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对中国民主革命有什么样的影响

当前位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能否实现?请说出你的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0123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2)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 第一次:以妥协退让求团结,结果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失败(答出表现也可以);第二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又维护了统一战线,结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答表现也可以)。说明中共逐渐走向成熟;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言之有理即可) (4)有可能。①国共历史上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并推动革命的进程;②目前国共两党都主张“一个中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主要考查你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全民族的抗战,抗战的胜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全民族的抗战抗战的胜利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1、最大特点是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紧密结合。2、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共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1、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支持:1923.10鲍罗廷来华明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国民党临时中委; 1923.11共产国际决议《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要求对三民主义重新作出解释使之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政党。2、孙中山加快了改组的步伐: 1923.1《孙文越飞宣言》的发表,确立联俄政策; 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民党联共政策的确立和扶助农工政策的确立。
国民党一大召开: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国民党一大的主要成果:1、政治上通过了新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纲领。2、在组织上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联盟,从而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四一二”政变: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在一个月内,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分共的问题。在未开会以前,裁制共产党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准备:北伐前,已夺取军事最高领导权;在上海与列强、江浙财阀和流氓势力举行一系列会谈,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 。政变:日在上海进行大屠杀,苏、浙、闽、粤等地也发生大屠杀。结果:汪寿华、陈延年、萧楚女等著名共产党员被捕牺牲;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的国民政府;张作霖在北京杀害李大钊。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奏:纵容夏斗寅、许克祥反动军官发动反革命叛乱。政变:日,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全民族抗战背景:进行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军事侵略活动,抢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典型事件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实验。
中共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其领导下,国共两党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百团大战,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军队不仅在国内抗击日军,还派出远征军赴缅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反蒋:1、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却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的内外局势。逼蒋抗日1、在中共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东北杭日义勇军坚持抗成,激发了民族爱国精神。3、“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杭日救亡运动新高潮。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联蒋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1、阶段性特征: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其抗日战争有以下特点: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个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争;②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⑤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⑥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三条线索: (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 (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①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两个战场抗战的局面,这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②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③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抗战的胜利: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抗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日),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巡洋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签降仪式。
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原因: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解放区军民大反攻: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同日,八路军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了战略大反攻的命令,要求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对日军发起全面大反攻。 从8月9日到9月2日,解放区军民收复县城159座、据点747处,歼灭日伪军57962人,使各解放区基本上联成一片。到10月上旬,解放区军民在大反攻作战中,共收复城市二百余座,毙、伤、俘日伪军二十三万多人,解放国土三十一万五千余平方千米,解放同胞一千八百七十余万,取得辉煌的战绩。
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会场布置呈“□”字形,受降席座北朝南,以何应钦为最高受降官。投降席坐南朝北。观礼席在东西两侧,除国民政府的有关军政人员外,还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签字仪式的主持人是国民政府总参谋长萧毅肃。 9时半,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率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人来到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10时,在中国人员的押引下进入会场。冈村宁次快步进入礼堂,向何应钦敬礼后,低头入座。然后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敬礼,领取投降书,交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后,再由小林浅三郎呈交何应钦。 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后,冈村宁次立即率领投降代表退席。其后,何应钦作了简短致词,受降签字仪式即告结束。
发现相似题
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142997192969191307671172209348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 ⑵.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 ⑶.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⑷.你认为能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说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⑴、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6分)&&⑵、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4分)⑶、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10分)⑷、你认为能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答案】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6分)⑵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⑶第一次:以妥协退让求团结,结果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失败(4分,答出表现也可以);第二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又维护了统一战线,结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分,答表现也可以)。说明中共逐渐走向成熟;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中共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2分,言之有理即可)⑷有可能。①国共历史上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并推动革命的进程;②目前国共两党都主张“一个中国”。(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略&
科目:高中历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方式及政治基础。&&
⑵、两次合作实现后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各是什么? ⑶、两次合作期间,针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政策方略?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⑷、你认为能否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请说出你的理由。&&
科目:高中历史
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江苏淮安楚州区范集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浙江省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题型:选择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出现过不尽相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两次国共合作-课件(PPT演示)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两次国共合作-课件(PPT演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51|
上传日期: 11:21: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两次国共合作-课件(PPT演示)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