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谈谈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谈谈为什么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为什么说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〇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是鼓舞和激励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的精神力量。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明,中华文明创造了没有中断、连续 5000多年发展的奇迹。中华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从秦汉至清初,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强国。中华民族在哲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但是后来,由于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不思进取,中国逐渐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除了政策对头、方向明确、措施有力以外,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可以预料到的和没有预料到的风险和挑战,但是我们都一一应对过去了。这其中,精神的力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是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没有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发展就没有动力,创造就失去源泉。中国精神激励人们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奋力自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始终保持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始终保持创造精神、创造活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必须通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表了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的一条真正的复兴之路、强国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当前,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极力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到处推销他们的所谓“普世价值”,图谋继续对我国实施西
化、分化。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激励广大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时代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助于增强广大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感,有助于引导广大人民将个人理想自觉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有助于坚定广大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新老矛盾相互交织,长期以来积累了许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_制机制障碍。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凝聚力量、形成改革共识,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越是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越是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就越需要精神力量的引导和支撑。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中国精神指引前进方向,中国精神凝聚前进力量。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在园朱市,然后往右路走,穿过门来到研钵山,往洞口走,就会出来一位大叔撞到你,对不起而送秘传机怪力给你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中国军人与中国精神
习主席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回顾历史,中国军人始终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中国军人的样子很多时候就是中国精神的名片。特别是在那些永载史册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那些备受瞩目的重大考验面前,中国军人所展现的价值理想、精神境界和英雄壮举,都让全世界更加理解了到底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在世界新军事变革飞速发展、国家安全局势日趋复杂、强军兴军面临众多挑战的今天,中国军人只有继续弘扬中国精神,以强军力量夯实中国力量,才能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伟大征程上肩负起时代使命、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中国军人既是民族历史的重要书写者,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创造者。
目光回望,在那刀光剑影的血色弥漫处,在那数不清的征战与厮杀中,中国军人如血肉筑起的长城,拱卫着国家与人民的安全,深刻影响着历史之河的流向。
中国军人创造的思想极为丰富、内蕴极其广博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最为瑰丽、最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1、中国军人身上所展现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篇章以激情慷慨、真挚动人的笔墨,生动记录与真诚赞颂了军人的功业与精神境界。它们生动说明,中国军人身上展现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底蕴深厚而极具风骨,对我们今天仍然是一种无尽的思想激励和不老的精神传承。
我们可以看到屈原笔下的《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将士之勇猛,战事之惨烈,必然给诗人以极大的刺激与震撼。因此他以满怀的敬意和饱含的深情,通过残酷战争场景的真实描绘,对为国而战的死难将士,进行了热忱的讴歌与赞美。无论是诗中所歌颂的军人,还是诗人自己,都反映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秦风·无衣》那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军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我们仿佛可以越过两千多年的时光,看到在风雪弥漫、艰苦备尝的进军途中,披坚执锐的将士们,怀着对敌的共同仇恨,团结一心,勇赴战场的震撼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一首题壁诗,传诵久远,撞击人心:“露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进逼江阴。身陷危境却绝不屈服的江阴百姓,推举新典史陈明遇为主起兵抗清。处于孤立无援之中的江阴军民,面对强敌,硬是“固守八十一日,先后杀清兵七万五千人”。后江阴城终被破,遭清兵疯狂屠城。作者目睹尸山血海般的死难同胞,悲愤难抑,冒死题诗于城墙之上,以这首义薄云天、泣血泣泪的诗作,颂扬了江阴军民在国破家亡之际,所表现出的“进死为荣,退生为辱”、宁死不屈的抵抗精神。
中国古代讲述战争和历史故事的作品比比皆是,反映军人和军事生活的诗篇更浩如烟海。我们可以看到王维的“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也可以看到戴叔伦的“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还可以看到张家玉的“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裹尸马革寻常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作者从切身的从军体验和战争感受出发,抒吐的是中国古代军人效命疆场、渴望建功立业的清晰心迹,诠释的是军人万死不辞、不惜肝脑涂地的决绝精神。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对民族精神的引领、激励和塑造,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公元日,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诞生了。这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军队,在为人民求解放的征战之路上,所经历的苦难、做出的牺牲、创造的辉煌和提供的启示,都是无与伦比的。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以其前无古人、旷世未闻的伟大战争实践和思想探索成果,对民族精神的引领、激励和塑造,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观察这样一支军队,不能不说它所创造的战争奇观。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支军队始终处在血火交并、生死攸关的激烈拼杀之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中,作者列举了中国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便是长征。这不只是出于其考量独特的眼光,而且凸显出长征本身所具有的真正精神价值。滔滔江河、皑皑雪山、茫茫草地,铭记着成千上万将士的无畏与忠诚。那是怎样的一种坚韧,怎样的一种顽强,怎样的一种决绝。对于曾经在近200年的时间里落后了的中华民族,和聚集于党旗与军旗之下的战斗者和求解放者来说,红军创造的是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爆发出的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最耀眼光芒,从深层上把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照亮。
在抵抗日寇入侵这一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我党肩负起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我军亦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敌后燃起令敌丧胆的烛天烽烟,对不可一世的狂妄之敌战而胜之,整个中华民族也在战火的洗礼中,获得真正涅槃式的再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在同日本侵略者长期交手、且在国内解放战争中经过长期磨砺之后,战斗经验、战斗意志、战斗精神和战斗力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峰。英雄的志愿军将士在寒风彻骨的冰天雪地里,“像原木在移动”的人用肉体击碎了钢铁,用手榴弹打败了大炮,以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同敌一决生死的英雄气概,创造了长津湖、松骨峰、上甘岭等众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战例。志愿军将士面对强敌决不畏惧、敢打硬拼、视死如归的精神,真正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极大地鼓舞了千千万万站起来的中国人。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进程中,我们这支军队涌现出了杨靖宇、赵一曼、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革命先烈,以及八女投江、刘老庄连、狼牙山五壮士等数不清的英雄集体。他们是中华民族应当永远铭记的杰出军人代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军人总是衔命出征,冲在战斗激烈的最前沿,并以敢于同一切强敌一决高下的决心与勇气,通过拿命拿血、斗智斗勇的较量,来赢得看似不可能取得的胜利。而且,对手越是强大、越是骄横,越能激发我军的战斗意志。这些革命先烈和英雄集体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坚贞不屈、舍生忘死、冲锋向前,既是我们这支军队精神与意志在瞬间的爆发,也是我军作为民族先锋、代表和楷模的充分证明,让人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千万道最耀眼的闪光。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中国军人,其作为与贡献也完全可以和战争年代相媲美。以两弹一星、核潜艇等为代表的尖端利器的铸造,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我军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指示,认真履行我军的根本职能和宗旨,奋勇展开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SARS病毒等一系列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人们不会忘记,1998年长江抗洪,我军官兵于滔天的洪水中所进行的封堵九江缺口之战;人们不会忘记,2003年的春天,我军的白衣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从SARS恶魔的口中夺回危在旦夕的生命;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数十万大军急如星火地奔来,于余震频发的废墟中拯救受苦受难的群众……所有这一切,都生动体现了中国军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坚定意念,忠勇果敢、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扶危济困、救民水火的大爱情怀。
历史上曾有过号召“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时期,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那并非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的确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当代中国军人践行、引领、传播中国精神的有力见证!
[责任编辑:冯玲玲]
【上篇文章】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相关新闻国防部网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长征与中国梦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3年&&&&谷雨&&&&发布时间: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步一步地追逐中国梦的过程。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它不仅开拓了中国道路、凝练了中国精神,而且凝聚了中国力量,因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的最精彩的篇章。
  〔关键词〕 长征; 中国梦;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999 ( 2013) 04 -0024 -03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中华帝国逐步沉沦,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开始了追逐中国梦的艰难之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的最精彩的篇章。
  一、长征开拓了中国道路
  所谓中国道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中国道路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的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历史成果。
  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就是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地争取独立和解放的过程。无数先进分子抛头颅、洒热血,都是为了探索那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虽然提出了 《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只能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这样,它在前进的道路上就迷失了方向。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企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以救亡图存。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 &振兴中华&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找到的是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道路。其中,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民主主义则是现代化的基本诉求,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以求 &均富&的民生主义,很接近社会主义理想。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仍然不是救世良方,中国前进的道路依旧迷茫。
  在山穷水尽之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它为探索中国道路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然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党的不成熟,在寻找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右和 &左&的错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懂得掌握政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不善于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企图以妥协让步和束缚工农运动等消极措施拉住即将叛变的同盟者,&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1〕,遭致了大革命的惨重失败。
  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时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于 1927 年8 月 7 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 即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严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并没有注意防止和纠正 &左&的错误,却为 &左&的错误打开了方便之门。之后,连续出现了三次 &左&倾错误。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错误几乎葬送了整个中国革命。
  本来,1927 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向井冈山进军,成功地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 &围剿&战争的胜利。正当革命顺利发展之际,在 1932 年 10 月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受到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排斥和打击,会后被撤消了所有军事领导职务,被迫离开军队。在 1933 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军事路线已取得了完全的统治地位,致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最后中央红军不得不仓促撤离中央根据地,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之初,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致使行军迟缓、贻误战机,使敌人得以准确地判断红军的意图并进行有效的围堵,红军继续遭受重大损失。仅湘江之战,中央红军就由长征出发时的 8. 6 万人锐减为 3 万人。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的失败以及长征之初的巨大挫败,使广大红军将士对 &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极为不满。在 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上,党和红军重新选择了毛泽东,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上述表明,正是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的大多数人重新认识到只有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长征胜利之后,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愈走愈宽广,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样,就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并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长征凝练了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作为最能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情感,是集合民族意志、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最深厚的思想政治基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理想追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有效激发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并使之转化为报国奉献的实际行动,就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伟大中国梦实现的磅礴力量。
  七十多年前的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人间奇迹,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
  长征精神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一,它是对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从屈原到文天祥,从岳飞到戚继光,这些爱国主义的典范代不乏人。红军在长征中始终高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肩负起历史责任,无论在长征前、长征途中,还是在长征胜利结束后,都始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为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这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展现。
  其二,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型的人民军队。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长征之前,尽管毛泽东早在 1930 年 5 月就写出了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但是后来 &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大行其道的事实表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当时并未被全党所接受。在长征途中,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逐步形成为全党的共识,从而使全党开始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国情,就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为长征精神得以形成提供了科学指南。
  其三,它是红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不断磨砺和锤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是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仅以中央红军为例,就有这样一组数字: 路上一共 368 天,有15 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 235 天用于白天行军,有 18 天用于夜晚行军; 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 44 天,平均走 182 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 37 公里; 共翻越了 18 条山脉,其中 5 条山脉终年积雪; 渡过了 24 条河流; 穿越了 11 个省;占领过大小 62 个城市; 突破了 10 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 从瑞金出发时有 8. 6 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 6500 人,平均每行进 1 公里,就有 3至 4 名战士壮烈牺牲。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理想境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团结精神、纪律观念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凝练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时至今日,长征精神早已成为中国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长征凝聚了中国力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艰难求索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懈的奋斗史。许多仁人志士,开始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各阶级、各政党等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艰辛的尝试与探索,但由于缺少一个先进阶级和政党的领导,没能凝聚力量实现这一使命。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使一盘散沙的中国终于有了凝聚力。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凝聚力也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
  长征之前,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已初步展示了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它还不懂得怎样凝聚一切积极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因而先后经历了两次失败的严峻考验。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革命悲观失望,特别是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力量,因而自动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而 &左&倾机会主义者则大搞关门主义,不研究革命过程和革命形势,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拒绝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以孤立敌人,壮大自己,主张 &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在党内搞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其结果就是把 &千千万万&和 &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边去了,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革命力量。
  正是因为长征,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凝聚全国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其显著标志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如邓小平所说: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3〕1935 年 1 月,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并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因为如此,尽管长征结束时红军的人数大大减少了,但党和红军的凝聚力却大大增强了。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的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 20 万人,到达陕、甘地区时,只剩下了五六万人。但是,各路红军的骨干保留下来了,而且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保留下来的这些红军骨干大大地增长了才干。就连长征出发前才参军或长征路上才参军的许多新战士,经过艰难的万里转战,也都成了坚强的红军战士,甚至成了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同时,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使得一些参与 &围剿&的武装力量如西北军、东北军等转而同情红军,愿与红军一道联合抗日。这一良好局势的发展直接导致了 &西安事变&的发生,最终迫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得不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有效地凝聚了全国的抗日力量一致对外,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道艰苦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红军长征的胜利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经过九十多年才探索出来的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包含长征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经历过长征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早已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 4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1257 -1258.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C〕.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26.
〔3〕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3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兴国 人才强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