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风险隔离是指,购买理财产品有风险吗哪些风险

德衡商法网新闻-银监会出台理财产品风险隔离铁律
银监会出台理财产品风险隔离铁律
7月11日讯记者周芬棉 中国银监会今日发布并施行《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理财业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在总行设立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并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基本要求规范开展理财业务,防范理财业务的风险积累。
  这是银监会在已经出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及《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础上,又一次具有十分针对性的多项铁律。
  《通知》明确,应严格实行全方位的风险隔离原则。理财业务与信贷等其他业务应实行风险隔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独立于银行信贷业务,本行信贷资金不得为本行理财产品提供融资和担保,理财业务应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
  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相分离,做到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分别开立独立账户;分别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内控制度;代客理财资金不得用于本行自营业务,不得通过理财产品期限设置、会计记账调整等方式调节监管指标。
  实行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代销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相分离。即银行销售上述两类产品时应有相互独立的准入、考核、推介和销售制度等;代销第三方机构产品是,必须采用产品发行机构制作的宣传推介材料和销售合同,不得出现代销机构的标识。
  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本行理财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调节收益。
  理财业务操作与银行其他业务操作相分离。主要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服务应有独立的运作流程、业务凭证、销售文本、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应有获得业务资质的专门理财人员;应在营业场所(包括网上银行等)设立有明显标识的服务区域。
  针对以往理财业务销售过程的不规范行为,《通知》要求,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无风险管控预案、无风险评级、不能独立测算的理财产品;不得销售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称的含有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不得使用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理财产品;不得代客户签署文件;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不得将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标记本行标识后作为自有理财产品销售。
  明确要求,银行应在销售文件的醒目位置提示客户“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应制定专页的风险提示书和专页的客户权益须知,内容应包含产品类型、产品风险评级及适合购买的客户评级,应示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应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抄录风险确认语句等,应明确客户向银行投诉的方式和程序;应在销售文件中载明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和比例,以及合理的浮动区间;应载明收取各种费用的条件、方式和收取标准,未载明的收费项目不得向客户收取;销售文本中出现收益率或收益区间字样的,应当在销售文件中提供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并提示客户“预测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对弱势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时,应当充分考虑客户年龄、相关投资经验等因素;
  应按照理财产品的五级风险评级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五级评估相匹配的原则,严格区分一般个人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进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分类管理,提供适应不同类型客户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严格风险自担。对于一般个人客户,银行只能向其提供货币市场和固定收益类等低风险、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银行在对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后,可以向其提供各类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一定要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
  据了解,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快速,截至2014年5月末,全国4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50918款,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3.97万亿元。与此同时,也出现诸如误导销售、信息披露不充分、理财资金与银行自营资金没有完全分离等问题。因此,为更好地发挥银行理财产品的积极作用,做好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银监会出台《通知》,明确多项行为规范。购物车中没有商品
欧洲申根签证保险家属探访有补贴家庭财产有保障旅程延误有补贴紧急送返显关爱宠物责任保障猝死责任也能保住院补贴高标准
全球出行不受限旅行支援显关爱有高额医疗补助交通工具双倍赔保热门风险运动个人财产有保障旅程延误可获赔恐怖行为同样保
保障更广泛医疗费用高赔付比例
意外医疗烧烫伤住院津贴保额高特需门诊预约电话医学咨询服务健康分析评估意外住院垫付
疾病住院医疗意外医疗意外身故/残疾
意外医疗100%赔付疾病住院医疗费用疾病/意外住院津贴交通工具意外双倍给付
>>> >银行理财是什么?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银行理财是什么?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银行常是指由银行代为发行、投资于市场信用级别较高领域的金融产品,无论是流动性还是收益性都比较好,产品的期限从3个月到1年不等。是最常见的一种中小额理财投资方式,也是最受客户关注的理财产品。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应该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呢?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银行面向客户发售的理财产品大多为,通常强调投资的稳健性,可以做到基本保本,并且收益率远远高于活期存款理财,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存在不稳定性。据不完全统计,银行自己推出的银行理财产品很多,市面上买到的超过上百款。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的就是赎回到账的时间,因为每家银行的交易规则不同,所以赎回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如中信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赎回时间有3个月、6个月、一年,部分产品的赎回在三年左右,但比重较小。客户大多投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6个月到一年为宜。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比较稳定,大多在4%到6%之间,并且一般以稳健投资为主,可保本金,风险性较低,到期后一次性支付全部收益。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期限,银行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赎回费用。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银行理财产品种类丰富,利率水平多种多样。按照收益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按照本金安全程度分类,可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种。不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差异比较大,投资方向也不固定,部分风险较大的与股票类似。一般来说,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更多,收益也不错,在业内属于比较知名的理财产品。其他如中行、工行、建行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财产品,可通过银行网点进行咨询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开户一般不收取手续费用,但有固定投资期限。没到期就抽出投资,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吗?不同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是不同的。与股票相关的理财产品算是银行理财产品中风险最高的,如果不是非常有经验或者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大的人,尽量避免选择此类理财产品。与债券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度适中,投资收益也适中,如果对债券投资比较熟悉的人可以选择此类产品。信贷银行理财产品是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如果是大型企业信贷相关产品稳定性更高。风险最低的应该是存款类理财产品,比如招商银行推出的日日金理财,基本上没有风险,适合保守投资的人群选择。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的问题,其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风险越高,收益越好。风险越低,收益也越低。各家推出的产品类型和投资长短期限也不同,所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分析自己的风险抗压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关键词:&&&&
&&下一篇:&&&&&&上一篇:&&
热销保险产品
热门文章推荐
大家都关注银监会出台理财产品风险隔离铁律|理财|总行_凤凰资讯
银监会出台理财产品风险隔离铁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针对以往理财业务销售过程的不规范行为,《通知》要求,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无风险管控预案、无风险评级、不能独立测算的理财产品;不得销售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称的含有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不得使用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理财产品;不得代客户签署文件;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不得将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标记本行标识后作为自有理财产品销售。
原标题:银监会出台理财产品风险隔离铁律法制网北京7月11日讯记者周芬棉 中国银监会今日发布并施行《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机构完善理财业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在总行设立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并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基本要求规范开展理财业务,防范理财业务的风险积累。这是银监会在已经出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及《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基础上,又一次具有十分针对性的多项铁律。《通知》明确,应严格实行全方位的风险隔离原则。理财业务与信贷等其他业务应实行风险隔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独立于银行信贷业务,本行信贷资金不得为本行理财产品提供融资和担保,理财业务应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相分离,做到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分别开立独立账户;分别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内控制度;代客理财资金不得用于本行自营业务,不得通过理财产品期限设置、会计记账调整等方式调节监管指标。实行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代销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相分离。即银行销售上述两类产品时应有相互独立的准入、考核、推介和销售制度等;代销第三方机构产品是,必须采用产品发行机构制作的宣传推介材料和销售合同,不得出现代销机构的标识。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本行理财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调节收益。理财业务操作与银行其他业务操作相分离。主要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服务应有独立的运作流程、业务凭证、销售文本、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应有获得业务资质的专门理财人员;应在营业场所(包括网上银行等)设立有明显标识的服务区域。针对以往理财业务销售过程的不规范行为,《通知》要求,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无风险管控预案、无风险评级、不能独立测算的理财产品;不得销售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称的含有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不得使用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理财产品;不得代客户签署文件;不得挪用客户资金;不得将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标记本行标识后作为自有理财产品销售。明确要求,银行应在销售文件的醒目位置提示客户“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应制定专页的风险提示书和专页的客户权益须知,内容应包含产品类型、产品风险评级及适合购买的客户评级,应示例说明最不利投资情形和结果,应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抄录风险确认语句等,应明确客户向银行投诉的方式和程序;应在销售文件中载明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资产种类和比例,以及合理的浮动区间;应载明收取各种费用的条件、方式和收取标准,未载明的收费项目不得向客户收取;销售文本中出现收益率或收益区间字样的,应当在销售文件中提供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并提示客户“预测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对弱势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时,应当充分考虑客户年龄、相关投资经验等因素;应按照理财产品的五级风险评级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五级评估相匹配的原则,严格区分一般个人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进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分类管理,提供适应不同类型客户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严格风险自担。对于一般个人客户,银行只能向其提供货币市场和固定收益类等低风险、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银行在对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后,可以向其提供各类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一定要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据了解,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快速,截至2014年5月末,全国4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50918款,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3.97万亿元。与此同时,也出现诸如误导销售、信息披露不充分、理财资金与银行自营资金没有完全分离等问题。因此,为更好地发挥银行理财产品的积极作用,做好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银监会出台《通知》,明确多项行为规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177191
播放数:1155662
播放数:164064
播放数:436232
48小时点击排行购买理财产品最常见三大陷阱:客户担风险 银行渔翁得利
  “钱”往何处去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命题,楼市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暂时偃旗息鼓,股票、基金市场变幻莫测,银行理财产品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十几分钟内售罄的银行理财产品层出,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适逢315,记者梳理了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常见的三大陷阱,并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投资者支上几招。
  狐假虎威
  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随着利率的不断攀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某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某城商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近22%。但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到期收益,去年某国有银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15%,而到期收益率仅为1.53%,两者相差13.47%;某商业银行的一款证券投资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5%,而到期收益率为-5.81%,两者相差40.81%。
  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9228款,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8013款,平均到期年收益率约为2.83%,到期收益率跑赢CPI
5.1%的产品只有131款,而这些产品均为挂钩股票或黄金的结构性产品以及信贷类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有近百款个人理财产品到期并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结构性产品最多,占71.88%。
  ●专家支招
  普益财富银行理财研究员邱凯:
  去年,到期高收益产品的主力军为结构性产品,在对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进行分析时,结构性产品同样占比最大。
  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一定要弄清产品的风险类型。所谓风险类型,指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保证收益型产品风险相对较小,而且一般都能实现其承诺的收益率。而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风险较高,它除了不保证投资者一定能获得预期收益率外,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投资者的本金甚至有可能发生损失。因此,在选择此类型产品时要慎之又慎。
  鉴于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弄清银行承诺的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虽然保证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对较低,但是一句谚语说得好: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投资者不如选择能实实在在使自己获得收益的投资品。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总裁张彬:
  每件事都具有两面性,理财产品也不例外,在购买理财产品前,除了了解收益方面,对于产品的风险性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至少要确定此款产品是否保本,如果不保本,要弄清是何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如果是结构性的理财产品,要知晓挂钩标的及产品运行的规则,比如一些区间型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即黄金价格落在某个设定的区间内,产品才会获得正受益。
  指鹿为马
  保险产品“变身”理财产品
  刚退休的李女士到银行取出已到期的20万元定存,银行理财柜台的经理向她推荐了一款三年期“理财产品”,并称产品的收益达到7%-8%、风险低并有分红,比定存划算得多。理财经理还告诉李女士,这款产品是定时、定量发售的,仅售3天卖完了就没有了。李女士觉得比较划算当下就用20万元购买了此产品。
  半年后,李女士的女儿由于出国急需用钱,想起这20万的“理财产品”,于是来到银行希望将钱尽快退回,哪怕损失一些本金和收益也无所谓。令李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她被告知自己当时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如果当年退保,只能拿到30%-40%左右的本金。李女士非常气愤,她认为,当时购买时,理财经理没有跟她讲清楚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之间的区别,让她误以为这款保险产品就是理财产品的一种。
  ●专家支招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
  投资者要仔细查看产品认购书:如果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认购产品的名称为×××银行第×期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还会有理财产品的编号。如果是银保产品会在认购书中有保险公司的名称、保险产品的名称。
  保险类理财产品与定存、理财产品有本质区别,它主要着重的是保障性,而非收益性,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保险产品在退保时,本金受损较大。
  如果购买理财产品,提前退出,顶多损失少部分本金,一般按照投资者违约赎回时市场价格计算出违约赎回价格,然后用违约赎回价格乘以购买份数,即为违约赎回金额,对于保本类产品,风险等级很低,违约赎回金额至少在90%以上。保险产品,是用保单现金价值来计算退保金额的,现金价值逐年累积,越往后越高,首年内退保,现金损失则非常多。银保产品有10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可带签署的产品认购书、本人身份证件去银行办理退保。
  渔翁得利
  客户担风险 超额收益归银行
  艾女士电话联系到记者,表示自己投资15万元,购买了某城商行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国债、央票、短期票据等,自己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发现,其中明确规定,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55%,在扣除销售管理费率0.2%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客户可以获得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25%。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3.55%的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并于到期日从理财收益中一并提取。对于这个条款,艾女士很难接受,她认为,浮动收益的产品无论产生多少负收益都要由她自己来承担,若产生超额收益却要归银行所有,这样的条款相当不合理。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银行都发行过类似产品,其特点包括,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产品,注明最高收益,在产品说明上明确标出“超额收益部分归银行所有”,但并没有对产生负收益的情况作出说明。
  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到期的个人银行理财产品9228款,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5793款,占比超过60%,因此,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应格外注意。
  ●专家支招
  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银行利用这种“霸王条款”不但赚取了手续费,同时,赚取了超额利润,对于这种“没收”投资者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尽量不要购买。另一方面,在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也应该仔细阅读相应的产品说明,判断是否有这样的霸王条款。
将本文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03/14 13:4803/14 01:1503/13 21:0603/10 10:3203/10 03:1303/09 17:4603/09 08:4303/09 03:55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