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题词祭日怎么用词

市领导祭奠革命先烈
来源:泰州晚报
  昨天上午,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市级机关部门干部代表来到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集体祭奠革命先烈,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驱的无限哀思。
(不区分大小写)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泰州新闻网”或“泰州日报”、“泰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泰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
第五届医博会11月1日进入第二天
24小时新闻排行祭日是什么意思_祭日翻译_日语词典_词典网 日汉词典
&&& && 日语祭日的中文翻译祭日罗马音【saijitu】 假名【さいじつ】中文翻译:
节日. 『参考』中国の主な祝祭日?記念日:“元旦”(1月1日).“春节”(1月下旬祭日2月上旬の旧暦1月1日.旧正月).“国际妇女节”(3月8日.国際婦人デー).“国际劳动节”(5月1日.メーデー).“中国青年节”(5月4日.五四運動の記念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国際児童デー).“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7月1日.“建党节”ともい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ふつう“建军节”ともい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月1日.日成立した中華人民共和国の建国記念日).=>しゅくじつ【名】祭神日;节日;祭奠日相似词语 祭服;[仏教の]法衣.祭服?斎服を着た神主/穿祭衣的神官.
祭祀;祭祀的仪式.おごそかに祭祀をとり行う/庄严地举行祭祀.
(1)〔祭礼〕[神などの]祭祀;[死者の]祭奠;[祭りの日]
祭坛.祭壇を設ける/设祭坛.
法国革命纪念日F.……节;祭祀;祭礼;[伝統的な行事]节日.
~~节,祭祀,祭礼,节日
祭坛,祭祀的场所.祭場殿/祭殿.祭坛,祭祀的场所
【名】祭典;盛会
祭事和政治;宗教和政治.祭政一致/政教合一.
祭文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祭日日语,即可查询:
日汉词典 词典网祭日_祭日的意思_祭日是什么意思_祭日什么意思_祭日的近义词_汉语词典_911查询
祭日的意思
输入词语或其拼音即可,例如 祭日 或 jiri
祭日 祭日的意思 祭日是什么意思 祭日什么意思 祭日的近义词 祭日的反义词 祭日的拼音 祭日的解释 祭日的同义词
拼音jì rì 注音ㄐㄧˋ ㄖˋ引证解释古代重要祭礼之一。天子于每年春分设大坛祭祀日神。《管子·轻重己》:“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日。”《礼记·祭法》:“埋少牢於泰昭,祭时也;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 郑玄 注:“王宫,日坛也。日称君,宫坛,营域也。” 孔颖达 疏:“王,君也。宫,亦坛也。营域如宫也。日神尊,故其坛曰君宫也。”《史记·封禅书》:“祭日以牛。”相关汉字、||
手机查看词语祭日的意思,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查询大全(微信号www911cha)后回复 cd268390 或 祭日? 即可
首字母查词:
按词性查词:
按结构查词:
汉语词典为您提供祭日,祭日的意思,祭日是什么意思,祭日什么意思,祭日的近义词,祭日的反义词,祭日的拼音,祭日的解释,祭日的同义词
祭日相关词语搜词语
祭日相关成语搜成语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7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父亲三周年祭日悼念词 |
祭文、悼词、追悼词、思念、怀念、祭祀
1953 天 前
怀念我的父亲―――写在父亲三周年祭日
  
   三年前的今天(2003年农历5月14日寅时),我们敬爱的父亲走完了他极不容易的八十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曾经生活了八十年的这个世界,离开了他老人家辛勤劳作了一辈子的田园土地,离开了他热爱过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离开了他同甘共苦相依为命相扶一生的老伴,离开了他用心血哺养四代的儿女和子孙们,离开了他用辛勤的汗水亲手为之创造的一切。
   爸爸,您临走的前一天我由于有事没有去陪您,但到晚上我去看您时天已渐暗,我开门进屋您象往常一样坐在长条沙发上,手里还拿着香烟在抽,我问您洗了么,您答洗了的,我问妈妈去哪了,你答说可能出去乘凉了吧。我见您没有什么特别的异样就没有多打扰,于是我就在您卧房里点燃了蚊香后就离开了您,这时大概是晚上八点半至九点钟的样子,谁知这一走竟成了永别。
   那天晚上本来就睡得很晚,稍眯糊了一会到了约凌晨两点的样子就翻来覆去的怎么再也睡不着,心里老惦记着在富丽小区的您,因为您白天总爱在堂屋里躺在沙发上,我怕您不舒服,总寻思着白天去在沙发上垫点什么东西,一会又寻思着早上买点什么东西送过去您吃,翻来覆去还是不能入睡心里预感到象有点什么事一样,又想着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您的情况,又怕没事又反转来打搅了您们,但回过头一想觉着自已的想法可能是多虑吧。想着想着……,可能快要到天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似乎入睡。突然,急骤的电话铃声终于传来的是噩耗。我的第一反应是一惊,果然验证了我的烦躁是爸爸您在给我传递着您的信息。可怜勤扒苦做一生的爸爸怎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悄悄走了呢?走得这么快,这么突然,竟没有留下半句话。虽然年过八旬高龄的父亲近期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有可能不久将离我们而去,这一点思想上和物质上都已有所准备,但这一时刻真的到来时我又是那样的撕心裂肺,对老人的怜闵之心和自责交织在一起真是惭愧之极。一生辛辛苦苦哺育一大群后人确没有一个儿女扶侍在身边,没有为老人送终,连最后的一点点时光就没有陪伴老人,让您老人家走得这样孤单冷清,这是我们后人的不孝啊!真是终生遗憾!
   也许,这正是父亲您他老人家体谅关心后人们的刻意安排,不让后人受拖累,大量的事例说明了这一点。身为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体质又那么差,在病痛折磨的弥留之际仍然咬紧牙关坚持起床、自己洗脸、自己洗脚和起夜行走自己倒便盆,衣服包括内衣仍然是那样的干净,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啊至死时仍保持着那样的清洁卫生实属少有。
  
   我的父亲1923癸亥年(民国十三年)冬月29日丑时出生在当时的德安府(今安陆市)莲花土砦四棵松李家新塆一个世代贫苦的佃农家庭。
   据祖父祖母对我讲,在他们年青时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过着极其贫困的日子,家庭生活主要来源是依赖租田种,雨水年成好时尚能维持充饥,遇到年成不好或天灾荒年,往往把租子一交,就所剩无几甚至白干了,因此,个子本来矮小瘦弱的祖父就靠为地主打短工,平时当挑夫,冬天打柴为人换取一点生活,过着吃槺咽菜的日子,尤其在冬天,我的祖父把打得的柴第二天起五更挑着一百多斤的柴禾到安陆城去卖了或换一点充饥的食物,来回近百里路草鞋穿烂了,脚磨破了回到家已往往是深更半夜了,可怜的祖母与我亲爱的父亲还眼巴巴的等着疲备的祖父能带回一点填饥的食物,尤其是数九寒天风雪天那情景就更惨了,我祖父还跟我讲他与别人不一样,就是希望下雪天去卖柴火,我不解的地问,那下雪是多难出门啊?祖父讲那个年代的下雪不象现在的雪小,那时一下就是大雪封山,连路眼也看不到,一些家里尚可过的人哪肯顶着寒冷风雪出门啊,但在那个时代依赖柴草做饭的城里人,遇到下雪路难走卖柴的人少了也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燃料,因此我祖父就在人家不出门时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上路,说不定还能卖出比平时还好一点的价钱呢!
  
   我可怜的父亲从嗷嗷待哺时起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里忍饥挨冻在挣扎中生活着,从小就由祖父祖母引着靠讨饭渡日,有一顿饥一顿的,晚上只能天当房地当床倦曲在人家门外或田坎草垛旁露宿。五岁那年,由于天灾受荒范围大在安陆周边已无饭可讨,就随祖父祖母背井离乡经安陆、应城到京山一带乞讨,不料有一次在被京山一家人的狗把父亲的腿咬伤,当时的条件是不可能去医治的,后来感染了,连路也不能走,祖父只能挑着他在他乡流浪,就是这次被狗咬伤溃烂,父亲的腿上留下了至死的烙印,那伤疤是父亲的苦,是父亲一生刻骨铭心的痛啊,我到现在才真正明白父亲一生怎么会是那么的勤奋、节俭和珍惜、爱惜一切。
   为了能活下去,当还是八岁的时候,我可怜的父亲就被送去一位刘姓地主家放牛、引小孩还要砍柴,晚上只能睡在柴草棚里,冬天为了能找个地方取点暖就只好倦曲在灶塘口借着火灰的余热助暖。有一天晚上父亲忘了把牛牵进牛栏,而牛把绳子奔断了跑掉了,万幸的是后来牛被找回来了,结果地主把父亲打了一顿并开除了。在地主家虽然苦但尚能填肚子啊,为了活命不至于在家饿死,无计可施的祖父只好又去为那个地主陪不是,请求答应我父亲再到他家去做事。现在比较起来一个八岁的小孩还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怀抱里撒娇的年龄,可我苦命的父亲啊……,
   父亲在14岁那年,一个好心人对我祖父开导说,你这孩子(我父亲)身体这么虚弱,老这么下去总不是个法啊,得另想点办法,我祖父想来也是,经过考量就谋划着想叫我父亲学点什么手艺。那时想学手艺谈何容易?思来想去,学什么,找谁带,人家愿不愿意带,过去的师傅认为他带了你就等于教你去夺他的饭碗,挤了他的地盘,于是托人说情请客送礼拜了好多人都无效。后来又费了好大的周折才得到了理发师王绍康师傅的恩允同意愿接纳其为徒学理发手艺。古时称师傅亦师父也,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就是要听任他的,学艺三年,徒弟的义务在师傅家只糊嘴,并逢年过节要送礼、年事,更重要的是在其家充当小伙计的角色,帮带小孩、放牛、喂猪、打柴、种田活样样得干,据父亲讲有一年遇天旱叫我父亲去车水(用类似木筒的水车把水提升上坎秧田里),师傅嫌我父亲做慢了除狠训了一顿外还丢了一顿饭没把他吃。但那也无怪师傅凶狠,那年头学手艺的徒弟是这样的,总的来说在学艺期间师傅家的人对我父亲还是关照的。在师傅家自己的铺盖行李应该是自带的,但由于家贫穷我父亲只带了一床他过十岁时其家家送的一床在摇篮里用的约两三斤重的旧被子,可想这么大一点的小棉被在数九寒天的冬天是怎能抵御寒冷,晚上冻得睡不着父亲就只好学着在地主家放牛时过冬的办法,把铺盖(也无所谓铺盖)其实也就只那么一床小棉被搬到灶塘边,把做饭烧火用的柴草扒扒铺在下面,再盖上小被子,现在想啊,在一个冬天那是怎么让人睡啊,还是师傅的妈妈见了动了恻隐之心,就说:孩子,那怎么睡啊?,你就把被子搬到我床沿里边睡吧,就这样,我父亲如此熬着寒冷漫长的冬天。父亲曾对我说:他是最怕过冬天的,人虽然很困,但宁可起床做事也不愿上床睡觉,睡了后巴不得早点天亮起床,因为睡在床上受冷比起床干事还难受。由于我父亲幼年从小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过冬,所以哮喘病纠缠他至终身。
   到了17岁那年,按说在王家学艺三年已到了满师的时间,但王师傅又把父亲留下帮他种了一年的田。由于我父亲在外,当时家里租种的田地缺人手,丧父且母亲又改嫁当时还没过门的我的妈妈应要求来李家帮做了一年的事,直到第二年春天因其残疾的二爷需人照顾妈妈就暂时离开了李家。
   父亲18岁时学成满师。并在二十岁时与妈妈结婚成家,由于都是贫穷人家,那时的结婚几乎没什么彩礼和嫁妆。
   由于父亲学得了一门手艺,再加上妈妈的到来,再因为妈妈的吃苦耐劳田地活,纺纱织布样样在行,孝敬老人,关照弟妹又贤惠,操持家务节俭精打细算都得到了邻里的赞誉。
   随着父亲理发手艺的提高,王师傅也把地盘让给了一点父亲做并可独立的收取工钱(但还是要送一部份师傅),当时最早让给父亲去做的是莲花东的陈家湾、刘家湾活。旧时理发在农村剃一个头一年的工钱大概收一斗谷(约二十斤的样子), 由于父亲勤奋好学,理发手艺仔细认真,好多见了他理发的人都愿请他去做,这样地盘越来越大,理发的人就逐步增多,这时家里同时还租种着田地,闲时妈妈和祖母就纺纱织布打转经(也就是买回棉花纺成纱,织成布拿到市面上去卖,卖了布再买回棉花依次循环)由此,家庭的生活才开始有了点转机。
   父母亲在在老家住了五年,由于父亲的弟妹们已长大,我也出生在即,本来已很窄狭的住房就更住不下,因此父母就在1949年的7月决定西迁到到距老家八里地的郑家塆倚着别人的屋搭的草棚栖身(按我祖父给我形容的是当时全部家当是一担箩筐挑过去的,当时的灶还是在一个旧废弃的箩筐上用泥巴糊成的),搬过去后租种了包耀杰郑家塆南沟子外刀把四斗、七斗的北半头共七斗半田,每年需交租子是七担半谷。
   在这一年(1949年10月)我出生来到了这个世上。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靠种租田和爸爸理发的收入。此时全国已解放,到1951年参加了划成分(我家划为贫农),土地改革时,父母和我全家三口人依政策共分得了地主的一担二斗田,其中:河外的六斗、担二下边的秧田约一斗、上大田外五斗中的一斗七升、河下田一斗、塆侧边的黄土田约一斗、石堰口的空田一斗三升田。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次子安全出生。但在腊月初十日夜晚突然辞世。当晚妈妈去拣床时将被子一揭发现一个东西,妈以为是布片子,手一拿结果是一条水蛇,随即丢到地上,来人用火钳夹起甩到外面,到半夜时分妈妈为安全再次喂奶时原本点着的灯熄了,当再次点燃灯时发现安全已死了。
   一九五四年正月二十五日长女安芳出生。
   一九五六年国家实行农业合作化,土地、农具耕牛全部入社归公,这时的我已开始上小学。
   一九五七年冬月初十日,三子昌全出生,
   一九五八年,适逢国家大跃进时期,农业也空前的大丰收,遍地的粮食无仓可装,也助长了浮夸风等左倾思潮,叫做各取所需。劳动力由生产队统一调配使用,老百姓集中居住,我家搬到张家垸子湾原金锡国的家住,生活也是集中吃大食堂,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好景不长,到了一九五九年春季,由于大食堂的惊人消费,生产队的粮食已不多了,更糟糕的情况是从这一年的夏季起全国遭遇连续三年罕见的自然灾害,虫灾、旱灾并至,在粮食少的情况下,当年食堂开始减量按量供饭,全男劳力一顿三两,妇女(含老人和中等孩子)二两,小孩一两,后来连这也坚持不了,靠国家调配粮食来,由于全国大面积受灾后来也调不来粮也无粮可调,食堂只有熬点稀饭和米面羹,再后来连这面羹也拿不出来了,食堂就散伙了,等于是各自奔命了,我家也只好搬回到原住地。这时的生活困难到了极点,爸爸妈妈只有吃菜根树皮,把凭票分来的一点点粮食让给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而且在这饿饭期间昌秀也于一九六0年的二月降生到这个世上,这给本已揭不开锅的家庭和为生计一筹莫展的父母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没办法我们就只好挖野菜棉枣、摘桑叶、刮树皮煮着充饥,一到冬天那真叫饥寒交迫啊。但我们终究是父母把他的后人们都带过来了,渡过了灾难性的三年自然灾害,闯过了那三年的生死线,祖父在一九六0年的八月份因眼疾无法医治去世。
   由于这三年的教训,调整了农村政策,并允许个人家庭有限的开点荒来保口粮。
   一九六二年我也考入了初中,要翻山越岭过河旱走到距家三十多里路的青龙(安陆二中)就读,第一次上学报名是是父亲挑着行李亲自把只有十三岁的我送到学校的,除了书本学杂费外,在校期间自带米菜,每两个星期的搭伙费需交两元钱,那时家庭哪交得起啊,但父母亲还是让我读了半年多,到一九六三年开年后只读了两个月就再也读不起了,再加上父亲那年脚上长了一个丁不能行走,也不能正常的下地干活,那时又分田到户需要人手种,根据家庭当时那种情况妈妈提议,我也同意,让我休学回家帮家里干活,但爸爸由于旧社会无钱读书,非常羡慕那有钱人家孩子上学,认为他已没有了那美好的机会但孩子们无论如何不能不读书啊,就坚决反对,在父亲的反对下我勉强的又读了一个月。当我再次回到家时,看到父亲因伤痛躺在床上,这时的妈妈又要做田地活,又要为父亲的伤痛愁眉担心,又要承担四个孩子的衣食,看到这幅情景我的心碎了,就没顾父亲的好心反对去学校挑回了学习用品和行李回到家里种田。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勤奋吃苦耐劳的老人,除在生产队出工外,利用早晚时间干自留田的活,生产队放工后利用午饭那一点点的时间还领着我去开荒,为的是能多产一点粮食,我的父亲常常是这样起早贪黑没白没夜的做,现在想来真是好心疼父亲啊,他把毕生的苦力献给了后人,全为了我们后人。
   一九六四年的五月昌惠出世,这时全家是七口人吃饭,在当时是叫家大口阔,因为爸爸一天的工分是10分,妈妈一天的工分是8分,我的一个日工才只4分,这在靠工分吃饭的年头,这合起来22个工分无论如何是养活不了七张嘴的,好在父亲利用他的理发手艺利用出工歇气机会人家休息自己不休息为别人理发还能换得一些工分,但这样还是不足以弥补超支,因此家庭年年超支,这给父亲多么大的生活压力啊,也就是说没白天黑夜的做还是欠生产队的,由此看出爸爸妈妈哺育我们后人真是不易啊。
   一九六六年,随着我的长大按说能帮家里做些事,为老人分担些忧愁,但十七岁的我被招工进了供销合作社。到了一九六八年春季部队征兵工作开始时,由于牵涉到亲戚的原因父亲从关爱我的角度是反对我去应征的,父亲曾几天不思饮食,现在我已是做老人的年龄了,回过头来看当时父亲的心情我是十分的同情和理解。我如果去当兵等于是家庭的逃兵,躲避了家庭的责任,因为弟妹们还小,还有年迈的祖母,本来连年超支,再加上大妹从小发高烧没能及时疗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是父母心底的痛楚,按当时家庭的状况我确实是不能走的,但我还是“背叛”了家庭,选择了当兵,我也含着内疚的心情告别老人,两位老人也含泪为我送行,现在想想那场景叫人心寒,这事实上是我把不堪重负的家庭担子全压到了两位老人的肩上。
   一九七0年二月十日年已十六岁爸爸妈妈的长女因旧病复发神智不清而走失。这给了爸爸巨大的打击,为找女儿几年间爸爸与妈妈走遍了方圆百里的村村湾湾,一旦听说哪里有消息就毫不犹豫的带着礼物赶去打听,饥不能食,困不能寝,风餐露宿,寻找中也遇到过根本没有的假信息和索要钱财的人,当然遇到更多的是热心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好人,在丢失十个年头后的一九八0年才经地区公安局帮忙找到,终因疾病于一九九一年病逝,作为爸爸真是为后人操碎了心啊。所以我认为老人是为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注定了一辈子就是为后人顽强的活着、操心、劳作。
   当一九八四年我们部队开赴老山战场作战时,又给了爸爸巨大的打击,他是在为后人提心吊胆担心啊,生怕后人有个三长二短,当时父亲的心情做儿的是完全理解,好在我在一年后终于凯旋给了爸爸某种安慰。
   爸爸幼年时在旧社会受尽了屈辱磨难,成家时后凭着一担箩筐的家当经过一辈子的勤扒苦做五次整修和新建了房屋,将五个子女养育成功,除大女病逝外,另两儿两女如今都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和事业,子孙们已发展到了第四代。
   爸爸去世后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他老人家留有1800元的现金,这笔钱对于伯伯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啊,这是他老人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的啊。不是吗,有时我们买点好烟给他,可他舍不得抽,就拿到代销部去换便宜一点的,他说烟总不是出个烟就行了,抽贵的是糟蹋了。我们的父亲就是这样,一生勤扒苦做弄钱置办家产抚养后人,可自己连好点的烟就舍不得抽。
   在爸爸离开我们三周年的这个日子里重温我先前的一副百字联作为纪念和怀念父亲。
   八十一载幼年受饥寒,远走他乡讨饭渡日,走应城闯京山被狗咬留下至死烙印。八岁起离家门自寻生计,替人砍柴放牛喂猪引小孩,草堆当床,蓑衣当被,染上哮喘。为养家糊口,起五更睡半夜,扁担不离肩,勤扒苦做一辈子,积劳成疾,受尽人间苦难艰辛。
   在世一生不甘落后于人,忍屈发奋,拜师学艺,耿直为人,洁身自好。舍不得吃穿,一担箩筐艰难起家,垦荒置地,家什用具一应俱全,四次迁徙,五度修房,养育六个子女,遭遇三年饿饭、长女丢失、长子从军打仗,为后人愁断肝肠。不易人生、圆满人生,万古流芳。
   古时有人说:人死三年满孝后就升天了,但愿这是真的,祈祷爸爸到了天国过得好,如果人真的还有来世的话,来世我再做您的后人,以偿还您对我的养育之恩,好好孝敬您老人。爸爸,我再次向您老叩头了,感激您的养育之恩。
   爸爸,您没有离开我们,您还一如既往地活着,因为您的后人是您血脉和生命的延续,爸爸永远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
已逝亲人进入:祭奠网
网上扫墓,是通过在网上,然后在该网上陵墓进行上香献花等方式祭拜的扫墓形式。网上扫墓是民政部发文明确提倡的绿色扫墓方式。
友情链接:
站长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周年祭日主持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