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江苏是经济大省而不是河北经济强省省

江苏省用了4个“五年”时间,从中国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排行榜第三位跃至第二位。由于广东省地方“两会”经济规模数字尚未公布,江苏是否已成“中国地区生产总值第一大省”尚不得而知,但从数字来看存在可能性:江苏GDP达5.4万亿元。
20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称,五年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12年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年均增长11.8%。
去年上半年各地财报发布时,有专家提出“江苏追上广东已不远”,但广东省统计局总统计师邱俊认为“今年还赶不上”。广东省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尚未“出炉”,但据该省统计局数字,去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4万亿元,并且在年尾时发力上扬。
各省市经济发展竞争白热化。广东近期提出,要确保广东经济规模、财政实力中国第一的地位,压力甚大。
中国改革开放后,2001年,广东最先迈过地区生产总值1万亿元门槛,山东、江苏、浙江先后加入“万亿俱乐部”。“第一梯队”成员之间不断易位:从2001年至2008年,榜单前三强是广东、山东、江苏,到了2009年,江苏把山东“甩在身后”,跻身第二之位,与“老大”广东的距离越来越小。
2012年江苏可能超越广东还基于这样的因素:虽然两者都是外贸大省、均受到国际宏观颓势影响,但广东对出口依赖更大,而2012年江苏GDP“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力量颇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4%,近乎一半。与此同时,受外贸形势“拖累”,广东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代表的城市,连续三年没有完成GDP增长预定目标,增速垫底。
江苏的人均GDP比广东高、居中国省区第一。据20日“出炉”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这意味着,该省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与澳门、香港、台湾地区人均GDP分别达6万美元、3万美元、2万美元相比,江苏还有相当差距。
日09:11中国新闻网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1-26 10:08
 中新社广州1月25日电 (记者 索有为)广东连续二十多年坐实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地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25日,正在广州出席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发出“危机”之叹,也不约而同地呼吁用区域协调发展来实现广东新一轮的“凤凰涅盘”。
  “我为广东经济总量去年继续领跑全国而自豪,但追兵是越来越近了,按照去年的经济增速估算,江苏将在2016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日强25日在会议上说,“被江苏追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我们要有危机感。”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25日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称,广东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5.7万亿元人民币,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而最迫近的追兵――江苏省,2012年的全省生产总值已突破5.4万亿元人民币。
  而在广东经济第一大省光鲜招牌的背后,粤东西北地区十三个市的经济增速都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是珠三角地区的昔日辉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然成为广东未来发展必须攻克的险隘。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在代表团分组讨论时直言,珠三角的开发度已达到40%,科学发展的立足点应该是人,不科学发展则是为了钱,但只有“钱”却忽略了“人”的发展有什么用?广东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才是广东将来发展的优势所在。
  欧广源还称,从北往南看广东地图的话,广东就像一只大鸟,高昂的头就是珠三角,但东西两翼没有力,尾巴也耷拉着,所以再向上飞翔的话,必须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
  此前广东着力实施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也正是破解区域不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称,湛江是双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湛江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正在努力缩小。而广东如要保住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位置,就必须缩小东西北地区和珠三角的发展差距。
  即使是在珠三角地域的江门市,也发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呼唤。中共江门市委书记刘海自我解嘲说,江门的经济总量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八,可谓“牛尾巴”、“鸡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江门的一些地方也属于欠发达地区。广东过去的发展是以点带面的发展,而江苏则是县域经济均衡发展,这就需要广东提升发展路径。
  “江门要把‘门’打开。”刘海称,过去两年江门依靠诸多大项目的引进打造了发展大平台。如今,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给江门和粤西地区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从粤西通往港珠澳大桥的沿海高速,也正穿过江门,这将会是一条黄金通道;江门还会成为南沙、横琴辐射发展的腹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于:13-01-26 10:21
不管数字究竟如何,地处最发达的沪宁杭地区,隔海为邻的是日韩等发达工业国,江苏确实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发展潜力巨大。千年以来,江南领先全国是常态,江苏要巩固这个地位,还是要紧盯市场变化,抓住机遇,提高苏南,发展苏北,联手沪浙,结交安徽,发展纵深,借力山东,做大徐州。扶持金融企业财团,放眼全国,布局京津,引才引资,环境美化,率先全境全面现代化
发表于:13-01-26 10:34
苏锡常,宁镇扬,徐连等城市圈不必拘泥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苏北也不必低估自己的优势,要看到江苏整体的战略优势,要敢于把现代化时间表提前,要深刻领会现代化内核,不是一定要先引来大量工厂才算,苏北也有后发优势,比如苏北的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手脚就比较好放开,代价就比较小,要有逆向思维,跳跃思维,苏北紧迫的是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首位,摒弃打工思维,要舍的化血本投入在教育上,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中高等教育投入加强是可以立杆见影的
发表于:13-01-26 10:36
发表于:13-01-26 10:38
 南北挂钩 助推发展势头
  应战国际金融危机,江苏省经济回升态势巩固。回看此轮特殊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区域板块的表现,一个特点格外醒目:苏北“洼地效应”充分释放,“苏北表现”很出彩。
  据最新统计,2009年苏北五市实现GDP7196.89亿元,同比增长13.8%,分别比全国、全省、苏南平均水平高出5.7、1.4和2.1个百分点,人均GDP近3500美元,其中大丰、东台、铜山、建湖、洪泽突破2.5万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中,苏北“后发优势”变成“速度优势”。省科技厅朱克江厅长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苏北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两大战略的实施,得益于南北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技术大转移。
  “推进南北区域共同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是江苏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说,“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苏要利用苏南的榜样力量,通过先进地区的放大和带动效应来建设苏北。”进入新世纪后,江苏人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有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南北挂钩,让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结对帮扶苏北。
  苏南发展因子向苏北移动始于2001年。当年11月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徐州召开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出炉”:南北挂钩――南京与淮安、无锡与徐州、苏州与宿迁、常州与盐城、镇江与连云港首次跨江握手,五对“城市联盟”登场。
  随后的5年里,江苏省委、省政府又先后4次召开苏北发展协调会议,出台了向苏北进行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政策等措施;日召开的第五次会议,更出台了使南北挂钩发生质的飞跃和提升的战略决策:鼓励苏南开发区与苏北开发区紧密挂钩,共建工业园区。
  决策后的行动一个接着一个。2006年12月,由最贫穷的宿迁与最富庶的苏州结对共建的“苏州宿迁工业园”问世。随后,“江宁―淮阴”“无锡新区―新沂”“常熟―泗洪”“宿豫―张家港”等首批10个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在苏北拔地而起。到现在,共建园区达20个。
  2008年8月,苏北五市被明确划入长三角;2009年6月,苏北的发展从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苏北五市闻风而动,竞相掘金。一时间,千里黄海之滨,浪卷云飞,百舸争流。
  有关专家表示,苏北问题不是单一的经济或科技的落后,而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战略性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规划和引导,才能开拓苏北新貌。
  为了引导长期发展相对缓慢滞后的苏北地区,在机遇面前不再走弯路,科技部门积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4月和9月,省科技厅先后两次召开苏北科技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苏北科技发展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北科技工作的意见》。建立省科技厅与苏北五市地方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会商制度,加强对苏北支柱产业的规划指导和总体部署,当年就组织实施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80项,省级科技投入2.86亿元,引导社会投入近86亿元,从智力、科技成果、创新载体三个层面上加强对苏北支柱产业的支持。2009年,科技成果转化更加注重效率,在苏北地区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2个,省级科技投入3.43亿元,项目总投入42.7亿元。
  政府的全面规划引导助推了苏北高密度式发展,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了苏北实力,使其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充满活力的发展区域。与此同时,苏北各市积极利用星火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以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产业的自我规划。徐州在现有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上,正全力打造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工程机械生产研发基地;连云港正将其新医药、硅材料产业打造成国内较强的研发生产基地和产品出口基地。
  新型产业 特色撑起一片天
  “村村点火,家家冒烟”“先污染后治理”……苏北的发展与进步绝不能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的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老路,这是每一个参与苏北发展的开拓者的共识。
  2月21日,新春伊始,江苏省省长罗志军把节后的第一次调研放在了苏北宿迁的开发区和企业,专程到基层一线了解经济运行最新状况。
  在吴江恒力集团投资设立的恒力(宿迁)工业园,罗志军得知恒力将在宿迁打造世界级化纤研发和生产基地后说,实践证明,产业转移已经产生了多方受益多方共赢的结果。苏南要进一步调整思路,加快项目转移;苏北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回首苏北的发展之路,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条路上没有太多的环境污染,没有太多的能源消耗,没有太多的低效产业,而是一条特色、环保、科技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茧丝绸、畜禽、硅资源、石油机械等41个特色产业支撑起苏北区域经济一片天。
  2009年,省科技厅围绕苏北41个科技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开展省市县会商,打造科技富民强县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128项。截至2009年底,41个科技特色产业实现产业产值近3000亿元,实现利税350多亿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海安茧丝绸集团公司是苏北科技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管理,当地孕育出了这个闻名遐迩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海安全县实行以茧丝绸集团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以分布在各乡镇的25家茧丝绸分公司为主线,以万名精通养蚕技术的茧组长为辐射点,以10多万户技术熟练的蚕农为基础的公司加农户配套管理网络。
  高端平台 跨越发展高起点
  苏北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试图建立高端化的发展平台,充分利用苏南先进的资源,将其推向高起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9年,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对苏北地区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支持。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启动建设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院士工作站”等院士工作站19个;以企业为载体,重点建设了“江苏省生物酿酒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邳州木材家具人造板质量控制公共服务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2个、“江苏省风力发电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项目总投入7.59亿元。为增强苏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继2008年确认首批22家农业科技型企业后,2009年江苏省科技厅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领域,针对苏北地方特色,选择了24家创新能力强,对提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水平、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企业,作为第二批农业科技型企业。通过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苏北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苏北沿海拥有丰富的风电能资源,与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形成了我国3个1000万千瓦级的大风场。目前,江苏以苏北的盐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风电设备制造基地,这是苏北高端化发展平台的典型体现。据了解,目前国家已在此部署了三峡总公司、广东核电、国电龙源等多家公司近百万千瓦风电场。
  短短几年的努力,苏北通过主打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险情下,苏北依然保持着强势的发展态势,对风浪中的江苏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科技日报 & &“南头北车”逆势提速――江苏实施南北合作牵引苏北经济发展
发表于:13-01-26 10:45
广东面积& &17.8万平方公里& & 人口&&8642多万&
& 江苏面积& &10.26万平方公里& &人口&&7000多万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
& 广东地形& &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
& 江苏地形& &山地与丘陵占全省面积14%,水域17%,平原79%&
发表于:13-01-26 10:45
77所高校,本科31所,“211工程”大学4所。&
& 江苏教育 全省普通高校总校数105所,211工程”学校11所,本科院校42
发表于:13-01-26 10:47
广东与江苏在历史上那就没有比较了。因为江苏这片土地尤其是江南,一千年来就是中国经济中心之一.仅清朝,江苏的赋税更是占了半壁江山。以致当年清朝不愿分出个徐海省,否则按照省的大小体制江南的赋税就会减少很多。解放前江苏的经济仍旧是第一(当时不包括南京市,但是包括上海特别市)。解放后,上海与江苏彻底分家,苏南与苏北也分家了,加上国家重点建设上海,所以江苏经济不如从前。80年代后期江苏超过上海夺回总量第一,但是好景不长,90年代初,广东赶上并超过了江苏。广东开放最早,并有两个特区,加上靠近香港,拥有很多海外亲属的投资,发展飞快。所以在90年代初总量超过江苏,成为第一。也就是说论经济总量,广东也仅仅在过去十几年里超过江苏而已,在几千年中都是不如江苏的。所以江苏人自然不服。江苏仍然紧追不放,现在的发展势头更是超过了广东
›老友记›粤语群落›广东与江苏的大体比较
发表于:13-01-26 10:48
广东与第一追兵江苏比较
  广东省正在落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发挥排头兵作用”的指示,正在响应“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号召,加快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这位排头兵已经听到追赶超者急切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啊!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上海……你追我赶,咄咄逼人!跟得最紧的是江苏,2002年江苏省的GDP为10636.3亿,比广东省的11674亿相差1037.7亿。其实全国就只有广东和江苏的GDP超过了上海5408.76亿、北京3130亿、天津2022.6亿的总和10561.36亿。但要看到2002年江苏省增长速度为11.6%,而广东的增长速度才10.8%,更何况广东省的人口要比江苏省多五百万。广东稍有懈怠,第一追兵就要超赶过去,这是非常严峻的现实。
  江苏自古繁华,所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多彩。而广东历史上是南蛮之地,岭表番邦充溢着瘴疠之气,而广东人只是吃蛇吃鼠之辈。所幸这一两百年才渐有名声,才慢慢与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你来到金陵城头,仿佛其上空都飘荡着太平天国洪秀全们的幽灵。当你来到紫金山上,会发觉怎么会都成为广东人的陵墓呢?孙中山陵园,廖仲凯、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这些广东人怎么挤在钟山上,好不热闹!唯独朱元璋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也不到北京十三陵和子孙们团聚,共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福。广东人难道葬错了地方吗?或者说,“生在苏州,死在柳州”要改为“食在广州,死在蒋山”?广东人要多和江苏人联合,把长江头和珠江头联合在一起,才真正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广东人要多到南京紫金山上来拜谒先行者们,在这里可寻找“北上”的精神动力,可寻找历史和现实的切合点。
  “古来六代豪华盛”,“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莫愁女”要住宿还需出示结婚证明。最近江苏省人大取消“严禁无婚姻证明男女混住”法规,成为讨论的热点,还被称之为“敢吃螃蟹”,岂不笑掉牙齿?父女、母子、兄妹、姐弟这些男女同住是否要结婚证明,“混住”是一间房住还是套房住,是否所有夫妻出门住宿都要带结婚证,“江苏文科才子”的“大人”居然会制订出这样一部法规来,其他省也制订了吧,不然何以曰“率先取消”?所幸广东省人大并未有制订。但广东人也不要笑话江苏人,最近孙志刚案发生在你广州市,那也不是广东人的“光荣”!看来排头兵和第一追兵都不要把眼光全盯在经济的GDP上,还得尊重人,整体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
  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既是其长处,又是其短处。走先一步,拼命抢先,容易忽视后面,奠后奠实的工作也很重要。广东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其结果可能出现敢冒风险为国捐躯,最后火化,骨灰当然不会再葬紫金山;其结果又可能政治上进步提拔为“排尾官”。这和江苏比就不同了,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你不但有多得数不清的“排尾官”,更有令人瞠乎其目的“排头官”,君王就更不应去说了。从这方面来说,广东人得老老实实地向江苏人学习,“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这句话的深刻涵义广东人要好好理解。
(来自“广东人精神论坛”)
发表于:13-01-26 10:53
城市化区域发展模式
  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在全省总的城市化方针指导下应采取不同的模式。
  3.2.1 苏南地区――提升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心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达,城市密集,投资环境优越,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走廊,是上海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南京、苏州、无锡是苏南地区的三个特大城市,镇江、常州是苏南的两个大城市,分别占据了江苏省特大城市的3/4、大城市的1/3,五座城市对苏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苏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江苏省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是全国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的典范,是最先接受上海市辐射的前沿阵地。五座城市人口占苏南城市总人口的87%,占全省城市总人口的50%;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占苏南地区的51%及66%,占全省的29%和57%①②。它们有很强的辐射力,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严重的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投资环境已趋于恶化,特别是相邻城市间的距离都不足1h的路程,再发展将导致首尾相连,用地相接,形成巨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将大大影响区域城市环境。因此,对于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发展不应该再从规模上盲目发展,而应该把提升城市的功能作为发展的重点。
  苏南地区的发展就是首先从中小城市开始的,其城市化过程也是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中小城市的投资环境相当优越,许多中小城市的经济效益大大超过了大城市,如江阴、常熟、昆山、张家港等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在5500元以上,昆山达到了6800多元②。中小城市还是吸收外资的主要场所,如苏州市2001年中小城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市的65%①。所以,苏南的中小城市应属于积极发展之列⑥。
  3.2.2 苏中地区――大力培植南通市为特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全面提升小城市的质量
  苏南、苏北一直是江苏省重点扶持开发的地区,在政策上给予了众多的优惠,而苏中则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同苏南的差距在拉大,同苏北的差距在缩小。最近江苏省提出了“促进苏中快速崛起”的口号。实际上苏中有许多经济发展的优势:南临长江,东靠黄海;江阴长江大桥和南京二桥已建成通车,润扬大桥、南京三桥、苏通大桥正在修建,沿江部分高速公路段已经通车;本区水资源异常丰富,为南水北调东线的取水口;西接南京市,东近上海市等等。但苏中最大的不足是缺少能带动苏中快速崛起的特大城市,没有一个核心,南通、扬州、泰州三大城市几乎平衡发展,这是其它地区所不多见的,其它城镇的规模也偏小,质量较低,城市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区域的全面发展。所以若把苏中的优势化为胜势就必须建立一个特大城市作为核心增长极。其中南通市最有希望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它的人口最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基础设施最完善、离上海市最近、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机会最大(OD调查显示南通市同上海市的联系远大于南京市)、投资环境最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它同泰州的距离只有1h,离扬州2h,不过扬州市属于南京都市圈,南京对其也产生一定的辐射,这样把南通建设为特大城市就更显必要了。
  苏中只有泰州1个中等城市,数量明显不足,城市结构不合理,大力发展中等城市成为必然。
  苏中面积虽小但小城市却最多,共有11座小城市占据了全省的50%,小城市平均规模18.7万人,高于全省平均17.5万人的平均水平,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省22个小城市中的排位除海门位居第5外,其余10个城市均在10名以后②,城市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使城市职能难以发挥。因此,对于苏中小城市的发展应以提升小城市的质量为主⑦。
  3.2.3 苏北地区――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苏北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苏北地区尚处在集中发展阶段:整个区域缺乏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规模较小,相互作用较弱。在这样的区域条件下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效率优先为主,走集中工业化的道路,采取集中城市化模式,即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也是对过去苏北城市化发展实践进行总结出的一个结论。苏北地区大城市少,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弱。苏北的大中城市在经济技术实力、综合效益、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将较容易获得较大的边际生产力和集聚效益,形成较大的区域增长极,从而辐射和带动苏北广大地区。为此应继续推动特大城市徐州的发展,大力发展大城市淮安及连云港的发展,选择条件比较优越的中等城市盐城和宿迁作为积极发展的对象。对于条件稍差的中等城市邳州及新沂可作为地区的副中心城市来发展。苏北的小城市只有2座,效益也较低,因此小城市的发展必须在集中精力发展大中城市的前提下进行,不适宜大规模的投资。
4 加速沿江地区的城市一体化进程
  沿江地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泰州扬州等8个省辖市及拥有长江岸线的17个县市,全区共有人口2326.46万、土地面积29132
km2,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1.6%及28.4%①。
  4.1 沿江地区城市化特征
  4.1.1 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沿江地区是江苏省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相邻城市时距均在40min之内,城市间联系非常方便,城市密度为8.6座/万km2①,是全省的17倍、全国的12倍,城市化水平是江苏省的2倍。本区城市化已进入相对较为发达的阶段。
  4.1.2 城市规模结构完善:沿江城市带拥有南京、苏州、无锡等3座特大城市及8座大中城市和14座小城市②,大中小城市结构合理,规模等级完善。
  4.1.3 城市之间互补性强:沿江城市带所包含的8座省辖市,城市主要职能差异较明显,特别是相邻城市之间无雷同现象。这为城市之间进行紧密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1.4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区是江苏省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都远高于全省均值(表5),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各相指标也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及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是全省的3倍和2倍。
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及发展模式探讨
作者:王志宪;虞孝感 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发表于:13-01-26 10:59
广东这几年萎靡不振,江苏超过是情理之中,如果单论GDP的话。
江苏虽然没有类似广东的双核城市,不过苏州无锡加南京三市足以对抗广深了。
通常徐三市可比佛山和东莞。
广东剩下那些就是虾兵蟹将了。
南京地铁一号线:21.72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24.47
南京地铁二号线:25.145
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12.665
南京地铁三号线:39.9
南京地铁一号线西延线:14.4
南京地铁四号线:43.1
发表于:13-01-26 11:24
探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化与区域现代化的概念
  现代化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为标志,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进步和提高的过程。现代化,对于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参照系,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赶上西方工业化国家,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区域率先是世界现代化的宏观规律。创新是世界现代化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内源动力,创新者也成为现代化的率先者。经济、社会、文化或政治方面的现代化,总是首先在一定的区域取得进展和突破,继而影响或带动周边地区的现代化,甚至因经济、政治需要而超越地域的约束与限制,而把现代化带到另一特定区域。区域现代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现象。这里的区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跨国性的地缘概念,另一种是一国(特别是大国)内部的地缘概念。因此,区域是指以自然地理的共处性为基础,或由经济共生性,或由文化共享性,或由政治共合性的某些国家或一个国家内的某些省市组成的地理集合。
东部沿海地区已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率先是有可能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率先改革开放,利用临海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开放型、活力强的市场经济环境。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太平洋,决定了其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里的月指的是越洋而至的外国技术、资金、经营管理经验、市场经济理念。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第二,率先工业化。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今天,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迈过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正在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现代信息工业技术改革传统工业。
,东部沿海地区已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第三,现代化已进入起飞阶段,积累了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冲刺的经济社会能量
第四,人文荟萃,科教发达,形成了较强的人力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但并不等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永远落后。其实,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转化。并且欠发达地区也有它的比较经济优势,可以产生后发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不是讲各地齐头并进,而是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潜力挖掘出来,快的可以更快,慢的明显提速。要按市场法则,参与西部大开发。决不能把共同发展弄成齐头并进,更不能把高速发展地区的资金用行政手段调整到后发地区去,抑制高速发展地区的发展。要努力推动发达地区高速发展,让高地隆起得更高,才能扩大带动效应。
来源:&浙江在线&作者
&胡福明& 编辑:&尉洁婷
发表于:13-01-26 13:25
人均浙江是第一的
发表于:13-01-26 13:28
2012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最接近的国家对比名单如下:中国各省人均GDP最接近的国家(按人均GDP排序)。◆上海(人均GDP为 73297元,约合10827美元)≈沙特◆天津(人均GDP为 70402元,约合10399美元)≈匈牙利◆北京(人均GDP为 70251元,约合10377美元)≈斯洛伐克◆江苏(人均GDP为 51999元,约合 7681美元)≈白俄罗斯◆浙江(人均GDP为 49791元,约合7355美元)≈阿塞拜疆◆内蒙古(人均GDP为 47032元,约合 6947美元)≈土耳其◆广东(人均GDP为 43596元,约合 6440美元)≈哈萨克斯坦◆山东(人均GDP为 41 147元,约合 6078 美元)≈南非◆辽宁(人均GDP为 40003元,约合 5909美元)≈哥斯达黎加◆福建(人均GDP为 37404元,约合 5525美元)≈古巴◆吉林(人均GDP为 31232元,约合 4613美元)≈阿尔及利亚◆河北(人均GDP为 28108元,约合 4152美元)≈阿尔巴尼亚◆湖北(人均GDP为 27614元,约合4079美元)≈安哥拉◆陕西(人均GDP为 26847元,约合 3965美元)≈毛里求斯◆黑龙江(人均GDP为 26101元,约合 3855美元)≈乌克兰◆宁夏(人均GDP为 26073元,约合 3851美元)≈危地马拉◆新疆(人均GDP为 24841元,约合 3669美元)≈埃及◆湖南(人均GDP为 24210元,约合 3576美元)≈萨尔瓦多◆青海(人均GDP为 24000元,约合 3 545美元)≈土库曼斯坦◆海南(人均GDP为 23665元,约合 3495美元)≈土库曼斯坦◆河南(人均GDP为 23398元,约合 3456美元)≈萨尔瓦多◆江西(人均GDP为 21170元,约合 3127美元)≈圭亚那◆四川(人均GDP为 21013元,约合 3104美元)≈亚美尼亚◆广西(人均GDP为 20645元,约合 3049美元)≈斯威士兰◆安徽(人均GDP为 20610元,约合 3 044美元)≈约旦◆山西( 人均GDP为 20 391元,约合 3012美元)≈纳米比亚◆西藏(人均GDP为 16903元,约合 2496美元)≈刚果(布)◆甘肃(人均GDP为 16 031元,约合 2 368美元)≈伊拉克◆云南(人均GDP为 15 707元,约合 2320美元)≈瓦努阿图◆贵州(人均GDP为 13 221元,约合 1953美元)≈印度
发表于:13-01-26 13:50
【17省份公布去年居民收入,上海人均超4万元居首】全国17个省(区、市)公布了2012年GDP增速和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40188元。北京人均收入36469元。17个地区中,仅上海、山东等6个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速跑赢了当地GDP增速。/AHAx8U
发表于:13-01-26 15:37
数据全是错的,江苏人均gdp超过1万美金。。。。
发表于:13-01-27 10:09
政治地位要跟上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强省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