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赖斗冠军交流赛邀请函队长赖无 全服第一核武器到底有多强

当前位置: >>
2014年中考历史考试专题复习资料
2014 年中考历史考试专题复习资料姓名-------------前 言从现在全开放的中考历史题目看,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试卷材料的整合性, 题目材料往往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 合、比较等多方面的能力;二是试题答案的定向性,在考查某一知识点时,考得 较细、较深入,不允许有稍微的偏差,考查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同时,还考学生 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概念是否清晰;三是设问方式的间接性,考查学生对知 识是否活学活用。 从学生掌握历史的实际看: 一是基本概念不清, 基础知识缺乏; 二是基本线索不理, 他们只着眼于一个个的知识点,而不懂得把这些点可以串成 线、连成面,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三因为是开卷考试,也懒得去识 记基本知识。 考试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严重脱节, 造成历史考试成绩不佳, 所以, 专心,耐心复习很有必要。目 录 专题一 列强侵华史()------ ----- ----------- 一、列强侵华史------ ----- ----------- ------- ----- ---------二、百年巨变的启示------ ----- ----------- ------- ----- --专题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和近代化问题------------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 -----------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 86 年历程 ----------- -------------- ----------------------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二、军队建设------纪念建军 80 周年-------------------------三、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认识和纠正自身的错误------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十月革命中俄关系/20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 事件------ ----- ----------- ------- ----- ----------- -1 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70 周年------ ----- ----------- 专题四 祖国统一大业-------------------------------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 -专题六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 ------------一.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 -二. 新中国的外交--------------------------- ---------------三、中美关系--------------------------------- --------------四、中日关系-------------------------------- ---------------专题七 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和大国崛起--------------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 二、美国------------------------------------------------三、日本------ ----- ----------- ------- ----- ----------- 四、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 ----------- 五、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六、改革(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型社会------------------一、三次科技革命------ ----- ----------- 二、科技是柄双刃剑------ ----- ----------- -2 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的建立------------------一、国际关系演变概况------ ----- -----------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 ----------- 三、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地位的变化----------------------四、和谐世界、和谐中国------ ----- ----------- 五、争取和平和发展经济仍是当今世界两大课题------ --六、欧盟 50 年和经济全球化--------------------------------热点专题补充部分 1、热点专题:纪念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专题------ ----2、热点专题:嫦娥奔月,神话变现实------ ----- ----------- 3、 热点专题: 谱写奥运史上最壮丽的篇章──北京 2008 年奥运会 4、热点专题:台湾问题------ ----- ----------- ------- ----- ----5、热点专题: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 ----- ----------- 6、热点专题:两会与西藏问题------ ----- ----------- 2014 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 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1840 年鸦片战争――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以 1919 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以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以后)两个阶段。 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以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以 1917 年俄国十 月革命为现代史的开端。专题一列强侵华史()一、列强侵华史实 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42.8 ,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60.10 ,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3 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 形成 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 ①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②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 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 :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方法: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 (抗日战争时期,了解) 4、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 化教育。 (了解) 二、百年巨变的启示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 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只有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专题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和近代化问题 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 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 启示 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寻求强国御 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4 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9、2)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 年开始)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 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启动。 (一)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政治的民主 化)开始于维新运动,因此有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维新运动。 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 思想主张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 “自强” 、 “求富” ) 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 ;或推翻帝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 、 “科学” 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 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 再到解放思想) 。 启示 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 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 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3、近代化精神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 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影响: 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 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迫 5、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因: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 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进行改造: 年 意义:到 1956 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 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5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 86 年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历史 时期名称时间及地点 1921.7 上 海意义或历史作用党的创 建时期土地革 命战争 时期新中国 成立后中共十二 大 中共十三 大 中共十四 大 中共十五 大 中共“十 六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中共一大 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2.7 上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 中共二大 海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 中共三大 1923 广州 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8 汉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 八七会议 口 点 遵义会议 1935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争取搞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 中共七大 1945 延安 准备了条件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 中共八大 1956 北京 建设指明了方向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 1978 北京 此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 中全会 一个崭新的时期 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 1982 北京 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旗帜。 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后,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 1987 北京 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 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 1992 北京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 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国 1997 北京 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 方向,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 2002 北京 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二.军队建设----纪念建军 80 周年 1.2007 年是建军 80 周年,为庆祝建军 80 周年,九(1)班同学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请 你加入.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6 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 (2) 请你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代表性战役各一 例 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一个) ;上甘 岭战役。. (3)建国后,人民军队又有哪些新发展?请你谈谈怎样看待科技与国防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研制多种舰艇充实海军,1971 年,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又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 海军扩展为多兵种部队。 解放后, 在陆军基础上建成了人民空军,改革开放后,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1957 年,我 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壮大发展,装备多种导弹核武器,筑就现代化国防的钢铁长 城。 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 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量,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 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认识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 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近代所有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 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挫折与失误的认识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是一个长期、 曲折的过程, 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 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 是中华民族的 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逐步纠正自身的错误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后,认识到中国人民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单靠工人 阶级单枪匹马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必须走联合的道路,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大革命失败后,认识到革命要想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 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革命武装,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利后,认识到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留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 (2)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那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在 哪次会议上得到全面纠正的?有何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 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4) 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挫折, 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指什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3-----1949 年 3 月 23 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 “今天是我 们进京赶考的日子。 ”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 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摘自胡锦涛 2002 年 12 月 6 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 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实行改革开放, 发展国民经济、 实现港澳回归等。7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 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 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 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 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 镇建设。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内容 结果 (1)1950 年到 1952 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 (2)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 营, (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 (3)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 (4)1978 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了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 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1) 、土地革命时期 (2) 、解放战争时期 (3) 、建国初期 1950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 年彻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由此 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1960 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 (6)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 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废除了人 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8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4、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减轻农民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工业支持农业;加大农业基础 设施建设;建立保障机制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行政;民 主管理;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 人民公社体制, 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 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 部分进行改革。 7.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农业合作化是必要的,但合作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农民的思想认 识,循序渐进,追求发展,凭主观搞瞎指挥,势必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 8.对 1958 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 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 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9.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 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 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 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及挫折的原因及认识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 结合, 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根本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在 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党的领导干部及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理论根 源是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 了实事求是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经验教训: 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 综合平衡,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改善人民生活; 既要反右, 又要防 “左” , 主要是防 “左” 。 五、十月革命中俄关系 1、20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A、有哪两件?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两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命道路分别是什 么?) 俄国:首先在城市发起暴动,最后夺取政权。 中国: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C、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革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情符合,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D、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 结果: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 中国国情,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9 E、 它给你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 材料二:十月 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三:中俄是山水相 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 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尤其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伸出 友谊之手,为中国人民建设新国家提供了多方援助.这种用鲜血和真诚凝结的友谊,牢牢铭 记在两国人民心中,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2006 年 3 月 21 日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2 分) “新” 指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②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半殖民地.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新时代。 ?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1918 年李大钊在 《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②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 创办《每周评论》 ,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 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③五四爱国运动时, 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中国了解马克思主 义的人越来越多. ?材料三中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为中国提供的多方援助是指什么?有何 积极影响? ㈠援助:是指我国一五期间苏联帮助我国兴建的 156 个项目 ㈡积极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 工业化迈进 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70 周年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西电视台在 2007 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用红色经典 点燃激情,吸引了几千名选手参赛,红色歌声响彻井冈山,活动最终决选出 7 名红歌手前往 莫斯科参加“红场唱红歌”的活动。 材料二: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著名的建筑物,是俄罗斯的精神家园。为纪念十月革命和 卫国战争胜利,苏联每年都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2007 年 5 月 9 日,俄罗斯在首都 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请回答: (1)2007 年是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多少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 命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70 周年;意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江西电视台在 2007 年“五一”黄金周举办了“五一放歌井冈山”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井 冈山精神”,你心中的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举办这活动这对今天江西的崛起有何现实意义?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答2点 即可) 意义:弘扬了井冈山精神,促进了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江西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3)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在红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阅兵仪式,当时苏德战场正进 行什么战役,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正进行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获胜;意义:粉碎了德 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德国法西斯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 (4)“莫斯科红场唱红歌”也是中国青年重温社会主义革命历史的活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十月革命 。这次革命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影响: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 (5)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C )10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坚持走群众路线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专题四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一、对国共关系的认识
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 : 十年内战时期, 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 “围剿” , 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 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 未完成统一大业。 “合则两利” :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0 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 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 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 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 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 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 题。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后,台湾和香港、澳门的区别在于:台 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1842 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860 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3)1898 年英国强租“新界” 。 2、香港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 标志着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 中国人民洗雪 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3、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后,使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 和主权完整。 澳门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占据澳门;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 台湾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地区 古代: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州即台湾。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球,流球即台湾。 ③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 的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 年,郑成功率军 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④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近代: ⑤1885 年, 清朝正式在台湾设省, 刘铭传为清朝台湾督办军务大臣, 在
年中法战争中率领台湾军民奋勇击退法国侵略者。 ⑥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11 给日本,二战结束后,1945 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开罗宣言》 ,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 国的领土。 《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 现代:⑦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 1949 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⑧60-70 年代台湾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2、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 ①郑成功于 1662 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②1683 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清政府设台湾府,开始管理台湾。 ③1945 年,日本宣布投降,把台湾交还给中国。 3、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 4 、今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 年国民党退到台湾,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到中国台 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对峙。 5、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的一部分” 。 国际法:①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 ,明确规定 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②1945 年 7 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 ,重申了《开 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③世界上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 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1971 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承认“一 个中国”的原则。 6、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基本方针、基本原则) :一个中国; ( “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 根据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①近代史上,侵占台湾的国家有哪些? 英国、美国、日本、法国 ②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一国两制” ③二战中有一个国际文件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 作用?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开罗宣言》 。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 归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 “台独”的主张分列国家, 危害人民,完全是非法的。 ⑤ 1950 年,美国用什么方式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派海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⑥举出历史上国共关系的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合则两利” 。再举出国共关系史上两个典型事 例说明“分而两伤” 。 合则两利/两次国共合作/两次国共握手 ?1924 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 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937 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法西斯。 分而两伤:?1927 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形成了十年内战的局 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 海峡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⑦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 决同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⑧面对今天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日益猖獗的态势, 对如何完成我国的统一大业, 谈谈你的看 法. 首先要发展经济,国家昌盛富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 平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等. ⑨正如林肯要维护联邦保留一样, 我国现在正面临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请你分别对中12 国大陆.台湾当局和美国政府说一句话. A 对中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 对台湾当局:台独不得人心,分裂祖国没有出路 C 对美国政府:我们以林肯为榜样,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国家统一,请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⑩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 变化: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 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7、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 一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破坏。 8、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是中国的内政。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 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9、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吗? 中国的完全统一必将实现。原因如下: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 (2) “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3)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 (5)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 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岛内分裂势力不得人心; (6)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10、关于台湾的热点链接 (1)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连会晤,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 60 年的首次握手,是两党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胡连会晤的意义:开启了两岸对话的大门,有利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两岸关系的 缓和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和贸易往来,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美日等多次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均遭失败。 失败原因:国际社会公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 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3)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驳斥“台独”分子言论,阐明我国政府的 立场。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有关 “台 独” 、 “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言行;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支持“台独” 、阻 止中国统一大业的行为, 都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是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严重 侵犯,中国政府将予以坚决反击。 (4)结合美国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谈(我国不放弃使用武力的理由) 。 美国南北战争中通过使用武力打败南方奴隶主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 德意志通过三次王 朝战争打败外国干涉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说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 流,只要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采用政治手段或军事手段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台 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我们有权采取一切手段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以维护国家利益和 民族利益,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不放弃武力,主要是针对台湾独立和外国干涉而言。 )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①辛亥革命前:a、1894 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1905 年建 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中:a、1912 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3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 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 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 年建立黄埔军 校;d、1925 年孙中山逝世。 2、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土地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淮海 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 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 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 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 患难与共、 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 A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 5、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 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 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 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6、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7、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9、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 登。 10、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 、舍生取义、自觉奉 献。 11、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2、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 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13、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专题六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 一.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 、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 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 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 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14 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 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新中国的外交揭 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 新中国的外交 1、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 ?建国第一年同 17 个国家建交,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 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3、 70 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 利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日建交 ?70 年 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的建交的热潮 4、 改革开放后 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 主题 ②成就 ?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 织,2001 年成功举办上海 APEC 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 外交活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 为我国的对 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②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6.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 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 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 与安全。 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 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 路。 7. 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 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 处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8. 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 “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 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 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2、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 远不及日本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 9、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 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 交流,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目的是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旧中国的“开放”则建立在不平等 条约的基础上的,是为外国侵略中国服务的。 10、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感想15 这些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归功于我 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 采取积极灵活 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 1、中美关系的发展 19 世纪中期追随英法侵略中国:走私鸦片,签订《望厦条约》和《天津条约》 ,19 世纪 60 年代企图侵略台湾。 1899 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 势力一天天扩大。 “一战”期间扶植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 。20 世纪 20 年代起积极扶植蒋介石政 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 20 余年的目的。 “二战”期间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抗日,中国的抗 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控制中国,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 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 系走向全面对抗。 20 世纪 50 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出现了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局面;1950 年派 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 束了 20 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 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 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 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2、问题分析 (1)中美建交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 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考虑改善对华 关系对美国有利。 中国方面:a、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b、改 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 (2)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 年 10 月,尼克松在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 “如果我在死之前有什 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让我的孩子们去。 ” 材料二 2006 年 4 月,胡锦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 27 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 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 正确选择。 材料三 胡锦涛指出,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同台湾同胞一道,促进两 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 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尼克松发表谈话后不久,一帮“孩子们”用“小球推动大球”先访问了中 国,这一事件是指什么?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 尼克松是中美交往史上第几个访问中的美国总统?他访问中国是在哪一年?有何重大 历史意义?第一位;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 “中美建交 27 年”走过“风风雨雨” ,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 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试举二例说 明。 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撞机事件等;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4)结合材料三,思考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问题?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 本方针是什么?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6 四、中日关系 1、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 (1)古代:学习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2)近代: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 (3)现代: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 重视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到 70 年代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a、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 b、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c、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 d、发展经济的时候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2、近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 (1)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为: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指挥失误,而 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因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 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 国华侨的支持。 (2)不同的结局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 国的领土主权;赔款 2 亿两,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抗日战争的胜利, 扭转了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 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 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4)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训与启示?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 力,使我国迅速强大起来) ;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启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和平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护和平,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国策;必须始终保持 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 (5)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并走向胜利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 人民的选择;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是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3、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 (1)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 (2)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说南京大屠杀是谎言等言行说明什么? 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说明右翼势力不能正视历史,否认、美化侵略战争,歪曲历史,开脱战争罪责,企图复 活军国广义。 日本右翼言行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日本有军国主义传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处罚不力,没有使日本 人民充分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野心也更 加膨胀。17 (3)最近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映了日本近年来在外交上谋求政治 大国地位。你是什么态度?谈谈日本政府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a、支持: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应该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发挥更大作用。 b、反对:联合国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机构,而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不能正视二 战中的侵略历史,军国主义复活,不能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日本政府应持有的态度: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中犯下的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 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 (4) 2007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35 周年,也是卢沟桥事变 70 周年。2007 年 4 月温家宝总理 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称之为“融冰之旅” 。 (A)请你列举中日古代人员之间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鉴真东渡 (B)说出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试举一例其在中国犯下 的罪行。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年侵华战争。 南京大屠杀等 (C)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 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 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日本政府应教 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 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D)你认为面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日军侵华史实的做法,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学好历史,以史为鉴,揭露日本右翼势力 的反动嘴脸,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忧忠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 4、材料一:2005 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 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 。 。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 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 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60 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现实意义?纪念 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是为了悼念先烈,更是为了教育我们和子孙后代,弘扬伟大的抗战 精神。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材料二是那首歌的歌词?其中“最危险的时候”出现的标志性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或《义勇军进行曲》 ,日本进攻华北。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团结合作,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 援和配合。 (4)举出这场战争中你最感兴趣的一次战役,并说明你的理由 百团大战,它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他提高了中国 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 (5)从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 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 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专题七 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和大国崛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18 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但因各国实际情况和环境的不同,各国确立资产 阶级统治地位的道路也就明显不同。主要有四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 1640 ―1688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 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 1775 ―1783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种途径: 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例 如俄国 1861 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 1868 年的明治维新。 第四种途径:通过王朝统一战争,逐步清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 道路。例如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美国一、美国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 年) 评价: ①民主性――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 ②局限性――存在种族歧视, 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保留了奴隶制度; 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1789 年组成,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二、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美国内战 1、评价“西进运动” :①印第安人遭到屠杀,被称为“血泪之路” 。②客观上促进了美国 经济的发展。 (原料和市场)③开发了西部。 2、内战局限性――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三、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 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 、莱特兄弟(1903 年飞机) (2)经济发展 四、一战前后的美国 1、一战中 1917 年,美国参战(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债权和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 ,成为主要战胜 国之一;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2、一战后 (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对外关系: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由于未达目的而没有参加;在东亚特 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 五、二战前后的美国 1、二战前 (1)罗斯福新政 (2)纵容法西斯侵略 纵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2、二战中 (1)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倡导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重大战事: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3)参与并主导四次国际会议 3、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 (1)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亚洲的侵略 (2)美苏争霸 六、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北约轰炸南联 盟) 、伊拉克战争等。19 日本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 1、成功原因:日本的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改革措施全 面、行之有效;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2、影响 (1)积极方面:①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 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方面:①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 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二、 “一战”前后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 原因: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③1894 ―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控制了朝鲜;从中国勒索 2.3 亿两白银;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2、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 日本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对外侵略扩张(主要侵略朝鲜和中国) :如 19 世纪 70 年代侵略台湾; 年挑起甲午战争;将中国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1899 年支持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破坏中国革命,支持 袁世凯;1914 年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1915 年提出“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 上参与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并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 华盛顿会议上由于中国 人民的斗争和英美的压力,日本归还山东主权,胶济铁路赎回,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 条款。 (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九国公约》打 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四国条约》拆散了有利于日本在东亚地区扩张的英日同盟; 《限 制海军军备条约》使日本的主力舰吨位受到限制。 ) 三、 “二战”期间 1、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突袭珍 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 四、二战后的日本 1、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理:日本在美军占领下实行非军事化政策,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 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开始扶植日本。 2、日本经济的发展 影响: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②70 年代以来, 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③7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美国重要 的战略伙伴。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名称演变: 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 (16 世纪中期―1917 年 “二月革命” ) →苏维埃俄国 (1917 年“十月革命”―1922 年)→苏联()→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 一、彼得一世改革 ①积极性: 增强了俄国的经济、 军事实力, 巩固了专制统治, 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局限性: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 年改革 三、16―19 世纪的侵略扩张 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对中国的侵略(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强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强租旅顺和大连,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其势力范围;1912 年煽动外蒙古“自治”并加以控20 制。 )②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 年十月革命 原因: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战使各 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成立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1936 年新宪法 七、二战前后的苏联 1、二战中: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 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 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攻占柏林和对日宣战。 2、二战后初期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五计划 (2)对外: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控制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支持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美苏争霸 八、苏联的改革历程 1、赫鲁晓夫的改革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九、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1991 年)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1) 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 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 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 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 地带。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 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4) 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 思潮。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热点聚焦:近期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掠夺。 (2)结合 17―18 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 因。 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文化上,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瓦特改进蒸汽机; 外交上,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 19 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4)回顾从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末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发展崛起带给我 们的经验。 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 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 得天独厚 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其周边环境稳定, 少受战争之苦; 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不断的制度创 新为其崛起提供了内在动力;国土辽阔,国内市场潜力较大,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 (5)近代德国和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分析德国和日本采取这种方式 或途径的共同原因。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因失败而解体,分析其失败的 原因。21 共同原因: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的改革不彻底,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 以武力手段直接争夺霸权。 苏联崛起失败的内因: 主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使其国民经济失去活力和竞争 力;长期推行霸权政策,拖垮了苏联。 (6)材料四中“160 年前的中国的跌落”是指什么?“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消费品打败” 又是什么含义?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 20 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 ,却未能抓住,其国际国 内因素有哪些? “跌落”指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是指中国开始成为西 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际因素: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国内因素: 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对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 “左” 倾错误。 (7)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 20 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 “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 界性大国的”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②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③在地区和国际事 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国崛起,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支持这一主题的理 由。 如:机遇与国家崛起――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地位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又如: 和平与国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美国建 国以来国内形势稳定,未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又如:开放与国家崛起――英国、美国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如:民族文化与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受 人文思想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等。巩固训练----------改革是一把双刃剑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 过统治危机; 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 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1)请举出材料种的“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 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史实各一例。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俄国通过 1861 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度过了统治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暂时摆脱了
年经济危机的困扰。 (2)请用实例说明“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都进行了改革,但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东欧改革失败发生了剧变,苏联改革失败解体,而我国的改革却取得了巨大成就。 (3)以上史实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能。以上实例说明,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改革不当也会产生负 面作用,导致不良后果。 (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位不动摇;警惕和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等。 (言之有理即可) (5)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 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 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出 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2 (6)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解人类社会历 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 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7)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实践证明, 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管理体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专题八 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型社会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 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19 世纪末 20 初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 应用 1、政治保障-资 本主义制度在世界 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 然科学的突破性进 展; 3、资金-资本的 积累和对殖民地的 掠夺; 4、市场-世界市 场的出现和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进一步扩大了对商 品的需求。 表现在: 1、新能源的发展和 利用(发电机、电动 机、爱迪生-电灯) ――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 工具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正在进行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航天工程, 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 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 2、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 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3、社会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 化; 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 的军事需求、 战后军备竞争和发 展经济的要求)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 广泛运用 1、 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 在英国的确立; 2、 资本-海 外贸易、奴隶贸 易和殖民掠夺; 背景条件 3、 技术-工 (出现原分析) 场手工业积累丰 富生产技术知 识; 4、 市场-先 后打败西、荷、 法,国外市场不 断扩大 。 棉纺织: 哈格里夫斯的珍 妮纺纱机标志工 业革命开始;瓦 主要成就 特改良蒸汽机 (1785 年 ) 是其 标志性成果;冶 金、采矿部门采 用机器生产 和蒸汽作动力; 交通运输: 1807 年轮船 (美, 富尔顿) ;1814 年火车机车 (英、 史蒂芬孙, )以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电子 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包括人工 合成材料、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 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的创制(卡尔? 本茨 -内燃机驱动的汽 车、莱特兄弟-飞 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 明(贝尔-电话、马 可尼-无线电报)23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 发展和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是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 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领先国家英国美、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新兴产 业部门 交通工具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 汽船(轮船) 、火 车 改良的蒸汽机 (煤炭) 蒸汽时代电力工业、化学工 业、汽车制造业、造 船业等。 电车.汽车.飞艇.飞 机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 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宇宙飞船动力能源发电机和电动机 (电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力) 、内燃机(石油)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进入的时代给社会带来的 根本性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 战胜封建制度而 巩固下来使资本主义从自由 竞争阶段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对生产方式的 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 的机械化。 机器生产代替手 工劳动实现了生产方式的 电气化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 时代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 并向 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质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特点1、 许多技术发明 都来源于工匠的 实践经验,科学 与技术尚未真正 结合。 2、 首先也主要发 生在英国,其他 国家的发展进程 相对缓慢。 3、 主要在轻工业 部门。1、科学开始与工 业生产紧密结合。 (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 个资本主义国家, 规 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 次工业革命交叉进 行 4、侧重于重工业 部门。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 力的速度加快; (与前两次相比, 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 渗透; 3、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24 影响1、 极大地提高 1、生产力迅猛发 1、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 了生产力,资本 展; 发展; 主义制度得到巩 2、社会关系:垄断 2、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 固与广泛建立; 与垄断组织形成, 主 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 2、 社会结构发 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生重大变革,社 帝国主义阶段; 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促进了经济 会日益分裂为两 3、 帝国主义列强加 全球化发展。 大对立阶级; 紧瓜分世界, 殖民侵 3、 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 3、 世界格局发 略进入以资本输出 极化,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多极 生变化 , 东方从 为主的时期; 化中的地位。 属于西方; 4、 政治经济发展的 4、 自由资本主 不平衡加剧, 世界力 义发展起来,殖 量对比格局发生改 民侵略进入以商 变。 品输出为主时 期。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共同影响思考、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 合; 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以及人类 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 了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 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联系日益密切。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 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 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 积极 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 本, 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 战, 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 化趋势发展。三次科技革命 对世界格局的 影响确立了资产阶级 在世界的统治地 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 主; 东方从属于西 方。由于各国政治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 主义之间重新瓜分 世界的矛盾越来越 激化, 形成两大军事 侵略集团, 最终导致 一战的爆发。三次科技革命 对各国经济发25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各国都注重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提 展速度的影响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和德国的科学 60 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 完成后,英国成 技术发明和应用较 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 为“世界工厂” , 多, 资本主义经济发 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 是世界上第一个 展速度加快, 工业生 成果, 革新生产技术, 发展新兴 工业化国家,资 产总值分别跃居世 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本主义工业迅速 界第一、二位。 发展。三次科技革命 对中国的影响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耐用电灯泡的发明、 有轨电车的制造、 飞 机和汽车的出现、 有 线电话和电报的研 制成功, 为人们提供 了便利。 电视机、 电冰箱、 洗衣机等极大 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计算 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 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 题威胁着人类文明, 对可再生能 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需解 决的问题。三次科技革命 对我们生产生 活产生的重大 影响蒸汽动力推动了 交通运输工具的 进步,轮船和火 车诞生,方便了 人们的生活。但 环境污染问题也 逐渐显露。历史上中国曾 错过了哪三次 战略机遇期? 中国错过的原 因是什么?(我 国在三次科技 革命中落后的 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 应对新的科技 革命(第三次科 技革命) (知识 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中国处于解 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 由于帝 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 ,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 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国仍然处于清朝 环境, 也缺乏正常的交流; 建国 时:中国是个闭 的封建统治之下, 没 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关锁国的封建国 有能够全面革新政 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 家,与世隔绝, 治经济制度, 最终沦 实知识分子政策, 教育发展受到 使我们错过了机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冲击, 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 遇。 社会, 在中外反动势 机会。 力的压迫下, 中国又 一次错过机遇。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 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 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 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 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如何减少科技 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 的“负面影响” 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 结合三次科技 革命的有关知 识,谈谈“科教 兴国”战略对中 华民族复兴的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 19 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 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 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 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26 重要性。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的 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 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2、科技是柄双刃剑 ①科技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国家在多极化 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实力。 科技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丰富了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 、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请谈谈你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来先 进技术和经验。 4、你如何看待中学生的上网问题? 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加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 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专题九 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的建立 一、国际关系演变概况 1、16-18 世纪,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主要矛盾有英西、英荷和英法矛盾;结果英国 打败西、荷、法,18 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主要矛盾有法德、 俄奥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为主要矛盾;结果引发了“一战” ,摧跨了俄、德、奥、土, 削弱了英法,美日崛起,诞生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 3、一战后―二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主要 矛盾有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 矛盾,30 年代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加剧;结果引发了“二战” ,法西斯国家被 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从冷战(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主要矛盾有美苏矛盾和南北矛 盾。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1)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2)战争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 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战争影响:战后都对战败国进行了处置,形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曼联新赛季队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