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二十二岁,中专升本科学力,也想进移动公司上班,不知到有没有机会?

东坡先生墓志铭 【范文十篇】
东坡先生墓志铭
东坡先生墓志铭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
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
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
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
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
《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
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公
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
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
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
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
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
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
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
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
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日
B.至与钤辖亢礼
c.以虞水之再至
D.然终不以为恨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
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D.④⑤⑥7.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
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
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
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
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4分)
5.C【解析】(防备) 6.c【解析】(排除③⑤) 7.B【解析】(“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
措施) 8.(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
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
他取为第一。(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后两小句正确翻译,各得1分) (3)现在(高丽使者)
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
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附参考译文
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肃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弗。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
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苏 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曰 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 亢:匹敌C.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D.以虞水之再至 虞:料想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3)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3分)参考答案1.D2.B3.C4.(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2) 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3)太守尚且不怕大水,这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参考译文】家兄苏予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
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牛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备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喊着说:太守尚且不怕大水,这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
范文三: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阅读
东坡先生墓志铭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略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属辙曰
B.至与钤辖亢礼
C.以虞水之再至
D.然终不以为恨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4分)
5.C(防备)
6.C(排除)
7.B(“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
8.(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后两小句正确翻译,各得1分)
(3)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每小句正确翻译得1分)
范文四:濂溪先生墓志铭
( 15:24:17)
濂溪先生墓志铭
吾友周茂叔,讳敦颐。其先营道人。曾祖讳从远,祖讳智强,皆不仕。考讳辅成,任贺州桂岭令,赠谏议大夫。君幼孤,依舅氏龙图阁学士郑向。以君有远器,爱之如子。龙图公名子皆用“敦”字,因以“敦”名君。
景佑中,奏补试将作监主簿,授洪州分宁县主簿。君博学力行,遇事刚果,有古人风,众口交称之。部使者以君有才干,奏举南安军司理参军。转运使王逵以苛刻莅下,吏无敢可否。君与之辨事,不为屈,因置手版归,取诰敕纳之,投劾而去。逵为之改容,复荐之。移郴令,改桂阳令,皆有治绩。用荐者迁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其为治精密严恕,务尽道理,民至今思之。改太子中书签判,覃恩改虞部员外郎,通判永州。今上即位,恩改驾部。赵公抃入参大政,奏君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称其职。迁虞部郎中,提点本路刑狱。君尽心职事,务在矜恕。虽瘴疠僻远,无所惮劳,竟以此得疾。恳请郡符,知南康军。未几,分司南京。赵公抃复奏起君,而君疾已笃。熙宁六年六月七日卒于九江郡之私第,享年五十七。
君笃气义,以名节自砺,郴守李初平最知君,既荐之,又赒其所不给。初平卒,子尚幼,君护其丧以归,葬之。士大夫闻君之风,识与不识,皆指君曰:“是能葬举主者。”君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此予之亲见也。
尝过浔阳,爱庐山,因筑室溪上,名之曰濂溪书堂。每从容为予言:“可止可仕,古人无所必。束发为学,将有以设施,可泽于斯民者。必不得已,止未晚也,此濂溪者,异时与子相从于其上,歌咏先王之道,足矣!”此君之志也。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诗十卷,今藏于家。母郑氏,封仙居县太君。娶陆氏,职方郎中参之女。再娶蒲氏,太常丞师道之女。子二人:曰寿、曰焘,皆补太庙斋郎。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窆于德化县德化乡清泉社母夫人墓左,从遗命也。寿等次列其状来请铭,乃泣而为之。铭曰:“人之不然,我独然之。义贯于中,贵于自期。谫谫日甚,风俗之偷,乃如伊人,吾复何求。志固在我,寿则有命。道之不行,斯谓之病。”
周湘源( 16:14:43)
濂溪先生墓碣铭
蒲宗孟 分类: 周姓族谱
始予有女弟,明爽端淑,欲求配而未之得。嘉佑己亥,泛蜀江,道合阳,与周君语,三日三夜。退而叹曰:“世有斯人欤!真吾妹之敌也。”明年以吾妹归之。 周君世为营道人,始名惇实,避英宗藩邸名,改敦颐。曾祖从远,祖智强,皆不仕。父辅成,贺州桂岭县令,累赠谏议大夫。母郑氏,仙居县太君。君少孤,养于舅家。郑舅为龙图阁学士,以恩补君试将作监主薄。自其穷时,慨然欲有所施,以见于世。故仕而必行其志,为政必有能名。初从吏部调洪州分宁主簿。未几,南安狱上屡覆。转运使荐君为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州郴县令,又为桂阳令。分宁有狱不决,君至一讯立辨。邑人惊诧曰:“老吏不如也。”南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欲深治之。君争不胜,投其司理参军告身以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转运使感悟,囚卒得不死。自桂阳,用荐者言,改大理寺丞,知洪之南昌。南昌人见君来,咸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 属得所诉矣。”君益思以奇自名,屠奸剪弊,如快刀健斧,落手无留。富家大姓,黠胥恶少,惴惴怀恐,不独以得罪于君为忧,而又以污善政为耻也。江之南九十余邑,如君比者无一二。改太子中舍,签书合州判官事,转殿中丞,赐五品服。一郡之事,不经君手,吏不敢决;苟下之,民不肯从。蜀之贤人君子莫不喜称之。今资政殿学士赵公为使者,小人阴中君。赵公惑,比去,尚疑君有过。嘉佑中,转国子博士,通判虔州。赵公来守虔,熟视君所为,执君手曰:“几失君矣!今日乃知周茂叔也。”英宗登极,迁尚书虞部员外郎。虔大火,焚其州,改通判永州,转比部员外郎。今上即位,迁驾部员外郎。熙宁元年,擢授广南东路转运判官。三年,转虞部郎中,提点本路刑狱。君以朝廷躐等见用,奋发感历。不惮出入这勤,瘴毒之侵,虽荒崖绝岛,人迹所不至处,皆缓视徐按,务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设施置措,未及尽其所为,而君已病矣。病且剧,念其母未葬,求南康以归。葬已,君曰 :“强疾而来者为葬耳,今犹欲以病污麾绂耶”!病且剧,三字元在上,朱子移于此。上南康印,分司南京。赵公再尹成都,闻君之去,拜章乞起君。朝命及门,疾已革。熙宁六年六月七日卒,卒年五十七。嗟乎茂叔,命止斯乎!先时以书抵宗孟曰 :“上方兴起数百年,无有难能之事,将图太平,天下微才小智苟有所长者,莫不皆获自尽。吾独不能补助万分一,又不得窃须臾之生,以见尧舜礼乐之盛,今死矣,命也!”其语如此,呜呼!可哀也已!
初娶陆氏,缙云县君;再娶吾妹,德清县君。二子寿、焘,皆太庙斋郎。君自少信古喜义,以名节自高。李初平守郴,与君相好,不以部中吏待君。初平卒,子幼,不克葬。君曰 :“吾事也。”往来其家,终始经纪之。虽至贫,不计赀,恤其宗族朋友。分司而归,妻子粥不给,君旷然不以为意也。生平襟怀飘洒,有高趣,常以仙翁隐者自许。尤乐佳山水,遇适意处,终日徜徉其间。酷爱庐阜,买田其旁,筑室以居,号曰濂溪书堂。乘兴结客,与高僧道人,跨松萝,蹑云岭,放肆于山巅水涯,弹琴吟诗,经月不返。及其以病还家,犹篮舆而往,登览忘倦。语其友曰 :“今日出处无累,正可与公等为逍遥社,但愧以病来耳。”君之卒,
四月十六日,二甥求吾铭。将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葬君于江州德化县德化乡清泉社。吾尝谓茂叔为贫而仕,仕而有所为,亦大概略见于人,人亦颇知之。然至其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当有高栖遐遁之意,则世人未必尽知之也。于其死,吾深悲焉!故想象君之平生,而写其所好,以寄之铭云。来求铭。三字续添。铭曰:“庐山之月兮暮而明,湓浦之风兮朝而清。翁飘飖兮何所,琴悄寂兮无声!杳乎欲诉而奚问,浩乎欲忘而难平!山巅水涯兮,生既不得以自足,死而葬乎其间兮,又安知其不为清风白月,往来于深林幽谷,皎皎而泠泠也!形骸归此,适所愿兮,攸安攸宁!”
范文五:马先生夫妇墓志铭
先父马公讳双科,河北大名人,生于农历一九一九年十月初四,卒于二零一零年六月初一,享年九十二岁。先母段氏,生于农历一九二三年一月初三,卒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享年八十八岁。二老虽凡凡布衣,但一生宽以待人,品质高洁。今铭其情以为念,彰其德以扬善。
追忆我父,勤恳仁厚,寡言质朴。助人为乐,不图不谋。算珠分合,未入学塾;斧绳木直,未拜鲁祖。曾在壮时,因镢伤足,疗养在榻,食不果腹,母偏其食,其语哽阻:不劳空耗,于家无补,二子尚幼,节食足哺!年过古稀,常言力足,不委壮儿,筑门修屋;八十有余,稍不歇足,牧羊拾柴,风箱催炉!今铭尊志,安享天府!
追忆我母,半生忍饥,半生凄苦。口直心正,稍适即足。心软如絮,性善如佛。儿偶外出,起早就厨,因迟误餐,潸潸泪珠。随高就低,叮叮嘱嘱。人多食少,子餐母睹;釜渐见底,常称自足。其子酒呕,昼夜愁苦,忽闻气通,言喜容露。辄缪赞人,自显抵牾。人言其浅,我谓其笃。拳拳之心,天下慈母!今铭慈志,安享天府!
父逝三载,年半母故。后裔痛悼,撰铭立墓。
二0一三年七月八日
范文六:程颢作《邵雍先生墓志铭》  
整理者按:本文采自南宋吕祖谦《皇朝文鉴》。《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下》:“明道铭其墓曰:‘鸣呼先生,志豪力雄。阔步长趋,凌高厉空。探幽索隐,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有《问》有《观》,以饫以丰。天不慭遗,哲人之凶。鸣臯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二程外书》卷二十一有一记录:“尹子曰:邵尧夫家以墓志属明道,许之。太中、伊川不欲。因步月于庭,明道曰,颢以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太中乃许。”又李贽《藏书》邵雍传中记:“程颢志其墓,曰:‘昔七十子学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惟曾子,所以告子思,子思所以授孟子者耳。其余门人,各以其材之所宜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则众矣。况后此千余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其从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
熙宁丁巳孟秋癸丑,尧夫先生疾终于家。洛之人吊者相属于途。其尤亲且旧者,又聚谋其所以葬。先生之子泣以告曰:“昔先人有言,志于墓者必以属吾泊淳。”噫,先生知我者,以是命我,何敢辞!
谨按,邵氏姬姓,系出召公,故世为燕人。大王父令进以军职,逮事艺祖,始家衡漳。祖德新、父古皆隐德不仕,母李氏,其继杨氏。先生之幼,从父徒共城,晚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遂为河南人。先生生于祥符辛亥,至是盖六十七年矣。雍,先生之名,而尧夫,其字也。娶王氏,伯温、仲良,其二子也。先生之官,初举遗逸,试将作监主薄,后又以为颍州团练推官,辞疾不赴。
先生始学于百源,勤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鲁宋客梁,久矣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
先生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王之事为可必致。极其学益老,德益劭,玩心高明,观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而归。
在洛几三十年,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道之,来之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庐。先生之德器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汙,清明坦夷,洞彻中外。接人无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顾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
夫家听其车音,倒屣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欢喜尊奉。其于人言,必依孝悌。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先生之功多矣。
昔七七子学于仲尼,其传可见者惟曾子,所以告子思,而子思所以授孟子者耳,其余门人各以其材之所宜为学。虽同尊圣人,所因而入者,门户亦众矣。况后此千余岁,师道不立,学者莫知所从来。独先生之学为有传也。先生得之于李挺之,挺之得于穆修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纯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矣。然而名其学者,岂所谓门户之众,各有所有而入者与?语其成德者,昔难其居。先生之道,若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先生有书六十卷,命曰《皇极经世》,古律诗二千篇,题曰《击壤集》。先生之葬,衬于先莹。实其终之年,孟冬丁酉也。
铭曰:呜呼先生,志豪力雄。阔步长趋,凌高厉空。探幽索隐,曲畅旁通。在古或难,先生从容。有《问》有《观》,以饫以丰。天不慭遗,哲人之凶。鸣臯在南,伊流在东。有宁一宫,先生所终。
范文七:《丁文方先生墓志铭》
国重干城,宜力推新,除德高者莫为;教颁圣训,牧民有典,惟心虔者可依。丁公文方性资聪敏,器识宏通。居显弥励循墙之节,望重忧怀捧心之忧。其任济南大学校长,山东伊协会长、中国伊协副会长之职,岂不得人乎。
公自幼志存高远,总角之年挺身抗敌,传消息、输粮秣、救死伤,英子凛凛,功在家国,未及弱冠经略邑资,协办乡政,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其间,公发志苦读,夙夜匪解,十年不怠。终以其品学执鞭山大,后筹组济大恭居首任。公厚积薄发,居高位而笔耕不辍,专著十余部,小说三部,诗词歌赋数百,喻世明理,畅想抒怀,硕果累累。公设坛泉城,释疑解惑,培植后进,桃李天下,弟子功绩昭昭者不乏其人,莫不赖公之助也。
及至耳顺,本该归市隐居,晨弄影、晚鼓箫,闲暇莳兰问菊或可永年。公却退而不休,顶一头鹤发,扮两颊童颜,不避风尘操持。适逢世浮风燥之际,更兼教务纷杂,殊难绝决。公辗转齐地,折冲旧鲁,兴寺院、举后学,用力惟勤,亲友教,纾纷争,近亲远交。东省穆民和顺,宗教和谐,公之力也。不斯真命至扉,公欣然以归。呜呼哉,鞠躬尽瘁,不独武侯有此高节;死而后已,今丁公步其后尘。
今应命归主已三载,泉城教亲,齐聚稷门,思公昔日懿行,莫不感佩涕零。音容犹存,著述踞案,公以行远,独余后生怆恸。惟祈我主,超攫丁公,令居天园,阿米乃!
圣清征士咸阳刘古愚先生墓志铭圣清征士咸阳刘古愚先生墓志铭
弟子同邑李岳瑞撰文
礼泉宋伯鲁书丹并篆盖
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十三日,古愚先生殁于兰州。月之晦,讣至西安。岳瑞方居继母忧,不克奔丧,乃为位而哭。呜呼!天之降殃于斯世,何其酷耶!十九箕以来,欧西富强之效,炽极旁溢。我四千余年一统无事之中国,遂首当其冲。世变学术,日新月异。独吾秦僻处西垂,尚懵然罔觉,赖一二先识之士开其蒙昧,树之宗风。则有先生与长安柏先生,及先编修,慨然厉实学为乡里倡。天不假年,老成凋谢。先君既逝,柏先生继之。独先生一老灵光,岿然岁墓。平生所志,百未一就。孰谓苍苍者,竟夺之以去也。天之降殃于斯世,何其酷耶!越月,而先生之丧,归自陇上,其孤瑞持伏,督瑞为铭墓之文。呜呼!瑞学于先生,三十有四年矣。少遘闵口,长罹忧患。其所以稍保人格者,一知半解,皆先生赐也。昔先生尝语瑞,吾百年后,传书铭墓,唯汝之责。前言犹在,其敢以不文辞。先生讳光贲,字焕唐,号古愚。晚以目疾,又号鼙鱼。邑之天阁村人。曾祖曰祥,妣氏侯。祖志舜,妣程以节。显考,辉,邑学生,妣魏。生四子,先生其叔也。少失怙恃,赖诸兄成立。甫弱冠,回“作乱”,避地礼泉、兴平间。家贫甚,昼则具饼饵粥诸市,晚为人转磨屑麦面,得其余给颤粥。然读书不辍。“乱”稍定,乃归里,应童子试,冠其曹,入府庠。时贵筑黄子寿方伯,武昌王孝风光禄,先后主关中讲席,因师事焉。遂与柏先生及先编修订昆弟交,益讲求圣贤经世之学。关中兵火后,书肆少藏书。先生百计从友朋借钞,假读无虚日。算数为秦中绝学,无讲习者,时先生方授瑞,读得架上《四元宝鉴》细草嗜之,顾无从索解,乃冥心探究,忘寝食至呕血,座尽通其说。今陕士多精几何,明测算,皆先生启之也。光绪乙亥,举于乡,一试礼部,不获隽,遂绝意仕进,益以启迪后进为务。丁丑秋不雨,秦大饥。先生与柏先生及先编修,谋上书当道,请奏拨漕粮二十万石,以赈饥黎,未得可。有忌者以蜚语上闻,几不测。先生处之怡然。庚辰,倭陷琉球。先生曰:“倭人岂弹丸三岛之是羡,大欲在朝鲜耳。倭新变法,武备未娴,欲耀威三韩,而惧中朝问罪之师,乃小试于琉球,以窥伺朝旨。今不速张挞伐,使彼知藩服非中国所爱,不二十年羽翼既成,横绝东海,朝鲜不支,必折而入于倭。俄将南下争辽海之间,自兹多事矣。”后十余年,卒如先生言。丁亥春,黄公陈臬陕西,念当时从游高弟,唯先生在。乃延柏先生主讲关中,而以先生继味经讲席。先生以吾秦人才销乏,学术不昌,由购书之不易,乃筹设求友斋,刊刻有用书籍,躬任校雠。今味经官书局,实席其规模而扩大之。迨甲午辽祸起,先生曰:“事棘矣!陕西为神京右臂,今辽海藩篱尽撤,他日畿疆有事,长安必为驻跸地。不于此时力筹保全之荣,国家将无尺寸乾净土矣。”爰说学使赵芝山编修,奏建崇实书院,专课新学。试办白蜡、蚕桑、轧花诸事,且拟鸠资二十万,创机器纺织公司,以与书院相辅。其宗旨在教养兼施,俾士农工商,各竟于学。遣及门高材生数人游沪上,学习机器,期归而实行之。卒以造端宏大,蔑有应者,仅轧花一厂,后亦以费绌而中辍。然自此,轧花之机大行于渭北,陕人稍稍审机器之利矣。先生既尽瘁教育,重以忧时哭泣,目几眚,乃移疾归耕烟霞洞。烟霞洞者,九嵕山麓郑子贞栖隐处也。先生虽养疾家居,系心时事,不少宽。以中国贫弱,由民智之不开,而识字之难,实为之最。冥坐默思,悟声音转注之奥,欲以声统义,合中外文读法为一,使妇孺可一览而知,成童蒙识字捷诀十余卷。目亦复明。潼商道延训其子,先生念潼绾毂山河,他日商务必以为枢纽,思交其豪隽以应世变,欣然往。已而拳难作,联军入京师,翠华西狩。先生朝夕哭,失声咯血,疾复发,急解馆,归山中。疾少愈,旧时生徒稍稍有从之声。时和议粗定,偿款骤增数万万。先生曰:“中原民力竭矣,非普兴工艺,人自为战,生机且立涸。”曩时,有自制纺纱手车,
成纱速而不精,亟精思考核,欲慢适用,盖将以手机代汽机,俾成本轻而易举。庶人劝于工,利源渐辟,朝廷开经济科,征天下才隽。赵编修督黔学,以先生名上贻书,敦促就试,先生婉谢之。有顷,秦蜀两督府争聘为大学总教习,先生以秦陇一家,而陇据秦上游,西北逼强俄,五方杂处,种族之争,无岁无之,非联汉、回、蒙、番为一体,不足以靖内讧而御外侮,爰谢蜀而赴甘。至则说大府以今日兴学之本义,将以普开民智,而非徒以培养吏材,其要在遍开乡校,其机在先储师范,必兼营并,庶几成效可期。又欲俟学事稍有条理,将说制府,广开西北畜牧之利,收其皮革以西法腛脂,且修复左文襄所购机器,大织毡、呢羽之属,以塞漏厄而辟富源。未及上,而先生病棘矣,犹日登讲筵教授。子弟有以节劳请者,先生曰:“国事至此,敢惜身乎!且吾固乐此不疲也。”病危昏瞀中,时喃喃语,问堂中某事蒇否?革书已刊否?绝不及私。呜呼!使先生少惜精力,勿为勤劬以自耗折,安至于病?即病亦不至忽焉长逝,无疑也。然又岂先生忘身殉国,牺牲其躬之所愿也哉?先生之学,导源姚江,会通洛闽,而其用归于阜民富国。尝曰:“今宇内大通,生齿日繁,养民而外,无所谓政,亦无所学,伦理学者,所以迪民志,使知有公利也。科学者,所以扩生利之具也。至于讲武明刑,则所以谋保富,而不使侵夺于外族,争战于同种也。”故终身以农桑工艺为事,锲而不舍,虽百不一成,所志不少衰。自译书盛行,自由平等之说,嚣嚣横议,不可遏抑,先生忧之曰:“平等平权,西方之说。本自无弊,译者乱之耳。夫曰等,则必有尊卑;曰权,则自公轻重。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使贤者居上以临上,不肖者居下以奉上,乃安而无倾,不平之平,平之至也,妄者乐其平而忘其等,昧其权则大乱之道矣。”先生治古文,右阳湖而绌桐城,以柳州之峭洁,运庐陵之平易。故其为文,深入显出,善发明理。尝语瑞曰:“十年以来,吾读书所得新理极夥,皆古人所未言者。当尽著之书,以谂天下”。顾以劳心教育,卒未成书。其微言精义,仅散见为生徒评点所读书中及平生绪论所及而已。今之所存,不足传先生于百一也。先生尝谓,孔学集诸子之大成,史公所谓道家,即指孔学老子之学,谓之黄老,不名道也,儒者,持孔学之支流耳。于是为《史记·儒林传》,《太史公自叙》及《汉书·艺文志》今注。又谓中国之弱至今日而极,非行举国皆兵之制,不足以起废疾,于是著《壕堑私议》及《管子内政寄军令说》。又谓欲兴学校,当遍乡学、县学、而寓西人议院及地方自治之规模,即以一学之人,治一乡之事,庶官师相合而政教一致,于是著《学记臆解》。又谓西人立宪之制,具于周官六典,其精要则在立政一书,于是著《立政臆解》。又以中国财政之棼,商务之坏,思本古义以救时危,于是著《国债罪言》及《史记·货殖传》今注,余若《论语时习录》、《大学本义》、《孝经本义》、《孟子性善备、万物图说》、《诗大旨》、《书微意》、《读通鉴日记》等及文集若干卷,瑞圄慎藏之。先生性仁厚,貌和易。与人交,倾城接纳,不肯逆忆。其视天下人莫非君子,几无不可与共事者。精力绝人,夜分始寝,鸡鸣即起。其主讲味经也,暇日尝召生徒数人与共饮,使各质所疑,为剖晰义蕴,自朝至日昃,无倦容。或慷慨论时局艰危,则泪涔涔下。泪痕酒痕,恒狼籍衣袂间。院中弟子着籍者百余人,月课辄数百卷。每深夜,家人悉睡熟,先生独坐灯下,左尊酒,右卷册,且评且饮,时濡笔于酒,或引砚抵颐,酋中酒恒作乌色,而唇吻间墨痕黯然,先生不觉也。其专精如此。先生之西行也,来省拜别先编修神主,涕注不可抑,掖之始起。瑞心识其不祥,然见先生颜色啐然,神明不衰!窃自咎其过虑也。呜呼!孰谓其不幸而竟中耶!先生生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春秋六十有一。始以教士有方,奉旨赏加国子监学正衔。又以校书功,晋五品衔。初娶于魏,次郝,次王。始,先生无子,以仲兄子瑞骥嗣。后生子瑞,以嗣仲兄。入邑庠,先先生数月卒。次瑞,邑庠子。女二,长适内阁中书三原举人胡均,次适礼泉附生梦简,皆郝宜人出。瑞,瑞骘,一女,俱幼,均王宜人出。将以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九日,先生于村西北祖茔。岳瑞谨次先生行事言论之大者,而系以铭曰:天下兴亡系于学,茫茫参黩诞先觉。嗟我同胞瘁贫弱,孰起膏盲予大乐。矫矫先生追冥搜,中西汉宋汇万流。欧学东渐世所鱿,先生焉通其邮。申椒苾芬菜施妒,阊阖萲萲日将暮。朝搴陛兰夕揽莽,高邱反顾哀无女。琼
茅筵簿命灵氛,胡不愁遗萎哲人。巫闾苍苍尘昏,魂兮归来哀我民。清渭东流绕毕陌,风马云车返幽宅。神州安危后死责,先生有灵鉴兹石。
孤哀子刘瑞、瑞骥、瑞、瑞骘、注血内石。
关中张向坤、孙维新
范文九:李先生夫妇墓志铭
先父(讳)李xx,生于公元
日,陕西省千阳县南寨塬小寨村布衣之士。幼时家境贫寒,少年初成,便以替人放牛牧羊糊口度日,未及成年乃四处扛活打工,艰难谋生。四九年世道变迁,始得薄田数亩,方才成家立业,后入农业合作社,终生务农。先父为人勤劳憨厚,性情平和,笃情重义,和善通达,四邻八乡,颇具德望。不幸于公元年
日因病辞世,享年
岁,寿终正寝。
先母(讳)李x氏xx,公元 年 月 日生于千阳县
村贫寒之家。公元
年 月 日嫁与李门,与先父结为连理。先母慈亲贤厚,和善友爱,娴于针指,乐于助人,终生勤于劳作,行善敬佛,德泽乡里,于公元
日仙逝,享年
先父母恩爱和睦,情深意长。初结缡,家境贫寒,夫妻携手,勤耕耘,起早贪黑;俭持家,精打细算。在外夫唱妻随,在家孝敬高堂,和睦邻里。养育一双儿女,平常百姓人家,天伦之乐也,融融!世事沧桑,风云多变,然先父母仁慈厚道,与世无争,含辛茹苦,养育儿女。困难年月,分得星食,悉饲儿女,为饱儿女肚腹备尝人世艰辛;改革开放,省吃俭用,为供儿上学,备受拮据之难!子有屈过,教诲开导;子有疾痛,寝食不安!以身示教,教儿女立身处世,以德立身,为子孙树立楷模,呜呼!天下父母之大恩大爱,唯吾先父母也!
儿女相继成家立业,膝下子孙萦绕,家道渐得中兴。适
逢和谐社会,国运昌盛,百姓衣食住行奔向小康。操劳一生,本该尽享天伦,福安百年,熟料竟决然辞世,相继撒手归西,令儿女奉父母百年之愿终成梦幻!呜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慈容无再见!痛哉,一生劳作为儿女受尽辛酸;幸也,无牵无挂辞尘世含笑九泉!愿与仙鹤同游,于祥天福地佑子孙代代平安!
不孝男李xx泣叩
(落款可略去不写)
撰文:山野顽愚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安祥辞世驾鹤去
德泽乡里照子孙
范文十:先君讳俊生,生于民国二十年夏历七月初九日,终于共和国五十六年夏历七月十一日,寿七十有六。先母周孺人讳旭兰,生于民国十八年夏历九月十一日,终于共和国五十一年夏历二月三十日,寿七十有二。先是,母亡无所厝,乃藁殡于公墓;越六载,父亦去,文与诸弟方奉柩合葬于先祖之墓。又三年,因葺而碑之。   吾祖之所从来者久矣。高祖讳曰康,曰康生曾祖锦秀,锦秀生大父步楼,步楼生我皇考俊生。五世以上,余不敢有闻。族谱载曰:吾族之徐氏乃盐城西乡“东海堂”一脉。何谓“东海堂”?不得与闻。“文革”中,平坟整田,余尝于吾族祖茔得一墓碑,文皆漶漫,唯“海门”二字依稀可辨,盖吾先祖迁自海上欤?或曰吾祖明洪武间自苏州来,世代耕读,未有闻达。噫,岂无闻达?或隐焉矣!   先君少时就学私塾,鸡鸣即起,夜分乃寐,寒暑三易,略通诗书。及长,游历南北,颇增识见。年十七丧父,依于其季父且为之佣,备尝艰辛。年十八迎先母,相守一生。生当乱离,阅尽人间疾苦,慨然有救世之志,革命入党,舒民于窘难之中。又果敢刚毅,好排难释纷,以故民多称之。不事浮屠,不语怪力乱神,尝从容谓余曰:“人死魂灭。吾百年后,毋厚葬,毋超度。若死而有灵,以吾平生所为,无一愧于心负于天,神鬼安奈我何?若死而无灵,祈神佞佛,徒糜财物,亦与亡者无益。吾死之日,趣行火化,然后素衣深穴,?诸汝母棺侧而已。所谓孝子,生当尽心乃尔!汝已老老,吾无憾矣。”大去之日,昼与乡邻博弈为戏,晚尝食粥两碗,菜一碟。方就寝,稍感不适,急送医,救之未及,溘然而逝。呜呼!生不愿求诸人,死亦不累及子孙,其持节自守若此。千里之外,余闻噩耗,悲恸摧割,如何可言!   先母年二十,归吾先君。时先大母祁氏寡居,昧目老迈,而姑叔幼?。先母上侍孀祖,下抚稚孤,事极谨孝;家有缓急,应对干练,游刃有余。先大母每称曰:“贤者吾子妇!天若有情,将嘉其儿孙繁衍、以祚吾门乎?”验之后日,卒如先大母之言。育有三子五女。长子曰文,次曰武,幼曰斌;女曰秀、美、英、芳、花。皆有后人,今后人又有后人。诗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其是之谓乎?先母礼佛甚笃,居常食素,日日供香,口念南无。慈悲爱人,及人老幼。邻人有急,济贫?委,如恐不及。吾每省亲,即趣吾治赀返故里,以赈宗之老且无依者。归,犹询之以所赡者,虑吾或有差池也。   先君先母信仰不同,性格各异,教子则一也。   吾为儿时,尝罹重疾,便血一月,几死者三。幸得老僧治。愈,心痴神木,吾父深忧之。四岁始能言,慵懒不肯学。先君不以我之体弱而稍贷,每日课之甚严,黎明习字,秉烛诵诗,虽溽暑严冬而不废。又于雕虫末技、棋牌游戏,悉听便之,谓其虽小道,为之犹贤乎己。今生也好书,笔耕不辍,又时或嬉而废寝,皆幼承庭训之故也。   尝忆庚子中,天灾人祸,饿殍遍地,民不聊生,邻家多有逃难乞食者。先母持家勤俭,精打细算,虽苦不堪言,绝不令子女受嗟来之食。尝谓人曰:“若乞食于人,吾儿志气尽矣!宁可饥毙,绝不为也。”丙子年,余少有进,宗亲尽以为荣,而母未尝有喜色。谓余曰:“此非汝之能也,乃汝祖好德,今始荫之。吾儿当正心守志,勤勉不怠,庶不欺父母殷殷之心。”   先母病困日甚,余昼夜不去侧。尝语余及诸弟曰:“死,人所不免,吾年过古稀,子孙绕膝,何忧之有?顾与汝等永诀,能不悲乎?”于是泣下数行。又谓我曰:“天若?吾,愿来生与汝重为母子,可乎?”余闻而恸绝,连呼:“可,可,可!”及亡之时,余旦夕哀号,水米不入口者累日。初,母体尚健,即预备周身之具,数招诸子训饬之。弥留之际,交嘱后事,指挥若定,又命具棺而殓之。既没之日,知与不知,四乡临哭者不绝于门,盖吾母“小善人”之名已布在民间、传诸众口矣!   先君之介节嘉言,先母之慈怀懿行,非文所能尽道。惟泯而不传,不孝益深,故略述一二,以慰先人,以安我心。铭曰:   维我尊堂,生于中荒。功名否显,令德隆昌。母行柔仁,父秉贞刚。贫贱不移,特立昭彰。言传身教,育子有方。百年之后,名垂宗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安化职业中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