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模式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我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认识,交通变革助力经济发展,当今中国社会变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txt,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pdf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认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改革开放后的这需要用辩证思维科学分析和应对。
一、现在中国的生态和环保都亮起了红灯,今年的雾霾天气就是明显信号。GDP的高速创新驱动和体
,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我们
二、几届有些政绩驱动有些中国经济增长由两位数高速增长变为一位数的中速增长,是理性回归,健康调整的过程,今后将会常态化,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现在不少人
增大转方式调结构的操作空间和回旋余地,
今后要从国情和省情出发,农业发展要提倡再工业化,走现代化大农业之路;工业增长要提倡再信息化,开创智能制造新时代;深化改革要提倡再市场化,营造发展新红利;扩大内需要提倡再城镇化,激活消费拉动增长,全面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毕竞悦:从东北和浙江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出路
腾讯思享会毕竞悦
[摘要]中国的重工业因粗放型增长而受到诟病,未来重工业的发展应注重科技支撑,走资源优化配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提高环保等国家标准,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作者:毕竞悦(神华研究院战略研究人员)东北与浙江代表了中国两种典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前者以国企、重工业为主;后者以民营企业、轻工业为主。现在,这两种模式都面临着困境。 东北地区简图一、“笨重”的东北近一段时间来,东北的困境引起了各方关注。实际上,东北也曾经辉煌。1949年以前,东北的城市化就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遥遥领先全国。东北的城市的基本形态,形成于1949年之前的几十年时间。建国后,东北更是不断地为全国各地输血。然而,东北的工业化道路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东北的重工业在解放前就有所发展,今天在东北还随处可见当年日本人留下的建筑,一些工业企业也是延续了当年日据时期的企业。但是日本对东北的统治并非采取自由资本主义模式,而是采取战时经济-政治体制。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政治体制则是对战时体制的延续,依靠对农业和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实行不等价交换来实现工业化的原始积累。西方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具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上实现现代转型的。而中国的现代化并非原发的,而是对西方炮火的回应。在英国,实际上城市化的进程从16世纪就开始了,一直呈现出城市化率逐渐增长的趋势。到1800年左右,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27.5%,还有一些农村人口不是从事农业劳动,就像我们的农民工一样,身份没有城市化,但是从事的劳动是城市化的。而中国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市人口才是百分之二十多。英国的城市化发展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但中国历史上则不是,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常常受到改朝换代的影响,城市化率有时还出现了下降趋势。在农业国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建国,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特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难以自发地产生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因而,中国所采取的集权化工业化模式有利于迅速打破中国传统的以农村为主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化改造。同时有利于集中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从而帮助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现实的、便捷的途径。但这种模式的劣势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僵化。改革开放后,东北的衰落固然与资源逐渐枯竭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原因。东北基本按照计划模式建立起了以城市为主的社会系统,村落宗族结构被破坏得更彻底。许多人都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工作,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较好,传统的大家族结构已经不复存在。在“单位”的社会职能逐渐剥离、许多国有企业破产后,大部分人作为个体被推向社会。今天,在东北的一些城市,可以看到商铺林立的景象,其中以饭店居多,但是东北却缺少浙江那种成规模的家族式的制造企业。二、“超轻”的江南东北的体制存在问题,而中国另一种发展模式的代表——浙江的经济在几年前就遭遇了滑铁卢,企业海外订单量急速下降,营业额大幅缩减,许多企业陷入债务困境。实际上,中国浙江的模式与中国江南的传统一脉相承,都是以轻工业带动地方经济,同样需要经过现代化的改造升级。清华大学李伯重教授在《江南的早期工业化()》一书中认为,明清江南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体现为“超轻结构”,即以轻工业为主,江南工业发展的最佳企业形式是独立经营的手工小作坊。几百年过去了,以浙江省为例,我们看到,今天其工业也体现出了类似的特点。 浙江省简图改革开放后,中国民间的经济活力被激发,浙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大量的乡镇私营企业。浙江有多个产业居于全国前列,这些优势产业包括: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与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传统产业,而没有采矿冶金等重化工业,即使是机械制造业,也一般是为纺织等日用品行业提供机械,而非重工机械。浙江的优势产业是我国“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模式之下的产物,往往以一个乡镇或几个乡镇为聚集地生产相同或相近的产品,形成了“专业市场+家庭工场”为主的浙江模式。也就是以专业市场为依托,把成千上万个家庭工场组织起来,形成“小企业、大市场”的经营局面,使专业市场与家庭工场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因而浙江的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4年,浙江共有企业法人1080455家,其中,私人控股企业1018210家,占94.2%,而东北的辽宁省的这个比例是84.2%。根据《中国省市经济发展年鉴(2014)》,2013年,浙江每个企业平均有182人,而辽宁的这个数字是232人。可见,浙江的私营企业更多,而企业规模更小。浙江的产业模式的优势体现在,对企业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容易在短时间内很快发展起来,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劣势在于产品多数档次不高,模仿多于创新,技术含量低,低质低价,产业的可持续性较差。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浙江的产业优势正在削弱。 浙江永康五金博览会浙江今天的许多优势产业都有历史延续性。例如,著名的永康五金产业。永康是闻名全国的“五金之乡”和“百工之乡”,五金手工业源远流长。从宋代起,就有许多永康铁匠、铜匠、锡匠等五金匠人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在传统农耕时代,就奠下了五金手工业的产业基础。至新中国成立之初,永康每年外出“行担”的手艺人就有四万余众,从业人员差不多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永康的能工巧匠素以人多艺精著称于世,工匠们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薪火不绝。可以说,改革开放后,浙江的飞速发展是有历史基因的。然而,历史因素也限制了浙江的进一步发展。浙江的煤炭有色矿产资源匮乏,而棉花、蚕丝等原料丰富,这是浙江“超轻”发展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原因。建国后,浙江的工业化进度较慢,相应地,城市化进度也较慢,因而传统的村落宗族结构一定程度上保存下来。这种社会结构是浙江家族企业生长的基础,但是也蕴藏着问题。浙江很难出现重化工业化。当然,中国并非所有地方都要成为重工业基地,但是浙江要想实现产业升级,亦需要企业组织模式的升级,超越于家族企业。中国的产业升级向何处去?江南与东北的天上人间,不禁让人感到马克思的一段话非常贴切:“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所以生产力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这种生产方式的“路径依赖”发展到今天,呈现为:一方面是计划式的、以国企为主支撑的重工业正陷入产能过剩、发展乏力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是市场式的、以家族为主维系的轻工业优势正在消退、发展遭遇瓶颈,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去向何方?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重工业的衰退更为严重。截止2015年11月,中国PPI同比跌5.9%,其中轻工业跌1.3%,重工业跌7.7%。煤炭、油气、铁矿石开采、钢铁和石化五个行业PPI平均为-20%。重工业是现代社会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大国的发展都经历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的完成往往以工业重型化为标志。如果重工业的这种衰退趋势继续下去,会严重削弱中国的综合实力,一个大国不可能仅依靠生产小商品而运转起来。中国不能忽视重工业的发展。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相比,重工业以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因而,要想实现重工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需要改革资本市场,创新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让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中国的重工业因粗放型增长而受到诟病,未来重工业的发展应注重科技支撑,走资源优化配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提高环保等国家标准,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也不能偏废轻工业。轻工业应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生产具有高附加值、差异化的产品为主,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但是目前许多轻工业企业规模小,融资难,不利于技术进步。不过我们在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到一个可喜的情况,2014年浙江省有社会团体19556个,而辽宁只有9381个。这说明,随着民间经济的发展,浙江的市民社会逐渐成熟,这将是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一个健康的融资体制的建立都至关重要。中国的银行大多为国有,传统的信贷对象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这使得众多其他需要贷款的公司和项目很难获取资金。一旦中央政府收紧信贷,则大量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项目首当其冲,沦为打压对象。当年浙江出现的民间借贷模式已经被“老板跑路”所取代。近期的债券违约潮更是致使多家投资公司、“影子银行”倒闭。这些违约给其他潜在借款人带来了融资困难,并推升了信贷成本。根据媒体统计,在4月的头两周里,至少18笔债券发行被取消,总价值达到178亿元人民币。此前在3月份已有62笔债券发行被取消,总价值达到448亿元人民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城市化的动力不足。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化进程缓慢,对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就显得薄弱,对区域经济辐射力就会不强,从而导致产业升级不快,工业化的发展受到影响。推动城市化,需要促进包括土地、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中国历史上无法自发地产生现代工业化,但并不代表这就是我们的宿命。改革的出路关键在于完善的市场机制、充沛的社会活力、健全的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体制。(本文作者:毕竞悦,原标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瓶颈》。微信版编辑:李大白、张宁;文中图片皆系编者所加;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的学术观点,与所供职单位无关。本文系腾讯思享会独家约稿,其它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作者简介毕竞悦,腾讯思享会专栏作者。有多年智库工作经历。现为神华研究院战略研究人员。曾任《改革内参》执行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学术兴趣为宪法理论、能源与环境政策、公法与规制。出版译著《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文集》《大宪章》《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等十本。欢迎关注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悦微知著”,ID:jingyuebi。悦读人生,见微知著。关注经济运营背后的制度逻辑,期许法治市场经济。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添加订阅。栏目简介 厚重、深远、兼容,秉持专业主义标准,汇集精英独到见解,让深刻平易近人。腾讯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其它媒体不得转载。欢迎朋友们转发至个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关注我们,可在微信里搜索ThinkerBig添加公众号,或通过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订阅。微信公众号已开放置顶功能,欢迎您在本号设置页面里打开置顶开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fredal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谈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大家基本都认同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比2008年金融风暴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大,又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大部分人都显得十分迷茫,而对于未来中国经济会走向一个怎样的方向,却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的态度变得异常明朗,居然会有人认为我们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赶超美国!我不知道持有这种论调的人真正是基于自己对外界的一无所知,还是认识到残酷的现实后不得不通过臆想来安慰一下自己可怜的自卑情结。在这里,我很想问这些人一个问题:中国人,你知道自己跟世界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吗?不管你对中国未来的自信源自何种原因,我劝你走出国门看一看吧,不要像癞蛤蟆一样整天坐井观天地唧唧歪歪,走到现实生活中去看一看,亲身体验一下,外面,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同于你的臆想,不同于你的猜测。
  当然,我也很乐意提供一些资料来使你清醒。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它的国际地位是挂钩的,其他国家对你的认可,可以从签证政策中窥见一斑。中国公民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访问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几乎都要签证!就算总是不被我们看好的邻居,自认为我们高他们一等的东南亚诸国同样需要持签证才能访问他们的国家。
  我们也可以拿最强大的、最引以为傲的制造业与世界做一番比较。我不知道这种骄傲从何而来,在世界倡导发展高科技和环保经济的时候,中国在国际分工中被安排了最脏最累工时最长的加工生产环节非但不让国人感到悲哀,反而还认为中国取代了日不落帝国昔日的“世界工厂”地位是一种荣幸,我们拿21世纪跟19世纪做比较,难道没人觉得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吗?好,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个,工厂总是需要有人来做的,那看看我们做的怎么样。Made in Thailand, Made in Malaysia等等几乎Made in any country在国际贸易中都是比Made in China贵得多的招牌!而讽刺的是,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工人工作的时间更长,工资更低。这就是我们制造业的现状。
  谈到个人的经济状况,我更感到羞于比较,中国现在至少有60%以上的公民过着每天消费不足2美元的生活,印度尼西亚在20多年前曾是这种情况。
  我们姑且不讨论中国即将面临一场怎样的经济危机,危机的影响有多长时间,就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你凭什么得出结论,中国会赶超美国呢?
  是因为GDP吗?好的,让我们看看GDP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不记得我们的工资已经有多少年没改变过了,我们的收入似乎永远都保持固定不变,但可笑的是,我们可怜的靠省吃俭用节约出来的一点储蓄却在一天天缩水,一百块钱可以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真抱歉我完全想不出一个正面的国民生产总值对于百姓个人有益的例子。
  而实际上,对于GDP的本质,John Perkins(《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作者)已经有了最真实的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最终只是让少部分人,比如拥有一家公共设施公司的人受益,而其他的民众则会背上沉重的债务。的确,这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提高了,财富也确实是增长了,但是财富只会聚集到少数人手里,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然而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
  所以,中国这些年所谓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受益人群你明白是谁了吗?这与我们普通老百姓完全没有关系!
  而美国,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国家,经济发展追求的是全民富裕,其实,并不只有美国是这样,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在追求GDP增长的时候,优先考虑的还是民生问题,这就是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别说超越美国,我想我们可能很快就被我们的邻居远远地抛弃。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财富的艰难积累和畸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弊端,大家的评价各不相同,赞扬和批评的都有不少人在,我个人倾向于后者——改革开放时确立的经济发展模式绑架了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这是一个大的课题,我将分3节说明。       1.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融资渠道决定了后来的经济结构    就像财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表现一样,经济的发展也是依靠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来完成的。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在经历了毛泽东执政时期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文化运动之后,国内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在经历了长年的压抑之后集中爆发出来,其表现主要以经济方面最为严重:以1978年为例,尽管国民生产总值(即我们耳熟能详最为当今政府所津津乐道的GDP)高达3624亿元,自1965年以来年均递增率达到6.8%,但广大普通百姓的生活却非常贫困(这与我们今天的情况多么相似!),而且财政赤字也非常严重(抱歉,无法提供具体数字),中国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由此引发了中国共产党上台后遭遇的最为严重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在这种经济,政治,文化都遭遇巨大危机的生死存亡时机,改革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如果它不主动发生,也必将被动进行)。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不管执政党情愿与否,改革最终还是发生了。  那么改革究竟要怎样改变和革新才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呢?  不管是在任何地方的任何时候,人最关心的问题首先就是衣食,这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要素,而要得到这些物资,就离不开经济生活。而在计划经济的荒谬年代,执政者完全无视市场的供需关系,居然用政治手段强制分配,好像人的饥渴也可以由执政者掌控一样。新的国家领导人上台以后,立刻将改革的重点瞄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一个与毛泽东执政时期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与计划经济呆板的配给制完全不同的是,市场经济表现为活跃繁荣的商业活动。商业活动是以充足的流动资金做支撑的,而经历了大炼钢铁、大跃进、大锅饭、文化大革命这些“大”运动之后,国民财富几乎被洗劫一空,而配给制发行的票据又几乎驱逐了人民币,在配给制结束后政府又没有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老百姓已经被折腾地筋疲力尽,谁还有多余的资金来帮助国家发展经济呢?  改革开放为日后的经济发展遭遇另一个瓶颈埋下了第一个伏笔——融资问题。  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往往先从农业开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如此。粮食是人类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最必要物质,没有了粮食,人类便不会存在,更谈不上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任何文明。人们对土地进行改良之后,土地的剩余生产物多了,就可以更多地进行商品交换,交易的繁荣带来了技术的改良,技术的改良促进了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这种发展模式也是最科学的,它保证了一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们财富都在增长,传统的英国是这样,新生的美国同样如此(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第一大制造业强国,但很少有人提及,美国首先是第一大农业出口国,很多农作物的生产量同样位居世界第一)。  与王朝时期的中国重农政策不同的是,共和国时期的中国发展经济时非但没有重农,反而还似乎淡漠了农业。毛泽东时期注重的是重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和工业在GDP中的比例是1:7,工业在GDP中的比例只有10%,到了1957年,这个比例变成了1:3和20%,到了1978年这个比例已经变成了2:1和40%。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更是确立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制度(虽然最初的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确立了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当然,不能不说,依靠农业的发展来缓慢积累财富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不符合当时迫切需要经济复苏的要求,但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也没看到政府推出任何有利于发展农业的政策(近几年才免除了农业税)。  而至于中国的工业,在1958年完成“三大改造”后,公有制经济占据了9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这是利用国家权力对私人财富进行赤裸裸洗劫的最生动例子)。私人企业几乎全军覆灭,而国营企业又效益低下,改革开放以前,依靠工业积累财富几乎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从上面我们看出,无论是从事农业还是工业,中国普通老百姓都是一贫如洗,只有执政者手中控制着这个国家的所有财富,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国家忽然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这就像在财富极端两极分化的时候,国家忽然从土地国有制变为土地私有制,这必将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夺地地主与失地农民生活将更趋向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15-19世纪欧洲的圈地运动以及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规模土地兼并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改革开放大踏步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市场建立的融资需要,以及弥补国内资金的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既然国内缺乏资金,政府只能依靠向外国贷款,以及寻求外国资金来华创办企业,中国主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债务国(美国是怎样把地球上的一个个发展国家变为自己的债务国进而使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处处受制于自己的例子大家以及很熟悉了吧?)。外国财团携带中国最迫切需要的自己来到我们的国家,以低的可怜的成本生产制造符合他们国家市场的产品,而中国连谈判的筹码都没有。  十五世纪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将世界各个角落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外贸易空前活跃,这使得某些国家只需承担一个完成产业链中的某个具体环节就可以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当然,这种经济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国家的一切商业活动必将处处受制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面前,没有强大的内需做后盾的单纯依靠外贸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显得如此弱不禁风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中国的国家还是控制了一定的财富,国企的地位并没有被外资夺走,这注定了中国财富金字塔的顶端必将由外资和国企构成。普通百姓的财富一直都是靠节俭积累出来的。因为在财富分配的最开始阶段,他们就是被剥削者。
  中国现在至少有60%以上的公民过着每天消费不足2美元的生活,  =====================================  惭愧,我是...
  在这个把人当驴养的国家。
  中国现在正在改变策略,超越美国不可能,但是军事实力能到老三位置也就可以了,何况现在还差的远。人均生活水平没法跟老外比,能够吃饱穿暖有房住(不一定是商品房)看的起病就很牛了。我一朋友说看着现在发展了,其实民生在倒退,毛时代虽然你没钱,但你个人不用愁,医疗上学住房等很多福利高,现在你有俩钱一场意外(有病、上学买房、子女工作、结婚)把你打到解放前!
  感谢各位的支持,不过我还没写完,请先不要插楼,谢谢!
  2.“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将赤裸裸的财富不均合法化的畸形政策      这一直是一个让西方学者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中国人怎么就这么容易接受了这种赤裸裸掠夺他们财富的政策?  其实这也是始终让我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在此我想先插一个题外话。前几天的时候我去贵州旅行了十几天。谈到贵州,我想大家对这个省份的印象多半的贫穷,没错,贵州的确相对贫穷,即便是省会贵阳,你都很难发现一台欧系车。但我去到贵州后,最让我惊讶的并不是这里的贫穷,而是信息的闭塞。当整个广州都在讨论通货膨胀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好像生活在一个完全与通胀没有关系的世界里:没人关心物价怎么涨(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我在去织金洞的车上,遇到一位当地的市民,他恰好是在景区工作,我问他通货膨胀这么高,会不会对旅游造成影响。这位朋友摇了摇头,反问我通货膨胀是什么,我简单做了解释,他想了想,摇摇头说:“好像没有。”山岭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也阻碍了人们的思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十分有限,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任何观点几乎都能接受:只有你说得有道理,他们就相信你,说服他们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从贵州回来之后,再想到这个问题,我忽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闭关锁国的中国人长期生活在***自大的自负中,对外界的思想一概抵触,至今还把两千多年前的思想论著奉为圣经,真不敢想象,如果现在一个欧洲人还在谈论亚里士多德或者柏拉图,现在的欧洲会是什么样子。固步自封在本国文化中的中国人的思想几乎纯白如纸,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非常单纯,这很容易被利用,被说服,在给他们描绘了一幅“先富带动后富”的美好空中楼阁后,他们想都不想就毫不犹豫地相信了政府的承诺。  我们姑且不去评价人的自私和贪婪,但从这一经济政策上来看,这一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先不要说中国,就以最为团结著称的日耳曼民族德国人来说,至今西德与东德的差距明显得还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德国政府一直都在做很多努力,但两部分发展的根本不平衡使得共同富裕这一美好愿望很难实现,那么你能指望一向喜欢窝里斗的中国人先富带动后富吗?这一政策的不合理性在于:它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去帮助另一部分人。而历史上有哪个既得利益者愿意牺牲自己的财富去帮助别人呢?即便是慈善家恐怕最多也只愿意捐献九牛一毛。然而,这个单纯的民族却接受了这种理论,认为先富带动后富的美好愿望是可以实现的,他们甘愿看到有些人坐在空调房里享受着家庭影院,而自己却在干旱的土地上为明天的晚餐而发愁(上帝啊,这是什么逻辑!)。  并且,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财富不均表现在方方面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同一地区中一线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发展不均衡,同一城市中不同阶层收入的严重两极化……  这种不均衡所引起的蝴蝶效应成了我们今天社会问题的最主要来源:最让大家深恶痛绝的户籍制度,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存在严格苛刻的户籍制度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所有的来自“后富”一族的人都会跑到“先富”阶层的人的聚居区,这样整个中国的人口全都爆炸性地集中在一两个城市,这恐怕是一件极为恐怖的事!  一线城市的管理难题。一提起广州,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这一点我非常同意。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的经济发展在中国内地来说是最为繁荣的,这吸引了大批的外来打工者,众多外来人口涌入广州,就业,住宿,衣食,交通,医疗,生活垃圾排放等等等等问题都由广州代替外来人员的家乡打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量,于是出现了世界罕见的春运难题,不堪重负的公交地铁,以及盗窃,抢劫等等社会问题。  二三线城市的公共设施配套问题。因为优先发展区都给了一线城市,资源,人才都离开了小城镇,这里的地方政府便没有足够支持公共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的财政收入,所以很多地方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都很不健全,比如学校,医院,还有软性的师资力量等等等等。  候鸟一般的人口大迁徙。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年初的时候背井离乡纷纷前往北上广深,年末的时候再重归故里,但这种迁徙同样引起了不少连锁反应,比如留守儿童问题。  ……  如果要逐条列举这项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讲完,但这种赤裸裸才将一部分人手中的财富强行分配给既得利益者的政策终究还是被接受了,并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这就好像一个面容威严的武士对一个农夫说:“请你把你手中的金钱交给资本家!”然后这个农夫居然想都不想就照做了一样。
  @伦敦街头的流浪猫
21:57:00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谈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大家基本都认同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比2008年金融风暴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大,又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大部分人都显得十分迷茫,而对于未来中国经济会走向一个怎样的方向,却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的态度变得异常明朗,居然会有人认为我们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赶超美国!我不知道持有这种论调的人真...........  -----------------------------  找到了贫富不均的根源  
  ding猫一个
  我看到写出路,只看到写中国经济的问题,就没人写写中国经济会怎么发展,怎么解救这些问题的吗?
  @壹抹晴天  09:15:17    ding猫一个  -----------------------------  喵~~谢谢晴天~~看到你好亲切,不过你怎么多了两抹红?
  好吧,楼主你赢了,注册几年来第一次发帖,给你了,因为咱俩想到一起去了,准备出去做博后看情况是否回来...
  @伦敦街头的流浪猫 楼主,是不是我们杞人忧天了?当我们在天涯论坛上忧国忧民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官员该怎么样还是怎样,衣服、粮油、住房、医疗还是一样的涨,很多不理解、不知道的大批p民还是继续他们的生活,农民工工资还是比我高几倍,他们挣钱回家照样过上好日子,很矛盾的问题!
  有人认为我们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赶超美国!  这个我绝对不信,要是说  有人认为我们伟大的档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灭完!  这我倒是相信!
  同意其中部分观点
  严重关切,,,哎,说句真话都这么困难,杯具啊
  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潜力大了
  @shang67  22:09:50    中国现在至少有60%以上的公民过着每天消费不足2美元的生活,  =====================================  惭愧,我是...  -----------------------------  我也是,每天花费2+8.8+5 ,三餐
  ........消费天天涨 收入月月平
  LZ确实傻逼,很幼稚
  @evange  14:53:59    支持猫    但是关于题目的部分,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还是没有提及,希望回头能继续写  -----------------------------  谢谢evange!  是的,我主要想写的就是出路呢,接下来会把重点放在这里,但要先认清了问题才能看到解决办法,是吗?
  楼主洋洋千言,不如说“未来我的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是这个意思吧?你头脑昏昏,不意味着别人都跟你一样。既然如此,就不要动不动中国长中国短,把你自己打理好。    实际情况,路子有千条万条,发财的路子多了去,谁会把现成的端到你的面前?  除了骗子,还是骗子。
  %60%吃饭费用在2美元以下我信。但是如果说是所有花费那就远远不止了,光说房租,在一线城市人均月花费至少得1仟吧,(真是没见过能租到77元廉租房的牛人。)不算别的,光房租花费日均都在6美元以上。
  @huyiice  10:50:17    我看到写出路,只看到写中国经济的问题,就没人写写中国经济会怎么发展,怎么解救这些问题的吗?   -----------------------------  做“烂”到底。
  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一百个人有超过一百种想法,但真正能够贴近事物原本性质的,寥寥。即使如此,很多人的很多看法也是值得我们留意、注意、在意的。跟经历有关,与环境分不开,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围绕着动物般的生存,我们很有需求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几十年上百年,说是尘土也好,说是芸芸众生也罢,就如细胞,一个个组成,一代代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有想法,作记录,便形成了历史,每个人的历史,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缤纷。  未来,是永远在我们难以确认的前面的,至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跟我们的判断吻合,能不能很好的指导我们在今天作出最恰当的选择或行动,都是个未知数,未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到跟前,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会走形,会失偏,甚至面目全非,但正是这样的不可确认,才让我们有所敬畏,有所寄托..........
  没有前途的国家
  一大堆所谓的专家,说些误国误民的话,是时候清君侧~\(≧▽≦)/~啦啦啦~~~
    很切实  一针见血    很多因制度和不断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很多执政者是很明白的    但我们生活在执政者之间的政治博弈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博弈 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中 受很儒家糟粕文化影响的社会中    除非经历类似于文艺复兴和社会矛盾不可调和产生的战争  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亦或比现在更糟糕    
  等待更新
  等待更新
  很实际,很真实,中国现在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首当其冲的是腐败,虽然近几年政府的确是对腐败监管得更严的了,但是查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查出来也只是随便了事。除了腐败,食品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物价房价高涨,劳动力低廉问题,政府与民意的背离,如果政府不好好处理这些问题,反而一拖再拖,粉饰太平,掩耳盗铃,那么,到发生经济灾难或者事变的时候就迟了。  想到现在的中国环境,我打算以后赚到钱就移民算了,在这里生不起,生多一个小孩子都罚30万,读书读不起,住不起,吃不起,死不起,有钱还留这里干什么。不是我不爱国,而且给了国家的爱,它缺给了我失望。    现在的中国,需要一场变革....变革者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3.架在国民经济脖子上的刀     尽管生存环节依然艰难,但较之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国际政策终究还是开放了许多,尤其是几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更吸引了一大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前往打拼,那个时候,新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众多的“理想主义者们”,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最为活跃的发展阶段,原本处于财富分配链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们通过自己的不断节俭,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勇敢聪明,从一个个普通打工者成长为一个个企业家,并涌现了一批时代的代言人。  但不幸的是,共和制的新中国并没有比以前的任何时代开明多少,当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刚刚脱离贫困迈入温饱的时候,一把把锋利的刀却陆续架在了刚刚开始发展的脆弱的国民经济的脖子上。  地方政府步入土地财政的根源——分税制改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近十年的发展,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然而,在当时包税制的政策下,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却显得与此不相对称,而支出却逐年递增,甚至还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中央政府不惜以各种基金的名义两次向地方政府借款,但这笔借款却有去无还,中央政府公开表示不会偿还。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怪现象: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是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但现在地方政府的财力已经明显凌驾于中央政府之上,这让国家领导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如何改变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现状,成为党中央最为迫切的任务,分税制改革就此诞生,在强硬派朱镕基的领导下,这项政策终于在1994年开始实行。(有趣的是,国企和央企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改革实行后,尽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但财政赤字并未改善。)  而且,这项体系本身就存在诸多的问题。  1.不公平。城乡税负不公平,内外资税负水平的不公平。  2.再分配功能较弱。区域间的再分配不公平,社会保障功能弱化。  3.部分财政支出责任不清。  4.国内企业赋税严重,而出口骗税欠税问题太多。  5.反周期财政政策的长期化。  从此,中央开始强行掠夺地方财富,地方政府只能从鱼肉百姓身上得到补偿,分税制改革之后,新的社会问题开始产生,社会矛盾激化。  失去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源,而政府职责并未减少,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其他可以满足各项工作开支的收入来源,作为地方政府唯一可以掌控的最重要资源,土地财政被推倒风口的浪尖上,而百姓的生活从此苦不堪言。高价拍卖土地,暴利拆迁这些不法的合法行为层出不穷,为了取得高昂的土地拍卖费用,政府不管土地规划的需要,而将土地卖给不是最合理的开发商,民众负担日趋加重,贫富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并产生了M型社会。与此同时,企业的生存环境也严重恶化。  当整个社会的财富在高速增长的时候,政府本应发挥的职能却显得完全跟不上节奏,福利制度就是如此,尤其是在通货膨胀异常严重的今天,百姓对此颇有怨言。想想看,福利工程是地方政府的职责,而大部分税收却被中央政府抽走,在这样的制度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怎么可能不困难呢?这只是分税制改革间接造成的社会问题之一。
  等待更新  mark
  好文!明白人!不是没希望,能做栋梁的多如牛毛。要有公平的制度、民主的架构,才是民众受益的保障!
  猫兄高见,一早起来看到此文,思考量多呀。  
记得从小就被教育要有集体主义精神。长大了,学多见多,就知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说,越是所谓集体主/义的国家,说明国民的整体素质越低。“集体主/义”正是劣质文化的结果。国民素质不高,个人思考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比较弱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的劣势。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除了民国时期的短暂时间外,主要都是在强化皇/权,压抑人/性,让整个社会民众处于思想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状态,导致民众的整体素质极低。 只要看看现在的中小企业老板的学历、技术能力、对音乐、美术、电影戏剧的理解能力,以及每年读多少本经典著作,并且用这些指标对中小企业老板进行打分筛选,中国企业的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能够符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知识与素质型的企业老板,在中国的中小企业中接近零。 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每10000家中小企业中,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能连1家都不到。 因为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高价竞争的能力),所以中国的国家经济也缺乏国际竞争力,当全球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就会面临经济崩/溃瓦解的状况。         另外,中国还有一个最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特点:流/民社会。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像中国人这样,间歇性出现大规模流民群体。 古代的游牧部落,人们为了寻找水草更加丰美的地方,主动进行目的明确的迁徙,增强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 而中国的流民,则经常是离开土地肥沃的地区,被动进行迁徙。 西晋被灭、唐末、元末、明末等时代,大量人口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成为无家无业无着落的流民背井离乡,毫无目的地流动找饭吃。在局部地区,这样流民行为更多,比如说山西人走西口、山东人“闯关东”,都是典型的例子。 每一次大规模的流民群体的形成,都意味着整个社会系统的巨大破坏。 中国古代流民社会的形成,主要是权贵阶层通过大量吞并农民的土地,让大量农民变得“一贫如洗”,然后走上乞讨求生的道路。 这些权/贵阶层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惜让整个社会的普通民众变成赤贫的流民。 而赤贫的流民反过头来成为流寇,再摧垮权贵阶层的利益系统,将整个社会“推倒重来”。 不论是最初的流民还是后来被摧垮的社会,都意味着人们需要经历巨大的精神痛苦与绝望,经过物质的大规模毁坏,经历人口数量的大倒退。 然后,在人口数量恢复的时候,则意味着人口素质的大倒退。 最近二十年,大规模的民工潮是“流民社会”最新版本的关键表现点。 因为有了出口加工业,所以大量农民工仍然有生存的出路,看上去跟过去历朝历代的状况不同。 但是,民工潮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的大倒退,与过去的朝代的特点非常相似。       
  @水岸豪庭  17:43:13    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一百个人有超过一百种想法,但真正能够贴近事物原本性质的,寥寥。即使如此,很多人的很多看法也是值得我们留意、注意、在意的。跟经历有关,与环境分不开,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围绕着动物般的生存,我们很有需求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几十年上百年,说是尘土也好,说是芸芸众生也罢,就如细胞,一个个组成,一代代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有想法,作记录,便形成了历史,每个人的历史,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缤.....  -----------------------------  你的理论很好,但这好像是一个哲学课题?
  @思行者无域  22:43:17        很切实    一针见血        很多因制度和不断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  是的,这也是一直以来让我苦苦思考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也曾这样认为,老百姓生活的贫穷使得他们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而现行的经济体制又不可能使普通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这只能造成恶性循环,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在这个问题上不知思考了多长时间,后来才如梦初醒,没有一场彻彻底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没有与世界接轨,我们怎么可能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国家呢?如果与欧洲的发展史做一番比较的话,中国一直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而且,中国的“中世纪”更为漫长,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
  @小王子的面包  23:32:48    很实际,很真实,中国现在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首当其冲的是腐败,虽然近几年政府的确是对腐败监管得更严的了,但是查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查出来也只是随便了事。除了腐败,食品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物价房价高涨,劳动力低廉问题,政府与民意的背离,如果政府不好好处理这些问题,反而一拖再拖,粉饰太平,掩耳盗铃,那么,到发生经济灾难或者事变的时候就迟了。    想到现在的中国环境,我打算以后赚到钱就.....  -----------------------------  国与政是不同的,并不是国人不爱国,只是不爱“政”而已……
  @jjyy474  09:49:10    猫兄高见,一早起来看到此文,思考量多呀。         记得从小就被教育要有集体主义精神。长大了,学多见多,就知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说,越是所谓集体主/义的国家,说明国民的整体素质越低。“集体主/义”正是劣质文化的结果。国民素质不高,个人思考能力和生存能力都比较弱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的劣势。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除了民国时期的短暂时间外,主要都是在强化皇...........  -----------------------------  对集体主义不是很了解,很欣赏你的“流民”观点,多多交流!
  楼主说的都是正确的。但是古来帝王之术,却又不是这么简单的事,而且楼主也无须说祖宗的东西不好,古人寥寥几千字,早已经把宇宙真理说尽了,楼主想必还不懂大道,所以才这么批评。
  平台就这么大,在发展能发展到哪里去。
.....走一个
  其实外人都知道 咱们死翘翘了 但是在神圣的光辉下
我们认为自己是最牛BD
  抱歉,因为时间匆忙,所以上一节并没有完全讲完,我将再做一个小补充。    我们今天最为痛恨的就是高房价,我们先后骂了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认为是他们把我们的生活推向了水深火热的深渊。但正是由于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才使得我们今天的房价是完全不受市场价值规律的约束!而且,只要它存在一天,就不可能人为地主动刺破房产泡沫(这就是中国经济不可能软著陆的原因,只能寄希望于不堪重负的市场在各种重压下的大崩溃才有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当然,分税制改革带来的恶果远远不止这些,它带来的最致命的伤害在于将人民彻底赶到了政府的对立面!从各大媒体的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和政府似乎已经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甚至有些盲从者认为,国家的大政策还是好的,只是下面的地方政府没有执行好,比如依保障房为例,如果地方政府认真执行好这一目标,底层收入者的生活现状的确可以有很大的改善,然而,这项政策是以牺牲地方政府的利益为前提的,中央政府并不会提供任何帮助,这必然会导致唯有以土地财政来弥补收入空白的地方政府的殊死抵抗,所以这项任务执行的艰难也可想而知。  分税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已经是致命性的了,但这种伤害还远远没有结束,国企同样像一把利刃一样时刻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  我想我已经无需再说国企本来应该是做民企所不愿意做的项目,为民企的发展提供保障之类荒唐的毫无意义的话了(我自己都觉得这有多苍白和心虚),我们来看看这一头头猛兽究竟做了什么。  凭借国家政策的保护和先天的垄断地位,国企的产品本身就以比实际价格高的多的市场价格出售,普通百姓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远远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高昂代价!然而,这些巨人并没有就此放过我们,它们已经优先享有了一些资源,人才,税收政策等等民企永远无法企及的优惠政策,可惜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它们脏脏的胃口——近些年来疯狂的国退民进几乎要把民营企业逼上思路。  “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棵大果树的话,那么国企无疑是唯一的收获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网易的这篇报道。/special/reviews/reformation01.html  看到这一个个恃强凌弱的怪兽们,我不禁感叹,有这么多架在国民经济头上的刀,那么国民经济的出路在哪里啊?想来想去,我想不出现行政策中有哪一条是对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有利的,这简直又回到了西汉末期:百姓有千种死法,没有一条生路。呜呼,哀哉!民生何其艰!
  mark,学习之。
    火前留名
  好帖,有见地
  说点表面的东西:  Google花125亿美元收购手机巨头Motorola,主要钟情的是摩托罗拉移动技术专利。  见识了国外专利壁垒大棒有多大!  我国企业遭受国外的专利大棒时,就算是一个临时禁令,利用专利官司漫长的程序、昂贵的费用,拖入一场马拉松式的诉讼之中,使中国企业命运将充满变数。  怎样跳过跨国公司排斥,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专利壁垒,这个杀手锏?有可能性吗?  只有维持低端打工,问题不恶化就天谢地了.  
  当年社会也是到了火山口,老毛子隔屁了,中国才有机会改革开放,现在中国又到了火山的爆发点,阻止中国前进的阻力太大,太多,又要什么东西隔屁,才不会祸害中国呢?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再过20年,拿个凳子看大戏。
  先顶,LZ分析透彻。
  中国已经被绑架了,改革开放实则是ZB主义,是最大的传销。今国人深陷其中浑然不知。
  @shang67  22:09:50    中国现在至少有60%以上的公民过着每天消费不足2美元的生活,    =====================================    惭愧,我是...  -----------------------------  惭愧,我也是。。。
  ......
  继续……  我也看不到出路,希望高人指点,希望政府有高招。
  作者:祖国处在危急中 回复日期: 23:53:37            任何政权都有统治基础,这个基础是政权的拥护者,是政权的稳定器。比如,美国的统治基础就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中国这个政权的统治基础就是国字头这批人,具体来说就是官员和垄断国企职工。这批人是统治的基石,政权主要以满足他们的利益、赢得他们的支持为主要目的。所以,中国50%以上的财富都通过税费、垄断收入(企业垄断和土地垄断)、贿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公开的税收)流入他们的口袋。      把握好这点,能让我们对国家的政策看得更清楚。明白人都知道,中国的政策,有很多是只说不做,也有很多是只做不说,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是真的要做的,哪些只是说说而已?准则有一个,且只有一个:是否能增加构成统治基础这批人的利益,是否能获得构成统治基础这批人的认可。用这个标准来判断政府真实的政策走向,准确度远超新闻联播,出错的可能性可以认为接近0。有了这个判断准则做参照,很多想不通的问题一下子就能豁然开朗。比如,反腐败的雷声这么大,为什么又拒绝采纳在很多国家被证明非常有效的财产申报制度?三公消费嚷嚷几十年为什么愈演愈烈,而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推行起来却又那么的雷厉风行?      依据这个判断准则,我们还能对未来做出很多准确的预测。比如,政府会不会真的打压房价?答案是不会。2011专项治理公车消费是不是玩真的?答案是完全没有可能,如果你是向政府卖车的销售,继续去卖就行了,不用担心失业问题。户籍会开放吗?答案是不会。车船税是不是一定会强力推行?答案是毫无疑问。车船税有没有可能改燃油税?答案是没有可能。这个列表还可以列出很长很长。但你只要掌握了这个原则,就等于手握利刃,在政府政策判断和社会走向判断上无往而不利。      
  出路就是每天得回家吃饭!
  想到现在的中国环境,我打算以后做个有钱人,在这里生不起,生多一个小孩子都罚30万,读书读不起,住不起,吃不起,死不起,没钱还活着干什么。不是我不爱国,而且给了国家的爱,它缺给了我失望。        现在的中国,需要一场变革....变革者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mark LZ分析的有理,期待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下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