很正常,但是下面的优秀将领们没有发号施令、挽救败局的决策权,这就很悲剧了。&/p&&img src=&/50/v2-62bf1f18ce6f3be3d873c3af9632641a_b.jpg& data-rawwidth=&937&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7& data-original=&/50/v2-62bf1f18ce6f3be3d873c3af9632641a_r.jpg&&&p&反观共军,打仗都是战略上集思广益(粟裕陈毅等专门跑去面见毛泽东商议,再加上中央的几位大牛,这智力值加起来还不10倍完虐一个蒋介石?)&/p&&p&战术上则放权让下面的各级师、团、营长去开动脑筋,总之能歼敌就行。&/p&&img src=&/50/v2-a16c3a59be659e34dc0fd6ed_b.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50/v2-a16c3a59be659e34dc0fd6ed_r.jpg&&&p&&br&&/p&&p&&br&&/p&&p&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p&&p&,第三绥靖区的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华野的1,7纵队直接不用打就越过该地区,占领曹八集,拦腰切断了他们的一字长蛇。&/p&&img src=&/50/v2-9db563aadf56bd26b626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50/v2-9db563aadf56bd26b626_r.jpg&&&p&&br&&/p&&p&这国军这边,1是由于黄百韬预料不及(以为何、张怎么着也能顶一阵),没有预先架好浮桥,2是因为老蒋又突然朝令夕改,让黄兵团等一等他们右手边的44军(看上图)。&/p&&img src=&/50/v2-65a2c355ca8abc6ce48a579d887fcc3b_b.png& data-rawwidth=&839&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9& data-original=&/50/v2-65a2c355ca8abc6ce48a579d887fcc3b_r.png&&&p&&br&&/p&&img src=&/50/v2-914eb70aa7d6d6ea2b0d_b.pn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50/v2-914eb70aa7d6d6ea2b0d_r.png&&&p&一边是粟裕开了加速卷轴,另一边是黄百韬坐以待毙,就让共军得以完成对黄的包围。&/p&&p&这12万人马就靠一条韩庄铁桥来过运河,根本就是堵死。&/p&&p&为什么老蒋会下这个无厘头命令?复盘来看也是情有可原。&/p&&p&就好比玩游戏,毛主席是开图玩的,完全知道国军的一举一动(郭汝瑰是潜伏的自己人,国军的参谋部一制定好作战计划,毛桌面上就已经有一份)而老蒋则是两眼一抹黑,连共军主力在那都不知道。&/p&&p&玩过即时战略或dota类游戏的人都知道了,如果不开图,你时刻都得提心吊胆,不知道敌人会从哪里冒出来,来的到底是骚扰还是主力。&/p&&p&所以当时蒋误判了,他以为共军会去包围最右边的44军,因为他们比较弱。黄百韬好歹也有12万人,蒋怎么想得到共军敢包这么大一个饺子呢?&/p&&p&&br&&/p&&p&---------------------------&/p&&p&总结以上3个理由,&/p&&p&1.何基沣张克侠起义,使得粟裕部队能快速拦腰截断;&/p&&p&2.黄百韬为了等44军,原地待命了2天;&/p&&p&3.黄左手边的李弥兵团,因为“接到上头命令”,就直接回徐州了,黄曾经亲自过去求李弥等一等他,2个兵团一起走有个照应,但李弥没听。&/p&&p&&br&&/p&&p&就这样,黄兵团被围在了南北长3公里,东西长6公里的碾庄。&/p&&p&&br&&/p&&p&从11月8日成功围住,要11月18日黄百韬覆灭自杀,这10天时间,国军都在干嘛?&/p&&p&&br&&/p&&img src=&/50/v2-ece6e5dec9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0/v2-ece6e5dec9_r.jpg&&&p&1.共军派出很多牵制部队,骚扰国军各兵团。各兵团为了保存实力,互相推卸责任,都把自己面前的共军说成是“主力”。&/p&&p&每个兵团都在喊“我们快不行了”,导致老蒋实际上也判断不出,黄兵团是最危险的那个。&/p&&p&&br&&/p&&p&2.老蒋的文胆陈布雷在13号自杀了,恰好就在黄百韬被围这期间。这事引起的波动也多少干扰了老蒋的精神。&/p&&p&&br&&/p&&p&3.救援的李弥和邱清泉兵团显然没尽全力,明明应该无视骚扰,迂回前突的,但邱采取的打法却是正面阵地战防御式打法,他觉得“过几天共军没力气了,自然会退的”。&/p&&p&明明救人如救火,你却还打起防御战。说到底1是他跟黄百韬也没这么熟,2是他不想损失自己实力。&/p&&p&4.刘伯承的一步高棋:攻占宿县,切断了南北贯通的津浦铁路。这一招对所有徐州战场的国军都相当于扔了一发震撼弹,一下把他们士气给打蒙了。&/p&&img src=&/50/v2-d11fe9d9c9_b.pn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50/v2-d11fe9d9c9_r.png&&&p&&br&&/p&&p&就这样,黄百韬被共军7个纵队围殴十来天,终于全军覆没。&/p&&img src=&/50/v2-0dac3a46b56ef3dc075ad6_b.jpg& data-rawwidth=&619& data-rawheight=&5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9& data-original=&/50/v2-0dac3a46b56ef3dc075ad6_r.jpg&&&p&&br&&/p&&p&------------------------------&/p&&p&第二阶段:打黄维&/p&&p&本来打算是吃掉黄百韬后,接着打李弥邱清泉。&/p&&p&不过这可是2个军团,数量上翻了倍,加上华野刚刚才打完打仗,怎么也需要点时间恢复。于是战略逐渐演变成“华野逐步放弃阵地,引诱邱、李兵团向东,中野准备力量围歼黄维兵团”&/p&&p&&br&&/p&&p&黄维此时的位置在蒙城,徐州战场的左下方。跟其他兵团都有较远的距离。&/p&&img src=&/50/v2-8b92ec4dbde0298287efb5c6ce4424f3_b.png& data-rawwidth=&502&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50/v2-8b92ec4dbde0298287efb5c6ce4424f3_r.png&&&p&&br&&/p&&p&&br&&/p&&p&共军再次发挥了开图的优势,完成了对黄维的合围。&/p&&img src=&/50/v2-ed4a7ebdb06f7_b.pn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50/v2-ed4a7ebdb06f7_r.png&&&p&共军其实是拼尽全力了,中野的全部兵力一共也就7个纵队,12万人。黄维也是12万。&/p&&p&兵法有云,十则围之,&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25b8ce90102vmk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五则攻之,倍则战之&i class=&icon-external&&&/i&&/a&。现在是1比1的兵力,竟然也围之,只能说刘伯承的统帅能力在近代史中能排前五。另外就是他们此时也管不了这么多,“哪怕中野拼光了,其他兄弟部队照样解放全中国。”&/p&&p&&br&&/p&&p&中野这边是已经拼到了极限,如果老蒋此时派人来救援黄维,那么也许就能成功解救了。&/p&&p&但是老蒋的命令却是:徐州所有主力绕开黄维南撤。决定用黄维的牺牲来换取其他主力的安全撤退。&/p&&p&&br&&/p&&p&真是服了。如果要撤,之前有这么多时间不撤,早就干脆放弃徐州好啦。&/p&&p&现在黄维那12万人就这么白白当垫背了?你让替你卖命的其他兵团怎么想?&/p&&p&&br&&/p&&p&11月23黄维被围。至12月15全军覆灭。&/p&&p&&br&&/p&&img src=&/50/v2-41a52b53b746c17e014aaccf7497aa7b_b.pn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4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p&结果在半路上,他也被围了。&/p&&img src=&/50/v2-29e0bb11bf5caa_b.jp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50/v2-29e0bb11bf5caa_r.jpg&&&p&这也是淮海战役中最让人费解的第三阶段。&/p&&p&&br&&/p&&p&前面两次包围的都只是1个兵团,这次一口氣包围3个兵團,近30万人。&/p&&p&这么多人,为什么一点战斗力都没,硬是冲不出去?&/p&&p&1.撤退的不单只是军队,还混杂了大量商人、后勤、民众等等,&b&路上拥挤不堪&/b&,“巨富者撤退居然能早于军队”,证明消息早已泄露。&/p&&p&2.路途上经常引发混乱,各部队因为一些小摩擦,&b&自己人就打起来&/b&;&/p&&p&3.&b&不断有人投降、起义。&/b&国军士气实在太低,有时候民兵团举起锄头围上来大喊缴械投降,都可以俘虏几百带枪的国军。&/p&&p&4.刚撤出徐州不久,蒋介石又空投了新命令:别再逃跑,赶紧去救黄维!&/p&&p& 等于说前几天杜聿明说破嘴皮定下的“&b&要打就别撤,要撤就别打&/b&”的方针又被老蒋忘得干干净净。&/p&&p&因为如果要去救黄维,就不用全城的人仓皇大逃难啊,只需要军队去救就可以;如果要逃,就把重武器都扔了轻装上阵,现在逃到一半,又说要去救,拿什么救?&/p&&p&此时的蒋实在是脑力完全不够用了,昏招频出。&/p&&p&5.杜聿明等三个兵团都带不够粮弹,逃出徐州后,重武器当然被占领徐州的共军缴获了,这等于一套神装又&b&白送了对手&/b&,马上就可以装备上反过来打你,你说这。。&/p&&p&&br&&/p&&p&第三阶段从1223日至日。&/p&&p&国军被围困在冰天雪地中,阵地不断被蚕食,人员不断投降。直到最后司令部打光,邱清泉阵亡,杜聿明被俘,李弥孙元良逃脱了。&/p&&p&&br&&/p&&p&淮海战役到此就结束了,已经奠定了这次中原逐鹿的胜者,从此之后,整个战争都“再没有大仗可打了&(粟裕语)。&/p&&p&&/p&&p&&/p&
双方阵容: 国民党5个集团军一字排开,沿着陇海铁路搞一字长蛇阵。我们都知道,这个阵真可以号称中国历史上最蠢阵势了,谁用谁败。被人拦腰截断,马上就收尾不能呼应。真不知道老蒋那时怎么想。当时邱清泉在开作战会议的时候就已经指出了,这个阵简直是白痴…
我军源头之一的南昌起义,起义时2w多人,编为了3个军,汤坑战斗失败时,只剩下了朱德手下的2000人的一部偏师,最后只剩有800人。&br&主力部队被打散,一部投降。主力部队的大员如周恩来,叶挺,贺龙,谭平山,侯镜如,刘伯承,周逸群,陈赓等等,在失败之时,纷纷离开部队。有的领导人带着兵直接投了降,如蔡廷楷,欧震。&br&朱德面临的局面:主力已经被消灭,领导人完全找不到,几万敌军围过来的,无路可逃。大逆境下,他没有自己逃跑,更没有投降,而是紧紧抓住这只仅存的小部队,找到临近的好友范石生,在范石生的短暂庇护下,躲过了灭顶之灾,保留了我军的种子。&br&感谢评论区的补充:这仅存的800人,有团代表陈毅,连长林彪,班长粟裕,还有牺牲时老毛嚎啕痛哭的王尔琢。&br&所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众多,不起眼的朱德成了红军之父。
我军源头之一的南昌起义,起义时2w多人,编为了3个军,汤坑战斗失败时,只剩下了朱德手下的2000人的一部偏师,最后只剩有800人。 主力部队被打散,一部投降。主力部队的大员如周恩来,叶挺,贺龙,谭平山,侯镜如,刘伯承,周逸群,陈赓等等,在失败之时,…
说到东北解放战争的事,那得从头讲起。&br&&br&&p&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根据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命令,各根据地部队相继向日寇发起了全面反攻,积极收复失地。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已决定抢占东北,夺得中国革命的战略先机。8月29日,中共中央给晋察冀、山东分局下达了关于进军东北的指示,要求立即进行准备。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去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刘少奇受命在延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9月14日,刘少奇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临时会议,听取了最先挺进东北的冀热辽军分区将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根据曾克林介绍,东北遍地是武器和物资,苏联红军只占领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都没有人管,只要不公开打着中共的旗号,苏联红军也有意配合中共势力发展。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真、陈云、高岗等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大喜,经过热烈讨论,坚定了派大部队去东北的决心。会议最后决定:立即成立中共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马上随苏军飞机去沈阳,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一切党的组织及党员活动;从华中、华北派遣100个团的干部去东北。9月17日,彭真、陈云等人便离开延安飞赴沈阳开展工作。同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发长电向在重庆的毛泽东汇报了东北的新情况,并提出了“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建议新四军在江南的主力立即转移到江北,同时从山东、华中抽调10万部队北上。&/p&&br&&p&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毛泽东也密切关注着东北局势。收到刘少奇等人的电报后,毛泽东与周恩来当日即复电延安,完全同意组建东北局及力争东北的决策,并附上了一些具体指示。9月19日,毛泽东再电延安,完全同意“同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对山东、华中、冀热辽的人事安排做了重要调整。当日,刘少奇就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向全党发出了进军东北的动员令。其中指示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作为连接关内和东北的跳板。原定去山东的林彪改赴冀热辽任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将中共山东分局与华中分局合并组建中共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刘少奇还不放心,于9月20日又致电山东分局罗荣桓、黎玉并转林彪,一再强调进军东北要越快越好,“罗荣桓与萧华望能很快到东北,林彪能很快到冀东。”&/p&&br&&p&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立即着手进行准备。他抱病接待了北上到达临沂准备接掌山东的陈毅,向他详细介绍了山东的形势、敌情和党、军队的情况。看到罗荣桓的病况后,陈毅和黎玉等人致电中共中央,认为罗荣桓的病很难再支持工作,建议速将其送往苏联治疗。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很快回电,表示罗荣桓可先去东北就医,根据情况再定是否去苏联。如此,罗荣桓与陈毅迅速分工,由陈毅到津浦路前线指挥部队阻击北上的国民党军,罗荣桓则集中全力组织山东部队挺进东北。从10月起,山东赴东北的部队分别走陆、海路出发,至12月陆续到达东北。这些部队计有万毅部滨海支队约3500人,萧华率山东军区部分机关人员及部队约1000人,吴克华、彭嘉庆率胶东第6师和第5师2个团共8000人,杨国夫、刘其人、黄荣海率渤海军区部队1.2万人,滨海军区梁兴初部第1师约7500人、罗华生部第2师约7500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约1000人,罗舜初率鲁中军区第3师及警备第3旅约9000人,山东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约4000人,以上共约6万余人。&/p&&br&&p&9月22日,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指挥部队胜利结束了两淮战役。次日,他就接到了中央和华中局命令,要其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进军东北。黄克诚见自己的建议被中央所接受,非常兴奋,立即着手进行部署。当时中央曾转发了先期进入东北人员的报告,认为东北的武器物资很多,随便可以拿到。华中北进部队可以将武器留下交给地方,空手去东北后再行就地补充。然而黄克诚觉得不妥,万一到时情况有变怎么办?他从一惯的谨慎多虑风格出发下达了命令,要求第3师挺进东北的部队全部披挂武装上路,不得随便留下武器装备。同时考虑到进入东北时已是秋冬,万一补充不到棉衣就将陷入窘境。因此又令部队抓紧筹集棉衣,一人一套,背着上路。由于第3师在苏北经营了数年,经济状况比较好。黄克诚还命令将部分经费换成黄金,带着一起去东北,以备军费不足时使用。对于黄克诚的这几个命令,当时有不少人不理解,还刮出了一些闲言碎语。但黄克诚不为所动,要求部队遵令执行。9月28日,黄克诚便与副师长刘震、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等领导,率第3师主力离开华中,分作两个梯队开赴东北。其时部队共辖4个旅(7、8、10、独立旅)、3个特务团共3.5万余人。主要干部有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8旅旅长张天云、政委李雪三,10旅旅长钟伟、政委王凤梧,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东北野战军中的沙场悍将。&/p&&br&&p&中共的动作快,然而蒋介石的动作也不慢,从西南调集大批部队北上,并在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帮助下紧急向东北海运部队。&br&&/p&&br&&p&新四军第3师向东北进军时,由于途中连逢病疫区和阴雨天,道路难行,非战斗减员甚多。到了11月上旬,第3师刚走到冀东的玉田境内,已经疲惫不堪,减员达3000余人。这时,国民党军已经在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输送下从秦皇岛登陆,并继续向山海关进逼。奉中央军委命令,黄克诚即率领部队向山海关进发,准备协同冀热辽李运昌部和先期赶到的山东第7师杨国夫部保卫山海关。当时第3师是与杜聿明指挥的国民党军平行东进,国民党军走大路,有汽车,第3师只能钻山沟,绕远路。结果国民党军于11月16日抢先占领了山海关,接着又杀向绥中、兴城、锦州。因为进入东北的大道被堵住,黄克诚经电请军委后,带领部队穿越长城冷口出关,于11月25日到达锦西附近的江家屯。由于第3师疲劳减员严重,加上东北天气寒冷,部队随身携带的华中棉衣有些单薄,黄克诚便想休整几天,补充枪支弹药和棉衣棉裤。然而,一调查周围的情况,黄克诚等人立时震惊了。附近根本没有地方政府和地方部队,东北老百姓理都不理他们,什么“遍地是武器物资”的事情连影儿都没有,第3师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要人没人,给晾在这儿了!&/p&&br&&p&这一下令黄克诚非常气愤:来东北前的上级通报是怎么回事?北上动员时说得那么好听,现在怎么向干部战士们解释?万幸的是,黄克诚先见一步,令所部带着全副武装和棉衣、黄金来到东北,总算是保持了基本战斗力,为下一步开拓局面奠定了基础。否则,3万多人的部队,立陷饥疲交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黄克诚二话没说,于11月26日即电告中央,一股脑地诉说着满腹忧虑:“部队五十多天行军,极疲劳,因自华中,沿途动员均说从坐火车汽车及到东北装备等乐观心理出发,现遇到极为困难之情况,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锦州、山海关以西北地区土匪极多,少数人不能通行,战场极坏,而敌人已占锦州,将直到沈阳、长春。&/p&&br&&p&在上述情况下,我提议:我军应暂不作战,进行短期休整,恢复疲劳,再进行作战,并以一部主力去占领中小城市,建立乡村根据地,作长期斗争之准备。”&/p&&br&&p&“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这就是东北解放战争史上著名的“七无”电报。黄克诚刚到东北,便以一惯的敢讲真话的风格上书中央,痛陈利害。在延安的毛泽东接到电报后,感到情况严重,但此时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他立即复电黄克诚,要其直接向东北局请示和提出建议。稍后,又以中央军委名义电告黄克诚,要他速与已到东北的林彪“坦白商谈”,并共同向中央提出意见解决。&/p&&br&&p&林彪自从1938年初在山西隰县被晋军哨兵误伤之后,便离开了战场,先后在延安休养,去苏联治伤,回国后又参与同国民党的谈判,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奉中央命令重新回到部队。林彪本来是要率萧劲光、邓华、江华、李天佑等人去山东根据地,由林彪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走到半路上,却被延安一封“万万火急”的电报追上,改令其一行不去山东,而是转赴冀热辽实施军事指挥。当林彪等人掉头北上到了冀中后,又接到中央命令,要他们急赴沈阳,协助东北局彭真等人指挥作战,阻止国民党军向东北挺进。不久,林彪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有了军事指挥全权。林彪带着人紧赶慢赶,于10月底到达沈阳,抓紧时间熟悉情况。11月19日,他又受命匆匆赶赴锦州前线指挥作战。然而,林彪一行没有携带大功率电台,发不出电报,既无法联系部队,也无法与延安联系,一时陷入了窘境。当时中共派往东北的部队来自多个系统,到达时间不一,加上战局紧张,情况非常混乱。林彪虽然挂了一个总司令的牌子,但手边却没有多少可用的部队,连随行警卫的也只有一个连和一个警卫排,是干着急使不上力气。林彪自己都打比方说:“比指挥联合国还难!”就在这时,黄克诚率部到了。&/p&&br&&p&黄克诚接到中央指示后,试着与东北局联系,但一时未能接通。由于军情紧急,便决定按军委原来给他们的作战命令执行,准备切断北宁路交通,阻击国民党军队长驱直入沈阳。就在黄克诚带领各旅干部巡视战场的时候,却遇到了林彪派来寻找就近部队的李天佑,这才得知林彪已被中央任命为东北部队的总司令,其驻地就在锦西城东8里地的虹螺山附近,离黄克诚他们只有20里。黄克诚大喜,立即与李天佑前往林彪司令部,终于同林彪见面。二人立即就当前的局势交换了意见,均认为部队远道而来,又无根据地,在目前情况下不宜与敌人硬拼。现在最重要的是建立后方,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力量,准备将来与国民党决战。黄克诚郑重地表示,将第3师交给林彪指挥,完全接受林彪的领导。在中共进军东北的10万部队中,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3师3万余人是最大的一股军事力量,相当于国民党军的一个整编师(军)。林彪此时在党内仅是个中央委员,地位及不上赴东北的众多中央政治局委员,也还没有后来一元化领导东北党政军全局的大权。加上其多年远离战场,军事威望需要重塑,而东北又是个全新的环境,正是很困难的时候。黄克诚刚到东北就将这样大一支军事力量完全交给光杆司令林彪指挥,显示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严守党性、顾全大局的无私情怀。用他的话说就是:林彪来了就好了,有林彪在东北就是我们党的了,东北就能打胜仗。&/p&&br&&p&对于黄克诚的举动,向来沉默寡言的林彪当时并没有特别表示什么,但想必内心也是很激动的。经过形势判断后,他们决定放弃在锦州作战的计划,将部队转移到义县、阜新一带待机。新四军第3师3万余人,就此成为了林彪指挥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的基干部队。日后,第3师到东北的部队改编成了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39军)、第6纵队(43军)和第7纵队(44军)的骨干力量,均是东野部队中的勇悍之师。用后来的东野6纵16师47团团长兼政委、开国少将宋维拭的话说:“是黄克诚的第三师造就了东野。”&/p&&br&&p&在此期间,东北局势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苏联方面出于在华利益的考虑,支持国民党政府对东北进行“接收”,因而驻东北的苏联红军突然对中共态度强硬起来,强令东北局退出沈阳,并宣布中长铁路沿线城市都要交给国民党政府接收,有苏军处不许中共军队与国军作战,中共军队需要退出铁路沿线附近,以便国军接收。这时毛泽东刚从重庆谈判回来不久,因疲劳过度发病住进了医院。刘少奇便代表中央致电东北局,指示“彼方(指苏方)既如此决定,我们只有服从”,并强调“大城市让出后,应力求控制次要城市,站稳脚跟,准备和蒋军斗争。”11月22日,刘少奇又致电留在重庆谈判的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阐述了中央对东北战略方针的转变,指出“我们已去电要求他们(指东北局)服从彼方决定,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此后,著名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八字方针,成为了东北解放战争初期的总的战略方针。&/p&&br&&p&按照中央指示,11月25日,彭真等便带领东北局机关撤出沈阳,前往本溪暂住。面对国民党大军逼近,中共初入东北时收编或留用的伪满人员、军人、土匪纷纷倒戈叛乱,各地新组建的部队、保安队整连、整团的携带武器哗变,几十万新收编武装几乎一哄而散,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共省委、县委和地方政府机构遭到了严重破坏,不少干部被叛乱分子杀害。国民党潜藏人员则公开打出了旗号,招兵买马,控制地方政权,气焰十分嚣张。东北的老百姓也对共产党态度冷漠,一心“想中央,盼中央”,就等着国民党政府前来接收。&/p&&br&&p&由于东北局势严重,毫无起色,黄克诚心急如焚,于12月17日又给中央军委连发两份电报,坦诚直言了所遇到的困难。黄克诚在电报中尖锐地指出:&/p&&br&&p&“部队武器仅补充步枪一千二百支,轻重机枪四十四挺,山炮十门,野炮四门,尚不能补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破缺不全,为新部队丢下不用者。杨师、梁师稍多一点,干部战士对新部队装备完善,老部队破破烂烂极不满意。”&/p&&br&&p&“三师及杨、梁等师,干部均感没有根据地,非肃清土匪无法解决目前困难,亦不可能生存发展,但迄今仍未划固定地区,向林总商讨,林孤掌难鸣,向东北局建议,则从不回电,对目前既不确定持久方针,又无救急办法,使情势无论上下均感惶惑,且有人提及有遭遇西路军危险之可能。”&/p&&p&“老兵老枪,新兵新枪”、“有遭遇西路军危险之可能”,这样的话分量很重,直接就把初到东北新老部队中的矛盾给揭开了。中央领导人对黄克诚的电报很不满意,认为这样只会激化矛盾,乱上加乱。因此,由刘少奇出面复电黄克诚,将他批评了一顿。同时,中央又要求东北局想办法给部队供应武器。然而东北局初到东北后掌握的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由于组织混乱,被叛乱部队裹挟、土匪偷盗和抢劫一空,已是无枪可调,只能让各部队自己想办法。加上组织调整尚未就绪,令出多门,党组织与部队内部亦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在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较量中,中共一方已处于了极为不利的境地。&/p&&br&&p&12月29日,黄克诚再电中央,指出:“已进入及将进入东北之主力及新组成之部队,数目特别巨,但若无党政民之支持,无粮食经费的充分供给,无兵员的源源补充,将大减弱强大力量。目前东北大城市为顽军占领,乡村则被土匪所占据(大多与顽联系),我们则处于既无工人又无农民之中小城市。这样下去,不仅影响作战,且有陷入不利地位之危险。因此,运用冬季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之五个月期间,发动群众,肃清土匪,建立各级党和政权,应成为当前之急务。”&/p&&br&&p&在此前一天,毛泽东根据两个月来东北局和部队关于东北情况的报告,判断最初想“独霸东北”的意图已不可能实现,东北斗争需作长期打算,首先要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在经过深思熟虑及与中央其他领导人交换意见后,毛泽东起草了代表中共中央的给东北局的指示,这就是东北解放战争史上著名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要求在东满、北满和西满放手发动群众,分散部队剿匪,建立地方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争取群众拥护,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这个指示正确而及时,成为了中共最终在东北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指南。&/p&&br&&p&为开创西满根据地,根据东北局指示,于12月初成立了中共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由李富春任西满分局书记,吕正操任西满军区司令员。12月20日,改由林彪兼任西满军区司令员,李富春任西满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任军区副司令员,黄克诚任西满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治委员。&/p&&br&&p&12月底,国民党军继续向义县、阜新进攻。黄克诚经与林彪商定,将第3师部队分开由二人分别指挥,继续后退,执行防御、剿匪和开辟新区的任务。之后,黄克诚带着8旅和两个特务团向北退往通辽地区。由此,国民党军控制了热河与沈阳间的铁路线,切断了关内解放区与东北的联系。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并颁发了停战令,规定于1月13日24时起双方军队停止交火。趁停战令生效前的几天里,国民党军继续推进,相继占领朝阳、凌源、平泉等地,并一度进占营口,后被中共军队收复。1月12日,根据林彪的命令,黄克诚指挥部队乘苏军退出西满重镇通辽之机,一举攻占通辽城,歼灭盘踞在此的土匪1000余人,缴获部分武器弹药和较多粮食物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队的装备和衣食条件。1月14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民主联军之名仿自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意图一在对外打掩护,二在争取东北群众),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西满军区司令员由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吕正操兼任,李富春任西满军区政治委员,黄克诚在担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的同时仍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p&&br&&p&1月13日的停战令生效后,国民党方面根据中苏条约规定和国共双方停火之便,一面在美国海军帮助下继续向东北大举增兵,一面打着“接收主权”的旗号加速抢占地盘,相继占领了沈阳以西至辽东半岛的大片地区。而中共方面既受停战令约束,又受苏军的压力制约,只好敌进我退,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境地。对此局势黄克诚非常愤怒,于1月25日致电东北局和中共中央,表示第3师所部后方机关和伤病员都在通辽,已无地方可退。如任何军队前来接收,必将坚决抵抗到底。即使苏军来也不例外,将“全部战死在所不顾”。对于黄克诚的决心中央很是担心,由刘少奇代表中央电告黄克诚,要求如苏军只送少数国民党人员来接收通辽,应“很好招待”,“允他接收,向他提出要求,和他合作”,“暂不要生硬赶走,免引起外交纠纷”。“但如国民党大兵来接收并向你们开火,你们应在自卫条件下坚决打败顽军”。同日,中央又发电报给东北局和林彪、黄克诚,指示目前对东北的方针是力求和平解决,力求国民党承认中共在东北一定合法地位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合作实行民主改革,和平建设东北。同时指出,实现这一方针需要进行艰苦的斗争。要“在军事上力求巩固自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下长期坚持的基础,在完全自卫的条件下力求打一、二个大胜仗。”&/p&&br&&p&为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提出了“分散安家”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镇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放手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和地方武装。在此期间,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对原有的12个附属军区进行了调整,合并建立了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四个二级军区,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并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根据东北局的指示精神,黄克诚协助李富春、吕正操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并指挥第3师部队进行剿匪反霸,建立地方政权,大刀阔斧地开辟西满根据地。 &/p&&br&&p&经过艰苦努力,东北民主联军在两个多月间歼灭土匪7万余人,初步稳定了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形势。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继续向东北腹地挺进“扫荡”。不得已之下,林彪指挥部队接连打了秀水河子和沙岭两仗,虽然有胜有败,但迫使国民党军队暂时停止了攻势,双方形成了对峙状态。3月,黄克诚接替吕正操被任命为西满军区司令员,成为了建立西满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br&&p&1946年3月初,苏军开始从东北撤军回国。国民党方面由于有“接收”重任,走到哪都是大包小裹,迈不开步子。眼看着苏军撤退速度很快,而国军接收速度则比较慢,那是瞪眼干着急。中共方面则出现了转机。原来受苏军制约的因素已不再存在,加上苏方态度也出现了变化,由先前遵守中苏条约刻意限制中共进占大中城市,变成提前通报撤军日期,好让中国共军队能够抢先占领城市。当然,变来变去,不过是斯大林为了苏联的利益而在国共双方间站边罢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管怎么说,东北局抓住了机会,命令各路部队迅速抢占大中城市,在国民党军推进到之前造成既成事实,以达到与国民党各霸东北一方的战略目的。&/p&&br&&p&根据东北局命令,黄克诚率第3师部队迅速北上,在苏军撤出之后一举攻占了重镇四平,歼敌保安队3000余人,缴获武器一批,打通了(四)平齐(齐哈尔)、(四)平梅(河口)两条铁路线,横断东北,控制了中长铁路的整个枢纽地带。与此同时,从沈阳出发的国民党军也兵分四路发起全面进攻,相继占领了辽阳、抚顺、鞍山、海城、营口、铁岭、开原、法库等地。双方争夺的焦点逐渐汇集到了东南西北满的交通枢纽四平。&/p&&br&&p&对于四平的得失,毛泽东非常重视。他判断,只要能坚守住四平,并予国民党军以重创,不仅能赢得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而且还可在四平一线将国民党军的攻势彻底遏止。这样,就能够达到国民党占领沈阳以南,中共占领长春、哈尔滨以北的平分东北之目的。虽然当初想“独霸东北”已无可能实现,现在能争取到一半东北也是胜利。因此,毛泽东接连向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指示,要求集中主力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得出新局面”。4月初,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孙立人新1军、陈明仁第71军等部向四平推进。与此同时,林彪也调集了黄克诚、万毅、梁兴初、罗华生、杨国夫、邓华等部主力近8万人云集四平,摆开防御阵势。4月7日,四平保卫战的外围战斗打响了。&/p&&br&&p&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成为了国共双方军队在东北的第一次主力会战。两军在四平周围反复交战,来回争夺,均损失惨重,一时形成对峙状态。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廖耀湘新6军等部进攻本溪得手,解除了攻击四平部队的后顾之忧。在蒋介石命令下,廖耀湘率新6军北上加入攻击四平,形势顿时急转直下,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接连遭到突破,守城部队有遭敌合围的危险。在此之前,黄克诚就已感到不对。当时他指挥的第3师负责四平左翼的防御,黄克诚本人和西满分局则驻在白城子。在双方形成对峙时,黄克诚就认为这样死守下去不是办法,应适可而止。本溪失守后,敌军已加调兵力杀向四平,形势更加严重。黄克诚先后给林彪发了几次电报,认为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他一下子,以挫敌锐气,是完全必要的。现在敌人倾巢出动,要与我决战,而我军暂时尚不具备进行决战的一切条件。因此,他建议不要与敌人硬拼,应尽快撤出四平,把这个包袱甩给敌人去背。部队转入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去建设根据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转变。&/p&&br&&p&然而,林彪是既不回电,也不撤兵,令黄克诚颇为纳闷。他哪里知道,林彪也不赞成死守四平,并已将日益困难的形势报告给了毛泽东。但是毛泽东从政治全局出发,坚持要求守住四平,甚至提出了“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口号,要林彪向四平增调兵力,像二战前的西班牙内战时期共和国政府保卫首都马德里那样保卫四平。林彪既知毛泽东意图,便不好强行违拗,所以虽然心里赞同黄克诚的主张,但只能既不给他回电,也不从四平撤兵。黄克诚则按捺不住,于5月12日直接致电中央,认为坚守四平有“极大困难”,如长期打下去“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因此建议放弃四平,甚至建议连占领不久的长春也应放弃。此时正值国共双方谈判进入激烈阶段,讨价还价你来我往,焦点就在于东北问题。毛泽东判断四平关系全局,是重要的谈判筹码,不能轻易放弃,必须坚持。因此,他没有给黄克诚回电,而是向各中央局发出指示,强调“东北方面是一方面坚决作战,四平街保卫战支持的时间愈长愈有利,另方面是我对外谈判人员应强调停战与争取停战。”这样一来,林彪就只好在四平继续打下去。&/p&&br&&p&到了5月18日,四平东北侧的要点塔子山失守,整个防御已经动摇,四平前线形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此前一直不言“撤”字的林彪却早已有了盘算,他不待中央回电即令守军全线撤出四平。随后,林彪才致电中央,报告形势已“无法挽回”,“现正进行退出战斗”。19日,毛泽东终于承认了既成事实,回电同意放弃四平,并将此后采取何种方针授权“由林根据情况决定之”。整整打了一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到此结束,东北民主联军付出伤亡8000人以上的代价,仍没有守住四平,打了一个惨烈的败仗。黄克诚所部参战的第3师3个旅伤亡达4、5千人,连排以上干部大部换了好几次,亦严重损伤了元气。&/p&&br&&p&从四平撤出后,毛泽东电令林彪、彭真,要求他们守住公主岭和长春一线。由于部队打得过于疲劳,战斗力大减,且长春一线幅员广大,地势平坦,民主联军兵力不足,又无预备队,勉强固守势难所强。林彪、彭真很快复电毛泽东,阐述了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并报告彭、林、罗等人决定撤出长春,东北局已转抵哈尔滨。正如黄克诚先前所料,因为双方实力对比的大势所趁,一旦弃守四平,长春便也只能放弃。再观国民党方面,根据美方代表马歇尔上将的建议,蒋介石判断打下四平后在国共谈判上就占据了主动,可不必再向长春推进。他派参谋总长白崇禧到东北前线督战,并传达蒋介石的意图。然而杜聿明认为夺取四平后如不乘胜前进,必将前功尽弃。因为中共军队在组织上有天然优势,得到喘息之机便会迅速壮大。而国军转运东北的成本太高,难以尽量补充,双方相持下去必然会导致攻守逆转。杜聿明说服了白崇禧,仍按自己的原计划打。此后白飞回南京汇报,杜聿明赶到前线主持继续进攻。&/p&&br&&p&说来也巧,此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一名红小鬼出身的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跑过来投降了国军。王继芳参加过长征,上过抗大,跟随林彪多年,深受林的信任,掌握了林彪指挥部的大量机密。由于他在驻地和一个有国民党背景的女人坠入爱河,革命意志消退,加上四平战败,觉得共产党是大势已去,遂携带了大量机密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由此了解到四平一战后民主联军已伤亡惨重,许多部队减员过半而失去了战斗力,目前正向松花江北撤退。杜聿明立即更改部署,一反先前谨慎推进的方针,命令部队大胆实施机械化追击,分兵冒进,穷追猛打。结果林彪正指挥部队撤退,国民党军就以多路平行纵队追击上来,在空军支援下对民主联军实施迂回包抄。这次国军的表现非常大胆,不像以往那样密集靠拢,而是一个团一个营就敢深入追击,大打出手。民主联军勉力招架,但根本抵挡不住敌人空地一体化的攻击,许多部队被打散和割断在敌后,与上级失去联系,呈现出混乱状态。林彪只得命令部队不分日夜加速撤退,一定不能被敌人追上缠住。就这样,民主联军一路败退,不得休息,疲惫不堪,立脚不住,一直被敌人赶到了松花江北岸。国民党军则连续占领公主岭、范家屯、长春、海龙、德惠、农安、小丰满等地,兵临松花江南岸,趾高气扬,非常嚣张。&/p&&br&&p&撤出四平后,林彪就病了。然而国民党军来势汹汹,他也只能撑着病体继续指挥部队撤退。对于敌人的异常举动,林彪也感到很是纳闷,国民党军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大了,像是算准了一样追着民主联军打?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了。这件事当时闹得很大,成为了四野战史上的一个严重教训。直到1949年,已当上军统少将的王继芳在重庆被二野部队捕获,专程将他送到四野司令部驻地武汉,经过公审后枪决,才算消了当年的四平战败后之恨。&/p&&br&&p&四平大败,令黄克诚耿耿于怀。对于当时曾流传的四平保卫战是东北“最后一战”的说法,黄克诚斥之为“左倾胡闹主义”。5月24日,他再次致长电给中央,从五个方面汇报了当前部队、地方的情况和对今后的作战意见。黄克诚坦诚建议,今后的作战方针不能死守城市,应以消灭敌人为主,应避免被动的守城战,争取主动的歼敌。目前应争取一个时期来整理部队,恢复战斗力,提高士气,肃清土匪,发动乡村群众最为有利。等到敌人分散后,再伺机作战,即使失掉一些城市也值得。在电报的末尾,他特意加上一句话:“我这个人往往报忧不报喜,好从坏处考虑问题,所看到的现象亦是坏的方面较多,故或许有片面之处,但都是事实。”对于黄克诚在电报中所述说的当前形势,毛泽东已从与东北局往来的其他电报中知悉。但黄克诚这种不加文过饰非的直言进谏,仍是令人感到不太愉快。据说毛泽东一接到黄克诚的电报便感叹:“又是这个黄老!”是褒是贬,只有他自己清楚。5月27日,毛泽东复电东北局,指示目前的军事方针应以一部扰乱敌人,主力脱离与敌接触,不怕丧失地方,远离敌人,争取时间补充休整。并强调四平之战“为一时的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可以看出,中央军委已吸取了四平保卫战的教训,今后不再主张打这种消耗战了。&/p&&br&&p&取得大胜之后,杜聿明的本意是乘胜进攻,打过松花江占领哈尔滨,把中共军队撵进黑龙江。按当时的双方实力来衡量,这种危险性是存在的。然而,蒋介石于此时飞到了东北视察,高级将领们纷纷前来觐见,不得不停止了军事行动。不久,萧华、吴克华等指挥的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发动了鞍(山)海(城)战役,歼敌一部,迫使杜聿明不得不从北满抽调部队南下支援。在此期间,在马歇尔的力主告诫下,蒋介石宣布停战15天,国共双方继续讨价还价,杜聿明也只好暂时偃旗息鼓。由于判断松花江防线难以守住,东北局当时已准备放弃哈尔滨,到农村去打游击,让各部队化整为零独立开创局面。紧急关头,毛泽东获悉蒋介石准备停战,遂急电东北局,令他们坚守哈尔滨10天,并强调这是“至要至要”!从国共谈判的进程看,毛泽东判断蒋介石是要打的,和平希望渺茫,其短期停战不过是为了要休整部队,调整兵力,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然而此时东北的中共军队则更需要休整,应“竭力争取和平,哪怕短时期也好”。为配合东北形势,中央军委命令关内部队实行积极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调动敌人。6月7日,陈毅指挥山东军区部队毅然开打,连续解放了胶县、张店、周村、泰安、枣庄、德州、即墨、高密等城镇,歼灭国民党军收编的伪军3万多人,严重威胁了国民党控制的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安全。不得已之下,蒋介石只好命令将原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抽回来应付山东战事。这样,东北国民党军也一时无生力军补充,因占领了大量城市而不得不分兵驻防,战线扯散,需要休整,只能暂时终止了攻势。民主联军面临的军事压力得以大大减轻,东北最危险的局面过去了。&/p&&br&&p&随着双方谈判逐渐破裂,国民党方面铁了心要打,毛泽东在经过反复思考后下了决心,一面争取最后的和平希望,一面打破幻想,不怕两个破裂(与美、蒋破裂),立足于打,全国大打,不限于东北,只有经过半年至一年打胜了,和平才有希望。为此,他向各中央局下达了自力更生,立足于打的指示。与此同时,李富春和黄克诚代表西满分局给中央发送了一份报告,建议现在应采取保存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认为目前战和已到最后关头,如果拖延不下去,要么让步以求和平,要么坚决打下去,坚持下去以待国内外局势的根本变化。对于这份报告,毛泽东认为其中的一些观点是合乎实际的。但对局势的估计过于悲观,对敌人的困难和弱点估计不足。目前只有坚决斗争一途,战和均为斗争下的条件,丧失了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也就是说,毛泽东已不再期望中共继续让步以换取国民党方面恩赐的“和平”,而是要采取坚决斗争的方针,以打促和,以打逼和。重庆谈判后党内一度曾出现的“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幻想必须丢掉,打是目前唯一的出路。&/p&&br&&p&历史证明,毛泽东透视种种不利的条件,以其过人的战略胆魄为中共规划了一条摆脱困境、走向胜利的道路。到了坚决斗争的重要关头,当时的中国上下无人能有毛泽东所具备的战略天才和面对极端困难的胆色,蒋介石之所不及,美国误判对象,斯大林错估友党。就这样,中国历史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走向了其时无人能料的巨大转折。&/p&&br&&p&日,蒋介石撕毁了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调集重兵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终于爆发。有意思的是,关内开始大打后,东北却出现了几个月时间的沉寂。由于国民党政府全面展开了对东北占领区的接收,军队也相应地散开守卫各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摊子越铺越大,加上关内吃紧,兵力紧张,一时无力像四平之战时那样集中优势兵力向中共军队发起进攻。双方在北满松花江、南满长白山两个方向形成对峙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当年10月。利用这几个月的宝贵时间,东北民主联军得到了充分休整和补充,东北局也指导各地区展开了大规模根据地建设,终于站稳了脚跟,恢复了元气。等到国共双方在东北再次开战时,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几年后,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中大败亏输,丢掉了整个东北。蒋介石这才如梦方醒,认识到1946年6月初宣布东北停火是个极大的错误,失去了一举消灭中共在东北势力的天赐良机。恼羞成怒之下,蒋介石将板子打到了当初力主不要追击共产党的马歇尔身上,大骂其“冥顽不灵”。可是,有什么用呢!历史,已经无法改变。&/p&&br&&p&为了加强东北局的集中统一领导,摆脱东北工作目前面临的困境,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于日向东北局下达指示,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上述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务委员会。如此,赋予了林彪一元化领导东北党政军全局工作的权力,之前由于他常和彭真意见相左导致形不成坚强领导的局面得以改变。林彪能以中央委员身份领导一群中央政治局委员,显示了毛泽东的魄力及对林彪的巨大信任。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加快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搜索微信号shentingxue2017&/p&&p&非常感谢网友支持,会继续推出精彩文章让大家欣赏。&/p&
说到东北解放战争的事,那得从头讲起。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根据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命令,各根据地部队相继向日寇发起了全面反攻,积极收复失地。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已决定抢占东北,夺得…
&p&&b&1、整个西方世界---亚历山大东征&/b&&/p&&p&西方正源的希腊文明,征服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三大古文明(只剩下古中国未涉及),将西方的价值和文化推到世界的尽头。这是目前,西方文明再次雄傲天下的历史心理基础。&/p&&img src=&/v2-98dc6f3cf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98dc6f3cfb_r.jpg&&&br&&p&&b&2、英国--- 克雷西会战的长弓手&/b&&/p&&p&英王爱德华三世跨海入法国,九千英军对三万法军。英国平民长弓手击退法国贵族重骑兵15次冲锋。以己方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毙伤万余法军。&/p&&img src=&/v2-909ec63b9e4c4fa4b070d93ccede418e_b.jp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v2-909ec63b9e4c4fa4b070d93ccede418e_r.jpg&&&br&&p&&b&3、法国---拿破仑战争&/b&&/p&&p&整个历史上,以个人命名战争的,屈指可数。一个小岛上的军事天才,极盛时将除了英、葡、俄、瑞之外的整个欧洲纳入势力范围,让马赛曲和自由之树出现在整个西方世界。&/p&&img src=&/v2-f9deef25f341a7c9330676_b.jpg& data-rawwidth=&821& data-rawheight=&9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1& data-original=&/v2-f9deef25f341a7c9330676_r.jpg&&&br&&p&&b&4、西班牙---持续8个世纪的复国战争&/b&&/p&&p&公元711年,穆斯林跨过直布罗陀,迅速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基督徒转入比利牛斯山区抵抗,但从未终止。 1492年 ,西班牙基督徒在沦陷近800年后,将穆斯林逐入大海。随后展开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p&&img src=&/v2-0ccfaf8527bfc922bc13d42ab2b2988d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v2-0ccfaf8527bfc922bc13d42ab2b2988d_r.jpg&&&br&&p&&b&5、波兰---拯救欧洲的翼骑兵&/b&&/p&&p&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维也纳。自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基督文明再一次陷入危机。欧洲联军前来救援。维也纳城下,波兰翼骑兵在右翼首先突破穆斯林军队防线。最终,欧洲军队获胜。维也纳没有变成××坦布尔。&/p&&img src=&/v2-f6de83ce617efc442fb2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f6de83ce617efc442fb2_r.jpg&&&br&&p&&b&6、俄罗斯---莫斯科诅咒&/b&&/p&&p&1368年,立陶宛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p&&p&1572年,克里米亚军队攻陷莫斯科;&/p&&p&1610年,波兰军队攻陷莫斯科;&/p&&p&1812年,法国军队攻陷莫斯科;&/p&&p&1941年,德国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p&&p&然后,&/p&&p&毛熊蹂躏立陶宛一直到苏联解体;毛熊又开始蹂躏克里米亚了;毛熊蹂躏波兰一直到苏联解体;毛熊在莫斯科沦陷2年后占领巴黎;毛熊在莫斯科战役4年后占领柏林。&/p&&img src=&/v2-d84f52bec3ddba9cbaa0_b.jpg& data-rawwidth=&2800& data-rawheight=&21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00& data-original=&/v2-d84f52bec3ddba9cbaa0_r.jpg&&&br&&p&&b&7、日本---对马豪赌&/b&&/p&&p&1905年,东乡平八郎向联合舰队参战舰只发出“ 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的旗语,随后做出了敌前大回转的命令。8个小时后,战斗结束。日军击沉俄舰21艘,俘9艘,共消灭舰艇27万吨,击毙俄军4830人,俘5917人;日军损失3艘鱼雷艇,阵亡117人 。大和的野心自此开始。&/p&&img src=&/v2-36c02c4bf2359ccbd8187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36c02c4bf2359ccbd81874_r.jpg&&&br&&p&&b&8、德国---条顿堡的黑森林&/b&&/p&&p&作为日耳曼部落送到罗马当人质 阿米尼乌斯,在作为罗马军官返乡后,暗中联络。以及悬殊的兵力,带领日耳曼部落击溃并全歼安东尼之孙瓦卢思带领的三只罗马军团。 屋大维痛呼“ 瓦卢思,还我军团”。三只军团的番号被当做厄运,永远封存。蛮族带给罗马帝国最初的恐惧。&/p&&img src=&/v2-2b19e32e_b.jpg& data-rawwidth=&145&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5&&&br&&p&&b&9、意大利---罗马军团的征服&/b&&/p&&p&不用多说了,红盾、银盔、标枪,罗马军团已经是西方古典军人的标准形象。让地中海变成内湖。&/p&&img src=&/v2-bef5dafabf92_b.jp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v2-bef5dafabf92_r.jpg&&&br&&p&&b&10、瑞士---瑞士卫队的守信&/b&&/p&&p&1527年 ,查理五世率三万军队直扑罗马城。沿途军队作鸟兽散。作为雇佣军的189名瑞士卫队,因为合同没到期,仍然坚持保卫教皇。147人战死,42人掩护教皇离开罗马。时至今日,天主教世界的最高凡间领袖,仍然仅用瑞士人护卫。&/p&&img src=&/v2-ff5907eac1daa3c89bfd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ff5907eac1daa3c89bfd1_r.jpg&&&br&&p&&b&11、埃及---马穆鲁克的的艾因贾鲁&/b&&/p&&p&穆斯林的圆月弯刀,在艾因贾鲁平原砍断了蒙古大军的劲弓。第一次在野战中全数歼灭蒙古西征军队、终结了蒙古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的可能性,并最终终结了蒙古西征。&/p&&br&&img src=&/v2-adc622c7b507be8e8bb351f1bcb6d064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v2-adc622c7b507be8e8bb351f1bcb6d064_r.jpg&&&br&&p&&b&12、土耳其---从此没有君士坦丁堡&/b&&/p&&p&1453 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代表着古典西方、存续了两千余年的罗马文明正式灭亡。无论土耳其今天如何到处搞事情,圣索菲亚大教堂,今天仍然是清真寺。&/p&&img src=&/v2-ab3d6ddec53bf70e08533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ab3d6ddec53bf70e08533_r.jpg&&&br&&p&&b&13、伊朗---波斯之魂&/b&&/p&&p&在西方人的历史视角,波斯就是成就斯巴达、雅典、马其顿威名的的笑料。但是,客观地看历史。居鲁士大帝、冈比西斯二世、薛西斯一世率领的波斯铁骑,在那段记录模糊的历史中,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三洲的大帝国。&/p&&img src=&/v2-4f789eea4deeeb5ab11261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v2-4f789eea4deeeb5ab11261_r.jpg&&&br&&p&&b&14、芬兰---让敌人惨胜就是成功&/b&&/p&&p&1939年,苏联大军全面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苏联前后投入近120万军队,芬兰连同妇女辅助队一共仅能动用20万军力。曼纳海姆元帅率领的芬军,在让苏联留下近13万红军将士的生命后,有条件议和。&/p&&img src=&/v2-eb3e852ff6f_b.jp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2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br&&p&&b&15、南非---祖鲁之怒&/b&&/p&&p&1879年,祖鲁勇士在伊山瓦尔纳战役中,击毙千余英军。虽然,严格来说这不是军事意义上的胜利,祖鲁的战损比高的惊人。但是,侵略军不流血就在一块这块土地上插上国旗,终究没有实现。&/p&&img src=&/v2-ee7b00f212d71aba3160c2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2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v2-ee7b00f212d71aba3160c2_r.jpg&&&br&&p&&b&16、印第安---小巨角河的最后一搏&/b&&/p&&p&从欧洲白人踏上美洲的一刻起,铅弹与病菌就让被模糊称为印第安的原住民像猛犸象一样走向灭亡。 1876年,印第安苏族的勇士,在疯马、坐牛等酋长的带领下,全歼美军第1骑兵师第7骑兵团,最后一次发出不甘的怒吼。今天,当大腹便便的印第安人在保留地抽着大麻玩着21点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想起那一天冲锋的怒吼。&/p&&img src=&/v2-ef7d424576acbfcfb7bbeab_b.jpg& data-rawwidth=&302& data-rawheight=&3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2&&&br&&p&&b&17、美国---别忘了阿拉莫&/b&&/p&&p&最符合美国人价值观的,却是这一场当时还不是美国领土上的全军覆没。200德克萨斯武装平民,对抗1800墨西哥军队。在让对方付出两倍的代价后,全军覆没。却最终导致了孤星共和国的成立和加入美利坚联邦。第二宪法修正案,赫然写着“ 人民持有及携带武器之权利不可受侵犯 ”。&/p&&img src=&/v2-ba199b1bfadd_b.jp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v2-ba199b1bfadd_r.jpg&&&br&&p&&b&18、韩国/朝鲜---鸣梁的乌龟&/b&&/p&&p&李舜臣+12条乌龟船,击败300余艘日本船只。李舜臣的确将才。朝鲜历史上缺少这种传奇胜利,可劲吹吧。&/p&&img src=&/e82b5bd8fe67d968a12f3cb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82b5bd8fe67d968a12f3cb5_r.jpg&&&br&&p&&b&19、埃塞俄比亚---血战阿杜瓦&/b&&/p&&p&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的埃军,在阿杜瓦这个意大利语的地方,击毙7000余意大利侵略军,保持了独立。今天,埃塞俄比亚仍然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人家好几次怼过对岸的意呆。&/p&&img src=&/v2-78a7ce32a402a8c7a600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br&&p&&b&20、奥地利---欧根亲王的圣战&/b&&/p&&p&29岁成为帝国元帅。这个差点当了修道士的军事天才,向东,数破奥斯曼穆斯林侵略军,解放贝尔格莱德;向西,数破法军,让法兰西撤出意大利。他还最初在近现代战争中,实施了大纵深战略。奥地利,这个已经与世无争的中立国,也曾经在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p&&img src=&/v2-f6f9187e9cfc9223a68bd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6f9187e9cfc9223a68bdf_r.jpg&&&br&&p&&b&21、柏柏尔人---摩尔征服&/b&&/p&&p&柏柏尔,其实就是 &a href=&///?target=https%3A///link%3Furl%3DIACOFqyRLd01BlZiuMRTZGiBTsGRaKCCDxqxHi8ta2YFSmreZ34-T0yOfulQjm6ishcbihgvh9GPso4II79-5xu0uefvxzsuusCp6a5qnBO%26wd%3D%26eqid%3Da14ee60c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arbari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野蛮人)的另一种英译。历史上,他们有另外一个欧洲震颤的名字--摩尔人。他们,就是上面占领了西班牙近8个世纪的主人。即使在被基督徒赶回了非洲后,柏柏尔人又向南摧毁了盛极一时的桑海帝国。&/p&&img src=&/v2-e46cd4dcae9071300dc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e46cd4dcae9071300dcd_r.jpg&&&br&&p&&b&22、阿富汗---贵霜帝国的王子&/b&&/p&&p&贵霜帝国,就是中国史书中的月氏。在其王子阎膏珍时代,北击花拉子模,南并恒河流域。威震一时。&/p&&img src=&/v2-4db54f73a9cb733cf1b3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br&&p&&b&23、智利---别和我抢鸟粪&/b&&/p&&p&1879 年,因为硝石资源(鸟粪)的抢夺。智利与玻利维亚、秘鲁同时作战,史称“鸟粪战争”。整个过程,智利海军和陆军基本上保持了对玻秘联军的碾压状态,获得了全胜。同时,秘鲁失去良港,而玻利维亚最终沦为内陆国。南美小霸王就此诞生。&/p&&img src=&/v2-afa88d0eeb5f271a0995c3d_b.png& data-rawwidth=&1648& data-rawheight=&2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48& data-original=&/v2-afa88d0eeb5f271a0995c3d_r.png&&&br&&p&&b&24、以色列---五战死地&/b&&/p&&p&《孙子兵法之九地篇》云: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犹太人,在这块被极端仇视的阿拉伯国家和大海所包围的贫瘠土地上,在整个世界犹太人毁家纾难的支持下。独立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六五战争、赎罪日战争、黎巴嫩战争,五次对抗这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怒火,五次胜利。大卫星的旗帜和梅卡瓦的火舌,一次次推向阿拉伯国家的腹地。因为对他们来说,不胜则亡。&/p&&img src=&/v2-b7addfde3_b.jpg& data-rawwidth=&874&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4& data-original=&/v2-b7addfde3_r.jpg&&&br&&p&&b&25、坦桑尼亚---为师也很欣慰&/b&&/p&&p&1978年,乌干达独裁者阿明入侵坦桑尼亚。完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教和装备坦桑尼亚中械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力平推乌干达和卡扎菲利比亚援军。迫使阿明逃亡并解放了饱受苦难的乌干达。这不仅能让坦桑尼亚吹一辈子,老师也偶尔在同辈人之间夸夸这个弟子。&/p&&img src=&/v2-3e0d8aa404d3dc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3e0d8aa404d3dc_r.jpg&&&br&&p&&b&26、蒙古---被屠戮的恐惧&/b&&/p&&p&蒙古有一种特别的唱腔叫做“呼麦”,我每次听都会有一点小小害怕。更加奇怪的是,大学时候在课外班认识个白俄罗斯的妹子,当时用随身的CD机给她听试音碟里的“呼麦”音乐,她也说这个声音让她有一点害怕。这也许,就是成吉思汗和他的铁骑,深深烙印在旧大陆每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恐惧。&/p&&img src=&/v2-8d8bfd1622ead67da44f_b.jp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3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br&&p&&b&27、古巴---
马埃斯特腊山的12人&/b&&/p&&p&1956年 ,卡斯特罗兄弟、格瓦拉和其他9人,撤入马埃斯特腊山。3年后,他们进入哈瓦那。今天,他们一个作为最后的共产主义导师去世、一个执掌国家、一个被印在了无数年轻人的T恤和身体上。&/p&&img src=&/v2-b2b6cd37a18da677b026fc6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1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b&28、中国---龙击三千里&/b&&/p&&p&朋友&/p&&p&你敢对抗全世界么?做了么?赢了么?还记得那一刻的心情么?&/p&&p&110年前,英军横扫中国沿海。&/p&&p&90年前,英法联军攻陷国都。&/p&&p&55年前,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溃不成军,北洋水师折戟沉沙。&/p&&p&50年前,八国联军攻陷国都。&/p&&p&13年前,日军攻陷国都,屠戮国人,半壁江山沦陷。&/p&&p&1950年深秋,中国军队,背负着沉重的国运,时隔半个世纪再次跨过鸭绿江。将人数近百万的17国联军,向后硬生生推了300公里。&/p&&p&我曾经写过一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同样 30 万同胞死亡,战死在朝鲜还是在南京遇难,死在哪里有什么不同吗?&/a&。至今,我都不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任何战绩可以与中国志愿军相比。即使有一天,国运衰落,中华民族被从历史上抹去。之前的一秒,最后一个中国人依然可以说,TMD,老子干翻过全世界!&/p&&img src=&/v2-e4b0dd8cace41b43b9d8856ddb0d3750_b.jpg& data-rawwidth=&1169&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9& data-original=&/v2-e4b0dd8cace41b43b9d8856ddb0d3750_r.jpg&&&br&&p&(完)&/p&
1、整个西方世界---亚历山大东征西方正源的希腊文明,征服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三大古文明(只剩下古中国未涉及),将西方的价值和文化推到世界的尽头。这是目前,西方文明再次雄傲天下的历史心理基础。 2、英国--- 克雷西会战的长弓手英王爱德华三…
&p&关于汉高帝刘邦的厉害之处,之前写过一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看到刘邦无能后,韩信张良萧何等人依旧辅佐流氓完成霸业? - 知北游的回答 - 知乎&/a&,但没有尽兴,今天再写一点。&/p&&p&在除去韩信、彭越之后,汉初三大名将就只剩下英布了。比起前两个人被刘邦不动刀兵就轻易收拾掉,英布还算是个硬茬,他是实打实地在战场上被刘邦干掉的。英布造反是在韩信和彭越死了之后,因为他知道自己和韩信、彭越功劳、地位都相仿,对皇帝的威胁也相仿,前两个人既然已经死了,自己也早晚逃不掉,于是扯旗造反,时人评价“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p&&p&值得一提的是,英布造反的时候,刘邦已经又老又病,英布料定刘邦厌倦战场奔波,肯定不会亲自来平叛,派别人来他又只怕韩信、彭越,此时这两个人又都已经被诛杀,所以英布对自己这次造反还很有把握。&/p&&blockquote&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blockquote&&p&事实上刘邦也确实一度不愿自己亲来,而打算派自己的儿子去平叛,这当然是荒唐,英布天下名将,楚国又是当时天下精兵所在之处,吕后一听自己的儿子要去代皇帝打英布,赶忙哭着求着不要自己儿子上战场:“英布打仗那么厉害,你手下的那些将领又各个都是桀骜不驯的猛将,只听你本人的话,要我们儿子带着这帮人去打英布,简直是让一只羊率领一群狼打仗,那英布知道这个消息还不得直接打到长安来啊!皇上虽然病了,勉强趴在车子上出征指挥,诸将谁敢不尽力?臣妾也知道皇上辛苦,但是为了老婆孩子,还是要振作啊!”&/p&&blockquote&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blockquote&&p&老实说看到“上虽苦,为妻子自强”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很伤感的,这就是亘古不变的男人的责任。吕后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刘邦也知道英布只有自己才能收拾,只好骂骂咧咧地说:“我早知道我那儿子没用,你老子我自己去了!”然后带病亲征。&/p&&blockquote&冬,十月,上与布兵遇于蕲西,布兵精甚。上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blockquote&&p&多年以后,汉高帝刘邦人生中最后一次亲率大军出征,又是来到楚地,又是面对楚军,高帝站在壁垒中远望英布的军队,旌旗飘飘,马蹄铮铮,有那么一瞬间他仿佛就像回到了广武涧再度面对那个身长八尺、少年英雄的项籍一般。于是便有了我认为史记中最经典的一段对话——“何苦而反?”“欲为帝耳!”于是大战,真是连半句废话都没有。在随后的大战中,连刘邦本人都受了严重的箭伤,但是他亲手铲除了对他千秋帝国的最后威胁。&/p&&p&当年魏武帝曹操平定汉中,本来可以一鼓作气扫平西蜀,但是他却叹息了一句:“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已然是一副气短志衰,厌于兵戈之苦的垂垂老人形象了。可是在英布造反的时候,刘邦离去世还不到一年,高帝十二年十月刘邦带兵和英布相遇,次年四月驾崩,可见刘邦真是憋着一口气收拾掉最后一个敌手才咽气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虽然是曹操所写,但曹操自己怕是配不上它,倒是他的敌手刘备和刘备的祖宗,才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p&&p&历史的记载到这里,我们都知道伟大的英雄们已经差不多退场完毕、而一个伟大的篇章也要最终落幕了。于是便有了高祖还乡——&/p&&p&高祖打败英布还师,经过他的故乡沛县,停下来。在沛宫中设酒宴,召集所有的熟人和父老子弟们尽情饮酒,找来一百二十个沛县的小孩,教他们唱歌。酒兴正浓的时候,高祖亲自击筑,自己做了一首歌,唱到:”大风吹起啊白云飞扬,威震海内啊回到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来保卫四方!“让孩子们都跟着学唱。高祖又跳起舞来,慷慨感伤,流下行行热泪。他对沛县的父老兄弟们说:”游子怀念故乡。我虽然定都关中,但是即使我死了,我的魂魄还要思念沛县。况且我从做沛公开始诛讨暴逆,才终于得了天下,我要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这里百姓的徭役,世世代代不让你们纳税服役。“沛县的男女老少、亲戚朋友们天天畅饮尽欢,谈论往事来回味取乐。十几天后,高祖想离开,沛县的父老弟兄们坚决挽留。高祖说:“我的人马太多,怕父兄们供应不起。”于是准备离开。离开的时候,沛县的人民全体出动到城西送行,进献酒食。于是高祖又留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了三天才最终离开。&/p&&blockquote&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blockquote&&p&这是汉高祖生命中最后的时刻,他出生于一个小农民家里,祖上也没有什么贵人,因为不喜欢种地还被父亲训斥为不务正业。他出生于公元前256年,3年前秦始皇嬴政出生,而他的一生之敌项羽还要在24年后才来到世间。他年轻的时候仰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信陵君死于公元前243年,也就是刘邦14岁的时候战国的标志性人物信陵君才去世),甚至还西行到大梁想投入其门下,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才回到家乡沛县,并见证了秦始皇帝扫灭六国的统一战争,见证了秦始皇帝的千秋伟业。身为秦始皇同龄人的刘邦曾经到咸阳服役,挤在人群中观看秦始皇,叹息着说“唉,大丈夫就该像他那样啊!”&/p&&blockquote&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blockquote&&p&秦始皇在位时曾听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南巡以镇之,他大概想不到,这远在天边的天子气,居然就是近在眼前的咸阳宫外看去面目模糊的人群中一个失意潦倒的中年男人吧。&/p&&p&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的他,在秦始皇死去之后才缓缓展开自己的大业。48岁起兵,50岁攻入咸阳灭秦,55岁击杀项羽称帝,62岁离开人世。他人生中所有大事几乎都发生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别人混吃等死的暮年,于高帝来说却是生命之花刚刚盛放的时刻。&/p&&p&回想他的一生,他一生的偶像、大丈夫当如是也的秦始皇嬴政、投降于他的秦王嬴子婴、他北面事之的楚怀王熊心、他最大的敌人西楚霸王项羽、还有他手下的战友兼敌人韩信、彭越、英布、臧荼、张敖、韩王信(当时有两个人叫韩信,一个韩信被封为韩王,史称韩王信以区别于另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将韩信)……甚至说萧何、张良、陈平这些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对手,而他战胜了所有这些人,直到死前最后一年还在东征西讨、平定四方,在秦始皇短暂的统一之后,是他彻底将分离势力消灭干净,建立了冠绝古今的四百年基业,从此以后中国这个国家破碎过无数次,但是最终又能拼回来,他给这个民族定下了一个光辉而不朽的名字——汉。&/p&&p&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唯大英雄能本色!千载之下,想见其风姿,仍然令人心荡神驰,无怪乎狂妄无比的石勒,自诩能和光武并驱中原,提到高帝,却也自甘于“北面事之,与韩、彭比肩”。&/p&
关于汉高帝刘邦的厉害之处,之前写过一个答案,但没有尽兴,今天再写一点。在除去韩信、彭越之后,汉初三大名将就只剩下英布了。比起前两个人被刘邦不动刀兵就轻易收拾…
恰恰相反,当时中央联络所有野战军、军区和独立军团、敌后纵队,都惯用领导姓氏代称整个单位:&br&&br&比如说人民网党史频道的记录:&br&&br&&a href=&///?target=http%3A//.cn/GB/032/6646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开国上将纪念馆--刘亚楼--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辽沈战役期间,来往于黑土地和西柏坡之间的几十份电报,篇末和篇首大都是“林罗刘”,有时是“林罗刘谭”。“谭”,指的是老资格的政治部主任、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谭政。&b&把参谋长与司令员、政委并提,这在其他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b&&br&&br&建国后曾担任大军区和省、部一级领导的一些四野老人,都说自己当年在“林罗刘”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在战斗作风、工作方法上彼此共同的烙印很多。而“林罗刘”在一般军官和士兵中口碑更好: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指挥员,那是福气,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本事,否则,窝囊不说,死都不知是咋死的。兵有强弱,将有巧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军队能不能打,首先还是取决于为将者的水平。在这点上来说,“林罗刘”堪称强将。强将手下无弱兵。&/blockquote&&img src=&/68f8bf3391ebec8b7edba2_b.pn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68f8bf3391ebec8b7edba2_r.png&&&br&无论这里的“绝无仅有”是否属实,都说明领导人姓氏是中央对各战略单位的代称:&br&&br&又比如下面的电报:&br&&br&&blockquote&&b&刘邓,陈粟&/b&:&br&&br&(一)佳辰灰申两电均悉。&br&&br&(二)刘邓部署很好。前已通知你们所有山东全军统一归刘邓指挥,一切决策临机处理,不要请示。我们尽可能帮助你们。&br&&br&(三)六纵似宜开至聊城,相机与&b&宋王&/b&会合,直接策应陇海南北,不宜分散使用,望按情酌办。&br&&br&军委真午&/blockquote&&br&&blockquote&中工委转&b&林罗,陈粟,许谭,刘邓,榘唐,陈谢,向前,彭张赵,杨罗杨&/b&:&br&&br&最近除陈粟三个纵队抽至河北整训外,其他各野战兵团均在攻占与将要攻占一些城市,因此,在攻城战中及城市政策上,我们已取得与将取得一些经验。中央军委特责成我各野战兵团首长和前委于最近休整期间收集和研究好坏典型,总结下述两项经验电告:&br&&br&(一)攻城战的经验,包含敌人城厢内外的防御系统,工事的种类、构造、强度及其特点和弱点;工事守备的兵力火力及敌人防守的战术、指挥及其强点和弱点;我方破坏敌人防御系统夺取敌人工事的整个过程和战斗要领(从侦察、计划、部署兵力、配备火力、近迫作业、爆炸攻击一直到摧毁占领),特别是政治动员、群众创造以及战术战斗中之得失等等。&br&&br&(二)城市政策的实施经验,包含攻城前的政治动员、政策讨论、组织准备、命令下达;入城后的临时政权组织,军队纪律,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特务、警察、监狱、报纸,对各阶级及其团体,对工商业、学校、医院(据刘邓报,漯河一个很完备的美国医院被烧,群众不满意。据粟电,在他们接收前已烧掉。陈谢应检查此事经过教训)等等的政策及其实施的经过和效果,特别是人民中的反映及我们政策实施的得失和偏向等等。&br&&br&中央军委寅哿&/blockquote&&br&可见除了刘邓之外,其他领导人的姓(名)也是自己所属部队的代名词,甚至宋时轮、杨成武、陈士榘、许世友等二级单位的领导人也有这个资格。&br&&br&又比如:&br&&br&&blockquote&彭、习:&br&&br&……合水攻城打援均告失利,影响整个战役,我有责任,唯青马惯打英勇善射能战,行动迅速胆大,实非夸大以掩过错,亦非认识为不可消灭敌人,青马特点可供今后行动方针之资料。战役共伤亡八百余人,干部伤亡严重,弹药消耗特大(九旅近乎打光)必须移至一个地区整顿几天。&br&&br&王震 6月1日未时&/blockquote&&br&&br&不止是军委,其他领导人之间也会以姓氏代称部队。&br&&br&最典型的是这一封电报:&br&&br&&blockquote&&b&陈邓,粟谭:&/b&&br&&br&(一)黄维兵团〔2〕歼灭后,请伯承同志来中央商谈战略方针。估计黄维数日内可全歼,邱李〔3〕则尚须较多时间才能全歼。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至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况,征询粟谭意见,即来中央。我们希望伯承能于亥哿至亥有间到达中央会谈。&br&&br&(二)我们对今后作战方针大致意见如下:&br&甲、在全歼黄、邱、李诸敌后,华野中野两军休整两个月(分为四期,每半月为一期),并大致准备好渡江作战所需诸件(雨衣、货币、炮弹、治疗药品、汽船等)及初步完成政治动员。&br&乙、在江淮间现有诸敌未退至江南的条件下,两军协力以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举行江淮战役〔4〕,歼灭江淮间诸敌,占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汉〔5〕以东、大海以西诸城镇,主要是安庆至南通一带诸城镇,控制长江北岸。&br&丙、然后再以相当时间,最后地完成渡江的诸项准备工作,即举行渡江作战。其时间大约在明年五月或六月。&br&丁、华野中野两军协力经营东南,包括皖南、苏南、浙江福建两全省、江西一部,并夺取芜湖、杭州、镇江、苏州、南京、上海、福州诸城而控制之。&br&戊、东北我军协同华北主力,于明年一二两月完成夺取平、津、张、唐〔6〕任务,三四两月休整,五月沿平汉南下,六七两月执行江汉战役〔7〕,并完成渡江准备工作,八月渡江。第一步经营湖北南部、湖南全省及江西一部,包括夺取武汉、岳州〔8〕、长沙、常德、宝庆、衡州〔9〕、郴州、九江、南昌、吉安、赣州在内;第二步夺取两广。&br&己、华北主力协同东北我军夺取平、津、张、唐后,如那时太原尚未攻下,则协力夺取太原,然后以杨罗〔10〕及杨成武〔11〕两部夺取绥远〔12〕、宁夏,与彭贺〔13〕会合。徐周兵团〔14〕则早日与彭贺会合,先肃清兰州、潼关线上及其以南以北诸敌,并夺取潼关、西安、天水、汉中诸城,然后入川。&br&庚、争取于明年秋季至迟冬季修好津浦〔15〕、平汉、陇海三路,以津浦供应你们,以平汉供应林罗,以陇海供应彭贺。&br&辛、上述计划是就现时敌我形势,及将来敌方可能部署为基础来考虑的。在你们当面之敌及平津之敌被歼后,估计敌方部署将以较多的兵力位于江南,以第二部兵力位于湘鄂赣,以第三部兵力位于川陕。&br&壬、上述计划是从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许多考虑出发,采取稳扎稳打方针,和我们过去与陈、邓、粟三同志所谈者有些不同,请你们于伯承动身前加以考虑。&br&&br&(三)此电只发刘陈邓,请小平负责于粟谭至你处开会时,给粟谭二人一阅,阅后焚毁,保守机密。&br&&br&中央军委 亥文&br&&br&注释&br&〔1〕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第一副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邓小平和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的电报。&br&〔2〕 黄维兵团,指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兵团司令官黄维。&br&〔3〕 邱李,指邱清泉、李弥,当时分别任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官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官。&br&〔4〕 江淮战役,参见《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注〔10〕(本卷第183页)。&br&〔5〕 平汉,即平汉路,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今京广线一段。&br&〔6〕 平、津、张、唐,指北平、天津、河北张家口和唐山。&br&〔7〕 江汉战役,因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的胜利、江汉(汉水)地域之敌,惧于被歼,纷纷向长江以南撤退,故预计的此次战役未进行。&br&〔8〕 岳州,即今湖南岳阳。&br&〔9〕 宝庆、衡州,即湖南邵阳和衡阳。&br&〔10〕 杨罗,指杨得志、罗瑞卿,当时分别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br&〔11〕 杨成武,当时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br&〔12〕 绥远,旧省名,辖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一九五四年撤销。&br&〔13〕 彭贺,指彭德怀、贺龙,当时分别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br&〔14〕 徐周兵团,指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士第。&br&〔15〕 津浦,即津浦路,指天津至浦口的铁路,今京沪线一段。&/blockquote&&br&总之,以军政领导人姓氏冠名部队,是解放战争期间常见的简称,甚至连敌方兵团也会被如此称呼,刘邓部队并未享受特殊待遇。至于为什么“刘邓”比“林罗”、“彭习”、“杨罗”、“陈谢”兵团更有名……我想有两个原因。&br&&br&&ul&&li&首先,野战军级单位的最常见名称是序号或方位命名,比如说一野、三野或“华野”、“东野”,所以“林罗”、“陈粟”部队的说法虽然也有,但往往直接用野战军的名号替代。至于二级兵团,如“杨罗”、“徐周”部队又没那么出名,对于一般泛泛了解战史的人来说,不会了解那么细,当然也就不会用领导人的姓氏称呼。&br&&/li&&/ul&&br&挺进大别山期间的刘邓野战集团则无法归入前面两种情况。这支部队一方面是直属中央的战略力量,是(准)野战军级的部队,另一方面又不是野战军的全部,西面的太岳兵团、47年被打散的中原局部队、留在黄河北岸的部队都属于中(原)野(战军)或者说广义的中原军区,1948年刘邓转出大别山之后,和其他六七个单位合编,才是后来的第二野战军。所以刘邓部队既不能用“二野”、“中野”简单概括,也不是可以忽略的二级单位,必需用“刘邓”代指,并以此称呼登上历史课本。其实,二野除了刘邓大军之外,陈赓、谢富治部队很长时间内不受大区级单位指挥,直属中央军委,在江汉地区撑起了半个战略方向,算是一个副大区级单位,所以陈谢兵团也很有名,但谢富治同志一度比较敏感……&br&&br&&ul&&li&其次,刘邓带几个主力纵队脱离后方作战,不像大多数野战军那样和军区单位长期合署办公。其他战略方向除粟裕丢了苏北外,都在大决战后期才需要区分野战军和军区,但刘邓直属的十几万人,在战略上已经和华北的后方部队分离,军区和野战军并称已不合适。后来邯郸方向的许多单位并入了华北军区,不再属于二野。所以,用刘邓指代部队,可以区分原有的晋冀鲁豫战略区部队。&br&&/li&&/ul&&br&&ul&&li&第三,普通人对解放军战史细节重新萌发兴趣,是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期间,和《大决战》电影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这电影的问题,对某人有特殊的拔高,还要刻意回避某两人的矛盾,刘邓部队的名气因此明显上了一个数量级,这也是“刘邓”成为标志性名称的原因。&br&&/li&&/ul&&br&&img src=&/b6b4c4bc57e2f3fea518adbb829f7141_b.png& data-rawwidth=&884&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4& data-original=&/b6b4c4bc57e2f3fea518adbb829f7141_r.png&&&br&相关回答:&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抗日战争后的国共内战开始时远弱于国军的共军,是如何在两年内变强的?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47年中央敢于在西北和胡宗南兜圈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a&
恰恰相反,当时中央联络所有野战军、军区和独立军团、敌后纵队,都惯用领导姓氏代称整个单位: 比如说人民网党史频道的记录:
辽沈战役期间,来往于黑土地和西柏坡之间的几十份电报,篇末和篇首大都是“林…
众所周知,南昌起义部队主要由叶挺部与贺龙部组成,那么就这两支部队的来源简单说一下。&br&&br&&p&先说一下叶挺部队。&/p&&br&&p&20年代大革命时期,中共已在广东各地组织发动起农民运动,但由于土豪劣绅也纷纷建立了武装力量,依靠高墙大院、堡垒式据点和从外购买的武器对抗农民运动。而农民组成的农军缺乏训练,武器落后,往往打不过土豪劣绅武装,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时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商量后,经报请孙中山同意,利用“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掌握的几辆铁甲车为基础,并从黄埔军校、党团员、左派军官、工农骨干中挑选出来一批精干人员,于1924年11月组建成立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其建制挂在大元帅府名下,实由中共两广区委指挥,担负训练农军和支援农民运动的任务。&/p&&br&&p&上边所说的铁甲车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轮式装甲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宜市高坡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