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间存在那些社会不和谐现象ppt的现象

从经济关系看回藏冲突
作者:恢奇多闻 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私有制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回藏民间贸易关系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1992年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引起的甘南州拉卜楞镇的回、藏矛盾;1993年甘南民校学生与一回族青年打架引起的回、藏矛盾;1998年青海河南县发生的近三年禁食回族餐饮店食物现象;2000年青海泽库县回藏商人因买卖活畜产品引起的回、藏矛盾;2003年青海尖扎县发生的回、藏矛盾;2003年甘、青、川藏区禁食回族食物的现象;2004年青海同仁县回族在该县购买坟地而出现的回、藏矛盾;2005年青海同仁县一回族店主与一藏族青年斗殴引发的回、藏矛盾;2006年在甘、青、川藏区发生的烧水獭皮、狐狸皮、砸碾珊瑚项链现象;2007年在青海果洛发生的回藏矛盾等。回顾过去十多年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回、藏矛盾一般都发生在藏族地区,每一次回、藏民族个人间的矛盾和冲突,往往直接引发局部性回、藏民族的群殴并伴随藏族打砸回族商店及餐饮店的社会不稳定事件。其结果在当地隐形形成抵制消费回族经营店商品的行为。这种事件和行为既不利于回、藏民族关系的稳定、友好发展,又增加了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成本,并对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生产、消费、交换、就业、税收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那么,回、藏民族间产生这种两败俱伤的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呢?依笔者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亚垄断贸易引发的回、藏矛盾。如上所述,由于受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部分藏族群众一般视屠宰、经商、手工业等行业为“不洁”行业。因而,藏民族经商观念淡薄,也不善于从事商业行业。藏族地区的商业活动无论是屠宰业、零售业还是餐饮业基本上都处于回族商人的亚垄断状态(回族商人最多,其间还有一部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商人)。 在屠宰业,藏族由于遵循“不杀生”的教规而不得不把活畜牛羊卖给回族商人,回族商人往往利用藏族的教规而把价格压的很低,无奈的藏族有时把活畜牛羊以平均每斤五、六元的价格卖给回族商人,却从回族商人手中化10元钱买个下水。更有甚者,有的回族实行地方性屠宰业的完全垄断,不让当地藏族在其他地区进行活畜产品交易,并以其制定的价格进行强买活畜产品。很显然,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当自已的劳动成果因人为采取强制手段,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流通、交易而获取应有报酬时,必然发生买卖双方之间的矛盾。青海泽库县的回、藏矛盾就是这样发生的。在零售业,回、藏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日用品和民族用品的销售上,表现为回族商业性文化与藏族生产性文化的冲突。藏族销售的生产性商品价格如牛羊等一般在百元以上,甚至达几千元,回族在收购商品时,往往有较大的讨价还价余地;而回族经营的零售性商品一般为小型商品,价格一般几元、几十元不等,藏族讨价还价的余地很小,回族商人往往分毛必争。因而,藏族在购买回族零售的商品时,因还价余地小,出言不逊而发生矛盾。二是回族在藏族特需用品上的垄断贸易引发的矛盾。回族在与藏区的长期商贸交往中,了解了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性,在藏族特需用品上,凭借其敏锐的商业视角、雄厚的商业资本,从事水獭皮、狐狸皮、珊瑚项链等的垄断贸易。一张一米长的水獭皮,价格为五千元左右,一斤重的珊瑚项链价格在三万元左右。在藏区特需用品的不良消费热潮中,有些藏族家庭为购置这些特需用品,几乎划去几年筹集的钱财,生活状况马上陷入贫困。面对这种贫困化的消费方式,2006年初,在甘、青、川藏区以“保护生态”为宣言,掀起一股焚烧水獭皮、狐狸皮,砸碾珊瑚项链等社会现象。很显然,“烧皮行为”虽以“保护生态”为宣言,但矛头却指向回族商人。在餐饮业,回族由于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大都善于烹调。因此,当回族带着具有浓厚农耕文化特色的大卤面、炒面偏、酿皮子、拉条面、甜培子等饮食产品,在饮食文化疲软的藏族畜牧文化区从事经营活动时,受到藏族人民的极大欢迎。回族烹饪师纷纷在藏区开张经营饮食业产品,藏区的饮食业也几乎被回族等穆斯林民族所垄断。在藏区曾有这样的民间言语,“只要回族等穆斯林民族过“尔德节”、“古尔邦节”等民族宗教节日时,藏族等其他民族很难在大街小巷吃到可口的饭菜”。足见穆斯林餐饮业对藏区人民生活的影响。然而,随着回族餐饮业的发展壮大,回族商人就开始助长小视藏族、财大气粗的思想。一是因为藏族生产、生活在高寒牧区,很难讲究个人卫生,因此,当身穿藏袍、手拎褡裢、口袋的藏族光临回族等穆斯林餐饮店时,往往以“脏民”视之,服务态度急转直下,令藏族忿忿不平,敢怒而不敢言;二是由于语言障碍的影响,个别餐饮店有强卖饮食产品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藏族同胞凝生出“你为什么这么小看我?你的餐饮店经营的这么好,还不是我们过来吃饭送给你的钱吗?你在我们的地盘上嚣张什么”的思想。总感觉回族商人看不起自己,进而采取攻守同盟式的极端措施。1998年,青海河南县发生的近三年藏族禁食回族餐饮店食物的现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资本流动引发的回、藏矛盾。马克思主义在对“民族”定义的“四个共同”中,把“共同语言”和“共同地域”被认为是形成民族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并把“共同地域”看成是形成民族的必要条件。我国随着私有制市场经济制度的实施及其不断深化,劳动力在民族地区之间的流动日趋活跃。特别是在藏区,为弥补藏族商业、饮食文化的不足,促使藏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民族在藏区的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如回族在藏区不仅从事着商品零售、活畜屠宰、餐饮经营等亚垄断商贸活动,而且随着其经营规模的扩大、原始资本的积累及其资本实力的雄厚,开始用一部分商业资本购置当地的土地、房屋、坟地、或修建清真寺等。这在“部落意识”浓厚的藏族看来,认为是对自己“共同地区”的严重挑战,直接危机到自己“共同地域”的完整性。于是就形成了排斥包括回族在内的其他民族的行为和矛盾。(三)外生矛盾引发的回、藏矛盾。回族经商头脑精明,善于捕捉、占据优越的商业地理位置,在交通要道、人口聚散地、人口聚集地等地方,处处涌动着回民忙碌的批发、零售、餐饮、运输、手工业等经济活动的身影。如甘肃临夏州的八方、西宁市的东关、青海湟中县的鲁沙尔镇等商贸市镇,成为西北地区最活跃的回、藏、蒙、土等民族用品的交易基地。然而,民族贸易作为文化交流、商品交流、民族交往活动的综合,并不是风平浪静的。特别是藏族等外地民族到这些回族集聚的商贸市镇进行商品交易时,有些回族商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在商品交易、饮食服务、运输服务等领域时常发生强卖强买、巧取豪夺、欺诈骗人的现象,由此又引发回、藏商人之间、藏族消费者与回族商人之间的摩擦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的伤亡事件。如2004年发生在临夏的四川藏族商人与当地回族商人之间的打架斗殴就发生过伤亡事故;再如,临夏汽车南站天天发生的回族司运人员强拉顾客引起各民族乘客的极大不满和各种矛盾等。这些回、藏民族矛盾虽发生在回族集聚区,发生的次数也并不多,但他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坏而深远的。被侵害的藏族商人和消费者对回族商人的这种行为耿耿于怀,回到本地后就把矛盾带到本地,制造回、藏矛盾事端,一旦发生回、藏民族个人间的小矛盾时,就把矛盾扩大化,引起大的回、藏民族矛盾事件。(四)婚姻关系引发的回、藏矛盾。婚姻是青年男女相互爱恋结成夫妻关系的结果。在民族学中,民族间的随意通婚被称为民族同化、融合,民族观念趋于淡化的社会发展现象。然而,在回、藏民族的婚姻关系上,则体现为自由融合、胡涂融合与强势融合三种情况:一是回族商人在藏区的商贸经营活动和长期交往中,回、藏男女青年之间相互产生爱恋、情感,最终冲破民族、宗教的束缚而结成夫妻关系。一般情况下,由于伊斯兰教具有强势文化的特征,因而,藏族男女青年放弃自己的信仰,去尊重、迎合回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民间,把这种现象被成为“随回”。其后代便成为回族。这种婚姻关系,虽为“自由恋爱型”,但在较为保守的其他藏族人来看,这是藏区社会的叛逆现象。二是回族商人在藏区进行长期的商贸经济活动中,具有掌握藏语、懂得藏族生产生活习性的优势,这在远离“回族分布带”,不了解回族、不了解伊斯兰教的偏远牧区的藏族人看来,这些“商人”与藏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很有钱。于是有些不知情的藏族女子在回族商人的追求、诱惑下,便糊里糊涂嫁人。但来到回族分布带的回族家庭时,才知信仰、风俗与自己的大不一样。甚至有些藏族女子不远万里、弃“家”想法逃回故土。三是一些不法回族商人的骗婚、拐卖等不良行为而发生的强势融合。这三种婚姻关系到底如何?自然有社会学和法学意义上的讨论。但在很多藏族人眼里,这全是回族商人在藏区从事商贸活动导致的结果。因而就开始排斥回族商人在藏区的商贸活动。从上述九十年代以来回、藏民间贸易引发的回、藏矛盾演变过程来看,具有下列几个特点:一是回、藏民间矛盾从回、藏民族交接地带向青藏高原腹地渐进。二是回、藏民间矛盾由单一的两个民族的矛盾逐渐演化为回、撒拉、东乡、保安等与藏、蒙古、土、汉等多民族的矛盾。三是回、藏民间矛盾逐渐演化为信仰伊斯兰教与信仰藏传佛教民族的宗教矛盾。四是回、藏民间矛盾具有延伸到政府部门不同民族官员的思想进而影响到行政官员行政行为的倾向。这些矛盾和演进特点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您的位置:>>>正文
为何民族关系出现不和谐?
  (原题:经济越发展,越要完善民族政策)
  作者:梅新育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不久前,有学者在《环球时报》刊登&解决民族问题急不得&一文,反对&有些自己不从事民族理论研究的学者,利用特殊的身份和地位,鼓吹民族问题去政治化、非政治化&。对于这种看法,笔者并不赞同,其他社会科学与民族理论研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我们理应反省:为何经济发展了,一直和谐的民族关系现在却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曾经主张的理论和政策存在哪些误区?
  对于大多数三四十岁的人而言,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几乎对民族问题没多少概念,所以目前还没把这当作一个重大的现实挑战来看。不过,近30年来举世公认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解决民族问题,我们必须正视现行民族政策和理论的缺陷。
  不只一个国家的前车之鉴表明,经济增长的成果有可能激化围绕分配问题的争夺,经济增长、甚至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期望都有可能恶化一国之内的民族关系;这种恶化一旦成为现实,经济增长的果实又会反过来为民族斗争各方提供更多的资源,把矛盾冲突闹大。例如河三角洲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刺激了当地分离主义运动的兴起,因开发石油资源而爆发内战,并最终导致国家一分为二;即使富裕如,也因为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北海石油开发给苏格兰民族主义运动增添了强劲的新动力。可见,我们不应将中国目前的民族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不够发达,而是应基于对事实的判断逐渐完善相应的政策。
  在现行民族政策中,最引人争议的莫过于过多过滥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因为这既违背人人平等的理念,又不符合客观的政治经济现实,还造成了一些越来越明显的负面作用。毕竟,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都生活在落后地区,也并不是所有都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即使要为条件较差的国民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利于其参与竞争,那也应该是实施地区优惠政策,而非民族优惠政策。笔者认为,这项政策并未实现其目标: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那些片面的优惠政策并未激励优惠对象的自我奋斗精神。令人忧虑的是,过多过滥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并未完全起到增进国家认同的效果。
  新中国民族政策和理论有历史传承部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西方和苏联学来的。因此,客观认识评价这些国家民族理论和政策实践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正视现实,反思和调整民族理论与政策,并不等于主张马上全盘推倒重来;把这两者画上等号,无异于抹黑。我们应当重视民族问题,但片面宣扬民族问题无小事,任何事情都要上纲上线政治化,只能人为地使小事变大事,无事变有事。我们不指望一夜之间化解矛盾,但我们可以渐进调整政策,&不带任何条条框框地去发现问题,本着对社会对政府震动最小的原则探寻解决方案&。▲(作者是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王京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构建和谐,担当使命”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宣传教育活动。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分组进行,收集材料。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1)调查组:请你调查社会上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至少三例)(3分)(2)宣讲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请告诉大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指导思想。(5分)(3)评论组:请你运用思想政治课本中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幅图的理解。(2分)(4)建议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如今,全国人民信心百倍、共同参与,正在中国大地上谱写着和谐社会的优美乐章。请你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学校提出宝贵建议。(3分)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构建和谐,担当使命”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宣传教育活动。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分组进行,收集材料。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1)调查组:请你调查社会上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至少三例)(3分)(2)宣讲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请告诉大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指导思想。(5分)(3)评论组:请你运用思想政治课本中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幅图的理解。(2分)(4)建议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如今,全国人民信心百倍、共同参与,正在中国大地上谱写着和谐社会的优美乐章。请你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学校提出宝贵建议。(3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构建和谐,担当使命”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宣传教育活动。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分组进行,收集材料。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1)调查组:请你调查社会上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至少三例)(3分)(2)宣讲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请告诉大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及指导思想。(5分)(3)评论组:请你运用思想政治课本中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幅图的理解。(2分)(4)建议组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如今,全国人民信心百倍、共同参与,正在中国大地上谱写着和谐社会的优美乐章。请你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学校提出宝贵建议。(3分)科目:最佳答案(1)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就可(2)基本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3)全民携手,共创和谐或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4)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就可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不和谐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