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栖霞寺佛顶骨舍利的佛顶骨舍利和陕西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是不是佛真身舍利,还是只是个炒作大局?

佛指骨舍利_百度百科
佛指骨舍利
骨舍利是指火化后的,其骨,其色白;发舍利,其色黑;,其色赤。因为象征着“遗教不灭”,并具有灵验性,佛陀舍利就成为佛门传世的圣物。佛教徒对于佛之舍利,存有难逢难遇之想,故愿意恭敬供养。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养舍利,即如同礼拜佛成道的、金刚宝座、行之足迹等,欲结下值佛闻法之因缘而速成菩提。作为的象征物,佛指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佛指骨舍利佛经和祖师对舍利的阐释
佛指骨舍利印光大师开示
言舍利者,系。此云身骨,亦云。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又雪岩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又有人刻板,板中出舍利者。又有绣佛绣经,针舍利者。又有死后烧之,舍利无数,门人皆得。有一远游未归,及归致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闲禅师焚化之日,天大起风,烟飞三四十里。烟所到处,皆有舍利。遂群收之。得四石馀。当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亿是精气神之所炼耳。
佛指骨舍利《央掘魔罗经》
尔时孙陀罗难陀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见央掘魔罗心生随喜。以偈叹言
善哉央掘魔 已修殊胜业
宜应方便求 如来妙色身
尔时央掘魔罗。以偈问言
世尊称叹汝 端政最第一
云何为世间 端政最殊特
何因得端政 时说决所疑
尔时孙陀罗难陀。以偈答言
澡手合十指 顶礼佛舍利
常供养病人 从是致端政
尔时央掘魔罗。复说偈言
佛身无筋骨 云何有舍利
如来离舍利 胜方便法身
如来不思议 未信令信乐
故以巧方便 示现有舍利
方便留舍利 是则诸佛法
世间从本来 供养梵自在
天子及天女 种种诸形像
以彼非归依 建立
若有诸众生 解知是方便
因此方便智 获致端政色
非如汝先说 妄想端政因
呜呼孙陀罗 不知妙色门
蚊蚋色具足 无知宜默然
《悲华经》记载
一旦佛法隐没、佛教灯火熄灭、法幢倒下时,愿我之舍利能倾到于人间乃至金刚大地之上;此世界缺乏珍宝,愿我之舍利能变成智慧蓝宝石,如火焰般明亮。
若依佛经记载判断是不是佛舍利不能从是不是人骨来判定,究竟来说佛身无舍利,方便留舍利。
佛指骨舍利起源
佛指骨舍利收藏塔
二千五百年前,在拘尸那揭城郊娑罗树下圆寂,遗体火化后共得8万4千颗,其中19份传入中土,并在东汉桓帝的资助下,在全国设立19座设立宝塔,其中最早设立的,也就是现今的法门寺内,则存有4枚佛指骨舍利。
由于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周武帝,和韩愈谏迎佛骨之后的唐武帝、,史称“三武一宗”,因此在中国的佛骨舍利在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不过为了避免佛指骨舍利遭到损毁,不少僧尼则是制作仿佛祖真身制造附属品,也就是所谓的“隐骨”。
佛指骨舍利形貌
1987年法门寺重建时,工程人员才从倾倒的寺庙底下,发现法门寺塔基地宫遗址,并在遗址中找到4枚佛指骨舍利,4枚佛指舍利,除第三个发现的微黄,质地似骨以外,其馀特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根据地宫志文碑称之为“影骨”,也就是仿佛祖真身灵骨而造的附属品。不过在佛教界来看,影骨也是圣骨,同是佛的。中国陕西法门寺地宫发现的佛指舍利[1]
,其中有佛的真身舍利“灵骨”一枚,同时出土的还有三枚“影骨”。真身舍利为释迦牟尼佛的一节中指骨。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和后代文献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称谓,但所指相同。
佛指骨舍利历史
佛指骨舍利形貌
史书记载,印度当年有两次大规模的佛舍利崇奉供养活动。一次是荼毗(即火化)后,等8国修塔供养释迦牟尼佛舍利。到了(当政于公元前3世纪)时期,他将8国供养的佛舍利重新收集起来,用八万四千个宝瓶盛舍利,放入八万四千个金银琉璃宝匣内。传说,法力无边的阿育王“役使鬼神,于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在世界各地修造起八万四千座塔”,史称,供养佛舍利。印度供养佛舍利,一是为了尊师敬亲,把释迦牟尼当做恩师来尊崇;再就是扩大佛教影响,避免各国纷争。而阿育王在印度统一之战中杀人如麻,后悔不已,于是“”,求助于佛教,造塔供养佛舍利以示信仰,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佛指骨舍利
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有《杂阿含经》、《般泥洹经》等经典记载着供养佛舍利的内容,在南京、洛阳等地也出现了多座供奉佛舍利的。到了隋代,推行佛教,模仿在神州大地上普建佛塔,使的崇奉走进鼎盛。在五年之前,法门寺佛舍利的描述状况是笼统且不明确的:最初,人们见到只是一块“方骨”,“或见如玉,光白映彻”。而显庆时已变成“形状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渐,内外光净……”而且逐渐出现了“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佛指骨一节”等确切的“佛指骨舍利”字样。
佛指骨舍利特征
佛指骨舍利
佛指舍利的形制,唐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为:“其舍利,开头如小指初骨,长寸二分,内空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文志》载:“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形状与道宣《感通录》和《志文碑》所记吻合。
另三枚为影骨。影骨即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先生赞颂说:“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佛指舍利[2]
用五重宝函包装。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锈迹斑斑,呈深褐色。当初此重铁函之外,还曾包裹着一层丝绸织物,因年代久远而朽坏殆尽,仅可从残片中识别出它原来的材质和纹样。第二重宝函紧套在第一重宝函之内的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45尊造像。第三重宝函是一银包角雕花檀香木函。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着。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棺盖雕刻普贤菩萨像。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内供奉的舍利是佛真身,为左手中指。指节颜色微黄,有裂纹和斑点。据发掘者介绍,刚刚出土时,灵骨因在液体中浸泡千年而使骨质松软,而且还有白色小霉点附在灵骨之上。
佛指骨舍利价值
佛指骨舍利出现,世界为之震动。著名学者认为这佛指骨舍利在13层宝塔下埋藏了千年,唐朝‘迎佛骨’的佛骨竟然还存在于宇宙间,它的重现让人肃然起敬。
研究员先生。作为长期研究佛教的学者,他参加了陕西省政府当年组织的法门寺文物评审会,并撰有专着《法门寺史略》。在这部写于近20年前的论着中,陈景富留下一个持续多年的疑问:“法门寺真身佛指骨舍利究竟从何处来?由谁瘗藏于此?是什么时候开始瘗藏的?诸如此类许多谜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个千古谜题,很多学者都想弄个明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生在一篇《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的序言中也提出,放置在地宫的佛指骨舍利是什么人怎样从遥远的送到法门寺的。陈景富翻遍史料典籍,试图探寻谜底。终于写出一篇13000字的研究论文《法门寺佛指骨舍利与玄奘大师的关系揭秘》。陈景富认为,是人们熟知的唐僧去西天取经时,请回了佛指骨舍利,并密藏于。因此,佛指骨舍利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和文物价值。
佛指骨舍利相关研究
法门寺地宫共藏有佛指骨舍利4枚,其中真身一枚,其余3枚是影骨。有人说这是三假。其实,佛教界认为,假也非假,影骨同为佛界灵物。
真身灵骨为乳黄色,出土时有白色霉点附着其上,有裂纹,有蜡质感,当时因液体浸泡千百年骨质发软不能触摸。灵骨之外的3枚影骨,均为玉质。由于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灭佛”运动,玉质影骨是为了保护真身佛指骨舍利特制的。晚唐时期的武宗曾敕令毁碎佛指骨舍利,但受命者只是毁了影骨,而将真正的灵骨密藏起来,到咸通年间才又重新在密道中找到。
从古至今,几乎无人怀疑佛指骨舍利的真实性。佛于公元前485年,这枚指骨历时近25个世纪,它能存在至今确实是个奇迹。
佛指骨舍利相关词条
佛指骨舍利
.光明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南京栖霞寺佛顶骨舍利_站内搜索_牛bb文章网
牛bb文章网为您推荐的南京栖霞寺佛顶骨舍利相关文章列表
世界唯一佛顶骨舍利露真容 将暂存南京栖霞寺 .cn 日08:16 南方日报恭迎佛舍利的队伍进入栖霞寺。感应舍利考古人员请出佛顶骨舍利后,移
http://www.niubb.net/a/408.html
佛顶骨舍利看着像“石头” 如何断真伪?感应舍利佛顶骨舍利今后何处安放?记者获悉,佛顶骨舍利只是暂时地安放在栖霞寺,今后将存放在哪里,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昨日,记者看到栖
http://www.niubb.net/a/494.html
佛顶骨舍利大典盛况10月27日,举世瞩目的佛门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真身舍利,从栖霞寺崇光塔内迎请至南京牛首山佛顶宫永久供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第十一世班禅大师等海内外高僧亮相
http://www.niubb.net/a/790.html您的位置: &
世界唯一佛顶骨舍利重光之路南京栖霞寺举行佛顶骨舍利赴港澳启程法会 - 佛弟子网&&&&&&&&&&&&&&&&&&&&&&&&&&&&&视频名字:南京栖霞寺举行佛顶骨舍利赴港澳启程法会& & & d出现错误代码请 &d页面空白不能播放请 &d网站QQ
&d在线播放地址:全集
视频下载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延伸观看:&&&&&&&&&&##&相关分类:
相关视频:&&√&&&&&&&&&&##&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上一部影片:世界唯一佛顶骨舍利露真容 将暂存南京栖霞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世界唯一佛顶骨舍利露真容 将暂存南京栖霞寺
恭迎佛舍利的队伍进入栖霞寺。 感应舍利 考古人员请出佛顶骨舍利后,移至特制的恒温恒湿封盒中保存。 阿育王塔。
  南方日报讯 世界唯一的佛顶骨舍利究竟长啥样?万众期待的答案终于揭晓。昨日上午,南京大报恩寺,记者在现场看到,佛顶骨舍利置于恒温恒湿密封的透明盒子中,被特制的七层楠木刻金莲花须弥座托着,佛顶骨舍利呈蜂窝状,为灰暗色,约一寸大小。
来源:江苏卫视
  108位大德高僧云集南京
  尽管栖霞寺早已通告市民昨日不对外开放,但仍然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盛世重光庆典。
  一进寺门,就看到数千名穿戴整齐划一的信众夹道站立,他们有的手持鲜花,有的项戴花环,但都重复歌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迎接佛顶骨舍利和高僧大德的到来。殿内,还有僧人在敲钟、击鼓,钟磬悠扬,场面庄严。
  据介绍,两岸三地的108位大德高僧昨日云集南京,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及诸位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学长老及省内各大寺院住持,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长老等。此外,还有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了法会。
  启请现场要求严格
  庆典活动共分为迎请法会、重光仪式、供奉法会和庆典活动4个部分。
  昨日上午7时20分,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崇圣殿举行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迎请法会。法会结束后,4名法师随车护送由饰有龙形图案的南京云锦包裹的金棺银椁至栖霞寺。
  8时50分左右,金棺银椁运抵栖霞寺。
  9时到9时30分,来自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的专家开始启请金棺银椁,具体流程为:开锦盒,取出金棺银椁;开银椁,取出金棺;打开金棺,见证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在开启过程中,他们戴上白手套,用直尺仔细记录各项数据资料。
  9时35分,万众瞩目的一刻到来!专家取出一块蜂窝状的物件移至特制的恒温恒湿密封盒里,这就是传说的佛顶骨舍利。
  考古专家还取出一个净瓶,瓶内有白色的米粒状晶体,据介绍,这就是感应舍利。
  两个特制的七层楠木刻金莲花须弥座,被用来供奉佛顶骨舍利和感应舍利。此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属工艺传承人王殿祥根据X光精密仪器探视而特别制作的。
  据专家介绍,出于对文物和佛顶骨舍利及感应舍利的保护,整个启请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相当高,尤其是温度、湿度和光线三方面,要求相当严格。
  信众争相拥挤睹真容
  佛顶骨舍利取出后,大德高僧开始举行隆重的供奉法会。10时许,栖霞寺毗卢宝殿内的高僧抬指拈香,虔诚跪拜,诵经声悠扬。
  10点10分,庆典大会开始,传印长老、星云长老作了发言。10点42分,庆典大会结束,信众开始移步藏经阁一睹佛顶骨舍利的真容。由于信众人数众多,且很多人一睹佛顶骨舍利的热情高涨,造成藏经阁门口十分拥挤。在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不得不直呼“不要挤”,有些信众感慨:“出现这种局面太不应该,佛教徒理当文明礼让、平心静气才对。”
  ■两处“悬疑”
  1、佛顶骨舍利今后何处安放?
  记者获悉,佛顶骨舍利只是暂时地安放在栖霞寺,今后将存放在哪里,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处理办法。
  昨日,记者看到栖霞寺已经贴出告示,称佛顶骨舍利将在栖霞寺供奉一个月,欢迎社会各界前来观瞻礼拜。同时贴出的,还有多项观瞻礼拜的“注意事项”。
  2、看着像“石头”,如何断真伪?
  现场有信众窃窃私语:“仅从外观看,它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如何证明是千载难逢的佛顶骨舍利呢?”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称,经典上有根据、历史上有传承,事实上能证明。
  经典上有根据:关于佛顶骨舍利,《洛阳伽蓝记》、《法显传》、《续高僧传》、《大唐西域记》、《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法苑珠林》等众多佛教典籍上都有相关记载。
  历史上有传承:南京历史上的金陵长干寺建于东晋初年,寺内有七宝阿育王塔,供奉有佛真身舍利。《高僧传》、《梁书》、《法苑珠林》、《建康实录》等均有明文记载。
  事实上能证明:金棺银椁内的佛顶骨舍利及感应舍利,与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大型石碑上的碑刻铭文记载相互印证,惊人一致。
  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时间表
  三年发掘 穿越千年
  2007年初南京对大报恩寺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
  2008年7月考古人员在遗址发现一处地宫并出土一只铁函。根据其上碑文记载,这座地宫为北宋长干寺地宫,距今已有997年,函内珍藏有阿育王塔、佛顶骨舍利等。
  2008年8月铁函开启,阿育王塔现身,并清理出大量文物。
  2008年11月通过专门研制的吊装工具,千年阿育王塔从铁函内被成功取出。
  2009年5月阿育王塔开启塔身。最为罕见的是,塔内分上下双层安放有两组金棺银椁,佛顶骨舍利供奉其内。
  2010年6月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
  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雷辉图: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王辉发自南京
  发掘专家组成员、佛教文化专家汪海波剖析“舍利崇拜热”
  舍利是宗教信仰拒绝功利主义炒作
  作为佛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佛顶骨舍利,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一下人们的好奇心,让地方政府搭台炒作,提高城市人气,那么宗教界和学术界都会有反对声音。
  随着南京大报恩寺密藏千年的佛顶骨和感应舍利重见天日,近年各地的“舍利崇拜热”至此达到一个新高潮。昨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南京大报恩寺地宫发掘专家组成员汪海波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舍利不是文化遗产而是宗教信仰,如果为功利主义目的的炒作而开金棺,他并不赞同。
  舍利起源于偶像崇拜
  南方日报:佛舍利的起源很早吗?
  汪海波:应该说佛舍利信仰起源很早。早期的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佛弟子对佛的信仰主要表现为对佛舍利的崇拜,因为舍利既有真身的亲切感和神圣感,也有携带和流传的方便等优势,所以后世的舍利信仰日益发展。据《阿育王经》卷一记载,佛灭度百年后,阿育王搜集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供养,由此开始,佛舍利信仰在全世界佛教界流传开来,影响至今。
  舍利巡展曾助两岸关系发展
  南方日报:近年来佛教界、学术界和社会上似乎有一股“舍利热”?
  汪海波:的确,近20年来,舍利不断被大量发现,而且每一次发现都引发“世人震惊”。这与我们崇尚科学精神的时代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
  南方日报:为何会形成这样的“舍利崇拜”心理呢?
  汪海波:事实上,舍利引发的“强大震撼力”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物质文明迅速提高的今天,人们有意识地维修、发掘、保护佛塔过程中,在与传统文化碰撞时暴露出的精神世界的空洞。
  南方日报:那么舍利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汪海波: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古至今有许多有关舍利的记载和实物。舍利崇拜热潮的兴起未必是件坏事。舍利被认为是佛陀教法传世的见证,是启迪信心的圣物。
  南方日报:除了从宗教角度分析的意义,其现实意义有哪些呢?
  汪海波:舍利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全面深入认识佛教和舍利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在今天有时扮演着团结世界佛界、传播友谊的和平使者的角色。比如法门寺的佛舍利去台湾巡展就有典型意义。两岸都存有这个信仰基础,也有舍利崇拜的热潮,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以宗教为纽带,可以让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反对给南京扣“佛都”帽子
  南方日报:那么此次佛顶骨舍利问世,全球直播,是否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达到积极效果?
  汪海波:也存在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个人是不赞同开启金棺,让佛顶骨舍利暴露出来的。作为佛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佛顶骨舍利,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一下人们的好奇心,让地方政府搭台炒作,提高城市人气,那么宗教界和学术界都会有反对声音。
  南方日报:但是前几次发现舍利,好像都向公众公开了?
  汪海波:并不全是,从历史上说,明朝重建报恩寺塔就没有打开前代地宫,明朝重修真身舍利塔丝毫没有扰动唐代地宫。而如今,杭州雷峰塔的就没全打开,另外法门寺的舍利是抢救性发掘,并不是为了打开而打开。这一次的炒作格外隆重,对于其功利主义的目的我不赞同。
  南方日报:打开金棺,公之于众又有什么问题呢?
  汪海波:主要是开金棺后,会引发一连串问题,比如有人就会质疑佛顶骨是不是属于真身的,需要怎样科学验证。而佛家对舍利非常崇敬,以能获得供养舍利而感到自豪。有的地方佛舍利从不轻易示人,只有在重大佛教节日期间,才开放给众人瞻拜。
  南方日报:验证佛顶骨舍利真假有什么不妥吗?
  汪海波:舍利并不是文化遗产,不需要去考证,也不需要太多非宗教界人士的好奇心,否则那才是盲目崇拜和现代迷信。佛家认为:作为神圣的“心物合一体”的舍利,既不能以实验的方法分析化验,又无法以推理的逻辑忖度揣摩。同时,能被化验者也许并非其神髓,能被思维者也许仍非其妙义。
  南方日报:有专家说,此次佛顶骨舍利的问世,奠定了南京的佛都地位,您怎么看?
  汪海波:佛都这个提法不对,就连佛教圣地的称谓也是非常谨慎的,尤其是南京佛教文化的积淀并不需要佛顶骨舍利问世去奠定,这是对南京文化认识缺失的表现。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杨春
来源:江苏卫视
更多关于&&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法门寺佛指骨舍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